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旅遊幾月份
A. 景德鎮旅遊景點必去
景德鎮為中國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家35個王牌旅遊景點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
湖田古窯遺址,中國五代、宋、元三代各大制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生產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窯場。屬於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德鎮御窯廠,景德鎮御窯遺址博物館位於原御窯廠遺址內,御窯廠是元、明、清時期專為宮廷生產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國歷史上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官辦瓷廠。屬於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龍珠閣,位於景德鎮珠山舊址之上。唐代叫聚珠亭,宋代稱中立亭,明代稱朝天閣和環翠亭,清代又改稱文昌閣,20世紀初重建後稱「龍珠閣」。現已成為景德鎮的城徽。
祥集弄民宅,位於景德鎮市區中心,是一條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巷道,內有明代住宅多處,500多年歷史,品陶齋現為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所在地。屬於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5A級旅遊景點: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國家4A級旅遊景點:瑤里風景區、浮梁古縣衙和紅塔、景德鎮市得雨生態園、洪岩仙境風景區、錦綉昌南中國瓷園。國家3A級旅遊景點:冷水尖、明清園、金竹山寨、怪石林、蓮花塘、諸仙洞、玉田水庫、三寶國際陶藝村、三閭廟古街等。
(1)景德鎮旅遊幾月份擴展閱讀
景德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根據1981—2010年最新氣象數據,景德鎮城區歷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降雨量1805毫米。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端最高氣溫41.8℃(1967年8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10.9℃(1963年1月13日)。
景德鎮春季氣候多變,時冷時暖,春夏之交常有冷暖氣流交匯於境內,陰雨連綿。
前夏梅雨期間,降雨集中,大、暴雨頻繁,5、6、7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350毫米,極易導致洪澇災害發生,出梅後多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且濕度較高,會使人感到悶熱難耐。
秋季氣溫較為溫和且雨水少;冬季常受西伯利亞(或蒙古)冷高壓影響,盛行偏北風,天氣寒冷。
B. 江西景德鎮各個季節穿什麼衣服
江西省(當然包括景德鎮)全省四季分明,春天短暫,大概一兩個月的樣子,溫度變化劇烈,有時候要穿毛線衣加外套,有時卻熱得像仲夏一樣,只需要穿一件TM就行了,夏天炎熱而且比較長,感覺幾乎一年有半年是夏天,溫度一般在27至38度之間,穿件短衫都熱。秋天也短,也只有一兩個月,溫度跟春天差不多,穿跟春天也差不多,江西冬天也比較陰冷,大概有四個月左右。溫度一般在10度以下,零度以上,偶爾下雪,也不大。但是因為不提供暖氣,所以很多北方的朋友甚至會覺得比北方還冷……
所以如果你在景德鎮陶瓷學院或者那個高等專科學院上學的話,現在去除了帶上幾套換洗的夏裝,最好還要帶上幾條毛線衣,幾件較厚的外套,最好還要有件羽絨服,秋季穿的長袖衣服也要准備點(當然冬季的衣服可以在江西買的)
C. 7月份去景德鎮哪旅遊好
做陶藝就去景德鎮的古窯,
陶瓷市場的話可以去雕塑瓷廠或者陶瓷城那邊
特色小吃一點要去景德鎮的毛仔,就在東門頭那邊
瑤里還蠻好玩的特別是那邊的漂流和竹筏,還有就是景德鎮市內的冷水尖也還蠻好玩的,可以去玩下
還有就是這邊的婺源(婺源在景德鎮附近,不在景德鎮市內),還有就是浮梁古縣衙都蠻好玩的。可以去看看。
D. 去江西景德鎮遊玩需要注意什麼
景德鎮適宜的旅遊時間為秋季。景德鎮的秋季氣溫較為溫和、少雨,秋季景區內的自然風光也非常漂亮,而且每年一度的「景德鎮陶瓷節」都在10月份舉辦,因此秋季為出行景德鎮的好時節。
江西氣溫略低、山上較冷,需帶些防寒衣物;山上氣候潮濕,衣物不易干,應多帶些換洗衣物。建議帶上雨具,如果有住宿農家的准備,還要自備睡袋。
在景德鎮市區內,尤其是車站等地的購物地點,多存在廣東潮州瓷等外地瓷與景德鎮瓷混銷的情況。甚至有商販擅自在外地瓷器上刻上「景德鎮」、「南國瓷都」、「景德鎮監制」等字樣。
景德鎮購買瓷器時,盡量在國家規定的正規店內購買,不要過分相信瓷器的證書、鑒定等輔助認證,不要迷信瓷器作者是否為名人。
當地人很淳樸,也不拒絕拍攝,如答應給他們寄照片,事後一定要兌現。
江西山地景區特別之處在於所有賓館依山而建。濕度較大,故客房的被子、床單等用品會比較潮濕。景區賓館客房的熱水淋浴是定時供應的。
夏天景點的一些游水口、龍潭瀑布群等地,千萬不要下水游泳,一方面是因為這里禁止游泳,二是因為山上的水特別涼而且那裡游泳危險萬分。
E. 景德鎮旅遊景點有哪些
景德鎮有以下景點好玩:
瑤里古鎮
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距景德鎮市區 50公里。這里群山環抱,原始森林鬱郁幽深,小橋流水,禽鳥啼鳴,飛瀑流泉,是避暑的佳處。村鎮大量清代名居,商店,街道,路面,保瑤里歷史上是景德鎮制瓷原料的產地之一,又是皖、浙,贛邊境大米、木柴、茶葉、茶油的集散地,還是景德鎮通往浙江,安徽的古道。傍晚時分的瑤里古鎮靜謐而美好,彩霞滿天,倒影水中,與兩岸的古屋,廊橋,樹影相映。古鎮不大,遊人罕至,您可沿瑤河穿行在青石板鋪就的古巷裡,悠然感受古鎮的古風古韻,這里會讓您格外的舒心愜意。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陶瓷歷史博覽區由景德鎮陶瓷歷史博物館和古窯組成,這里匯集了古建築,古作坊,古工藝,古窯房,古園林,是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縮影。景區有明清時期的古窯,現在仍在燒制瓷器,還可以現場觀看瓷器的製作過程,欣賞中國唯一的瓷樂表演。景德鎮古代燒制御瓷的窯爐稱為鎮窯,又稱柴窯。是迄今保存最完好、最齊全的柴窯。值得一看的還有景區女子瓷樂隊演奏,這支樂隊所用的樂器全部都是用景德鎮的瓷器做的。在古代,用瓷做樂器在我國頗為盛行。瓷甌、瓷簫、瓷笛等,但多已失傳,這是景德鎮歌舞團後單獨研製而出,可謂獨一無二,別有風情。
三寶國際陶藝村
三寶國際陶藝村在景德鎮的南邊的三寶村。剛開發的,很不錯的一個景點,沒有公交車,需要打車前往(30多元),遊客少,至少要打車到圖中的A點,然後往下山方向走,一路走,一路玩,路邊還有窯在燒著。路兩邊有很多藝術家的館,快走到村口有一個青谷陶藝(三寶路268號)可以學陶藝,很不錯,體驗古老與現代。不過一路要走好幾公路路,穿球鞋很有必要。沒有公開的飯店,但是有些路邊的賓館和陶藝館有餐飲服務,味道還不錯,需要走進去問的。
靈岩洞
靈岩洞位於江西婺源境內的靈岩洞森林公園內,靈岩洞內分「靈岩洞群」、「石城古樹群」、「石林奇觀」三個景區。 靈岩洞群由36個溶洞組成,目前已開發且對遊人開放的只有其中兩個:涵虛洞和蓮華洞。相比之下涵虛洞更為好看,也是遊玩的重點。和大部分沉積而成的鍾乳石、石筍為主的溶洞不同,靈岩洞內是流水沖擊石灰岩形成的石芽、石林景觀。此外,洞群間保留有「岳飛游此」、「吳徽朱熹」等唐代以來的遊人題墨2000 多處。景區周邊一些古村落、名樹古木也值得一看。
景德鎮市雕塑瓷廠
雕塑瓷廠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新廠東路。走近景德鎮市雕塑瓷廠,錯落有致的廠房,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現代風格的陶吧酒吧,高聳入雲的窯囪,牆壁上保留著各個時代的標語,相映成趣;廠區內穿著工服的瓷工與打扮時尚前衛的參觀者川流不息。這里,歷史與現實、工業與藝術和諧地交融在一起,成為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新地。
F. 去景德鎮什麼時間好
建議你最好是春天去,因為婺源的春色非常「養眼」,而江嶺則是春天婺源的絕美之地,江嶺是婺源旅遊最值得去的地方。江嶺南臨曉起,東接溪頭,地處婺源縣最東北。每當油菜花季節,這里總吸引了無數攝影師和遊客。
爬上江嶺的高處,千畝油菜花田一覽無余,金黃色的油菜花肆意蓬勃地開放,粉牆黛瓦的徽州民居鱗次櫛比,古老村落點綴在廣闊的油菜花叢中,成為江嶺風光的大背景。山風里更飄盪著淡淡的油菜香,不愧為「中國最美鄉村」中田園風光的代表作。
那裡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狀,從山頂鋪散到山谷下。站在山頂望去,腳下大片的山谷內,油菜花層層疊疊,一望無際,中間圍攏著幾個小小的村落,黑瓦白牆的徽派民居夾雜在一片金黃之間,在婺源再沒有比這更壯觀而令人驚喜的了。
G. 景德鎮每年的什麼時候進入梅雨季節什麼時候會停止
一般是六月中旬進梅,七月中旬出梅
H. 景德鎮免費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邑山窯,屬於清代柴窯,創建於清末,距今150多年。是清代御窯「官搭民燒」的合作民窯。
地理位置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迎祥弄17號 佔地面積500平米
開放時間全日制景點級別4A門票價格免費
邑山窯創建於清末,距今150多年,由秦先棟創辦。秦先棟號邑山,祖籍江西省都昌縣北山鄉石頭巷村,石頭巷村尚保存有《秦氏宗譜》以及碑銘等史料。邑山窯窯房原址處於景德鎮市珠山區風景路南側,御窯廠東面,為大型雙子窯格局,兩座窯東西相鄰,屬0典型的鎮窯結構。邑山窯燒造的瓷器質量好,產量大,且鄰近御窯廠,是清代御窯「官搭民燒」的合作民窯。邑山窯屬清代鎮窯,容量大,窯房兩層,上層堆放窯柴,供窯工歇息,下層碼放匣缽和入窯瓷坯窯瓷器。窯室長約17米,內徑最寬處4.25米,可容納300多擔瓷坯,尾部煙囪為15米左右,沖出屋頂。窯場周邊有「三義順」「馮利盛」「巢余泰」等8個坯坊,可滿足邑山窯的連續燒造2007年,已劃歸景德鎮市建國瓷廠的邑山柴窯及窯房拆除,土地被房管部門置換後,建成商品住宅樓。隨著20世紀60年代煤窯燒造技術的成熟,柴窯逐漸被取代,1978年徐家窯停燒,後拆除。
2016年,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集團按原樣復建徐家柴窯及窯房、坯房等建築群,基本恢復了
秦祖源,號甘泉,邑山祖父。生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例貢生。在昌江(景德鎮)業瓷後建立家業,後又交給侄兒經營。《秦氏宗譜·人物傳記》載:「(甘泉公)剛方有德人也,家少窘,權子母於昌江,由是日以裕。先生乃順風收帆,委其業於諸侄,析其產於孤侄。……開居建室、捐資築途、體恤姻亞、督誨後人。」秦祖源在景德鎮業瓷,成就家業,蔭及桑梓,深受族人敬仰。秦祖源之孫秦先棟,號邑山,生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曾任國史館謄錄官,「性聰穎甚誠朴,稍學能文,書法整秀。」擬任浙江鹽太使,因故未到任。中年「改就陶業於昌江,……一手創造窯屋、家屋,坯房櫛比連雲歷充景德陶慶會總經理十有餘年。」邑山發揚光大秦氏家族在景德鎮的窯業,正式冠名「邑山窯」商號。邑山總理窯務三十年,任景德鎮陶慶會會長達十餘年,陶工瓷匠成百上千,民國時期達至鼎盛,一直到解放前,從業工匠還有400多人。興盛期大量生產外貿出口瓷,瓷器底款有「 CHINA"「 Made In China」「秦運昌新」等樣式,所制青花、粉彩、色釉瓷和雕塑瓷,器形精美,品類豐富,有典型的西洋定製風格。陶慶窯(會)是清末民初燒窯行業中最高層次的組織。景德鎮市政協文史資料第十輯《景德鎮都幫陶慶窯總老闆余用正》(余靜寰)載:陶慶窯最盛時有150多座柴窯,其權勢之大,可從當時流行的兩句民諺中看出一二。諺雲:「坐著的浮梁縣,站著的陶慶窯。」意思是在景德鎮,坐著的官員有縣太爺,支撐門面的有陶慶窯老闆。當時,陶慶窯訂有7天或10天燒一次窯,農歷3月後開工(禁春窯)等行規,控制了燒瓷的價格。此外,還壟斷許多與燒窯業有關事務。陶慶窯下設保柴公所,配30名兵丁保護窯柴,每人配快槍1支。陶慶窯總老闆公出時乘專轎帶護兵,煞是威風。
景點特色
據景德鎮徐家窯復建復燒總指揮余喜來介紹:明代的瓷窯是葫蘆窯,在御窯廠已經發掘出多座。到清初,瓷窯的規模依然不大,一般只能燒60~70擔瓷器。在徐家窯復建施工時,也發現2~3個小規模的瓷窯磚基,真正發展到能燒300擔瓷器的鎮窯,應該是到了道光年間。也就是這個時期,邑山家族開始創立「邑山」商號。在徐家窯復建時,還挖出帶邑山字樣的窯磚,當時不知道如何保護,於是埋在徐家窯大門的下面邑山窯的西南側就是窯主邑山家族的生活起居和商業經營用房,西面緊鄰在建的景德鎮國家御窯遺址博物館,南面是欠班窯(欠了一個班的建窯工錢而名)。四大間建築連成一體,規模宏大,從北到南分別是陶慶會(商務、管理用房)、書房灶房、廳房卧室、綉樓,建築均為徽派風格,各間均設雙天井,四水歸堂,聚財內斂,面積總計700多平方米,後面為坯房和長工住房。20世紀50年代,在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時,大部分房屋交市政府分給其他人居住。2016年,由陶文旅集團徵收管理,但廳房一直為邑山家族後人居住管
坐落於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迎祥弄27號,旁邊僅次於正在建設打造的5A級景區御窯廠。邑山窯窯房原址處於景德鎮市珠山區風景路南側,御窯廠東面,為大型雙子窯格局,兩座窯東西相鄰,典型的鎮窯結構。
I. 江西景德鎮是什麼時候開始出名的
景德鎮出名應該是在宋朝的宋真宗的時候,當時景德鎮燒出了一款非常精美的瓷器,他的外表光彩耀人,因此聞名於全國,同時沿海外都有很大的知名度,為了能夠保證景德鎮瓷器的這種純正性以及質量的保證性,宋真宗還派遣了專門的官員來監制督造這些瓷器。一直到當代社會為止,景德鎮出產的瓷器依然受到了全國許多老百姓的喜歡,並且遠銷海內外。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當代社會的考古發現之中,我們沒有找到在唐代之前的景德鎮生產出來的瓷器,所以因此我們無法給景德鎮的歷史做出一個准確的判斷,大多數的都是從一些史料上得出來的,沒有找到實物證據來證明,但是不管怎麼說,景德鎮的陶瓷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它有著它獨特的風格,那就是青瓷和白瓷。代表著我國古代瓷器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