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米悍馬內飾圖片
㈠ 悍馬M1114資料
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似乎很少有一種軍用車會像「悍馬」這樣。受到如此多的爭議。在他誕生若干年裡一直岌岌無名,一場海灣戰爭使他一鳴驚人。成為全世界追捧和效仿的對象;然而兩年後。在摩加迪沙的街頭他成了被人痛扁的孬種;更加糟糕的是,十二年後當他再回到伊拉克的時候。他成了備受指責的垃圾蟲。批評他的人說,從外觀』上他幾乎毫無美感醜陋至極像一條被曬幹了的癩蛤蟆;欣賞他的人說,他外形彪悍線條陽剛擁有男人般的錚錚鐵骨。目前國內關於「悍馬」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但是大多數只停留在技術規范的淺嘗輒止。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們從各個角度對「悍馬」進行深入的挖掘剖析。還原一個真實的「悍馬」,以饗各位讀者和同好。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研製的諸多輕型越野車往往被愛好者冠以「某某版
悍馬」或者「悍馬斯基」。然而更多的愛好者不知道,「悍馬」的誕生卻源於聲名顯赫的General—Purpose的傳人——M151輕型吉普車糟糕表現。
越戰遺恨
經過戰後近十年的專業規劃和發展,美軍已經基本擺脫了二戰期間裝備車輛的繁雜混亂,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後勤壓力。但是精簡過後的軍用汽車並沒有讓意圖稱霸世界的美軍滿意,特別是在朝鮮戰場上,以美、英為首的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聯合國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面前沒有佔到任何便宜,不得不在1953年簽訂了停戰協定。志在建立全球霸權的美軍戰略決策層,立即對朝鮮戰爭的教訓進行了深刻反思和總結。1954年,針對朝鮮戰場暴露出來的問題,美國陸軍擬定了新的戰術車輛發展規劃。根據這一規劃,在五角大樓的專項資金支持下,美國諸多汽車公司紛紛開發車型來博取美國陸軍坦克與汽車部專家的青睞。大名鼎鼎的M151輕型軍用吉普車就是這一期間的成果。
與戰後第一代軍用汽車大多脫胎於民用汽車軍用化改造不同的是,M15l是一款純正的「軍用越野車」。M151誕生於1952年。1956年,福特汽車公司又根據1954年美軍制定的新款軍用車輛發展規劃的技術要求,研製出兩種採用不同車體材料的XMl51輕型越野車樣車,隨即交付美國各兵種地面部隊試用。其中,鋼結構車體的樣車編號為XMl51E1,採用當時較為前衛的鋁合金結構車體的樣車編號為XMl5lE2。經過近三年的試驗,匯總了美軍各兵種的意見後,鋼結構車體的XMl51E1受到更多的青睞,為福特汽車公司贏得了五角大樓的訂單,正式編號為M151型「軍用通用戰術輕型卡車」(MUTT)。
然而,在車輛設計師們案頭確立的戰術指標得到試驗場的承認後,投放到戰場上卻出現了迥異的狀況。在越南戰場上,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特戰部隊的士兵發現,不要說是在復雜路面,即使是在普通非硬質路面,全副武裝的M151越野車在進行高速轉向和緊急制動時非常容易發生側傾事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翻車」。加之當時的美國小型越野車沒有加裝防側傾支撐架的習慣,以至於經常有士兵被摔得鼻青臉腫甚至失掉性命。福特汽車公司的設計師和五角大樓的技術官僚,不得不重新審視這輛被他們千錘百煉的輕型越野車。在經過了近3個月的重新試驗後發現,問題出現在他們引以為傲的獨立懸掛系統上。該車採用斷開式驅動橋,其連接車輪和車體的橫向下控制臂為A字型,硅鉻鋼等螺距螺旋彈簧安裝在車體彈簧座和下控制臂之間。一般說來,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懸掛系統結構。但是在XMl51設計伊始,根據美軍新制定的「美國軍隊卡車汽車標准」規范要求,XMl51刻意降低了整車高度,導致A字下控制臂和車體的鉸接點位置偏低。加之為了克服獨立懸掛車輛離地間隙相對較小的缺陷,XMl5l橫跨底盤的防偏桿安裝位置偏高。這樣高速行駛中的車輛一旦進行轉向和緊急制動時,受慣性作用較強的懸掛系統的彈性元件會自然給出機械力補償,導致車輛4個車輪的懸掛系統受力不均勻,加之低效率的防偏防側滑裝置影響,橫向移滑甚至是整個車體側傾也就不可避免了。也許有人會問,難道1956年到1959年期間長達3年的時間里,在XMl51樣車試驗階段,福特汽車公司的車輛試驗標定技術人員和國防部的官員就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嗎?我們要說的是,參與試驗的技術人員的駕駛和養護水準要遠遠高於在前線作戰的那些士兵,前線士兵的駕駛習慣和操作流程往往野蠻到超出試驗場所有人員的想像。
福特汽車公司的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對M151的懸掛系統進行改進。1964年,新改進的M151被批准重新進入美軍裝備序列,這就是M151A1。在亞洲,越南戰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在歐洲,蘇聯地面部隊強大的突擊力量猶若達摩克斯之劍高懸。為了徹底解決M151的問題,從1968年開始福特汽車公司聯合凱撒汽車公司(1963年收購威利斯)、通用汽車公司等召開了多輪聯席會議。其間,多方決定對M151A1進行全方位的改進。針對導致車輛側傾事故的懸掛系統,技術協調小組決定把車輛的後橋獨立懸掛改為半獨立懸掛,增強車輛對地面的附著能力。同時針對高速轉向故障,福特汽車公司對車輛原有轉向系統過於靈活的特點進行了限制,同時採用了制動效率更高的雙迴路液壓制動系統。改進後的車輛編號為M151A2型輕型越野車。1970年,M151A2又經過數次改進後投入生產。但是這並不意味著M151A2滿足了軍方的意願。
悍馬」誕生
面對著已經物是人非的國際局勢,其勢日衰的世界霸主不甘心如此退出歷史舞台。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狼狽退出越南戰場的五角大樓官員們一面養精畜銳,一面重新制定新的武器發展規劃,以圖與前蘇聯重新爭鋒。「悍馬」越野車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1979年,美國國防部決定發展一種新型的1.25噸級車輛,代替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部隊諸如M38、M151等兩個系列標准機動性輕型車輛,M274「機械騾」、M561「山羊」、M792前沿高機動救護車等三個系列高機動性車輛以及M880民用輕型通用運輸車等繁多復雜的輕型車輛。
各兵種對新型車輛的最大戰術要求為「高機動性」,新型車主要裝備師級以下前沿作戰部隊,主要用於戰術突擊和戰術支援。多兵種統一的采購數量有利於降低單車造價,實現高性能低成本。鑒於汽油
發動機單位燃料消耗較高,對後勤補給壓力較大,特別是汽油的揮發性和低燃點引發的安全問題,新型車輛決定採用柴油發動機。為了滿足多兵種的不同要求,該車基準型必須在動力性和車輛空間上具有較大冗餘,以滿足各兵種在基型車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改裝,實現當下地面武器模塊化的發展潮流。吸取M151等車的教訓,真正實現車輛全球作戰地形適應能力,該車有必要加裝大型輪式地面武器上應用成熟的中央充放氣系統。由於當時中央充放氣系統結構復雜、造價較高,由車輛供應商和系統供應商進行技術合作,研製適合於輕型車輛的簡易中央充放氣系統,以降低車輛的整體造價。考慮到車輛作戰環境的復雜,新型車換裝大型寬截面輪胎,以適應在沙漠、沼澤、凍土融化等松軟泥濘地面行駛。該車要盡可能降低裝備質量,在不影響遠程戰略機動空運、空投尺寸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擴大該車的車內容積,以保障前沿作戰部隊士兵隨身戰備的搭載。
1981年2月20日,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向有意參與「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項目的美國汽車企業發出邀請。27日,美國國內61家汽車生產企業蜂擁而至。五角大樓的官員明確告訴與會汽車企業,這次采購計劃從研製樣車到大批量裝備之間的時間差只有3年左右。這是美國陸軍歷史上車輛采購常規周期的45%左右。同年4月底,在對諸多汽車生產企業提供的30多份合格的設計方案進行了謹慎細致的審查後,選定包含通用、福特在內的5家汽車公司的方案提供給決策機構。經過進一步甄選,7月1日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宣布美國汽車公司AMG分公司、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達信·大陸公司等三家汽車公司的設計方案符合技術要求,獲得了軍方進一步發展該項目的研製合同。合同要求這三家汽車公司,在1982年5月份之前,向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工程局遞交11輛樣車,進行嚴格的技術試驗和作戰效能評估。
1983年3月22日,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宣布,AMG汽車公司的樣車在進行3萬多公里的多地形試驗後,表現最佳獲得了一致的認可。在一份文件中,參與試驗的技術官員是這樣評價AMG汽車公司的「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樣車的:「設計優越,可靠耐用,運載能力超乎想像,達到預期的機動能力」。對於試驗中暴露出來的無關大局的細節問題進行了再次完善後,美國陸軍和AMG汽車公司簽訂了一份多階段的供應合同。按照合同規定,美國陸軍在1989年之前,預計會向AMG公司訂購54973輛「
悍馬」越野車,合同總價值為12億美元左右。其中,首批車輛生產訂單為2234輛,合同價值為5980萬美元,全部車輛在1985年交付裝備。第二批訂單為15000輛,在1987年之前交付裝備。到目前為止,「悍馬」系列越野車總計超過了20萬輛,其中軍用型為16萬輛左右,美軍現役裝備有10萬輛左右。
揚名海灣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那場海灣戰爭,留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沙漠風暴」行動中,以美國為主的聯軍以絕對制空權對伊拉克的精確打擊。而在隨後的「沙漠軍刀」行動中,聯軍地面武裝力量由南向北一路推進。搭載「陶」式反坦克導彈和小口徑機關炮的「悍馬」越野車,在武裝直升機的掩護下一馬當先,把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著名的「麥地那」裝甲師打得落花流水。整個「沙漠軍刀」行動只持續了100小時,「悍馬」越野車以其彪悍的外形、充沛的動力、強大的火力成為這場戰爭中最耀眼的地面武器明星。
1990年7月中旬,美軍情報部門刺探到
伊拉克部隊開始大規模集結,並且有向南部伊科邊境運動的跡象。隨即美國五角大樓發布緊急命令,以空降82師為首的特戰部隊取消官兵休假進入緊急狀態。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美國西部時間)8月7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宣布,從即日起美軍發動代號為「沙漠盾牌」的軍事行動,向波斯灣調集兵力。第二天,美軍第82空降師率先抵達沙烏地阿拉伯。不僅如此,在這場行動中幾乎所有以「悍馬」和M151越野車(還沒有完全淘汰)為主要裝備的美軍輕裝部隊和山地作戰部隊,其集結和部署的速度幾乎是美軍第一裝甲師和第一機步師等這些重裝部隊的4倍以上。其高效戰略機動性的秘密,就在於大量裝備的「悍馬」本身的特性。我們以美軍快速兵力投放的主力機型之一——C一130H「大力神」戰術運輸機為例,其標準的貨艙可以將3輛全副武裝的「悍馬」以及所屬士兵,5個小時之內從中歐或者是印度洋上的軍事基地運抵沙特。在運輸M151A1越野車時,一架C一130H運輸機勉強搭載4輛越野車以及所屬士兵。然而「悍馬」是標準的1.25噸級越野車,M151A1隻是0.5噸級越野車而已。用一種不是很科學的量化比較法,可以說三輛「悍馬」的戰鬥力是四輛M151A1越野車的200%以上。而對於重裝部隊的絕大多數裝備而言,在當時除非動用美軍裝備較少的C一5「銀河」重型戰略運輸機,否則「大紅一師」和「馬恩磐石」的兄弟們必須搭乘速度極慢的大型運輸艦前往波斯灣。而事實證明了這一點,笨重的第一騎兵師幾乎是「直到戰爭打響前20天,那些蠢材才從總統的家鄉(得克薩斯州)趕到沙特完成部署」。
如果說,以「悍馬」為代表的輕型裝備在戰略機動性上表現超乎想像的話,那麼其戰術機動性和打擊能力則是其在海灣戰爭中揚名的本錢。眾所周知,輪式車輛在進行戰術機動時,會面臨諸多的問題。首先影響車輛通過能力的就是車輛對地面的壓強,在這一點上履帶式車輛憑借著寬大碩長的履帶,MMP指數(車輛平均最大壓力)遠遠低於輪式車輛。「悍馬」採用了寬截面低壓防彈輪胎和中央充放氣系統,這樣的配置一般出現在大型多軸輪式裝甲車(比如聞名遐邇的「皮蘭哈」輪式裝甲輸送車)上。採用了37×12.50R16.5LT型寬截面低壓防彈輪胎的「悍馬」,在通過松軟路面時其接地面積相對於老式車輛大大增加,對地面的壓強隨之減弱,通過能力驟然提升。而海灣戰爭地面推進的主戰場是從沙特一科威特一伊拉克由南向北推進,其攻擊路線上是平坦而松軟的沙漠。加之「悍馬」裝備了中央充放氣系統,在駛離硬質路面進入沙漠後,士兵可以在不停車的情況下快速自動降低車輛所有輪胎的氣壓,使其寬截面輪胎的按地面積進一步加大。有數據顯示這時「悍馬」的MMP指數只有272千帕,遠遠低於其他輪式軍用車輛,和大多數履帶式戰車的MMP相近。也就是說,履帶式車輛能通過的路面,對於「悍馬」來說都是暢通無阻。如果你認為「悍馬」越野車的「法寶」只此一件,那就大錯特錯了,能支撐其沖鋒在前的「法寶」還有其優越的動力傳動系統。「悍馬」採用動力強勁的6.2升V型8缸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10千瓦。在全副武裝的狀態(搭載4名士兵,戰斗全重3574公斤)下,其單位功率高達31千瓦/噸左右。加之該車裝備的是通用汽車公司3擋自動變速器和液壓助力轉向系統,即使是「醫務站的那些女孩們」也能把「悍馬」越野車開得飛快。
真正讓「悍馬」越野車備受稱贊的還是其獨特的設計。為了使車輛更加堅固,該車摒棄了M15l的承載式車身設計,採用了矩形管狀大梁結構的車架。車身除必要的少量鋼質構件外,大面積的採用了鋁合金、甚至是玻璃鋼碳素纖維等輕質材料,以實現「最輕的車輛自重、最大的武器和戰斗輜重搭載能力」。設計師們並沒有「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悍馬」繼續採用了讓M151聲名狼藉的全獨立懸掛系統,當然結構上早已上大相徑庭。「悍馬」採用更加穩妥的雙A字支臂和大直徑螺旋彈簧的結構,並且從整車結構上對車輛行駛穩定性進行加強。一方面,「悍馬」採用了大型寬截面輪胎增大接地面積,加大了車輛對地面的附著能力,對車體結構進行了「扁」處理,採用了較大的輪距(輪距1.82米,M151的輪距為1.346),使車輛高速行駛轉向或者緊急制動時機械力分布更加平衡。而且「悍馬」採用了全時四驅,該車的前後車軸幾乎完全一樣,其差速器直接安裝在車輛底盤的大樑上。這樣即使出現三個車輪打滑,車輛憑借剩餘的一個輪胎的扭矩輸出,照樣可以正常行駛。另一方面,該車的車底前部安裝有粗壯的穩定桿,它與下控制臂和樞軸支架相連,穩定桿有效地減小了下部A字支臂振動對車輛平衡的影響。所以,即使美軍士兵駕駛著「悍馬」在傾斜的沙丘上「玩耍」,也不會出現車輛傾覆的情況。當然,為了防止車輛出現傾覆造成人員傷亡,設計師們在「悍馬」上加裝了高強度的鋁合金防滾支架。存優去劣的獨立懸掛讓「悍馬」的越野性能和行駛舒適度得以彰顯,該車的離地間隙達到了410毫米(M151A1的離地間隙為240毫米),和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差不多。在中東廣袤的沙漠上,尋常的溝溝坎坎和沙丘石礫並沒有阻擋住「悍馬」的腳步,反而成為其表演的舞台,當然配角就是倒霉的M151系列越野車。海灣戰爭結束後,在五角大樓向美國國會遞交的報告中,那些技術官僚們聲稱「悍馬」除了「座椅稍硬,不利於士兵長期駕駛巡邏」外幾乎是無可指責。而可憐的M151系列車在得到「不堪大用」的評語後,在美軍陣營中很快消失,填補0.5噸級車輛空白的是賓士G270CDI和蘭德·路虎「衛十」110輕型越野車。
㈡ 一個長12米的加長悍馬多少錢謝謝
有這么長的么?一般出廠都沒有這么長的吧,都是一般是專業改裝公司進行改裝的,把車從中間切開,然後進行一系列的加長施工,再大量裝備奢侈用品,這類車子多數屬於大公司或者婚慶公司或者出租公司的
㈢ 定做一輛12米的加長悍馬多少錢
悍馬其實是不貴的.只不過到中國來價錢就高了.在國外一輛加長悍馬可能是RMB要210多萬吧
㈣ 悍馬H6的內飾
車內覆蓋材料顯然不是很高檔,大部分是塑料件,真皮座椅當然也趕不上奧迪的Napa真皮那麼細膩。但是在功能和配置上它將美式的奢華體現得淋漓盡致,單是車門上的BOSE喇叭就已經是非常吸引人了。
此外車載藍牙、定速巡航、座椅加熱、座椅記憶、方向盤控制鍵、行車電腦等該有的東西一樣不少。中控台上的顯示屏平時用於播放DVD,掛入倒擋時會自動切換到可視倒車雷達畫面,如果沒有雷達,想將它倒車入庫,沒兩下子可真不行。
悍馬H6的內飾布局合理,各個功能區劃分清晰,打量一遍後就知道大部分功能的操作了。儀表盤造型也很朴實,所有指示針各就其位,一目瞭然,但是速度表外圈為英里時速,在國內行駛多少都有點不方便。
㈤ 加長悍馬最長有多少米
加長悍馬最長有12.192米,是悍馬H2Limo,屬於俄亥俄州的第一代Limos。
拓展資料:常見的加長悍馬通常指悍馬H8,8米長的車長足以震撼全場。其實悍馬H8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它最具價值的部分既不是偉岸魁梧的車身,也不是眼花繚亂的內飾,而是悍馬H8的底盤。悍馬H8的內飾與林肯加長車的內飾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雍容奢華,酒吧大量使用光導纖維燈光布景,車頂的七彩星光頂是由美國ECB工廠專利設計完成,水晶酒具在6色光纖燈光映照下流光溢彩。
㈥ 11米加長悍馬的售價是多少
加長悍馬身長11米 記者 李振宇/攝
都市時報2月11日報道一輛長達11米的悍馬突然出現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盡顯霸道、張揚。「什麼車啊,那麼長!」路人紛紛驚呼。前日下午5點半,一輛超長悍馬車停在海埂大壩上,其修長而強壯的身影不僅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還引起陣陣驚嘆。
「開了眼界了,竟然有這么長的悍馬。」在人們心目中,悍馬一直是純正的越野車,粗獷的外形,向人們展示著征服的慾望。雖然動力強悍、車身稜角分明充滿陽剛之美,但長度和普通越野車相差無幾,最長不過五六米。「這么長的悍馬,還是第一次見到。會不會是專用的婚車?」最終,記者根據車身上的漢字,找到悍馬的主人——昆明港都傢具有限公司。
價值近300萬,兩名專職司機,配備了兩個形象氣質好的客戶經理……
用途——VIP客戶專用
昆明某公司副總經理饒春奎介紹,2007年底,他們公司老總和幾個朋友一起訂購了名車。去年10月,老總一位朋友讓賢,他們公司擁有了這輛悍馬。「悍馬車主要用於為購買傢具的貴賓服務。」記者看到,此輛型號為H2的超長悍馬,一身白色,凈長9.901米,加上車尾的備胎,整車長約11米,身長相當於一輛公交車。「當時西南地區只有這一輛,名噪一時。」說起這輛價值近300萬的超長悍馬,饒春奎自豪不已。「我們在上海港口,等了兩天才接到車。」
悍馬「駕臨」昆明後,公司不僅專門指定一位老總級別的專人監管車輛,還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VIP客戶專用車服務部門」,此後又招聘了兩名專職司機,還在車上配備了兩個形象氣質好的客戶經理,「為客人提供一流的服務。」
據悉,除了這輛超長悍馬,該公司還有一輛長度相當的凱迪拉克。只要購買一定數額的傢具,顧客就能擁有對其中一輛車5至12小時的使用權。
前天,悍馬就是為一名客戶提供服務,從石林回來途經海埂大壩。此外,在滿足公司客戶需求的前提下,一些婚慶公司也常租用這難得一見的悍馬。「這樣的車都要訂購,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饒春奎說。
空調、電視、桌子、酒杯以及自動變色的五色燈光……
試乘——感覺像泡吧
這么長的一輛車,裡面究竟是什麼樣子?前天,記者不僅有幸目睹悍馬真容,還試乘了一小段路。拉開厚重精緻的車門,彎腰進入車內,5個黑色真皮坐椅,坐上去感覺和家裡的沙發一樣舒適。車內空調、電視、桌子、酒杯以及自動變色的五色燈光等,給人的感覺就像坐在一家裝修別致的酒吧。幾個朋友圍坐在3張不銹鋼吧台台旁,擋不住的誘惑就來自你眼前透明的高腳玻璃酒杯……端起酒杯,把頭往後一靠,3台液晶電視從不同角度呈現精彩畫面。「兩個字:享受!」同時,一旁的客戶經理會輕聲詢問道:「需要暖風還是涼風,車上兩個獨立的空調隨時能滿足你的個性需求。」
隨車服務的客戶經理何小姐說,悍馬每開到一個地方,都會引來圍觀、拍照……「坐在上面的你就會覺得尊貴,即使是為別人服務也很自豪。」
說「壓力」——停車最頭疼
駕駛這么長的車,司機的技術肯定了得,司機必須得持A2照上路。悍馬專職司機郭師傅表示,悍馬車雖是自動擋,降低了駕駛難度,但兩排輪子間的軸距太長,甚至超過普通大巴車。「最怕前面過去了,車尾過不去,轉彎自然有難度,就連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都要盯緊後視鏡。」開車技術雖然有要求,但最頭疼的是停車。「每次出車前,就擔心有沒有地方停車,掉頭也非常困難。」郭師傅說,11米長的悍馬至少要佔兩個車位,40米寬的地方才能原地掉頭。
此外,身軀修長的悍馬重達6噸,排量高達6.2L,百公里油耗在30升以上。「這么貴的車,停在哪兒都不放心,壓力很大。」
(來源:昆明信息港)
㈦ 12米加長悍馬多少錢
可以進口一個,我在紐西蘭,知道有人賣,要大約40萬紐幣,大約200多萬人民幣,中國關稅75%,加運費拍照,差不多到國內要300萬了~
㈧ 世界最長的悍馬有幾輛啊,分別在那些地方!!!
一提起悍馬(HUMMER),你立即會想到那一種具有越野之王稱號的車輛,尤其是在去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及戰爭後,你總能從電視中看到美國大兵駕駛悍馬軍車巡邏於巴格達街頭,或者被襲擊後的現場。但在電視上看到的是軍用悍馬,你不可能買到,你出再高的價錢也只能買到民用版悍馬。性能及外形最接近軍用悍馬的民用版悍馬是H1型,這是一款真正的越野車,它在美國的基本售價為10.5萬美元。如果你出不起這個價,可以買悍馬H2型,這是一款現在正在中國流行的SUV,它的基本售價為48800美元(在亞運村市場曾標出150萬元RMB,現在標價為118萬RMB)。從今年夏天開始,悍馬H2 SUT也將開賣,它的價格至今還是個秘。SUT是什麼?那是「運動型多功能卡車」的意思。
在美國,卡車(Truck)一般是指我們中國人根本不正眼看的皮卡。在美國開皮卡就像是穿牛仔褲一樣,不分貴賤和貧富,誰都可以開,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駕駛一輛皮卡比開轎車或SUV都更具「美國精神」。然而,悍馬那高昂的價格把許多悍馬迷拒之門外,它那寬大的車身也顯得太霸道,它那「油老虎」式的大排量發動機也讓不少人負擔不起。 H3T——悍馬小弟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產品。專為年輕人設計的小型悍馬H3T概念車最近亮相,驟然間喚起了眾多悍馬車迷們的希望。H3T是一款單排皮卡車型,它雖是最小的悍馬,長寬高僅為4443×1893×1795mm,但它繼承了悍馬H1的反叛造型特徵,也擁有美國軍車的DNA。H3T的兩門兩座式皮卡設計,是當今美國最為時尚的車身造型。
悍馬H3T的外形就是皮卡,與它的三個哥哥H1、H2和H2 SUT都不同。它的頂篷可以電動打開,後窗也可以隱藏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全開放的駕駛室。H3T的機蓋仍像它的哥哥們一樣是向前打開,而是是半自動的。它的通過性極強,配用34英寸的輪胎,離地間隙高達11.5英寸,從而使其接近角和離去角分別達到51度和50度。雖然你一眼就可看出H3T是悍馬家族成員,但由於車身尺寸要小些,線條也稍柔順些,因此比它的哥哥們看起來更親切些,至少沒有H1那麼野蠻,也沒有H2那樣張揚。同時,較緊湊的車身尺寸也讓H3T顯得更具動感和靈敏。
H3T的輪胎和內飾設計是與世界運動服裝名牌耐克合作的產物。耐克將它在運動鞋上的製作技術應用在H3T輪胎上,使其不論在何種路面上都具有很強的抓地力;耐克在運動衣上的製作技術則運用在H3T的座椅面料上,這種面料不僅輕質,而且不需機械手段即可達到溫暖如春或清爽宜人的效果。 以往的悍馬車都是在通用全尺寸卡車平台上開發的車型,而H3T則是在通用中型卡車平台上設計的車型。它的四輪都靠近車身四角,採用四輪盤式剎車,前盤上設置了6活塞式卡鉗,後盤則是4活塞式卡鉗。 H3T配用通用的新型Vortec 3.5升直列五汽缸發動機,最大功率高達350馬力,升功率達到100馬力/升。最大扭矩為474Nm。
㈨ 12米悍馬是哪個
有可能是悍馬h6,有可能是悍馬加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