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目標2020
⑴ 2020年將會是新能源汽車上市數量的巔峰嗎
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15年規劃:未再設具體產銷量目標
歷時10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階段的首條基本原則為「市場主導」。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產品產能布局等方面的主體地位。
整體目標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目標為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運行,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於普及。
具體目標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萬輛和7.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5.4%和45.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萬輛和5.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3.3%和47.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1.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4.3%和38.7%。
累計方面,2019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3萬輛和94.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7%和10.1%。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5萬輛和7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8.4%和15.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6萬輛和19.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6%和5.7%;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91輛和1327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2倍和8.0倍。
2018-2019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9年6月銷量增速為80%)
我國現階段應用實施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是由工信部於2012年6月印發,主要目標指出,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根據2020年到期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對比全新2020年到期的規劃,《徵求意見稿》不再具體要求新能源汽車產銷數量,而是轉成追求市場規模。此外,《徵求意見稿》更加註重核心技術攻關,對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也提出更高要求。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⑵ 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是多少
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是2.81億輛。依據人民網官方網站2021年1月7日發布的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消息顯示,該年度的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總計為3.72億輛。
同時依據人民網官方網站發布的該消息顯示,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汽車2424萬輛,包含了載貨汽車新注冊登記的416萬輛。
(2)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目標2020擴展閱讀:
一、2020年全國機動車登記數據信息:
1、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328萬輛,比2019年增加114萬輛,增長3.56%。
2、一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577萬輛,同比下降21.17%,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明顯。
3、二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836萬輛,同比增長7.18%,機動車消費市場開始復甦。
4、三季度、四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分別為903萬輛、1012萬輛,同比增長20.48%、29.27%,三四季度機動車消費市場明顯反彈,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二、2020年新能源汽車數據信息:
1、截至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75%,比2019年增加111萬輛,增長29.18%。
2、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00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32%。新能源汽車增量連續三年超過100萬輛,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
⑶ 2020年學新能源有前途嗎
學習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前景很不錯哦
其實新能源汽車並不是近些年來才出現的新事物,但卻在這幾年迎來了爆發期,並且逐漸往成熟化加速發展。出於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的擔憂,尤其是石油資源,迫使全球諸多國家政策開始向新能源汽車傾斜,去加速這一市場領域的發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的新能源車型越來越豐富,而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的接受度也大幅提高。
截止至2019年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從2015年到2019年,保有量每年都在大幅度上升,尤其是2017-2019這兩年,新增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都超過100萬輛。
此外,我國將新能源車補貼延續至2022年,完善的國內產業鏈基礎亦將助力新能源車降本。預計2020-2025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復合增速37%以上,中國仍將是未來5-10年全球電動化的主力。
新能源汽車廣闊市場的背後存在著大量的人才缺口。無論是零部件企業、整車企業,還是服務企業,面臨的核心問題都是人才缺乏。所以現在學習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前景是很不錯的!
⑷ 2020未常熟市民用汽車保有量是多少輛
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是2.81億輛。依據人民網官方網站2021年1月7日發布的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消息顯示,該年度的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總計為3.72億輛。
同時依據人民網官方網站發布的該消息顯示,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汽車2424萬輛,包含了載貨汽車新注冊登記的416萬輛。
(4)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目標2020擴展閱讀:
一、2020年全國機動車登記數據信息:
1、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328萬輛,比2019年增加114萬輛,增長3.56%。
2、一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577萬輛,同比下降21.17%,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明顯。
3、二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836萬輛,同比增長7.18%,機動車消費市場開始復甦。
4、三季度、四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分別為903萬輛、1012萬輛,同比增長20.48%、29.27%,三四季度機動車消費市場明顯反彈,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二、2020年新能源汽車數據信息:
1、截至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75%,比2019年增加111萬輛,增長29.18%。
2、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00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32%。新能源汽車增量連續三年超過100萬輛,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
⑸ 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
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1000萬,純電動汽車的保有量為810.4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0.93%。中國新能源車保有量突破1000萬輛,創下新的歷史。
⑹ 2020疫情之後如何讓新能源重回"高速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也十分的低迷,降幅創歷史新低。過去一年,國內傳統汽車產銷量負增長,但新能源汽車表現卻不錯,總銷量達到100萬。很多業內人士還建議,要充分發揮經濟政策的杠桿作用,適當發力,爭取讓新能源汽車產銷早日回到高速發展快車道當中。
在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雖然下滑59.6%,但卻低於國內車市總體銷量降速(79.1%),這也詮釋了新能源汽車存在一定的市場需要,是值得關注的事情。崔東樹表示,隨著疫情影響逐步褪去,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或將在3月份迎來全面的好轉。
作為全球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和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對比參考價值也比較高。崔東樹稱道,"中國計劃在2020實現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目標,2020年1份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反超中國;2月份受疫情影響,迎來高速增加,這是大勢所趨,新能源的補貼退坡並不會對未來新能源汽車銷售造成過多的影響。但累計銷量也會遠超歐洲可能還需要到4月份。
與政策相呼應的是,上半年的中國電動汽車尤其是低速電動車,產銷量可能再創新高。崔東樹表示。應多措並舉,有信心完成2020產銷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目標。另外,新能源汽車還有很多購車補貼、電動車下鄉等措施。
2019年,我國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其調整核心是250公里下巡航里程的純電動汽車補貼大幅銳減,從而導致A00級電動汽車銷量占電動汽車整體銷量的比重從50%以上迅速下降到25%以下。崔東樹認為,鼓勵電動汽車下鄉同時給予冬季續航里程車型一定的補貼,可以整體推動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按照相關政策表示,今年6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將實施全新一輪的政策。.然而,在當前不利情況下,延續之前的補貼標准成為業內共識。崔東樹表示,延續補貼是穩增長的重要措施,不只是為了提高銷量。
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乃至汽車行業的更好發展,中汽協綜合各方面情況希望可以調整雙積分考核政策,延續之前的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實用性。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說。
另外中汽協副秘書長葉盛基還指出,我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低速增長階段。
一、優化、推進並早些明確2020年後續的補貼政策,即取消補貼標准中續駛里程、電池比能量等與需求密切相關的技術指標要求,強化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加快產品的升級。
二、提高新能源汽車便利性。葉盛基表示,應給予新能源汽車牌照、路權、停車費減免、通行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同時,限購城市應取消或增加新能源汽車號牌配額。
三、繼續加大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宣傳力度。應及時撥付中央財政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獎補資金;出台疫情期間專項運營補貼政策指導意見;明確充電運營企業同等享受5%電價優惠政策等等。
對汽車行業而言,目前依舊面臨著很大的困難,特別是整體消費需求不同的問題,即使目前企業復工復產率比較高,整體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中國汽車2020的保有量是多少2020
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是2.81億輛。依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官方網站發布的《公安部: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 機動車駕駛人達4.56億人》消息可知,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為2.81億輛。
另外依據該消息還可以知道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汽車2424萬輛,比2019年減少153萬輛,下降5.95%。其中載貨汽車新注冊登記416萬輛,比2019年增加65萬輛,增長18.43%。
(7)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目標2020擴展閱讀:
2020年全國汽車保有量其他信息:
1、全國70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全國有70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31個城市超200萬輛,13個城市超300萬輛。其中北京、成都、重慶超過500萬輛,蘇州、上海、鄭州超過400萬輛,西安、武漢、深圳、東莞、天津、青島、石家莊等7個城市超過300萬輛。
2、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截至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75%,比2019年增加111萬輛,增長29.18%。
3、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00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32%。新能源汽車增量連續三年超過100萬輛,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
4、汽車轉移登記數量持續增長。2020年全國公安交管部門共辦理機動車轉移登記業務2521萬筆。
⑻ 2020年我國將完成多少新能源車年產銷目標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77萬輛的銷量,比2015年翻了一倍多。但是,要完成2020年200萬輛的年產銷目標,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科技部負責人日前表示,「雙積分」(平均燃油消耗量、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政策頒布後,行業對2018年銷量達到100萬輛還是持樂觀態度。不過,要達到2020年全年銷售200萬輛,完成這個目標仍任重道遠。
如何讓更多非限購城市的消費者因自發需求而購買電動汽車,是實現200萬輛新能源車年銷售目標的關鍵。而要實現這一點,必須要解決用戶痛點。徐長明說,國家信息中心一項用戶調研顯示,純電動車用戶最不滿意的,一是續駛里程不夠長,二是充電時間長、充電不方便。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電動汽車快速增長的基礎,是電動車的性價比和便利性要達到或超過燃油車。因此,除了技術進步,充電基礎設施也必須跟上。內容來源於:人民日報
⑼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將會大步前進,有望取代燃油汽車。
一、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69萬輛,同比增長140.7%;出口額1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71.6%;純電動汽車出口2.15萬輛,增幅為136%;出口額3.63億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
在能源和環保的壓力下,新能源汽車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車得到快速發展,以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1.4億計算,可以節約石油3229萬噸,替代石油3110萬噸,節約和替代石油共6339萬噸,相當於將汽車用油需求削減22.7%。
結合中國的能源資源狀況和國際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預計到2025年後,中國普通汽油車占乘用車的保有量將僅佔50%左右,而先進柴油車、燃氣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將迅猛發展。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
1、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在行業標准和規范等方面還不夠完善,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質量與安全問題還有更高期待。這也倒逼新能源汽車領域加速變革,實現行業的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也要加強高水平的國際開放合作,推動全球協同創新,讓中國和各國一起,共同推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2、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要強化創新驅動,瞄準技術制高點,企業要在個性化定製方面下功夫,推動品牌建設,要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⑽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堅持產業轉型與技術進步相結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汽車動力系統電動化轉型。堅持統籌兼顧,在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同時,大力推廣普及節能汽車,促進汽車產業技術升級。
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加強創新發展,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准和品牌。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深層次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
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驅動相結合。在產業培育期,積極發揮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聚集科技和產業資源,鼓勵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開發生產,引導市場消費。進入產業成熟期後,充分發揮市場對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和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堅持培育產業與加強配套相結合。以整車為龍頭,培育並帶動動力電池、電機、汽車電子、先進內燃機、高效變速器等產業鏈加快發展。加快充電設施建設,促進充電設施與智能電網、新能源產業協調發展,做好市場營銷、售後服務以及電池回收利用,形成完備的產業配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