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在旅遊中的作用
Ⅰ 飲食文化對旅遊的促進作用
地方的飲食是對旅遊有很大的推動力 也是旅遊產品的組成部分 對對推動旅遊的發展和宣傳有很大的幫助 也 是旅遊產業創收重要的手段
Ⅱ 中外飲食文化在旅遊中的地位及重要作用
由於地域特徵、風俗習慣等原因的影響,對地域的飲食習慣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差異性是旅遊產生的根源。飲食文化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地域之間的景觀差異性的吸引力。飲食文化在旅遊的形成中處於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Ⅲ 飯店業在旅遊業中的作用
1.是促進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2.是旅遊者完成旅遊活動的重要依託
3.是進行文化、科學、技術交流和社會交往的重要場所
4.是創匯的重要基地
5.是解決就業機會的重要渠道
Ⅳ 餐飲業在旅遊活動中的作用和意義
體現當地的特色美食,提升旅遊品牌。
更好的宣傳當地獨有的一些飲食文化,提升當地旅遊知名度。
旅遊六要素,吃住行 游購娛 第一位就是吃,可以想像餐飲在旅遊業中的重要性。
Ⅳ 旅遊過程中直接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哪些
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持期,不要食用無QS認證食品,不要食用三無食品。其他的個人一般都無能為力。只能祈禱少一些無良商家。。。。。
Ⅵ 文化在旅遊中的作用是什麼
文化其實就是旅遊的基石,如果一個旅遊景點,沒有文化的積淀,它是不可能被世人發現出來的,歷史上所有古跡都是因為有著豐厚的歷史做積淀的,比如雷峰塔、莫高窟、泰山等等地區,都是因為有著濃厚的文化,所以才被後人認定為歷史遺跡,文化是不斷推動著旅遊的發展的,二者是分不開的。
泰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歡去游歷的地方,泰山擁有太多恢宏的山峰了,泰山有著天底下第一高山的美譽,據說,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禪位祭祀先祖的地方,所以很多人對泰山都當神山一樣,因為文化豐富,山靈水秀,所以泰山也是大家必打卡的旅遊勝地。
文化和旅遊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關系,因為二者是分不開的,文化是旅遊的基石,而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化的不斷更新,所以文化賦予了旅遊業非常多的藝術氣質,讓人們喜歡去勝地旅遊。
Ⅶ 試論飯店在旅遊業中的作用及經營管理的發展趨勢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訊:
內容提要:行業管理不統一,形成體制障礙。全國飯店業的兩大主要行業管理體系是,旅遊部門管理星級飯店,商業部門管理非星級的社會飯店"盡管兩套並行的管理體系對於培育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很有益處,但也會造成許多管理體制上的障礙與矛盾。
當前中國飯店業面臨的重大問題主要體現在飯店業的發展戰略問題、結構性問題、布局性問題、管理體制問題以及飯店業的人本思想問題等方面。
(1)發展戰略問題"主要是由於缺乏數據、缺乏研究、缺乏規范、缺乏協調等原因而引起的整個飯店行業缺乏宏觀調控、戰略方向、發展重點、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指導、引導、協調與管理。
(2)結構性問題。當前,中國飯店業也和其他產業一樣,面臨著重大的結構調整問題。由於飯店產業具有良好的融合性,能充分與旅遊業、地產業以及資本市場等進行有機融合,現實中很難把控、缺乏前瞻性,從而使得飯店結構調整具有很強的自發性和盲目性"除了市場結構、客源結構之外,飯店的業態結構、地域結構、能源結構、消費結構等,將成為今後一段時期中國飯店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和難點。
(3)布局性問題"中國飯店業的布局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大的方面與飯店業的結構性問題同出一轍,全國飯店業的發展在時間、空間、地域、產業功能等布局上,缺乏戰略性的安排與科學的引導;小的方面,一些設計上有先天缺陷的飯店,使得它們在建築布局、流程布局、產品布局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從而嚴重地影響到飯店的經營與發展。
來源:http://www.chinairr.org/view/V10/201304/23-129869.html
Ⅷ 飯店服務在旅遊業中的作用
賓客是酒店最大的財富來源。當今酒店業的競爭日趨激烈,賓客的流失即意味著財富的流失,可以說賓客的價值是舉足輕重的,所以,在酒店服務中最高又是唯一的宗旨就是使顧客滿意。但是在實際經營中,酒店往往會因為某些原因而引起賓客的不滿,進而不可避免地出現顧客投訴的問題,因此,正確對待和處理顧客投訴乃是維護酒店聲譽和留住顧客的關鍵。
Ⅸ 旅遊食品安全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加強完善的生產衛生條件監督管理, 良好的標准包裝.
Ⅹ 食品安全有什麼重要性
1、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問題
民以食為天,安全是食品消費的最低要求,沒有安全,色香味、營養都無從談起;安全也是食品消費的最高要求,關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食品安全壓倒一切。人人都需要安全的食品,人人都要維護食品安全。
保障食品安全是所有食品生產經營者和各級政府、有關監管部門的法定責任,要不斷加大監管力度,通過增強生產經營者的外部約束力,促其內部自身管理能力穩步提高。同時,也需要全社會來關心維護食品安全,支持政府的工作。
發現食品安全違法問題,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向監管部門舉報,而不是一味抱怨、發牢騷,更不能無中生有、製造傳播虛假信息,這樣只能影響正常的監管工作、帶來消費恐慌心理,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廣大消費者。
2、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
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必須堅持黨政同責、標本兼治,加強統籌協調,不斷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統一性和專業性。
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必須發揮食安委統一領導、食安辦綜合協調作用,堅持源頭控制、產管並重、重典治亂,夯實各環節、各方面的責任,著力提高監管效能,凝聚社會共治合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10)食品安全在旅遊中的作用擴展閱讀: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或稱2008年中國奶粉污染事故、2008年中國毒奶製品事故、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故)是中國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隨後在其奶粉中被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據公布數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咨詢且已康復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癒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門有1人確診患病。事件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對國內的乳製品廠家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三聚氰胺檢驗報告後,事件迅速惡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多個廠家的奶粉都檢出三聚氰胺。該事件亦重創中國製造商品信譽,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製品進口。
9月24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後新生產的酸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主要品種的液態奶樣本的三聚氰胺抽樣檢測中均未檢出三聚氰胺。
2010年9月,中國多地政府下達最後通牒:若在2010年9月30日前上繳2008年的問題奶粉,不處罰。2011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調查發現,仍有7成中國民眾不敢買國產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