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食品安全的現狀
❶ 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現狀正確的是什麼
食品安全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也是中國當前面臨的挑戰之一。根據問題的重要性來排列,目前我國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問題依次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天然毒素、有機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學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作為一個處於經濟快速發展階段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具有自身的特點。一是新老問題並存。由於食品生產、加工、經營條件比較差、工藝落後或是沒有遵守衛生操作規程,造成了食品的微生物、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在相當長時間內,這些老問題將難以得到根本性的解決。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又出現了一些工業化國家所面臨的新問題。二是源頭污染突出。我國當前有兩億多的農戶在以分散的方式生產初級農產品,包括我們所吃的糧食、蔬菜、水果、雞鴨魚肉、蛋奶,統統是農民生產的。以我國農民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和遵守法律意識,出現蔬菜農葯殘留超標等問題是難以避免的。三是中小型食品加工企業佔多數決定了食品加工業水平、素質差。在當前近50萬個食品生產企業中大一部分是中小型企業。以這些從業人員的素質,出現諸如產品的微生物指標超標、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應該是不奇怪的。四是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不暢通。科學家和政府部不及時通報食品安全信息。媒體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不嚴謹、不準確的負面報道和新聞炒作,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十分敏感,以致人們紛紛抱怨:「現在還能吃什麼!」不可否認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尚不如人意,還存在許多問題,其中有些還很突出;但情況也決非人們想像中的那樣糟糕。這種錯誤印象的根源在於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存在諸多程度不同的誤解。第一,消費者要求食品安全「零」風險。對於駕駛汽車、乘坐飛機帶來的交通風險,人們普遍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但食品安全方面哪怕存在一星半點兒的風險,消費者都認為是不能接受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卻是不科學的,因為「零」風險是不存在的。第二,過於重視化學性污染,而忽視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也是我國的頭號食品安全問題,卻往往為人們所忽視,反而是化學性污染被擺在了第一位。實際上,非法添加蘇丹紅的辣椒醬對於人體的健康的可能危害遠比不上一次因為吃壞了而引起的拉肚子。第三,把食品的假冒偽劣一概而論地與食品安全劃等號,無形中誇大了食品安全問題。將二者混為一談,會干擾到問題的解決,因為,假冒偽劣和食品安全,應由不同的政府部門來負責解決。第四,將被致癌物污染的食品等同於致癌食品。含有致癌物的食品很多,炭烤羊肉串和北京烤鴨的皮都含有致癌物苯並芘,可並不等於吃了烤羊肉串和北京烤鴨就會患癌症。第五,認為不合格的食品等於有毒食品。產品不合乎食品衛生標准,應該取締、下架、回收,但這並不是吃了就會中毒。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食品安全問題、又該採取什麼法來解決?現在國際上已經成熟並得到公認的法是「風險分析框架」。這個框架由三部分組成:風險評估(專家行為)、風險管理(政府行為)和危險性信息交流(所有相關者)。如果能遵循風險分析這一框架,人們就能夠對其所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形成正確、科學的認識;然後做出基於科學的、適合於國情的管理決策。
❷ 中國食品安全現狀分析
目前中國食品安全狀況距離群眾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這些差距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初級農產品源頭污染較為嚴重;二是部分食品市場抽樣合格率偏低;三是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四是食品流通環節經營秩序不規范;五是假冒偽劣食品屢禁不止。 要使中國食品安全總體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必須要突破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瓶頸」制約,努力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法律體系。
❸ 旅遊過程中直接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哪些
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持期,不要食用無QS認證食品,不要食用三無食品。其他的個人一般都無能為力。只能祈禱少一些無良商家。。。。。
❹ 國內外對食品安全的研究現狀如何
國內外食品安全現狀 食品安全是指確保食品消費對人類健康沒有直接或潛在的不良危害,是 食品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年,在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加強各國食品 安全性計劃指南》中,食品安全性被解釋為「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製作 和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受害的一種保證」。換句話說,食品安全就是指食品 中不應含有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或因素,這些因素可 能導致消費者急性或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或產生危及消費者及其後代健康的隱患。 雖然許多國際組織以及大部分國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視食品安全,也採取 了一系列控制措施,但食品安全問題仍越來越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特 別是隨著食品生產的工業化和新技術、新原料、新產品的採用,造成食品污 染的因素日趨復雜化。高速發展的工農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早已波及到 食物並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食品污染事故。近年來,人類面臨著一個接一 個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威脅。 年因食用不衛生的毛蚶引起上海萬人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成為 轟動全國的一起嚴重的食源性病毒感染事件。這是由於毛蚶生長水域污染了 大量的甲肝病毒造成的。 有些食品安全事故是由於動物源性食品加工時所用的原料動物帶有人、 畜共患病病原造成的。如:年香港爆發轟動全球的禽流感,當年 月香港衛生署公布,香港發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甲類流行性感冒病毒的 個案,死者是一名歲男童,由染病至死亡歷時只有多天。這次事件共有 人受感染,造成名兒童和一名女子死亡。香港政府下令撲殺萬只雞, 以減少病毒感染機會。香港市民一度「聞雞色變」。年月中下旬,禽 流感再襲香港,香港政府再次下令殺雞,以絕後患。 有一些食品安全事故是由於加工過程中不注意安全衛生控製造成的。
❺ 當前國內外的食品安全現狀
當前國內外的食品安全現狀,那麼個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特點嗯,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優劣啊,優點的地方呢?繼續發揚缺點的地方呢?對於修正就可以了
❻ 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
民以食為天,食品的數量和質量都關繫到人的生存和身體健康。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食品供給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品種豐富, 數量充足,供給有餘。在滿足食品數量需求的同時, 質量卻存在著嚴重不足。隨著經濟日益全球化和國際食品貿易的日益擴大,危及人類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令人防不勝防,新技術影響食品品質,環境惡化導致農牧漁產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問題可能影響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等,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食品安全是一個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衛生問題[1]。全世界的政府都致力於改善食品安全性。這些努力是對不斷增長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及消費者的日益關注作出的反應。
一、食品安全的現狀
1.1國外的食品安全問題
瘋牛病
1986年在英國發現,90年代流行達到高峰。2000年7月英國有34萬個牧場的17萬多頭牛感染此病,已屠宰焚毀30多萬頭,流行趨勢於90年代後期明顯下降,但發病率每年仍以23%的速度增加,並由英國向西歐,全歐和亞洲擴散,受累國家超過100個。目前病人約100例,有科學家推測處於潛伏期的病人約50萬人,發病後表現為進行性痴呆,記憶喪失,共濟失調,震顫,神經錯亂,最終死亡。1997年專家預計人類發病流行顛峰大約是在2015年,屆時每年將有20萬人死亡,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可能會有1000萬人最終死於「雅克氏症」,2002年這一預計數字降為5萬人[2]。
二惡英
1999年,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相繼發生因二惡英污染導致畜禽類產品及乳製品含高濃度二惡英的事件。二惡英是一種有毒的含氯化合物,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強的。它的致癌性極強,還可引起嚴重的皮膚病和傷及胎兒[3]。
O-157事件
自1996年6月從日本多所小學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而發現元兇為癘-157」大腸桿菌以來,日本全國至當年8月患者已達9000多人。其中7人死亡,數百人住院治療。「O-157」是一種長約千分之二毫米、寬約千分之一毫米的桿菌。「O」是德語對這種細菌稱謂的第一個字母。大腸桿菌因其抗原抗體反應不同,截至目前被分為173種。「O-157」於1982年被美國科學家定為第157種而得名。感染上大腸桿菌「O-157」的患者往往都伴有劇烈的腹痛、高燒和血痢。病情嚴重者並發溶血性尿毒症癥候群(HUS)和腦炎,危及生命。「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近年來不僅在日本,而且在美國以及歐洲、澳洲、非洲等地也發生過。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估計,「O-157」在美國每年可造成2萬人生病,250至500人死亡[4]。
丙烯醯胺
2002年4月,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科學家發布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包括炸薯條在內的多種油炸澱粉類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醯胺。這份報告指出,1公斤炸薯片的聚丙烯醯胺含量是1000微克,炸薯條是400微克,而蛋糕和餅干中的含量則為280微克。 丙烯醯胺這種物質人們並不陌生,在諸如塑料和染料等許多材料中都有使用。動物試驗證明它有致癌危險,但2002年以來的多項研究卻又陸續證實,在對土豆等含有澱粉的食品進行烤、炸、煎的過程中也會自然產生丙烯醯胺,這就逐漸開始掀起了一場新的食品安全風波[5]。
1.2食品安全問題造成的後果
經濟損失 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可觀。英國自1986 年公布發生瘋牛病以來,僅禁止牛肉出口一項,每年就損失52 億美元。為徹底杜絕「瘋牛病」而不得已採取的宰殺行動損失300 億美元。比利時發生的二惡英污染事件不僅造成了比利時的動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並大量銷毀,而且導致世界各國禁止其動物性產品的進口, 這一事件造成的直接損失達3.55億歐元,如果加上與此關聯的食品工業,據估計其經濟損失達13 億歐元。
政治後果和貿易糾紛 比利時政府因二惡英事件,使歐洲乳、雞、牛肉等食品的出口在全球范圍內受因,而造成內閣倒台.2001年德國因瘋牛病導致衛生和農業部長辭職。歐洲消費者當前反對轉基因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對政府的不信任。從國際上的教訓來看,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不僅使所在國在經濟上受到嚴重損害,還可以影響到消費者對政府的信任,乃至威脅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6]。
2、國內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1987年12 月至1988年2 月,上海甲型肝炎暴發性流行事件,30萬市民染上甲肝。
1996年6月27日至7月21日,雲南曲靖地區會澤縣發生食和散裝白酒甲醇嚴重超標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192 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殘。
1997年6月底至7月上旬,雲南思茅地區發生群眾自行採食蘑茹中毒事件,共有255人中毒,死亡73人。
1998年2 月, 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等地區連續發生的多起重大的假酒中毒事件, 有200多人中毒,奪去了27人生命。
1999 年1月, 廣東省46名學生食物中毒; 同年6月, 某省一醫院接受了34人中毒事件,中毒原因都是食用帶有甲胺磷農葯殘留的「蔬菜」。
2001年1月, 浙江省杭州市60多人到醫院就診, 症狀為心慌、心跳加快、手顫、頭暈、頭痛等, 原因是食用了含有「 瘦肉精」 ( 即鹽酸克倫特羅)的豬肉[7]。
2001 年,江蘇、安徽等地暴發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 : H7 食物中毒,造成177 人死亡,中毒人數超過2 萬人[8]。
2003年3月19日,遼寧省海城市部分小學生及教師飲用豆奶引發食物中毒,其中涉及2556名小學生(中毒人數達292人),豆奶食物中毒的原因是,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營養因子未徹底滅活[9]。
2.2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
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眾健康的最重要因素[10]。據衛生部提供的信息, 2003年,衛生部共收到全國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報告379起, 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與2002年比較,重大食物中毒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分別增加了196.1%、80.7%、134.1%[11]。但是,在我國規定的法定傳染病報告制度中,大量腸炎、痢疾等散發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蟲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並不包括在其中。我國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現狀表明,由腸道致病菌(沙門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埃希菌O157∶H7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傷寒沙門菌、霍亂弧菌、痢疾桿菌等) 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疾病散發是直接造成人體健康損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12]。目前,我國尚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報告系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發展中國家食源性疾病的漏報率在95%以上[8]。因此,在我國,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對健康的嚴重威脅。
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學性污染物對健康的潛在威脅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10]。最近幾年, 各級政府紛紛制定了停止生產和使用部分劇毒化學農葯的法規[13] 。2000 年在北京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頒布實施3 周年總結會上, 農業部門將採取措施, 停止批准新增甲胺磷、對硫磷等5 種劇毒農葯的登記; 部分省市決定在農葯用葯高峰之際, 全面禁止在蔬菜區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然而, 在2001 年2 季度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 已被禁止使用的兩類高毒農葯甲胺磷、氧化樂果檢出率依然很高[14] 。農葯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已不僅僅停止在專家呼籲和社會關注的程度上了。二惡英及其類似物的污染在國際上一直受到關注,因其具有明顯的致癌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科技部「十五」 重大攻關項目——《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究顯示,日前我國每人每日二惡因膳食攝入量為72.48pg,按體重摺算成每日膳食攝入量為1.21pg/kgbw每月膳食攝入量為36.24pg/kgbw,這一污染水平已經與發達國家使用垃圾焚燒技術造成的污染水平相當,也接近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暫定)的每月耐受攝入量70 pg/kgbw[15]。
三是食品新技術、新資源(如轉基因食品、酶制劑和新的食品包裝材料)應用給食品安全帶來新的挑戰[10]。近十年來,以基因工程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已經在農業和食品領域顯現出極大的生產和市場潛力,豐厚的利潤和高額投資使現代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16]。生物安全所致的食品安全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而用傳統的毒理學試驗方法和危險評價程序評價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的諸多困難,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還不能肯定轉基因食品能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危害。
四是我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10]。 近年來,我國食品行業不斷發展,2001年全國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比1995年增加12.6%,達432萬戶,從業人員比1995年增加5%,達到門17萬人。另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00年全國食品工業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8%,其中食品加工業占食品工業增加值的29.48%。食品行業涌現出一批達到良好生產規范(GMP)的、有實力的企業,出現了採用定牌加工(0EM)模式進行跨省合作的大型企業,他們以完善的質量標准和管理體系做技術保證,不斷開拓市場[17]。但是,食品行業中達到GMP的企業所佔的比重現還較低,規模小、管理水平低、加工設備落後、衛生保證能力弱的家庭作坊、食品攤點等仍然是影響食品衛生水平的重要原因。一方麵食品行業特別是飲食業吸納了大批城市下崗人員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但另一方面由於加工設施簡陋、衛生知識缺乏、操作技能不熟等,也給食品衛生帶來隱患[18]。
五是防範犯罪分子利用食品進行犯罪或恐怖活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7]。近年來,犯罪分子利用食品進行破壞活動的案件越來越多,2002年9月發生在南京的特大鼠葯投毒案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2003年因投毒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起數與往年相比明顯增多,是引起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投毒的物質主要是劇毒急性鼠葯(大多數為毒鼠強),高居中毒致死原因的第一位。2003年全國共報告重大劇毒鼠葯中毒75起,1316人中毒,121人死亡,病死率為9.2%[11]。這類破壞活動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更是擾亂了社會的穩定團結。
六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條件、手段和經費還不能完全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10]。自建國以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就致力於衛生隊伍的建設,經過50多年的努力,我國已擁有10萬人的衛生監督執法隊伍和20萬人的技術隊伍,但是,這與432萬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1117萬人的食品從業人員相比,衛生監督資源顯得十分有限[17]。
二、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對策
1、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安全戰略
2000 年5 月第53 屆世界衛生大會的決議(WHA 53. 15) 在WHO 的歷史上首次將食品安全列入全球公共衛生的重點領域。並於2002 年提出WHO 全球食品安全戰略計劃。目標———降低食源性疾病對健康及社會的影響。措施———①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 ②改進危險性評價方法; ③創建評價新技術產品安全性的方法; ④提高WHO 在法典中的科學和公共衛生作用; ⑤加強危險**流和宣傳; ⑥增進國家、國際協作; ⑦在發展中國家加強職能部門的建設[19]。 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2.改善和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水平的主要對策
2.1 加強國家食品安全控制系統。包括人力建設與各部門之間的分工。
2.2 持久開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監測。為摸清「家底」和評價控制措施有效性提供科學依據。
2.3 將危險性分析用於食品安全立法,包括標準的制定。這是WTO 有關協定中特別強調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基於科學和協調一致。
2.4 大力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這是摸清「家底」和在國際貿易中保護國家利益的技術保障。
2.5 強調企業的自身管理。因為從農場到餐桌的食物生產和消費的全過程中,企業應為食品安全的主體[20]。
2.6建立有效保證食品安全的衛生監督體制和技術支撐體系[21]。
2.7重視宣傳教育。包括對政府部門、企業和消費者的廣泛、持久的宣教[20]。
❼ 中國食品安全現狀
令人擔憂。
❽ 國內外食品安全現狀是怎樣的
國內不是食品安全與否的問題了
連記者報道食品問題都……
就從監督上來說吧 gov不管,可是就連記者報道都……
趙普因曝光皮鞋酸奶,封殺幾個月差點被革職;
曝光地溝油的記者李翔身中10餘刀被慘殺;
曝光三聚氰胺的乳業打假第一人蔣衛鎖遇害身亡;
中國葯品打假第一人高敬德在北京被Jc接走,3天後離奇死亡;
曝光畢節五名流浪兒童被凍死的記者李和諧元龍昨天也秘密失蹤
連記者都這樣……對這個國家的食品安全問題還要說什麼
❾ 中國食品質量與安全的現狀
食品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最基本物質,食品安全與民眾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也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以下是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分析:
食品安全
1.政府監管缺位
我國的食品製造來起步較晚,且大多是家庭小作坊,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道德。管理人員素質水平普遍較低,生產設備和技術水平落後,不具備檢驗檢疫能力。而政府相關的監管部門放鬆其應有的監管職能,縱容這些食品生產企業投毒制假,生產出存在嚴重問題的食品,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2.消費者缺乏維權意識
我國的相關市場機制不健全,導致消費者無法了解到食品的具體生產商、加工商、銷售商,在購買食品時易買到不合格食品。很多消費者購買食品後沒有索要小票、收據、發票等票據的習慣,出現食品問題時,大多數人選擇花錢買個教訓,自認倒霉,使得很多食品生產企業肆意妄為無視法律。此外,我國的政治與法律制度造成了消費者維權難度較大,無處維權、無人理會維權、維權不管用、索賠困難等問題使消費者不願意去維權,以上各種因素導致我國的大多數食品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淡薄。
3.法律保障體系不健全
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食品安全法》,但法律保障體系不健全。雖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但和職能部門間的界限不清,監管職權不明,可操作性不高,管理一片混亂。一般小的食品安全問題無人問津,只有發生重大或特大的給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的食品安全事故時,才會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嚴重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的發展。
❿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現狀
目前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就是很多視頻並沒有達標就出來銷售了,導致很多食品流入市場也會出現了,很多人吃了以後出現了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