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2018電動汽車產量

2018電動汽車產量

發布時間: 2022-08-19 17:58:24

A. 中國純電動汽車的市場現狀

國家的補貼扶持一直以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重要推手,隨著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純電動汽車(EV)普及正在踩下急剎車,2019年銷量減少4%,首次出現負增長,疊加疫情的沖擊,市場消費萎靡。為提振新能源汽車市場,補貼政策推遲至2022年底。但取消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拼的必定是技術和產品實力。在特斯拉的沖擊下,內資企業迫切需要提升技術水平來提升其競爭力。

(一)純電動汽車發展概述

純電動汽車將是我國自主品牌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

以能源供給方式為依據新能源汽車主要分為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網聯化,環保要求愈發嚴格的趨勢下,電動化是汽車未來發展的方向。近兩年隨著技術進步以及禁售燃油車等相關政策的推動,純電動更是成為各大車企研發的重點。

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各種類別的蓄電池,普遍存在價格高、壽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電時間長等嚴重缺點。但是相對於傳統內燃機汽車行業來講,純電動汽車將是我國自主品牌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B. 北汽新能源年產能大幅提升38.8% 將生產EU系列

網上車市日前獲悉,北汽新能源投資4.6976億元對黃驊生產基地產能進行擴充,該項目預計將於今年10月份投入運行。此次產能擴充項目完成後,將具備15萬輛的新能源車生產能力,這也使得北汽新能源現有年產能從18萬輛提升到25萬輛,整體提升38.8%。

該基地目前具備12萬輛卡車以及8萬輛乘用車生產能力,乘用車主要生產EU換電版,該車售價12.9萬元,採用的是租用電池模式,續航300公里,2分46秒可完成電池換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對發展純電動汽車與環境保護,能源調節的觀點以及看法

能源汽車的推廣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和保護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在我國全面發展新能源汽車對環境保護意義非凡。能源和環境正在成為影響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大決定性因素。就中國而言,中國是石油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同時也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能源現狀同樣不容樂觀,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式,新能源汽車大開發與使用勢在必行。除了能源的短缺外,燃油汽車對環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汽車的廢氣是目前汽車工業發展帶來公害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分。進入新世紀以來,以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先進柴油、醇類汽車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

D. 預計2018年什麼行業好做

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廣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其它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各類別產品。其中,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三大主流發展方向。
2014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8.39萬輛,同比增長近4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3.7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1.67萬輛,同比增長近22倍;純電動商用車生產1.57萬輛,同比增長近4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1.38萬輛,同比增長2倍。201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1.75萬輛,同比去年增長了39.7%,其中純電動14243輛,插電式混合動力3290輛;新能源汽車銷售1.76萬輛,同期同比去年增長了37.9%,其中純電動銷售14604輛,插電式混合動力銷售3038輛。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255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1241輛、插電式混合動力1311輛。銷售新能源汽車12791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1375輛、插電式混合動力1416輛。2012年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比上年增長98.8%和103.9%。
綜合來看,201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延續了14年的熱潮。國家層面推動政策不斷,各示範推廣城市地方政府均出台各地相應的補貼及利好政策,產業界熱情高漲,投資及並購活動頻繁,產業規模迅速增加,1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產值規模在 400 億左右,15 年將超過 1000 億。新能源汽車對產業鏈的拉動作用日趨凸顯,在上下游多個環節,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都是最大增長動力。

E.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前三名有哪些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主要有以下幾大主要區域,第一美國,美國最著名的就屬特斯拉了,第二中國,中國的電動汽車可以說產銷全球第一,2018年全年超過100多萬輛,第三歐洲,歐洲很多國家也很興電動汽車,像德國,法國等等,第四,日本,日本的豐田,本田等電動車賣的都很好

F. 新能源行業最近有什麼發展趨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五大發展趨勢分析

「預計到2030年,中國市場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將超過1500萬台,佔新能源總銷量的90%,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佔比將僅為10%。即在未來十年發展中,純電動汽車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6月11日,德勤戰略與運營副總監牟嘉文指出,中外品牌、新舊力量、跨界巨頭等多方勢力間的全面競爭,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

在牟嘉文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存在五大趨勢:

1、發展趨勢一:得益於政府政策傾斜,以及日趨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電池技術的提升,比混動車型有更低用車成本優勢的純電動汽車,未來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主導優勢。受產業投資政策調整的影響,針對混動汽車的投資將會逐漸減少,再加上市場終端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動車型的發展空間將不斷被擠壓。

純電汽車未來將佔主導地位 全面競爭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9.9%和61.7%。截止至2019年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為10.2萬輛和9.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5.0%和18.1%。累計方面,2019年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達到了36.8萬輛和36.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5%和59.8%。

在純電動汽車產銷方面,2018年全年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截止至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8.2萬輛和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8.2%和9.6%。

累計方面,2018年1-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8.6萬輛和27.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6.1%和65.2%。目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動車型的產銷增長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驅動力。4月,國內純電動汽車的銷量佔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的銷量超七成。

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方面,2018年中國全年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截止至2019年4月我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萬輛和2.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6%和50.9%;

2019年1-4月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1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6.3%和43.7%。

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8年7月產量同比為45.4%)

牟嘉文指出,除了純電汽車未來將佔主導地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潛力也不容忽視。但從中國以電力為核心主體的能源戰略、加氫站的建設受成本和技術水平制約、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成本高昂等因素考慮,中大型客車、公交車、物流車及重型貨車等商用車將成為氫燃料電池最先普及的領域,短期內燃料電池難以推廣到乘用車領域。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7輛和230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4.8%和289.8%。

2、發展趨勢二:根據德勤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調研數據,60%高端車主和89%中低端車主認為續航里程超過400km的純電動汽車可以滿足他們日常的使用需求。而2019年第2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顯示,乘用車續航里程普遍達到400km,這意味著,在技術快速提升下,續航里程將不再是用戶購買新能源車的阻礙因素,而智能化、網聯化、人性化的功能設計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這也是第二大趨勢。

3、發展趨勢三:牟嘉文預測的第三大趨勢是,中外品牌、新舊力量、跨界巨頭等多方勢力間的全面競爭,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從目前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有率來看,本土傳統汽車品牌遠超外資品牌,處於領先地位,但隨著外資、合資以及本土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加速,2020年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全面競爭時代。

造車新勢力面臨存亡節點

「處於領先優勢的本土傳統汽車廠商將快速擴展全鏈條能力,以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而那些起步晚、規劃遲、轉型慢的本土傳統汽車廠商只能聚焦價值鏈的生產製造端,成為『代工廠』。對於傳統的外資合資品牌來講,必須加速市場進入、加快產品發布,如果不能穩固佔領終端市場,將遭遇出局危機。」牟嘉文表示。

4、發展趨勢四:牟嘉文認為,新能源汽車將汽車產業價值鏈向上、下游進行了大幅延伸,產業利潤結構正在隨之改變,上游動力電池和智能科技、下游終端市場用戶服務已成為重要利潤池。由此,他預測第四個趨勢,未來新能源汽車廠商將發展為三種類型:布局全鏈條的新能源汽車廠商,聚焦終端市場流通、銷售與服務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專注整車研發采購與生產製造的新能源汽車廠商。

在新能源汽車逆勢增長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廠商目前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從行業環境來看,補貼退坡、產能過剩,以及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湧入正在加劇競爭。從自身盈利性來看,一方面成本不斷攀升,其中包括智能科技的巨額研發投入,新零售轉型與服務創新需要海量投資;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尚待重構,新的利潤來源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比如,如何創新服務和數據應用。

5、發展趨勢五:第五大趨勢是關於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重構的過程中,牟嘉文指出,時下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新零售轉型(包括試水直銷模式)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直銷模式是造車新勢力為行業帶來的最大變革與沖擊,他們通過自建自營的零售新業態以及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為用戶帶來耳目一新的品牌體驗,解決了傳統經銷商模式下價格不透明、服務體驗欠佳等諸多弊端。

與此同時,尋找用戶體驗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點是車企新零售轉型成功的關鍵,比如說,直銷模式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該模式給汽車廠商帶來了巨額資金需求、運營復雜性等多重問題,用戶體驗與成本效率難以平衡。

牟嘉文預計,對於尚沒有完成大批量交車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未來兩年是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絕大多數企業會被淘汰出局。一是因為以直銷為主的新零售模式帶來的巨額資金壓力;二是供應鏈管控能力較弱,導致量產階段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加大;三是某些新進入者還停留在PPT造車空談上,並不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四是連目前最領先的新造車企業都尚未實現盈利,如果無法盡快證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性,大量新進入者將陷入融資困境,因資金鏈斷裂而被淘汰出局。

G. 中國電動車競爭格局怎麼樣

近年來,我國電動汽車行業快速發展,電動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其中純電動車占據主導地位。在電動汽車相關技術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電動汽車的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進一步滑坡,倒逼技術升級,有利於車企提高產品競爭力,過去完全由政策驅動的電動汽車行業將逐步回歸市場。

1、發展背景

汽車產業鏈正在發生重塑、重構、重建,產生新興的價值增長點;2025年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銷量預計將超過1000萬輛;智能電動汽車打造移動出行的「第三空間」,改變人們出行體驗;新能源汽車發展卓有成效,進步深化 「純電驅動」戰略的高質量發展。

3、發展趨勢

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將重構傳統汽車產業生態格局;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將促進多重場景融合,升級無感化智慧生活;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將推動智慧交通體系的構建與發展;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將成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參與者。

H. 中國純電動汽車的市場現狀是怎樣

在南方等等有經濟補貼的地方。電動車汽車的後市場還是可以的。望採納謝謝。

I.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於電子或氫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化石燃料的燃燒,不會污染環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發展趨勢,一起來看看吧!

趨勢預測1:產銷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全球領先,過去三年連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累計產銷量已超過180萬輛。

其中,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佔比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雖然質疑聲難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車大勢已定,只會繼續向前。從數據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萬輛、2018年80萬輛,而2019年預計達100萬輛以上,2020年規劃為200萬輛。

100萬的產銷量小目標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著標志性意義,如果實現則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開始可以支撐起百萬量級的規模。

趨勢預測2: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

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正在形成。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強勢領跑,同時,以蔚來、威馬、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更是裹挾資本與技術果斷進入,走著完全不同的路。

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

2019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全球覆蓋城市將由200個擴大到400個,主推10萬元以下微型電動車。此外,明年比亞迪將增加3萬個充電配套設施。

北汽新能源發布 「擎天柱計劃」,計劃2019年~2022年,以北京、廈門、廣州等城市輻射展開,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運營平台和梯次儲能運維平台,建成換電站1000座,運營車輛10萬台。

吉利將開發多款電動車型、混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動車型,2019年計劃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

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

蔚來汽車融資達到140億元,正籌建上海生產基地。蔚來汽車已聘請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八家銀行為其年內赴美上市做准備,據悉此次IPO規模大約在10億至20億美元。工廠方面,目前蔚來汽車已經開始籌建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生產基地,規劃土地800畝左右。

威馬汽車計劃從2019年起,以每年超過一款新車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場。威馬汽車首批量產車於今年年中上市,新車將搭載網路Apollo系統,定價在20萬元左右,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達450公里。

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無論是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還是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新的繁榮。

趨勢預測3:共享汽車前景光明,隱患暗藏

經歷過共享單車的繁榮與寒冬,共享的優勢與隱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時租賃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雖然隨借隨還、自由支配吸引著用戶,但充電樁的數量與共享汽車數量不匹配,以及還車點的缺乏,導致行業運營效率低,共享汽車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北汽集團、上汽集團、首汽集團、吉利汽車等傳統汽車生產商依舊紛紛進入新能源共享汽車行業。可以說,依賴資本的獨立運營派和依託整車企業的出行服務探路派是目前兩大主要力量。

隨著共享汽車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張和運營區域的擴大,共享汽車的經營難度和經營壓力不斷增大,行業規范運營有待加強,例如保險的完善,為企業制定個性化方案或強制購買運營級商業保險,只有讓用戶無後顧之憂,未來前景才能長期看好。

趨勢預測4:商用車率先上路

人類運輸有兩種形式:生活流動和商品流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商用車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電動化已經進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車的有效市場目前已經接近飽和,計程車和物流車作為政府采購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領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電動化熱潮。

眾所周知,大城市在解決個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認的方式是減少私家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同理,最有效的解決貨物的出行,同樣是打造「貨物公交系統」。

解決諸如續航、充電、一次裝載量等固有短板,「貨交」系統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車輛就不再是必須,貨物們定時定點定路線上車,分站到達,形成一個高效、有序、減少閑置和浪費的城市貨物運力系統,從而形成新一輪新能源熱潮。

趨勢預測5:配套產業逐步完善

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公開指出:「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我們發展的短板」。

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鏈條相對完整,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劇,整體建設規模已經嚴重滯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車樁比約為3.8∶1,距國家規劃的1∶1還有很大差距。充電技術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未來電動汽車的充電趨勢將是「私人交流充電樁日常慢充」與「公共快充補電」兩種方式相結合。

預計下一步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無線充電、智能充電、大功率充電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

趨勢預測6:與人工智慧結合,向著無人駕駛前進

在《速度與激情8》中被黑客攻擊導致交通癱瘓的場景已經不是科幻。人工智慧+新能源=未來汽車。車聯網+新能源將徹底改變出行方式,一邊吃著火鍋一邊開著車不再遙遠。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加快研究並出台運營政策,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奠定法律基礎;加強防範汽車被黑客攻擊、關鍵數據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風險;加快部署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速改造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城市交通環境。

可以想像,未來一輛由電力或太陽能或其他清潔燃料為動力,由人工智慧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擁有「朋友」屬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種情感;還是你的專屬僕人,替你「跑腿」購買咖啡、機場接人。

趨勢預測7:中國特色新能源技術路線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太陽能汽車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車。

目前,純電動戰略初見成效,但弊端也開始顯現。因此,燃料電池、插電式、增程式作為技術補充方案等在某些應用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和支持。

著眼未來,將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電池電堆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發電主體能源,充電智能化將引發能源結構的巨大變革。

趨勢預測8: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存在諸多問題:1.回收利用法律法規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體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術和工藝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難。

但同時,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完成,這將對動力蓄電池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的標准化做系統梳理和規定,同時強化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動力蓄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

同時以補貼的方式規范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將逐漸規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趨勢預測9:低速電動車卷土重來

此前,依靠補貼政策支持,純電動A0、A00級市場攜低價、牌照優勢對低速車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車用戶,但由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對續航里程進行強制升級,車輛成本預計大幅提高,部分過於依賴補貼的車型將黯然退出。

與此同時,低速電動車憑借不依賴補貼、暫時還不需上牌的優勢有望卷土重來,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對寬松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佔領半壁江山。

低速電動車具備替代同級別燃油車的實力,但缺乏技術標准和規范管理,續航虛標、電池衰減、中小企業產品無售後服務等也是突出問題,雖然占據了三四線城市,但低速電動車若想真正贏得消費群體的認可,有更廣闊的發展,仍需在售後服務加大投入。

趨勢預測10:渠道模式創新

新能源汽車各種銷售推廣模式層出不窮,包括直營、分銷、運營等等,隨著汽車渠道和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以電商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為了新的風口。

但是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渠道模式有所差異。有分析指出,一二線市場的用戶較為集中、普遍有購車用車經驗,採取直營體驗店的模式更被認可;而三四線城市用戶相對分散,且很多首次購車,傳統4S店模式信賴度更高。

此外,有些車輛和充電設施運營商通過向潛在用戶提供用車或充電服務,順便銷售車輛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串聯。

J. 2018年1月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實現鋰離子電池裝機1.32GWh

真鋰研究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月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實現鋰離子電池裝機1.32GWh,同比暴增647.75%(呿哖同期176.1MWh),取得開門紅。這個晟績是兩個洇傃同時莋甪導致的。
去年同期洇ゐ所有電動汽車產品要重新上厷吿,嚴重影響了電動汽車產量,導致鋰電裝機量同比大幅下降(與2016年1月的577.6MWh葙笓)。訡哖雖然夶家對補貼政策調整有一致預期,但媞調整辦法並未在去哖厎出台,就意味著1月有可能按照既定政策執哘(既定的補貼政策是2018年和2017年一樣),這樣,一些膽大的企業(也可能是嗵濄非正式渠道事先從主管蔀冂處嘚菿了確認)1月份簊夲維持了正常生產。兩個因素相結合,導致電動汽車產量及對應的鋰電裝機量同比暴增。
1、從各類車輛市場看,增萇動力注崾集中在純電動乘用車和純電動客車
2018年1月1.32GWh的總裝機量中,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以550.2MWh佔比41.78%,同比增長了437.86MWh;純電動客車市場以441.0MWh佔比33.49%,同比增長了437.14MWh;值得関紸的是插混乘用車市場也實現了較大增長,以187.3MWh的裝機量趠樾純電動專用車市場排在第3位,同比暴增1555.5%。
2、從各類型鋰電看,NCM三元電池裝機過半
2018年1月1.32GWh的總裝機量中,NCM三元電池以728.8MWh佔比55.35%,單獨過半。萁ф,純電動乘用車市場NCM三元電池裝機439.0MWh,占該市場總裝機量的79.8%,佔NCM三元電池總裝機量的60.23%;插混乘用車市場本月佺蔀彩甪的是NCM三元電池,占該類電池總裝機量的25.7%;純電動專用車市場NCM三元電池裝機102.5MWh,占該市場總裝機量的82.4%。值得關注的是,1月沒有NCA電池裝機。
磷酸鐵鋰電池以510.7MWh佔比38.79%,主要用在純電動客車和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其中,純電動客車市場以376.5MWh占該類電池的73.7%,更是佔到了該市場總裝機量的85.4%;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以111.1MWh占該類電池的21.8%,應該是去年底搶裝現象的延續。
3、從各形狀鋰電看,方形電池裝機量遙遙領先
2018年1月1.32GWh的總裝機量中,方形電池以907.7MWh佔比68.93%,在三種形狀的鋰離子電池裝機量中遙遙領先;圓柱電池以245.1MWh佔比18.61%,比重與之前幾個月相比有較明顯下降,主要是受純電動專用車市場增速不高的影響;軟包電池以164.1MWh佔比12.46%,大致與之前幾個月相當。
方形電池主要用在純電動客車市場和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二者裝機量衯莂佔到了方形電池的40.82%和38.81%。圓柱電池主要用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和純電動專用車市場,二者裝機量分別佔到了圓柱電池的49.66%和41.18%。軟包電池的應甪情況相對最為衯潵,但在最大的純電動乘用車市場,裝機占軟包電池總量的比重也達菿了46.43%。
4、從電池廠情況看,CATL裝機佔比接近一半
先簡單看一下車企的情況。2018年1月共有54家車企有電動汽車產量誋錄,其中16家車企電池裝機不足100kWh。裝機量位列前三位的車企(集團)分別是北汽、宇通和上汽,分別以218.4MWh、185.8MWh和134.2MWh占據了16.58%、14.11%和10.19%的市場份額,三家市場份額合計剛剛突破40%,較為分散。

動力電池行業的集中度就要高得多。2018年1月共有48家電池廠實現了裝機,其中12家電池廠裝機量不足100kWh。最大的電池廠商CATL以657.7MWh占據了49.95%的市場份額,半數市場收入囊中,這可能會加劇車企們的擔憂。國軒高科和比亞迪分別以129.7MWh和114.5MWh衯列二三位,市場份額分別是9.85%和8.70%,三家合計市場份額高達68.5%,趠濄2/3。
1月份磷酸鐵鋰電池和NCM三元電池最大的供應商都是CATL,分別以353.5MWh和304.2MWh占據了這兩類電池69.21%和41.74%的市場份額;微宏動力是最大的錳酸鋰電池供應商,以54.9MWh占據了該類電池90.34%的市場份額;鈦酸鋰全部由珠海銀隆供應。1月份國軒高科供應的幾乎都是磷酸鐵鋰電池,而比亞迪幾乎都是NCM三元電池(全部供應插混乘用車市場)。

熱點內容
長城皮卡車兩門叫什麼 發布:2025-05-16 21:20:51 瀏覽:271
江淮瑞風最新款商務車柴油的 發布:2025-05-16 21:17:14 瀏覽:212
別克商務車gl8怎麼掙錢 發布:2025-05-16 21:11:29 瀏覽:213
車的圖片大全圖片豪車越野 發布:2025-05-16 20:53:29 瀏覽:183
車價多少貼車衣比較劃算 發布:2025-05-16 20:46:31 瀏覽:467
廣汽豐田瑞豐9座商務車 發布:2025-05-16 20:45:38 瀏覽:654
麵包商務車價格排行 發布:2025-05-16 20:45:31 瀏覽:555
彈弓拖掛皮筋老斷 發布:2025-05-16 20:24:09 瀏覽:494
二手拖掛房車網App 發布:2025-05-16 20:21:50 瀏覽:237
賓士皮卡絞盤配置 發布:2025-05-16 20:19:27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