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共享汽車最新車量數據
1. 東莞共享汽車有哪些app
目前,東莞共享汽車共有:
一、GoFun共享汽車app,也是進入東莞的首家汽車共享公司。
新能源共享汽車的收費:
新能源共享汽車具有更長的產業鏈條,覆蓋汽車銷售、汽車運營、維修、保養、保險、智能終端、充電樁以及大數據等相關行業。U車出行平台6大收益方案涵蓋車輛運營、充電樁運營、車輛維保收益、新能源汽車推廣、廣告附加收益、大數據管理等全產業鏈,每區縣年均凈收益200萬元以上。
1)共享汽車運營收益:採用市場均價進行定價(1元/公里+0.1元/分鍾);按平台車輛平均運營數據測算,每台車每日毛收入220元,扣除成本後的凈收入180元。
2)充電樁服務費:依據政府充電服務費指導價,每充一度電最高可收0.45-0.6元,交流單樁年收益超過3000元,直流單樁年收益萬元以上。
3)汽車維保收入:按共享汽車運營特點及規律,單台車平均維保收入500元。
4)廣告及其他附加收入,按行業平均水平進行測算。單台車廣告年廣告收入1000元。
5)共享車主招募獎勵:U車出行的「車主合夥人計劃」,鼓勵社會單位和個人「帶車入網」,以快速擴大平台車輛規模;各區縣聯營合夥人完成車主招募任務,將獲得平台的招募獎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共享汽車
2. 上海新能源共享汽車都有哪些
上海這邊使用較多的是EVCARD分時租賃共享汽車。
EVCARD特點:
1. 分時租賃:有別於一般的車輛租賃,租金結算以小時或者分鍾計算。
2. 全程自助:取車、使用、還車等環節全部採取用戶自助方式。
3. 提高效率:一輛共享車輛可以代替5至10輛私家車。
4. 短途需求:完全滿足每天10-100公里城市范圍內的中短途消費群體用車需求。
3. 共享汽車是什麼怎麼收費
與共享單車類似,使用共享汽車只需用手機下載專用的共享汽車APP軟體,隨後注冊賬戶並驗證身份證和駕駛證等信息,最後再提交押金後就能租賃車輛。
據了解,目前共享汽車的計費方式多為1元/公里+0.1元/分鍾,會在使用完畢後計費。
拓展資料
汽車共享,是指許多人合用一輛車,即開車人對車輛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有點類似於在租車行里短時間包車。它手續簡便,打個電話或通過網上就可以預約訂車。
汽車共享一般是通過某個公司來協調車輛,並負責車輛的保險和停放等問題。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省錢,而且有助於緩解交通堵塞,以及公路的磨損,減少空氣污染,降低對能量的依賴性,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參考資料:網路-汽車共享
4. 一步用車共享汽車,可供用戶選擇的車型有哪些
一步用車新能源共享汽車服務車型有:吉利知豆D1、吉利知豆D2S;江淮IEV6E車型;海馬汽車-愛尚EV車型。
5. 新能源車全球銷量出爐,前五有3個中國品牌上榜!
近日,國外網站INSIDEVS公布了2019年全球新能源車型銷量數據,2019年全球新能源車累計銷售221萬輛,佔全球所有乘用車銷量的2.5%。其中純電動車型佔比74%,插混車型佔比26%。
2020年,隨著特斯拉量產ModelY車型,加之國產Model3車型價格下調,新一年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必然會更加劇烈,到底誰能脫穎而出奪得新一年的新能源銷量桂冠,咱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兩年倒賣三千輛 共享汽車的奇幻生意
[汽車之家行業]?曾經的共享汽車墳墓,正在成為一門新生意。2019年到現在,李強(化名)賣了3000多輛二手新能源車,「3折拿車,4折賣到下沉市場」,他談到。
李強是一位深耕下沉市場的車商。2015年開始,他先後經營過低速電動車、小微型電動車。從他的口中,我們了解到,那些年「熱銷」的小微型電動車,究竟流向何方。
01高歌,未曾猛進
共享汽車墳墓的故事,要回溯到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最初階段。2013年,我國開始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補貼催化,市場一路高歌,銷量從當年1.76萬輛增長到2019年120.6萬輛。
少為人關注的是,分時租賃這一共享汽車商業模式,也幾乎在同一時間興起,概念最熱時期,有近300家平台共同擠在市場里。往後幾年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是與共享汽車緊密的「纏繞」在一起。
車企「大倉庫」——或許是定義彼此關系最貼切的詞彙之一。而究竟有多少車輛流到出行平台,以及車企其他B端大客戶那裡,市場一直沒有答案。
2019年底的一場論壇上,一位新能源車企人士曾向媒體透露,「我們拿到的統計數據顯示,私人消費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貢獻大約有三成,企業用戶大約佔七成」。
按照公開數據,僅幾家頭部共享汽車平台,就吸收了超過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實際上,還有大批未公開投放數據的中小平台,以及打著分時租賃名義上牌後,停在荒野里的車輛,究竟有多少,難以計數。
2020年,九成以上共享汽車平台倒閉,車企也開始快速清庫存,以求資金回籠。EVCARD、首汽Gofun、華夏出行紛紛展開車輛處置計劃,江淮、江鈴、奇瑞等多家車企也將「庫存車」進行甩賣、抵債。
與之相對應的現象是,北汽、江淮、眾泰、江鈴等曾經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排頭兵,均在2020年出現銷量斷崖式下滑。以北汽新能源為例,這家車企2019年銷量達到15.8萬輛頂峰,而2020年前11月銷量則不足2.5萬輛,同期降幅達78%。其他幾家車企的情況,也無一不是如此。而同一時期,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整體銷量增長5.9%。
多家車企銷量跳水的背後,究竟是今年市場發展不利,還是前幾年發展存在未知因素?
李強的故事或許能為我們找到一些答案。(以下為受訪者口述內容,略作編輯)
02市場,陷入涼局
2018年,我開了一家新能源汽車4S店,經營狀態一直不好,開始思考新方向。2019年,共享汽車倒閉潮大規模出現,同時多家車企有去庫存計劃,很多新能源汽車需要消化。因為做經銷商積累一定渠道資源,我就開始思考,能不能走這條路。
當時推算,市場空間還可以,每年有幾萬輛車源。到現在,我一共賣了3000多輛車,主要是小微型新能源車,涉及眾泰、大乘、江淮、北汽、奇瑞等品牌。
我們的車源,一方面來自共享汽車平台下線或迭代置換後的二手新能源汽車,另一方面來自廠家抵賬車或庫存車。
過去幾年,對於一些新能源車企來說,只能算作「階段性成功」,大多數企業的發展是得益於補貼紅利。今年傳統新能源車企的市場行情很不好,江淮、江鈴、北汽、奇瑞等多家車企都在清庫存,共享汽車平台也開始車輛處置。
04寫在最後
曾幾何時,風口之下,共享汽車是投機者趨之若鶩者的方舟,所有人都期待一場資本的狂歡;而當大潮褪去,共享汽車更像是投機者避不可及的麥城,被戳破的肥皂泡里沒有鮮花和掌聲。
不可否認,共享汽車是一門生意,但若想從「一門生意」蛻變成「一個產業」,去偽存真是其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有時刻變化的商業邏輯,有行業潛規則的暗流,也會有類似李強這樣的「掘金」故事。但,李強「掘金」的故事,肯定不是共享汽車產業的全貌。
投機心態,不是一個褒義詞,卻是大多數行業都存在的問題。就像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真實性,一直被行業廣泛關注。如今,隨著分時租賃模式的失敗,泡沫破裂,那些虛掩的銷量,正被逐漸暴露出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此前的水分有多大,此後的故事是否還在繼續?這可能是一個需要長期關注的問題。
更多車市解析與車圈故事,歡迎關注車市物語公眾號——微信號:autostinger。(文/車市物語)
7.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於電子或氫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化石燃料的燃燒,不會污染環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發展趨勢,一起來看看吧!
趨勢預測1:產銷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全球領先,過去三年連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累計產銷量已超過180萬輛。
其中,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佔比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雖然質疑聲難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車大勢已定,只會繼續向前。從數據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萬輛、2018年80萬輛,而2019年預計達100萬輛以上,2020年規劃為200萬輛。
100萬的產銷量小目標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著標志性意義,如果實現則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開始可以支撐起百萬量級的規模。
趨勢預測2: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
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正在形成。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強勢領跑,同時,以蔚來、威馬、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更是裹挾資本與技術果斷進入,走著完全不同的路。
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
2019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全球覆蓋城市將由200個擴大到400個,主推10萬元以下微型電動車。此外,明年比亞迪將增加3萬個充電配套設施。
北汽新能源發布 「擎天柱計劃」,計劃2019年~2022年,以北京、廈門、廣州等城市輻射展開,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運營平台和梯次儲能運維平台,建成換電站1000座,運營車輛10萬台。
吉利將開發多款電動車型、混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動車型,2019年計劃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
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
蔚來汽車融資達到140億元,正籌建上海生產基地。蔚來汽車已聘請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八家銀行為其年內赴美上市做准備,據悉此次IPO規模大約在10億至20億美元。工廠方面,目前蔚來汽車已經開始籌建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生產基地,規劃土地800畝左右。
威馬汽車計劃從2019年起,以每年超過一款新車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場。威馬汽車首批量產車於今年年中上市,新車將搭載網路Apollo系統,定價在20萬元左右,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達450公里。
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無論是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還是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新的繁榮。
趨勢預測3:共享汽車前景光明,隱患暗藏
經歷過共享單車的繁榮與寒冬,共享的優勢與隱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時租賃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雖然隨借隨還、自由支配吸引著用戶,但充電樁的數量與共享汽車數量不匹配,以及還車點的缺乏,導致行業運營效率低,共享汽車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北汽集團、上汽集團、首汽集團、吉利汽車等傳統汽車生產商依舊紛紛進入新能源共享汽車行業。可以說,依賴資本的獨立運營派和依託整車企業的出行服務探路派是目前兩大主要力量。
隨著共享汽車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張和運營區域的擴大,共享汽車的經營難度和經營壓力不斷增大,行業規范運營有待加強,例如保險的完善,為企業制定個性化方案或強制購買運營級商業保險,只有讓用戶無後顧之憂,未來前景才能長期看好。
趨勢預測4:商用車率先上路
人類運輸有兩種形式:生活流動和商品流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商用車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電動化已經進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車的有效市場目前已經接近飽和,計程車和物流車作為政府采購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領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電動化熱潮。
眾所周知,大城市在解決個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認的方式是減少私家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同理,最有效的解決貨物的出行,同樣是打造「貨物公交系統」。
解決諸如續航、充電、一次裝載量等固有短板,「貨交」系統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車輛就不再是必須,貨物們定時定點定路線上車,分站到達,形成一個高效、有序、減少閑置和浪費的城市貨物運力系統,從而形成新一輪新能源熱潮。
趨勢預測5:配套產業逐步完善
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公開指出:「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我們發展的短板」。
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鏈條相對完整,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劇,整體建設規模已經嚴重滯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車樁比約為3.8∶1,距國家規劃的1∶1還有很大差距。充電技術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未來電動汽車的充電趨勢將是「私人交流充電樁日常慢充」與「公共快充補電」兩種方式相結合。
預計下一步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無線充電、智能充電、大功率充電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
趨勢預測6:與人工智慧結合,向著無人駕駛前進
在《速度與激情8》中被黑客攻擊導致交通癱瘓的場景已經不是科幻。人工智慧+新能源=未來汽車。車聯網+新能源將徹底改變出行方式,一邊吃著火鍋一邊開著車不再遙遠。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加快研究並出台運營政策,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奠定法律基礎;加強防範汽車被黑客攻擊、關鍵數據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風險;加快部署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速改造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城市交通環境。
可以想像,未來一輛由電力或太陽能或其他清潔燃料為動力,由人工智慧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擁有「朋友」屬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種情感;還是你的專屬僕人,替你「跑腿」購買咖啡、機場接人。
趨勢預測7:中國特色新能源技術路線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太陽能汽車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車。
目前,純電動戰略初見成效,但弊端也開始顯現。因此,燃料電池、插電式、增程式作為技術補充方案等在某些應用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和支持。
著眼未來,將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電池電堆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發電主體能源,充電智能化將引發能源結構的巨大變革。
趨勢預測8: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存在諸多問題:1.回收利用法律法規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體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術和工藝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難。
但同時,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完成,這將對動力蓄電池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的標准化做系統梳理和規定,同時強化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動力蓄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
同時以補貼的方式規范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將逐漸規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趨勢預測9:低速電動車卷土重來
此前,依靠補貼政策支持,純電動A0、A00級市場攜低價、牌照優勢對低速車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車用戶,但由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對續航里程進行強制升級,車輛成本預計大幅提高,部分過於依賴補貼的車型將黯然退出。
與此同時,低速電動車憑借不依賴補貼、暫時還不需上牌的優勢有望卷土重來,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對寬松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佔領半壁江山。
低速電動車具備替代同級別燃油車的實力,但缺乏技術標准和規范管理,續航虛標、電池衰減、中小企業產品無售後服務等也是突出問題,雖然占據了三四線城市,但低速電動車若想真正贏得消費群體的認可,有更廣闊的發展,仍需在售後服務加大投入。
趨勢預測10:渠道模式創新
新能源汽車各種銷售推廣模式層出不窮,包括直營、分銷、運營等等,隨著汽車渠道和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以電商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為了新的風口。
但是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渠道模式有所差異。有分析指出,一二線市場的用戶較為集中、普遍有購車用車經驗,採取直營體驗店的模式更被認可;而三四線城市用戶相對分散,且很多首次購車,傳統4S店模式信賴度更高。
此外,有些車輛和充電設施運營商通過向潛在用戶提供用車或充電服務,順便銷售車輛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串聯。
8. 一步用車新能源電動共享汽車,充電一次能續航多少公里
180公里以上。
9.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充電設施保有量持續上升,補貼幅度退坡
2019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幅度大規模退坡,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完全取消,獲得補貼的最低續航為250km,最高國家補貼減少了一半,為2.5萬元,依然是400km以上車型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幅度的大規模退坡表明將迎來全行業大洗牌,擁有核心技術的車企將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生存,靠補貼生存的、靠地方政府政策補貼的車企將面臨較大挑戰。
雖然純電動汽車的普及遇到較大的挑戰與困難,但是汽車的電動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信隨著技術的突破,市場對純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提高,純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將逐漸提高。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10. 新能源汽車15年規劃報告出爐,2035年或成市場主流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發布,一方面代表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長期發展的決心和力度不變,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對於新能源車企及其產業鏈的長期利好。華西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當前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力度有增無減,且新能源汽車目前滲透率尚處在低位,未來整體增長趨勢較為明確。
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此次規劃文件的發布,意味著未來國內新能源市場將會不斷完善,同時日常新能源使用便攜程度以及車輛整體實力將得到大幅度增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