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示範村安全管理制度
① 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產工作管理制度 1、安全工作例會制度 2、安全生產資金保障管理制度 3、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4、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5、安全檔案管理制度 6 、安全生產舉報制度二、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1、總 則 2、崗位責任 3、部門職責 4、考核 三、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 四、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五、設備管理與維修保養制度 六、消防和危險源管理制度 七、安全生產工作獎懲制度 八、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 http://www.zjkcl.gov.cn/showLaw.do?method=loadInfo&id=
② 農村安全生產制度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一、村主任是本村轄區內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領導本村轄區內安全生產工作,並負全面領導責任。
二、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人民政府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主持研究和解決本村安全生產的重大問題。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督促檢查本轄區安全生產工作,分解安全生產考核目標,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負責檢查並督促本村轄區內各類企事業和個體經濟組織實施安全管理。採取有效措施協調解決本地區的重、特大事故隱患。
五、本村轄區內發生重、特大事故時,要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搶救,協助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善後工作和調查處理。
安全生產會議制度
為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有效防範安全事故的發生, 特製定本制度。
每兩個月召開一次安全生產例會, 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及村(居) 兩委成員必須參加。根據需要, 本村可隨時召開安全生產專題會議, 研究部署安全生產有關工作。
安全生產例會的主要內容是傳達政府和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文件或會議精神, 回顧總結當前本村轄區內的安全生產情況, 提出下階段安全生產工作安排, 分析工傷事故案例等。
召開安全生產會議時必須認真做好會議記錄, 重要事必須形成紀要或決議並上報。
安全生產會議作出的決議和工作安排, 由村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抓落實, 安全管理員具體督辦、檢查。
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安全生產檢查必須堅持上下結合、自查與抽查、檢查與整改相結合原則, 防止圖形式, 走過場。
本村安全生產領導組必須每月組織一次安全生產大檢查, 檢查對象轄區內的生產經營單位,並要有檢查記錄。
國家規定的節日放假前, 要組織進行安全大檢查, 特別是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存在隱患未整改的單位或部位、特種設備要加強監督, 落實防範措施。
在安全生產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問題, 要及時敦促責任單位排除隱患; 一時不能整改的, 要協助責任單位制定整改計劃, 落實責任, 明確整改時限; 需要協調處理的要及時上報。發現有重大安全事故隱患的要立敦促有關單位進行排除; 在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排除前或排除過程中, 無法保證安全的, 應敦促單位立即暫行停產、停業或停止使用並向鎮安委會報告。
在安全生產檢查中查出的安全隱患, 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按 整改要求抓緊整改; 凡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而導致發生事故造成損失的, 將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
為杜絕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把一般事故控制在目標范圍之內,加強對轄區內各類企業安全事故的管理和掌握,特製定本規定:
1、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後,事故發生單位應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全力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並保護好事故現場,立即向上級政府和安監部門報告,任何單位不得瞞報、謊報或故意拖延不報。
2、村接到轄區有關企業死亡、重傷事故報告後,應立即上報鎮政府、鄉安委辦,並協助上級有關部門進行現場處理。
3、村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要按國家規定,統計好轄區內職工傷亡事故的統計工作,並做好安全生產事故統計台賬的登記。工傷死亡事故在1小時內,重大事故在2小時內迅速上報鎮政府、鎮安委辦。輕傷事故要求在2天內報出。
4、事故發生後,村應配合上級有關部門開展事故調查,並做好事故處理中的有關協調工作。事故調查與處理程序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國務院75號令)有關規定執行。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後,村要協同鎮安委辦對事故發生單位的安全、防範措施進行監督落實。
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制度
一、村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及安全管理人員必須主動參加各種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活動, 不斷提高自身安全生產的意識和素質。
二、本村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及安全員要按照政府主管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 自覺參加有關安全生產知識的教育培訓和考核。
三、要經常性地敦促本轄區內的企業業主及從業人員, 自覺參加廠部及上級組織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教育培訓的內容主要是: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生產新知識、新技術、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四、村安全生產領導組應運用各種形式, 開展群眾性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 利用村有線廣播、宣傳欄等進行宣傳教育, 特別是「安全生產月活動」 「安康杯」 。
重大事故隱患和調查處理制度
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方針,村必須加強對可能導致人身傷亡或者造成經濟損失的事故和生產中能造成事故的能量即危險源進行嚴格管理和控制。
二、企業一旦發現事故隱患和危險源,應立即向村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匯報。必要時應報請上級有關機構對事故隱患和危險源進行評估或分級。
三、對事故隱患和危險源,村要成立事故隱患整改小組或危險源整改管理小組,由本村主要負責人負責,並認真履行下列職責:
1、定期排查事故隱患和危險源,掌握事故隱患和危險源的分布、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負責事故隱患和危險源的整改與現場管理;
2、制定整改方案或整改措施,確定整改期限,責任到人,並組織實施;
3、要求企業進行安全教育,組織應急處置預演;
4、隨時掌握事故隱患和危險源的動態變化;
5、保持消防器材、救護用品的完好有效;
四、對被確定為事故隱患和危險源的地點、部位和設備,應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整改;對難於立即整改的,應採取防範、監控措施,並逐級上報。
五、企業接到鎮、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下發的《重大事故隱患停產、停業整改通知書》時,應立即停產停業,按有關要求進行整改。
六、對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和危險源,能積極整改並有效防止事故發生的單位,報請鎮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存在或發現事故隱患、危險源隱瞞不報的或整改不力的,要給予批評或罰款
③ 安全管理制度有哪些
安全台帳主要應包括以下內容: 1、安全生產組織機構; 2、安全生產責任制; 3、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4、工作部署及總結; 5、安全生產會議記錄; 6、安全管理監督檢查記錄; 7、安全事故隱患督查記錄; 8、安全教育培訓記錄; 9、生產安全事故處理記錄; 10、安全生產文件; 11、重大危險源管理; 12、職工班車安全管理; 13、特種作業管理; 14、安全投入管理; 15、事故應急處置; 16、勞保用品管理; 17、分承包、租賃單位、臨時用工的管理; 18、其它有關資料。
④ 鄉村旅遊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鄉村旅遊管理,規范鄉村旅遊服務,提高鄉村旅遊服務質量,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旅遊業健康有序發展,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州實際,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鄉村旅遊是以鄉村地域及與農事和農家相關的風土、風物、風俗、風景組合而成的鄉村特色旅遊資源為吸引物,吸引旅遊者前往休閑、遊憩、觀光、體驗及餐飲、住宿的旅遊活動。鄉村旅遊景點是指能夠提供開展鄉村旅遊活動的空間地域,具備相應旅遊服務功能、組織機構和旅遊服務設施的旅遊點。
第三條對鄉村旅遊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的制度。州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州鄉村旅遊的總體規劃和行業管理。縣市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鄉村旅遊的詳細規劃和日常行業管理。其它職能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做好管理工作。州、縣市分別設立鄉村旅遊服務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負責對鄉村旅遊服務質量等級進行分級評定和復核。
第四條在本州行政區域內從事鄉村旅遊開發、鄉村旅遊經營、鄉村旅遊管理和鄉村旅遊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均應遵守本規定。
⑤ 旅遊風景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領導重視,責任到人,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前提條件首先,要處理好保護古建築和發展經濟的關系。
加強宣傳,強化培訓,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可靠保障許多古建築管理人員消防意識比較淡薄,所以各基層公安消防機構應加強古建築管理人員的培訓,定期進行消防考核,加強人員的防火意識,認真做好古建築防火工作。
⑥ 社區安全防範管理制度
社區安全管理制度
為保證社區正常居民秩序,保護居民身心健康,確保社區居民財產不受損失,杜絕或盡量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遵循「注意防範、自救互就、確保平安、減少損失」的原則,制定本管理制定。
一、 社區黨委書記是社區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社區安全工作有社區黨委書記領導下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各工作小組、居民組向領導小組負責,實行責任追究制。
二、 社區的安全管理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社區的全體工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問題,提高警惕,把各種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
三、 社區經常對居民進行有關安全方面的知識教育,教育形式應多樣化。要對居民進行緊急突發問題處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識的教育。
四、 建立重大事故報告制度,做到及時報告上級主管領導,不隱瞞責事故。
五、 建立健全領導值班、志願者制度,加強居民教育、安全活動的管理,保障社區秩序正常。
六、 加強對社區幹部教育,樹立敬業愛民思想,提高工作水平和質量,隨時注意觀察居民心理變化,防患於未然。
七、 社區經常檢查圍牆、欄桿、扶手、樓梯、體育器械、消防等設施的安全情況,對有不安因素的設施姚立即予以維修和拆除,確保工作、學習、生活場所和相應設施的安全與可靠。
⑦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完整版
山東棲霞市「1.10」事故反思:安全生產管理依舊道阻且長-工保網
2、安全生產保障機制構建仍待完善
為加強安全生產事故預防,提高事故救援與救濟補償,近年來國家相繼建立了多項機制措施。其中,引入保險力量參與安全生產管理,在實踐中被證明是健全「事前風險防範」,提高「事後風險補償」的有效手段。同時,由於保險機構與第三方安全風險管理服務機構獨立於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之外,其提供的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服務更加公正、客觀,有利於進一步完善現有安全生產保障體系。
從事後風險補償來看
早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普遍損失賠償較大、責任追溯較難。最終的事故賠償,往往由政府部門為涉事企業、責任人「買單」。
1
一方面,數額巨大的事故賠償增加著政府財政負擔;
2
另一方面政府賠償發放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事故人員、家屬無法得到及時的經濟補償;
3
此外,每次事故救援所涉的事故救援費用(人員出勤、交通、燃料、物資、設備損耗等)也數額不小,最終也往往由各地政府及救援隊伍自身承擔,存在嚴重的不公平,嚴重挫傷救援隊伍的積極性。
在事後風險補償環節引入保險機制,保險公司能夠在保險責任范圍內,通過保險賠償的方式代替責任人向事故人員及其家屬進行及時賠償,支付相應的事故救援費用,改變以往政府「買單」的尷尬情況。
從事前風險防範來看
各類安全生產管理活動的事前風險防範,主要即通過企業自檢自查與監管機構檢查形式完成。但以此次事故為例,事故爆炸、長達30小時的瞞報,暴露出企業自檢自查與監管機構檢查都明顯存在失效問題。甚至若不吝以最壞的情形假想,一旦地方監管機構與企業達成利益、責任共同體,那麼各類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執行、安全生產事故上報與救援,都將徹底失效失聲。
近年來,國家通過大力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藉助保險機構與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服務機構力量,為各類安全生產活動構建全新的事前風險防範機制。這種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服務有著較高的獨立性:
1
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服務機構受聘於保險公司,且服務內容、標准、管理受到國家與行業監管;
2
保險公司為避免出現理賠損失,將竭力識別、評估、防範各類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風險因素,不存在與相關主體、機構利益一致情形。
因此,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相當於在現有監管機制之外單獨建立起一層風險保障機制,以此保證安全事故預防服務的客觀、公正。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已證明「保險機制能夠健全完善現有安全生產保障機制」,但客觀上,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自身發展時間較短,在市場應用推廣、保險賠付力度、風險管理服務實施等方面還亟待進一步完善發展,因而限制著其安全生產保障作用的發揮。
以保險賠付力度(海南省)一項為例:
作為國內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最早試點地區之一,海南省自2011年開始即在省內若乾重點行業強制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投保企業在保險期間享有每起事故200萬到2000萬不等的保險賠付限額。但實際上2011年-2019年間,海南省平均每起事故獲得的保險賠付金額僅為6.12萬元。
同時,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范圍雖然包括事故救援一項,但在實際賠付中,事故救援賠償在「賠償順位」中往往是較為靠後的。換句話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賠付額度主要消耗在對事故人員、家屬的經濟賠償上。若加上事故鑒定、法律訴訟等費用,實際用於事故救援的賠償費用是很少的。綜上,高危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管理與保障工作依舊任重而道遠,務必警鍾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