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安全旅遊業發展
1. 旅遊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在線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網上預訂過機票、酒店、火車票或旅行行程的網民規模達到1.81億人,年增長6910萬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
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在線旅遊企業的投資熱情高漲,足以反映出在線旅遊作為服務類電商在中國的巨大發展潛力。
從投資方向來看,近年投資的重點集中在兩個:一個是針對休閑度假等產品,另一個是旅遊信息媒體類網站。前者體現出繼機票、酒店等產品之後,度假產品將成為在線旅遊下一個支柱型產品;後一類公司「輕」(信息媒體類網站僅做相關的信息聚合和流量轉移工作,發揮媒體價值,並不直接持有庫存和銷售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其在資本推動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時效性更強,而信息媒體的快速發展也預示著是在線旅遊行業必將持續景氣。
2. 中國未來旅遊產業會怎麼發展
開啟「新」旅遊 智慧旅遊成為今年主流
今年中國旅遊日,全國多地推出了節日特惠,向遊客送出免票、半價票、優惠券等「大禮包」。「雲旅遊」「雲推介」「雲購物」等成為今年的新特點、新亮點。
智慧旅遊成為今年中國旅遊的主流。各地旅遊景區、景點重新開放以來,預約、錯峰、限流成為「標配」,智慧旅遊平台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線上購票、刷臉入園、自助導覽等智慧服務大范圍應用,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遊客安全和旅遊秩序的同時,提升遊客的體驗度和滿意度。
可以預見的是,預約制、定製化將成為今後旅遊消費的新常態。對於旅遊目的地而言,提供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將不再是唯一要求,讓到訪的遊客在看美景的同時,安全游、安心游更加重要。旅遊目的地的安全、環境、服務品質將對遊客的旅遊決策起到關鍵性的影響,中國遊客新的旅遊安全觀將逐漸形成。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了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入出境旅遊總人數3.0億人次,同比增長3.1%;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國內旅遊收入57251億元,增長11.7%。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5%。
隨著旅遊活動的高頻化,人們的旅遊消費觀也隨之改變。「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正逐漸向深度游、文化游、定製游過渡,遊客更加關注旅遊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同時重視自己給旅遊環境帶來的影響。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
3. 旅遊業的發展優點
以旅遊資源和服務設施為條件,為旅遊者在旅行游覽中提供各種服務性勞動而取得經濟收益的經濟部門。旅遊業是綜合性的經濟事業,其構成涉及社會許多部門。它的基礎經濟活動由旅行社、旅遊飯店和旅遊交通三大部門組成。此外,還有為旅遊者服務的經營旅遊商品的零售企業、園林設施、文化娛樂事業和公用事業等。 興起和發展 旅遊作為人們的一種活動在古代就已存在,它是伴隨著宗教、游覽、商業、探險以及文化交流等活動進行的。旅遊作為一種行業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游覽活動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部分,才比較迅速地發展起來。交通工具的改善,更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1825年在英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路,1841年英國T.庫克(1808~1892)同鐵路公司簽訂合同,利用火車成功地組織了一次團體旅遊。與此同時,由於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經濟發展,個人的支付能力有了提高,人們的消費構成發生變化,旅遊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型噴氣式客機的採用,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僅縮短了旅途時間,而且為旅遊者提供了安全、舒適和愉快的旅途生活。同時,享受帶薪假期的人數逐漸增多,使旅遊活動日益大眾化。旅遊業在世界許多國家迅速發展起來,並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經濟支柱。如瑞士、奧地利、馬爾他、新加坡等國和香港地區的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遊業包括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兩個部分。兩者由於接待對象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經濟發達國家的旅遊業,一般是從國內旅遊業開始,逐步向國際旅遊業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落後,經濟建設需要外匯,大多是從國際旅遊業開始發展的。國內旅遊業和國際旅遊業是密切相聯的統一體,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能夠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共同發展。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並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增加外匯收入,並為各國、各地區間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交流開拓新的渠道,為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創造條件。發展國內旅遊業,能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物質基礎和經營管理經驗,並能擴大非商品貨幣回籠,增加資金積累,改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現狀。發展旅遊業也是擴大社會勞動就業的途徑之一。 特點 旅遊業是社會服務部門。因此,它和服務行業有共同點,即生產和消費過程基本同時進行,不能儲存,時間性很強。但它又區別於一般的服務性行業:①具有綜合性經濟特點。它的整個經營活動是和有關經濟部門共同協作的過程。它離開交通運輸業、飯店服務業就無法經營。②以旅遊資源作為吸引物招徠旅遊者。旅遊資源的豐富多采以及開發、利用和保護,成為旅遊業興衰的關鍵。③季節性強。多受氣候和假期的影響,淡旺季差異很大,利用價格調節供求矛盾能起一定作用。④翻譯、導游服務為旅遊業所特有,以提供無形勞動滿足旅遊消費者需要。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人們帶薪假期的增加,旅遊業將持續高速度發展。根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如世界的政治經濟形勢不發生重大變化,到20世紀末,世界各國每年在國內外旅遊人數將達30億,旅遊業可望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 旅遊發展趨勢 自駕游挑戰傳統旅遊格局,自駕游時代悄然來臨 眼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自己駕車出遊這種輕松自在的旅行方式。作為一種新興的休閑方式,它不僅能體驗駕乘的樂趣,而且能享受自己安排的個性化線路以及隨時喊停的自由,深受有車一族的追捧,自駕游的魅力著實讓人神往。 自駕旅遊,諸多方便顯而易見:無需跟團隊走馬觀花,可以隨心所欲掌握行程,選擇個人喜愛的風景停留、遊玩,無拘無束,盡情游樂…… 長假引爆自駕游經濟 與一般的「旅遊經濟」相比,「自駕游經濟」所帶動的相關產業更加廣泛,其蘊涵的經濟潛力更加可觀。自駕車旅遊所帶來的景點消費、路途消費、食宿消費等,無疑構成了自駕游經濟的巨大商機。 旅遊業面臨新型考驗,自駕車遊客的增多預示著旅遊消費形式的改變,給旅遊業帶來了全新「考驗」。
很不錯哦,你可以試下
zjgbovazat06786850062011-10-24 11:38:22
4. 旅遊安全對發展旅遊業有那些影響
旅遊安全是旅遊業最為重視的問題吧,在旅遊活動中,很多都牽涉到旅遊者的安全,如果連起碼的安全工作都做不好,那何談旅遊業的發展。
5. 旅遊業發展趨勢有哪些
旅遊業是促就業、拉動消費的重要產業之一,具有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特點,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逐漸回暖的旅遊業,被各地寄予厚望。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了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入出境旅遊總人數3.0億人次,同比增長3.1%;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國內旅遊收入57251億元,增長11.7%。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5%。
今年中國旅遊日,全國多地推出了節日特惠,向遊客送出免票、半價票、優惠券等「大禮包」。「雲旅遊」「雲推介」「雲購物」等成為今年的新特點、新亮點。
智慧旅遊成為今年中國旅遊的主流。各地旅遊景區、景點重新開放以來,預約、錯峰、限流成為「標配」,智慧旅遊平台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線上購票、刷臉入園、自助導覽等智慧服務大范圍應用,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遊客安全和旅遊秩序的同時,提升遊客的體驗度和滿意度。
可以預見的是,預約制、定製化將成為今後旅遊消費的新常態。對於旅遊目的地而言,提供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將不再是唯一要求,讓到訪的遊客在看美景的同時,安全游、安心游更加重要。旅遊目的地的安全、環境、服務品質將對遊客的旅遊決策起到關鍵性的影響,中國遊客新的旅遊安全觀將逐漸形成。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
6. 為什麼旅遊業會出現以上的發展趨勢,結合以上案例分析旅遊業還可能會出現什麼
義大利旅遊為什麼出現以上發展趨勢?結合以上案例分析理由可願出現的情況。非得要去安全啊你要必須得物
7. 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No.1
出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旅遊將同步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在國際上政治,經濟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增大,再加上我國日趨快捷舒適的交通體系的構建圖,相對穩定格安全的國內社會秩序以及悠遠的歷史文化,使我國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國家日益受到國外旅客的青睞。
No.2
旅遊業的支柱產業地位將進一步得到確立
由於旅遊業在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就業,加快貨幣回籠,增加外匯儲備,拉動內需等方面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全國各省 市 區紛紛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可以預見,我國未來將不斷強化旅遊業的市場地位,繼續將其培育為拉動內需,提升消費,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核心產業,成為我國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排頭兵。
No.3
旅遊區域間協調發展重現生機
旅遊區域間的協調發展是指各行政區域加強旅遊的聯系和合作,以實現區域間旅遊資源的優勢互補,通過開展多樣化特色化的旅遊活動,發揮區域間的整體旅遊優勢。
No.4
國內旅遊消費將成多元化趨勢
隨著旅遊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層次的提高,我國國內旅遊消費寫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觀光旅遊,而是趨於追求能夠滿足特定需求的旅遊方式,注重旅遊過程的體驗性。
8.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如何大家出外怎麼關注人身安全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繼續穩步增長,我們的家庭收入也都有了一定的增長,而隨著物質文化經濟的滿足,我們的精神文化也隨著慢慢的上升,要求得到滿足,有的更是抱著窮自己也不能窮孩子的理念,也要嚷孩子到世界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
還要注意不能到旅遊景區未開發的地帶擅自探險,到比較危險的地方更應該有當地的專業人員指導,以免發生不必要的事端,所以一切的一切還是要遵守規則就對了,不要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9. 中國未來旅遊業發展的前景
1、鄉村+旅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三、城鎮+旅遊
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雄安新區。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特色小鎮概念仍將持續發酵,此外,依附於北京等一線城市的「衛星城」作為承接養老、旅遊、休閑職能的載體,會催生大量旅遊產業的投資項目。
三、生態+旅遊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10. 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