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與純電動汽車自燃概率
Ⅰ 碰撞起火、靜置自燃,純電動車真的沒有燃油車安全
前不久,一台自主品牌純電動車型在上海臨港大道上發生事故,車輛在碰撞之後起火,車主不幸身亡,隨後該品牌也迅速介入,開展善後工作。在這起事件中,品牌方的迅速響應讓不少網友為之點贊,同時也讓純電動車的安全問題成為大家討論的重點,況且在事故發生之前的一段時間,另一個自主品牌車型在碰撞測試結束之後也起火了。
當然,湃客在這里並不想去分析兩款車起火的原因,畢竟在不了解真實情況的前提下進行所謂的剖析,總有點耍流氓的意思。但是在湃客看到一些網友關於這兩件事的評論之後,發現有些評論還挺有「意思」的,就比如「純電動車沒有發動機,前面比較空,所以碰撞時容易潰縮」、「油改電的車就是沒有純燃油車安全,因為結構會有所變化」等。所以今天我們就根據一些網友的評論,來聊聊純電動車的安全性是不是比燃油車差。
首先,在碰撞事故發生時,燃油車的發動機是會下沉的,而這也是廣泛應用的 汽車 技術之一。尤其是在高速撞擊時,如果發動機無法下沉,那麼這堅硬的「鐵塊」極有可能侵入座艙,對乘員的安全造成威脅。而在發動機下沉技術應用之後,如果發生嚴重碰撞事故,發動機體支架便會下移幾厘米,隨之被底盤卡住,從而保證發動機不會因為碰撞而侵入座艙。
所以,發動機從來都不是一個吸能裝置,更別說因為缺少發動機而降低車輛碰撞安全性了。無論是燃油車還是純電動車,真正影響碰撞安全的還是車身前後吸能區的設計,這個也都是老生常談的事兒了。
而此前的「油改電」車型,只是為了補貼或者積分,僅僅是在燃油車的框架里加入電機和電池,加上開發周期短且開發標准低,自然也就不會考慮C-NCAP或者C-IASI的碰撞測試,安全性自然不會高到哪兒去。
但是現如今的純電動車型絕大多數都誕生於專屬的純電動平台,從立項到研發再到產品下線,周期拉長,這就代表著能夠給到研發人員足夠的時間去驗證產品的完整性,並且整套開發流程的規范性越來越強,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產品質量。
所以現階段的純電動車並不會因為車身結構、硬體布局與燃油車不同,而導致安全性能下降。至於說「純電動車沒有發動機不安全」,聽聽就好,別當真。
當車輛發生碰撞事故導致嚴重後果時,除了車輛本身的質量問題,也與駕駛員本身的操作有關,如果是車速太快,那無論是燃油車還是純電動車,都難逃撞毀的命運。可是在近段時間的兩起事故中,大家更在乎的是純電動車碰撞之後,起火的概率似乎比純燃油車要高。
首先,我們來聊聊燃油車和純電動車都會因為哪些原因起火燃燒。在燃油車領域,產品缺陷、保養不當、碰撞事故、三元催化器過熱等情況都會導致車輛起火燃燒。其中,如果燃油車發生碰撞,同時碰撞力度過大的話,確實會導致一些易燃液體流出,一旦接觸到摩擦產生的火星或者接觸到溫度過高的部件,例如三元催化(工作溫度可達600度以上),就極有可能導致車輛起火。
此外,三元催化器可能是最忙、溫度最高的車輛部件,如果缸內混合氣體不能充分燃燒,那麼會使三元催化器的工作壓力增大,內溫迅速增高,甚至能夠達到1000度以上,此時極有可能導致車輛起火燃燒。一般我們看到的超跑原地轟油門,最後車輛起火,就是因為此原因。
相比於燃油車,純電動車沒有發動機和三元催化器,變速箱也與燃油車變速箱有較大的不同,車輛內部的油液含量要遠低於燃油車,導致車輛起火燃燒的因素也比燃油車少了很多,所以單從燃燒概率上來說,純電動車是要低於燃油車的。
但盡管如此,純電動車搭載的電池卻成為了眾矢之的,特斯拉、蔚來、小鵬、比亞迪等車企的純電動車型都出現過自燃現象,並且純電動車在靜置時發生自燃是毫無徵兆的。而在發生碰撞事故時,沖擊力過大可能會導致電池包變形,容易出現電池熱失控。
並且,根據電池類型不同,起火燃燒的概率也不相同,此前有相關機構對三元鋰、磷酸鐵鋰等多種類型的電池進行了針刺試驗,其中三元鋰電池對於熱失控的管理較差,在針刺之後,電池劇烈燃燒,表面溫度超過500 ;而磷酸鐵鋰電池則無明火,但有煙,不過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則在被針刺之後,無明火、無煙。所以,不同的電池類型,在碰撞之後,會出現不同的反應,所以針對電池是否安全,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
值得一說的是,夏天是純電動 汽車 自燃事故的高發期。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國內共發生各類純電動 汽車 安全事故52起,2019年安全事故的數量上升到了132起,2020年1-9月份出現了54起純電動 汽車 起火事故。但是進入2021年之後,車輛起火事故越來越少,而這也證明目前車企對於電池安全越來越重視,相關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之後純電動車的安全性也會越來越高。
所以,直接說純電動車就是沒有燃油車安全,還是有些偏頗,畢竟在誘因數量上,純電動車就比燃油車要小。而在湃客看來,純電動車的成熟度確實沒有燃油車高,畢竟燃油車也是經過了百年發展,才一步一步解決了各種問題,安全性也是在長時間的發展中逐步上升的。而對於純電動車,很多朋友還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來對待這個「新物種」,不過,多點耐心,問題都是一點一點解決的。
Ⅱ 新能源安全引發關注,數據表明自燃與召回率均低於燃油車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加,偶發自燃起火事件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相比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新鮮事物。公眾對於它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因此在應對起火問題時,就需要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以更加透明、嚴謹和負責任的態度對消費者解釋車輛起火原因以及完成後續善後工作。
從23天高效主動召回看威馬社會責任心
近期,因為連續的幾起起火事件,新能源汽車品牌威馬受到了輿論極大的關注。10月28日下午,威馬汽車在微博宣布主動召回已經銷售的1282輛產品。同時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信息,威馬車輛底部冒煙起火事故的原因已經查明,是由於「電芯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混入了雜質,導致動力電池產生異常析鋰」造成。產品出現問題立刻召回,威馬汽車首先在態度上體現了企業的責任感。
智能系統的運用為威馬的快速召回提供了解決方案
根據電池行業專家表示:威馬的此次召回,就是因為電芯出現問題導致,與車身質量無關。由於電芯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混入了雜質,並產生異常析鋰,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電芯短路,可能引發動力電池熱失控,存在安全隱患。
值得一提的是,威馬通過智能交互系統,精確定位了風險車輛並推送和告知用戶相關服務信息。同時,還通過雲端智能呼叫功能,以及電話、簡訊、微信、掛號信、小威隨行APP等方式主動聯系用戶,邀約完成召回。威馬稱,動力電池更換和車輛安全監測,在較短時間內可全部完成。
目前,威馬的電芯供應商有4家,分別為:寧德時代、中興、塔菲爾、瑞浦。威馬汽車除電芯以外,已自主掌握所有電池包核心技術:包括熱管理、安全防護、充放電管理等。其中,熱管理策略聚焦對電芯溫度的智能化、精準管理,通過獨立液冷設計、PTC電加溫系統、零下30℃極地加溫系統(柴油加溫),以及全新基於柴油加溫的空調制熱迴路設計,可以在不同的溫度區間自主開啟加溫與冷卻功能,實現全天候電池包恆溫熱管理,極大改善用戶冬季續航焦慮。
新能源汽車仍然是安全的出行工具
作為一個剛剛大規模發展起步的領域,新能源汽車在發展中遭遇各種問題是難免的,燃油汽車發展超過百年也經歷過這個階段。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可靠性也在隨之進步。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在全球智慧出行大會上表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起火概率是萬分之0.49,2020年為萬分之0.26(受疫情出行影響)。而根據公安部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傳統車的年火災事故率約為萬分之1到萬分之2。兩相對比之下,新能源汽車的起火概率要顯著低於傳統燃油車。
新能源一年賣103萬輛,佔全年乘用車銷量2144萬的4.8%,新能源一年召回3.37萬輛,佔全年乘用車召回輛676萬的0.49%。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車的召回率僅為燃油車召回概率的十分之一,新能源汽車依然安全可靠。
所以面對召回我們應該以更平常的心理對待,同時召回也是一種企業負責人的體現。其實,傳統車企發生召回已經是十分常見的事情。豐田今年內已經發出第三次召回,涉及車輛多達584萬輛,中國市場為40萬輛。同樣,一貫以豪華、可靠性著稱的雷克薩斯也在10月28號發起了召回。另外,中國汽車市場的兩大德國豪華品牌賓士、寶馬更是召回大戶。自2016年賓士召回次數達12次,2017年22次,2018年19次,2019年24次;寶馬最近也因為新能源車型的電芯中混入雜質導致存在起火安全隱患而在全球召回2.67萬輛新能源汽車。因此,大家為什麼不能對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們更寬容一些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新能源車更容易發生自燃買車之前這些你得知道
「聽說了嗎,最近 又 一輛,火勢特別大,整條街都是黑煙,到處迸火星,太危險了」。
類似這樣的話聽著耳熟嗎?最近朋友圈茶餘飯後的談資有沒有圍繞這樣的話題展開討論?來到夏天,日漸炎熱,很多人的情緒開始變得焦躁起來,人如此車亦是如此,這不甘平凡的五月里,短短三周時間,光是被新聞大面積曝光的重大車輛自燃事件就有三起,而這些事故的當事車輛,全部都是新能源車型。
」
5月8日,有網友曝出湖南長沙街道上一輛行駛中的理想ONE發生車輛起火現象。
5月9日,有網友曝出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某充電站內,一輛鄭州日產帥客新能源車型,在充電過程中發生自燃,導致周邊至少五輛車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5月18日,有網友曝出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楊桃公園附近停車場,一輛靜止的廣汽新能源Aion S發生自燃,事故同樣殃及到周邊車輛。
行駛過程中自燃,充電時自燃,靜止不動也自燃。一時間,這三起事件引起很大轟動,將本就敏感的新能源車又推到了風口浪尖的位置。新能源車真的更容易發生自燃嗎?如果自燃,後果有多嚴重?帶著疑問,我們展開今天的話題。
有關部門統計稱,根據當前機動車保有量和自燃事件數量比例來看,燃油車每年每一萬台發生2-4起自燃事故;新能源車型每年每一萬台發生0.9-1.2起自燃事故。若從理論角度分析自燃概率,燃油車自燃隱患遠比新能源車高。不過,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目前能夠正常上路行駛的燃油車,車齡參差不齊,使用環境也遠比新能源車要復雜的多。反觀新能源車型,真正意義上被大家購買使用,頂多也就五、六年的光景,如果從最近五、六年發生的自燃事故中進行比較,兩種能源車型發生自燃事故比例,應該不會差的太離譜。
以汽油或柴油為能源產生動力,發生自燃大概有兩種可能:一是電路電氣元件故障,年頭長的車會出現電路老化現象,有些車還會被車主進行不正規改裝,導致電路出現問題引發自燃;另外一種原因是油路泄漏引發的自燃現象,不過這種情況真是少之又少。從新能源車角度來看,發生自燃的情況基本都可歸咎為一點——電池。目前,無論是插電式混動還是純電動,甚至是增程式車型,所使用的電池基本都是由鎳鈷錳組成的三元鋰電池,或是磷酸鐵鋰電池。鋰是一種非常活潑的金屬元素,鋰電池無論是受材料或工藝影響,還是過度充電、高溫、碰撞變形,這幾種情況都可能造成燃燒。燃燒時火焰會特別強烈,火勢很容易蔓延,導致同電池組內的所有電池都會被引燃。若汽油燃燒的溫度在400度左右,鋰電池燃燒時溫度會翻一倍,這就解釋了新能源車只要自燃,火勢會發展的相當迅猛,而且造成的危害會非常大。
電池燃燒以後,滅火也成為一個大難題,很多時候明火雖然熄滅,但電池組內溫度並沒有下降,很大程度會有復燃隱患,這一點特斯拉也強調過,電池著火可能需要24個小時才能徹底撲滅,所以滅火難度也是很大的。
目前,理想ONE已經公開作出回應,咱們從照片中也可以看出,燃燒發生在前機艙內,並不是由電池組引發的自燃,而其它兩起事故具體原因,我們還不得而知。電動車自燃事故會受到如此強烈的關注和議論,原因在於人們對新能源領域的獵奇心裡,還有對它技術、質量的質疑,這種沒有徵兆的事故會為人們心裡帶來極大的排斥。很多人都說新能源車是「紙老虎」,開不得、摸不得,即便是像特斯拉、蔚來這樣的大廠、大品牌,也都出現過不止一次、不同程度的自燃事故,所以人們對於這個領域的疑惑和不安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回想起工業革命時期,卡爾·本茨發明出第一輛 汽車 被大家所接受的過程也是曲折的,歷經這么多年更新迭代,燃油車技術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績。過程是曲折的,願我們的新能源技術早日成熟,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創造更好環境。
Ⅳ 最近新能源車自燃的新聞很多,這種車不安全嗎
純電動汽車發生自燃的概率是0.26/10000,也就是100萬台中,只有26輛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燃油車自燃的概率大約是2/10000,大約是新能源汽車的7.5倍!所以,即便是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近期有很多自燃的案例,但是放在比亞迪累銷200萬以上的大盤子下,這些依然是小概率事件,而且細心的人不難發現,有很多事故在不同媒體的報道,都屬於同一輛車的同一事故,被轉載或者以不同的形式報道了一遍又一遍而已。
Ⅳ \"謠言\"大揭秘:新能源車自燃率高實際起火概率遠低於燃油車!
每當問起為什麼不選擇新能源汽車這個問題,總能得到幾乎相同的答案:充電慢、價格高、實際體驗不如燃油車、殘值率低下、以及還有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不安全"。
這個所謂的不安全就包括新能源汽車太容易火了,"火"就是字面意義上的火,新能源車型因為自燃這受到了尤其多的詬病。
所以這就和飛機與汽車誰更安全一個道理,雖然飛機的事故率遠遠低於汽車,但一旦發生事故,往往就是特別嚴重。
針對這個問題,目前國家也有強制標准,要求新能源車型必須有電池系統熱事件報警信號,同時明確了電池單體"失控"後,必須要在5分鍾以內不發生任何的起火爆炸,以便提供充足的逃生時間。
寫在最後:
誠然,目前新能源汽車還存在很多問題,今後也會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但每一個新興技術想要變得成熟,都需要經過這個階段,到現在還一味的給新能源汽車抹黑的,既不道德也不仗義,同時也希望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多點包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如果發生碰撞,純電動汽車和燃油車哪個更容易發生爆炸
如果發生碰撞,純電動汽車和燃油車哪個更容易發生爆炸?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這兩種車型的區別。傳統燃油車相信大家都已經比較熟悉了,而純電動汽車是近些年才不斷發展的新車型。從結構上來看,純電動汽車搭載的是電池組,匹配電機驅動車輛,並無燃油發動機、變速箱、油箱等配件。而目前純電動汽車所搭載的電池組主要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部分車型使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這兩種電池均屬於液態鋰離子電池。
所以由此也不難看出,純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相比,還是純電動汽車更容易由自燃而引發爆炸,所以目前很多車企都開始著手提升動力電池的穩定性,比如說發展固態電池和研究BMS電池管理系統等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純電動汽車在使用過程中自燃的發生,提升純電動汽車的使用安全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海外調查結果:純電動車起火風險遠低於燃油汽車
易車訊 近日,我們從相關渠道獲得了海外機構收集的最新數據,經過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和運輸統計局(BTS)的數據分析後,得出了純電動車起火風險遠低於燃油汽車的結論。
至此,相關機構還針對自燃案件數據進行研究,得出了每10萬輛各類車型的自燃起火概率數據,可以看到混合動力車型的自燃概率為3474.5輛/10萬輛,燃油車型的自燃概率為1529.9輛/10萬輛,純電動車型的自燃概率為25.1輛/10萬輛。
Ⅷ 直擊重點!跟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車的安全性會打折扣嗎
最近知乎汽車板塊上最紅火的話題莫過於"跟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車的安全性會打折嗎?"
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安全性上敷衍中國消費者的也有,但最終也只能自食惡果。
所以小白認為,不用在安全性方面糾結買燃油還是電動,它們的安全性都不會相差太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同為自燃,電動車和燃油車有哪些不同
前段時間,純電動汽車的自燃問題不斷占據頭條位置,讓不少消費者朋友都對純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產生了疑問。而除了純電動汽車,其實上傳統燃油汽車的自燃問題也是不少見的,只不過純電動汽車的熱度更高,因此自燃問題也是備受關注。那麼,同為自燃,電動車和燃油車有哪些不同?
第一點,從車輛構造上來說,純電動汽車的自燃是因為動力電池組等部件引起的;而燃油汽車的自燃,則多數是因為電路和油路故障等問題所引起。純電動汽車所採用的三元鋰電池組,內因和外因都會引起燃燒,其中內因往往是受材料和工藝影響,電池內部有可能出現短路;外因部分則是因為過充、外短路、高溫、超壓和外力沖擊等等原因引起的。再者,鋰元素是一種比較活潑的元素,所以在熱失控後會迅速的釋放熱量,30秒便可形成猛烈的火勢,所以純電動汽車自燃之後的火勢較大。
至於燃油汽車,如果說自燃引起了油箱的燃燒,那麼也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甚至可能引起車輛的爆炸。所以,如果我們發現燃油汽車的電路或者油路出現了老化、破損問題,一定要記得及時去維修處理。
最後,並不是純電動汽車的自燃概率會比燃油汽車更高,燃油車的燃燒事故每年約2-4起/萬輛,新能源車為0.9-1.2起/萬輛,所以不能簡單說燃油汽車更安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Ⅹ 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哪個更安全
汽車可以提升大家的出行體驗,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出現了一定的出行困擾,如果買的是常規燃油車,限行和限號就是其中的一個問題,而新能源純電汽車對於生活在限號城市的人來說,是可以享受綠牌政策的。
燃油車和電動車各有千秋,所以不用在安全性方面糾結買燃油還是電動,說真的,只要避開油改電,它們的安全性都不會差。我們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畢竟安全是一個大問題,只有在技術成熟和產品健全的情況下,才能真正的做到對安全負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