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銷售顧問定位
Ⅰ 新能源汽車專業可以干什麼工作
新能源汽車發展潛質可以說是很好的,我從以下幾點給你分析一下:
崗位需求: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關鍵技術、基礎支撐技術等領域內急需各類新能源技術人才。
發展需求:未來15年,中國汽車產業以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和轉型的重點產品。新能源汽車必將得到推廣應用。
市場需求:技術發展導致引用需求,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
人才需求:國家政策導向有助於國內迅速形成新能源汽車配套系統產業鏈,行業潛力巨大,對新能源汽車人才需求量將不斷增大。
Ⅱ 賣新能源汽車不要底薪提成多少好
地方不同車型不同,提成比例不同,一般百分之10左右。
賣新能源騎車也是汽車銷售顧問,銷售顧問主要是對內部銷售人員的培訓及工作中所涉及的常識給予解決。
汽車銷售人員的薪酬模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底薪加提成模式,一種是無底薪純提成模式。前者的底薪一般大致為800-1000元,提成包括車價提成、保險上牌的相應服務費與汽車美容裝飾材料的提成。後者則沒有底薪,但每走一台車提成要比前者高一些。因為汽車銷售顧問的底薪不高,所以提成一般就是百分之10左右的提成。
Ⅲ 學習汽車新能源技術可以從事什麼工作
您好,關於汽車新能源技術專業的課程介紹,培養目標及規格,就業崗位,請見下文詳細分解。
一、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什麼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主要學習課程有汽車構造、汽車電控技術、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原理、動力電池與電機驅動技術、汽車營銷、汽車故障診斷技術等。
二、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掌握新能源汽車技術應用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利用新能源汽車檢測設備和工具從事新能源汽車生產需要的生產裝配與調試、性能檢測與維護、故障診斷與排除及技術管理工作,具備一定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培養規格:
1、知識要求 (1)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包括英語基本知識、數學基本知識、計算機基礎知識、具備就業及創業方面的相關知識。 (2)了解和掌握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包括電器結構基礎知識、汽車構造等。 (3)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包括新能源汽車電機及電控標准、電動汽車檢修等專業技能。
2、能力要求 (1)具有識讀電氣原理圖和機械裝配圖的能力。 (2)具有熟練使用電工儀器儀表及電工工具的能力。 (3)具有熟練掌握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安裝、檢測、調試的能力。 (4)具有從事汽車行業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和相關法律的意識。
三、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就業面向與主要職業崗位
就業面向: 1、初始崗位群 企業的基本員工,從事汽車定損、汽車保養與維護、汽車修理、汽車銷售等相關工作。 2、發展崗位群 企業技術員、工程師、銷售主管、部門經理。
主要崗位描述: 1、汽車修理技工 從事汽車故障、檢測、修理、保養的技術管理人員。 2、汽車定損技工 培養掌握現代汽車事故評估與理賠、汽車整車鑒定與估損、汽車保險、汽車金融知識、具有汽車事故查勘與評估、定損與理賠能力的服務技術人才。 3、汽車銷售技工 客戶開發、客戶跟蹤、銷售導購、銷售洽談、銷售成交等基本過程,還可能涉及到汽車保險、上牌、裝潢、交車、理賠、年檢等業務的技術人才。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
Ⅳ 新能源汽車到底是干什麼工作
最基本的可以做新能源汽車維修與檢測,至於是什麼崗位就比較多了。因為新能源汽車在汽車市場上會成為一種趨勢。而現在新能源維修技術現在在市面上是比較缺乏的,學會了新能源技術無論是做檢測 維修還是做銷售顧問, 收入都非常可觀的。
Ⅳ 新能源汽車銷售會存在哪些考慮因素
作為新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顧問來說的話,首先應該考慮到客戶的實際需求,另外的話還要對車子的性能比如說續航里程、充電的壽命……車輛的保值率等因素。另外還需要考慮到。當地的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具體的話,你可以去學習一些專業的汽車銷售知識和一些新能源汽車的基礎,理論知識,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Ⅵ 新能源汽車職業定位怎麼寫
新能源汽車的職業目標定位,是節約能源,改變氣候的汅染環境。
由於交通運輸事業的飛速發展,汽車逐步進入家庭,汽車的各類服務也不斷需要完善。因此汽車專業就業前景逐漸明媚 ,汽車製造業市場調研報告得知, 汽車專業就是現代隨汽車工業不斷發展而出來的一個專門服務與這個行業的專業系,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
汽車專業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主要包括, 基本是圍繞汽車行業研發, 製造, 銷售, 售後服務。這些過程都是屬於汽車專業的范疇 ,這些證明了汽車專業就業前景是很廣泛的。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xx年是我國汽車產業的第二個高速期的起點。
20xx年經濟增長水平與汽車政策的這種組合決定了20xx年汽車是市場將保持長期潛在的正常快速增長水平(15%)。但考慮20xx年振興政策仍存在未釋放完的因素。所以,20xx年乘用車內需增長率將略高於長期潛在增長率,預計20%左右。
Ⅶ 新能源汽車的職業規劃
新能源汽車 「後補貼時代」、「雙積分」新政時代相繼來臨,市場爭奪戰愈發激烈,行業淘汰賽加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41.3萬輛和41.2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94.9和111.5,市場持續表現上行。
與此同時,四個月的政策過渡期過後,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已經於6月12日開始實施,補貼退坡加速。
補貼是指一成員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機構向某些企業提供的財政捐助以及對價格或收入的支持,以直接或間接增加從其領土輸出某種產品或減少向其領土內輸入某種產品,或者對其他成員方利益形成損害的政府性措施。
2018年獨生子女補貼多少錢?說起"獨生子女"一事,我感覺心裡最"辛酸」的莫過於我們這些年齡五、六十歲的人。
美國F.D.羅斯福政府於1933年3月~1939年間為克服1929~1933年經濟危機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殘疾人補助多少錢?殘疾人能拿到多少補助金,大家都特別關心!小夥伴們可能從很多媒體上都已經了解到,目前全中國的殘疾人總量達到了9000多萬,其中有將近3000萬屬於重度殘疾。
標准原意為目的,也就是標靶。
現在社會對窮人的定義是以物質為標准嗎?謝邀,現代社會對窮人的定義是以物資為標準的嗎?我的回答當然不是的。
燃料電池FuelCell的概念1839年由G.R.Grove提出,是一種將存在於燃料與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
如何看待戴姆勒放棄燃料電池汽車?首先感謝社會—雜家的邀請看到這個問題。
Ⅷ 讀新能源汽車專業可以從事哪些崗位
建議您可以到正規學校系統全面的學習技術:
1. 學習技術可以先從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考慮,畢竟這與讀書是有區別的,學了技術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今後你的工作類別,如果你有一門技術,那就往度擅長的哪方面去發展,這樣上手快,相對應的工資也會好一點點。當然,如果你沒有特別明顯的技術或者回長處,先培養技術。
2.首先,考慮好自己的愛好,喜歡做什麼類型的工作,那份工作需要什麼技能,然後去學習,去培養。
3.考慮今後幾年或者5年的發展趨勢,往熱門行業或者新行業去試探,熱門行業和新行業在未來幾年都會有人才短缺的現象。
4.實地考察,對學校的實訓設備,實訓情況,教學內容,校園環境各方面答做一個詳細的了解後再進行選擇。讀汽車技校,選擇技術學校也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現在企業對於技能加學歷的人才還是非常緊缺的。現在汽車保有量已經接近兩億台,汽車行業的就業的方向還是非常多的,從汽車製造到汽車後服務市場。汽車後服務市場,包括汽車銷售,服務顧問,備件管理,汽車金融,保險理賠,二手車交易,汽車美容裝潢,汽車養護等等。
Ⅸ 想做新能源汽車銷售,不知道前景怎麼樣
新能源汽車銷售前景不錯,但是有一定的難度。
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存在很多限制,畢竟很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充電樁等設備都建設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所以導致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能力不足。很多車企為了打開這些區域的市場,做了很多努力,花費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會導致產能過剩。
雖然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因為一些政策的變動,甚至是一些硬體措施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廠家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
但是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跟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僅僅面向國內銷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時還有共享汽車、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計程車等項目的帶動,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會有一個很好的解決。
純電動
電動汽車顧名思義就是主要採用電力驅動的汽車,大部分車輛直接採用電機驅動,有一部分車輛把電動機裝在發動機艙內,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車輪作為四台電動機的轉子,其難點在於電力儲存技術。
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顯著減少,由於電廠大多建於遠離人口密集的城市,對人類傷害較少,而且電廠是固定不動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種有害排放物較容易,也已有了相關技術。
由於電力可以從多種一次能源獲得,如煤、核能、水力、風力、光、熱等,解除人們對石油資源日見枯竭的擔心。電動汽車還可以充分利用晚間用電低谷時富餘的電力充電,使發電設備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經濟效益。
有關研究表明,同樣的原油經過粗煉,送至電廠發電,經充入電池,再由電池驅動汽車,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經過精煉變為汽油,再經汽油機驅動汽車高,因此有利於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這些優點,使電動汽車的研究和應用成為汽車工業的一個「熱點」。
有專家認為,對於電動車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礙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價格影響了產業化的進程,與混合動力相比,電動車更需要基礎設施的配套,而這不是一家企業能解決的,需要各企業聯合起來與當地政府部門一起建設,才會有大規模推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