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第四代5系e39內飾
⑴ 2020款寶馬5系提車作業,暗夜藍內飾,挺好看的
本人19年底有購車想法,鎖定賓士e300和寶馬5系。後來實在忍受不了賓士4S店人員天生的優越感和惡劣的服務態度,直接pass掉賓士,鎖定寶馬5系,經過反復考量准備買530i,石青色外觀和暗夜藍內飾,後因為4s店沒有現車,只有一款525i極地白低功率版本,暗夜藍內飾的,看了現車後,確定是剛出廠不久,id7系統,勺子大燈,被暗夜藍內飾深深吸引了,決定不等530了,直接下定,開回家過年!交定金,辦貸款,刷首付,上牌提車,開車回家過年。說一下用車感受:1.外觀,因為之前的車就是白色,所以本人不反感白色,白色顯大氣,安全色,就是車漆為普通漆,但是後期維修也便宜,忍了。標軸線條比較均衡勻稱;2.內飾:暗夜藍內飾為進口車專供色,並且是選配色,他的皮質比其他顏色的皮質要厚實一點,顏色也很有品質;中控和門兩邊飾板均為鋁制菱形飾板,挺好看的,門把手和門板也是包皮的,比較良心;3.空間:本人182,前排調到最舒適情況下,坐後排還有一拳空間,因為寶馬後排的坐墊比較長,後排座椅傾斜度很符合人的坐姿,包裹性強,所以雖然後排空間看著局促,但是實際做進去剛剛好,不擠,但是你要像長軸一樣翹二郎腿也不可能,這點跟長軸沒法比,只不過對於我自己開車,後排平時也很少做人的情況下,完全夠用;後備箱空間也挺大的;4.異味:因為進口車,他們使用的塑料回料只有5%,所以沒有任何異味,甲醛也不超標,這一點做的要比國產的強,車上會有真皮座椅的皮子味道,據說十年八年也是這個原味,不過還好很淡,用一個車載香水就蓋過去了;5.不滿意的地方:進口車標配的配置太低了,沒有無線充電,沒有座椅通風加熱,尾門居然是手動的,沒有鎖車自動升窗只能按住鎖車鍵升窗,對於這個價位和級別的車來說,有點不應該。准備後期網上買個obd自動升窗器按上,價錢合適的話價格電動尾門,就夠了。6動力方面:雖然是低功率,只有184匹馬力,但是匹配的采埃孚8AT變速箱非常聰明,能將發動機的功率以最少得損耗發揮出來,所以車子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肉,高速輕松上160不費勁,也就是說160以下跟530沒區別,平時超車和浪一下絕對夠用了,160以上我只拉到180,升速雖然沒前段塊,但是也不差,車速180的情況下,車子也是相當穩當。我開車沒有飆車習慣,只有超車喜歡,這個動力真的合適和我,完全夠用了,本來還因為沒有530現車感到遺憾,開了525之後才感覺沒有遺憾的必要,還省了6萬+銀子,滿足了。順便說一下論壇里經常的高低功率互掐,我打個比方,好比買手機,我之前買的128內存的,最高峰用掉49內存,剩下的就是閑置內存,用不到,現在的新手機我直接上64內存完全夠用。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在乎性價比,525完全夠用,不用擔心動力問題;如果不在乎錢上530,雖然會有動力閑置,但是中間的差價換了高功率發動機和增加的多個配置也是劃算的。最後上圖[嘻嘻]
18寸輪轂,胎噪比530的19寸輪轂小,且不容易鼓包
⑵ 新款寶馬5系內飾的材質 有誰了解嗎
新款535是進口的 也有桃木
⑶ 寶馬1998年M5系列內部代號E39 V8發動機詳情和圖片
第一代BMW M5 E28(1985年至1988年)
1984年的阿姆斯特丹車展上,寶馬公司第一次展出了以寶馬5系為原形的高性能轎車 M5,從外觀上看,寶馬M5很難與當時的E28 5系列轎車相區別,人們只有從前進氣隔柵的「M5」徽標和輪胎的尺寸才能加以區別。第一代M5 搭載了一台24氣門直列六缸水冷式發動機(同樣的發動機也被用於寶馬M1上),由於像電子溫控風扇,博世公司生產的電子點火及燃油噴射等高科技技術的大量使用,使M5能夠產生286馬力的動力,最高速度能達到驚人的245Km/h。同時,為了適合不同的地區路況,寶馬公司把M5 分成了左舵版、右舵版、北美版和南非版四種款式分別銷售。從1985年至1988年的三年時間里,寶馬公司總共生產了2180輛M5轎跑車,其中有半數以上銷往了北美市場。
第二代BMW M5 E34(1988年至1995年)
第二代的寶馬M5(E34)於1988年9月正式與世人見面。與所有的M系列車型一樣,這一代的寶馬M5也都為純手工製造,也就是說,在德國的M公司工廠里一個專業改裝小組要花費六周的時間才能生產一輛M5。當然,M5的價錢自然不會很低,平均每輛十萬德國馬克的價錢在當時來說可以算上天文數字了。新一代的寶馬M5風阻系數為0.33,它使用了一款排量為3.6升的自然吸氣直列六缸發動機,盡管車重比上一代多了170公斤,但315馬力/6900轉的最大功率和360N.m/4750轉的最大扭矩可以使M5的百公里加速僅為6.2秒,最高時速被限制在250km/h,這時的M5被分為歐洲款和北美款兩種款式,由於北美款的M5增加了更多的豪華配置,使得它的性能自然有所降低。
第三代BMW M5 E39(1998年至2003年)
在1998年的日內瓦車展上,人們期盼已久的第三代寶馬M5轎車首次亮相。從外表上看,重新設計的前部進氣隔柵和橢圓形霧燈使得M5個性十足,18英寸的高性能輪胎,尾部的四根排氣管和降低的車身高度更是增強了M5的動力感。當然,寶馬M5的核心還應然是它的M動力單元,一款全新的5.0升V8發動機,新款發動進不僅採用了一種能對進排氣凸輪的定時進行無級調節的雙VANOS可變氣門正時系統,此外它還採用了電子油門控制,各缸單獨的節氣門碟形節流閥控制(這也是在M車型上首次採用),增強機油循環,金屬催化轉換器等先進技術。同時,作為當時M型轎車配備的功率最大的發動機,400馬力/6600轉的最大功率和500N.m的最大扭矩只能讓人用「驚人」兩個字來形容。
第四代BMW M5 E60(2003年至今)
2003年,寶馬公司在日內瓦車展上發布了以新款5系轎車為原形的第四代寶馬M5轎車,與每一代M5一樣,新款M5同樣延續了M系列車型速度與豪華相結合的宗旨。外型上,較之普通5系,M5前後側裙邊經過重新設計,使用了運動型更佳的10幅式19英寸輪胎,4排氣管及車身側面的特徵隔柵更體現了寶馬M5的內在的運動與時尚。動力上,寶馬首次在量產車型上配置自然吸氣式的5.0升V10發動機,與上一代相比,新一代M5在功率提升了25%,最大輸出功率為507馬力,最大扭矩為520N.m,0-100km/h的加速時間只需不到4.5秒,最高時速可達328km/h。
詳情請看網站:
=================================================
本公司長期供各種品牌(香煙), 特別提醒:本產品屬於A級產品,煙絲光澤、入喉醇香、煙灰色白收縮、機器包裝壓膜。適合批發、零售、送禮,做招待煙!送禮最佳
香煙價格表請看資料或者空間資料
需要電聯用戶名,你懂的
============================
⑷ 寶馬的巔峰之作1999款寶馬M5 E39,搭載394馬力V8自吸引擎!
這輛1999款寶馬M5E39很有可能是有史以來外觀最美的寶馬M5,相比全新寶馬5系和寶馬M5車型,老款寶馬M5E39的設計實際上是永恆的。盡管這是一輛1999款寶馬M5E39,但保養維護的十分不錯,售價為49,500歐元(55,349美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寶馬5系的內飾豪華嗎它的空間大嗎
優點:外觀始終感覺最棒,符合80後的審美觀。
缺點:保養貴,偶爾會出現異響啊等一些小毛病。
外觀:大氣,多年未變仍領導著時代,標志性前臉,修長大氣的腰身,商務家庭用都適合。
內飾:內飾做工細膩,真皮包裹了絕大部分可觸碰的地方,金屬件都是鋁合金的,內飾配色也很豪華。 提車時車內有一些味道,感覺都是塑料件揮發出來的,確實比較難聞。但是開了1個月以後,味道就漸漸消失了,現在只有偶爾暴曬以後,才能聞到些許那種味,不過只要開車前開窗通風就沒事了。
空間:整體空間寬敞充裕,後排空間腿部空間舒適,我175cm坐裡面很寬松很舒服,後排座三個人沒問題安逸
動力:這款L6直六的發動機也算是寶馬的經典發動機之一了,主要特點就是平順,後期加速還是可以的,起步的時候稍有些小肉,跟N20起步還是有差距的,不過各有利弊吧,當初其實買5系的時候,523已經停產了,全是N20的525了,為了這輛白外黑內的最後一輛L6的523,多花了2萬大洋,不過每次聽到朋友的525發動的聲音還是很慶幸當初的選擇的!哈哈!
操控:操控是寶馬的強項,所以自然也不錯,但相比1系、3系,M系,還有很大的差別,在同級別的車里來說,他已經很好了。
油耗:高速油耗不到7個,市區油耗在11個左右,一是擁堵,二是開空調。
舒適:5系的大座椅絕對舒服,尤其是後排超大空間配上大真皮座椅真的很不錯,不過防爆胎的減震就很差勁了,尤其過顛簸路段或者減速帶的時候很難受···
動力:一般 比較肉 這點比較後悔當初沒買3.0排量
操控:寶馬的操控是這個品牌的核心,不多說,開過你就知道。
油耗:城市油耗還是挺高的大概12個 高速油耗8個左右
舒適:舒適性還湊活吧,我總覺得駕駛座椅有點硬。有點漏下去的趕腳,不知道其他車友有么有,不過坐車的人還是很舒適的,後排空間又大,伸個腿睡覺都不錯哈,減震稍微有點硬。上面已經說了,太直接,沒有緩沖。
⑹ 寶馬E39是什麼車
在寶馬5系的歷代車型中,如果讓車迷們來評選他們心中的經典車型,想必E39定是遙遙領先的。做為寶馬5系重大的變革者,其中的E39是承上啟下、開啟寶馬5系歷史篇章的重要推手,現在看,時任寶馬設計總監的這一作品無疑是成功的.......
有很多人喜歡這一代的5系,說她看起來內斂低調,由班戈主筆設計,線條變得前所未有地圓潤,外觀特徵最大的變化,是因為美國更新了車燈尺寸限制的法例,於是E39就可以把四盞獨立的圓燈整合在一個一體式燈罩裡面,但為了顯示她還是內含有四盞車燈,車燈輪廓改用發光導管勾勒出來,沒想到歪打正著成了寶馬著名的「天使眼」,還被沿用至今。
E39受車迷中意的更重要原因,是她是5系歷史上性能最強悍的一代,從直列6缸2.0L的520i到8缸的540i,還有終極版本M5(參數|圖片),這是很多朋友在《極品飛車》和《GT》中最愛的座駕,還少不了007電影,總之,不止性能,哪怕論公關傳播能力,E39 5系都一定是歷代最強。
這輛1997年寶馬五系E39 523i(參數|圖片)的車主是吉米·馬丁, 從之前玩兒日本車過渡到了BMW, 輪轂直徑19英寸,ET13 (9J/10J), 手動M版排檔頭看起來確實很帶感。破舊的方向盤和座椅也別有一番「風味」
很多改裝車特別是玩兒老車的車主不分場合、不分地點,經常以各種「高難度」姿勢隨心所欲的給自己愛車拍照, 這tm就是愛!!
⑺ 寶馬5系e39音響主駕駛這側會響而副駕駛這側不響是什麼原因
這個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1.副駕駛音響損壞
2.副駕駛音響的插頭松動或者線路斷路
3.保險絲或繼電器損壞
⑻ 20年車齡的寶馬5系,為什麼大部分車主還不捨得賣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台車,它和二手市場上你能買到的那些2萬塊錢的E39可不一樣,因為這是一台孤品車,這是一台手動擋的E39 530i。
據車主說,這是唯一一台京牌的E39 530i 手動版,具體是不是唯一一台我不敢說,但手動擋的E39確實稀少。所以這車的價格已經不是看年份、看車況了,而是看情懷。情懷深,這就是一台完美的說藏品;情懷淺,白給倒貼都不會要。
這台車最重要的不是手動擋,而是它屬於國III排放標准,它依然能上路奔跑。看看這環保標,三顆星,妥妥的。
寶馬(進口)這台車2002年出廠,北京2005年開始實行國三排放,按說這台E39怎麼也不可能是國三的車啊,而且國內寶馬官方銷售的E39應該只有並沒有手動的版本,那這台車到底什麼來歷呢?
這台車的第一手是我國的外交部,外交部的一些車在當地退役之後會被帶回國內繼續使用。這台E39就是這樣,它2007年被帶回北京繼續使用。在北京使用就自然要上京牌,當時北京規定排放不低於國三才能落戶,而這台車也就直接被認定成了國三排放,它也算是享受了一個福利政策。
其實這台車這方面的故事還有很多,但是我實在不方便在這里給大家講,以後有機會再與各位分享。
現在你已經很難在路上看到E39了,一方面是因為排放的限制,大多數E39都是國I或者國II排放,它們已經被限制上路了。另一方面,有些車況不太好的E39都被E39玩家買回去給自己的車當備用零件了,對於他們來說,直接買整車要比單買零件劃算得多。
E39是第四代寶馬5系,我覺得它的外觀看起來真的特別優雅,很有氣質。給人一種很低調的感覺,但是又在低調中透露出豪華。它真的是非常經典的一代5系,所以也有不少車迷願意收藏它。
網上有很多文章說E39由克里斯·班戈設計,其實並不是這樣,E39從1989年開始研發,在1992年7月就確定了最終設計,而班戈同年10月才來寶馬上班。克里斯·班戈也是一位寶馬非常優秀的設計師,在他的時代里,寶馬超越了賓士(超級車展)成為全球高檔車的銷量領導者。
E39真正的設計師是日本人永島讓二,這位日本設計師似乎不太知名,但是他為寶馬設計過很多車型,比如E34 5系、E36 3系,還有上圖中的寶馬經典車型E90。
E39還是寶馬天使眼的起源。在E39的前一代E34的身上,大燈還是獨立的圓燈設計,但是從E39開始,安全法規規定大燈必須是一體的。而寶馬又不想放棄他們四個圓形的標志性大燈設計,所以他們就在大燈前面做了一個光帶,而天使眼也就由此誕生了。
E39的天使眼很有特點,它的光帶不是一個完整的圓,所以從遠處看起來感覺這台車有表情似的。
比如從這個角度看,E39似乎有一點小皺眉,看起來就不是太開心。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分析那個時代的車型如此經典是有原因的。首先研發周期長,像E39的研發就持續了5年,慢工出細活;其次就是產品周期長,這樣可以更好的分攤車輛的成本,車輛製造也可以使用更好的材料。
汽車的發展到現在是越變越大,這台530i軸距2830mm,車長4775mm,這兩項數據都要比最新款的長軸3系短一點,而且那個時候的車又不太注重車內空間,所以這台車的後排空間並不是很大
⑼ 寶馬5系 E39與BBS輪轂完美貼合,營造出LOW CAR的態度
寶馬5系E39與BBS輪轂完美貼合,營造出LOWCAR的態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⑽ 寶馬3系e46和寶馬5系e39哪個好
進口寶馬3系參數介紹新進口寶馬3系和新進口寶馬5系
進口寶馬5系參數介紹新進口寶馬3系和新進口寶馬5系
車系 進口寶馬3系
品牌 寶馬
廠商價 38.3-67萬
經銷商價 暫無
級別 中型車
發動機 1.9L | 2.0L | 2.5L | 3.0L
變速箱 4檔手自一體 | 6檔手動 | 6檔手自一體 | 7檔雙離合 | 8檔手自一體 | 8檔自動
車體結構 三廂轎車
長 X 寬 X 高 (mm) 4580*1782*1395
保修政策 三年或十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