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房車怎麼畫
㈠ B型房車不求座位多,床位大就行了!
B型房車的空間一般比較小,受尺寸限制,總是比C型小上很多,特別是短軸B型房車,在座位上一般只保留兩個座位,或者4個座位。
座位越多,就會越佔用地方,和傢具搶位置,你就沒有多少面積可以布置其他設計了,國內的一些房車設計廠商,會貪多。
總是怕遇到什麼人多的狀況,把座位設計到6個,座位多了,也會成為一個賣點,畢竟國人都喜歡座位多的車,有7座就不會去選擇5座的,東西越多,就覺得越值,這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想法。
這個改裝的價錢算不上高了,幫你購置了傢具,還有一些人工費,改裝廠拿的不算多,20%的毛利潤基本很難拿到了。
一整套完整的水電,什麼製冷制熱全搞下來,沒有15萬是很難覆蓋完全部設施的。削減座位數,騰出更多空間做其他設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V8國際超級房車賽的賽事知識
藍旗:(波浪型揮動)另一輛車正准備超車;(靜止不動)另一輛車在後面緊跟。
黑旗鑲有桔色圓盤棋:列出車號,指示車手賽車有問題,可能危及車手或其他賽車,必須進站。
黑旗:列出車號,指示車手停止比賽。
紅旗:結束比賽,車手必須返回維修站。如各個旗點都揮動紅旗,表示關閉賽道。
黃紅條紋旗:在揮旗區域賽道有碎片或油漬。
黃旗:(雙旗波浪型揮動)前方極度危險;(單旗波浪型揮動)前方危險;(單旗靜止不動)注意,前方有危險。
黑白三角旗:列出車號,指出車手有違反運動精神的行為。
白旗:前方有慢車。
綠旗:賽道已清。
黑白格子旗:勝利的標志,比賽結束。
V8超級房車賽頭盔和服裝
頭盔:所有車手在比賽時都必須佩帶頭盔。必須是以下三種中的一種:Snell Foundation SA2000,SFI Spec 31.1A/31.2A,BS 6658-85 Type A/FR。
車手服裝要求:所有車手在比賽時都必須穿著賽車服、長襯衣、長頭巾、襪子和鞋子。賽車服裝必須符合FIA的標准—FIA1986或FIA8856-2000。
V8國際超級房車賽車號:所有參加比賽的賽車都必須在乘客座位前面的擋風玻璃上角粘貼車號。
車身圖畫:AVESCO的執行經理將提供車身相關的圖畫。
車手號碼:每輛參加比賽的賽車都必須粘貼車手號碼。每個車手都有自己的號碼。號碼必須是白底黑字。
V8超級房車賽賽車輪胎
賽車輪胎必須使用鄧祿普(其實也是為了保證賽車性能的接近),必須配備12隻輪胎:4隻濕胎,8隻干胎。
輪胎:最小寬度305mm,最輕重量9公斤。
㈢ 限高桿,房車家族永遠的痛,3米高6米長的房車怎麼在村道上掉頭
說起開房車去旅行,很多人是羨慕不已,腦補的都是領略著美景,餓了在房車上烹調 美食 ,累了困了在房車上休息的美好畫面,這都沒錯,前提是沒有限高桿!限高桿簡直是房車一族的噩夢。我接下來就分享一次遭遇限高桿最驚險的歷程。
先簡單介紹一下房車的類型,主要有四種,A型房車,B型房車、C型房車、拖掛式房車。無論哪種房車,高度一般都在2.5至3.2米高。而限高桿一般在2米至5米之間,對房車一族來說2.8米和3米的限高桿比較受限!高頂的B型房車安裝駐車空調後的高度一般都在2.85米-3米之間,而C型房車安裝車頂空調後通常高度都在3.05-3.15米,拿C型房車來說,受限制的幾率就比B型房車大。
我們的C型房車在安裝了車頂空調後高度為3.05米,理論上3米的限高桿就無法通過,必須繞道通行,這給出行的感受帶來很大的影響。我通常在去往一個陌生的目的地前會使用兩個APP導航,一個是網路,一個是高德。
兩款導航APP都有些問題,所以經常是交替使用。網路是沒辦法貨車導航,只能按小車導航。小車導航一般都會走最近的路,或者穿城而過,但是很多城市為了限制貨車進城就設立限高桿,房車就被卡在城外了。高德的好處是有貨車導航,我們按房車實際長寬高設置成貨車模式,貨車大多城市限行,所以它會選擇繞城而過,但因為房車並不是貨車,不存在限行,用高德只是為了規避限高和限寬。但是高德容易因為躲避限高桿導出繞村的小路,通常路會很窄,常伴有限寬,好在限寬基本都能左右富裕10公分通過。
有一次在荊門去往襄陽的207國道上竟然有2.8米的限高,搞不懂國道居然還有2.8米的限高。沒辦法,只能打開高德貨車模式導航,結果導出一條很繞的村道,跟著導航提心吊膽的往前開,內心非常崩潰的和停在村道邊的農用皮卡車超近距離錯車,還僥幸的開著3噸多重的車碾過半塌的水塘小路,期待著趕緊穿過村莊,繞過限高,想著千萬不要走回頭路。結果在馬上要上主路前,赫然橫著一條2米的限高桿在眼前,我想請問高德的同志們,你們是怎麼工作的?當時我們倆的內心是絕望的,內心接近崩塌。因為我們知道這條回頭路幾乎回不了頭,除了過來時遇到的問題,還有新問題,就是沒有可掉頭的地方。房車車長6米,軸距加長,這本身在很寬的道路上都不能一把掉過頭來,更別說在錯車都很困難的村道上!也不可能在近兩公里長的彎曲狹窄的村道一路倒車出去,這是我們遭遇限高桿最絕望的一次!
還得面對現實啊,只能想辦法了。我們附近十幾米有個小道通向一個民房,和村道形成一個不太標準的T字路口。要命的是這條小道比村道更窄,一邊是深溝,一邊是水田,還是個下坡路。沒有選擇,只能咬牙在這里倒車掉頭。我們一個在車下看位置和距離,一個慢慢試著倒車。簡直不要更難,這時候好希望是個4米多長的小車啊!倒車下到小支路還算順利,要命的是車頭往回程方向調轉非常困難,因為正前方是水田,沒有足夠的長度讓我們往上沖。車軸距加長,大角度轉向非常困難,需要更長的空間和距離來操作。車高車重都是問題,T型路間有近二三十公分的坡度,很怕操作不當而側翻。我們在周圍撿了些石塊和廢塑料來填補這個落差,可是前輪上去了,由於軸距長,後輪就壓不到墊高的位置了,結果直接給卡在路沿上。正准備再找些石塊來墊高後輪的時候,對向來一個小車坐兩小伙,見我們一籌莫展,上來看清情況後幫忙找了很多石頭來墊路,人多力量大,墊好路後後輪能吃力了,一把油就上去了。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下來了,停下來緩了一會才上路。小伙把車往回倒,停在一個田埂邊上勉強把車錯開,我們謝過兩位熱心的小伙往外開,路過半塌的小水塘後,在路過之前遇到的停在路邊的農用皮卡車時還是出了狀況!由於過來錯車時就很僥幸,因為路太窄,回程錯車時還是把我們的車給颳了,留下三道不淺的劃痕,給了一個很深的教訓,小村小道千萬不能貿然行駛!
由於這次的經歷對我們來說太猛烈,我只拍了一張後輪被卡的狀況照片給大軍參考,完全沒有心情來拍攝和記錄,現在想想有點小遺憾,畢竟狀況真的很驚險。限高桿真的很害人,後來我們碰到一對退休的夫婦剛提了新車在回家上牌的路上,因為走夜路,房車鑽到了限高桿下,車頂被擠塌了,結果回廠家去維修,廠家說這種很難修,只能更換整個後車廂的外殼,費用和代價巨大。
所以說限高桿真的是房車一族的噩夢,給旅行的心情抹上一道灰!大家一定要注意規避限高桿,並且不要像我們一樣再把自己繞到無法回頭的地步。另外,希望網路地圖、高德地圖能出房車專用導航模式,讓我們能夠毫無顧慮的開著房車雲游四方,享受房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