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b50內飾貼圖圖片大全
㈠ 奔騰 B50
奔騰B50用的1.6L發動機 動力相對於B70來說稍微差了點 車身寬度 1.705M 比B70寬5公分 。底盤 變速箱均採用B70同一平台 ! 手動擋基本型(不帶天窗 )全國銷售價為 99800。
購置稅8.6%左右 保險第一年全險接近5000元 還有雜七雜八的一系列費用 可能11萬左右能拿下來。
但是我不得不說 B50國產化比B70的高得多 也就是很多零部件都為一汽公司自己生產或代工企業生產 達不到國際化材質的需要 所以近段時間B50出現很多小毛病 (電動門窗 轉彎燈閃光器 方向機等等故障較多) 車身材質也不如B70好 車身強度也不如B70 !但總體來說 還是在國產車型當中比較有競爭力的一款性價比較高的B00級轎車。
㈡ 奔騰B50 能改裝成什麼樣子
樓主是要改成圖上這個樣子嗎? 如果是的話,那麼總共花費在1000元之內,主要是氙氣大燈貴(我說的是稍微好點的),其餘底盤燈之類的在淘寶上買大約400元就能搞頂,安裝找你當地的改裝店或裝具店按你的要求的位置就可以給你安裝好
㈢ 誰有奔騰b50鈦灰色圖片麻煩給發幾張,急用!謝謝!
是不是這個顏色
已發至你郵箱。請查收。
㈣ 汽車高手進,我要奔騰B50B70的對比圖
奔騰B50公布價格以後有一定爭議性,有認為合適的,也有認為偏高的。這種爭議與評判的角度有關。如果以自主品牌、1.6LA級轎車的標准來衡量,奔騰B50的價格當然不算低,畢竟主流自主同級車的價格目前處於6萬元的區間。而認為其合適、甚至價格有些超值的觀點,則主要基於與B70的比對。由於平台、懸掛和軸距均相同,很多人將B50就看做看起來略小、排量略小,但除了動力其他方面都差不多的小排量版B70。以奔騰B70的價格和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奔騰B50僅在發動機一塊縮水,但價格低了2萬元,應該說還是很實惠的。那麼奔騰B50是不是真的就可以看做小排量版的B70呢?
很多人都喜歡用軸距這個參數來作為縱向空間的衡量標准,殊不知車內空間表現的好壞,與車身設計密切相關。奔騰B50的車身與奔騰B70在風格上有些類似,但絕不是僅僅削減了前後懸那麼簡單,奔騰B50的整個車身都是重新設計的,為了保證尺寸縮減以後合理的車身比例,它在乘員艙設計上與奔騰B70有著很大的差異。
我們坐在奔騰B70的後排時,雖然沒有類似雅閣、致勝那樣的奢侈腿部空間,但整個坐感與A級車就是不一樣,坐墊的寬度、靠背的傾斜度,都是典型的B級車標准,長時間乘坐不容易疲憊。奔騰B50的後排看起來腿部空間與B70差別不是很明顯,但坐上去的感覺就是不同——坐墊更窄、靠背角度更直立,是標準的A級車設計標准。
說白了,也就是車身長度對乘坐空間的影響同樣是顯著的,即便兩款車的底盤尺寸一模一樣,車身長的車,更有利於拓展車內空間。我們從圖片上座椅的角度和車門的邊框設計,其實就能看出來,奔騰B50在乘坐感上,與奔騰B70絕不是一樣的。其實除了這個細節,二者在頭部空間的寬敞度上也是有差異的,B70無論前後排,頭部空間都比B50要舒服得多。奔騰B50和B70其實正如各自的定位一樣,前者就是A級車,後者就是B級車,奔騰B50從乘坐舒適性上並未「越級」。
材質上有顯著的不同
直觀看上去,奔騰B50的內飾與奔騰B70隻是造型不同,配色和材質都很類似,都採用上深下淺的設計,只不過奔騰B50多用了一些銀色飾板和更活潑的造型來討年輕人的喜歡。這只能說明奔騰B50的設計師很聰明,特別是在儀表台材質上,通過一些紋路設計,達到提升質感的效果,但實際上它與B70採用的材質是有很大差異的。
簡單按壓之下,差別就立顯了,奔騰B70黑色部分採用的是軟性搪塑工藝,而奔騰B50則依然和下部一樣,是硬邦邦的注塑材質。這兩種材質的具體優劣這里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網友可以網路一下即可知道二者的本質區別。材質的不同會影響到質感,雖然我們平日不會沒事老去按壓儀表台,但長時間接觸以後,兩種質感給車主帶來的感覺也是會不一樣的。當然最主要的,二者的成本差異顯著。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軟性材質的儀表台在A級車上應用已經比較普遍了,像奔騰B50可能的對手福克斯、307等等採用的都是這種材質,如此一來B50在材質方面不僅不能「越級」,甚至比同級都尚有差距。
細節設計悄然「縮水」
奔騰B50的起步配置很高,最低配車款就被稱作豪華型,而且真皮座椅、自動空調、定速巡航都是標配,給人感覺配置非常高,甚至比奔騰B70的配置更像B級車,但恰恰是這種炫目、豪華的配置,恐怕掩蓋了它在細節上的一些「縮水」舉動。
縮水一:電窗奔騰B70的四門電窗採用的是四門一鍵式開啟和關閉,並帶四門防夾手功能。不僅如此,通過B70的遙控器,還可以遙控開啟和關閉四門電窗,這種功能的實用性相信使用過的人心裡都會很清楚。當然這種功能並非B70所創,而是延續之前馬自達6的設計,這也進一步說明B70在用料上按照馬自達6的標准看齊。奔騰B50則不然,它的電窗「回歸」到常規的僅駕駛員一側具備一鍵式和防夾手功能,這種設計在日系車中很常見,倒也不算有何不妥,但與B70相比確實有縮水。
縮水二:方向盤調節在這項功能上,奔騰B70採用的是高度角度可調式轉向柱,而奔騰B50採用的則是角度可調式轉向柱,這一暗處縮水恐怕也是很多人沒注意到的。目前四項調節轉向柱在A級車里也很普遍了,甚至很多A0級轎車(包括日系的飛度等)也都開始裝備。雖然廠商可能是考慮到奔騰B50僅面向國內市場,但國內幅員遼闊,身材差異並不比全世界小,在能提供八方向調節座椅的情況下,卻在轉向柱調節上縮水,確實有些令人費解。
常規配備差異
按說論起配置來,奔騰B50不會遜於B70,但實際上奔騰B50更多在特別引人關注的配置上做足文章,但在一些常規配置上,卻與B70仍有差距。
奔騰B70目前全系標配電子多功能防炫目後視鏡,不僅有電子防眩功能,而且還有指南針、倒車雷達顯示,除了低配款以外,其他車款還可以通過這個後視鏡實現藍牙免提功能,奔騰B50採用的則是最常規的手動防眩後視鏡。
除了最低配車款,奔騰B70均配備了電動折疊外後視鏡,並帶電加熱功能,這是奔騰B50全系所不具備的。
安全裝備上,奔騰B50針對側氣囊大做文章,讓人們忽略了它在主動安全性方面的不足。B50全系都只有ABS+EBD這樣的常規裝備,但B70卻標配了牽引力控制系統(僅限AT版本),2.3L版本還配備電子穩定程序。主動安全裝備目前在A級車里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了,像速騰、明銳這些車都開始成為標配,作為跨級的B50顯然在這方面完全沒有表現。
結論:
奔騰B50在市場關注的豪華裝備上確實很捨得下本,而且像真皮座椅這些裝備甚至連B70的低配版都沒有裝備,加上2萬元的差價,它確實讓人感覺物有所值。然而在很多隱性的細節上,我們還是能找到奔騰B50與B70之間的差距。雖然這些差別或許你並不在意,或許它們總共加起來也不會值太多錢,但卻反映出兩款車在定位和理念上的差別,這種差別很可能還會顯現在其他方面,這需要我們用較長的時間來體會。
㈤ 奔騰b50的發電機皮帶怎麼掛圖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掛發動機皮帶。
1、首先將發電機主輪軸向外拉動,方便皮帶纏繞。
㈥ 奔騰b50什麼顏色都
你可以網上查一下圖片就出來了
㈦ 一汽奔騰b502011款按鈕圖解
一、音響系統
1、通過電動窗主控開關,打開/關閉所有車窗。
2、鎖定開關置於解鎖位置時,所有開關上的指示燈點亮,此時可操作全部電動車窗。
3、鎖定開關置於鎖定位置時,僅駕駛員側開關上的指示燈點亮,此時僅可操作駕駛員側電動車窗。
㈧ 有沒有奔騰B50的音響接線圖片
奔騰B50 音響線路圖
㈨ 奔騰b50後面字標怎麼粘在什麼位置圖片
您好。一般購買密封條時,會有安裝教程的,會起的一定的效果,但不會很大,要起理想一些,還需要做加裝隔音棉等改裝。希望能幫到你。
㈩ 一汽奔騰B50車內屏幕顯示各個圖案的意思
雖然不是B50的,參考一下也可以,希望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