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市場調查分析

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市場調查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9-06 07:44:14

⑴ 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重大轉向:混動進、電動退

中國汽車實現節能減排的技術路線將出現重大變化,以混合動力為主的節能汽車在未來15年所佔的市場份額將提升,而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構成的新能源汽車的份額則會減少。這意味著中國政府過去10年全力以赴推動純電動汽車發展,並希望以此趕超傳統汽車強國的戰略出現調整。

9月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於南京舉行的「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介紹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以下簡稱「路線圖2.0」)透露了上述方向。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目標降低,到2025年的乘用車(含新能源)新車油耗目標也從路線圖1.0中的4L/100km放寬至路線圖2.0中的4.6L/100km。

同時,在大力鼓勵混動汽車發展的同時,動力電池的發展路線也要進行相應調整,要改變以往偏能量密度的策略,還要發展適用於混動車輛的功率型電池,以及能量功率兼顧型電池。

「制定路線圖2.0的專家一致認為我們要同時重視傳統汽車的轉型,要和發展新能源汽車一起抓。」王秉剛表示,中國汽車產業今後15年之所以要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應該並舉發展基於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國地域廣闊,地理、氣候、道路、使用環境很復雜,多元化的汽車技術和多元化的能源結構可能對中國更加適合。二是中國是能源消耗大國,交通能源只有多元化才更加安全,僅僅依靠電或者僅僅依靠石油都是不安全的。三是中國的電力還是以煤炭發電為主,電力部門的規劃到2035年煤電仍佔一半左右,而煤炭除了作為能源以外,還是珍貴的材料資源,我們也要珍惜它,而世界上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可以被我們利用。

不過,王秉剛同時指出,在強調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並舉發展的同時,仍然要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不動搖。10年前中國確定的以「純電驅動」為主的發展戰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電動汽車拉動的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與充換電基礎設施產業鏈初步建成,改變了延續百年的傳統汽車產業鏈結構,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與增強競爭力的新的重要基礎。

路線圖對於車企的技術路線選擇將起到什麼作用?該路線圖的制定目的是「支撐政府行業管理、引領產業技術創新及引導社會資源集聚」。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過去幾年車企在技術路線選擇方面的主要依據仍然是政府的補貼政策,由於混動汽車沒有補貼,絕大部分車企都放棄了混動技術路線。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逐年退坡並將於2022年底徹底退出、以及「雙積分」政策鼓勵發展低油耗節能汽車,預計混動技術路線將重新受到車企的重視。

?不過,一個尷尬的局面是,在過去十年中國全面推動純電動汽車發展的背景下,很多自主品牌車企已經放棄了混動技術路線,也停止了對高效內燃機技術的開發,大部分車企也不具備混動車輛所需的機電耦合技術研發能力,在這種局面下,傳統能源乘用車的全面混動化要如何進行呢?當然,以豐田為代表的在混動領域擁有強大技術能力和豐富產品組合的跨國車企肯定會對中國的政策調整拍手稱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如何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產銷規模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乘用車產業集群。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的動力電池製造企業、中游的整車廠和下游的充電樁產業以及汽車後市場。

能源供給體系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環節

同傳統燃油車一樣,新能源汽車的廣泛使用需要完善的能源供給配套體系的建設,快捷、高效、覆蓋面廣的能源供給系統是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的前提,目前,國內外對於電動汽車的能源供給體系已經搭建起來,包括兩種模式,一種是自充電模式,一種是換電模式。自充電模式是很多國家研究的重點,從技術路線來講主要包括常規充電和快速充電兩種形式,前者可充分利用夜間用電低谷時段進行充電,滿足車輛運行的需求,多集中於居民小區及辦公區域停車場。快充則是在特殊需求下對電能的補充,主要建在機場、火車站、醫院、購物中心、加油站等公共場所;換電模式是一種將車輛及電池分開考慮的形式,用戶可以像加油一樣及時得到能源供給。

中國動力電池PACK市場競爭格局

中國動力電池PACK市場有車企、電池廠、第三方企業獨立運營模式,同時也有合資生產的模式。不論是車企、電池廠或是第三方企業為了更好地整合企業資源與技術,合作模式多樣。

傳統和新興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策略

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策略方面,傳統車企傾向於在自有內燃機技術基礎之上,先推過渡型新能源汽車如插電混動汽車,而新興車企則更專注於純電動汽車的生產、研發。

近七成新能源汽車存在里程衰減

根據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部分受訪車主的調查發現,在不同的購買時間,有近七成車主表示新能源汽車出現不同程度的里程衰減。電池的衰減與行駛里程和溫度有關。一是行駛里程越長,充電次數越多,衰減越大;二是溫度越高,衰減越大。此外,據媒體報道,車主實際用車時續航里程與購車時部分商家宣傳不符,也是車主感到出現續航衰減的原因之一。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推出相關政策大力扶持充電樁產業的發展,充電樁的發展漸入佳境,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其中包括三個環節,上游設備生產商、中游充電運營商和下游問題解決商。國內參與充電設施運營的包括:專業的充電運營商、電動汽車企業、網路運營服務公司等,主要通過搭建運營平台為用戶提供「充電服務+增值服務」,但因前期投資巨大且電動車尚未大規模應用,充電運營行業普遍沒有實現盈利。另外,在現實狀況下,充電樁的互聯互通正在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其作為發展難點一直被行業詬病。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1、政策利好 充電樁行業迎來投資熱潮

由於利好政策的推動,分布式民營充電站在全國迅速建立,而面對這個充電潛力巨大的市場,民營資本已經紛紛加入。

2、動力電池冷卻技術升級

未來,隨著電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動力電池PACK熱管理技術將會日漸突出,冷卻技術也將進一步升級。

3、新能源汽車將在電動基礎上,借力互聯網創新思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新能源汽車將會在中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與自動化駕駛與共享出行相疊加。並將引領未來的出行格局,對綠色環境和綠色交通產生深遠的影響

4、在硬體供應鏈方面具備獨特堡壘的整車企業將在競爭中獲利

在整車廠投資標的方面,在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還沒有那麼開放化的現階段,安歇在感測器、動力電池以及其他零部件等硬體具備獨特堡壘的整車企業將在競爭中獲利

⑶ 新能源汽車的論文

你自己按照個人情況改改!摘要:本文從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現狀開始,利用營銷中市場的概念和SWOT分析法,闡述和分析了海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闡明了海口新能源汽車還屬於產品的導入期,並建議「先公後私」引入新能源汽車等觀點。
關鍵詞:新能源汽 SWOT 產業化

在石油能源嚴重緊缺、節能呼聲日益高漲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 「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並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從2009年起,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產品導入期,由科技部牽頭的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工程將全面啟動。新能源汽車將在我國一批中心城市全面開花,並有望形成一定規模。 各家汽車企業都希望能夠占據先機,從日益膨脹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分到更大的一塊蛋糕。繼北京奧運會之後,於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博會也將為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提供了契機。而上海市作為下屆世博會的主辦城市,有關部門表示,為迎接世博會,明年上海將有1000輛左右的新能源汽車投入使用。那麼對於中國最南端的省會城市並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的海口市,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又是如何呢?

一、市場=購買規模+購買力+購買慾望

1. 海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沒購買規模
根據數據顯示:2008年底海口市常住人口180多萬人,2008年12月31日,海口市機動車保有量28.7萬輛,較2007年增長8.24%。目前新車入戶日均100輛,高峰期達380輛,年增長3萬輛,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有機動車駕駛人40萬人。隨著海口市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和改善,私家車成為機動車增長的新亮點。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15.28萬輛,比上年增長18.6%,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10.48萬輛,增長26.5%。民用轎車擁有量8.61萬輛,增長25.6%,其中私人轎車擁有量6.78萬輛。據了解,在5年的機動車增長過程中,私家車佔了46%,位居全國前列。但是從其他大中型城市的保有量和人口比例來分析,海口的汽車市場前景還是非常的廣闊。
2. 海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沒購買力
《2008年海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8年全年海口市生產總值(GDP)實現443.18億元(不含農墾,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4%,已連續1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增長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4個百分點。從三產業情況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1.4億元,增長8.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3.28億元,增長1.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8.5億元,增長14.4%。一、二、三產業結構為7.0:25.6:67.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3573美元(按平均匯率),比上年增長8.0%。2008年末,全市城鎮從業人員29.1萬人(不包括私營企業、鄉鎮企業從業人員及個體勞動者),比上年增長3.2%,其中,在崗職工人數28.9萬人,增長6.5%。全年實現新增就業人員31313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377人,職業技能培訓11798人,其中再就業培訓5730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1290人,創業培訓1149人。按照眾泰2008EV公布基本型以11.98萬元的市場價格出售的新能源汽車來看,它創造了目前國內純電動乘用車領域的最低價,但這一價格與傳統汽車相比,仍高出了一大截。如果用鋰電池改造一個傳統動力的轎車,附加成本是15萬元-16萬元,而如果是公交車,就是50萬元-60萬元。所以從人均生產總值和就業情況來來看,海口居民購買電動車的購買力還比較弱。
3. 海口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沒購買慾望
日前,新華信針對消費者的新能源汽車購買意向調查顯示,僅有7.8%的被訪者表示肯定會購買新能源汽車,超過七成以上的被訪者態度不明朗,另有16.5%的被訪者表示肯定不會購買。是什麼原因導致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表現遲疑?此次調查顯示,「車價太高」成為阻礙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其次,對新能源車「技術不信任」、「擔心維修便利性」、「燃料添加不方便」等原因也是消費者不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理由。新能源汽車普遍售價過高,而純電動以及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都需要電源等基礎設施的支持,如果政府財力不能給予足夠的補貼,或者無法建成完善的充電設施,相對於技術成熟穩定的傳統動力車型而言,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這一新生事物的認識還不足,所以從購買慾望來看,海口的大部分居民沒有夠買新能源汽車的意向。
市場=購買規模+購買力+購買慾望,從市場構成的三要素來看海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沒購買規模,從其他大中型城市的保有量和人口比例來分析,還是非常的廣闊,但是從人均生產總值和就業情況來來看,海口居民購買電動車的購買力還比較弱,由於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車價太高」 、「技術不信任」、「擔心維修便利性」、「燃料添加不方便」等原因,使其購買慾望偏低。

二、海口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的SWOT分析

1. 海口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的優勢(strength)分析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我國乘用車市場的高速增長態勢將至少再持續15 年,需求年均增長率大致相當於GDP 增長率的1.5 倍左右。2009 年轎車將大量進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具備購車能力)。從定性角度看,轎車市場至少還將有20 年的快速增長。如果國內GDP2020 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話,2020 年前後我國將超過美國,汽車需求量將達到2000 萬輛,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
自1988年,海南建省並成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以來海口市便獲得了十佳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 等城市美譽。海南一貫的發展思路是旅遊島、環保島、健康島,新能源汽車便是這個城市的另一種環保和健康。 從海口市的經濟發展前景和汽車市場發展規模來看,在城市的公交、計程車、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2. 海口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的劣勢(weakness)分析
(1)交通擁擠、混亂。近5年來海口機動車和駕駛員數量持續增長,給道路交通管理帶來了空前的壓力。據了解,海口現有城市道路859條,總長度1797公里,機動車擁有量為25萬輛,且正以每日200輛的速度增長著,其中私家車佔有量高達26%,以當前海口的交通網路顯然是無法滿足機動車行駛需求的。其次,城市中心區域道路改造速度緩慢,對原有道路改造還未形成系統工程,特殊是多頸路,斷頭路長年以來未得到有效改造。嚴重製約著其他主幹道的通行及分流量能力。再次,還存在精態道路交通及建設滯後問題,如海口現有的停車場因不能容納下過多的車輛,導致司機在一些路段兩旁停車。這使得本來就不寬的道路變得更加狹窄。還有就是海口交通發展落後,市民出行方式單一,摩托車、私家車等出行成為市民首選,使道路資料利用率降低。如府城的中介路是海口摩托車與風采車泛濫最為嚴重的地方之一。在候車店旁,擠滿了摩托車與風采車。他們佔道搶客,阻礙了其他過往車輛的正常通行,輕易引起堵車。海口交通警力不足,路面管控點,盲區過多,人們的交通, 觀念淡薄,公交車的線路重疊嚴重,站點安排不合理。有些路段的塞車嚴重,特別是節假日或上下班高峰時,交通是混亂不堪。
(2)車位供小於求。資料顯示,目前,海口的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6萬輛,並以每年2萬多輛的速度遞增。據了解,目前海口市平均每天有60多輛新車上路,而在一天之間增加這么多車位顯然不太現實。在未來幾年內,不論是小區車位還是公共車庫都會更加趨於緊張。
交通混亂、堵塞、車位難求,不僅是海口汽車市場,也是海口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致命症結。
3. 海口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的機會(opportunity)分析
(1)政府鼓勵。今年2月5日,科技部和財政部聯合出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宣布為鼓勵節能汽車發展,中央財政將對購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鼓勵全國13個試點城市率先在公交、計程車、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辦法》明確規定,中央財政對購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按同類傳統汽車的基礎價差,並適當考慮規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其中,長度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車是此次補貼的重點,混合動力客車最高每輛補貼42萬元,純電動和燃料電池客車每輛補貼分別高達50萬元和60萬元。
(2)新能源汽車技術逐步成熟完善。在「十五」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和清潔汽車科技行動攻關計劃的基礎上,「十一五」期間,在「863」計劃中又啟動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繼續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這期間,我國科技計劃累計投入近20億元,分別組織實施了「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確立了「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即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三種整車技術為「三縱」,多能源動力總成系統、驅動電機、動力電池三種關鍵技術為「三橫」。目前,我國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建立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技術平台,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關鍵零部件體系,開發出一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實現了小批量的整車能力。在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布局中,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混合動力車「三駕馬車」並駕齊驅。 通過持續開展的技術攻關,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日益成熟。在混合動力汽車方面,我國在系統集成、可靠性、節油性能等方面進步顯著,依據不同混合度方案,實際路況運行節油10%至40%,混合動力整車產品開始小批量進入市場。 在純電動汽車方面,我國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使用大容量鋰離子動力蓄電池的純電動客車在奧運中心區的規模應用,代表了當代國際純電動大客車的先進水平。純電動轎車具有成本優勢,已開始小批量出口歐美,國內市場需求也不斷加大。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我國的整車集成技術、動力平台的成熟性、整車的可靠性有了新的提高,無故障間隔里程與國外同步達到3000公里,燃料經濟性優於國外燃料電池汽車,並取得了「新一代整車控制器」、「兩擋變速器」、「氫電系統安全性碰撞」等一批原創性研究成果。
4. 海口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的威脅(threat)分析
(1)技術問題。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電池技術是主要瓶頸。研製成本低、體積小、持續能力強,並且使用壽命長的電池是破解新能源汽車難題的關鍵。此外,如何保證由電機系統組成的動力總成與整車匹配,是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2)產業化問題。 我國能源汽車戰略應盡快形成上下一盤棋的局面。而當前各地爭相上馬新能源汽車聯盟和產業基地,或將導致更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不利於新能源戰略的推廣。 另外,國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並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迎接產業化的到來。在混合動力汽車關鍵零部件領域,國內企業的產品可靠性以及自動變速箱生產經驗等方面均與國外產品存在一定差距。
從海口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的SWOT分析來看,海口市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有著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優勢,同時由於城市交通的混亂、堵塞、車位難求等劣勢,制約著海口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但由於我國政府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各民族自主企業的發奮圖強,攻破了新能源汽車的層層技術難關,海口新能源汽車市場又面臨了新的機遇。

三、發展前景建議

1. 引導消費者改變消費觀念
多年來的汽車消費習慣導致人們對汽車新事物——新能源汽車的認識存在諸多偏見,例如價格太貴、性能不穩定、使用不方便和維修太貴等等。無論是政府還是汽車廠家都應該從各個方面去正確引導消費者,讓他們對新能源汽車有一個正確而客觀的認識,讓汽車消費更加理性和科學。倡導汽車新消費=環保+誠信+車德的理念,使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感受到自己作出的社會貢獻。
2. 解決交通混亂、車位難求的現狀
海口目前總的交通狀況是交通網路發展緩慢與車輛眾多之間的矛盾,貫穿海口的交通。還有停車問題、佔道拉客問題等一系列的問題構成海口市交通的主要問題。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制定海口交通短期改造計劃及長期建設規劃和相關政策解決車位難求的現狀。
3. 政府加大鼓勵和指導力度
新能源汽車除了混合動力之外,純電動車及其他代用燃料車應由國家統一標准。啟動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在3至5年的補貼期內增強自主創新產品競爭力,以順利進入產業化階段,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使其售價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建立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產業結構,如充電站、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中心,聯合生產廠家建立和完善售後服務體系。
4. 「先公後私」引如新能源汽車
海口新能源汽車還屬於產品的導入期,建議先從公交、計程車、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逐步改變消費者,特別是私家車主的消費觀念,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私家車市場。

⑷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1》正式發布

2021年12月14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1》發布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天津成功召開。本次發布會由中汽數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數據」)主辦,必和必拓集團(以下簡稱「必和必拓」)支持。發布會由中汽數據總經理馮屹主持,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發表致辭,必和必拓首席商務官潘文怡以視頻形式發表致辭。本次發布會受到來自相關研究機構、高校、企業的廣泛關注,線上直播累計觀看突破5000人次。

吳志新副總經理在致辭中指出,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既是確保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方向,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途徑,同時也是是我國汽車產業做強的必由之路。為了更好地支撐我國汽車產業節能低碳發展與電動化轉型,中汽中心自2014年開始編制和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旨在為主管部門出台汽車產業政策提供參考,為企業制定相關戰略提供支撐。此外,中汽中心今年在工信部委託下,開展「面向碳中和目標的汽車產業實施路線圖研究」,從政策、標准、市場、技術、產業等多角度,全面剖析汽車產業的低碳轉型之路。今天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1》,也包含部分研究成果。

必和必拓集團首席商務官潘文怡在致辭中表示:「必和必拓致力於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產業鏈提供負責任的、安全可靠的資源保障。能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旗下中汽數據有限公司合作開展這項重要工作,共同為行業做出切實貢獻,必和必拓深感自豪。我們的合作是全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合作為行業帶來有益影響,攜手應對環境挑戰的生動案例。」

一、發布最新行業報告,深入解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發布會上,在現場和雲端觀看的行業、企業專家的共同見證下,中汽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必和必拓中國區總裁王躍奎、天津大學教授姚春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員肖成偉、上汽通用五菱總經理助理梅勝軍、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助理劉曉萌等初版單位、支持單位領導,行業和企業專家代表上台,共同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

中汽數據和參與單位專家代表針對產業熱點問題做主題演講

未來,中汽數據將繼續以汽車產業大數據為基礎,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為平台,深入踐行央企行業服務的責任,向政府、行業、企業傳遞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助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為汽車領域低碳化發展貢獻力量。

如對報告感興趣,歡迎聯系:

聯系人:李宏偉/冀然

電話:18222357890/13299962911

郵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⑸ 電池成本占純電動汽車的成本比例為多少

一般來說,對於傳統純電動汽車而言,動力系統佔比電動汽車總成本的50%左右,而動力電池有佔到動力系統總成本的76%,即動力電池佔比電動汽車總成本大約38%左右。

⑹ 電動車電池起鼓什麼原因

電池過充電所致

電動車,即電力驅動車,又名電驅車。電動車分為交流電動車和直流電動車。通常說的電動車是以電池作為能量來源,通過控制器、電機等部件,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運動,以控制電流大小改變速度的車輛。
第一輛電動車於1881年製造出來,發明人為法國工程師Gustave Trouvé 古斯塔夫·特魯夫,這是一輛用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車,它是由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類型也多種多樣。
2018年11月,工信部、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組織開展低速電動車清理整頓工作,嚴禁新增低速電動車產能,加強低速電動車規范管理。
電動車輛在國民經濟中所佔份額不是很高。但是它符合國家定的節能環保趨勢,大大方便了短途交通,最主要是通過對能源和環境的節省和保護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千訊咨詢發布的《中國電動車輛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2015)》顯示,2010年電動車輛消費規模為350億元左右,2011年電動車輛消費規模為400億元左右,2012年電動車輛消費規模為450億元左右,2013年電動車輛消費規模為484億元左右,2014年電動車輛消費量為528億元左右。
消費者消費偏好的改變也將會影響電動車輛企業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消費者消費偏好的改變隨著個人收入水平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經濟的好轉,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節能意識增強,對電動車輛的質量要求也隨之提高。未來電動車輛行業潛力空間巨大,5年後行業消費量將超過700億元。
深圳市交委、市發改委2015年9月8日聯合發布《關於2015年度待配置電動小汽車增量指標配置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文件,出台多條鼓勵電動小汽車購買的新政,包括設置汽車租賃指標4000個、動態調整單位和個人指標分配比例、享受路邊停車首小時免費等。深圳還給已經申請到電動小汽車增量指標的市民提供了更誘人的政策,也就是調整了個人申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的政策。原來規定「名下沒有在本市登記的小汽車」的市民才能申請普通小汽車指標,但是最新的政策調整為:「名下僅有1輛電動小汽車,且該車系使用電動小汽車增量指標購買,並於2015年12月31日前登記上牌」的市民可以再申請一個普通小汽車指標。

初期
電動車-平衡車
電動車-平衡車
電動車的歷史比我們最常見的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要早。直流電機之父匈牙利的發明家、工程師阿紐什·耶德利克Jedlik Ányos最早於1828年在實驗室試驗了電磁轉動的行動裝置。美國人托馬斯·達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於1834年製造出第一輛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1837年,托馬斯因此獲得美國電機行業的第一個專利。在1832年至1838年之間,蘇格蘭人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發明了電驅動的馬車,這是一輛使用不能充電的初級電池驅動的車輛。1838年蘇格蘭人羅伯特·戴維森Robert Davidson發明了電驅動的火車。在路面上依然行駛的有軌電車是1840年在英國出現的專利。
電池電動車的歷史。
世界上第一輛電動汽車於1881年誕生,發明人為法國工程師Gustave Trouvé 古斯塔夫·特魯夫,這是一輛用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車;而在1873年,由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用一次電池作動力發明的電動汽車,並沒有列入國際的確認范圍。後來就出現了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作為電力。
中期
1860——1920階段:隨著蓄電池技術的發展,電動車的運用在19世紀的下半葉在歐美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1859年法國偉大的物理學家、發明家噶斯頓·Plante發明了可充電的鉛酸電池。
19世紀末期到1920,在早期的汽車消費市場上電動車比內燃機驅動車輛有著更多優勢:無氣味、無震盪、無噪音、不用換擋和價格低廉,這形成了以蒸汽、電動和內燃機三分天下汽車市場。
停滯期
1920 ——1990階段:隨著美國德州石油的開發和內燃機技術提高,電動車在1920年之後漸漸地失去了優勢。汽車市場逐步給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所取代。只有在少數城市保留著很少的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以及很有限的電瓶車(使用鉛酸電池組,被使用在高爾夫球場、鏟車等領域)。
電動車的發展從此停滯了大半個世紀。隨著石油資源的滾滾流向市場,人們幾乎忘記還有電動車的存在。相對運用在電動車上的技術:電驅動、電池材料、動力電池組、電池管理等等也無法得到發展或運用。
復甦期
1990——: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大氣環境的污染嚴重,讓人們重新關注電動車。1990年之前提倡使用電動車主要還是以民間為主。比如1969年建立的民間學術團體組織:世界電動車協會(World Electric Vehicle Association)。世界電動車協會每一年半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舉辦專業電動車學術會議和展覽Electric Vehicle Symposium and Exposition(EVS)。1990年代開始各個主要的汽車生產廠家開始關注電動車的未來發展並且開始投入資金和技術在電動車領域。在1990年1月的洛杉磯汽車展上,通用汽車的總裁向全球推介Impact純電動轎車。1992年福特汽車使用鈣硫電池的Ecostar , 1996年豐田汽車使用鎳氫電池的RAV4LEV,1996年法國雷諾汽車的Clio, 1997年豐田的Prius混合動力轎車下線,1997年日產汽車世界上第一輛使用鋰離子電池的電動車Prairie Joy EV, 1999年本田汽車發布、銷售混合動力 Insight。
國內進展
電動車作為綠色朝陽產業,在中國發展已有十年之久。在電動自行車方面,2010年底,中國電動自行車已經達到1.2億輛,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從能耗角度看,電動自行車只有摩托車的八分之一、小轎車的十二分之一;
從佔有空間看,一輛電動自行車佔有的空間只有一般私家車的二十分之一;
從發展趨勢上看,電動自行車行業市場前景依然看好。
電動自行車曾以其價廉、便捷、環保的功能優勢,受到城市中低收入階層。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從研製開發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小批量投放市場,至2012年以來的生產和銷售,一直呈逐年大幅增長的勢頭。由於需求旺盛,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一直保持跨越式增長。
數據顯示,1998年全國產量僅為5.4萬輛,2002年為158萬輛,到了2003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產量達到400多萬輛,躍居世界第一,1998-2004年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20%。2009年產量達到了2369萬輛,同比增長8.2%。相比1998年增長了437倍,發展速度相當驚人。上述統計年份電動自行車產量年平均增長率為174%左右。
根據行業預測,到2012年,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而僅電動車用蓄電池的市場潛力就超過500億元。而在2011年3月18日,四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的通知》,但最終淪為「一紙空文」。意味著,電動車行業在長期趨好的環境下正面臨巨大的市場生存壓力,政策限制將成為眾多企業生存懸而未決的一把利劍;而外部環境,國際經濟環境疲軟,恢復乏力,也使得電動車的出口紅利將大打折扣。
而在電動汽車方面,《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已經明確上報國務院,《規劃》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旨在布置汽車產業新局。作為國家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能源汽車在未來10年計劃投資額將達1000億元,銷量規模鎖定世界第一。
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實現產業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500萬輛。分析預測,從2012年到2015年間,中國市場電動車銷量年均增速將達到40%左右,其中大部分來自純電動車銷售,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電動車市場。

⑺ 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怎麼樣

新能源是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前景廣闊。

⑻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是怎樣的

⑼ 南京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

新能源汽車不僅符合當今節能環保這一主題,而且也是大眾所趨,未來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
的潮流與方向必將是新能源汽車。

熱點內容
鄭州至西安延安自駕游路線 發布:2025-05-06 23:34:23 瀏覽:995
房車發電機故障 發布:2025-05-06 23:34:22 瀏覽:847
博越四驅越野內飾圖片 發布:2025-05-06 23:30:09 瀏覽:166
短軸b型房車兩人 發布:2025-05-06 23:30:04 瀏覽:902
限牌後買二手車價格會高嗎 發布:2025-05-06 23:23:30 瀏覽:277
上海迪士尼周邊房車 發布:2025-05-06 23:18:26 瀏覽:568
最強國產越野皮卡 發布:2025-05-06 23:14:54 瀏覽:692
德興大通v80房車自動 發布:2025-05-06 23:14:23 瀏覽:496
茂名有幾台豪車 發布:2025-05-06 23:02:06 瀏覽:451
二手榮威rx5越野車 發布:2025-05-06 23:01:21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