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新能源汽車項目西安開工
① 西咸新區產城如何穩步發展
8月27日 題:以人為本綠色發展產城一體勾勒未來——陝西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調查
「城鎮化進程不是簡單的征地造城,而是要使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共享發展紅利。西咸新區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村民』變『市民』後不僅住有所居,還能勞有所得,保障他們的長遠生計。」西咸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說。
在西咸新區的空港、灃西、秦漢等五個新城裡,得益於特色小鎮和都市農業等業態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成為「上班族」。今年58歲的李芳茹是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坡劉村村民,以前一家人種地每年收入不到兩萬元。把家裡部分土地流轉出去後,現在的李芳茹和丈夫都成了附近一個酒庄的工人,兩人加起來每個月能收入3500多元。
「綠色基底」涵養城市「氣質」
如今,走在位於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的渭河景觀帶,映入眼簾的是堤上綠樹成蔭,灘內水草豐美,時見魚鴨飛鳥,引來不少市民在此嬉戲遊玩。
建設大小水系45條,打造湖泊、濕地23處,5000畝的大西安中央公園加速建設……西咸新區以打造現代田園都市為目標,綠色、生態、低碳作為發展之基,通過增綠擴綠、「柔性治水」等方式,孕育出獨特的城市「氣質」。
綠色發展,也成為西咸新區破解「大城市病」的妙方。每逢暴雨全國不少城市都會陷入「看海」窘境,而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卻能靠「海綿城市」技術安然度過雨季。作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地區,截至目前灃西新城已實施海綿型園區240萬平方米、海綿型道路50餘公里、海綿型公園綠地140萬平方米。
西咸新區還探索利用中深層地熱供熱技術,緩解大城市的冬季霧霾之困。西咸新區秦漢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朝輝介紹,中深層地熱供熱技術就是通過向地表以下2000多米鑽井,將地下熱能通過有效介質傳遞到地面上的設備房進行蓄熱供暖。目前秦漢新城已在10萬多平方米的商業住宅和7萬平方米的寫字樓推廣使用,有效減少了煤和天然氣的使用。
針對大城市因為管線維修而反復開挖的「拉鏈馬路」現象,西咸新區持續推進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在城市下面建設「隧道式」空間,將污水、燃氣、熱力、電力等管線集納其中進行統一管理,確保城市有序安全運作。
現代產業體系構造城市「內核」
今年3月,總投資400億元的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西咸新區開工建設。寶能新能源汽車西安基地負責人李永鴻說,項目已經進入土建施工階段,並有300多人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前期研發,一期建成後將達到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
「產業興則城市興」,近年來西咸新區初步形成了先進製造、電子信息、臨空經濟、文化旅遊等六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五個新城分別布局臨空經濟、大數據、文化旅遊、都市農業等產業,發展定位清晰明確。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岳華峰說,西咸新區把產業作為發展之「魂」,依託陝西的科教、軍工等優勢,因地制宜搭建現代產業體系,為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
來自人民網
② 吉利與戴姆勒國產Smart合資項目確認落地西安
財經網汽車訊?國產Smart西安工廠正在如期推進。
8月21日,據財聯社報道,吉利與賓士合作的國產Smart項目,確認落地西安。吉利內部人士透露,「Smart西安工廠目前進展順利,按原計劃在推進。」
財經網汽車就此事聯繫到吉利集團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前未得到回復。
吉利和戴姆勒是在去年正式宣布合作事項。
2019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團和戴姆勒股份公司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致力於將Smart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
根據合資協議,全新一代純電動Smart將由梅賽德斯-賓士的全球設計部門負責設計,吉利控股全球研發中心負責工程研發。
新車型將在中國的全新工廠生產,首批純電動汽車產品將於2022年推出。
7月27日,吉利和戴姆勒合資的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Smart)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54億元,雙方各出資27億元,各持股50%。Smart歐洲有限公司成為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將負責未來Smart在歐洲市場的供貨、銷售和售後服務。
與此同時,Smart品牌全球管理團隊也正式建立,他們將支持Smart全球合資公司CEO佟湘北的工作,其中李德斯被任命為銷售、市場和售後副總裁;羊軍被任命為負責技術研發的副總裁;烏爾夫·內斯特勒被任命為財務副總裁兼CFO。
早在年初的時候,吉利和賓士就共同成立了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決定將國產Smart項目全球總部落地寧波杭州灣。隨後據路透社報道,Smart國產項目有望在陝西西安投產,預計年產能為15萬輛。
國產Smart選定的工廠,是吉利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
吉利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於2017年11月開工,總投資201.6億元,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零部件生產、物流配套等業務。按照計劃,該項目一期將於2020年內投產,建成後年產能30萬輛,預計年產值超過400億元。
有供應商已參與Smart國產項目。
今年1月,銀輪股份曾發布公告表示,旗下全資子公司浙江銀芝利汽車熱交換系統有限公司,獲得吉利PMA-2平台(即Smart項目)熱泵空調項目的授權,預計將於2022年開始批量供貨。並透露,根據客戶吉利汽車預計,生命周期內銷售額將達到6.95億元。
易車研究院分析師周麗君表示,單從Smart銷量表現來看,並不算走量品牌,但對應對雙積分政策有一定助力。
公開數據顯示,梅賽德斯-賓士2019年在華銷量為70.2萬輛,同比增長4%;其中,梅賽德斯-賓士品牌銷量69.3萬輛,同比增長6.2%。而Smart全年銷量僅為0.87萬輛。
獨立汽車分析師張翔表示,Smart品牌主要是面向A0級電動車市場,該市場受眾主要是四五線以下城市消費者,產品集中於5萬以下低端市場。他認為,Smart國產後,如果定價在10萬以上,可能難以滿足四五線消費者的訴求。
張翔認為,Smart品牌國產後,可開拓女性用戶、家庭第二輛車等潛在市場。
周麗君表示,隨著存量時代的到來,以及女性用戶的崛起,在代步車、共享出行等領域,Smart或有一定市場空間。
而且他認為,Smart品牌是吉利和賓士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如果後期能促成在發動機、變速器等技術領域的合作,對吉利和賓士是雙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西安比亞迪三期什麼時候開
西安比亞迪三期2022年8月份開,2021年12月簽約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其中位於草堂科技產業園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增產擴能項目,52號、53號廠房已封頂,正在進行設備安裝,54號、55號、56號廠房正在進行基礎施工,搭建主體框架。到2022年8月比亞迪西安工廠三期也將投產,規劃產能達到2萬輛每月。
④ 2022年底新建充電樁1萬個 西安推新能源車充電基礎設施方案
易車訊 日前,我們從西安市政府官方渠道了解到,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2年底新建充電場站200個,充電樁10000個,具體如下:
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國家新基建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我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完善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配套,著力培育我市經濟發展新動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結合我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到2022年底,全市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宜、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確保滿足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服務需求。全市計劃新建成投運集中式充電場站200個;充電樁10000個,其中2020年完成3900個,2021年完成3290個,2022年完成2810個。建立相對完善的標准規范和市場監管體系,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充電服務市場。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蓋全市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網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生態體系。
二、重點工作
(一)完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1.編制新能源汽車公共充(換)電基礎設施布點規劃。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資源規劃局、市發改委、國網西安供電公司、省地電西安分公司;完成時限:2022年底。
2.做好新建、配建停車場和綜合交通樞紐設置公共充(換)電設施的建設審批工作,保障公共充(換)電設施建設項目用地的報批、徵收、供應。牽頭單位:市住建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資源規劃局、市發改委、市交通局;完成時限:2022年底。
3.落實新建建築配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要求。新建住宅配建的停車場,應設置30%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車位,100%預留充電設施安裝和在車位附近敷設低壓線纜及安裝電纜分線箱;大型公共建築物配建停車場和社會公共停車場,應設置10%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車位,預留總車位數量30%的配電容量。牽頭單位:市資源規劃局、市住建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國網西安供電公司、省地電西安分公司;完成時限:長期。
(二)加快推進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到2022年底,全市計劃新建投運公共充電場站150個,公共充電樁7500個;專用充電場站50個,專用充電樁2500個。
1.落實新能源汽車公共充(換)電設施建設任務,配合市級相關部門做好布點規劃、場站選址等工作,配合市級相關部門完成新能源汽車公共充(換)電設施驗收工作,協調解決轄區內公共充(換)電設施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牽頭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西安城投集團;配合單位:市資源規劃局、市住建局;完成時限:2022年底(詳見任務分解表)。
2.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城區內採用立體式充電站(塔、樓)、停車場加裝等模式建設公共充(換)電設施;繼續對大型商超、景區、物流園區、地鐵站停車場等公共設施進行改造建設充(換)電場站。牽頭單位:市資源規劃局、市住建局;配合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化旅遊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西安城投集團;完成時限:2022年底。
3.持續推進專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郵政、環衛、行政機關等專用車輛的充電需求,確保到2022年底車樁比達到2∶1。牽頭單位:市國資委、市城管局、市機關事務中心;配合單位:西安城投集團;完成時限:2022年底。
4.結合「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實際,對有條件、有需求的小區配建一定數量的充電設施,以滿足小區業主充電需求。牽頭單位:市住建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西安城投集團、國網西安供電公司、省地電西安分公司;完成時限:2022年底。
5.支持個人自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個人在自有固定車位加裝自用充(換)電設施,須向小區物業管理和屬地供電部門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可加裝自用充(換)電設施,接入小區供電系統。鼓勵個人自用充電基礎設施對社會車輛進行分時共享。牽頭單位:市住建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科技局、國網西安供電公司、省地電西安分公司;完成時限:2022年底。
(三)構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智能化服務體系
1.構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服務體系。以市級平台為載體,整合我市電動汽車充電資源,實現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市級平台數據由市級主管部門統一管理,與社會服務平台合作,將全市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點位布局信息上傳,便於車主查詢、使用。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住建局、西安城投集團;完成時限:2020年12月。
2.構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督管理體系。推動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檢測工作,按照國家標准,制定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安全及性能檢驗檢測管理制度,加強公共充電基礎設施行業安全監管,督促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企業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確保設備安全運行;定期組織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充電設施生產企業進行產品一致性和生產過程監督檢查。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住建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西安城投集團;完成時限:2021年3月。
三、場站驗收
公用、專用和居民個人自用充(換)電設施在投運試運營前均要進行場站驗收,未經驗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牽頭單位:市住建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22年底。
四、支持政策
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對驗收合格的充(換)電設施,按照西安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財政補貼細則有關要求給予財政補貼。牽頭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完成時限:2022年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西安市推進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專班。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任副組長,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資源規劃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和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西安城投集團、國網西安供電公司、省地電西安分公司分管領導為成員。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負責本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設施建設統籌協調、督促推進與考核工作,統籌制定公共充電樁設施建設相關支持政策。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全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市發改委:負責制定西安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政策;下達西安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目標任務;依據驗收結果下達補貼資金計劃;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西安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專班日常工作。
市科技局:負責市級平台建設、運營、管理工作,做好全市公共充(換)電設施接入及其他相關工作。
市工信局:負責做好中央和我省、我市關於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相關政策的解讀工作。
市財政局:負責籌集新能源汽車公共充(換)電設施市級財政補貼資金,做好年度市級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工作。
市住建局:負責在全市公共停車場內增設充電車位;指導物業企業加大消防檢查,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消防安全常識宣傳,配合業主對自有車位加裝充(換)電設施;負責協調推進專用、公用充(換)電設施,居民個人自用充(換)電設施的建設、驗收、備案工作;制定居民個人自用充(換)電設施驗收程序和材料清單。
市資源規劃局:負責新建住宅、新建(配建)停車場和綜合交通樞紐設置公共充(換)電設施的規劃審批工作,優先保障公共充(換)電設施建設項目用地的報批、徵收、供應工作。
市交通局:負責主城區新能源出租汽車推廣應用及充電需求測算(主城區以外的由區縣、開發區負責本轄區內新能源出租汽車的推廣應用工作)。
市應急管理局:負責協調、督促市級相關部門履行公共充(換)電設施安全生產的行業監管責任。
市消防救援支隊:負責指導行業部門檢查充電設施場站消防設施各種標識設置、擺放,指導充電設施運營企業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開展消防宣傳培訓、疏散演練、充電設施自查工作。
市城管局:負責按照規定辦理公共充(換)電設施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挖掘、佔用城市道路等審批許可。
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依法查處價格收費違法違規、不正當競爭行為;負責督促檢查全市用於貿易結算的公共充(換)電設施年度計量強制檢定工作。
西安城投集團:負責集團系統停車場(站)公共充(換)電設施的建設和推進工作;結合小區提升改造工作,在有條件的小區加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
國網西安供電公司、省地電西安分公司:負責公共充(換)電設施的電網接入工作;參與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編制轄區新能源汽車公共充換電基礎設施布點規劃;做好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驗收、市級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工作;做好配套資金籌集、撥付工作。
(二)強化考核管理
將西安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目標任務納入市考指標,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按照《西安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目標任務分解表》中明確的目標任務,抓好落實,確保按期完成任務。各單位於每月5日前,將上月的公共充(換)電設施建設工作開展情況(項目備案數、建成數)報市發改委。市發改委定期會同市級相關部門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落實行動方案情況(包含是否制定詳細的工作推進計劃、明確工作任務、完成時限和保障機制等)進行督促檢查,檢查結果計入考核得分評定。
(三)加強宣傳引導
各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對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政策、規劃布局和建設動態等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全面了解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意義,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我市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加強輿論監督,曝光阻礙充電樁建設、損害消費者權益等行為,形成有利於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制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細則。西咸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參照本方案執行。
⑤ 西安工廠投產助推寶能200萬輛產能 姚振華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目前寶能汽車常熟、深圳工廠的總產能至少超過20萬輛,加之剛剛建成的西安工廠,一期第一階段將形成的30萬輛產能,寶能汽車已具備50萬輛整車生產的能力,規劃產能超過200萬輛。基於觀致目前每年2萬輛左右的銷量,以及深圳工廠生產的少量DS產品,產能空置將會持續考驗寶能汽車,姚振華用10-15年把寶能汽車打造成世界一流汽車集團的夢想,還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汽車產業投資大,見效慢,但卻有很好的社會效應,各地方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寶能汽車在各地快速布局工廠,能夠撬動當地政府的支持。對於在農業、金融、房地產、出行、物流等多領域布局寶能集團,通過汽車投資,會產生全方位的業務帶動。
寶能的汽車布局始於2015年,姚振華收購韶能股份、中炬高新等汽車零部件相關公司進入汽車行業。2017年收購觀致汽車正式踏入汽車製造領域,2019年底又收購長安PSA深圳工廠。5年來,寶能已在常熟,廣州、崑山、昆明、貴陽、西安布局7個整車基地及多家零部件企業,規劃產能超200萬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爭奪特斯拉第二工廠!重慶、西安、成都、青島應聲參戰,最終會花落誰家
特斯拉將在中國建第二座超級工廠的消息備受關注。其中,青島是傳言最多的城市之一。2021年10月29日,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斌轉發的一則微博,稱特斯拉已與青島市政府、黃島區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一時激起千層浪!
2021年11月3日,多家媒體跟進報道稱:特斯拉中國已秘密簽約,中國第二工廠將落戶中國(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一時間,青島人民一片歡騰!不過,當晚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在微博上發文回應稱,目前網路上關於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的信息不屬實。信息變化之快,讓人感受到了特斯拉汽車爭奪戰之激烈。
據了解,10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批發銷量超過5萬輛,達到了54,391輛,同比增長245%,出口數量則達到40,666輛。2021年至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出口量已近15萬輛,成為中國製造「出海」的中堅力量。好消息傳來,使得特斯拉這塊「蛋糕」的誘惑力更大。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項目,必將拼搶更加激烈。特斯拉第二座超級工廠最終將花落誰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時間會給出答案。
⑦ 中糧|寶能汽車項目有沒有人了解
根據寶能官網的數據顯示,寶能汽車已在西安、廣州、貴陽、昆明、崑山等重點地域開展布局,建設集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先進材料、技術研究的汽車基地。2018年3月,西咸新區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開工,該項目總投資約400億元,規劃產能100萬輛(其中一期50萬輛)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項目
⑧ 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開工了嗎
3月23日,西咸新區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開工暨寶能汽車創新研究院揭牌活動在西咸新區秦漢新城舉行。
領導共同為西咸新區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培土奠基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錢引安,市長上官吉慶,市政協主席、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岳華峰,省委副秘書長趙曉明,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盧凱,寶能集團高級副總裁鄒明武、陳琳及省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西咸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主持。
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項目規劃總產能100萬輛,一期投資185億元,計劃2020年建成投產,預計年產整車50萬輛、產值超過1000億元。汽車創新研究院項目投資55億元,將著力打造國際新能源汽車創新技術研發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