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豪車價格 » 四十年代卡車價格

四十年代卡車價格

發布時間: 2025-07-13 17:31:02

1. 沃爾沃卡車的四十年代

在1940年代的後期,戰前老款車的產量產生了戲劇性的增長。
1930年代是沃爾沃卡車發展史上的急劇膨脹期。從樣式古板的車型有了一個平平常常的開始,一直到生產出配置高性能發動機,大載量,多橋式的現代化車輛。這是沃爾沃的黃金十年。 THE ROUND NOSE
1939年末作為1940年款推出的圓頭卡車也許是1970年代F系列卡車出現前沃爾沃最成功的卡車車型。這些看上去都一樣的、型號眾多的卡車應用到了運輸領域的方方面面。
乍看上去,這些卡車沒有區別,但實際上它們是不同的。例如,最新三款車的前部都有明顯不同的長度區別,其中較早的兩款配置了汽油發動機(或HESSELMAN發動機或燃汽發動機)。
今天看來車輛外形獨一無二,但圓頭卡車的外觀深受當時美國、英國和德國的卡車外觀影響。這並不奇怪,因為1930年代是外形設計在產品設計流程中地位突出,並且設計潮流在國與國傳播的十年。對幾乎所有卡車產品設計的影響可能來自每一個製造商。
這一系列卡車剛開始生產時並不是充滿光明前景的。
1939年末發布了其第一款車型,其時正值二戰剛剛開始。這意味著民用卡車製品的銷售很快變的緩慢。幸運的是,軍方客戶的需求大增,沃爾沃一躍成為瑞典武裝部隊的供應商。二戰期間,數以千計的標准型圓頭卡車交付軍方,它們都採用了簡捷設計、全輪驅動。
二戰後,這一系列的卡車大獲成功。最成功的車型當屬LV125系列,被售出了超過10000台。一時間卡車的保有量大增,但這與其成為主要運輸方式的時代還相去甚遠(鐵路運輸在當時還扮演著主角)。
盡管擁有相同的外形,這些圓頭卡車的功率與強度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基本型的發動機是普通的90hp側置氣門發動機,而此時頂置氣門的汽油機馬力已高達105bhp。通常還有使用成本較低燃料的HESSELMAN發動機可供選裝,而二戰期間還配裝了燃汽發動機,雖然性能有限,但當汽油僅供應軍方需要時,它還尚能維持運轉。
這一系列的卡車從1939年到1954年整整生產了15年,除一些細節的改進外沒有機械結構上的改變。共生產銷售了40000多台圓頭卡車,這一數量被認為是卡車用量的極限(與今天相比較)。 尖鼻式卡車以其功能性強和順應設計潮流,很快為人所接受。當更重型的尖鼻卡車在1940年被研製出來後,對於更輕型的先進卡車而言採用現有設計要好於新的,尤其是當LV79與LV76和LV78卡車使用了相同的設計時。這已在1938和1939年時被尖鼻式卡車所取代了。
LV11系列卡車是沃爾沃輕型卡車和堅固的重型卡車之間的過渡產品。事實上,LV11的底盤與沃爾沃車族中重型卡車的相同,傳動系統零部件(沃爾沃內部製造)採用老款車的但經過長期驗證可靠的零部件,比如LV8系列卡車的零部件民經幾年時間驗證。後者最終還是被LV11替代更新了。
盡管LV11的整車質量大,但1940年代的圖片中經常展顯出這類車輛在諸如建築運輸等重型用途中應用,在此處車架、懸架、車轎等底盤零件要經受巨大的應力作用,尤其是在當時把超載看作是一種正常現象。
LV11成了標準的瑞典卡車(沒有太多的出口,是由於相對於便宜但不夠耐用的外國競爭對手來說該產品堅固但卻昂貴)。1947年時(LV105被成功推出)它作了兩處修改,隨後,LV105被L20系列卡車所取代。這種改動是非常小的。當它被L34系列卡車所替代時,這一代卡車及其零部件的普及意味著L20系列卡車的底盤和零部件再次被使用,除機蓋、翼子板和先進設計的駕駛室未作任何改動。 二戰中有一條是最根本的特點:第一次在戰爭中由自驅動轎車、卡車和戰斗車輛(通常具有良好的越野機動性)替代了以前由畜力車輛來擔當的角色。
沃爾沃以其雄厚的資源不斷發展壯大,在1939年開始的15年間理所當然地一躍成為瑞典軍方運輸裝備的主供應商。最先進的車輛是TVA、TVB和TVC,這三款車一直用作火炮和防空武器的重型牽引車。
TVCA是沃爾沃生產的第一款全輪驅動車輛,它是在TVZ/TVB基礎上開發出來的,但進行了兩點關鍵改動:前控設計和附加了前橋驅動。
因為TVC需要具有卓越的越野性能,所以很自然要限制車身的全長尺寸,並盡量將GVW平均分配到三個車橋上。出於此原因,在發動機頂部設置了寬大的駕駛室,使駕駛員視野良好,內部乘員得到滿意的乘用舒適性,這種獨特的全驅型卡車還具備了其他一些先進的特性。這種寬大的乘員型駕駛室對於車輛的用途來說是十分必要,因為它不但要作為火炮、高射炮的牽引車來使用,還需要將兵員輸送到戰斗位置處。
底盤設計與TVA/TVB完全相同,採用管結構中央車架和獨立車橋,6輪全驅並配以大規格越野型輪胎。
TVC的發動機與其前代產品TVB的相同,為140bhp7.6升汽油機。TVC因其特殊的功能用途而大受歡迎,盡管其前部沉重,往往會導致轉向輪陷入松軟的地面內,但雙驅動後橋強大的牽引力能夠克服這一缺憾,保證了其優秀的越野機動性。
TVC在瑞典武裝部隊中長期長期服役,除了改用成員視野更好的大車窗外,基本沒有改動。發動機用特大馬力的10升汽油機替換,該機用於L39TITAN重型卡車的柴油機發展而來。 雖然沃爾沃屬於發展中的製造商,但它較晚才成為柴油卡車製造商。這不僅僅是機遇的原因,也是因為沃爾沃合作奠基人之一的GUSTAF LARSON,他是HESSELMAN發動機發明者JOMAS HESSELMAN 的追隨者。不幸的是,這就意味著沃爾沃成為最晚一個為用戶提供柴油機的製造商,盡管當時正品的柴油機性能已遠遠超過HESSELMAN發動機。
盡管如此,研發生產第一台柴油機的原始計劃在1940終於出台了,但二戰遲滯了沃爾沃推出柴油機產品的步伐。
第一台沃爾沃柴油機被命名為VDA(沃爾沃A型柴油機)採用像當時大多數一樣的預燃型構造。起初VDA是計劃採用更高效的直噴式。在生產直噴式VDA之前進行了實驗測試,發現在寒冷的天氣情況下很難啟動這種型號的VDA。所以為了保證良好的可靠性和長的工作壽命,1946年定型推出了預燃式VDA。1946年秋季發布了此款車型,很快就在瑞典成為了最熱門的卡車。
LV15系列卡車與1939/1940年最先推出的汽油機型圓頭卡車基本一樣,但更大更重的柴油發動需要更長大的發動機蓋,這使得柴油卡車很容易與配置汽油機和HESSLMAN發動機的圓頭式卡車區別開。
盡管輸出功率只有95dhp(從1949年開始為100bhp),LV15系列卡車(和具有相同外形的L24系列卡車)能夠勝任重型運輸任務,包括建築運輸和長途運輸,有時甚至採用三橋式和拖帶拖車。
當預燃式VDA發動機被直噴式VDC發動機取代以改善油耗經濟性時(起初只是降低成本費用的替代方案),重要的一步(發動機發展方向)在1950年被決定了。這種發動機是現代高性能沃爾沃柴油卡車、公交機和船機的鼻祖(VDC發動機實際被應用到了所有方面,甚至像鏟路機這樣的沃爾沃車輛產品!)
LV15/L24系列卡車與1953年被L38/VIKING卡車替代更新。 到了40年代中期,重型卡車使用柴油機已經成為一種明顯的趨勢。而這對VOLVO來說是陌生的。他們一直專注於Hesselman發動機的開發,因為相比之下Hesselman發動機的開發費用比柴油機要低。
第一輛柴油重卡——因需而生
在今天,也許我們必須強調直到1945年,VOLVO 重型卡車的累計產量仍然是很小的。大部分VOLVO 生產的卡車屬於輕型和重型。它們使VOLVO獲利頗豐,使其有足夠財力在後來開展轎車的生產業務,而轎車業務直到50年代初才開始獲利。
L29系列卡車是極其堅固和強勁的,但產量很小。自然,1946年推出的強勁的第一款柴油重卡是以L29系列為基礎的,它的問世起初很大程度上是應瑞典國家道路協會的需求。他們需要一種強勁的車輛在瑞典的嚴冬中進行鏟雪作業和道路建設。(戰後時期是瑞典公路網更新的高潮期)
簡約而高效
L29C/V的設計(C是民用的意思,V是道路協會車輛的意思,也就是說它市道路協會使用的卡車)是簡約而高效的。已存在的L29型重卡經改進和加強有了更長的發動機艙以安放巨大而強勁的volvo柴油機。開始時是預燃燒型,但在這型卡車的後期生產中,它被先進的「VDF」直噴機代替。
LV29C/V,一個成功的折中方案,在1951年被有著現代外形的L39Titan所代替,而它主要是基於L29C/V的成分——至少前五年是這樣。由於沒有助力轉向,駕駛L29C/V是艱苦的工作。在那個年月,卡車司機的確要有強健的體魄。

2. man是什麼牌子的車

【太平洋汽車網】MAN是德國汽車品牌,全稱MANAG(曼),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MAN是越野房車,這樣的類型的車被叫作路上遊艇,既可以當作越野車,與此同時也可以當作房車,對長陪賣途出行來說是十分方便的。

曼商用車製造業起始於1915年的MAN股份公司(MANAG),前稱是“奧格斯堡-紐倫堡機械工廠股份公司”(MaschinenfabrikAugsburg-NürnbergAG,又譯作“敏孝曼股份公司”、“曼公司”),是一家控股公司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的商用車、機器設備製造商,德國股票指數DAX的成分公司,世界500強之一,在全球有62,000名雇員,年銷售額為150億歐元,其中75%來自德國之外。旗下的MAN商用車股份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重型卡車製造商之一。

MAN商用車輛股份公司去年7月正式兼並了尼奧普蘭後,現擁有MAN、STEYR、OEAF、STARERF和NEOPLAN等6個國際級品牌。其中MAN和NEOPLAN兩個品牌的長途及城市客車,在歐洲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15%。該公司產品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就已進入中國市場,廣泛應用於中國的貨運、高速公路養護、消防、石油鑽探和客運等行蘆拿逗業。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李苑麗)

3. 帕傑羅怎麼樣值得買嗎

帕傑羅作為當年三菱旗下非常重要的一款SUV車型,也受到了很多越野愛好者的喜愛。直到現在,很多越野愛好者還在開著老款帕傑羅,行駛在各種沙漠、雨林等越野場地。這款車的優秀品質也得到了我們國內市場的廣泛認可。2011款老款的指導價當年也達到了29
帕傑羅怎麼樣值得買嗎
帕傑羅作為當年三菱旗下非常重要的一款SUV車型,也受到了很多越野愛好者的喜愛。直到現在,很多越野愛好者還在開著老款帕傑羅,行駛在各種沙漠、雨林等越野場地。這款車的優秀品質也得到了我們國內市場的廣泛認可。

2011款老款的指導價當年也達到了29.8萬元到38.9萬元之間。現在的二手車市場,高配車型只有9.8-11.8萬元之間,保值率也只有20%-30%之間。但是在很多地區的二手車市場,這種模式的發行量還是很大的。

這一代直接使用V6發動機,排量達到3.0L雖然官方數據顯示馬力只有163,244 N/m的扭矩,120 kW的功率,這款車型擁有很強的越野能力和超級通過性。

當年,這款車型的外觀設計絕對非常時尚,整體流線非常硬朗。雖然很多地方的線條比較柔和,但是配上大方形大燈和獨特的前空氣網,讓額頭很有氣勢。前保險杠和車身的雙色設計也顯示出了自己的風格特點。

屁股也很惹眼。備胎的存在直接給車身的霸氣增添了更多的氣勢。左右對稱布置的尾燈並不佔太多面積,但也凸顯了自己的硬派風格。所以單從車身外觀來看,這是一款風格時尚的硬派越野車。

即使在今天,內飾的設計風格也非常搶眼。液晶屏面積不大,但中控台整體採用菱形。所有的功能鍵和出風口都很協調,整體看起來不僅簡潔,而且很有特色。

這款拉桿箱性價比還是很高的,配置功能不錯,而且作為二手車,今天價格不高,但是本身質量不錯。這么霸氣的車身外觀,又不失現在的內飾風格,很多人還是很喜歡這款車型的。

因為車身高度比較高,駕駛員的視野很開闊。坐在駕駛室後,他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前面的路。另外這款車的操控性能很強,任何檔位的平順性都很高, 方向盤 的靈敏度也很高。一點空位都沒有,這也讓這款車在越野中表現出色。

但是,這款車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降噪很差。坐在車內,不僅能聽到發動機的轟鳴聲,還能聽到外面傳來的大量噪音。另外這款車的重量比較大,導致爆發力不是很強,所以剛開始會比較慢。

而且車身用的 懸掛 裝置也不夠優秀。路上的任何小顛簸都會造成車內明顯的顛簸感。再加上市區道路油耗高,很多人都不願意選擇這種車型。

總的來說,帕傑羅是一款非常經典的老車,也是很多人的夢想。

帕傑羅怎麼樣

說到日系越野車,除了豐田的陸巡和霸道,三菱帕傑羅也是無數越野車迷痴迷的一款車。然而,隨著2019年三菱正式宣布帕傑羅停產,這款越野史上的經典車型也正式退出舞台。很好奇,豐田普拉多現在混的風生水起,為什麼三菱帕傑羅只能來個「爽」的結局?今天我就帶大家回顧一下他輝煌一生的前半生,同時探究一下帕傑羅晚年的「爽」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

就像豐田陸巡生來就是為軍隊服務的一樣,帕傑羅也有軍車的血脈。在20世紀30年代,三菱重工已經是日本政府最重要的軍事合作夥伴之一,幫助日本軍方生產了大量武器、軍艦和其他軍事裝備。1933年,三菱受日本政府委託,希望他們能生產出一種具有一定越野能力的軍車,供當時的日本天皇等領導人使用。是的,你是對的。日本帕傑羅的前身竟然是汽車!

三菱PX33越野轎車

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下,三菱PX33誕生了。它是一款多功能汽車,具有那個時代的汽車外形,但可以配備越野 輪胎 和四驅系統。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款配備全時四驅系統的汽車。

帶有三菱標志的吉普威利斯

後來二戰期間,三菱重工開始貼牌生產Jeep威利斯軍用越野車,並掛上了三菱的logo。通過PX33和威利斯,三菱積累了很多製造越野車和四驅的經驗,為帕傑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帕傑羅概念車

二戰後的70年代,日本經濟逐漸復甦,工業和科技都取得了顯著進步。這時候豐田的陸地巡邏車系統已經大獲成功,在市場上的銷量極佳。三菱汽車自然看中了這塊肥肉,決定進軍民用越野車市場。因此三菱在1973年的東京車展上發布了一款名為帕傑羅的概念車。從上圖可以看出,這款概念車還是帶有Jeep威利斯的影子。

帕傑羅概念車第二代

但問題是,當時已經是20世紀70年代了,那麼新推出的車型怎麼可能還像三四十年代的軍用卡車呢?畢竟那個時代的車還沒有「復古」起來,因為都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大家都在拚命的和老款車劃清界限,以示新潮。於是五年後,三菱推出了第二代帕傑羅概念車。不過這種量產車還沒上市,概念車就已經換了。現在看來很新奇。

1981年底,在第二代概念車發布4年後,第一代三菱帕傑羅的量產版終於正式亮相,由此開啟了山貓的輝煌篇章。

說到帕傑羅的名字——中國老越野炮口中的山貓,可能很多年輕同學都不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根據三菱的解釋,「帕傑羅」的意思是帕加斯貓,是一種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高原野生動物。由於生活區地形陡峭,帕加斯貓有很強的「越野」性能。三菱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動物讓人們知道帕傑羅的越野能力有多強!後來帕傑羅來到中國,人們就把這個典故傳到了一個很口語化的名字——山貓!

在海外市場,帕傑羅這個名字也打了一個烏龍球!要知道,在西班牙俚語中,帕傑羅指的是「正在手淫的人」。出門怎麼能這么說:我的車是有人在手淫?!為了避免這種尷尬,三菱在西班牙語區把帕傑羅的名字改成了蒙特羅(獵人)!

說到帕傑羅的車,嚴格來說,帕傑羅前期和後期的定位差別很大。1982年剛上市的時候,帕傑羅只提供了一款3門的短軸車型,長度只有3995mm,定位甚至和我們熟悉的鈴木吉姆尼有些相似!後來的帕傑羅車型,為了適應更廣泛的市場需求,開始向大空空間和舒適性的高端定位轉型。

不過在動力方面,早期的帕傑羅並沒有搭載1.3L發動機的吉姆尼那麼弱。最初的車型搭載的是2.0L汽油發動機,也是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神機——4g 63。作為一款越野車,最初的帕傑羅自然選擇了硬派非承載式車身路線,也採用了前雙橫臂和後整體橋懸掛。在兼職四驅系統的加持下,帕傑羅有了非常不錯的越野能力。

為了讓這款初出茅廬的全新車型出名,財大氣粗的三菱在帕傑羅上市的第二年(1983年)就讓它正式參加了達喀爾拉力賽。要知道,達喀爾拉力賽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運動之一,幾乎每年都有車手在比賽中喪生。雖然三菱帕傑羅第一年的比賽並不好,但是第二年,帕傑羅獲得了第三名,第三年,他獲得了達喀爾拉力賽的冠軍,開始了可以稱之為統治達喀爾的征程。

隨後,帕傑羅在達喀爾拉力賽中共獲得12個冠軍,共有150個賽段冠軍,至今仍保持著「達喀爾拉力賽奪冠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而排名第二的標致僅獲得78個賽段冠軍,只有帕傑羅的一半!說帕傑羅是達喀爾之王一點都不誇張!

為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三菱還於1983年在達喀爾推出了五門長軸版帕傑羅,注重大空室的實用性,甚至還有第三排 座椅 。1988年,帕傑羅首次搭載6G72 3.0L V6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可以算是第一代帕傑羅汽車了。直到2019年帕傑羅停產,6G72都是帕傑羅的主力。6G72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挑油,即使是89號汽油,加了也能正常運行,絕對不會在找不到高標號汽油的偏遠地區躺著。

第一代豐田普拉多

或許我們看到了帕傑羅的成功。1990年,日本競爭對手豐田也在當時的陸巡LC70的基礎上推出了一款尺寸縮小的越野車。這輛車就是著名的「霸道」,也就是陸地巡洋艦普拉多。至此,作為日系中大型越野車領域僅有的兩款車型,普拉多正式與帕傑羅建立了競爭關系。

1991年,帕傑羅迎來大換代,正式推出2代車型。在保持上一代非承載式車身結構的同時,三門短軸版軸距加長70mm,五門長軸版軸距加長30mm。此外,第二代帕傑羅的外形設計也不再是七八十年代稜角分明的風格,更加圓潤的邊角讓它更加符合90年代的審美需求。

更重要的是,第二代帕傑羅首次提供了一套命名為Super Select 4WD的四驅系統,也就是著名的「Super Select四驅」。要知道,那時候的四驅系統是同時期其他車型普遍採用的,也就是在鋪裝路面上只能用後輪驅動,只有在土路、雪地、泥地等未鋪裝路面上才能切換到四驅模式,然後車輛的前後軸會以固定的比例分配(一般是50:50)。因為前後橋完全剛性連接,沒有 差速器 ,所以四驅系統不能在抓地力好的路面上使用,否則會出現打齒、轉彎困難等問題。

超選擇性四驅系統通過非常復雜的差速器和 差速鎖 結構,提供2H(高速後輪驅動)、4H(高速全時四驅)、4HLc(高速全時四驅鎖止中央差速器)、4LLc(低速四驅鎖止中央差速器)四種模式。80km/h以下切換非常方便,只需加一檔。

換句話說,如果你開的是超選四驅的車,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行駛可以切換到2H模式,純後驅可以降低油耗;雨雪天氣,在簡單的土路行走時,可以切換到4H模式,實現全時四驅功能,提高穩定性;在越野爬坡工況下,可以切換到4HLc或4LLc鎖止中央差速器,獲得更好的脫困能力。

從1991年第二代帕傑羅上市開始,包括北汽、廣汽長風在內的國內多家車企都開始在帕傑羅的底盤上生產自己的越野車。比如北汽旋風,長風獵豹黑金剛等車型都是出自2代帕傑羅。更誇張的是,長風獵豹甚至被授權生產「迷你版」帕傑羅·皮寧,也就是獵豹騰飛。

時至今日,仍有許多長風獵豹在我國的沙漠和草原上飛翔,傳承著帕傑羅的意志。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帕傑羅,中國的硬派越野車就不會這么受歡迎,尤其是在一些部隊所在的偏遠地區。以帕傑羅為原型的長風獵豹是絕對主力。

看到這里,有些同學可能會好奇。既然帕傑羅這么好,為什麼後來就涼了?這個就要從很多方面來說了。

1999年底,三菱推出第三代帕傑羅,新一代車型相比第二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讓越野迷無法接受的是,第3代帕傑羅取消了原來的獨立大梁非承載式車身,成為了更接近城市SUV的承載式車身。

雖然三菱曾經說過帕傑羅的承載式車身(可以理解為將原非承載式車身的獨立外殼和底盤大梁合二為一)的底盤中也嵌入了梯形大梁,但這種外殼和底盤的結合必然導致車身在極端條件下「機動性」較差。如果長時間行駛在搓板路、石子路等非鋪裝路面上,車身會因持續撞擊而變形,導致內飾異響,結構變形。

第3代帕傑羅除了取消了獨立大梁,還將原來的後整體橋結構換成了多連桿獨立懸架和承重四輪獨立懸架。這個聽起來不夠硬的組合,直接引發了很多越野愛好者的反感。

而且也正是因為更換了承載式車身和四輪獨立懸架,第三代帕傑羅的極限越野能力不升反降,尤其是面對橫軸連續、左右不平的路面時。後獨立懸架行程短的問題開始完全顯露出來,車輪很容易脫離地面失去抓地力,形成越野選手俗稱的「狗撒尿」姿勢。

熟悉越野的同學應該知道,在爬坡脫困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車輪不要離開地面,因為只有車輪始終與地面保持接觸,才能有更好的附著力。如果車輪離開地面,任何差速鎖或電子防滑裝置都將失去意義。

更重要的是,雖然更換了承載式車身和四輪獨立懸架,但第三代帕傑羅的未鋪裝路面的舒適性並沒有提高。要知道,在傳統的非承載式車身中,由於車殼和底盤是分離的,底盤的震動和顛簸反而會被過濾一次,這也是陸巡等非承載式車在未鋪裝路面行駛時舒適性較好的原因。但是帕傑羅的承載式車身和輪胎懸掛所經歷的顛簸會直接傳導到車內。同時,為了保證越野時的懸掛支撐,車輛的減震器也不能調得太軟,所以第三代帕傑羅實際上是顛簸的,很難開。與同期競爭對手豐田普拉多和陸巡相比,其舒適性要差很多。

可靠性問題主要爆發在2006年發布的4代帕傑羅上,也就是國內車迷比較熟悉的V93/V97。如果你玩過這款帕傑羅,你一定知道它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尤其是3.8L發動機的V97)散熱都有些問題。如果在沙漠、草原等高溫地區連續低速行駛,發動機會過熱而「沸騰」。

此外,帕傑羅的承載式車身和獨立懸架在持續高強度的路面行駛時容易出現變形等等問題。越野車是一個非常注重可靠性口碑的產品。如果一輛帕傑羅車主遇到過熱、變形等問題,就會大范圍傳播。所有越野車發燒友還是可以瞬間補上被帕傑羅在野外坑的畫面。就這樣,帕傑羅的名聲逐漸崩塌。......

上面說的三個問題雖然客觀存在,但不足以把一輛經典老爺車直接送進墳墓。畢竟在歷史上,很多經典車型都可以通過下一代車型的努力重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說到帕傑羅的真正死因,其實更多的是三菱集團戰略調整和日產收購三菱汽車導致的。

首先,三菱重工集團是三菱汽車的背後,汽車並不是三菱汽車的主營業務。他們廣泛涉及軍工、造船、化學、鋼鐵、金融、教育等領域。,所以三菱汽車並不看中汽車這個在三菱汽車營收中佔比很小的行業,所以一直以來並沒有給予三菱汽車太多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三菱汽車被同樣來自日本的汽車品牌日產坑了一次,直接演變成了日產收購三菱,而這種轉變正是三菱汽車走向深淵的核心原因。整個被坑的過程是這樣的。早在21世紀初,三菱汽車和日產就有一定的合作關系。三菱還幫助日產生產了一些車型。之後兩家公司關系越來越好,甚至出現了互貼標簽、換殼車的情況。比如日產在部分地區銷售的卡車,其實是三菱扶桑卡車的貼牌貨,三菱也曾經銷售過帶有三菱標志的日產馮婭。

不過,時間到了2016年,那時的日產正准備開發新一代車型。為了給新車做油耗參考,日產對旗下多款車型進行了油耗測試。經過嚴格測試,日產發現旗下一款三菱「換殼車」的油耗居然與三菱官方提交的油耗數據存在巨大偏差,是一次妥妥的油耗造假!要知道,當時大眾剛剛因為排放造假被歐美市場罰款數百億,日產當然不想背這個鍋!於是,日產決定明哲保身,大義滅親,舉報三菱汽車油耗造假。

事件曝光後,三菱汽車股價開始暴跌,高層也發揚日本鞠躬文化,多次向社會、車主、投資者道歉。隨著股票下跌,低頭道歉,股票繼續下跌,反復低頭道歉,日產作為旁觀者,居然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利用三菱股價暴跌,上演了一出險情!三菱僅以142億元人民幣被收購,納入雷諾-日產聯盟。

但當時雷諾-日產聯盟本身的財務狀況就非常堪憂,三菱汽車還要處理油耗造假事件的善後工作,面臨14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虧損,所以三菱被日產收購後並沒有得到預期的幫助。就這樣,三菱汽車的財務狀況每況愈下,只能通過砍掉一些非主流產品線來控制開支。在這種情況下,注重運動的EVO和相對較小的硬派越野車帕傑羅別無選擇,只能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

從帕傑羅的故事中不難看出,再輝煌的過去,如果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最終都會被時代淘汰。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現在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的三菱汽車,其實就像80、90後逝去的青春,再也找不回來了。...... 帕傑羅怎麼樣值得買嗎 @2019

4. 新中國建立後到改革開發前中國汽車發展史

東風轎車:1958年由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研製,開創了中國轎車生產的先河。這是一款曾令全中國人民興奮不已的轎車。商標是一條騰飛的金龍,代表東方巨龍的發達和自強,與車頭前毛澤東主席手書的「東風」兩字相互輝映。毛澤東同志乘坐了這輛轎車後,曾高興地宣布:坐上我們自己的小汽車嘍!
上海牌:建國後上海生產的最早的轎車。曾是中國僅次於大紅旗的行政用車。60年代上海里弄新娘子出盯神顫嫁,一部上海牌轎車做婚車能引起全弄堂的轟動和羨慕;桑塔納的誕生讓它走完了歷史旅程。
CA770:1965年一汽生產的紅旗CA770型三排座高級轎車。這款氣宇軒昂,氣勢不凡的車,在老百姓心目中曾具有崇高的地位,也是權力地位的象徵。許多四十歲以上的中國人至今記得,每當紅旗牌轎車行駛在馬路上,行人都會向它行「注目禮」。最終這款承載了無數政治榮光的車因「不夠經濟」停止生產。
北京212:由北京汽車廠生產。曾是供部隊高級指揮員使用的越野車。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長時期受到了部隊和地方百姓的歡迎,一度影響巨大。被譽為能征服任何路面的、物美價廉的中國越野車先驅。合資改進後產品予以新概念「新城市獵人」,包括BJ2020VB、BJ2020VE兩種車型。

桑塔納:中國第一款合資生產的轎車,由上海大眾汽車公司出品。因好用、皮實成為中國老百姓心目中好品質車的象徵。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依然生命力旺盛,可見對中國轎車市場影響之深遠。
捷達:一汽大眾的主力車型。自落戶於中國的那天起,始終堅持優秀品質和質朴的造車理念,在國內不斷地創下了多項第一。目前在市場上仍保持領先地位。
夏利:1987年天津市汽車工業公司最先生產。國內最早進入家庭的主力車型之一,也是國內計程車市場保有量最大的車型。八十年代,夏利轎車以其出色的性能成為當時的低端商用車和少數富人的私家車,在大街小巷,「紅色夏利」是當時一道靚麗的風景,至今已經超過100萬輛。
富康:1995年開始在中國武漢合資生產的富康轎車其實就是雪鐵龍ZX的翻版,由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出品。是最早進入中國家庭的的家用轎車之一。8年多來,累計生產了大約30萬輛。曾以實用征服了第一代私家車用戶。但如今喜新厭舊的老車主卻開始嫌它有點兒土了。
奧迪A6:四個連環圈圈標志的黑色奧迪,是中國人眼裡公認的豪華車。而奧迪與一汽集團共同生產的奧迪A6,至今仍大量裝備政府機關,成為中國當代豪華轎車的傑出典範之一。
POLO:上海大眾汽車公司出品。以時尚造型影響了中國當代白領。也是中國第一瞎冊輛與世界同步推出的家庭轎車。活潑而又靈動的俏皮造型,富有力度而自信的線條,賦予了她一張富有青春活力而極具親和力的面孔。巧妙迎合當代都市白領追求時尚的心理。成為汽車時尚的一個標志元素。
CA10:1956年7月13日,這是一個讓中國人自豪的日子,12輛解放CA10下線。

首批生產的解放CA10原型車為前蘇聯斯大林汽車廠出產的吉斯150,不過,一汽人並沒有將前蘇聯的散件直接拿來組裝,首批車就有一半的重要零件是自己生產的,再SKD組裝而成。該車空車重3·9噸,載重4噸,馬力達到90匹,四行程的六缸發動機,最高速度可以達到65公里/小時。
奧迪100:在1988年,奧迪公司授予中國一汽代號為「C3」的奧迪100生產許可證,並於當年組裝499輛汽車。1991年,一汽大眾正式開始生產奧迪100,當時主要是為了滿足公務車市場的需要。由於技術先進,外形漂亮,在當時供不應求。官車市場的巨大容量為奧迪帶來豐厚了的利潤,也確立了奧迪100的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地位,成為新一代「官車」的代表。
中國第一汽車:中國一汽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總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始建於1953年,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名奠基.
東風汽車:也稱「二汽」是1969年才開始在湖北的十堰市建造的,它生產「東風牌」卡車、「富康牌」轎車以及後來的「愛麗舍」轎車等等。二汽原屬國務院計劃單列管理,九十年代改名東風汽車公司,有員工12萬人。
從地域上看,二汽所在的十堰市位處湖北凱敗、四川、陝西三省交界,深入中國腹部;從地形上看,群山環抱,只有一條鐵路和公路通進來。套用歐陽修的文章,「環堰皆山也」,非常適合描述二汽所在的十堰市。
建設二汽,最早於1952年底提出,但正式開始建設,已到1969年,其間經歷了前後17年、「兩下三上」的漫長波折。
北汽-------------北京汽車製造廠有限公司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先驅之一,集北京汽車工業五十年之大成;是北京五十年汽車工業發展的濃縮;是北京汽車民族品牌的代表。

北京汽車:北京汽車製造廠創建於 1958年,由朱德委員長親自題寫廠名,是國家繼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後,興建的第二家大型汽車生產企業。2001年按現代企業制度創建北京汽車製造廠有限公司(中文簡稱 「北汽有限」、英文簡稱「BAW」)。
上海汽車集團:600104,公司簡稱「上海汽車」。2006年經過重組,上海汽車成為目前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65.5億股,合並總資產864億元,職工總數3.3萬人,公司目前控股股東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公司是目前國內領先的乘用車製造商、最大的微型車製造商和銷量最大的汽車製造商,2006年度以134.4萬輛的整車銷量,居全國汽車大集團之首。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1月29日,集中了世界500強企業上汽集團與汽車產業鏈相關的資產和業務,旗下企業主要從事汽車和零部件的生產、銷售、開發、投資及配套服務,2005年共向中國及海外市場銷售整車超過105萬輛。
上汽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上汽汽車)於2006年2月22日正式成立。上汽汽車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股份)和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各投資60%和40%組建,初期投資為36.8億元人民幣。
目前,上汽汽車的各項工作已全面啟動,將同步建設上海和儀征兩個生產基地,中期規劃將形成年產轎車及變形車30萬輛和發動機40萬台的生產規模。截止到2010年,上汽汽車計劃推出RV車、中級車、緊湊型車等5個平台超過30款車型,混合動力車也將在其間推出, 從而形成與國際汽車技術發展趨勢相同步的、價格從6.5萬元至30萬元、覆蓋主流乘用車領域各個細分市場的寬系列產品線布局。
上汽(集團)股份投資18億元建立的上汽工程研究院將和上汽海外研發中心將共同成為上汽汽車 的技術研發基地,致力於自主品牌新產品研發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為上汽汽車自主品牌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證。
上汽汽車作為國際化品牌的經營者,將依託上汽集團20多年合資合作所積累的技術、製造、采購、營銷和管理優勢,以國際化的視野,創造性地集成全球優勢資源,以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滿足消費者高品位需求,以優秀的國際合作團隊,打造中國汽車領導品牌,進而成為全球汽車業不可或缺的力量。
[編輯本段]公司業務
公司主要業務:汽車整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與整車開發緊密相關的零部件(包括動力傳動、底盤、電子電器等)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與汽車業務密切相關的汽車金融。
[編輯本段]集團下屬
公司下屬主要企業:乘用車分公司,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申沃,上汽通用五菱、韓國雙龍汽車等整車企業;汽車齒輪總廠、聯合汽車電子等與整車開發緊密相關的零部件企業;以及上汽財務公司等汽車金融企業。
[編輯本段]大事記
1955年12月 上海市內燃機配件製造公司成立。
1958年03月 上海市內燃機配件製造公司與上海市動力設備製造公司合並,成立上海市動力機械製造公司。
1958年09月 上海汽車裝配廠試製成功第一輛小轎車,命名「鳳凰牌」。
1960年01月 上海市動力機械製造公司更名為上海市農業機械製造公司。
1964年02月 鳳凰牌轎車改名為上海牌轎車,至1975年形成5000輛年生產能力。
1964年12月 上海牌SH-760型轎車開始成批生產,年產量為50輛。
1969年04月 上海市農業機械製造公司更名為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
1978年11月 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開始企業性公司試點。
1982年06月 上海轎車項目代表團赴西德訪問,與德國大眾簽署桑塔納轎車試制協議。
1983年04月 第一輛上海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
1984年10月 中國汽車工業公司、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中國銀行上海信託咨詢公司與西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簽署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合同,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奠基。
1985年03月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03月 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
1991年11月 為集中力量發展桑塔納轎車,上海牌轎車停產。
1993年08月 上海桑塔納達到年產10萬輛能力,國產化率突破80%。
1995年04月 上海大眾與德國大眾、巴西大眾聯合開發成功桑塔納2000型。
1995年09月 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1995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簽定基礎協議。雙方計劃在上海建立一個汽車合資企業和合資技術開發中心以及其他相關項目。
1997年01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簽署合營合同與章程。
1997年03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簽署合營合同與章程。
1997年06月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11月 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發行3億股A股股票,發行價7.02元/股,股票代碼600104。
1998年12月 上海通用項目建成,別克新世紀下線。
1999年01月 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江蘇省儀征市汽車工業公司聯合組建的「上汽集團儀征汽車有限公司」合同簽約儀式在揚州舉行。
2001年03月 上海汽車首次實施配股方案,向原股東每10股配售3股,共配售4.2億股,配售價8元/股。
2002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參股通用—大宇項目正式獲得國家批准,通用大宇汽車科技公司在韓國漢城正式宣布成立。
2002年11月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廣西柳州舉行掛牌。
2004年03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與遼寧省、山東省的有關企業正式簽署沈陽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山東大宇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協議;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各擁有沈陽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和山東大宇汽車發動機公司25%的股份,上海通用汽車持有50%的股份。
2004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3年度117.2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首次進入《財富》雜志世界五百強排行榜,列第461位。
2004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韓國雙龍汽車公司簽署了收購雙龍汽車公司48.92%的股份的合同。
2004年12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實施改制重組,設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控股股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每10股送3.4股的比例向全體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使所持非流通股股份取得流通權;隨後,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改承諾,在二級市場投入10億元資金按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股改後的59.8%增至67.7%。
2005年12月 上汽實現整車銷售105萬輛,提前兩年完成年產100萬輛目標。
2006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5年合並報表143.6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再次躋身《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行列,排名第475位。
2006年10月 上汽正式發布了首款自主品牌中高檔轎車榮威(Roewe)750。
2006年11月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與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共同簽署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汽車全球合作夥伴協議》。
2006年12月 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正式完成向控股股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定向發行32.7503億股A股的相關股權變更工作,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
2007年06月 經國務院國資委和上海市國資委批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持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83.83%股權劃轉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擁有,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成為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與上汽菲亞特紅岩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在重慶舉行了成立揭牌奠基儀式。
2007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合並報表18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402位。
2007年09月 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汽車。
2008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7年度合並報表226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373位,第四次入選世界500強,排名比上一年度上升29位。
榮威(Roewe)是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車品牌,於2006年10月推出。該品牌下的汽車技術來源於上汽之前收購的羅孚,但由於品牌「羅孚」的使用權被福特汽車公司從寶馬手中買走,因此上汽不得不自推品牌。
榮威的品牌口號為「創新傳塑經典」,表達了上汽以國際化的視野、創新的理念傳承國際汽車的先進技術,打造國際品牌新經典的決心和信心。
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股份」)正式對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為「榮威(Roewe)」,取意「創新殊榮、威儀四海」。榮威的品牌口號為「創新傳塑經典」,表達了上汽以國際化的視野、創新的理念傳承國際汽車的先進技術,打造國際品牌新經典的決心和信心。上汽還同時宣布,其繼承了英國經典車型核心技術的首款產品,將於本月24日正式亮相。據了解,上汽與其海外(歐洲)研發中心共同開發的該款產品,在品質、技術含量、環保標准等各方面對原產品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傳承與重塑。至此,上汽打造的中國第一個中高級國際汽車品牌已正式進入商業化運作階段。
上汽集團、上汽股份董事長胡茂元認為,上汽的「十一五」發展目標是成為國內領先,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的大型汽車集團。打造自主的國際品牌,是上汽朝著實現這一目標邁出的堅實一步,並將使上汽實現可持續發展。
上汽集團副董事長、上汽股份總裁陳虹表示:上汽始終遵循高起點、國際化、跨越式的發展策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是我們的使命。以高起點的產品為基礎,「榮威(Roewe)」是一個具有全新文化內涵與價值取向的中高端品牌,它的發布是上汽實現國際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步。
據悉,「榮威(Roewe)」品牌將定位於中高端市場,其目標客戶是有知識、有修養,事業發展成功,勇於創新突破,積極向上,追求品味的消費者。 「榮威(Roewe)」品牌將為消費者創造出優雅尊貴、自信進取且富有內涵的品牌體驗,同時,上汽也力求以基於Rover(羅孚)75平台核心技術開發而成的「榮威(Roewe)」的首款產品為消費者傳遞「經典、創新、自主掌控」的產品和服務體驗。
以「成為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的汽車企業(集團)」為自身發展目標的上汽股份,其自主品牌命名充分體現了上汽「高起點打造國際化品牌」的差異化戰略思路。中高端轎車市場是集中考驗企業綜合實力與競爭力、且含金量最大的市場領域,自主品牌在此領域的突破,是中國自主汽車工業健康發展所必須跨越的一步。上汽直接選擇中高端的品牌定位,直面全球汽車巨頭強勢品牌的激烈競爭,令人期待,同時也充滿了挑戰。
榮威(Roewe)品牌命名詮釋
榮威(Roewe)品牌命名中西融匯,開放而不失於內斂,雍容而不失於自信,充分闡釋了上汽集團以自主掌控、自主創新的信念,傳承世界先進技術,全新塑造中國的國際品牌之決心與信心。
榮威: 榮威(Roewe)中文命名詮釋
「榮威」的中文命名融入了中國的傳統元素,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深厚的中國文化積淀,同時也傳遞出一種經典、尊貴的氣度。其中,「榮」,有榮譽、殊榮之意,「威」,含威望、威儀及尊貴地位之意。榮威合一,體現了創新殊榮、威儀四海的價值觀。
榮威(Roewe)外文命名詮釋
外文命名「Roewe」源自西班牙語Loewe,蘊含「雄獅」之寓意,以「R」為首意在傳達創新與皇家尊貴之意。Roewe按照英語習慣發音[』ru:ivi],同「榮威」的中文發音相似;如按照西班牙語習慣發音[』reui],則帶有中國「如意」的韻味。最後,「WE」暗含「我們」之意,體現眾志成城的精神與信念
榮威(Roewe)品牌標識詮釋
榮威(Roewe)品牌的商標圖案的設計,充分體現了經典、尊貴、內蘊的氣質,並突出體現了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構圖形式相融合的創意思路。這與其即將向公眾亮相的首款產品風格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經典盾形徽標 整體結構是一個穩固而堅定的盾形,暗寓其產品可信賴的尊崇品質,及上海汽車自主創新、國際化發展的堅強決心與意志。
色彩感觀 以紅、黑、金三個主要色調構成,這是中國最經典、最具內蘊的三個色系,紅色代表中國傳統的熱烈與喜慶,金色代表中國的富貴,黑色則象徵威儀和莊重。
核心形象 以兩只站立的東方雄獅構成。獅子是百獸之王,在中國宮廷大殿、私家豪宅的正門前,左右分別蹲座著石雕或銅鑄的雄赳赳的獅子,氣宇軒昂、凜然而不可冒犯,代表著吉祥、威嚴、莊重。在西方文化中獅子也是王者與勇敢精神的象徵,其昂然站立的姿態傳遞出一種崛起與爆發的力量感。雙獅圖案以直觀的藝術化手法,展現出尊貴、威儀、睿智的強者氣度。雙獅圖案以直觀的藝術手法,展現出尊貴、威儀、睿智的強者氣度。
符號寓意 圖案的中間是雙獅護衛著的華表。華表是中華文化中的經典圖騰符號,不僅蘊含了民族的威儀,同時具有高瞻遠矚,祈福社稷繁榮、和諧發展的寓意。
圖案下方用現代手法繪成的符號是字母「RW」的融合,是品牌名稱的縮寫,同時「RW」在古埃及語中亦代表獅子。此外,圖案的底部為對稱分割的四個紅黑色塊,暗含著陰陽變化的玄機,代表了求新求變、不斷創新與超越的企業意志。

5. 世界十大豪華汽車是什麼呢

1.勞斯萊斯
勞斯萊斯汽車公司是由亨利.羅易斯(F.Henry Royee)和貴族C.羅爾斯(C.Rolls)合作,在1904年創建的。大眾於1998年購買了英國的勞斯-萊斯轎車有限公司。
勞斯萊斯汽車公司(Rolls—Royce)是以一個「貴族化」的汽車公司享譽全球的。勞斯萊斯汽車公司年產量只有幾千輛,連世界大汽車公司產量的零頭都不夠。但從另一角度看,卻物以稀為貴。勞斯萊斯轎車之所以成為顯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徵,是因為該公司要審查轎車的購買者的身份及背景條件。
2.賓利
本特利(Bentley)於1920年創建了自己的汽車公司,開始設計製造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運動車。1931年由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將本特利公司買下了。兼並後的本特利公司也生產豪華轎車。「羅爾斯-羅伊斯」和「本特利」兩個車名實際上似乎同一種車,只不過根據不同的用戶將兩中車做得各有特色,魅力不同而已。本特利轎車是為了滿足富有的年輕人,追求高速駕駛、尋求刺激的需要。
3.世爵
世爵作為歷史超過百年的老廠,一直保持著品牌獨特的風格。他們生產的跑車全部為手工打造,多項指標採用F1標准。作為知名的極品豪華運動汽車製造商,世爵製造的貴族運動汽車完全依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製。2005年,世爵年產100輛車。不僅只為有限的尊貴車主生產這一他們成功價值的體現,而且每一款又都是絕版收藏的結晶,即世爵每年都會推出一款新車,而每一款當全球生產達到500台時立即停止。世爵的目標是運動汽車市場的最高端的用戶,這些客戶主要集中在美國、西歐、中東、大中華地區以及一些較小的富裕的國家,比如說瑞士和摩納哥等等。
4.布加迪
布加迪,這個創立至今已經有百餘年歷史的法國跑車品牌,但總有人誤認為是義大利跑車。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間可以說是風風雨雨。自從1947年時因為創廠人Ettore Bugatti過世而終止營運後,布加迪這個老字型大小的法國品牌,雖然一度於90年代初期,在狂熱的車迷兼實業家的義大利人Romano Artioli的努力奔走之下復活,並且推出了像EB110這般膾炙人口的超跑級量產車。可惜很不幸,好不容易復活過來的布加迪因為公司財務困難,在1995年時宣布破產,留下僅量產139輛的EB110與胎死腹中的EB112概念車讓人憑吊
5.林肯
1922年福特公司成立了林肯部,1939年又成立了墨寇利部,1949合並成為福特的一個分部。該部生產以林肯總統名字命名的林肯-大陸、林肯-城市牌高級轎車,亦是美國當代幾位總統首選的公務用車。
6凱迪拉克
1902年,凱迪拉克誕生於被譽為美國汽車之城的底特律。百多年來,凱迪拉克在汽車行業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締造了無數個豪華車的行業標准;可以說凱迪拉克的歷史代表了美國豪華車的歷史。一直以來,凱迪拉克都被視為美國頂級豪華車的標志,是各個歷史時代美國成功人士的成功標志,是各國政要、顯貴和名人的首選座駕。在韋伯斯特大詞典中,凱迪拉克被定義為「同類中最為出色、最具聲望事物」的同義詞;被一向以追求極致尊貴著稱的倫敦皇家汽車俱樂部冠以「世界標准」的美譽
7.賓士
創立於1926年,創始人是卡爾·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它的前身是1886年成立的賓士汽車廠和戴姆勒汽車廠。1926年兩廠合並後,叫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現在賓士除以高質量、高性能豪華汽車聞名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車和重型載重汽車的生產廠家
8.捷豹
自1922年成立以來,捷豹汽車一貫致力於其產品的改進。正如捷豹汽車創始人威廉·里昂斯爵士所說,「汽車是我們所能製造出的最具生命力的機器。」捷豹汽車始終堅持的核心是展現汽車與生俱來的優雅本質。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首次參加比賽以來,捷豹發動機在各項比賽中屢獲殊榮,並且在歐洲汽車運動領域從五十年代至今獨占鰲頭。歷經八十餘年的發展,捷豹汽車不斷將新技術融合於汽車製造中,以實現卓越性能和出色駕駛體驗的完美結合。
9.路虎
路虎(Land Rover)以四驅車而舉世聞名:自創始以來就始終致力於為其駕駛者提供不斷完善的四驅車駕駛體驗。在四驅車領域中,路虎公司不僅擁有先進的核心技術,而且充滿了對四驅車的熱情:他是舉世公認的權威四驅車革新者。盡管路虎在不斷改進產品,但它始終秉承其優良傳統就是將公司價值與精益設計完美的結合
10.寶馬
寶馬是馳名世界的汽車企業,也被認為是高檔汽車生產業的先導。寶馬公司創建於1916年,總部設在幕尼黑。80年來,它由最初的一家飛機引擎生產廠發展成為今天以高級轎車為主導,並生產享譽全球的飛機引擎、越野車和摩托車的企業集團,名列世界汽車公司前20名。寶馬也被譯為「巴依爾」。寶馬公司的全稱是"BayerischeMotorenWerheAG",BMW就是這三個單詞的首位字母縮寫。

6. 沃爾沃(Volvo)汽車歷史

「沃爾沃」,瑞典著名汽車品牌,又譯為富豪,該品牌汽車是被稱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沃爾沃汽車公司是北歐最大的汽車企業,也是瑞典最大的工業企業集團,世界20大汽車公司之一。創立於1927年,創始人是古斯塔夫·拉爾松和阿薩爾·加布里爾松。
沃爾沃汽車以質量和性能優異在北歐享有很高聲譽,特別是安全系統方面,沃爾沃汽車公司更有其獨到之處。美國公路損失資料研究所曾評比過十種最安全的汽車,沃爾沃榮登榜首。到1937年,公司汽車年產量已達1萬輛。隨後,它的業務逐漸向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能源產品等多領域發展,一躍成為北歐最大的公司。
沃爾沃汽車公司下屬商用車部、載重車部、大客車部、零部件部、汽車銷售部和小客車子公司等。沃爾沃公司的產品包羅萬象,但主要產品仍然是汽車。該公司的卡爾瑪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工廠。它位於瑞典的歌德堡,布局就象一個三葉草圖案,沿著三葉草的邊緣有25個工作站,每個站負責一部分汽車裝配工序,汽車在微機控制下的自動輸送裝置上繞草葉蜿蜒運行,當走完這25個工作站時,就生產出一輛漂亮的汽車。這個廠的生產率和裝配質量在沃爾沃公司各廠名列前茅。這個工廠的特點是10-25人負責一個工區,只要在規定時間內把規定的汽車從一個緩沖區送到另一個緩沖區,其他工作大家可以自作主張。因而把工人從機械往復式勞動中解放出來,激發了工人的勞動熱情。這種生產方式是繼福特流水線生產方式之後的又一重大變革,引起世界產業界的極大關注。

7. 未來的汽車什麼樣

一、乘用車柴油機化的比例將越來越高。隨著柴油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小型高速直噴式柴油機技術的日趨完善,使其較汽油機更為經濟、排放更低,因此裝用柴油機的車型將越來越受歡迎。有專家預測,十年以後,世界乘用車市場柴油機化的比例將超過50%。

二、電動汽車將進入實用階段。隨著低價格、高能量和長壽命新型電池的研究發展,以及人們對環保的強烈呼聲,電動汽車將越來越多地在各大城市取代石油能源汽車成為一種代步工具。

實際上,今天汽車能源由石油占據絕對優勢的局面已經被打破,盡管石油能源汽車在未來三、四十年內仍會保持領先,但由於燃氣汽車、醇類汽車以及電動汽車的迅速發展,石油能源汽車很快將走下坡路。專家預計,到21世紀中葉其下降速度將急劇增快。就整個21世紀而言,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將是汽油汽車、柴油汽車、燃氣汽車、醇類汽車、電動汽車、氫氣汽車以及其它多種能源汽車活躍的多級模式。21世紀中葉之後,上升勢頭最猛的非電動汽車莫屬。到21世紀末,汽油汽車和柴油汽車可能已經或即將退出歷史舞台,燃氣汽車也成了強弩之末,電動汽車勢必穩取汽車世界的霸主寶座。

三、汽車安全標准將會更加嚴格。為保證汽車安全,今天選裝或正在研發的許多安全裝置,如ABS、EBS、智能氣囊(含側面)、三點自動上肩式安全帶、防側撞桿等均將逐漸成為標准裝備。

四、汽車排放控制標准將會更加嚴格。如美國2007年開始執行的EPA2007排放標准要求將EPA2004中規定的微粒物(PM)減少90%,氮氧化合物(NOx)減少95%。同時,對柴油品質也做出規定:石油公司必須將柴油含硫量按目前標准減少97%,僅佔百萬分之十五。

五、降低油耗將成為各大汽車製造廠商制勝市場的首選課題。隨著近年國際燃油價格的不斷攀升,低使用成本的低油耗車型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專家預計,在採取各種措施後,未來轎車的油耗能從目前6.0L/100km的水平降到4.0L/100km、甚至3.0L/100km。

六、使用更多替代鋼、鐵的輕質材料,以降低車輛自重。鋁合金、鎂合金、工程塑料及碳素纖維等輕質材料在汽車製造上的應用將越來越多。

七、各種電子、電控、智能裝置將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汽車上。如電子防盜門鎖、電控可變技術、智能駕駛等等,無所不有。

八、前輪驅動汽車的比例將不斷增加,發動機橫置技術進一步發展。因為這兩種技術將使汽車的經濟性大大改善。

九、通信、網路技術在汽車、尤其是商用車上應用越來越普遍。如在美國現代卡車上,現已全面應用GPS技術,實現衛星監控和導航技術。在最新型號的重卡上,駕駛室有鍵盤和顯示器,裝置一個稱為全線通(OmniTRACS)的移動通信和跟蹤網路系統,它是由美國高通公司研製開發的車輛跟蹤和調度管理系統,將GPS、GIS、通信、計算機、物流技術融為一體,不僅為交通運輸業提供衛星定位、雙向通信、網上發布(車、貨)動態信息,使貨主能通過網際網路方便地查詢托運貨物的動態情況,還能夠與企業現有的調度、財務和倉儲等系統集成,實現物流管理的一體化和全面自動化。

十、重型載貨汽車向高噸位發展。在20世紀50年代,重型載貨車的最大功率約150千瓦(近200馬力),90年代末已提高到最大功率約440千瓦(近600馬力),40年內提高了3倍。有專家預測,在未來的50年內,重卡的最大功率將達到735千瓦(1000馬力),汽車總質量將達到100噸!

熱點內容
8月合適去哪旅遊 發布:2025-07-14 00:18:22 瀏覽:39
上汽大通t70皮卡報價及參數 發布:2025-07-14 00:03:24 瀏覽:642
西安市房車展在那裡 發布:2025-07-13 23:54:00 瀏覽:224
野德房車 發布:2025-07-13 23:51:10 瀏覽:690
賓士商務車三元催化多少錢 發布:2025-07-13 23:34:54 瀏覽:194
dmax四驅房車 發布:2025-07-13 23:24:15 瀏覽:657
豐田1974皮卡車多少錢 發布:2025-07-13 23:06:32 瀏覽:736
原裝進囗藍牌c照越野房車視頻 發布:2025-07-13 22:59:03 瀏覽:489
從成都至甘肅自駕游路線推薦 發布:2025-07-13 22:45:20 瀏覽:856
皮卡路女士 發布:2025-07-13 22:22:56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