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3系碳纖維內飾7件套
Ⅰ 優惠近7萬,喜提標軸寶馬3系,這車的操控真的很優秀
成為尊貴的寶馬車主已經小半年了,這么長時間以來我算是摸清了它的脾氣,所以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當初買它就是沖著犀利帥氣的外觀,還有寶馬精準的操控,都說人生繞不過一台三系,看來是當真如此啊。
重點來了,寶馬的操控真的沒話說,指向相當的精準,而且這么大的一台車,車頭的反應速度還很快,簡直是不可思議。底盤雖然比上一代3系偏軟,但是它的極限還是非常高的。不建議大家去試,因為真的很危險。總之這絕對還是一台好開的車,對了,我買的是2019款320iM運動曜夜版,之所以買這款就是因為優惠很大,它的指導價為33.98萬,優惠後才27萬,怎麼樣?外行人是否不敢相信有這么大的優惠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寶馬3系的碳纖維內飾有誰裝過
價錢不便宜應該很少人安裝
Ⅲ 想改裝碳纖維內飾,哪個品牌好
我的寶馬3系也是改了bfb的碳纖維內飾,質量挺不錯的,我朋友的車改了其他牌子的會出現發黃有氣泡的情況,我的貼了蠻久了都挺好的,沒有出現它的那個情況,還是特別的好看。希望採納哦!
Ⅳ 新款寶馬X3 28i復工首改,真碳纖維改裝套件,質感滿分
碳纖維這種材質一直讓我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一些碳纖紋路的改裝件,和真碳纖的質感比起來有著天壤之別,今天分享一下,新X3的一些真碳纖改裝件
細心的能看出來,輪轂蓋是模仿勞斯的不動標,怎麼停標都是正立的。
新款X3的真碳小部件暫時就改了這么多,歡迎X3車友留言分享改裝經驗。感謝觀貼[握手][握手]
Ⅳ 全新寶馬3系有了運動套件,外觀更加運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我的寶馬想升級,碳纖維補品該怎麼選
大家好,我是Jason,我們又見面了!繼上一集《我的3系想升級,這些11種套件我該怎麼選?》後,反響不錯,衷心感謝廣大寶馬車主的支持與厚愛,謝謝!
時隔兩個多月,《扭頭就走》系列第二番正式與大家見面啦!
將繼續沿用「高於XXX這個價格扭頭就走」這一光榮傳統,再奸再勵!
閑扯到此為止,現在進入主題!
熱衷改車的Bimmers,如果車上沒有幾塊碳纖維,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那麼,車上的碳纖補品,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呢,我們先把車用碳纖維產品分成兩大類:
裝飾性碳纖維產品:碳纖維的表面問路一直是廣大男性車主的「chun葯」,這種密集的,立體的紋路一直是「運動」、「科技」,「帥」的代名詞,甭管它是真碳假碳,干碳濕碳,只要看到是碳纖維的東西,你們都拒絕不鳥不是嗎?
功能性碳纖維產品:「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這是大家對碳纖維的既定印象,所以誕生出:「咱們試試把金屬做的零部件改為碳纖維來做」的想法,從而大幅度減輕整車重量,提升性能啊、操控啊、省油啊、為環保事業做貢獻啊。。。等等。雖然原則上,我們可以用碳纖來製造整台車的任何一個部件,但是礙於碳纖本身的提取和加工成本過於昂貴,一直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普及,碳纖維的性能件大多出現在超跑領域,或者某些品牌某些車型的溢價背書(我沒有說新7系,真的沒有,別打人)。
內飾的碳纖維裝飾,又分為干碳和濕碳:
所謂濕碳,就是像M4的儀表面板,表面經過處理,觸感光滑溫潤:
所謂干碳,就像M2,直接把碳纖的肌理織紋裸露,觸感豐滿直接。
需要特別註明(省的被罵):
以下內容僅在濕碳纖范疇、以寶馬3系為參照物,干碳纖不在討論范圍內
如需了解同樣部位的干碳產品或進口品牌價格,請自行將下文提及的參考價X2~3倍,
3系以上車型相同部位濕碳纖也可參考下文報價,價格相近或高出10%仍在可被接受范圍內。
再次重申,幾乎所有車用零件均可以碳纖為生產原料,但是考慮到實用性、價格、耐用度等一系列客觀因素,下文只選取市場接受度高,價格接地氣的產品展開討論。如需更深入了解的看管,請在最下方留言,我們會回復的。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在寶馬的改裝領域,一般在車上用到碳纖的是哪些方面。
機蓋
在常見的車用碳纖維部件中,存在感第一,一大塊碳纖維的機蓋能極好地吸引路人和交警叔叔的目光,帶給車主無與倫比的滿(ZHUANG)足(BI)感,而且相比其他碳纖維外觀件,一定程度上更能體現出碳纖維「輕量化」的特性,畢竟一個原車的機蓋到底有多沉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怎麼?不沉?那是因為寶馬的工程師一直堅持上撐桿好不?
挑選及安裝碳纖維機蓋要注意的地方:
一定要驗貨,質量不佳的碳纖維產品很可能出現局部紋理排列不直,卡紋,歪紋的狀況,重點檢查四周邊角出,那是製作過程中「收尾」的部分。
一定要驗貨,請仔細觀察碳纖紋理是否足夠立體,紋理間是否清晰,不然很可能您買到的只是一塊表面貼了碳纖維紋路貼膜的塑料。。。。。
還是一定要驗貨!安裝完畢後關上機蓋,檢查四周與前杠,左右翼子板的縫隙是否均勻,撐桿,鎖頭的安裝預留孔之後正確。
千萬別購買價格太便宜的碳纖產品,因為大部分的碳纖機蓋都是濕碳纖為主,製作濕碳纖的粘合劑如果不是環氧樹枝的話,很可能出現長期緩慢變形的狀況,時間可能持續半年之久,此過程行內稱為「熟化」,更嚴重的可能出現發黃,開裂的情況,然而尷尬的是,無論是質量好的碳纖或質量稍差的,作為消費者在剛購買的時候其實很難判斷出來,必須長期使用後才會體現質量的區別,所以價格就是大概率性的判斷依據了,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嘛。
市面上的碳纖機蓋主流為上層碳纖下層玻璃鋼的結構,並非全碳,這是為迎合市場需求、降低生產車成本讓價格更親民的做法,並非純粹的偷工減料,畢竟全碳碳纖的價格是可以貴到超乎想像的。
價格:8000,超過這個價格請禮貌地轉身走人。
碳纖維前鏟、後唇、側裙
如果不考慮價格,理論上全車包圍都可以使用碳纖維,不過個人認為,碳纖裝飾件更多是作為點綴的作用,與原車包圍顏色的搭配能增加層次感,如果整車包圍都使用碳纖反而覺得怪怪的,當然,也可能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還影響了我的審美觀。
選擇碳纖空力套件(俗稱:小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前文說到濕碳纖會出現長期「熟化」(變形)的問題,所以一定要確保安裝位點不因變形而不準確,這類情況大多出現在後唇上,尤其要注意。
購買前請弄清楚該碳纖小包套件是基於哪一套包圍開發的,以3系為例,大多數此類碳纖產品是基於M3或MT的包圍來開發的模具,別等貨到了,滿心歡喜把車開到改裝店才發現不匹配裝不了,空歡喜一場就很尷尬了。
安裝過程需要粘貼或者使用自攻螺絲直接安裝在原車包圍上,破洞是必須的,請做好心理准備,別一邊看著師傅扭螺絲一邊嗷嗷叫哦,師傅會很困擾的。。哈哈
個人覺得,特別是前鏟,屬於消耗品,因為前鏟是最容易被磕碰的地方,所以日常開車過減速帶、停車場上下坡,看到路上有碎石的時候,請提醒自己,車子是裝了前鏟的哦。
參考價格:前鏟、後唇,每樣超過2500,可以扭頭就走了,側裙超過1800一對,也可以瀟灑地離開了。
尾翼
除碳纖機蓋之外另一樣存在感極強的碳纖改裝件,不加個尾翼,好意思說自己車改過么?(哈哈,開玩笑的)。碳纖的尾翼一般分兩種,一種是鴨翼,一種是帶斜角架的GT款尾翼(註:行內一般稱帶斜角架的尾翼為GT尾翼)。至於尾翼的作用,增加下壓力穩定車身之類的話就不多說了,如果要深入較真,個人覺得一個好的尾唇(氣流擴散器)的作用遠比一個存在感極強的尾翼來的更大些,所以呢,還是美觀第一,作用第二吧~
首先區分一下兩種碳纖尾翼:
鴨翼
安裝簡單,與原車尾箱門外形匹配,清潔後用3M雙面角粘合固定,完全可以自行安裝,入門級別尾翼。
GT款尾翼
安裝較為復雜,需要在後尾箱鑽洞安裝斜角架,即使是交給師傅安裝也要耗費相當長時間來量准位置,畢竟鑽頭一下去就是不歸路了啊,哈哈。
購買注意事項:
除了上文提及需要注意的點外,購買前需詢問清楚所挑選的尾翼是否匹配自己的車型,在改裝領域,只看車架號(主駕駛位左下方的擋風玻璃處一串的字母+數字),絕大部分尾翼專車專用,挑好了喜歡的造型結果買回來裝不上就不好玩了哦。
價格:碳纖鴨翼市場價在400左右,GT款尾翼連安裝工時費價格不高於2500,看個人追求了,還是那句話,高於這個價格,呵呵,各位知道我要說啥的呢。。
碳纖維風刀、碳纖維後視鏡殼(牛角)、碳纖中網
碳纖維風刀
碳纖維風刀一般作為碳纖前鏟的配套件,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風刀對流經車身兩側的氣流起到一定的導流作用,當然,這個實際效果嘛就呵呵了,主要還是起到點綴的作用。
畫龍點睛的即視感有沒有?
碳纖維後視鏡蓋(替換式)
碳纖愛好者的必選題,因為後視鏡蓋上有一根長長的突起(嘻嘻),所以俗稱牛角。
碳纖維中網
繼「黑馬鼻」的升級版,帥,要帥在細節上!
注意事項:
三者均某寶有售,價格透明,模具已相當成熟,匹配度大可放心,不過售前一定要跟賣房確認車型哦。
風刀大多為3M雙面膠固定,貼前請事先做好清潔,不然粘不緊被吹跑了就很尷尬了,個人更傾向於打膠。
中網和牛角都是替換式,要先把原車的拆下來,拆卸方法是用膠撬棒撬出,這部分最好交給師傅代勞,因為師傅有經驗知道卡口的位置,否則自己撬的話一時措手不及撬爛原車或刮花包圍車漆就不好玩了哦。
參考價格:風刀350一套(4件),中網500一對,後視鏡蓋430一對,超出以上價格,請扭頭就走~
碳纖維內飾板
碳纖入門級改裝項目,營造戰斗氣氛一大殺器。如果說上述外觀件是給路人看,那碳纖的內飾件就是取悅自己的了
碳纖維內飾板分貼片式和更換式兩種,前者使用3M雙面膠粘貼在原車飾板上,可自行安裝,後者需先拆卸原車的飾板再更換,建議由師傅安裝。
以寶馬3系為例,貼片式碳纖維內飾板分7件套(4門把手+左右空調出風口飾板,中控台飾板),高配為9件套,在7件套基礎上追加空調控制面板框和排擋桿飾板。由於國內廠商的模具開發已十分成熟,完全能做到跟原車飾板匹配嚴絲合縫不留破綻,值得推薦。
注意事項:
購買前請仔細詢問並確認所購買的內飾套件是否與自己的車型相匹配,請提前准備車架號照片,方便賣家查詢。
貼片式碳纖維飾板,雖然安裝簡單,但安裝前請務必做好清潔工作。
請選擇已貼好雙面膠的碳纖產品,並檢查雙面膠是否有重疊的位置,如果有,請事先割掉,以免貼上後有外凸的狀況。
請對准位置再粘貼,一旦貼歪了,要掰下來很可能會掰斷,如果對自己動手能力沒信心,請細心的女士們幫忙是個不錯的選擇。「單身狗繞道」
參考價格以寶馬3系為例:貼片式7件套2400,貼片式9件套2800,MP干碳纖+翻毛皮7100,以上價格包含安裝工時費,超過這個價格可自行離場了。
Ⅶ 寶馬3系的內飾改裝
寶馬3系內飾建議可以改裝碳纖維的,低調奢華彰顯運動氣息。
BFB這個品牌的碳纖維內飾挺出名的,質量很不錯。
Ⅷ 寶馬3系想改裝內飾,碳纖維的,有個叫BFB品牌的碳纖維好不好
我的寶馬3系也是改了BFB的碳纖維內飾,質量挺不錯的,我朋友的車改了其他牌子的會出現發黃有氣泡的情況,我的貼了蠻久了都挺好的,沒有出現它的那個情況,還是特別的好看。希望採納哦!
Ⅸ 寶馬3系2016款 320i M運動型空間怎麼樣
外觀高大上,2016改款後的前臉特別精緻,天使眼的魅力,豪華高調+英俊瀟灑 缺點: 主副駕駛位座椅稍微偏硬,長時間乘坐不舒服。 外觀: 高大上!回頭率高,天使眼的誘惑!開士米銀原來配備7系才有的外飾顏色,目前全系車型都有,很豪華的顏色! 內飾: MP運動碳纖維內飾7件套,丁字褲方向盤,瞬間車內高大上了有木有! 空間: 適合3~5口家庭,前後排乘坐空間都滿足;本人178,前後排乘坐駕駛均無壓力;儲物空間稍微差點,小物件不怎麼好隨手放置的,通過購買其他隨車裝載可提升;後備箱除了放置一些雜物外,可放置兩個21寸的行李箱,基本滿足一家三口自駕出行。 配置: 內飾條、方向盤、輪轂、導航、倒車影像、排氣管、音響等等 動力: 動時冷車馬達哄哄的聲浪很帶勁,單邊單出的排氣管略顯小氣;180馬力對於市區平時的駕駛綽綽有餘,超車加速開SPORT檔位基本夠用,320這款車型本身主打家庭使用嘛,要飆車可以上328,明顯的動力改觀。ECO模式拉扯感很強,轉速基本控制在1500-2000,想省油出門就掛ECO檔位,但是基本沒提速感。 操控: 後驅的底盤在轉彎和倒車半徑上都有很好的操控感,方向盤高低速穩重,轉彎精確;180的馬力可能飆車略有不足,328就完全可滿足此慾望;3系油門踏板和剎車的設計有點靠左,長期駕駛腿部會疲勞,只能通過坐姿調節。 油耗: 平時上車就調節ECO模式,駕駛習慣較好的話,基本可以控制30KM+時速的話在市區+郊區平均9.0mL/KM已經很不錯了,一箱油95的最多500大洋,可以跑上700+公里是極限,大約0.85元1公里。 舒適: 前後排出風口滿足乘坐者需求,配備後排遮陽簾,底盤減震稍硬,但穩重而有安全感。除了朱駕駛位駕駛感稍疲憊外,副駕駛位和後排乘坐都極為舒適。
Ⅹ 網上賣的汽車碳纖維內飾貼是真的嗎碳纖維內飾的價格大概有多少
你好,碳纖維的內飾貼建議還是在實體店購買,保真性強,現場辨別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