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關鍵技術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關鍵技術

發布時間: 2022-09-05 01:33:04

⑴ 無線充電原理

一、電磁感應
充電底座以及手機終端分別內置了線圈,當兩者靠近,發射線圈基於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手機接收線圈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點能量從發射端轉移到接收端,便開始從充電座向手機進行供電。
因為原理簡單且製作容易,再加上德州儀器、飛利浦、東芝 、微軟、松下、三星、索尼、高通等廠商的推動,這是市面上最為普及的方式。不過,基於電磁感應實現的無線充電也有著缺點,其中以傳輸距離嚴重受限最為頭疼。
2/6
二、磁共振
磁振器是由一個小電容並聯或串聯的大電感線圈組成,而同樣的共振頻率是能量轉移的必要條件。比如兩個線圈作為共振器,發射端以10MHz頻率振動向周圍發散出電磁場,而接受端需要同樣以10MHz頻率振動,才能接收到這個傳遞過來的能量。
相比於電磁感應,基於磁共振的方式,無線充電實現了長傳輸距離、高效的供電,並且是一對多的供電方式。不過,因為需要雙方同時在同一共振頻率,所以電路調頻是很重要的,但這並沒有那麼的容易。
3/6
三、無線電波
原理是將環境電磁波轉換為電流,通過電路傳輸電流。
這種無線充電方式傳輸距離大於10米,適用於遠距離小功率充電,並且也可以實現自動隨時隨地充電。不過,因為轉換效率較低的原因,如果用這一方式,充電時間將比較長。
4/6
四、WiFi無線充電
這一充電系統主要包括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Wi-Fi接入點(路由器),另外一個部分是定製的充電感測器。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方式並不需要對傳統的無線路由器進行更換,只需要部署軟體等方案,而充電功能可與互聯網接入功能並存,不會互相造成影響。
優點是可以隨走隨充,對於用戶來說很方便,缺點是充電對象定位不易,很浪費電量。
5/6
五、超聲波無線充電
原理是利用超聲波將電力隔空輸送到15英尺(約合4.6米)外的地方。如此一來,用戶只需要使用專用的無線充電套,就可以在充電的同時拿著手機在屋裡走動。
這種技術是非常安全的,並且接收器的價格也很便宜,體積也小,除了無線充電,還可以實現數據的傳輸。只不過,其最終的產品可能無法在價格、功率、速度和安全等方面達到預期。

⑵ 無線充電的原理如何實現

現在的無線充電比較常見的是磁共振充電方式。

利用的是磁共振技術原理,初中物流課本都有的知識,簡單說就是:電生磁,磁生電!


通過線圈產生磁場再經接收線圈,將磁場轉化成電,這也是為什麼這種無線充電設備,常常會帶一個厚厚的底座和「手機殼」。推薦這款大功率無線充模塊,買回去可直接使用網頁鏈接

⑶ 無線充電怎麼把電傳輸過去的呢

無線充電技術(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於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可分為小功率無線充電和大功率無線充電兩種方式。

小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電磁感應式,如對手機充電的Qi方式,但中興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方式採用感應式[1]。大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諧振式(大部分電動汽車充電採用此方式)由供電設備(充電器)將能量傳送至用電的裝置,該裝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對電池充電,並同時供其本身運作之用。

由於充電器與用電裝置之間以磁場傳送能量,兩者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的裝置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

基本原理

電磁感應式

初級線圈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目前最為常見的充電解決方案就採用了電磁感應,事實上,電磁感應解決方案在技術實現上並無太多神秘感,中國本土的比亞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請的非接觸感應式充電器專利,就使用了電磁感應技術 。

磁場共振

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當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或者說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上共振,它們就可以交換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種技術,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該技術點亮了兩米外的一盞60瓦燈泡,並將其取名為WiTricity。該實驗中使用的線圈直徑達到50cm,還無法實現商用化,如果要縮小線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會下降。

無線電波式

這是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術,類似於早期使用的礦石收音機,主要有微波發射裝置和微波接收裝置組成,可以捕捉到從牆壁彈回的無線電波能量,在隨負載作出調整的同時保持穩定的直流電壓。此種方式只需一個安裝在牆身插頭的發送器,以及可以安裝在任何低電壓產品的「蚊型」接收器。

⑷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主要是利用什麼技術,什麼和什麼之間進行能量傳輸後,轉化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主要是利用了電磁感應定律中的互感。也類似於變壓器,從初級線圈輸入,然後在次級線圈上產生感應電流。主要是靠電與電之間的能量傳輸,將電轉換成磁,再感應出電。

無線充電簡單來說就是在不通過實體電線連接的情況下,通過電磁場或電磁波等方式來為用電設備進行充電。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電磁感應式、電磁共振式、無線電波式。

(4)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關鍵技術擴展閱讀: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的優勢:

安全性,這是無線充電的一大優勢。目前的高電壓的充電樁擺放在外面並不安全,尤其是在露天一些雨天等惡劣天氣環境中,擁有極大地安全隱患。另外如果遇到惡意破壞的情況下,充電樁也非常容易引發危險。而無線充電樁埋在地下,可以很好地適應惡劣天氣以及避免惡意破壞。

可靠性高。在車長期的使用中,車裸露的充電部分會因為雜物造成充電效率的下降以及各種問題的產生,而無線充電則只需要將無線充電模塊置入汽車即可,很容易避免這些問題的產生。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普及和流行還需假以時日,而且必須跨過幾個關鍵的坎首先,無線充電的元器件比有線充電樁要多出電磁感應相關的部件。整體成本比有線充電樁高很多,甚至是幾倍。

⑸ 無線充電 原理

基本原理
電磁感應式
初級線圈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目前最為常見的充電解決方案就採用了電磁感應,事實上,電磁感應解決方案在技術實現上並無太多神秘感,中國本土的比亞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請的非接觸感應式充電器專利,就使用了電磁感應技術。
磁場共振
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當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或者說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上共振,它們就可以交換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種技術,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該技術點亮了兩米外的一盞60瓦燈泡,並將其取名為WiTricity。該實驗中使用的線圈直徑達到50cm,還無法實現商用化,如果要縮小線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會下降。
無線電波式
這是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術,類似於早期使用的礦石收音機,主要有微波發射裝置和微波接收裝置組成,可以捕捉到從牆壁彈回的無線電波能量,在隨負載作出調整的同時保持穩定的直流電壓。此種方式只需一個安裝在牆身插頭的發送器,以及可以安裝在任何低電壓產品的「蚊型」接收器。

無線充電技術源於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可分為小功率無線充電和大功率無線充電兩種方式。

小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電磁感應式,如對手機充電的Qi方式,但中興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方式採用感應式。大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諧振式(大部分電動汽車充電採用此方式)由供電設備(充電器)將能量傳送至用電的裝置,該裝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對電池充電,並同時供其本身運作之用。

由於充電器與用電裝置之間以磁場傳送能量,兩者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的裝置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

⑹ 無線充電的原理是什麼如何實現無線充電

利用磁鐵為設備充電的技術。無線充電技術,源於無線電力輸送技術,利用磁共振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的空氣中傳輸電荷,線圈和電容器則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形成共振,實現電能高效傳輸的技術。

⑺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詳細介紹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電磁感應式

電磁感應——初級線圈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鍾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詳細介紹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磁場共振

原理——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當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或者說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上共振,它們就可以交換彼此的能量。

⑻ 無線充電的原理是什麼最遠的距離是多少

無線充電技術,源於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小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電磁感應式(如對手機充電的Qi方式,但中興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方式採用的感應式),大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諧振式(大部分電動汽車充電採用此方式)由供電設備(充電器)將能量傳送至用電的裝置,該裝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對電池充電,並同時供其本身運作之用。由於充電器與用電裝置之間以磁場傳送能量,兩者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的裝置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
基本原理
電磁感應式
初級線圈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目前最為常見的充電解決方案就採用了電磁感應,事實上,電磁感應解決方案在技術實現上並無太多神秘感,中國本土的比亞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請的非接觸感應式充電器專利,就使用了電磁感應技術。
磁場共振
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當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或者說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上共振,它們就可以交換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種技術,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該技術點亮了兩米外的一盞60瓦燈泡,並將其取名為WiTricity。該實驗中使用的線圈直徑達到50cm,還無法實現商用化,如果要縮小線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會下降。
無線電波式
這是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術,類似於早期使用的礦石收音機,主要有微波發射裝置和微波接收裝置組成,可以捕捉到從牆壁彈回的無線電波能量,在隨負載作出調整的同時保持穩定的直流電壓。此種方式只需一個安裝在牆身插頭的發送器,以及可以安裝在任何低電壓產品的「蚊型」接收器。
大功率無線充電的傳輸距離只限制在5米以內,不會太遠。

⑼ 汽車無線充電的原理詳解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通過埋於地面下的供電導軌以高頻交變磁場的形式將電能傳輸給運行在地而上一定范圍內的車輛接收端電能拾取機構,進而給車載儲能設備供電。

當開始充電時,電力發射器PTx通過其線圈產生交變電流,從而根據法拉第定律產生交變磁場。該磁場又由電力接收器PRx內的線圈拾取並由功率轉換器轉換回可用於對電池充電的直流電流。

磁場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它可以穿過任何非金屬非鐵質材料,如塑料、玻璃、水、木材和空氣。換句話說,電力發射器PTx和電力接收器PRx之間不需要電線和連接器,從而實現了無線充電功能。

(9)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關鍵技術擴展閱讀:

應用

沃爾沃在其經典車型C30上加裝一個無線感應充電裝置,讓司機給汽車補充能量時只需要將車開到固定位置,而不接觸充電電纜。

該裝置由電池、充電感應器、交直流轉換器和控制系統組成,以地面充電板作為媒介給電池「餵食」交流電,大約20分鍾就可以充滿電,如果用家用的照明電,則一般要6-8小時才可以充滿。

⑽ 新能源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有哪些類型

新能源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從基本原理上區分,主要有電磁感應式和磁場共振式。

電磁感應的研究聚焦在感應充電、無線充電、電磁感應和充電站領域;磁場共振的研究聚焦在無線電源、共振頻率、感應系數、天線和發射器領域。

中興、寶馬、賓士等採用電磁感應式技術原理,高通Halo、Witricity 採用磁場共振式技術原理。


還有一種方案是利用智能電網進行無線充電控制,將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管理許可權上交,由智能電網對無線充電裝置進行控制。此種方法可以協調區域內的用電情況,在智能電網管控中通過對電動汽車行駛區域的電力使用情況及電力負荷情況來進行智能的充電及電力的控制,從而保證電網運行效果良好,電力使用情況在電網負荷的范圍內。

熱點內容
皮卡劇門的素材 發布:2025-05-08 12:49:04 瀏覽:617
賓士越野320價格 發布:2025-05-08 12:43:27 瀏覽:909
東風皮卡怎樣開最好 發布:2025-05-08 12:31:39 瀏覽:646
勁瑪電動車價格 發布:2025-05-08 12:31:36 瀏覽:433
大通t60皮卡價格手動 發布:2025-05-08 12:24:08 瀏覽:478
拍案豪車王子的墮落 發布:2025-05-08 12:23:57 瀏覽:708
呼和浩特皮卡學車視頻 發布:2025-05-08 12:05:32 瀏覽:738
皮卡丘有版本 發布:2025-05-08 12:00:36 瀏覽:27
哪個平台租豪車的 發布:2025-05-08 12:00:34 瀏覽:5
梧州至雲南自駕游路線 發布:2025-05-08 11:57:47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