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紅色豪車留學生
㈠ 加拿大多倫多留學一年費用多少
1.加拿大出國留學費用之本科
一般來說,加拿大中心城市的大學要比東海岸及中西部省份的大學貴。以中等城市消費水平看,一年費用在20-28萬人民幣不等。專科的學費一般比本地的大學低2到3千加元,除了多倫多和溫哥華兩大城市之外。
2.加拿大出國留學費用之碩士
加拿大研究生課程主要分為研究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平均來看,研究型碩士一年的學費在5萬人民幣左右,而且絕大部分申請成功了的話都是有獎學金的;專業型碩士10萬~20萬人民幣。
3.加拿大出國留學費用之書本費
雖然相對於學費來講,書本費(每個學生每年平均花費為$773)只是小兒科,但也不能忽略!書本費最便宜(平均每年)的學科是:計算機科學($578)、數學($628)、音樂($675)、環境科學($676)和國際關系($697)。最貴的學科是:商科($874)、犯罪學($843)、心理學($827)、藝術($811)和化學($806)。
4.加拿大出國留學費用之生活費
伙食費120-180加幣/每月(如果自己煮150加幣/月足夠,加拿大的食品很便宜);租金 350--450加幣/每月(校內租600-800加幣/月)。
5.加拿大出國留學費用之醫療費
在加拿大醫葯費大概每月是在50-70加幣左右,一般一次是交3個月的費用,辦理入學手續之後應盡快參加學校代辦的學生醫療保險,一般每年在800-900加元左右。
6.加拿大出國留學費用之日常生活雜費
日常生活費(交通、通信、娛樂、洗衣等) 一般估計每年需要800元左右。自費留學加拿大,經濟擔保人必須願意,並有能力支付的你的學費和提供你每年至少8500加幣的生活費和書面保證材料。
搬出去住相對於住校而言,花費將會翻一倍。
㈡ 現在是留學生的身份在多倫多,前幾天才到的,緊急求助!!一來就立刻去照Photo ID,累得要死。
你是中學生?
中學生的證件必須同時出示,這是規矩,不是說你看著小就可以。
中學生的證件在davidsville那裡可以辦理。
大學生的話,回學校去重新弄一個。
你說的photoid是什麼我沒搞清楚。請說具體的,TTC student ID還是什麼。
回答你問題那個2級的智 障要是我見到了,真想踢死他,什麼都不懂,還給你出主意,你也是,看他那種回答你還一個勁兒的問,也不覺得他把你往溝里帶,你還挺樂意的。
護照別隨便帶。除非是到需要用的時候再帶著。
TTC的車不看任何證件,除了他們自己發行的卡。也就是你開始辦的還是什麼。
請你追問,我要知道你是什麼卡,才能具體告訴你怎麼補辦。
㈢ 留學生在多倫多買車應該如何砍價
在加拿大留學生一般會買二手車,性價比比較高。留學論壇上面經常有賣車信息發布,基本開價不會不合理。
㈣ 留學生在加拿大多倫多租車要注意哪些問題
你需要有信用卡,你需要有安省的駕照,最少是G2,你歲數最少是23還是25好像。如果小於這個歲數你要多交一倍還是什麼的錢,大多數根本都不租,但是好像說21歲以下是不租的,就算租也僅僅是市內開,並且一天恨不得80塊錢
㈤ 國外沒有車是很不方便的,留學生們一般都會開什麼車
在國外留學,出行是每個留學生都要面對的問題,除了少數大城市有地鐵可以搭乘,其餘各地的公共交通都很不方便。
因此大部分同學在出國後,都會將買車一事提上議程,但作為留學生,大部分的生活經濟來源都是依靠父母供給,少數能做到真正獨立,其次,買車也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到方方面面,買車的必要與否,大家還是要慎重考慮的。
今天,我們邀請了曾在國外留學的學長學姐們分享一些他們在國外買車的經歷和建議,給大家參考一二~
Carsales是澳洲最大的車輛交易網站,上面的車型種類、配置各方面也非常齊全,建議計劃買車的同學可以上去看看,一來可以對比了解下市場價格,二來也不容易被坑。
哲學上說,人生而平等,這句話真的是真理嗎?人生來本來就不平等的,那留學圈子自然也就有三六九等,出去留學的學生,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像王思聰這樣的富二代。那生活有需要買個代步車肯定沒啥好說的。二類是小康家庭的孩子,不打工的情況下不愁吃穿,一年旅行一兩次,生活需要,存點錢買車也是有的。三類是貧困生平時都是靠打工去掙錢養活自己,生活需要用車,免不了跟朋友借。
而一般會想高性價比使用小車的都是二三類學生,平時不用車的時候可以把車出租借給朋友,也可以周六日有空出門接單子當個司機。
㈥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本科留學生掛科未畢業不能學歷認證了怎麼辦
首先隨著留服對學歷認證失信行為的處罰升級之後沒有畢業的情況學歷認證已經成了一條不歸路了,但留學生回國進國企、報考公務員、落戶、學歷深造等學歷認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
加拿大學制學歷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本科分為榮譽學士學位和普通學士學位,榮譽學士學位時間為4年修120個學分,普通學士學位時間為3年,修90個學分。掛科後之沒有補考只有重修,可重修無論是時間還是費用都需要多花很多。
所以根據情況可以給到以下建議:
1、本科沒有畢業各方面條件都滿足要求可以再出國留學,直接申請英國的碩士,英國授課型碩士時間短,含金量高,畢業回國後學歷認證與本科正常畢業申請碩士學歷認證沒有任何區別;
2、本科沒有畢業不想再出國留學的也可以帶著含有學位的留學回國人員證明回國,可以購買免稅車,找普通單位的工作。
㈦ 在多倫多大學留學體驗
北美趣西經! 16G托福干貨資料在此! 北美趣西經16G備考攻略能滿足你的那些需求? ①資料涵蓋聽說讀寫,滿足全方面、多角度、系統化復習需要 ②資料按難度整理,無論你在托福前中後哪個階段都適應 ③資料絕對沒有水貨,絕對重點難點突出,干貨滿滿 更重要的是! 還有免費批改作文和口語的福利!! 關注北美趣西經,等你來領!!!
以下從個人學習經驗、學校情況和UT的環境給大家分享一下,可能不具備普遍代表性,僅供娛樂:
分享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我進UT的狗血經歷,當年高中在國外讀了2年,多倫多的大學一向是寬進嚴出,所以基本上是大學任選。當時選了3個志願,排序是Waterloo的CS+Finance(量化交易、程序交易、華爾街IT等方向), Universty of Toronto的ECE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這個不說了,比doubleE略高一籌,互聯網創業主流高端技術人才),還有就是UT的Commerce。全部都拿到offer之後,我選擇了獎學金最多的Waterloo,開學辦好手續准備上課的時候,學校告訴我說我第一年5節課里有2節課需要暫停,理由是英文一般,沒考托福,必須先上半個學期的英語課,當時年輕氣盛的就回了一句,你確定嗎,我有倆UT的offers,他們可沒有任何要求?最後ECE也說太晚不好安排,只能去了UT Rotman Commerce,看來只有商人好說話。最後證明這個機緣巧合的選擇是最好的選擇,至少現在非常滿意。
學習體驗:
UT讀完我的感受是30%的知識,20%的學習環境,和50%的自我探索。所以一個畢業生的能力大部分分取決於個人性格,如果不用分數來衡量,我給自己打個分的話,我應該利用了5%的學習環境學到了25%的知識,並且積極的花了40%的精力和想像力創造力去探索,70/100分算是沒給全球排名14的母校丟臉了。
a知識方面:
Commerce本科以前劃為Art&Science,07年的時候劃去商學院Rotman,並且共享了大部分的教授和資源。教授大多都赫赫有名,教材除了課本之外大部分都是案例教學,Case80%是哈佛的,20%是IVEY和Rotman教授自己做的。學習內容方面確實很扎實,除去3,4個必修的ECO經濟課程是1年的之外,其他Rotman的RSM課程都是半年的算半分,畢業所需20個全年課程學分意味著需要上20-4ECO-4選修= 12 * 2 = 24個半分的商科課程。當然根據選修情況不同也有10來個,也有像我這種讀了24個學分,上了30多個商科課程的人。每一門課都非常的難,UT有意把平均分控制在C左右,所以要拿高分真的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在保證量的情況下還得求質,可想而知有多少個熬夜看書寫作業復習的場景。 有回答說社交、分數和睡覺一個都得不到,確實不誇張。周圍一批同學混不下轉去別的地方了,1000多人入學,到最後只剩3、400人畢業了。
舉幾個例子大家參考一下學習的內容: CFA1級考試的內容UT 4年所學的東西全部涵蓋而且超標很多。後續有去美國、英國同等或更好的學校繼續讀Master的同學發現很輕松拿高分而其他學校本科進來學生瀕臨掛科。還有回國去北大讀研的,那更小兒科了,UT本科的內容甩整個北大研究生和MBA課程一條街。關鍵還很扎實,不是那種學了就忘的,比如國內高中數學物理。。。。
此外,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必修選修課程(有點繞,必須選修人文、科學、藝術等各一),能各種拓展興趣愛好,比如我選修了2節天文學(大型天文望遠鏡夜觀星象),選修了2節CS學的JAVA 和Python(最後作業是獨立做個小游戲),覺得也非常有意思,此外有什麼心理學、哲學、地理、亞洲人文等,通常很多也成為特別好拿分的鳥課。就算是選修的,至今還記得,能靈活運用,徹底增強了個人的知識面。
b學習環境
這里說的學習環境包括學習氣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周圍同學的積極消極影響等等。
每個人的性格和學習方式肯定不一樣,個人經歷肯定大不相同。UT的多元化真的是,中國人非常多,韓國人也特別多,我本人不是學霸,非常貪玩,剛進大學由於沒有什麼固定的作業,每天出去跟新朋友一塊玩兒,臨考試或者每年1,2次Assignment才臨時抱佛腳,還錯過了幾次Assignments和考試,差點掛科了。大二處了個學霸對象,每天約會就是去圖書館、咖啡店先看書,再回家做飯,然後散步去圖書館再看書。當然也有大概20%的時間出去玩。感覺生活樂趣還是有的,跟現在工作了的情況差不多一些。大三大四認識了一幫高素質的土豪,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後來的課程基本都是小組案例模式,我永遠帶著一幫豬一樣的隊友,提供豪車接送,美食到家等高質量服務,同等的,我不但自己要快速學會所有的內容,教會他們考試能過,還得自己一個人把一個組的作業寫完,表現優異有機會獲得千元加幣紅包年終獎。為此我只能結交了幾個其他學霸,一同研究討論。我覺得倒不是金錢利益,確實在國外大家都不容易,共患難的友情提升到了責任心的程度,我的長處是能學好,我就努把力學習,他的長處是能組織一場全是美女的高端Party,提高生活質量,我覺得兄弟門一起過的挺開心,非常合適。有點扯遠了,我覺得我的學習環境經歷比較特殊也挺有意思,分享了一下。其實大部分的同學都很努力,尤其是大三以後,基本上都是在圖書館里,一群人一起學習,看起來有點像幫派聚會。UT的學習氣氛非常好,圖書館、咖啡廳都是爆滿的,佔座位引發過無數血案。大家都通常自己的學習圈子裡會有幾個厲害的學霸,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互相提點,互相提高。少數性格孤僻的除外,Rotman的學霸大部分還是性格比較開朗的,也不是特別宅,永遠都是跟大家打成一片的,畢竟是學商科的,情商得高。
說到學習方法,也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總結的,我也是在大三大四才領悟出來一套很好的學習方式。之前還寫了一篇文章分享給同學該如何學習。由於UT的教授大部分都挺有名的,所以他們只講2,3小時的課程,有的甚至完全不跟書走,按照自己的方式。所以課後,必須做大量的閱讀,跟TA搞好關系,做大量的練習,各種問問題去理解。因為一個課程大概13節課,一整本書,一堆Cases。總結學習經驗的能力其實非常重要,這里就不展開了。
說到朋友的影響,上面也有提到過,我總結下來,出去留學的同學們,最好是性格要開朗,樂於交友,並且有辨別能力,交好的朋友對自己的學習環境影響還是蠻大的,當然如果能處理更復雜的關系,那不需要考慮這些了。UT「魚龍混雜」確實是如之前幾個回答所說,也確實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各類夥伴,我之前由於接觸了一批愛玩的小夥伴,享受了很多生活樂趣,確忽略了很多學習。也因為後來學習努力了,接觸到一批學霸,幫助我提高了很多。
C自我探索
我覺得自我探索是比較重要的,所以給了一半的分數。
基本每個學期都是這樣,有1,2天空閑時間,然後每天也就2,3小時的課程。總體課余時間非常豐富,該怎麼利用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當然Engineering Science等課程比較滿,內容不一樣,暫且不談。我從學習探索、生活探索等方面分享一下經歷:
學習的探索跨度特別大,方方面面,好的老師會引導,差點的老師會逼你自己去思索。因為大部分的商科課程有10%-15%的分數是上課參與回答問題或者對課程的關注程度,最後final assignment 比如占總成績的35-50%,裡面1/3是基礎知識,1/3是應用,1/3是創造力。所以悶頭苦學最高能得到70來分C-B,綜合能力強才能拿A。綜合能力就是自我探索所獲得的。很多Assignments都是案例的形式,給一篇哈弗出版的商業案例,問幾個問題,甚至不問問題,然後自己寫一大篇圖文並茂的報告。這種東西裡面的課堂基礎知識頂多能用1/3剩下的靠自己摸索了,需要自己非常靈活的去收集很多其他的信息,結合自己的知識、論證自己的觀點、巧妙的應用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等等。很多東西學了背了,其實還得問個為什麼,有什麼用,完了通過參與一些課外活動,搜索一些社會上的工作案例等等去求證。
舉幾個例子:有個教授要求學生每天都閱讀新聞,然後每次上課一開始都會分享幾篇新聞,然後讓大家討論。這玩意兒關注度不夠,或者閱讀量不夠的話,也只能靠瞎扯功夫了。所以要麼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要麼知識面廣、要麼嘴皮子好,這些技能都是得探索去鍛煉的。另外有一門需要讀case寫報告外加演講的作業,我們跑出去加油站商場等地方做了一堆調查,回來整理了一堆信息加上一些各類報告,我們的最終結論是跟理論知識推導出來背道而馳的,老師也很淡定說沒啥對錯,只要是證據證明了觀點就行,看證據多強,邏輯性多嚴密了。
參加學校社團的體驗跟國內也差不多,收獲很大,不細說了。
生活上的探索:
這個我覺得挺有意思,我業余時間先後做了好幾份兼職工作,有BurgerKing,Pizza店,日本壽司店,奶茶店等工作。辛苦是挺辛苦,也能賺挺多錢的,多的時候一個月1千多吧,少的時候幾百加幣,賺錢事小,鍛煉事大。接觸到了白人、日本人和台灣同胞經營餐廳的情況,了解了很多他們的文化,也能跟各國夥伴打成一片。這些鍛煉總結下來包括商業流程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適應能力、協調能力等等。
舉個例子吧,面對不講理的客人或者煩人的老闆,總不能一句擦老子不幹瞭然後一走了之。有一次送pizza遇到個不講理的人故意說點的不是這個,要求退貨,要麼半價送他。作為小嘍嘍我確實不知所措,回去又怕被老闆罵,好幾十刀呢。好說歹說不行,結果靈機一動說這次不好操作,在發票上簽個名下次半價,或者要麼簽個5次八五折的。回去拿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市場營銷什麼的東西一頓跟老闆算賬覺得這客人未來還得來5次確實是最佳方案,獲得表揚,當晚晚餐比平時多了一坨Cheese。
此外就是一些生活技能的培養,這個我覺得也是大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照顧自己生活不說了,怎麼的也得培養一些技能,比如配個電腦,裝個Ikea的傢具,或者去Chinatown買個菜回家看菜譜做出來等,都是我經常乾的事情,個人感覺還是積累了很多生活經驗,尤其是培養喜歡鑽研的熱情和習慣,不會的東西肯動手去學習嘗試,另外就是更加獨立了。
總體來講,從學習生活和個人能力上各個維度都把自己鍛煉了一番。
㈧ 哪個圈子最亂
留學生的圈子亂不亂?和娛樂圈比,哪個更亂些?
哈法華人網
2018-01-19
訂閱
最近總有些家長提問:
留學生的圈子亂不亂?和娛樂圈比起來哪個更亂一些?(被PGone事件嚇著了??)
買翡翠先到這里看看,一手貨源,原石開料,廠家直供
廣告
買翡翠先到這里看看,一手貨源,原石開料,廠家直供
emmm。。。這個問題真的不太好解答呢。
要判斷一個圈子亂不亂,你最好得在這個圈子裡對吧。口碑桑一不混娛樂圈,二也不是多倫多的留學黨,真的不太好隨意貼標簽。
所以,就來說說我知道的二三事吧。大家可以盡情圍觀吃瓜,在文末說說你們的感想。
關於消費觀
雖然不身處娛樂圈,但娛樂圈的紙醉金迷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人家唐嫣一個手機殼,就得7000多人民幣,可能比手機本身都貴。。。更別說范冰冰一屋子的LV了。。
(唐嫣的手機殼)
無論是一線,還是十八線,無論演技如何有沒有代表作,哪個女明星沒有個愛馬仕,又有幾個男明星沒輛豪車的。。。出門不穿身名牌,好意思管自己叫明星嘛。。。
這種情況就好像多數人眼裡的留學生一樣。
不可否認,如果你在Y/F一帶多停留一會兒,你會見到超多一身潮牌,開著豪車的留學生們在街邊的店內消費。
他們確實是那一群拿著父母給他們留學的錢,在多倫多揮霍的人,也難怪老移民們會瞧不上這些人。
他們誰還沒有一件紀梵希,沒雙椰子;誰還沒有一件TB,沒個香奈兒。最「入門級」的裝備也得是這樣的。
(外國人眼裡的亞洲有錢孩子的裝備)
有人有錢揮霍,那父母沒給足錢,又想要揮霍的人呢?有些留學生就此走上了歧路。
上周更有新聞爆出,留學生為了賺快錢而在名品店刷假卡,有些當場被逮捕。
然而這些人就能代表所有的留學生了嗎?顯然是不能的啊。
哪怕是再紙醉金迷的娛樂圈,也會有像陳道明這樣的老藝術家清流,多倫多的留學圈也是一樣,總有一些人在用心好好生活。
口碑桑經常會叫外賣,無論下雨還是下雪,總是有一個留學生小哥,堅持在休假時送餐賺小費。
聖誕,元旦,他從來沒有停歇過,總是穿著樸素的防風服賺著不多的小費。
當我問起,為什麼放假從來不見他休息時,他不好意的撓了撓頭,憨憨的笑道:「家裡條件不是很好,送我出來也是賣了套房子。自己能賺一點是一點。」
瞧,留學生里也是有這樣積極的年輕人在的啊!
送餐小哥,口碑桑在這里為你打call!
關於業務能力
現在娛樂圈的流量小花、小生,總是被人詬病演技不行,不敬業。數字小姐,摳圖寶貝,讓人對娛樂圈有些小失望。
(圖文無關!!)
留學生也經常被人詬病不好好讀書,到處揮霍瀟灑。甚至因為出勤率和GPA太低而被拒簽。
但還是那句話,雖然留學生類似的負面新聞挺多的,但依舊有人在勤奮的讀書。
和大家說一個認識的小妹妹,在多倫多私校讀高三,但是雙休日經常泡圖書館,找資料。
我以為她只是一個花著父母的錢,沒有什麼目標的小留學生;但溝通下來發現,現在的孩子還是很有想法的,今後想要考什麼學校,學什麼專業,哪些學校,哪些專業有intern都已經自己了解好了。
雖然年紀比我小非常多,口碑桑還是很佩服她。
當她說起剛來多倫多,被Homestay的阿姨坑,自己從網上各種找資料,和阿姨理論的經歷時,還是很唏噓的:「以前從來都不知道中國人還能這樣欺負中國人,出來以後算是見識了,還得靠自己去爭取。」
關於感情生活
娛樂圈的感情混亂,吃瓜群眾都知道。特別是這兩天PGone和李小璐事件持續醞釀,更讓人感嘆:一個大染缸啊。。。
留學生的感情生活嘛,真的也是一言難盡。。。
去年還有多倫多留學生為了一個女生打架致死的事件,不知到大家還記得嘛。
事情過去一年,兇手和教唆的女生現在到底如何了,也沒了結果,只剩下死者家屬還沉浸在悲傷中。(口碑桑在這里順便呼籲下,希望大家不要遺忘這件事情,有任何消息,請留言爆料)
豆瓣有一篇專門討論留學圈感情的帖子,裡面的人紛紛表示,什麼one night啊,劈腿啊都見怪不怪了。。。
不過即便這樣,口碑桑身邊依舊有一對留學黨,回國結婚了呢。所以說,清流還是有的嘛對不對!
最後,想引用一位知乎網友對於留學圈的概括。
留學圈就是正常中國人的存在。
論階層:有官二富二,有中產小康家庭,也有窮孩子(比如答主)。
論人品:有四處約炮的種馬奇葩,也有正常好好談戀愛的。
論學業:有學霸,也有學渣。
論價值觀:有拜金炫富的,也有不浮誇心思不活絡的。
論生活:有買豪車奢侈品一雙鞋可以花幾十萬美金的,有正常生活偶爾吃吃餐廳旅旅遊的,也有省吃儉用一分錢扳兩半花的。
論交友:
幾個圈子的形形色色的人都多少有些接觸(那種特別牛逼的什麼紅幾代和上市公司的公子只能被聽說,從來沒見過)。總結下來,自己是什麼層次的人,就和什麼人交朋友。
那些攀比炫富裝逼的,恨不得報出自己的來頭分分鍾嚇死你的,都不能歡快玩耍。就這樣。
㈨ 網傳很火的買豪宅的留學生周天宇是誰
TianYuZhou性別女!出生在一個音樂家家庭,在母親的教育下,4歲學會了彈鋼琴,10歲在BARRIE國際音樂節上嶄露頭角、13歲至今每年都舉辦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曾在多倫多皇家藝術學校,溫哥華音樂學院學習。
《北京晨報》在2013年10月30日報道了一個名為」周天羽「的女生在北京舉辦鋼琴獨奏會,挑戰《哥德堡變奏曲》。文中提到,當時周天羽19歲,4歲開始彈鋼琴,9歲時移居多倫多,先後就讀於皇家藝術學校,溫哥華音樂學院。
「日前,記者見到了正在北京准備這兩場鋼琴獨奏會的周天羽。周天羽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父親周志勇是旅加著名華人作曲家。」這篇報道的作者,李澄在文中這樣描述周天羽的家庭。
㈩ 周天宇的爹到底是誰
學生音樂家周天羽海外天價買房 周小川默默躺槍…
2016-05-19 Zoe醬 壹資本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留學生」這個標簽就跟「90後」一樣,自帶了承包熱搜的體質,與其相關聯的高頻關鍵詞包括但不僅限於:x二代、敗家、炫富、土豪、不務正業。
也難怪,小編作為海歸的一員,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確實,有本事的學霸出去了,但有錢的學渣也出去了。有學霸在國外大學圖書館里通宵學習,但也有x二代在包包手錶豪車上一擲千金。
於是,抓住「留學生」這個熱搜詞進行炒作,也就慢慢地形成了一種低俗套路:
A:留學生炫富/出事/上新聞👇B: 爆料Ta 是某聲名顯赫的x二代👇C:成功引起公眾注意/閱讀量10萬+才3個步驟的套路,未免太單純簡單、太容易被復制了。既然套路玩不出花樣,那隻能在x二代背景的強大程度上下功夫了。實在沒料,那隻能拼誰的腦洞大,誰的臉皮厚,誰的生拉硬扯本事過硬了。
小編這兩天就看到一則刷爆朋友圈的消息,這棟位於溫哥華Belmont Avenue 4833號的價值3100萬加幣(約合1.57億元人民幣)的豪宅,被一個學生買下了👇據說這棟豪宅原來是由投資銀行Canaccord創始人彼得·布朗(Peter Brown)所有,是今年加拿大成交價最貴的一套房產。
天惹,這么貴,嚇哭惹。誰買的?
土地所有權文件顯示,這套豪宅有5間卧室、8間浴室,佔地1.7英畝,約6880平方米。新主人名叫Tian Yu Zhou (我們姑且先音譯為「周天宇」吧),職業是學生。
除了擁有99%所有權的周天宇,這擁有北岸山脈和溫哥華美景,入口隱秘的豪宅還有另一個主人,名叫Cuie Feng(音譯」馮翠「),職業是商人,擁有豪宅剩下1%的份額。
不要小看了這1%,按照今年的房產評估書,政府也認為這棟豪宅至少值2560萬,1%的權益至少意味著25.6萬元,如果按照成交價,則是31萬。
好了,套路中的A步驟完成,進入B。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因為套路簡單,所以只能拼這個x二代的背景了。然後果不其然,步驟B里,有不怕事兒大的人就來了:
於是,周小川就這么默默中槍了……😂
小編作為一個好奇心還在砰砰亂跳的girl,決定自己去八卦下。盡管度娘有時候不靠譜,但是在周小川的網路上,我還是願意給予100%信任的。周小川1948年出生,今年68歲,土豪Tian Yu Zhou 是學生,合理估計年齡區間大概是16 - 20歲之間,難道周小川50歲甚至是50歲之後才生孩子?!
這想想也不可能啊。那麼,這周天宇是誰?此處不得不再次感謝度娘:
看到了嘛,Tian Yu Zhou性別女!出生在一個音樂家家庭,在母親的教育下,4歲學會了彈鋼琴,曾在多倫多皇家藝術學校學習。2010-2013年間舉辦過多次演出。
然後小編再一細扒,發現《北京晨報》在2013年10月30日報道了一個名為」周天羽「的女生在北京舉辦鋼琴獨奏會,挑戰《哥德堡變奏曲》。文中提到,當時周天羽19歲,4歲開始彈鋼琴,9歲時移居多倫多,在皇家藝術學校學習。
「日前,記者見到了正在北京准備這兩場鋼琴獨奏會的周天羽。周天羽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父親周志勇是旅加著名華人作曲家。」這篇報道的作者,李澄在文中這樣描述周天羽的家庭。
對比這篇新聞報道和網路的信息,年齡吻合,學歷吻合,演出時間吻合。所以,Tian Yu Zhou不是「周天宇」,是「周天羽」,和周小川沒有半毛錢關系。。
好了。這種低劣的套路,小編居然還花那麼大工夫來一一剖析拆解,也是為各位網友操碎了心,有木有?
低俗套路拆穿寶典,入門級章節教學完畢。謝謝大家~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