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安全成功典範
A. 承德避暑山莊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承德避暑山莊觀光游覽。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區北部,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
避暑山莊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徵。作為山莊締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歷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避暑山莊時,博採眾家之長,融合中國南北園林風格為一體,使避暑山莊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總結與升華。我國園林專家們說,整個避暑山莊就是祖國錦綉河山的縮影。專家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這個問題我想還是請女士們、先生們游覽了避暑山莊之後再來回答。不過,我這里先給大家提個醒,這原因與避暑山莊的地形有關。(導游員採用懸念法,以激發遊客游覽的興趣)
各位,避暑山莊到了,請大家下車,現在我就帶領大家一睹她的風采。
(在麗正門外)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面前這座古色古香的門,就是避暑山莊的正門,叫麗正門,是清代皇帝進出的門。宮門面寬三間,上下兩層。下層辟有三個方形的門洞,上層有城台和闕樓。你們看,中間門洞的上方有一塊石匾,上面是乾隆皇帝用滿、藏、漢、維、蒙五種文字題寫的「麗正門」,它象徵著我們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門的兩邊有兩尊石獅,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門前有御道廣場,青石鋪路,廣場東西各立一塊石碑,上面用滿、蒙、藏、漢四種文字刻著「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所以我們又叫它下馬碑。廣場南邊有一道紅色照壁,使這座皇家園林與外界隔開。關於紅照壁,傳說里邊藏有從雞冠山飛來的金雞,在夜深人靜時,輕叩照壁,金雞就會發出嘰嘰的叫聲。如果哪位想考證一下的話,就請夜裡到這里來聽一聽。好了!今天我請大家當一回「皇帝」,進去感受一下皇帝的生活。
(進麗正門內)
請各位向右看,遠處的山巒上,有一巨大石柱,擎天而立,直插雲端。它上粗下細,很像洗衣用的棒槌,我們承德人叫它棒槌山,康熙皇帝賜名「磬錘峰」。修建避暑山莊時,巧藉此景,使山莊內外渾然一體,擴大了空間感,創造了新的意境美,這是山莊設計者運用「借景」這一造園藝術的成功典範。一般來承德的人,都要到山上去摸一下棒槌山,因為承德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摸到棒槌山,能活一百三。」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明天上山摸一摸,一定很有意思的。
前面這片宮殿就是清代皇帝在承德「辦公居住」的地方,現在承德人把這里為避暑山莊博物館。
(在第一展室里)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這張圖就是避暑山莊全圖,是清代山莊鼎盛時期的全貌圖。避暑山莊,又叫「熱河行宮」、「承德離宮」。它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動工興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後落成,歷時89年。清代前中期的幾位皇帝幾乎每年都來這里消夏避暑,處理政務,通常是每年農歷四、五月份來,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莊實際上已成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整個山莊佔地564萬平方米,它的面積大約是北京頤和園的兩倍,北海的8倍。山莊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宮殿區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組成。苑景區又分為山區、湖區、平原區三部分。以山區面積最廣,約佔山莊總面積的70%多。山莊集全國園林精華於一園,具有南秀北雄的特點。清代山莊內共有亭子90座,堤橋29座,碑刻摩崖25處,假山疊石70餘組,殿宇、樓堂、寺廟、亭台、塔閣等各種建築120餘組,總建築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康熙皇帝以4個字命名的36景和乾隆皇帝以3個字命名的36景最為著名,合稱「避暑山莊72景」。康熙皇帝稱贊這里是「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風景勝西湖。」山莊宮牆長約10公里,因為它形似長城,我們承德人親切地稱它為「小長城」。宮牆外是仿全國各族著名廟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廟群,這些寺廟呈半圓形環繞在山莊外圍,形成眾星拱月之勢,象徵著當時全國各民族緊緊圍繞在清王朝統治中心的周圍。隨著歲月的流逝,朝代的變更,避暑山莊也歷盡了滄桑。新中國成立後,山莊才得到了新生,現在是全國保存得最好、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外馳名的旅遊勝地。
(來到第二展室)
這里展出的大部分是圖片,這張木蘭秋 圖是最引人注目的。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哨鹿的方法是黎明前,士兵們潛入山林,身披鹿皮,頭戴鹿角,口吹木哨,模仿公鹿的叫聲。秋天正是鹿求偶分群的季節,用這種方法將母鹿引出來以便射殺。「 」是指秋天打獵。這張圖是清代興隆阿所畫,描繪的是200多年前皇帝打獵的場面。你們也許會感到奇怪,清朝皇帝為什麼要率領大隊人馬千里迢迢來這里打獵呢?因為清帝入關以後,歷史上英勇善戰的八旗部隊戰鬥力開始下降,他們有的臨陣脫逃,有的自創傷痕,有時一人受傷,多人護送,為的是不上前線。康熙皇帝認識到,提高士兵素質,鞏固北部邊疆已成為當務之急。在這種形勢下,康熙皇帝親自率領八旗將士,出喜峰口,北上巡視,設置了以習武綏遠為目的的木蘭圍場。木蘭圍場的建立,是清朝與蒙、藏民族友好關系的產物,它密切了蒙、藏地區與中原地區的關系,加強了滿、蒙、藏、漢各族人民之間的交流,鞏固了北部邊防,有利於抵禦沙皇俄國的侵略和擴張。一年一度的圍獵每次要進行20天左右,皇帝親率政府各部官員及滿、蒙八旗軍隊參加。為滿足大批人馬食宿休息、儲蓄物品及皇帝處理政務的需要,從北京至圍場要修建十餘座行宮。熱河處於這條北巡路線的中間地帶,從北京到這里,奏章朝發夕至,而且這里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水草豐盛,所以康熙決定在這里修建一座大的行宮,這就是熱河行宮。對此,乾隆有一句話講得十分清楚:「我皇祖建此山莊於塞外,非為一己之豫游,蓋貽萬世之締構也」。歷史表明,秋 大典和避暑山莊的建立,達到了康熙皇帝「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政治目的。現在我們再來看這張圖,它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御營,二是獵場。御營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獵場是實際打獵的地方。打獵時都有嚴明的組織和紀律,偽裝成鹿的士兵把鹿引出來後,軍士們逐步縮小包圍圈,達到人並肩、馬並耳的程度,但不能隨便射殺。這時皇帝首先出來射第一箭,然後才是王公大臣、將士們依次射殺。圖上畫的是獵殺鹿的情景。請大家跟我向前走。
這第二道門叫「閱射門」,是皇帝觀看皇子皇孫射箭比賽的地方。門的上方懸有一塊匾,上面寫著「 暑山莊」四個鎦金大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此匾精美絕倫,分外醒目。也許你們已經發現,這避暑山莊的「避」字多寫了一橫,是康熙皇帝寫錯了,還是另有原因呢?(……)還是這位先生(小姐)說對了,原來在清代兩個「避」字同時使用,無論用哪一種寫法都是正確的,這是一種異體字現象。在這里康熙皇帝是為了追求書法美才這樣寫的。
門前兩側這兩個銅獅,威風凜凜。說起這兩個銅獅,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相傳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侵佔了承德並大肆搶劫。有一天一群日本兵發現這兩個銅獅子很漂亮,是無價之寶,就想搶走,可是銅獅子太重,他們搬也搬不動,於是就分頭去找工具。這一切讓護院的老人看在眼裡,痛在心上。他想銅獅子是國家的財寶,決不能讓日本兵搶走。他靈機一動,立即從村裡找來豬血,塗在獅子的眼睛上,等日本兵找到工具回來後發現獅子的眼睛紅紅的,都哭出了血,個個嚇得目瞪口呆,害怕搬動獅子會給他們帶來厄運,便慌里慌張地逃走了,這對國寶才得以保留至今。現在這對銅獅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吉祥物。如果大家想萬事如意的話,千萬別忘了摸摸它。
(來到澹泊敬誠殿前)
這個面闊七間,進深三重的大殿叫「澹泊敬誠」殿。「澹泊」二字來自於《易經》:「不煩不擾,澹泊不失」,諸葛亮在其《戒子書》中又說,「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康熙皇帝題「澹泊敬誠」這四個字,含蓄地表達了他「居安思危,崇尚節儉」的思想。這個殿是避暑山莊的主殿,是清代皇帝在山莊居住時處理朝政和舉行盛大慶典的地方。整個大殿用珍貴的楠木建造,因此又叫「楠木殿」。每當陰雨連綿之時,楠木散發著縷縷清香,沁人心脾。楠木產自雲貴和江浙一帶的深山峽谷之中,在沒有先進運輸工具的清代,將這些笨重的木材從遙遠的南方運到塞北,大都裝船河運或利用河水結冰和在旱路上潑水結冰的冬季,將木材放在冰上,依靠人力又拉又推,運到承德,其艱難是不言而喻的。據史料記載,為了修建這座楠木殿,耗費白銀7.2萬兩,用工19萬個。大殿外觀古樸淡雅,不飾彩繪,殿內大理石鋪地,正中地坪上設有皇帝的寶座。寶座周圍設有寶象、 端、仙鶴、香亭、如意等,精雕細刻,造型十分優美。寶座的後面有一個紫檀木屏風,上面刻有163個人物,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為「農家耕織長樂圖」,以表示皇帝臨朝時刻不忘百姓。在清代這個殿的東西山牆上掛著「皇輿全圖」,就是清代的地圖,是清政府派專人測繪的。殿內北牆兩側牆壁上裝有楠木書格,貯放著《古今圖書集成》1萬卷。你們可能會問:澹泊敬誠殿是舉行盛大慶典的地方,那麼當年是怎麼一番盛況呢?那就要從松鶴齋南面的鍾樓說起。當宣布慶祝大典或覲見開始,司鍾人立即登上鍾樓敲鍾,鍾響9下之後,山莊內各廟宇的鍾聲齊鳴,緊接著外八廟的鍾聲也相繼應和。各種鍾皆鳴81聲。大殿前東西相對的兩個樂亭里宮廷樂師們開始奏樂,在八音和諧、簫鼓齊鳴之下,文武百官就位,皇帝端莊肅穆,面南巍坐,開始處理朝政了。我想,你們的腦海里也許已經浮現出這一壯觀的場面了吧?
乾隆皇帝還在澹泊敬誠殿接見少數民族的首領。乾隆十九年(1754年)接見過厄魯特蒙古杜爾伯特部三策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秋,接見過不遠萬里從伏爾加河流域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汗渥巴錫一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農歷七月廿一日,接見了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額爾德尼。說到班禪話就長了,據史料記載,在接見儀式上,班禪先獻吉祥哈達,跪請聖安。乾隆離開寶座親手扶起,操藏語問佛安:「長途跋涉,必感辛勞。」班禪答:「遠叨聖恩,一路平安。」在過去,達賴見皇帝,只跪不拜,這次班禪則要求行跪拜禮,以表示敬重皇帝,擁護王朝,乾隆對此頗為滿意。八月十三日,清廷為乾隆皇帝70歲壽辰舉行盛大慶典時,乾隆給予班禪最高規格的待遇,二人攜手同登寶座,共同接受蒙古王公、各扈從大臣及外國使節的祝賀,隨從班禪的三大寺堪布及蒙古章嘉國師唱贊無量壽經……。慶典之後,乾隆為班禪舉行四次大型野宴。宴會中伴有相撲、雜技、賽馬、煙火、音樂、舞蹈等文體節目,豐富多采,驚險動人。六世班禪東行承德,密切了西藏與清中央政府的關系,遏制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西藏的滲透分裂活動。回顧歷史,在澹泊敬誠殿這個政治舞台上,曾演出過一幕幕對清王朝一統江山有重大影響的活劇,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頌歌。
請各位繞過迴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面闊五楹的四知書屋。楹,堂屋前部的柱子。面闊五楹就是面寬五間的意思。什麼是「四知」呢?乾隆皇帝可不是指漢朝楊震所說的:做官要廉潔,不可貪臟枉法,辦事再機密也瞞不過去,因為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乾隆皇帝所題的「四知」一語出於《易經》。因《易經》中說「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乾隆皇帝對此話十分贊賞,因為恰好表達了他剛柔相濟、恩威並施的統治策略。皇帝上朝前後,在這里更衣,有時也在此召見王公大臣和少數民族首領。萬歲照房和配房現在展出的是御用官窯瓷器、琺琅器、帝後車輿和石鼓,請各位仔細欣賞這些稀世珍品,一定會讓您大飽眼福的。
(向北行至煙波致爽殿院內)
這里是宮殿區的後半部分,叫「後寢」,是帝後和嬪妃們居住的地方。北殿為煙波致爽殿。康熙皇帝說這里「四圍秀嶺,十里平湖,致有爽氣」,所以才題了這個殿名。明間陳設考究,富麗堂皇;西暖閣是皇帝的寢宮。所謂暖閣,就是在地面以下設有火道,冬季將紅羅炭點燃,熱氣上達,滿屋皆暖。同時屋裡還放有火爐和薰籠,皇帝腳下設腳爐。康熙、乾隆、嘉慶、咸豐等皇帝都曾在這里居住過。室內靠北牆,紫檀落地罩內是皇帝的卧床,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就病歿在這張床上。我們現在參觀的這個酷似民居的小院,在清代卻發生過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農歷八月初八,咸豐皇帝害怕洋人,攜太後和慈安、慈禧兩個皇後逃到熱河來避難。也就是在這里,咸豐皇帝簽准了清政府分別與英、法、俄三國簽訂的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並承認《中俄璦琿條約》有效,使我國失去了大片領土和主權。咸豐死後,慈禧在這里策劃了辛酉政變,開始垂簾聽政,統治清朝長達48年之久,把中國進一步推向苦難的深淵。
煙波致爽殿兩側有兩個跨院。東邊的叫東所,咸豐在承德時是慈安皇後的住所,現在展出的是清代宮廷鍾表。西邊的叫西所,咸豐在承德時是慈禧的住所,現在展出的是慈禧當年的一些生活用品和照片。
雲山勝地樓為正宮最後一進。這是一座玲瓏別致的兩層樓房,這個樓的特點內沒有樓梯,而是沿樓前假山上的蹬道上樓。兩側朝房是宮廷掛屏和玻璃皿專題展覽,光采奪目,讓我們百看不厭。
(萬壑松風橋至如意洲)
看完了正宮博物館,我們現在來到了湖區,「山莊以山名,而勝趣實在水」區面積為57公頃,現在有七湖八島。整個湖區一泓清水,洲島錯落,一派江南水鄉秀色。你們看,右邊湖上的三座亭子叫「水心榭」,屹立在石橋之上,結構勻稱,明快輕盈。前面的這條長堤將左邊的環碧、中間的如意洲和右邊的月色江聲連接起來,從高處看,這一堤三島形狀如靈芝,所以康熙皇帝給它起的名字叫芝徑雲堤。環碧島上建有東、西相鄰的兩個庭院,各有殿三楹,名字是「澄光室」和「環碧」。在環碧殿以北,臨近湖邊的地方,有座草亭,形似斗笠。康熙年間,每逢農歷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時,常在這里舉行盂蘭盆會。月色江聲島上有康熙題名的門殿「月色江聲」。每當月上東山之時,遠山如黛,近水鳴吟,詩請畫意,真是美極了!門殿以北有「靜寄山房」、「瑩心堂」等多組建築,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在這里讀書。
請大家跟我沿芝徑雲堤北行,右前方隔湖相望的是金山島。石島在湖水環抱之中,意境與江蘇鎮江的金山很相似。島上主體建築「上帝閣」,是清代皇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的地方。山上平台建有兩座殿堂。此外,還有月牙形的「芳洲亭」、「爬山廊」等建築,當年皇帝乘龍舟就在這里登岸。
我們來到了湖區最大的島嶼——如意洲島。島上建築很多,康乾七十二景中有十景在這里。主體建築是一座宮殿。門殿的名字是「無暑清涼」,正殿為「延薰山館」,面寬七楹,建築宏偉,殿後有「水芳岩秀」殿。正宮落成前,這里是康熙皇帝處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現在這里展出的是清宮用品。島的西北處是著名的園中之園——滄浪嶼,是仿蘇州「滄浪亭」而建的。雖面積不大,但殿堂、水閣、清泉、小亭、迴廊巧妙地組織在一起,相互因借,恰到好處,令人流連忘返。電影《知音》的第一組鏡頭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跨過曲橋登上青蓮島)
女士們,先生們,迎面這座玲瓏秀麗的建築,叫煙雨樓。這是一座面寬五楹?、上下兩層的小樓,樓的上下還有圍廊。二樓上的雲龍金匾是乾隆皇帝題寫的。煙雨樓與門殿之間是一個規整的方院,幾棵古松蒼勁挺拔。月台下兩座石須彌座上有銅鹿一對。煙雨樓是仿浙江嘉興的煙雨樓而建的。每當陰雨時節,細雨蒙蒙,登樓遠眺,只見遠山近水,盡在輕紗薄霧籠罩之中,如入仙境。樓東有「青陽書屋」,是皇帝習文讀書的地方;樓西南有「對山齋」,面對著假山。山上建有六角形涼亭,名字叫翼亭。
(沿澄湖北岸經「水流雲在」、「鶯囀喬木」諸亭東行)
我們現在到達的地方就是聞名遐爾的熱河泉。泉邊上這塊石碑,寫著「熱河」兩個大字。因為泉水溫熱,又有上游的溫泉水匯入,所以冬天也不結冰。尤其是周圍白雪皚皚時,這里的湖面卻熱氣蒸騰,實為奇觀。
(進入避暑山莊平原區)
我們眼前這片開闊的平原,面積有千餘畝,是由「萬樹園」和「試馬埭」兩部分組成的。萬樹園地勢平坦,林木蒼郁,馴鹿野兔出沒期間,是塞外難得的草原風光。試馬埭位於萬樹園西側,綠草如茵,馳道如弦,是清代皇帝赴木蘭圍場舉行「秋 大典」之前,選拔駿馬的地方。
(來到萬樹園以西的文津閣)
各位看到的這座秀麗的古建築就是清代著名的藏書樓——文津閣。津,是水的渡口。文津,是文化知識的渡口。如欲求得知識,便需自此問津的意思。它和北京紫禁城內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沈陽故宮的文溯閣合稱「內廷四閣」。這組建築坐北朝南,門殿、假山、水池、樓閣相繼排列。主體建築文津閣處於山環水抱之中,上下各六間,是仿浙江寧波天一閣而建。從外觀上看,它是兩層,里邊實際是三層,中間一層為暗層,陽光不能直接射入,以便更好地保護圖書。閣內曾藏有巨著《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各一部。
(來到閣前水池邊)
請大家站在我身邊,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瞧!池中一彎新月,在水中輕輕抖動。這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嗎?不是,天上正是麗日當空。是我們眼睛的錯覺嗎?更不是,我們看得這樣真真切切。這就是堪稱承德一絕的「日月同輝」奇觀。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請各位到前面的假山中自己去尋找答案。(此時導游員給遊客留出幾分鍾時間去尋找。)大家請注意,這位先生(小姐)是最先找到答案的!原來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透過山洞南壁的月牙形缺口,在水中倒映出的影子。
(帶遊客到榛子峪口)
我市的旅遊、文物部門聯合推出的「乘車環山游」這一旅遊項目,既安全,又方便。現在我們就乘汽車到山區看看。位於山莊西北部的山區約占避暑山莊總面積的五分之四,如果步行的話,大概一天也游不完的。
(導游員請遊客上車)
你們看,這里峰巒起伏,松濤陣陣。自南而北依次有榛子峪、西峪、松林峪、梨樹峪、松雲峽5條溝峪,情趣各不相同。我們現在游覽的這條溝就是榛子峪。榛子峪、西峪松林遍谷,間或有榛叢、櫟樹;梨樹峪景色很美,春天梨花萬樹,芳香撲鼻,秋天果實滿枝頭;松雲峽古松參天,莽莽蒼蒼。清代曾在這里依山就勢構築了40多組風格不同的園林、寺廟、碑碣建築。因年代久遠,大部分已自然坍塌。這里特別讓我們痛惜的是位於西湖以西山坡上的珠源寺。寺內建有兩層高的佛閣,名叫「宗鏡閣」,它內外均用銅鑄,製作精良,雕刻巧妙,而且可以自由裝卸,里邊供奉的釋迦牟尼等佛像也為銅鑄,所以俗稱「銅殿」。但現在僅存有基址,它並非毀於自然。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鬼子侵入承德,搶走好多珍寶文物,並拆毀了宗鏡閣,除三塊銅匾倖存下來以外,其餘全被日本侵略軍運往日本。今日的宗鏡閣遺址,如同北京圓明園遺址一樣,成了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堂。 (汽車在四面雲山亭附近停下來,導游員帶領遊客登上四面雲山亭)
各位現在登上的這個亭子叫四面雲山亭。它是山區的最高點。亭中長風四達,雖是盛夏,也涼爽如秋。乾隆皇帝每來山莊,必到此一游,並觸景生情,寫詩多首。其中兩句是「絕頂平臨北斗齊,座中惟覺眾山低。」今天各位看到的比乾隆皇帝看得還要豐富,不僅可以欣賞到乾隆皇帝當年欣賞的自然風光,而且還可以遠眺承德市區新貌!
(汽車來到西北門,導游員帶領大家登上宮牆)
中國有句名言:「不到長城非好漢」。現在我們大家已經登上了承德的小長城——山莊宮牆。它依山就勢,蜿蜒起伏。各位在宮牆上漫步,南可望雄奇秀麗的山莊,北可望金碧輝煌的外八廟。你們看,這座廟就是酷似西藏布達拉宮的普陀宗乘之廟,那座是六世班禪的行宮——須彌福壽之廟,距我們稍遠一點的那座廟叫普寧寺,那裡供有世界最高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明天我將帶領大家去參觀這些寺廟。現在帶照像機的朋友,可以在這里多照幾張像,不然,你們是會後悔的喲!(汽車經「青楓綠嶼」下山,環山游結束)
穿過這片地勢平坦的草原,前邊這座高聳入雲的塔叫舍利塔,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和南京的報恩寺塔而建的。塔身為九層八面,高67米,我們承德人叫它「六和塔」。一層南北兩面各有石八券門,進門沿盤旋而上的台階可登到塔頂。塔內供有佛教雕像。乾隆在山莊居住時,有時清晨登塔禮佛。巍巍寶塔配以綠色的原野,氣勢宏偉,格外引人注目。
這里是蒙古包度假村。如果從遠處看,這一座座潔白的蒙古包好像一群白天鵝降落在綠茸茸的草地上。清代這里也曾建有蒙古包,康熙、乾隆皇帝曾在這里的御幄蒙古包歡迎和宴請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節。這里向大家介紹一次著名的接見活動: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9月29日,英王喬治二世派出以馬戈爾尼勛爵為特使、斯當東為副使,由100餘人組成的外交使團,乘坐「獅子號」軍艦,從朴次茅斯港出發,直航天津,這是「大英帝國」派往中國的第一個正式訪華使團。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7月26日,使團船隊抵達天津,經北京於9月8日到達熱河。乾隆對英使來訪很重視,決定在熱河行宮進行接見。9月14日,就是在這里的御幄蒙古包,馬戈爾尼特使在全權公使、中國翻譯和見習童子的陪同下,由禮部尚書引領到乾隆皇帝御座旁,拾級而上,單腿下跪致詞後,呈交了英王給乾隆皇帝的信件和禮品。大家可知道,這個並不復雜的謁見禮儀,還是中英雙方磋商了好幾天才定下來的呢!乾隆向馬戈爾尼特使回贈了玉如意等禮品,並讓他們同扈從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一同參加宴會,親自給英使賜酒,賞觀雜技、戲劇、拳術等文藝節目。9月17日(陰歷八月十三),清廷在山莊舉行盛大的閱兵典禮,慶祝乾隆83歲壽辰,馬戈爾尼又前來避暑山莊給乾隆皇帝祝壽,晚上在萬樹園觀看了盛大的焰火晚會。英王在信中提出派使臣常駐北京等一系列要求。乾隆回到北京後,和坤將乾隆在避暑山莊寫好的《賜英吉利國王敕書》交給了馬戈爾尼。10月7日英使帶著乾隆回贈英王的禮物回國。馬戈爾尼希望通過與清王朝最高當局直接談判,打開中國大門,開拓東方貿易市場的構想沒有實現。清朝在辦理交涉過程中維護了王朝國威和尊嚴。但英國使團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對中國政治、軍事、經濟情況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搜集了大量軍政資料。馬戈爾尼的中國之行為鴉片戰爭作了理論上的准備,所以1840年英國人率先用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中國開始了半封建、半殖地的社會。
請大家隨我從蒙古包度假村南行,經萬樹園門出山莊。
(回到汽車上)
女士們、先生們,游覽了避暑山莊以後各位印象如何?現在我要請大家回答前面的問題:我國園林專家們為什麼說避暑山莊就是祖國錦綉河山的縮影?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大家先說說避暑山莊的地形。(……)太好了!這位先生說對了!那位小姐也說對了!今天大家游覽時已經看到,避暑山莊的地形是東南部地勢較低,景色秀麗,如同江南;東北部地勢平坦,芳草如茵,一派草原風光;西北部則地勢高敞,溝壑縱橫。這一切雖然是「自然天成地就勢」,卻好像人工雕琢了一般,竟如此巧妙地和我們偉大祖國的地形相吻合,況且全國各地的許多勝景還被神奇般地集中在山莊,因此連園林專家們也都發出了由衷的贊嘆:避暑山莊就是祖國錦綉河山的縮影。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避暑山莊在我國歷史、文化和園林藝術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吧!
在我國歷史上,避暑山莊是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歷史見證。康乾盛世時期,皇帝每年約有半年左右的時間,住在避暑山莊,處理朝政。從避暑山莊豐富的歷史內涵來說,它又是一座民族和宗教的歷史博物館,是一部用特殊資料編寫的清朝歷史。
從文化價值來說,避暑山莊是康乾盛世的產物。山莊內各種類型的建築,突出表現了多民族聯合、宇內大一統的思想。在山莊里,漢族文化和一些少數民族文化,既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又吸收了其它文化的精華,呈現出絢麗多姿又融為一體的景觀,真實地再現了中華文化多元的特點,顯示出避暑山莊在清代處於多民族文化的中心地位。現在,承德已經邁步走向世界,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群不僅屬於中國,它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稱贊避暑山莊這座優秀皇家園林是「集東方哲學思想之大成」。
從園林藝術角度看,康熙在建造避暑山莊時,根據「物盡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的原則,充分利用山莊內山巒、溪流、湖泊、平原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修築亭台樓閣,盡量保留大自然的山林野趣。宮殿區的建築雖然嚴格恪守「天子身居九重」之制,但卻具有北方四合院樸素簡潔的特色,不用黃琉璃瓦,代以灰瓦蓋頂青磚砌牆,使宮殿區的建築與整個山莊的建築風格相一致,顯得既古樸,又淡雅。可以說,避暑山莊是我國最富有藝術特色的皇家園林,它集中了歷代造園藝術的精華,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不愧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顆燦爛明珠,是世界園林實例中的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B. 香格里拉是改名成功的典範,改名前鮮為人知,為啥改名後聞名海外
很多地名我們在日常聽起來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一些吐氣或者是覺得並不是特別的好聽,但是沒有想到它們在歷史上的名字是特別的好聽。而有一些城市,他們在歷史上名字可能並不是特別好聽,而通過後面的一些政策,或者是後人在改名的時候把這些名字改得特別的洋氣。也讓這些地區讓更多的旅遊者前來觀賞,所以能夠看出來一個地區的名字,對於整個地方的旅遊業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行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響。
很多人都會在歌詞中寫到香格里拉的,還有人專門的為香格里拉這個城市寫歌,所以在大家的心目中香格里拉都是一個非常令人嚮往的地方。而且也能夠感受到當地的景色以及文化風景都是非常賞心悅目的,而且這個香格里拉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在沒有改名字之前叫做中甸縣,這個名字雖然說也不錯,但是跟香格里拉比起來的話,彷彿後者更有辨識度,而且也很容易讓大家記住。當地的景色也是特別的美麗,很多人去了西藏之後都會去這個地方打卡。
C. 急急急!!! 國內外水污染治理成功的例子!!
(三)全面治理泰晤士河
橫貫英國的泰晤士河是英國的母親河。19世紀之前,泰晤士河還是河水清澈,但工業革命的興起及兩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變得污濁不堪,水質嚴重惡化。1878年,「愛麗絲公子」號遊船不幸沉沒,造成640人死亡。事後調查發現,大多數遇難者並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嚴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而上世紀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進一步惡化,水中的含氧量幾乎等於零,1849年到1954年,濱河地區約2.5萬人死於霍亂。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政府下決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是通過立法,對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作了嚴格的規定。有關當局還重建和延長了倫敦下水道,建設了450多座污水處理廠。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再排入泰晤士河。污水處理費用計入居民的自來水費中。經過20多年的整治,泰晤士河已有115種魚和350種無脊椎動物重新回歸。
(四)秦淮河重現碧波
曾經在城市行進中不堪重負30多年的秦淮河,經過3年治理,其12.5公里長的主城段奇跡般重現碧水清波。為何秦淮河能夠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資金從哪裡來?南京政府獨具匠心的推出了秦淮河工程的項目法人制。秦淮河綜合整治工程包括水利、環保、安居、景觀、路網5大項目,必須有高度統一的規劃和指揮。2003年7月,南京市政府授權成立集投融資、建設、管理和經營為一體的秦淮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社會公益性工程實施項目法人制,公司打破條塊壁壘,5大項目統籌推進。隨後,南京市巧用政策,成功打開了市場化融資大門:沿河200米范圍內開發3000畝土地融資;自來水費中城市污水處理費每度上漲0.15元,每年7500萬,20年用於秦淮河治理。盡管3000畝土地還在土地儲備中心排隊,污水處理費也在等待調價指標,但是政府作出這些政策決定的會議紀要卻已成了融資「敲門磚」,公司憑此得到了銀行貸款22個億。與此同時,南京市賦予公司兩個特許經營權,一個是旅遊特許經營權,另一個是廣告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權的項目所得用來彌補秦淮河建設的資金缺口。
(五)多瑙河活力再現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多瑙河流域因為大量的工業與生活污水的排入,曾經是一條國際性的黑河、臭河,既沒有水生物存在,也不成為一條景觀河。
1986年1月多瑙河沿岸各國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了發展多瑙河水利和保護水質的國際會議,協調行動,通過共同聲明,沿岸各國加強合作,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資源而作出努力。
1992年,來自歐共體各國、一些國際銀行和環境機構的專家們組成「多瑙河特別工作組」,開展保護多瑙河水的工作。1995年沿岸各國組成國際委員會,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簽署了一項保護多瑙河水的協議。1995年初又在布加勒斯特召開沿河各國環境部長會議,通過了一項整治多瑙河的計劃。要求各國減少向多瑙河排放污水量,改善干支流的水質(包括污染嚴重的黑海),實施沿岸地區的區域合作,建立污染監測系統;對沿岸9個國家的170多家污廢水處理廠進行調查,對其中急需更新的,投入資金進行改造。
如今的多瑙河是清澈的江水,大量水鳥在河中嬉水,還依稀可見到河底中的水草與卵石,可以稱得上是世界江河治理的成功典範,其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
D. 因為旅遊名揚天下,張家界為什麼被稱為改名最成功的城市
中國有許多城市已經改名,但張家界無疑是最成功的城市。1994年4月4日,原湖南省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現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 張家界在歷史上曾是土匪出沒的地區,也是民族解放時期最難攻克的難題。改了名字之後的張家界,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的喜歡,旅遊業開始大力發展。
一些熱心的網民也對張家界的三個字發表了評論,稱張是意味著張開雙臂,家可以被解讀為國家,當然,世界指的是世界。這三個字的組合意味著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張開雙臂來參觀和旅行。雖然這個解釋是一般性的,但它意義重大,張家界是成功更名的典範。
E. 國內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
F. 列舉身邊幾個成功的典範和失敗的例子
1.愛因斯坦堅持相對論 ——堅持真理需要自信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以後,有人曾創造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網羅了一批所謂名流對這一理論進行聲勢浩大的反駁。可是愛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論必然會取得勝利,對反駁不屑一顧,他說:「如果我的理論是錯的,一個反駁就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他堅定了必勝的信念,堅持研究,終於使「相對論」成為 20世紀的偉大理論,舉世矚目。
2.居里夫人和鐳 ——有信心,才能克服眼前困難,看到光明前景
居里夫人為了提取純鐳,以便測定鐳的原子量,向科學證實鐳的存在,曾終日穿著沾滿灰塵和污漬的工作服,在極其簡陋的棚屋裡,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鐵條攪動冶鍋,從堆積如山的瀝青礦的廢渣中尋覓鐳的蹤跡。條件極其艱苦,但她心裡卻充滿自信。
她對友人說:「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她終於獲得了成功。
3.愛因斯坦從縱向比較中建立自信 ——和過去的自己做比較來獲得信心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上完勞作課,同學們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惟獨愛因斯坦沒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來一隻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師看了很不滿意說:「我想,世界上不會有比這更壞的小板凳了……」愛因斯坦回答說:「有的。」他不慌不忙地從課桌下面拿出兩只小板凳,舉起左手的小板凳說:「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舉起右手的小板凳說:「這是我第二次做的……剛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雖然不能使人滿意,但總比這兩只強一些。」愛因斯坦的自信就是在縱向比較中樹立起來的。
4.蒲松齡落第著書 ——自信讓人從失意中奮起
我國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科舉落第後寫下一副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落第不落志,反而信心百倍地要干一番事業,堅持不懈地從事文學創作,終於寫出了不朽傑作《聊齋志異》。
G. 景區導視系統設計的作用是什麼
景區導視系統設計一般特指景區景區線路上一系列的景觀(點)名牌、說明牌、安全警示牌、道路引導牌、宣傳牌等,是風景旅遊區重要的旅遊服務設施系統。
景區導視系統設計的作用:
1、健全的景區導視系統設計有利於保障遊客安全。
馬斯洛在他的需求理論中指出「安全需求」是建立在人類與生俱來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上的首要需求,所以在外出旅遊時,景區安全便成為遊客普遍關注的有關切身利益的首要問題。而景區導視系統就像是行為規則和旅遊信息的符號,為出行的便利與安全提供了保證。景區導視系統像是一幅藍圖,為遊客了解景觀(點)提供了系列化的信息,景區導視系統更像是移動工具,通過造型各異的實體,來提高遊客的行動能力。
2、優化了的景區導視系統設計以人為本,倡導綠色環保設計理念,為遊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務。
景區導視系統是為遊人提供行動信息的指南,它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對人的本質即人性的關懷。景區導視系統設計的優化體現在如下幾方面:首先體現在導視系統(牌)設計的色彩、造型與周圍景觀協調上,是否採用了生態性材料製作,有無地方特色,導視系統(牌)的文字、圖示是否規范,有無使用文明用語;再次體現在對景區行為進行的分析和研究上,通過優化了的景區導視系統設計,可以使遊客感受到文明、親切、尊重、友好的景區氣氛。既能滿足遊客的精神需求,又可以加深遊客對景觀美的認識、理解,激發其景區的興致。讓遊客充分感受到風景旅遊區的優質服務,優化還體現在導視系統的中英文字對照和國際通用的圖形標志上。隨著我國旅遊業的升溫,入境游將成為風景旅遊區的一大亮點,在導視系統中採用國際通用的標准化文字、圖示,既便於外國遊人景區景區,又能減少交流的障礙,使之更好地感受中國之大好河山。
3、健全的景區導視系統設計有利於遊客在景區過程中合理安排景區行程,節約景區時間,便於遊客更好地熟悉景區路線,了解景點、景區環境的概況。
4、優化了的導視系統與風景區的景觀共同構築了豐富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旅遊環境。
著名風景旅遊區九寨溝的景區導視系統設計不失為成功的典範。九寨溝以三溝一百一十八海為代表,與十二峰聯合組成高山河谷優美的自然景觀,加上藏家木樓、晾架經幡、棧橋、磨房、傳統習俗及神話傳說等構成的人文景觀,被譽為「美麗的童話世界。」為了方便人們旅遊,在長達60餘公里的旅遊風景線上,根據參觀路線的規律,各種引導性導視系統、地點識別導視系統,行為規則導視系統,井然有序地設置在眾多景區路線的節點上,簡捷、迅速、准確地為遊客提供各種環境信息,而頗具文化特色、製作精美的景區導視系統也提升了景區的景觀質量,使九寨溝的風光縈繞著濃厚的人文氣息。
上述是銘智標識標牌對景區導視系統設計的作用做出的分析,近年來,由於旅遊業的迅猛發展,使得各大旅遊景區逐漸把景區導視系統設計的人性化服務和綠色環保設計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