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出遊季節 » 自然地理條件和旅遊安全的關系

自然地理條件和旅遊安全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1-15 10:02:11

Ⅰ 論述中國自然地理條件對旅遊資源形成的有利影響

一、旅遊資源的特點
我國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不僅是民族地區的重要社會財富,也是我國旅遊資源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民族地區偏遠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環境、復雜的民族成分、曲折的發展歷史,其旅遊資源自成一體,形成了與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特點。
(一)內容豐富多彩,有的旅遊價值很高
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品種多樣,類型齊全。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和綜合旅遊資源三個大類、十多個亞類中的全部、近百種細類中的絕大部分,民族地區都有。其中:有的是民族地區所特有,其他地區所沒有或很少有的,如登山旅遊、岩溶地貌旅遊資源、風沙地貌旅遊資源、草原風光旅遊資源、天然湖泊旅遊資源、珍奇稀有的動植物旅遊資源、少數民族的民風習俗旅遊資源等;有的雖然不是民族地區所獨有,但民族地區的品種質量和旅遊價值都遠高於其他地區,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如以黃果樹為代表的瀑布旅遊資源、以桂林灕江為代表的江河風景旅遊資源、以四川卧龍為代表的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少數民族的特種工藝旅遊商品等。
(二)民族特色鮮明
我國現有55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都形成有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和社會風俗習慣,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繪畫雕塑、建築形式、民族工藝、集市貿易、服飾飲食、神話傳說、音樂舞蹈、戲曲藝術、節日慶典、婚喪嫁娶、文娛體育、宗教信仰、待客禮儀等等,無不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這些富有民族情趣、異地情調的景物或活動,都是其他地區不曾有的,形成了民族地區人文旅遊資源的一大特色,對旅遊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三)地區之間差異顯著
不同地區自然風光的基調完全不同,如西北民族地區以沙漠、戈壁風光和雅丹地貌風光為特色;內蒙古地區以高原、草原牧區風光為特色;地處長白山地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冬季以林海雪原和銀色樹掛風光、夏季以火山地貌和高山湖泊風光為特色;雲貴和廣西地區以岩溶地貌風光為特色;海南以熱帶風光和海濱旅遊為特色。
不同民族地區的人文旅遊資源也有很大區別。如民俗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節日活動方式和生活習慣。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內容、宗教藝術,與信奉佛教的民族不同;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與傣族的「潑水節」和壯族的「三月三」時間、形式、內容不同。拉薩的大昭寺、傣族的竹樓、苗族的寨樓、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維吾爾族的窖洞式住房和布滿葡萄的庭院等,都鮮明地體現出了本民族的建築格調。各民族地區,由於自然資源的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遊商品。如新疆的葡萄乾和細羊毛,內蒙古的麥飯石和草原蘑,廣西合浦的珍珠和花竹帽,雲南的大理石和卷煙,貴州的茅台酒和蠟染布,西藏的氆氌和藏羚角等。
不同民族地區,旅遊資源的季節變化特點不同。如地處熱帶、亞熱帶的西雙版納、天涯海角、桂林、昆明等地,季節變化不很明顯,冬夏基本都可供遊人觀光;而地處高緯度、高原地區的青藏、內蒙古草原與新疆、長白山的天池等地只能在短暫的夏季開展。人文旅遊資源一般不具有季節性,但各民族的重大節日卻具有很強的時間性。
(四)構成不理想,組合不協調
整個民族地區,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之間、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內部各亞類之間,其構成組合都不夠均衡,影響旅遊資源的價值。
總的來看,民族地區的自然旅遊資源不僅種類全、品種多、內容豐富,而且在全國自然旅遊資源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領先於國內其他地區的同種類型。如全國已建立的300多個自然保護區中,絕大多數都在民族地區,各種類型中最有代表性的、條件最理想的、也都是民族地區。
相比之下,民族地區的人文旅遊資源在全國的地位就顯得相形見絀。一是年代不夠久遠,缺乏「古」字;二是內容不夠奇特,缺乏「稀」字;三是與歷史上的名人名事聯系不夠緊密,缺乏「名」字;四是規模一般較小,缺乏「宏」字。總之歷史文化價值不太高,與自然旅遊資源的地位不協調。如國務院兩次公布的62座歷史文化城中,民族地區僅有 7座,佔11.7%;兩次公布的全國 242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民族地區僅有40處,佔16.5%。
在自然旅遊資源各亞類和細類的構成中,民族地區的登山活動資源、沙漠戈壁資源、草原風光資源等在全國的地位十分突出,但象地貌資源方面的「五嶽」名山,佛教、道教聖地名山,風景名山;水體方面的名泉,園林湖泊,海濱海島;生物資源方面的名貴觀賞植物,人工動物園等,數量較少,質量也不很高,不如國內其他地區。而這些,又是最能吸引遊客的資源。如全國的十大觀賞名花中,民族地區只有一種,即雲南的山茶花。
在人文旅遊資源各亞類和細類的構成中也有類似情況。民族風格、節日慶典、特種工藝品等方面在全國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但象大型古代工程建築、古都、大型宗教聖地、園林建築、古代陵墓、旅遊文學、風味佳餚等方面,都缺乏價值很高的資源,不如國內其他地區。
(五)開發難度較大、開發深度不夠
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必須經過開發才能發揮效益。開發利用是旅遊資源實現多功能的前提和條件。這些條件對民族地區來說很多都是不夠成熟和不具備的。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一般分布在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客源較少、區域經濟不發達、資金財力有限的地區。加上景點稀少、組合分散、地形復雜、施工條件差等,更增加了開發的難度。因此,少數接近內地、交通便利或位於大城市附近的旅遊地得到了較好的開發,如桂林、南寧、昆明、張家界、烏魯木齊、銀川、呼和浩特、吉林延邊等,其餘的基本上還都沒有達到旅遊的效益和旅遊地建設的要求,可進入性太差。旅遊資源開發難度大是民族地區發展旅遊的很大障礙,是今後發展旅遊規劃中必須認真對待的。

二、自然旅遊資源
(一)地貌旅遊資源
地貌是構成風景總特徵的基本條件。一個地區天然景觀的外貌,均與地貌過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民族地區地貌輪廊的基本特徵是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多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在獨特的自然條件下,發育了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嶽冰川地貌、風沙地貌、黃土地貌、岩溶地貌。 各種地貌類型構成了各具魅力的自然景色,為開展各類型旅遊提供了自然環境基礎。
1.登山旅遊資源。一般必須是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這些山體峰高坡陡,終年積雪,冰峰林立,景色壯觀,人跡罕至,特別適合開展登山活動和山地科學考察活動。我國的極高山資源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地區的喜馬拉雅山脈、喀拉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昆侖山脈等,都在民族地區。因此民族地區開展登山旅遊有著極好的條件,在全國獨占鰲頭。
2.風景名山旅遊資源。名山是指具有美感、以典型山嶽自然景觀為基礎、滲透著人文景觀美的山地空間綜合體。我國被社會公認的名山都具有「景、僧、史、寶」四特徵中的一個或幾個。「景」,就是指風景優美,這是名山的基礎和決定性因素;「僧」是指宗教活動中心和勝地,「天下名山僧佔多」,「山無寺不名」;「史」,是指與重大的歷史事件和著名的歷史人物有一定的聯系;「寶」,是說山中藏有寶藏,或名貴的物產。
民族地區的風景名山旅遊資源,總的來說數量不多,主要有:位於湘西土家族聚居地區以張家界為代表的五陵源風景區,位於新疆天山山地和位於吉林延邊的長白山地等。
3.岩溶地貌旅遊資源。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鹽岩類,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形。我國的碳酸岩類分布很廣。但岩溶地貌的發育程度因氣候和岩性條件的不同,各地差異很大。其中尤以廣西、貴州、雲南與湘西、鄂西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發育最完善。形成了這些地區以石林、峰林和溶洞三種類型最有觀賞意義的岩溶風景區。其景色之優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觀中都是少有的。主要有:
桂林山水,這是聞名世界的發育最典型的岩溶地貌之一。那裡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雲南路南石林為另一種類型的岩溶地貌奇觀,石林皆似刀鋒劍林,姿態萬千;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石灰華,為一種特殊的岩溶地貌,析出的碳酸鈣沉積物,呈現五彩斑斕的色調,景色壯麗。廣西武鳴伊嶺岩、桂林蘆笛岩、七星岩;雲南文山三元洞;貴州銅仁九龍洞、織金縣織金洞、安順龍宮、貴陽地下公園等都是著名的溶洞奇景。
4.火山地貌旅遊資源。包括現代火山噴發時的壯麗景觀和歷史上火山噴發後留下來的遺跡。我國火山活動的遺跡主要有位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與朝鮮邊境上的長白山天池,雲南騰沖火山群遺跡等。
5.地震遺跡旅遊資源。是指地震後留下來的遺跡。具有科學考察價值和奇妙的吸引觀賞功能。地震旅遊資源的類型也較多。民族地區有兩處遺跡價值較大:一是海南瓊州海底村莊,位於瓊山縣東北部海邊,屬於陷落型。低潮時可見沉底村露出水面,遺物很多;二是位於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與湖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交界處的小南海,屬於河流堰塞型湖泊,長約5000多米,寬處 900米,最深50米,水源豐富,四時不竭,風景優美。
6.風沙地貌旅遊資源。包括沙漠、戈壁和雅丹。這是一種特殊的有吸引性的景觀類型。在旅遊上有一定開發的價值,對於許多久居城市或非乾旱地區的遊人,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具有神奇色彩的景象,如高大的沙丘、起伏的沙壟、雷鳴般的沙響、奇異多姿的風城、戈壁灘上的蜃樓幻影等,我國的風沙地貌旅遊資源幾乎全都分布在民族地區,又可分為幾種類型:
沙漠資源。各具特色的沙丘奇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內蒙古的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烏素沙漠等。「會唱歌」的沙響主要有四處:寧夏中衛沙坡頭、內蒙古伊克昭盟達旗的銀肯、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及甘肅敦煌月牙泉鳴沙山。沙療,以新疆吐魯番最著名。建立沙漠公園,寧夏中衛沙頭坡條件極好,有高達數百米的沙丘,有被稱為「金沙鳴鍾」的沙響,有黃河岸邊的綠洲、清澈的泉水、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和百年老水車,有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明代高廟寺以及古烽火台、古長城遺址等。
戈壁資源。以新疆嘎順戈壁最大,石河子市被譽為「戈壁灘上的明珠」。
雅丹風光資源。各種奇特的風成地貌以羅布泊周圍最為典型。
7.峽谷旅遊資源。峽谷旅遊資源是以雄偉險秀、寂靜隱蔽、深奧幽靜的奇觀吸引遊人的。我國的峽谷資源很豐富。民族地區的著名峽谷風景主要有: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境內的西陵峽西段、橫貫全州的清江上的小三峽;雲南境內的虎跳峽等。
(二)水體旅遊資源
水體對遊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功能。因為水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要素,是天然景觀的基本造景條件。水具有形、影、聲、色、甘、奇六個方面的美學特色,更重要的是還表現在水與山體、水與生物、水與氣候、水與建築物等,通過相互結合、交融滲透,會形成許多奇妙的、雅緻的勝景。特別水與山的結合會形成許多優美的山水景色。水風景的觀賞類型很多,按水體的不同性質大體可分為五類。
1.江河水旅遊資源。長江是我國的「黃金旅遊線」,從河源至河口形成一條風光明媚的河川游覽走廊。這條走廊的上段,即金沙江以上懷莆

Ⅱ 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及影響

旅遊活動離不開旅遊資源,旅遊資源分自然的和人文的。 自然的旅遊資源是在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下形成的,地理環境孕育出旅遊勝地,為旅遊活動提供了對象。也可以說是基礎。
另外旅遊活動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對當地的地理活動必然會產生影響,從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基礎設施的建設,到旅遊人員的個人行為。對旅遊資源的破壞或保護、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或維持。等等,這些都是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及影響。

Ⅲ 從自然環境特點考慮,到西藏旅遊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問題

從自然環境特點考慮的話,主要避免自然災害和高原反應。

1,對於自然災害,最主要的規避方法是選擇合適的季節玩合適的線路。對於雨季(7-8月)來說,盡量不要選擇然烏方向(通脈天險)方向的玩法,不要選擇山南加查方向的玩法,不要選擇阿里雙湖的玩法。因為這幾段玩法在雨季期間比較危險,有可能發生泥石流、塌方、高山落石等危險的自然顯現。

2,高原反應,規避方法是進藏前最好做身體檢查,高血壓、心肺功能疾病最好慎重進藏。無以上問題的話,需要進藏前2周左右保持合理的睡眠,身體盡量不要透支,這樣有利於適應高原。到達高原後,如果發現身體不適,盡量中止行程,到海拔較低的地區休息,身體好轉後再繼續旅行。

除了以上兩點外,盡量選擇靠譜的旅行服務機構,我們去西藏(以勒旅遊公司)專業服務西藏自助旅遊7年之久,也可以到我們的網站:去西藏論壇,咨詢線路,了解最新西藏旅行信息。

Ⅳ 自然地理環境如何影響人們的旅遊活動

就是說如果這個自然地理環境非常糟糕的話,那那就是說他相對來說旅遊的人數肯定會減少一些了,他會變得比較小。

Ⅳ 舉旅遊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部分 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國民能夠在科學地認識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形成文明的生活與生產方式。地理科學的迅速發展和地理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都對高中地理課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戰性的新課題。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構建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學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課程。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 課程性質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環境由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構成,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演變的規律。地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相銜接,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球科學知識、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進一步掌握地理學習和地理研究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跨「人文與社會」、「科學」兩個學習領域。高中地理課程由"必修"與"選修"課程組成。

二、 課程的基本理念

1. 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2. 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3. 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4.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5. 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

三、 課程設計思路

1. 高中地理課程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

2. 高中地理課程內容的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為重點,以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為支撐,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從而全面體現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

3. 高中地理課程由共同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課程共6學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學分,36課時)三個模塊組成,涵蓋了現代地理學的基本內容,體現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聯系與融合。必修課程的設計注意其結構的相對完整和教學內容的新穎、充實,使課程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和時代性。

4. 高中地理選修課程由「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旅遊地」、「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各2學分,36課時)七個模塊組成。選修模塊涉及地理學的理論、應用、技術各個層面,關注人們生產生活與地理密切相關的領域,突現地理學的學科特點與應用價值,以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部分學校因條件不具備,可暫緩開設「地理信息技術應用」,但應積極創造條件,盡早開設。本課程標准對選修課程學習順序不作具體規定,選修課可以在必修課之前、之後或者同時開設。

5. 報考普通高校相關專業(如地學、環境、農林、水利、經濟、管理、新聞、旅遊、軍事等)的學生必須修滿地理選修課程4學分。

-------------------------------------------------------------------------------------------------------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這三個維度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一、 知識與技能

1. 獲得地球和宇宙環境的基礎知識;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的主要特徵,以及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2. 了解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理解人文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認識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及主要途徑。

3. 認識區域差異,了解區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途徑。

4. 學會獨立或合作進行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

二、 過程與方法

1. 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並把地理信息運用於地理學習過程。

2. 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 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2. 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關注我國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3. 了解全球的環境與發展問題,理解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

4. 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關於內容標準的編排體例,說明如下:

⑴內容標准由標准、活動建議等部分組成。

⑵「標准」是學生學習高中地理課程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以行為目標方式表述。

⑶「活動建議」是為開展教學活動提供的參考性建議,可根據條件選擇,也可自行設計。

⑷「說明」是對標准中某些問題的進一步解釋。

必修課程

地理1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 宇宙中的地球

l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l 闡述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l 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l 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l 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過程。

l 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l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

l 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l 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l 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l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l 舉例說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l 舉例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l 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4.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l 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l 根據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l 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l 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簡述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l 選擇一種形式(如寫一篇小短文,繪制一幅圖,或者製作一段計算機動畫等),向家人或同學講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l 運用教具、學具,或通過計算機模擬,演示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解釋晝夜更替與四季形成的原因。

l 觀察某種天文現象,並查閱有關資料,說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及體會。

l 繪制示意圖,或利用教具、學具,說明地球的圈層結構。

l 根據本地條件,進行地質、地貌、水文等野外觀察。

l 利用身邊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溫度計,做一次模擬大氣溫室效應的小實驗。

l 用計算機設計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水循環或洋流運動的動畫。

l 通過角色扮演(或講故事、觀看錄像等)形式,說明某自然要素變化時,會導致其他要素發生變化。

l 收集家鄉某條河流的資料,分析其變化的主要原因,並對該河流的治理和開發提出自己的設想。

l 有條件的學校,可對水井進行定點、定時觀測,記錄水位、水色等變化情況,並分析其變化規律和主要原因。

l 以本地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變化為主題,分組開展研究性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l 針對本地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成立課外監測小組,制定計劃,開展活動。

地理2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人口與城市

l 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l 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l 說出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

l 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解釋其形成原因。

l 聯系城市地域結構的有關理論,說明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l 運用有關資料,概括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並解釋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l 舉例說明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

2.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l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l 分析工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l 結合實例說明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l 舉例說明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l 結合實例,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3.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l 了解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l 根據有關資料,歸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l 聯系「21世紀議程」,概述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舉例說明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l 領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認識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個人應具備的態度和責任。
l 運用本地人口資料,繪制圖表,探究本地人口的發展模式和人口遷移的特點。

l 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時期的地圖、照片,或進行走訪,討論城市的變化,交流感想。

l 收集資料,對比不同地區人口或城市的文化差異。

l 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本地農業地域類型,並分析其形成條件。

l 聯系本地實際,討論某一工業企業的布局特點,以及該工業企業的原料供應和市場聯系。

l 模擬設計某地區交通運輸線路和站點的布局方案,簡述設計理由。

l 聯系本地實際,撰寫一篇有關環境治理或生態保護的小論文,並展示交流。

l 舉行「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主題班會,制定本班愛護環境的守則。

l 結合實際,與家人交流對環境問題的看法,並參與宣傳環境保護的活動,為改善本地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地理3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l 了解區域的含義。

l 以兩個不同區域為例,比較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l 以某區域為例,比較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l 舉例說明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2.區域可持續發展

l 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發生的原因,森林、濕地等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了解其危害和綜合治理保護措施。

l 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了解該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l 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和問題,了解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l 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l 以某經濟發達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了解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

3.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l 結合實例,了解遙感(RS)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l 舉例說出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

l 運用有關資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l 了解數字地球的含義。
l 模擬赴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荒漠、高山地區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區所能觀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觀和地理現象,說出到上述地區旅行應攜帶的主要生活用品。

l 開展一次模擬活動(如南水北調「調出區」居民與「調入區」居民的對話),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l 調查家鄉一片荒廢(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討這片土地荒廢(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這片土地讓你來規劃開發,你將作何打算?為什麼?

l 聯系本地實際,討論某工廠對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而提出改進措施。

l 結合學校所在地區的城鎮建設實際,討論城市化過程對於區域發展的推動作用,以及應當注意的問題。

l 調查本地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所產生的危害,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保護、治理措施。

l 收看相關電視節目,如「DISCOVERY」(探索)等,了解在野外考察中GPS的功能。

l 用電子地圖(網路或光碟形式)查詢城鎮、交通、旅遊等信息。

說明:「區域可持續發展」部分,選擇符合「標准」主題的區域,採用案例分析方式編寫教科書和開展教學。本部分至少選擇3個中國案例,1個外國案例。

選修課程

選修1 宇宙與地球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 宇宙

l 簡述「宇宙大爆炸」假說的主要觀點。

l 根據圖表,概括恆星演化的主要階段及其特點。

l 舉例說出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意義。

l 運用天球坐標系簡圖,確定主要恆星的位置。

l 運用星圖進行星空觀察,說出星空季節變化的基本規律。

2.太陽系和地月系

l 了解太陽的圈層結構。

l 運用圖表等資料、結合模擬演示,說明太陽系的組成以及九大行星的基本特徵。

l 簡述月球概況及其運動特徵。

l 分析月相圖,說明月相變化規律,並解釋月相變化與潮汐變化的關系。

3. 地球的演化

l 運用圖表,說出地質年代的劃分,以及不同地質年代的地殼運動、成礦規律和生物演化簡史。

l 簡述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並解釋海陸分布及地表形態特徵。

4.地表形態的變化

l 讀地表景觀圖片,說出河流、海岸、黃土、冰川、風沙、喀斯特等地貌類型的主要特徵。

l 舉例說明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變化的影響。
l 觀看有關宇宙與地球的影像資料,如「神奇的地球」等,交流觀後感。「天體的來龍去脈」 「宇宙與人」

l 收集探索「地外文明」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

l 閱讀星圖,觀察四季星空,辨認銀河以及大熊座、小熊座、仙後座、天鷹座、天琴座、金牛座、獵戶座、獅子座等星座和北極星、織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恆星。

l 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太陽活動和月球面貌。

l 連續觀測半個月以上的月相,記錄並總結月相的變化規律,分析月相變化的原因。

l 組織一次野外地質考察活動,觀察岩層及地質構造,採集岩石、礦物標本,尋找化石,討論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的關系。

l 收集有關圖片資料,舉行一次專題討論會,「重建」恐龍時代的地球環境。

l 讀簡單的地質構造圖,說出地質構造類型,並繪制地質剖面示意圖。

l 結合本地的地貌類型,開展關於地表形態形成及演化的研究性學習。

說明:「簡述『宇宙大爆炸』假說的主要觀點」和「根據圖表,概括恆星演化的主要階段及其特點」兩項,旨在運用具體事例說明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永無止境,以增強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培養辯證唯物主義宇宙觀。

選修2 海洋地理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海洋和海岸帶

l 觀察海底地形圖,運用海底擴張與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觀點,解釋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規律。

l 運用圖表等資料,歸納海水溫度、鹽度的分布規律。

l 運用圖表,分析海 — 氣相互作用及其對全球水、熱平衡的影響。

l 簡述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l 說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l 運用地圖及景觀圖片,概述海岸的主要類型和特點。

l 列舉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

l 運用資料,說明海平面變化對海岸帶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

2.海洋開發

l 說出海水資源、海洋化學資源、海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特點和現狀。

l 說出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點,以及海洋能的開發前景。

l 運用資料,說明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l 舉例說明開發利用海洋空間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l 簡述海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3.海洋環境問題與保護

l 分析風暴潮、海嘯的成因,說出其危害及應對措施。

l 運用資料,說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及其對海洋環境產生的危害,簡述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主要對策。

4. 海洋權益

l 區別內水、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和公海等概念。

l 根據有關資料,歸納我國海洋國情的基本特點,說明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

l 舉例說出建立和維護國際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l 收集有關資料,寫一篇關於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帶影響的小論文。

l 圍繞「厄爾尼諾現象利與弊」的辨題,運用材料,開展辯論。

l 沿海地區的學校,可調查本地海洋資源開發和保護的現狀,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l 觀看介紹海洋的影像資料或參觀海洋科普場館,以「21世紀是海洋世紀」為主題,舉辦一次演講會。

l 收集資料,展示海洋空間開發的成果,並以詩歌、繪畫、科幻小品等形式暢想未來的海洋空間開發。

l 在廣泛收集圖片等資料的基礎上,舉辦小型展覽,展示海洋及海島的自然風光、珍稀動物、風土人情等。

選修3 旅遊地理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旅遊資源的類型與分布

l 簡述旅遊資源的內涵,運用資料說明旅遊資源的多樣性。

l 比較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的區別。

l 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舉例說出其重要價值。

3.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

l 舉例說明旅遊景觀的觀賞方法。

l 運用資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遊景區的景觀特點,並從地理角度說明其形成原因。

l 結合實例,簡述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的基本內容。

l 針對某一實例,評價旅遊資源的開發條件。

4. 旅遊規劃與旅遊活動設計

l 分析旅遊景區的基本要素以及它們的相互影響,初步學會對旅遊景區的景點、交通和服務設施進行規劃設計。

l 學會收集旅遊信息,根據旅遊資源狀況,確定旅遊點,選擇合理的旅遊路線。

l 說明地形、氣候、水文等條件與旅遊安全的關系,以及應採取的安全防範措施。

5. 旅遊與區域發展

l 闡明旅遊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的作用。

l 舉例說出旅遊與景區建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l 舉例說明旅遊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l 收集世界和中國旅遊景區的各種資料,在班級進行展示交流。

l 結合自己的旅遊經歷,交流欣賞旅遊景觀的親身體驗。

l 上網查詢並下載旅遊景區的信息,設計一份模擬旅遊活動方案。

l 設計一條本地「一日游」的旅遊路線。

l 由學生自己擔任「導游」,開展一次體驗性的導游活動。

l 討論到某地旅遊應當採取的安全措施。

l 結合本地實際,組織一次關於生態旅遊的專題討論會。

l 將學生的游記、攝影作品、旅遊紀念品等集中起來,進行展覽交流。

選修4 城鄉規劃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 城鄉發展與城市化

l 舉例說明中外城市的形成和發展,歸納城市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徵。

l 比較不同國家城市化過程的主要特點及其意義。

l 舉例說明城市環境問題的成因與治理對策。

l 比較在不同地理環境中,鄉村聚落的分布特點,並分析其形成原因。

l 舉例說明鄉村集市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2. 城鄉分布

l 運用資料,分析現代城市或村鎮的空間形態、景觀特色及其變化趨勢。

l 舉例說明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如何實現城鎮的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

l 舉例說明在城鄉發展過程中,為了保護特色景觀和傳統文化所應採取的對策措施。

3. 城鄉規劃

l 說明城鄉規劃對於城鄉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l 了解城鄉規劃中土地利用、項目選址、功能分區的主要原則和基本方法。

l 理解在城鄉規劃中,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文化等部門的一般布局原則。

4. 城鄉建設與生活環境

l 了解城鄉人居環境的基本評價內容,分析房地產開發的地理區位因素,評價居住小區的環境特點與結構功能。

l 說出商業布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以及不同商業部門布局的特點與功能。

l 結合實例,比較不同的城市交通網路的特點。

l 舉例說明文化設施布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l 在鄉村集市上對趕集人進行調查,粗略估計集市的服務范圍。

l 收集你所熟悉的城市的地圖和有關資料,分析其用地結構和功能分區,看一看有哪些利弊,又怎樣加以改進。

l 選擇一個你熟悉的城市,討論該城市的文化特色,以及如何保護城市文物和歷史文化。

l 選擇一個你熟悉的城市,討論該城市存在的城市環境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建議。

l 開展一次關於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的問卷調查,撰寫一份調查報告。

l 運用有關資料,進行一次城鄉規劃的模擬練習。可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提交規劃方案,開展比較評價。

l 模擬「選房購房」活動:通過上網瀏覽、收集廣告資料、實地調查考察等多種途徑,對幾處商品房的區位、布局、設施、環境等方面進行評價。

l 繪制社區主要的文化、教育、體育設施的分布草圖,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

選修5 自然災害與防治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主要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l 列舉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

l 結合實例,簡述自然災害的主要特點。

l 運用資料,說明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l 運用地圖,說明世界主要自然災害帶的分布。

2. 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

l 運用地圖,指出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區域分布。

l 簡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地貌災害的產生機制與發生過程。

l 分析台風、寒潮、乾旱、洪澇等氣象災害的形成原因。

l 列舉蟲災、鼠災等生物災害帶來的主要危害。

3. 自然災害與環境

l 比較同一自然災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

l 結合實例,說明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4. 防災與減災

l 舉例說明地理信息技術在自然災害預測、災情監測和評估中的作用。

l 以一兩種自然災害為例,列舉適當的應對方法或應急措施。

l 舉例說出中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

l 展望人類利用高科技趨利避害的遠景。
l 圍繞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開展一次研究性活動。

l 收集本地區有關自然災害前兆的諺語,以及防災減災的有效方

Ⅵ 如何處理旅遊與自然地理資源,人文地理資源的關系

呃處理人文資源,嗯,自然資源於你旅遊的關系,嗯,一定要合理的開發自然自然旅遊資源,嗯,要充分發掘文化資源的作用。

Ⅶ 旅遊活動對自然地理環境與人文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1、風景名勝區等各類區域實際上都已開展旅遊活動為由甚至輻射到周邊地區,在生態旅遊規模和綜合產值上要遠遠超過自然保護區,成為了潛在威脅。

2、在旅遊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遺跡遭到破壞,給景區環境帶來很大壓力。

3、文化旅遊產業園存在盲目建設風潮,圈地現象嚴重,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4、一些文化旅遊企業環保意識不強,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置環境於不顧。

5、一些當地居民在經商的同時對環境造成污染。

(7)自然地理條件和旅遊安全的關系擴展閱讀:

要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完善生態旅遊的體制機制:

1、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生態旅遊的宏觀管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制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發展戰略。

2、正確認識生態旅遊,制定並提交與當地各項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的生態旅遊總體規劃,使之與保護區總體規劃相一致。

3、制定相應政策,將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保護職能與運營職能分開,建立旅遊收入反饋機制,確保部分旅遊收入能夠有效返還保護區,用於資源管理和保護。

4、加強監測,量化保護區生態旅遊帶來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旅遊承載能力,為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提供依據。應盡快開展保護區生態旅遊專項研究,理清不同保護區生態旅遊的重疊現象,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Ⅷ 自然地理環境如何影響旅遊活動

.自然地理環境對旅遊活動及開發的影響 近年來,生態旅遊已被確定為世界旅遊業中迅速發展的領域。生態旅遊是一種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識為取向,以自然地理環境為載體的旅遊活動。旅遊活動及開發是建立在一定價值的旅遊資源的基礎之上的,人們通過對不同該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利用和改造,獲得具有當地特色的旅遊資源,這樣的旅遊形式往往更能吸引旅遊者。也就是說,自然地理環境已經成為旅遊活動與開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自然地理環境對旅遊活動及開發的積極影響 (一)、自然地理環境本身具有差異性 旅遊活動是指人們離開自己的常住環境,到其他的陌生環境所進行的一段時間內的消遣活動。因為自然地理環境本身具有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所形成的旅遊資源的互補性是旅遊活動發生的根本原因。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對旅遊活動具有獨特的吸引作用: (1)地形是自然地理環境地域分異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西藏地區的開發以及青藏鐵路的建設成功,促使許多東部和中部的旅遊者來到西藏,西藏海拔高、空氣稀薄、溫度低、大陽輻射強、風大。物理風化和冰川流水作用強烈,多冰川、湖泊和河源。適合登山與探險旅遊,雪山和冰川風景廣布。這種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對東、中部平原地區旅遊者產生巨大吸引力。 (2)水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是最為活躍的自然因素,其分布狀況直接決定了生物的自然分布,從而形成千差萬別的自然景觀。我國東部季風地區降水豐富,氣候濕潤,所以自然旅遊資源季節變化大,多旅遊名山與海濱風景,田園景色秀麗,河網稠岩,泉,湖眾多,山水風景突出。而反觀西北地區降水稀少,以乾旱、半乾旱氣候為主,多為荒漠植被和荒漠草原植被。 大部分面積屬內陸流域,多冰雪融水和鹹水湖。所以高原與盆地風景典型,草原和荒漠景觀突出,森林少見。加上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因而形成的雅丹地貌,吸引眾多旅遊者前往游覽。 (3)風景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是唯一有生命的自然要素,因而是最生動、最活潑的自然風景素材。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由於氣候降水等許多原因, 使得同一物種在不同地區生長,呈現出不同的狀態。而風景生物的差異也會成為驅使人們外出旅遊的動力。 (二)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引起人文環境差異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引起的人文環境差異也是促進人們旅遊活動與開發的重要原因。四川成都被譽為天府之國,自古以來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淳樸的民風,悠閑的生活狀態,使不少遊客為之嚮往。這主要歸功於當地自然地理環境的優異。成都屬於四川盆地,霧氣大,濕氣大,保溫作用強,四季溫暖,紫色土壤比較肥沃,物產豐富。獨特的民風民俗作為旅遊資源同樣對遊人產生吸引。
優化旅遊目的地的自然環境。消費者在旅遊活動中,首選自然環境優美、安全的區域。因而,許多地區為刺激旅遊業的發展,退耕還林、植樹種草、栽花養木、綠化山地,對自然地理環境進行...
2.
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環境。市場將有助於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在時尚、醫葯等領域中,許多...
3.
提高大氣環境質量。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的過程中,健康和娛樂是兩大基本需求。優良的大氣環境...
4.
旅遊活動對自然地理環境的消極影響。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必然會使旅遊活動的規模受到最為直接...

Ⅸ 旅遊和地理的之間存在的聯系

旅遊與地理

我國是世界上風景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旅遊資源當中的自然風光資源都是以自然地理景觀為基礎的。其中種類很多。
自然風光資源就使指那些具有美感和欣賞價值,能夠吸引人們參觀游覽的自然風光。我國遼闊的疆域,巨大的家緯度差異和背倚亞歐大陸,面向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呈網格狀分布的地貌格局,以及地形的高差,形成自然地理地域分異中的水平地帶交錯,加深了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形成我國類型多樣、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資源的地理基礎。自然風光資源以名山奇峰、秀水勝景、天象氣候、珍禽異獸、觀賞植物為旅遊業發展增光添彩。
1、山嶽風光。我國多山,山嶽風光是以其形體給旅遊者以雄偉、高大、莊重、深邃、奧秘、秀麗、奇絕等豐富的美感。一般說,這里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氣候變化多端,可以進行消夏避暑、觀光旅遊、登山健身、科學考察等多種活動。根據美學形象和觀賞效果,結合成因,山嶽風光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花崗岩山嶽風光,花崗岩堅硬耐蝕,三維節理發育,球狀風化現象十分普遍,常常形成許多別具風格的奇山怪石景象,例如海南崖縣「南天一柱」,黃山「蓮花峰」、「仙人指路」、九華山「觀音峰」等。我國自北向南均有分布,著名的有黃山、千山、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①喀斯特山水風光。喀斯特地貌天然造型極為豐富,常見的有:峰林、孤峰、石林、天生橋、地下河、溶洞等。我國有石灰岩面積130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4%,以喀斯特山水著稱的雲南、貴州、廣西分布面積最廣,發育最典型。這里有桂林山水、灕江風光、雲南的路南石林、四川型紋的石海洞鄉、廣東肇慶七星岩等。同時南方喀斯特區幾乎無山不洞,例如廣西陽朔月亮山、貴州安順的龍宮洞、柳州的萬華洞等,北方如北京十渡、北嶽恆山等。我國還有一種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石灰華,串狀起伏,形如梯田,凹處積水滋生出各種藻類,呈現出斑斕多彩的色調,景象異常壯麗,以四川松潘境內的黃龍寺附近最為典型。
②丹霞山風光。紅色砂岩造型以廣東仁化的丹霞山最為典型,故稱「丹霞地形」紅色砂岩膠結、固結程度較差,岩石硬度較小,易風化侵蝕,也便於人工斧鑿或雕刻,例如四川樂山大佛、廣元摩崖石刻等。我國紅色砂岩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風景區除丹霞山外,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江西貴溪的龍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樂山等。河北承德避署山莊四周的山嶽也是丹霞風光。
③火山地貌風光。火山是一種地質活動的產物,火山地貌景觀中火山錐、火口湖、堰塞湖、溫泉、熔岩洞穴等。對遊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國火山地貌主要分布在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以及台灣和雷瓊地區與西南地區,著名的長白山景區天池,鏡泊湖和黑龍江德都得五大連池、台灣大屯火山群、廣東湛江湖光岩、雲南騰沖打鷹山等。
④其他名山風光。我國還有發育在其他岩層上的名山。廬山是由沉積岩形成的壘式斷塊山,張家界和天子山主要有石英砂岩夾薄層砂質頁岩構成,五台山由前寒武紀成積岩構成,中越嵩山主體由石英砂岩構成,武當山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構成,峨眉山主要由成積岩斷塊隆起而成。
2、河湖泉瀑。水是自然界最活躍的物質。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幽。自然風光中的山水景象歷來是自然界中最嫵媚、動人的畫卷。
①河山峽谷風光。我國江河眾多。著名的長江三峽氣勢磅礴;黃河波瀾壯闊,氣勢雄偉;灕江碧水清徹見底;明麗的富春江碧波帆影;天下奇觀的錢塘江潮洶涌澎湃;四時長豐的珠江,沿岸林木蔥蘢,山清水秀。
湖泊水庫。我國湖泊星羅棋布。以天然景色取勝的大深湖泊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長白山天池、雲南滇池、台灣日月潭以及高原湖泊等。園林湖有杭州西湖,嘉興南湖、武漢東湖、人工湖有三門峽、劉家峽、十三陵等。
②瀑布風光。我國瀑布很多。貴州有黃果樹瀑布,吉林白頭山天池有長白瀑布,雲南路南有大疊水瀑布等。他們個個狀如萬馬奔騰,使風景區充滿無限活力。
泉水風光。我國山間、平地都有泉涌。多數溫泉、礦泉所在之地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是旅遊勝地,也是療養、沐浴的好去處,例如陝西的華清池、廣東的從花溫泉,山東嶗山的礦泉水。
③海岸、沙灘、岩島風景資源。我國大陸海岸線曲折綿延,海灘眾多,海岸類型多樣,不僅有沿岸、沙岸、泥岸,還有熱帶紅樹林海岸和珊瑚海岸。在海灣的頂部常分布著空氣清新、陽光和煦、灘緩細沙的海灘,為優良的海濱浴場和避暑勝地。例如大連、青島、北戴河、威海、普陀、鼓浪嶼、鹿回頭、天涯海角等早名揚遠外,還有煙台、連雲港、南通、北海等廣闊海濱游覽休息地有待開發利用。我國遼闊的海疆擁有5000多個島嶼,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為我國三大島;舟山群島、澎戶列島、廟島群島以及南海海域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是我國著名的群島。大連市西的小龍島,島上蝮蛇觸目皆是,成為著名的蛇島,此島附近另有一鳥島。台灣的蘭嶼,構成了海濱風景資源的雄厚基礎,加以溫暖的氣候條件,有較長的旅遊季節。所以,我國海岸、沙灘、島嶼風光,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
3、氣象氣候風光資源。氣象風光是指在日照、溫度、水分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天氣和氣候現象,如雲、霧、虹、雨、雪、冰、淞、冷、暖等都是可供觀賞和游樂的獨特景觀。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類型多樣,因而氣象氣候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氣象氣候景觀。南北跨越五個氣候帶,地勢高差數千米,就形成了氣候類型多樣垂直差異特點,可促進旅遊季節均衡發展。我國自古就有因時制宜安排游覽活動的優良傳統,例如春戲桃柳、夏賞風荷、秋臨丹桂、冬詠寒梅之類。在冬季西北和被服要開展滑雪、冰燈節、滑冰、爬山、騎馬、狩獵等活動;南方可開展游園、泛舟、垂釣、冬泳等活動。我國東北林海雪原的雪景,冰城哈爾濱的冰雕,華山、黃山、廬山的雲海,峨眉山的寶光,太白山的積雪等,都是著名的氣象氣候旅遊資源。
4、生物景觀旅遊資源。植物是構景中不可缺少的。據調查,我國有高等植物32000多種,僅喬木就有2000多種。許多植物種屬為我國所獨有。故我國有「世界樹木寶庫」之稱。雲南省素稱「植物王國」,植物種類約佔全國一半。而西雙版納則被譽為「植物王國皇冠上的綠寶石」,那裡有100多種世界植物「大全」上沒有記載過的品種,可謂無奇不有。例如貴州的鴿子樹珙桐、公孫樹銀杏、活化石水杉等。還有一些樹木,因歷史悠久,或造型奇特,而成為游覽探勝的對象,如黃山遊客松。
我國有鳥類1160多種,佔世界的13.5%;獸類420多種,佔世界的11.3%,兩棲和爬行動物500多種,佔世界12%;陸棲動物佔世界10%,動物資源極其豐富。我國珍貴稀有的動物有寒溫帶、寒帶的丹頂鶴、東北虎、紫貂;溫帶草原、半荒漠、荒漠地帶的高鼻羚羊、野駱駝、野馬等,多分布於青藏高原和川、甘等地的高原草甸;寒漠中的珍稀動物野氂牛、藍馬雞等,山地森林又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我國四川西部、北部山地和陝西南部秦嶺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箭竹林中,是世界唯一有大熊貓生存的地區,大熊貓非常珍貴,是中國的國寶。熱帶森林中有長臂猿、孔雀、野象等珍貴動物。珍貴的水生動物有揚子鱷、白鰭豚、文昌魚等。
5、風沙、戈壁和黃土高原景觀資源。我國是世界上沙漠面積最廣的國家之一。「黃沙西海際,百草北連天」,這是唐代詩人岑曾描繪新疆沙海莽莽的詩句。沙漠、戈壁、雅丹等乾旱地貌構成了特殊的。具有吸引力的觀光旅遊資源的一個類型。沙漠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例如騰格里沙漠南端寧夏中衛沙坡頭的鳴沙,甘肅敦煌月牙泉和鳴沙山,新疆烏爾禾「風塵」,將軍戈壁上「魔鬼城」等均是沙漠、戈壁景觀;而黃土塬、梁、峁、黃土柱、黃土溶洞、黃土天生橋則是獨特的黃土侵蝕景觀。它們都是誘人的旅遊資源,吸引著眾多的獵奇、探險者和研究者前往一睹風采。
6、其他。我國一些地區,還有較特殊或典型的地學旅遊資源。例如泥石流和地幔現象,前者以雲南東川蔣家溝為代表,後者以河南鶴壁上峪村附近保存最完整,吸引著不少遊人。同時底層下面也埋藏了豐富的動物化石,著名的山東臨沂山旺村,是我國第一個古生物化石重點保護區,四川自貢市已建成一座恐龍化石博物館。

Ⅹ 中國旅遊地理學與旅遊學的關系

中國旅遊地理學與地理這門學科關系比較大,但是與旅遊學的關系較小。

熱點內容
紅牛雪地越野賽 發布:2025-07-04 21:16:53 瀏覽:356
寶來自動時尚2019改裝內飾 發布:2025-07-04 21:13:41 瀏覽:744
皮卡車後廂改房車 發布:2025-07-04 20:44:00 瀏覽:816
生態城房車公園 發布:2025-07-04 20:41:38 瀏覽:932
測試你是哪款豪車 發布:2025-07-04 20:39:21 瀏覽:101
宗申200拉力車價格 發布:2025-07-04 20:27:10 瀏覽:941
福特e350房車二手 發布:2025-07-04 20:25:21 瀏覽:247
雙龍賓士mb100商務車 發布:2025-07-04 20:11:54 瀏覽:366
宋pro內飾是塑料嗎 發布:2025-07-04 20:09:27 瀏覽:813
房車座椅圖片價格 發布:2025-07-04 19:50:06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