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第一批
❶ 新能源行業最近有什麼發展趨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五大發展趨勢分析
「預計到2030年,中國市場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將超過1500萬台,佔新能源總銷量的90%,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佔比將僅為10%。即在未來十年發展中,純電動汽車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6月11日,德勤戰略與運營副總監牟嘉文指出,中外品牌、新舊力量、跨界巨頭等多方勢力間的全面競爭,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
在牟嘉文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存在五大趨勢:
1、發展趨勢一:得益於政府政策傾斜,以及日趨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電池技術的提升,比混動車型有更低用車成本優勢的純電動汽車,未來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主導優勢。受產業投資政策調整的影響,針對混動汽車的投資將會逐漸減少,再加上市場終端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動車型的發展空間將不斷被擠壓。
純電汽車未來將佔主導地位 全面競爭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9.9%和61.7%。截止至2019年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為10.2萬輛和9.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5.0%和18.1%。累計方面,2019年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達到了36.8萬輛和36.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5%和59.8%。
在純電動汽車產銷方面,2018年全年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截止至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8.2萬輛和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8.2%和9.6%。
累計方面,2018年1-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8.6萬輛和27.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6.1%和65.2%。目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動車型的產銷增長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驅動力。4月,國內純電動汽車的銷量佔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的銷量超七成。
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方面,2018年中國全年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截止至2019年4月我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萬輛和2.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6%和50.9%;
2019年1-4月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1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6.3%和43.7%。
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8年7月產量同比為45.4%)
牟嘉文指出,除了純電汽車未來將佔主導地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潛力也不容忽視。但從中國以電力為核心主體的能源戰略、加氫站的建設受成本和技術水平制約、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成本高昂等因素考慮,中大型客車、公交車、物流車及重型貨車等商用車將成為氫燃料電池最先普及的領域,短期內燃料電池難以推廣到乘用車領域。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7輛和230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4.8%和289.8%。
2、發展趨勢二:根據德勤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調研數據,60%高端車主和89%中低端車主認為續航里程超過400km的純電動汽車可以滿足他們日常的使用需求。而2019年第2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顯示,乘用車續航里程普遍達到400km,這意味著,在技術快速提升下,續航里程將不再是用戶購買新能源車的阻礙因素,而智能化、網聯化、人性化的功能設計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這也是第二大趨勢。
3、發展趨勢三:牟嘉文預測的第三大趨勢是,中外品牌、新舊力量、跨界巨頭等多方勢力間的全面競爭,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從目前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有率來看,本土傳統汽車品牌遠超外資品牌,處於領先地位,但隨著外資、合資以及本土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加速,2020年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全面競爭時代。
造車新勢力面臨存亡節點
「處於領先優勢的本土傳統汽車廠商將快速擴展全鏈條能力,以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而那些起步晚、規劃遲、轉型慢的本土傳統汽車廠商只能聚焦價值鏈的生產製造端,成為『代工廠』。對於傳統的外資合資品牌來講,必須加速市場進入、加快產品發布,如果不能穩固佔領終端市場,將遭遇出局危機。」牟嘉文表示。
4、發展趨勢四:牟嘉文認為,新能源汽車將汽車產業價值鏈向上、下游進行了大幅延伸,產業利潤結構正在隨之改變,上游動力電池和智能科技、下游終端市場用戶服務已成為重要利潤池。由此,他預測第四個趨勢,未來新能源汽車廠商將發展為三種類型:布局全鏈條的新能源汽車廠商,聚焦終端市場流通、銷售與服務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專注整車研發采購與生產製造的新能源汽車廠商。
在新能源汽車逆勢增長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廠商目前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從行業環境來看,補貼退坡、產能過剩,以及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湧入正在加劇競爭。從自身盈利性來看,一方面成本不斷攀升,其中包括智能科技的巨額研發投入,新零售轉型與服務創新需要海量投資;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尚待重構,新的利潤來源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比如,如何創新服務和數據應用。
5、發展趨勢五:第五大趨勢是關於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重構的過程中,牟嘉文指出,時下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新零售轉型(包括試水直銷模式)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直銷模式是造車新勢力為行業帶來的最大變革與沖擊,他們通過自建自營的零售新業態以及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為用戶帶來耳目一新的品牌體驗,解決了傳統經銷商模式下價格不透明、服務體驗欠佳等諸多弊端。
與此同時,尋找用戶體驗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點是車企新零售轉型成功的關鍵,比如說,直銷模式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該模式給汽車廠商帶來了巨額資金需求、運營復雜性等多重問題,用戶體驗與成本效率難以平衡。
牟嘉文預計,對於尚沒有完成大批量交車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未來兩年是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絕大多數企業會被淘汰出局。一是因為以直銷為主的新零售模式帶來的巨額資金壓力;二是供應鏈管控能力較弱,導致量產階段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加大;三是某些新進入者還停留在PPT造車空談上,並不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四是連目前最領先的新造車企業都尚未實現盈利,如果無法盡快證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性,大量新進入者將陷入融資困境,因資金鏈斷裂而被淘汰出局。
❷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是什麼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啊,新能源行業的競爭第一個就是一個價格的競爭。第二一個就是他的動力,電池的一個續航里程的一個競爭第三的一個就是它的一個安全性,以及動力系的競爭,謝謝。
❸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是什麼
2018年2月13日,財政部在其官網上正式發布由四部委聯合起草的《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1、補貼方案削低補高、進一步鼓勵技術進步。2018年新版補貼方案里,將「提高技術門檻要求」作為開宗明義的首條綱領,明確提出要鼓勵高能量密度、低能耗車型應用,將補貼資金顯著傾斜於更高技術水平的車型,而且維持對燃料電池的補貼額度不變
2、分階段過渡,為車企預留准備和切換時間/空間。本次補貼方案相比此前歷次補貼政策不同的是,其首次出現了「分階段執行」的管理思路。簡而言之,就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執行不同的補貼政策。出現該方式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政策為2018年2月份才出台,此前的政策空白期中產銷的新能源汽車採用新辦法實在說不過去(先後關系);二是距離2016年12月30日財政部等四部委制定的舊補貼政策過去僅一年出頭,頻繁調整給車企帶來的壓力確實很大;三是新車型的技術指標調整、開發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僅標定試驗就得花費至少數月時間。
3、去繁就簡,簡政放權降低車企行政審批壓力和成本。由於補貼政策、公告目錄、推薦目錄、免徵購置稅目錄等政策文件具有緊密的關系,因此車企在產銷過程中必須應對大量的申報、審核、調整工作。某車企專門負責目錄申報工作的負責人就曾在私下說過,一年下來光這個活就得專門調集人手加班加點干,而且經常是突擊戰(早上目錄早領補貼)。新補貼政策顯然是充分考慮到了這一實際情況,因此重點出台了以下三點細則:一是「2017年目錄內符合調整後補貼技術條件的車型,可直接列入新的目錄。」,也即是可以不用重復經歷完整的申報流程;二是「地方政府不得要求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重復檢驗」,也即是車企可以明確免除地方政府再次檢測的額外要求和無意義行為;三是「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應一視同仁執行免限行、免限購、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等支持措施」,也即是大公告賜予「全國通行」的權利,無需每一個產品型號均到每一個省份進行單獨的申請檢查。
4、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防新式騙補等亂象滋生。對車企的簡政放權並不意味著全面放鬆,事實上,新政策高度凸顯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新思路。比如,要求「加快建立三級聯網的新能源汽車監管平台」、「建立整車和電池一致性抽檢制度」、「設置舉報電話或網上舉報平台」、「建立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統計、審查、處罰機制」。上述舉措著力於維護新能源汽車穩定的產銷秩序、嚴防騙補、提升產品安全。特別是整車和電池一致性抽檢制度,更是十分及時和重要,具體點講,少數車企可能會在「高能量密度優惠」和「成本壓力」下再次鋌而走險,採取「優劣參半」的方式生產產品、攤銷成本、騙取補貼,新思路的提前出台,將極為有力的震懾和扼殺這些不法企圖。
(1)、堅持精細化分檔。2017年正式版本中將純電動乘用車簡要分成了3個檔次,由於政策是在2016年制定,這一處理方式可以理解。但在2018年仍然延續就不太符合市場現狀了,因此2018正式版本與此前流出的草案版本「高度相似」的實行了5個檔次劃分,堅持了精細化的分檔思路。這個情況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產品豐富程度在大幅提升,二是請大家以後千萬不要對網上流出的草案版本置若罔聞,雖然草案會與正式版本有所出入,但空穴不來風,早了解早做准備不是壞事。
(2)、未過度削低補高。2018年正式版本中,直接取消了低於150公里續航里程的純電動乘用車國補資格,並將此前150-200km段3.6萬元的補貼額度下調為1.5萬元,削幅2.1萬元;將200-250km段削減為2.4萬元,削幅1.2萬元;將250-300km段削減為3.4萬元,削幅1萬元,但不低於300km續航的車型補貼額度不降反升。這種削低補高思路與此前草案版本的思路再次一致,但不同的是,正式版本相對於草案版本並沒有非常嚴厲的削低150-200km段車型,而是有所保留,削幅降低了0.5萬元。這表明,經過各方勢力博弈,A00級車型短期內的尾大不掉讓管理方意識到,過於激進的削低將容易產生斷崖式發展現象,從穩定角度出發,減弱了對A00級車型的打壓力度,給予了A00一口喘氣的生機。
(3)、技術指標進一步加嚴。能量密度方面,120Wh/kg成為電池包的入門標准,相比此前90Wh/kg就能獲得1倍的標准補貼,新標准將該指標直接提升了30Wh/kg,提升幅度高達25%,並且首次劃出了160Wh/kg的檔次,為超高能量密度車型的出現預留空間(2017年推薦目錄和2018年首批推薦目錄中,能量密度最高分別達到152.9Wh/kg、158.07 Wh/kg)。與此同時,百公里能耗要求也進一步加嚴。2017正式版本中限值較低,以1000kg、1600kg、2000kg三種整備質量為例,其百公里能耗上限分別為14.5kWh、21.7kWh、23.7kWh,且無系數考核。2018草案中則出現了系數考核跡象,該跡象在正式版本中得以印證,想要拿到基本系數(1),各類車型就必須滿足優於5%以上的不同質量段的能耗限值要求。而且,限值也明顯收緊,1000kg、1600kg、2000kg三種整備質量的能耗上限分別為13.05 kWh、19.53 kWh、21.3 kWh,加嚴程度約為10%
❹ 最新新能源車推廣目錄出爐,這六家車企的新能源產品最值得關注!
近日,工信部公開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4批)》,共包括57戶企業134款車型,其中有21款乘用車。與以往的推薦車型目錄不同,這次的推薦車型包含了各個級別的插電混動車型和純電車型,包括領克06PHEV、五菱榮光EV、微藍PHEV等等。據悉,有部分車型將於今年上市,下面軲轆哥就帶大家一起去詳細了解下。
從這次的新產品公告來看,新能源產品整體實力進一步提升,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在本次目錄中,較大的看點是有多款高品質的自主新能源車型出現在該目錄中。而對其它車型感興趣的消費者,也可在留言板向軲轆哥咨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工信部推薦新能源汽車車型是哪些
工信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推薦車型目錄: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第32批)
序號 商標 產品名稱 產品型號
1 東風汽車公司 3 東風牌 混合動力電動城市客車 EQ6120CQCHEV
2 東風汽車公司 3 東風牌 混合動力電動城市客車 EQ6120CQCHEV3
3 東風汽車公司 3 東風牌 混合動力電動城市客車 EQ6120CQCHEV2
4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 3 啟辰牌 純電動轎車 DFL7000A1BEV
5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9 福田牌 混合動力城市客車 BJ6123SHEVCA
6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9 福田牌 純電動城市客車 BJ6123EVCA-2
7 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 47 典悅牌 純電動轎車 YQZ7000BEV
8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71 宇通牌 混合動力電動城市客車 ZK6120CHEVG1
9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71 宇通牌 混合動力電動城市客車 ZK6108CHEVG2
10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71 宇通牌 混合動力電動城市客車 ZK6126CHEVG4
11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71 宇通牌 純電動城市客車 ZK6125BEVG1
12 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 89 傳祺(Trumpchi)牌 混合動力轎車 GAC7180CHEVA4
13 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 89 傳祺(Trumpchi)牌 混合動力轎車 GAC7180PHEVA4
14 中國重汽集團成都王牌商用車有限公司 101 王牌牌 純電動灑水車 CDW5164GSSEV
15 江鈴控股有限公司 121 江鈴牌 純電動轎車 JX7003BEV
16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22 榮威牌 純電動轎車 CSA7000BEV
17 上海申龍客車有限公司 (九)15 申龍牌 混合動力城市客車 SLK6115USCHEV01
18 上海申龍客車有限公司 (九)15 申龍牌 混合動力城市客車 SLK6105USCHEV01
19 南京金龍客車製造有限公司 (十)15 東宇牌 純電動城市客車 NJL6100BEV
20 金華市康迪新能源車輛有限公司 (十一)27 康迪牌 純電動倉柵式運輸車 KD5021CCYBEV
21 江西凱馬百路佳客車有限公司 (十四)03 江西牌 純電動城市客車 JXK6121BEV
22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十八)20 中聯牌 純電動掃路車 ZLJ5071TSLBEV
23 珠海市廣通汽車有限公司 (十九)28 廣通牌 純電動城市客車 GTQ6117BEVB
24 一汽(四川)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二十二)
01 遠達牌 純電動灑水車 SCZ5168GSSBEV
❻ 杭州新能源車佔用指標嗎
截止於2021年12月23日,杭州新能源車是不佔用指標的。
根據《杭州市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規定》可知,用戶只需要登錄「杭州市杭州市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信息系統」即可免費辦理浙A牌照登記,並獲取指標,並不用像燃油車那樣參與搖號或競拍。
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燃油車輛均需要採用普通搖號、階梯搖號或者車牌競拍的方式獲得,因此並不存在2021杭州車牌放寬政策。除了不放開車牌指標以外,2021年杭州市還縮減了對新能源車型的購車補貼。
杭州新能源車汽車介紹:
按規定購買的新能源車,需要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所列的小客車及進口純電動車的條件,數量限制屬於無數量限制。
根據《杭州市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規定》:「新能源車,是指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所列的小客車及進口純電動車。」因此,6月12日起,新能源車是列入工信部2018年第5批及以後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所列小客車和進口純電動車。
❼ 不止特斯拉 最新一批工信部新能源車申報目錄大揭秘
隨著時間進入2月,工信部也公布了最新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與《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在這之中買車君發現其中多了不少新能源車的身影且個個看點十足,這對於2020年有計劃購入的朋友來說算得上一大喜訊,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車型值得期待?
國產特斯拉Model3後驅長續航版
動力方面,VELITE7將搭載一台來自LG的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130千瓦,綜合工況下續航里程500公里。
買車君說:
在本次工信部公布的兩個目錄中,我們再次看到了不少新能源車身影,雖然它們之中大部分都沒有具體發售時間,但是不得不說一批新車的出現又讓消費者對2020年的新能源市場有了新的期待。若其中恰好有您所喜愛的那款,買車君建議大家不妨再等等,興許在2020年就能將它帶回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都是什麼車
2016年2月29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第2批),共有466款車型,進入此次目錄。
在純電動轎車\乘用車方面,比亞迪、東風、風神、啟辰、蓮花、邁迪、之諾、中華、吉利、知豆、康迪、騰勢、眾泰、江南、力帆、長安、奇瑞、凱翼、開瑞、江鈴、海馬、野馬、寶馬等21個品牌的車入選。
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乘用車方面,比亞迪、野馬、榮威三個品牌的車型入選。另外,傳祺GAC7100SHEVD5增程式混合動力轎車、比亞迪BYD7150WTHEV3和沃爾沃VCC7204C13PHEV混合動力轎車入選。
❾ 中國新能源汽車真的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提到環境問題,新能源汽車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傳統汽車尾氣的碳排放對環境的危害,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而新能源汽車是發展方向。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起步仍然較晚,但是與世界同行相比差距並不是碾壓性的,因為被視為中國汽車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國家扶植力度也比較大。
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主流汽車企業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並且推出了一系列的量產車型,多數已經在市場上銷售。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及銷量分別達到34萬輛和33萬輛,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
但是,2016年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受到了挑戰。從乘聯會發布的統計數據看,2016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13748輛,較之2015年1月的4861輛的銷量同比增長180%,但是與2015年12月的3.7萬輛相比,環比下降63%,銷量減少超過2萬 輛,可謂是「斷崖式下滑」。
那麼,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遇到了什麼問題?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著哪些困境?如何突破目前的不利局面?
成本、技術和配套是瓶頸
眾所周知,中國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有巨大的政策支持和巨額的現金補貼。例如在北京不用搖號,在上海不用拍牌,還有國家和地方兩級政府的現金補貼,比如一輛吉利帝豪EV,國家和地方的補貼分別為5.5萬元,使落地價僅為11.88萬-13.98萬元,考慮到節約的用油成本,市場競爭力非常強。
但是,國家不可能永遠提供巨大的資金補貼。2016年,工信部發布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目錄》收錄了247款車型,這遠遠低於舊目錄推薦的車型數量。這樣一來,企業再去生產這些已不在目錄的車型,國家補貼和銷量都無法保障,為了自己的利潤,很多企業都選擇停產或者減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下滑。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還不是市場的自然力量,而是國家靠真金白銀催熟的;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家補貼的退出之後,各企業在結束跑馬圈地之後將進入真正的市場競爭階段。
目前,電動車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電池技術不成熟,不僅成本高高在上,還面臨續航里程(參配、圖片、詢價) 不足的問題,並且還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生來就面向高端的特斯拉不斷出現起火的新聞,更加重了人們對電動車的不信任感。對於企業來說,現在的關鍵就是在電動車核心技術領域實現突破,搶占行業制高點。比如特斯拉採用三元鋰電池+高智商的電池管理系統,充分發揮三元鋰電能量密度大的優勢;而更多的是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相對簡單的電池管理系統,充分利用磷酸鐵鋰電池耐操的優勢。
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比亞迪,2015年遙遙領先於同行,連續8個月蟬聯新能源汽車的冠軍寶座,累積銷量超過了6萬台。其背後是就是其鐵電池(磷酸鐵錳鋰電池)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電動車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續航,而比亞迪e6(參配、圖片、詢價) 的續航水平由300公里提高到400公里。比亞迪鐵鋰電池技術還擁有高電壓、高體積密度、高循環壽命、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優勢。
另外,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還有配套設施問題,比如充電樁的建設還遠不到位,導致純電動車只能在家門口轉悠,無法成為進入主流市場。
低油價讓純電動車降溫
當然,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也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重視,那就是如今油價大幅度下跌的問題,打亂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進程。
最初,新能源汽車成為熱點並不只是因為環保問題,而是出於節能的考慮。還是在幾年前,油價飛漲,導致人們對油價的預期越來越高,而相對低得多的電力成本,催生了人們對以電為主要能源的新能源汽車的極大興趣。
但世事難料,僅僅幾年之後,油價直線下滑,降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這直接導致了人們對傳統的汽車信心備增,在很大程度上打壓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盡管環境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每到冬天的霧霾讓很多人心有餘悸,但是在購車的時候人們又是非常自私的,新能源汽車不可能靠情懷發展。一位政協委員在今年兩會期間在北京做了個街頭調查,結果是十個人有九個支持新能源汽車,但是只有一個願意去買,新能源汽車「叫好不叫座」可見一斑。
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車能做的,還是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產品質量,同時還要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提升新能源汽車用戶體驗。當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水平和售價與傳統的內燃機車差不多的時候,才能真正讓市場接受。
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預測,到2020年,300km續航里程的電動車成為新常態,普遍都能達到該水平。而2025年之後,燃料電池續航將達到500公里以上,柴油機用到的地方,燃料電池都有可能取代。但是對於續航300公里以內的電動汽車,取代傳統車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要繼續發展燃料電池轎車。
另外,增程插電混合動力系統是承前啟後的主流技術方向,在整個汽車市場中也將成為主流,競爭會非常激烈。但是跟國外比較,國產插電式混動車型的油耗偏高,這是下一步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達到插電式乘用車百公里油耗低於1.3升,12米客車低於16升。目前,國內汽車企業也已經發現了這個趨勢,這兩年研發方向開始向混合動力傾斜,在混合動力與純電動車之間進行平衡。
數據顯示,2014年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58548輛,其中插電混動銷量為17489輛,純電動為41059輛,兩者相差3倍之多;反觀2015年的數據,2015年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176627輛,其中插電混動為63557輛,純電動汽車為113070輛,與2014年相兩者大大縮小了銷量差距,而到了今年一月份,差距基本不見。
仍是國家重點扶植對象
目前,基於戰略的考量,國家仍把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扶植的產業。在今年的兩會報告中,新能源汽車與移動互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等一起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並明確提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目標,並且將「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這樣微觀的話題寫進了報告中,足見重視程度之高。
據業內人士估計, 2016年預計全年銷量有望超60萬輛。但是國家政策也進行了調整,真金白銀的補貼將逐漸退出,這也意味著國家在下一步將逐漸退出輸血,而是蓄水樣魚,誰能成長壯大就看企業自己了。當然,從長遠來看,業內普遍的觀點是,二十年後電能一定會替代燃油。因為從1970年起全世界容易開採的2萬億桶原油已經用完一半了,剩下的1萬億桶在25年內用完不是夢,而電能是目前最靠譜的替代能源。
這個預測使車企對新能源汽車信心倍增。在國內,像長安、北汽、上汽、東風、吉利等自主品牌紛紛發布了激進的十三五計劃,比如長安和北汽,表示在2020年要把新能源銷量推到40萬輛,上汽宣布拿出200億元在2020年將實現60萬輛,而吉利更是「恐怖」,喊出要在2020讓新能源的銷量佔比90%以上的口號。同時,車企與車企之間的合作也更加緊密,例如:長安將與吉利集團將共同投資科力遠混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雙方就新能源混合動力技術及動力總成研發展開合作,而東風汽車已與國能電動汽車合作,雙方將積極推動純電動車和增程式電動車的研發,將在天津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生產基地投產基於SAAB鳳凰平台的全新一代薩博9-3電動車。
業內專家指出,純電力系統是今後五年主攻方向,包括智能化、輕量化、底盤一體化。整車方面技術目標是車身底盤減重30%,百公里耗電10度以內,產業化目標是電耗降低20%,工況下百公里耗電12度。到2020年就算是沒有補貼,購置續航200-250公里的小型電動轎車的總成本可以跟燃料轎車競爭。純電動汽車在城裡開比燃料車體驗更好,現在只要成本性價比能夠上去,普及是在2020年之後絕對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