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車王三菱
❶ 為什麼三菱EVO,斯巴魯這類車改裝後那麼強
我是斯巴魯車主 因為他們出生之初是為啦世界拉力錦標賽准備的 但是後面響應民眾才生產民用版 但是即使是民用版的車子 車子的平衡 動力系統 車架強度 驅動形式都是標準的賽車風格 當然因為是民用,動力會跳的比較小或者溫柔
因為原來日本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所有車子不超過280PS動力限制 所以大家的跑車在本土都調的很低 當然因為改裝潛力極大 所以是一種很好改裝和好玩的車種
❷ 三菱evr路神
改裝車之王--三菱Evo不是EVR
Evo.1:1992年9月7日正式發表亮相,並於當年10月19日限量發售的MITSUBISHI LANCER Evo.1是以搭載195匹馬力之LANCER旗艦車種GSR為基礎車種,進行改良而成的賽車道路版,當時在日本當地造成不小的銷售熱潮。 原本原廠只打算限量發行2500台,但由於不到3天即銷售一空,於是原廠再追加2500台。最大馬力250ps,最大扭矩31.5kgm,是當時日本除了日產地平線BNR32 GT-R(NISSAN SKYLINE BNR32 GT-R)跑車外最快的四驅跑車。
三菱Evo
Evo.2:LANCER Evo.1問世1年後的1994年1月17日,充分運用WRC參賽技術,進一步改良引擎性能及懸吊系統的EVO II隆重問世。不僅洗刷了Evo.1「速度優異但轉向不良」的批評,且成功地轉型成可隨車手意識操控自如「全面型」的進化版本。最大馬力小漲到260ps,最大扭矩仍舊是31.5kgm。
三菱Evo
Evo.3:Evo.1著重性能,Evo.2追求成熟,而1995年2月10日誕生的Evo.3,則在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飛躍。和前兩代相比,Evo.3最大的改變在於外觀,不論是前保桿、前下巴、裙腳、後包圍及後尾翼等所有的空力套件均徹底煥然一新。重新設計的引擎活塞,改良的進,排氣系統使得Evo.3的馬力再漲10ps,達到270ps的境地,最大扭矩照舊是31.5kgm,以當時的機械水準看來,足以震撼業界。
Evo.4:1996年8月23日,以新型LANCER為前身之Evo.4正式登場!Evo.3是將舊款車體改良使其更完美,但Evo.4卻從頭到尾都是全新設計。由於Evo.4新型車架的開發成功,基本的車體剛性向前邁進一大步,於是賦予更高潛力的引擎,再加上車輛周邊配備剛性的提高,促使動力性能更能淋濟盡致地發揮。 最大馬力終於達到了日本本土量產車型馬力上限的280ps,最大扭矩則狂漲至36kgm。
Evo.5: 1998年1月26日,在前代Evo.4兩奪WRC總冠軍後,更強悍的進化版本Evo.5隆重問世。 Evo.4在賽場上優異的表現刺激其它對手加緊腳步發展,為了繼續保持戰果,三菱在Evo.4的基礎上提高了引擎扭矩並加寬輪距,使造出的Evo.5在整體操控穩定性上得到新的突破!其他如制動,懸掛,引擎都有改動,Evo.5很好的達到了三菱「進化論」中新的高度。最大馬力280ps,最大扭矩小漲到38kgm。
Evo.6:在1999年1月22日,為了適應WRC新的賽例規定,Evo.6正式問世。相比起Evo.5,Evo.6的改進重點放在了車身的外形設計上,重新設計的頭唇,前保險杠等空氣部件給人全新的視覺感受,不對稱的進氣口設計和雙層可調尾翼更是酷味十足,個性到死。此外,針對前一代車架剛性稍有不足的弱點,Evo.6嚴謹地補強了車架。在懸掛套件上則全面啟用鍛造鋁模
Evo.7: 2001年1月26日,煥然一新的Evo.7在萬眾期待中降臨。全新的外形設計引發頗多爭議,但仍保有EVO系列車款的強悍氣勢。車頭部分大致維持該系列的風格:引擎蓋上的盾形散熱口,令人倍感熟悉的向外拱出的前後葉子板,看起來更加兇猛霸氣。尾翼的設計則由Evo.6的雙層式回歸Evo.5的單層設計。內飾方面,戰斗意味也更甚以往,金屬質感的中控台、Momo三幅式帶氣囊賽車方向盤還有Recaro特別版賽車桶座,顯現出不凡的品味與氣息。最大馬力280ps,最大扭矩39kgm。
Evo.7推出之後,三菱廠方嘗試性地推出了Evo歷史中第一款配備自動波箱的版本:Evo.7 GT-A。限量2000部發售,算是Evo中比較另類的一個孤本。
Evo.8:2003年,喜歡用「極速快車」締造「極速傳說」的公路爆走分子們又有了新的「飛仔車」,Evo.8來了。8代Evo的實力為史上最強,簡直非筆墨所能形容。280ps最大馬力+40kgm最大扭矩+6前速手動變速箱+二代AYC系統+ACD系統+超強剛性車架,一切一切都是高性能車迷們的夢幻組合!在全球諸多汽車媒體的輪番測試中,Evo.8接連不斷取得駭人成績!三菱廠方再接再厲,順勢推出一款全面輕量化處理的賽車版Evo.8:Evolution MR。在此,三菱對MR的解釋是:MITSUBISHI RACING。看來,汽車史上最成功的跑車進化傳說還將繼續!
❸ 三菱Evo和日產Gtr誰的改裝潛力大
想玩改裝當然是EVO這兩款車沒什麼可比性價格根本不在一個區間上 選擇EVO的原因也很明確
第一:價格相對便宜 10代EVO 50萬左右 GTR上百萬
第二:EVO平台的價格相對便宜而且二手件也比較多(進入中國的時間較早)易於國內改裝 GTR不要說改裝連銷售上正式的代理商都沒有 要真想玩改裝車就EVO吧 要是炫富噴姑娘就GTR 新款EVO是4B11T的發動機 (10代EVO) 老款是4G63發動機(1~9代) 4G63的改裝後能上500~600P馬力 到車輪上上400P沒問題 建議EVO就老款的 EVO是街道 GTR是場地
❹ 用三菱的evolution和nissan skyline飆車,要怎麼改裝車子才能贏
.nissan skyline 分好多種 我估計你說的 GTR ..gtr 近代大家了解的有bnR 32 33 34 . 32頭重.容易產生轉向不組.. 33 是垃圾 用公爵王底盤. 這兩車原廠的話.EVO5以上 無論在賽道公路.技術不比人家差很多 都不會輸. bnr34算成熟車型.操控好了很多.原廠馬力280 4400轉 40.0kgm 數據來說 和evo8一樣. 感覺日版evo8操控不會輸R34.美版的話 大彎 發夾彎 沒R34快.但比GTR靈活精準...9代evo 更成熟,完美41.5kg,..如果你是8代9代的話.你是新車 人家是舊車.還是有優勢.總結 . 比如你的對手是最強的R34 .你開9代 在技術一樣的情況下.大家原廠.你是能贏的.如果大家一起改裝就難說了.他能改1000馬力你能嗎? 如果他不改 無論你開幾代. (我就不信你開1代2代.)輕改一下穩贏.還有那些不懂車的人就不要多說了。聽了好煩。你憑什麼說原場R34 比EVO 9 快?你兩台都開過?我雖然沒開過。但是數據充分證明這不可能的。數據EVO有優勢.我上邊講到了.車重就更不用說了吧.
❺ 三菱勁炫1.6改裝自動王
樓主啊,這個是不建議購買和改裝的,沒什麼意思的。
❻ 三菱帕傑羅專車專用一鍵啟動手機控車無鑰匙進入自動升窗改裝
❼ 日本汽車中,豐田和三菱哪個更強
悍馬
美國AMG公司以生產悍馬(Hummer)而揚名世界。AMG公司的創始人是一位自行車製造商烏特,1903年成立越野(Overland)汽車部。1908年,約翰.威利購買了越野汽車部,並於1912年成立威利斯-越野(Willys-Overland)汽車公司,生產威利-騎士汽車。二戰期間的1940年7月11日,美國軍方向135個企業發出了研製一種輕型偵察車的招標書,條件苛刻而且時間緊,有福特等三家公司揭標,其中一家就是威利斯-越野汽車公司,生產最早期的吉普「WillysMA」。後來軍方綜合三家企業的產品優點,以WillysMA做基礎,委託威利斯-越野汽車公司重新進行標准化設計,這種標准化車就是WillysMB。至二戰結束時,威利斯公司生產了36萬輛WillysMB吉普車。
1953年,商人凱賽購買了威利斯-越野汽車公司,更名為凱賽-吉普公司。1970年美國汽車公司(後被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兼並)購買了凱賽-吉普公司,又改後為吉普公司,該公司由商務汽車部和政務汽車部等兩個獨立部門組成。1971年政務汽車部成為美國汽車公司子公司-AMG汽車公司。1980年AMG承接美國軍方另一宗軍車設計任務,設計出Hmmwv越野軍用汽車。1983年美國LTV公司從美國汽車公司手中購入AMG汽車公司。1992年,AMG又轉入了Renco集團。同年,藉助於在海灣戰爭中的優異表現,第一輛民用悍馬面世,即悍馬越野車,立刻贏得了眾多青睞。由於優異的運行性能,被業內外人士譽為「越野車王」。
1999年,通用汽車公司從AM General取得了悍馬的商標使用權和生產權。
[編輯本段]【品牌語源】
美國軍方於七十年代末期,根據越戰經驗,發現需要新一代的輕型多用途軍車。當時軍方所要求的軍用車需要符合高機動性、多用途、有輪(非履帶式)汽車,簡稱HMMWV(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而Hummer正是取自HMMWV的昵稱Humveer所譯音而成HUMMER。
[編輯本段]【車系歷史】
二十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陸軍根據越戰經驗,開始研發新一代的輕型多用途軍車,當時軍方所要求的軍用車需要符合高機動性、多用途、有輪(非履帶式)等要求,簡稱HMMWV(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用以取代多款吉普和各式四驅皮卡,目的是讓統一制式的輕型軍車能夠實現更簡便的模塊化維修和保養,提高機動能力。
美國陸軍造出了19輛XR311試驗車。XR311在沙漠、草原有很好的表現,但最後因為成本太高、車尾因安放發動機無法載貨而不符合軍隊多用途的要求,停止了進一步的開發。而在同一時期,超級跑車製造商蘭博基尼也看準了軍車市場,於1977年試制了幾台高性能吉普車給美國軍方試驗,取名Cheetah。但由於其發動機在車後面,汽車的用途受限,無法取代小皮卡。蘭博基尼後來把該車的市場轉向了中東和富商,這就是LM002。
到二十世紀80年代初,AM General工程部總結了XR311和Cheetah落選的原因後,希望重新研製出同類的越野車交給美軍測試。於是,他們製造了12台HMMWV。該車發動機位置從後置改為中置,位於兩軸之間但在駕駛室之前。這個設計解決了前置發動機造成的車重不平均和後置發動機無法載貨的兩難局面。同時,也因為這個設計,車寬增加至近2.2米(不包括後視鏡),發動機的大半占據了駕駛員和前座乘客的中間,而自動變速器也正好放在後排兩座位的中間。
HMMWV還使用全時四驅系統,採用V8 6.2升柴油機,省油的同時可以發出150匹馬力,時速最快達到110公里/小時。這12輛HMMWV分別加上不同的車身,以適合美軍多用途的要求。經過在內華達州的沙漠進行的32000公里全面測試,其出色表現給美國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1983年,美國軍方與其簽訂了定購測試車的合同,經過五個月的詳盡評估以後, AM General公司贏得了一個最初生產55000輛HMMWV的合同。同年美國LTV公司從美國汽車公司手中購入AM General汽車公司。至今,Hmmwv系列車輛車產超過14萬輛,美軍方裝備了10萬輛,並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悍馬了承擔人員和物資的運輸、遂行反坦克、通信中繼、火炮牽引等多項任務等等。戰後,美國五角大樓公布題為《波斯灣戰爭的勝利》的最終報告中稱:「悍馬滿足了一切要求,或者說超出了人們的要求……顯示了極好的越野機動能力。其可用性超過了陸軍的標准,達到90%。很高的有效載重能力對美軍來說也是絕對地保證。」
1992年,AM General又轉入了Renco集團。同年,AM Genera推出了Hmmwv的民用車,取名Hummer,譯音「悍馬」,一個十分貼切的中文名稱。由於優異的越野性能,被業內外人士譽為「越野車王」。反而「老祖宗」Hmmwv少人知曉。
[編輯本段]【悍馬車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UMMER H1(悍馬 H1)
1991年2月28日,世界矚目的「海灣戰爭」(Persian Gulf War)正式結束後,因為HMMWV在戰場上英勇的形象,廣受美國民眾的喜愛。自此,各界喜好者的詢問電話不斷向AM General湧入,也讓AM General開始讓考慮推出民用型HMMWV的可能性。1992年,民用型HMMWV開始銷售,正式定名為HUMMER。美國電影明星、曾任美國加州州長史瓦辛格(Arnold Alois Schwarzenegger)成為第一位擁有的人士。往後,不乏有知名人士特地指名購買的車輛之一,引起一波HUMMER流行的浪潮。
悍馬H1沿用了Hmmwv的外觀,兇悍十足。它不是為民間設計,而是為美軍的嚴酷要求而設計出來的。軍隊要求汽車在幾乎滿負荷的使用情況下,其使用壽命長達12年。前所未有的動力性能、操縱性能及耐久性能,能夠適用於各種特殊的路面,能夠行駛許多運動型車輛無法行駛的道路,被業界譽為「越野車王」。它具有高尺寸的離地間隙,大角度的接近角和離去角,車體寬,重心低,V8柴油機,全時4輪驅動,獨立懸掛,動力轉向等。還有中央輪胎充氣系統,駕車者可以變化輪胎氣壓,裝配泄氣保用輪胎,輪胎泄氣時仍可以48公里時速行駛30公里。而悍馬在舒適性、內部裝飾、動力性能與軍用型Hmmwv有所改變外,車型外表仍保持一致,在城市行駛特別的「另類」。
H1系列有五種車型,分別有兩門、四門硬頂兩廂體車,四門軟蓬兩廂體車,四門及兩門皮卡。其動力來自一台6.5升渦輪增壓柴油引擎。它位於車子中部,使整車的重量分布非常均勻。一種密封的中央穩壓裝置能保持系統壓力平衡並保護主要部件不受玷污。每個部件上的通氣軟管都匯集到一條來自空氣濾清器的中央軟管。該系統使悍馬能在近1米深的水中開一整天而不怕水,沙子和泥巴的侵襲。焊接而成的鋼車架上有5條重負荷橫梁,它們能充分吸收在惡劣路況下滿載行駛時遭受的應力。這種結構賦予悍馬無與倫比的力量和靈活性。高負荷多重冷卻系統為冷卻液,機油,變速器/分動器油和轉向機油提供高質量的冷卻服務。保證這些液體處於正常工作溫度能延長發動機部件的壽命並使車子即使在最惡劣的狀況下也能安全運轉。
4L80E自動變速箱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最耐用的4擋變速器。它不但使悍馬容易駕駛,而且能通過平順的動力傳遞提高車子的越野機動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它還能適應並迎合你的駕駛方式。
大多數越野車的後輪都採用鼓式制動,因此倒車下坡時車子很難控制。悍馬採用的半軸內置4輪盤式制動器,不論是倒車下坡還是向前行駛都十分有效,所以說4輪盤式制動器是不可替代的越野裝備。
該車的分動器讓駕駛員能改變傳動形式以適應不同路況,提供分高低擋的全時4驅服務。整個傳動系統的齒輪減速比為史無前例的33:1。極高的傳動系中心線和帶齒輪的軸頭等設計賦予該車近半米的離地間隙。悍馬在城市車流中和在野外叢林中一樣敏捷。不論是在交通高峰時的公路上還是在擁擠的停車場里,該車駕馭起來一點也不比別的車費勁。助力轉向,4擋變速器,獨特的懸掛和小得驚人的轉向半徑使悍馬異常靈活,操控起來不象卡車,更想跑車。
2006年1月,HUMMER加入了HUMMER H1 Alpha,提高發動機性能。2006年,由於HUMMER H1產品世代過於老舊、汽油銷耗過大的批評及銷售量銳減的影響下,年底停止生產。
H1性能參數
車長:4686mm
車寬:1905mm
車高:2197mm
整備質量:3102kg
發動機位置:前置
發動機型式:V-8 帶增壓電噴柴油機 DOHC雙頂置凸輪軸
氣缸數:8
點火方式:多點電噴
0-100Km/h加速時間:19.5s
變速器型式:4L65-E 4速自動變速器
排量:5967mL
最高車速:134 km/h
最大功率:125KW/3400rpm
最大扭矩:401N.m/1700rpm
油耗:16L/100km(平均)
排放標准:歐2
軸距:3302mm
驅動形式:全時四驅
懸架(前/後):獨立扭矩桿,單管氣體減震,前穩定桿/五連可變彈簧,可變空氣承載,單管氣體減震,穩定桿
輪胎類型與規格:LT315/70R-17
制動裝置型式(前/後):前、後輪盤式制動器
轉向器型式:齒輪齒條
H1標准配置
牽引控制 方向調節 轉速表 AM/FM收音機
電動車窗 動力轉向 電動加熱倒車鏡 中央門鎖
霧燈 後除霧鏡 防盜裝置 ABS剎車系統
副駕駛座安全氣囊 駕駛座安全氣囊
CTIS中央輪胎充氣系統 小型儲物箱
Run-Flat功能 鹵素大燈 電動門鎖 高靠車斗式座椅
無逆流通風設備 輔助油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UMMER H2(悍馬 H2)
1999年,通用汽車公司從AM General收購了悍馬的商標使用權和生產權。2003年,通用汽車推出了HUMMER H2。同時,將原來Renco Group推出的HUMMER,重新定名成HUMMER H1。H2由通用汽車設計,委託AM General生產製造與行銷業務。有別於前一代HUMMER H1的設計仍然停留在軍事化的龐大體型與簡陋的舒適配備,HUMMER H2的設計一開始就是針對一般的道路使用為目標,改善過於龐大的體型、增加舒適配件,更加貼近一般使用民眾的需求。2005年,又推出了皮卡HUMMER H2 SUT和越野車HUMMER H2 SUV兩種,使產品陣容趨於完整。
由於H2是在雪佛蘭Suburban 的平台上開發的, 因此它或許不會像H1那樣對所有路況都應付自如, 但對大多數駕駛員來說, 它提供了更地裝備水平更先進,舒適性更高。H2因其完美的順應了原來悍馬車的風格和粗獷的車身造型而受到贊譽。然而自從H2成為「平民」版SUV以來,它從未顯示出其軍用車的本質——雖然對許多買家而言這是這款車所獨有的吸引力的一部分。
H2性能參數
車長:4821mm
車寬:2062mm
車高:1976mm
軸距:3124mm
驅動形式:全時四驅
最高車速:180km/h(電子限速148km/h)
平均油耗:22L/100km 滿油行駛500公里
排放標准:歐3
燃料種類:93號以上無鉛汽油
最小離地間隙:229-300mm
後備箱容積:386-2452L
油箱容積:121L
發動機位置:縱置發動機
發動機型式:Vortcc6000 V8 OHV 32氣門汽油發動機
氣缸數:8
排量:5967mL
點火方式:多點電噴
最大功率:232KW/5200rpm
最大扭矩:486N.m/4000rpm
0-100Km/h加速時間:10s
變速器型式:四擋自動變速器/AUTOTRAC 四輪驅動系統帶獨特的操縱桿
懸架(前/後):四輪獨立,雙叉A形控制臂,扭力桿,長行程雙硬度螺旋彈簧套減振器
輪胎類型與規格:固特異WRANGLER全地形越野樣胎 LT315/70R-19
輪轂:19英寸3片式鋁制輪轂帶整體式胎唇鎖定系統
制動裝置型式(前/後):前後盤式
轉向器型式:助力轉向式
H2標准配置
牽引控制 真皮座椅 電動乘客席座椅 電動駕駛席座椅
防盜音響 電動天線 CD機 AM/FM收音機
電動車窗 動力轉向 可電動加熱倒車鏡 中央門鎖
霧燈 後除霧鏡 巡航定速 防盜音響
ABS剎車系統 鋁合金輪圈
駕駛座安全氣囊 副駕駛座安全氣囊
空調系統 同一「TC2」控制系統 Onstar安全系統
中央差速器鎖 TCS 發動機底盤保護鋼板 電動行李箱蓋 後雨刷器
行李架 電動天窗 灰色內飾 皮質PVC 內飾 米色織布座椅 前座中央扶手 後坐中央扶手
地毯/腳墊 10個揚聲器 車載羅盤 車外溫度顯示 車內前後座閱讀燈 GPS導航系統
車內燈光關閉延時 遮陽板化妝鏡 遙控行李箱蓋 原廠絞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UMMER H3(悍馬 H3)
HUMMER H3於2003年12月舉辦的第97屆洛杉磯車展(Greater Los Angeles Auto Show)中初次現身。當時以概念車型H3T Concept的身份呈現於大眾眼前。2005年10月,HUMMER H3 開始發售。與H1和H2不同,H3的車輛設計與生產製造由通用汽車GM負責,只委託AM General行銷業務。還在南非的伊麗莎白港建立了一家工廠生產柴油版和右舵版的H3。2006年的北美國際車展上,通用汽車發布了HUMMER H3X。在2008年的芝加哥車展上,通用又發布了HUMMER的皮卡版H3T。
盡管H2 比H1售價更低,但它畢竟是一款很貴的車,通用開始考慮要為那些嚮往這一品牌但又不願意出7萬美元買H2的消費者開發一款價格更平易的車型。在經過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之後,通用發布了H3,這是一款更小但幾乎和H2一模一樣的變體車。它保留了原悍馬的韻味以及出色的越野能力,更小的尺寸以及更加燃油經濟性的布局使其更適應市場需求。這款基於通用Canyon/Colorado皮卡平台開發,擁有完全越野能力的H3 與更大的H2 令人驚異的一致,你只有把這兩輛車擺放在一起仔細看才能發現兩款車的區別。沒人懷疑這是一輛不折不扣的悍馬車。正如一位通用的市場部經理告訴我說:「我們希望即使H3駛出視野時,人們也能認出這是一輛悍馬車。」
H3性能參數
車長:4742mm
車寬:1897mm
車高:1892mm
軸距:2842mm
驅動形式:四驅
排放標准:歐4
燃料種類:97號以上無鉛汽油
整備質量:2654kg
發動機位置:前置
發動機型式:3.5L DOHC雙頂凸輪軸
氣缸數:6
排量:3500mL
點火方式:多點電噴
最大功率:220kw/5600rpm
變速器型式:4檔自動
懸架(前/後):四輪獨立,雙叉A形控制臂,扭力桿,長行程雙硬度螺旋彈簧套減振器
輪胎類型與規格:256/75 R16
制動裝置型式(前/後):前後盤式
轉向器型式:助力轉向式
H3標准配置
ABS 雙前座安全氣囊 霧燈 長明燈
側面簾式氣囊 電台收音機 音響系統 6牒CD
7個揚聲器 觸摸屏式衛星導航 16寸鋁合金輪轂
鍍鉻輪圈
全尺寸備胎 空調 電動後窗除霧器
多功能電動調節真皮方向盤
多功能遙控器 防盜裝置 真皮座椅
第二排座椅可折疊
電動後視鏡 電動車窗 車頂行李架 門邊腳踏
雙鹵素大燈 中控門鎖 車外溫度顯示器 8方向指南針
3個12V電源輸出口 巡航定速 求救系統 汽車平衡控制系統
牽引力控制系統 輪胎氣壓監測系統 駕駛員信息中心
[編輯本段]【悍馬概念車】
2000年 HUMMER H2 Concept
HUMMER H2 SUV Concept
2001年 HUMMER H1 Alpha Concept
HUMMER H2 SUT Concept
2002年 HUMMER H2 SUV Concept
2003年 HUMMER H2 SUT Dirt Sport Concept
2003年拉斯維加斯改裝車展(Specialty Equipment Market Association;SEMA)里,初次現身。展示以「HUMMER H2」為基礎,重新修改的概念車型「HUMMER H2 SUT Dirt Sport Concept」。將行李廂更改為開放的貨卡設計,具有濃厚的越野休閑氣息。
HUMMER H3T Concept
2003年洛杉磯車展(Los Angeles Auto Show)里,初次現身。HUMMER H3T Concept的「H3」明顯點出下代HUMMER的型號,「T」為皮卡(Pickup Truck)的含義。通用汽車為加深年輕化的訴求,其長寬高分別為4443×1893×1795mm。HUMMER H3T Concept在許多設計細節上,還特別與知名運動品牌耐克(Nike)的設計師合作,車體外觀的輪胎中除了加入「運動鞋」(Sneaker)理念外,車體內在也加入透氣度極高的「耐克泡泡」(Nike Sphere)布料和相關配件,明顯是想吸引年輕運動族群的青睞。懸掛系統與剎車系統方面,均取材於量產車輛上,是一輛深具有量產雛形的概念車型。動力系統採用了直列五缸渦輪增壓引擎。 車體尺寸:長4443×寬1893×高1795mm,軸距3012mm。
2004年 HUMMER H2H Hydrogen Concept
2004年拉斯維加斯改裝車展(Specialty Equipment Market Association;SEMA)里,初次現身。HUMMER H2H Hydrogen Concept的「H2H」顯示出表明「HUMMER To Hybrid」的含意。動力系統採用了Vortec 6000氫氣燃料發動機,車體尺寸:長5172×寬2063×高2012mm,軸距1763mm。通用汽車副總裁指出:「製造H2H有兩個目的,它能使人們更多的關注氫燃料的利用;同時,它將會使通用在氫燃料的儲藏、運送系統和氫燃料補給設施的開發上掌握關鍵技術。」2005年2月,在通用汽車的邀請下,美國加州州長史瓦辛格(Alois Schwarzenegger)成為首位駕駛HUMMER H2H Hydrogen Concept的人士。藉此機會也是提倡環保關念,希望引起人們對氫燃料經濟的關注與興趣。
HUMMER H2 SUT Concept
2005年 HUMMER H3 Street
拉斯維加斯改裝車展(Specialty Equipment Market Association;SEMA)首發。
2007年 HUMMER H3 Alpha Concept
2007年紐約車展(New York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Show)首發。除重新設計車輛車頭和引擎外,也在車輛安全、轉向及懸掛系統進行了改進。
2008年 HUMMER H3T Concept
[編輯本段]【國產悍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風鐵甲
「東風悍馬」是由東風汽車公司研製的1.5噸級東風越野車,分為東風·鐵甲EQ2050(標准型)和東風·鐵甲EQ2058(豪華型)兩種型號,現有單排軟頂、雙排軟頂、豪華硬頂、雙排硬頂4種款式。東風鐵甲EQ2050/2058採用的是國產底盤,基本型EQ2050採用的是東風康明斯4BTAA103千瓦發動機,豪華型EQ2058的發動機則採用進口的底特律渦輪增壓V8發動機。
「東風悍馬」採用鋁合金車身,全時4輪驅動型式,5速手動變速器,變斷面框架式車架,前後雙橫臂獨立懸架和前後盤式制動器以及變速比動力轉向器。發動機罩採用非金屬防紅外線輻射材料製成(軍用型)。可以有效地避開雷達及熱制導導彈的攻擊。內置的液壓盤式制動器。它的尺寸可以不受車輪尺寸的限制,還能防止外界異物入侵,通風式制動盤隨時都暴露在空氣中,散熱性能更好,可有效地避免制動時的熱衰退。中央充放氣系統。從車內即可方便地調節輪胎氣壓,尤其是通過松軟路面時,適當降低輪胎氣壓可以有效增大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通過性能。四輪獨立懸架和重載螺旋彈簧。這種設計使車輪有足夠的跳動空間,並極大地改善了車輛行駛的平順性,重載螺旋彈簧在任何路況下都較鋼板彈簧有更好的表現。輪邊減速器。它不僅大大增加了減速傳動比,使車輪具有更大的驅動力,而且大大簡化了傳動系統的設計,增大了離地間隙。
E-Q2050標准型車長4.97米,車寬2.134米,車高1.916米,軸距3.3米,最小離地間隙406毫米,裝載質量1.75噸,拖掛質量兩噸,最大爬坡度60%,最大行駛側坡40%,發動機為4BTAA103千瓦增壓中冷柴油機並配以5速手動變速器和兩速全時驅動分動器,最高車速120公里/小時。E-Q2050標准型裝有中央充放氣系統並可選裝電動絞盤。車身上還設有吊環,可以用直升機吊運。為提高舒適度,悍馬還配置了包括電動窗、中控鎖、CD音響和空凋等設備。東風悍馬裝V8機的頂級車型售價為65萬,採用四缸發動機和手動變速器的基本型售價40萬。
❽ 三菱EVO彎道之王簡介
EVO全稱Lancer Evolution,已有十餘年的發展史,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進取,如今已成為三菱旗下最為著名的品牌之一。
Evo.I
1992年9月7日正式發表亮相,並於當年10月19日限量發售的MITSUBISHI LANCER Evo.1是以搭載195匹馬力之LANCER旗艦車種GSR為基礎車種,進行改良而成的賽車道路版,當時在日本當地造成不小的銷售熱潮。 原本原廠只打算限量發行2500台,但由於不到3天即銷售一空,於是原廠再追加2500台。最大馬力250ps,最大扭矩31.5kgm,是當時日本除了日產地平線BNR32 GT-R(NISSAN SKYLINE BNR32 GT-R)跑車外最快的四驅跑車。
Evo.II
LANCER Evo.1問世1年後的1994年1月17日,充分運用WRC參賽技術,進一步改良引擎性能及懸吊系統的EVO II隆重問世。不僅洗刷了Evo.1「速度優異但轉向不良」的批評,且成功地轉型成可隨車手意識操控自如「全面型」的進化版本。最大馬力小漲到260ps,最大扭矩仍舊是31.5kgm。
Evo.III
Evo.I有著重性能,Evo.2追求成熟,而1995年2月10日誕生的Evo.3,則在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飛躍。和前兩代相比,Evo.3最大的改變在於外觀,不論是前保桿、前下巴、裙腳、後包圍及後尾翼等所有的空力套件均徹底煥然一新。重新設計的引擎活塞,改良的進,排氣系統使得Evo.3的馬力再漲10ps,達到270ps的境地,最大扭矩照舊是31.5kgm,以當時的機械水準看來,足以震撼業界。
Evo.IV
1996年8月23日,以新型LANCER為前身之Evo.4正式登場!Evo.3是將舊款車體改良使其更完美,但Evo.4卻從頭到尾都是全新設計。由於Evo.4新型車架的開發成功,基本的車體剛性向前邁進一大步,於是賦予更高潛力的引擎,再加上車輛周邊配備剛性的提高,促使動力性能更能淋濟盡致地發揮。 最大馬力終於達到了日本本土量產車型馬力上限的280ps,最大扭矩則狂漲至36kgm。
Evo.V
1998年1月26日,在前代Evo.4兩奪WRC總冠軍後,更強悍的進化版本Evo.5隆重問世。 Evo.4在賽場上優異的表現刺激其它對手加緊腳步發展,為了繼續保持戰果,三菱在Evo.4的基礎上提高了引擎扭矩並加寬輪距,使造出的Evo.5在整體操控穩定性上得到新的突破!其他如制動,懸掛,引擎都有改動,Evo.5很好的達到了三菱「進化論」中新的高度。最大馬力280ps,最大扭矩小漲到38kgm。
Evo.VI
在1999年1月22日,為了適應WRC新的賽例規定,Evo.6正式問世。相比起Evo.5,Evo.6的改進重點放在了車身的外形設計上,重新設計的頭唇,前保險杠等空氣部件給人全新的視覺感受,不對稱的進氣口設計和雙層可調尾翼更是酷味十足,個性到死。此外,針對前一代車架剛性稍有不足的弱點,Evo.6嚴謹地補強了車架。在懸掛套件上則全面啟用鍛造鋁模
Evo.VII
2001年1月26日,煥然一新的Evo.7在萬眾期待中降臨。全新的外形設計引發頗多爭議,但仍保有EVO系列車款的強悍氣勢。車頭部分大致維持該系列的風格:引擎蓋上的盾形散熱口,令人倍感熟悉的向外拱出的前後葉子板,看起來更加兇猛霸氣。尾翼的設計則由Evo.6的雙層式回歸Evo.5的單層設計。內飾方面,戰斗意味也更甚以往,金屬質感的中控台、Momo三幅式帶氣囊賽車方向盤還有Recaro特別版賽車桶座,顯現出不凡的品味與氣息。最大馬力280ps,最大扭矩39kgm。 Evo.7推出之後,三菱廠方嘗試性地推出了Evo歷史中第一款配備自動波箱的版本:Evo.7 GT-A。限量2000部發售,算是Evo中比較另類的一個孤本。
Evo.VIII
2003年,喜歡用「極速快車」締造「極速傳說」的公路爆走分子們又有了新的「飛仔車」,Evo.8來了。8代Evo的實力為史上最強,簡直非筆墨所能形容。280ps最大馬力+40kgm最大扭矩+6前速手動變速箱+二代AYC系統+ACD系統+超強剛性車架,一切一切都是高性能車迷們的夢幻組合!在全球諸多汽車媒體的輪番測試中,Evo.8接連不斷取得駭人成績!三菱廠方再接再厲,順勢推出一款全面輕量化處理的賽車版Evo.8:Evolution MR。在此,三菱對MR的解釋是:MITSUBISHI RACING。看來,汽車史上最成功的跑車進化傳說還將繼續!
Evo.IX
三菱公司於2005年3月3號開始發售三菱Lancer Evo9。Evo.9在外觀方面相對三菱Lancer Evo.8 MR有了相當的改進,前臉中央的三菱標志台座被去掉了,更加氣勢逼人。前保險杠的形狀也發生了變化,為了使空調管道的冷卻得以改良,Lancer Evo9特意在前臉挖出一個橢圓形的洞作為空氣刮刀。後保險杠也在中央的下部做了一些形狀上的改變,調整了車身下部空氣整流效果,而從後方看去,整車的運動感也得以大大增強。優點:車身輕量化,過彎馬步扎實。 缺點:低轉扭力略為收斂。 2005年,當MITSUBISHI將新款Lancer Evo.概念車呈現在眾人眼前時,幾乎所有性能迷都在等待,而在MITSUBISHI的規劃中,Lancer Evo.X將會在2007年正式登場!
Evo.X
Lancer Evo.X外觀造型與概念車Concept X相似度高達90%以上,動力方面名機4G63從此下台一鞠躬,取而代之的是鋁合金汽缸蓋且新開發4B11引擎,在渦輪增壓的加持下,直四2.0升發動機可輸出超過300hp,傳聞將以320hp現身,最大扭矩為42.0kgm;六速手排將是Evo.X的標准配置。 在操控安全的配置方面,Super AYC、ACD、S-AWC新四輪驅動系統都是標准配置,自排配備TWIN Clutch SST七檔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方向盤後面有2個耳朵(變速桿)。變速模式分三段,分別為舒適、運動、競速。在汽車靜止狀態下競速模式需要長按3秒開啟,以防誤操作帶來的起步超級加速給前車和自己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車身尺寸則較Evo.IX MR稍微大些,為4530×1830×1470mm,軸距小幅增加25mm,達到2650mm,因此內部空間擠進B級車隊列。該車型原廠配置更加強調扭矩和操控,引擎聲浪不及前代的激情但仍是同類性能車中的佼佼者。 國產Lancer在市場摸爬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只是最先一批國產Lancer的車標不是三菱,名字也不叫Lacner,而是東南菱帥(Lioncel)。菱帥曾經在國內是最熱手的改裝車,最簡單得到EVO的辦法就是直接改裝菱帥,菱帥也一度成為熱門。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菱帥的停產,車主新的外觀標准,菱帥也已經慢慢淡出改裝者的視線。但是到現在馬路上還是可以見到大大小小改裝過的菱帥。 之後三菱在東南投入的股份加大,於是國產藍瑟(Lancer)終於回歸原來的名字貼上了三菱的車標。可是藍瑟只是在菱帥的基礎上小改了外觀,其他所有參數都基本相同,價格卻高出1-3萬。從菱帥到藍瑟,運用的都是台灣中華汽車淘汰掉的技術和平台。EVO的fans們把它製造出來的藍瑟和菱帥看作6代半,EVO6代的造型可見技術和平台的老舊,沒有任何的三菱新技術在內。台灣都已經看不到這個樣子的藍瑟了,東南三菱也被罵聲連連。之後隨著國內市場的變化開始風行運動版,藍瑟的出來了運動版。運動版比前車加裝了尾翼和小包圍、15寸鋁合金輪轂、熏黑大燈、運動內飾等,售價又高了1萬。最近還出了藍瑟炫動版和號稱自主研發的東南V3,還是一個技術層面,詳細參閱東南汽車官方網站。 終於,東南汽車跟進了三菱的新技術。Lancer EX生產線投入到中國,採用全進口三菱鋁合金引擎,是同類車中的少數,將會以較大的量投放中國市場。車前部仍採用鯊魚嘴設計,但大進氣口中間的一道金屬梁使其更加內斂。自排車型採用三菱最新SST雙離合七檔變速技術。 同時Lanver Evolution中文定名為「翼豪陸神」,Lancer EX為「翼神」。成龍繼續成為形象代言人。
技術介紹
一提到三菱的EVO,人們總是會想起它的速度以及出色的操控性能。三菱的增壓54提供給它澎湃的動力,而它獨特的四驅控制系統則是達到極高動態水平的關鍵。這套系統在即將推出的第十代EVO上,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下面就讓我們來仔細地了解一下這套系統。三菱汽車公司開發了兩套新系統套件將配備在今年秋季上市的新款第十代EVO上。S-AWC(SuperAllWheelControl:超級全輪控制系統)是一款非常先進的車載動態控制系統,可以控制每個車輪的傳動扭矩。而雙離合器SST(SportShiftTransmission:運動型換擋系統)是一款手自一體的變速器,可以使駕駛者在換擋的時候,沒有了控制離合器的煩惱,從而使換擋更加的順暢。『S-AWC系統的機械結構』這些系統延續了該公司的產品開發理念,不僅要為駕駛者提供更加卓越的操控性能,而且還要保證駕駛者擁有更加強大的安全保障。雙離合器SST和S-AWC系統將賦予駕駛者更為直接的駕駛感受。它們都能夠非常有效的根據路面情況將動力進行輸出,並且通過「智能」地讀取和反饋駕駛者的實時意圖來保證卓越的車輛控制效果和穩定性。●S-AWC系統該系統不僅應用了ACD(ActiveCenterDifferential:主動中央差速器)、AYC(ActiveYawControl:主動偏航控制)和運動型ABS(運動型防抱死系統),還配備了ASC(ActiveStabilityControl:主動穩定控制系統),並將它們應用到了EVO的各個車型上。這四個組件的整合管理系統能夠控制每個車輪的扭矩和制動力。S-AWC系統則應用上了偏航反饋控制系統,這個系統能夠對每個車輪在各種駕駛環境中的效果進行控制,並忠實的執行駕駛者的操控信息,從而使駕駛者能夠以足夠的信心享受各種條件下的駕駛樂趣。『駕駛者能夠以足夠的信心享受各種條件下的駕駛樂趣』●雙離合器SST三菱的新型手自一體變速器使用了雙離合器系統來實現動力傳輸的高效性,使車子不僅擁有手動變速器的效果,而且還能夠實現非常順暢自如的擋位變換。在快速的升降擋過程中,由於雙離合器所擁有的高效動力傳輸機構,使得它們不僅可以快速的加速,而且也能夠保證良好的經濟性。新的變速器還有三個不同的操控設置用來適應不同的路面情況,能夠保證市區行駛的快速反應,而在城外快速路上,也可以實現線性的運動感受。○S-AWC(超級全輪控制系統)詳解(1)系統概覽S-AWC車輛動態控制系統整合了對於AYC,ACD,ASC和運動型ABS組件的控制,而同時還可以用來增加對AYC系統的剎車控制。因此,S-AWC不僅提升了動力輸出和彎道效果,而且各種路況下的駕駛穩定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配備了該系統的第十代新EVO不僅適合日常行駛,而且也更加適合緊急情況下的反應。(2)ACD(主動中央差速鎖)主動中央差速鎖使用了一種電子控制的液壓多片式差速器。該系統能夠最大限度的優化不同行駛路面的承受過載,從而在開啟或鎖止的情況下控制差速器的工作,優化前後輪的扭矩分配。這樣,牽引力和轉向反饋的平衡就可以實現最優的效果了。(3)AYC(主動偏航控制系統)AYC在後差速器上使用了一種扭矩傳遞機構,用來控制後輪的扭矩差以應對不同的行駛路面。這樣,車輛的偏航問題就得到了有效的抑制,過彎效果也能夠相應的得到提高。AYC還使用了限滑差速器來控制後輪的滑動,從而提高了牽引力的輸出效果。作為整個系統最先應用在車輛上的技術,它在1996年四月份上市的第四代EVO車型上最先亮相。後來逐漸發展,並在2003年一月份上市的第八代EVO車型上正式配備。而這套系統當時被稱為了超級AYC,因為它是在行星齒輪中應用上錐齒輪的第一款差速器,從而使其能夠傳輸的扭矩增加了一倍。與應用在第九代EVO上的系統相比,第十代EVO將要使用的新AYC的優點在於通過使用偏航感測器對偏航情況進行控制,而且還能夠對車輪施加制動力。由於它能夠精確的控制車子在彎道上的動態效果,所以,它不僅能夠有效的控制車輛在彎道的過彎表現,而且也能夠精確的反應駕駛者的駕駛意圖。(4)ASC(主動穩定控制系統)『在加速時通過對車輪在濕滑路面上的控制保證車輛擁有足夠的抓地力』ASC系統能夠通過將54的動力輸出和對每個車輪的制動力進行控制,從而優化了車輛的牽引力輸出,最終達到保持車輛穩定的效果。這個新系統要比上一代EVO的系統更加先進,因為它給每個車輪都配備了一個剎車壓力感測器,從而能夠更加精確的感知並控制制動力的輸出。在加速時,它通過對車輪在濕滑路面上的控制保證車輛擁有足夠的抓地力。此外,當車輛遇到了緊急情況或者方向盤突然被外力所干擾的時候,它還可以抑制滑動、穩定車輛。(5)運動型ABS系統(運動型防抱死制動系統)防抱死系統能夠保證駕駛者對於轉向的控制,並保證車輛在制動的條件下不會因為在緊急制動的時候或在濕滑路面制動時,發生輪胎抱死的情況。而依靠附加的偏航感應器和剎車力感測器,運動型ABS系統還能夠提高第十代新EVO在過彎時的剎車制動效果。(6)S-AWC控制系統在ACD和AYC組件上應用的54扭矩和制動力信息能夠保證S-AWC系統在車輛加速或減速的時候,更快的進行反應。而在該系統上使用偏航反饋系統也是史無前例的。該系統能夠幫助車輛沿著駕駛者的意願行駛。在偏航感測器傳遞了相關數據以後,該系統能夠對比車輛的動態反應與駕駛者意圖之間的差別,從而判斷轉向力的大小,修正動力的輸出效果。通過AYC施加的制動力能夠在左右輪之間實現扭矩的傳輸,從而保證車輛在極限效果下,AWC能夠更好的控制車輛姿態。在轉向不足的時候,AYC的新制動力控制系統能夠對內側車輪施加一定的制動力;而在轉向過度的時候,則增加外側車輪的制動力,從而使扭矩得到最優輸出,保證車輛高效過彎,穩定出彎。整合管理的ASC和ABS系統通過控制S-AWC來保證在加減速、雪地路面上行駛的時候,車子的動態控制能夠100%得到傳達。該系統能夠實現三種控制模式:乾燥路面的TARMAC模式,濕滑或者顛簸路面的GRAVEL模式以及冰雪路面的SNOW模式。在駕駛者選擇了最適合目前道路環境的模式以後,S-AWC就能夠更好的控制車輛的姿態,並能夠使車輛的極限性能發揮出來了。○雙離合器SST(運動換擋變速器)『雙離合器SST很好的避免了傳遞過程中的動力損失』(1)機械結構雙離合器SST系統將單數的1、3、5擋和偶數的2、4、6擋分別設置在了兩個傳動軸上,每一個都單獨與一個離合器相連。兩個離合器都可以被精確控制,從而提高了反應速度,帶來流暢性和無拖延的感覺。而且,在動力的輸出表現方面,也相當順暢。通過使用離合器而不是液力耦合器來傳遞動力,能夠保證雙離合器SST在結構上更加簡單,避免了傳遞過程中的動力損失,從而使動力的傳輸更加高效,因此,燃油經濟性更好。(2)駕駛模式雙離合器SST系統可以使駕駛者選擇三種換擋模式:普通,運動和超級運動模式,從而包括了各種駕駛環境的需要。a.普通模式用於市區行駛和其他的普通駕駛條件,普通模式會自動降低54換擋轉速點,從而保證更加順暢的換擋和更好的燃油經濟性。b.運動模式在山區或者是需要54制動的情況時,運動模式能夠提升54換擋轉速點,加快換擋速度。這樣就能更加迅速的表現出油門效果,以增加車子與駕駛者的溝通。c.超級運動模式與運動模式相比,超級運動模式能夠在更高轉速下保證非常輕快的換擋感覺。
❾ 跑車三王一後分別是可以詳細說一下嗎
公路之王:蘭博基尼;賽道之王:法拉利;改裝之王:三菱Evolution;跑車皇後:瑪莎拉蒂。
蘭博基尼,原產地:義大利。其出色的操控性,手術刀切割般的外觀,令其被無數男人夢寐,不過,其不菲的價格令無數人只能將之視為人生的理想。
法拉利,原產地:義大利。與蘭博基尼相比,法拉利的行事路線無疑要低調很多,不過這可不是說它的怒火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原裝車0-100km加速3.2s的成績令無數跑車汗顏,其旗下最為尊貴的Enzo,更是必須同時需要您擁有3輛法拉利,您才能有資格擁有它。
三菱Evolution,原產地:日本。與前兩個貴族相比,EVO無疑是最為親民的了,它之所以被稱之為「改裝之王」,是因為它的性能提升空間是任何車都難以媲美的,齊全的改裝配件,是任何一個汽車發燒友都難以抗拒的。我知道一輛超級改裝的Evolution IX,其馬力被改裝後提升到1080p,這就意味著只要不上賽道,前面所提的兩個貴族王公都未必是它的對手,並且這還遠不是它的改裝極限。不過可惜的是,明年它就將停產了,並且三菱公司表示,不再開發新一代Evolution了。
瑪莎拉蒂,原產地:義大利。如果前三個品牌都是王的話,那麼瑪莎拉蒂就是名副其實的皇後,她的尊貴不容質疑。也許她不是最快的車,也許她也不是最拉風的車,但她卻一定是最尊貴,最有氣質的車,貴族的出身,令其一看就知是大家閨秀。其旗下的「總裁」系列轎跑,更是給人一種令人尊崇的氣息。完美的低調華麗!
爪機黨純手打,望採納!
❿ 極品9里三菱EVO怎麼改裝比較好
極品九三十六計 首先聲明一點,本人不是高手,只是一個普通玩家。本文的目的也只是總結一些個人在極品9中的小小心得,來幫助剛剛上手的同好們。所以就不勞某些高手來將本人發配火星充軍了,呵呵。 A3 NFS:MW性能調試試用後詳解 發現9的翻譯問題比8還多,記得8里哪個居然翻譯叫X賽道,X其實代表極限的意思,這個都不懂,看來翻譯的人一點體育節目都不看的(莫非以為別人都去美國住過2、3年的)。所以裡面很多地方都無法完全理解,只能靠自己試。 前些時候終於翻牌把我想要的RX-8翻來了,我記得在8裡面這個是很好用的車,但是我拿到手上怎麼開都覺得垃圾,很難控制動不動就能轉體720度。上2擋老是動力不夠上不去。後來在一個收費站賽道跑了幾十遍,完全把性能調試摸熟了,下面是全部實際效果講解(按界面從上到下順序)。 9里的性能調試可以在任何時候使用,而且效果變化比較明顯,並簡化了很多,但是不能調極速是很大缺憾。 1、轉向比 這個很簡單,就是你點左右車的轉向幅度,飛行搖桿什麼的是彎到頭才能達到這個幅度。減就是小,加就是大。 2、操控 減小會使車更容易滑動,其實你車不管怎樣過草地或泥土地的時候都有這種效果,但是你增加滑動方面效果的話再過草地(轉彎)可以讓你的車屁股連續自由旋轉720度回復原位...加大,轉彎會更容易,過草地什麼的,車屁失控情況也會減少,在車速度很快的時候對轉向能力和整車控制有所增強。如果使車更容易滑動的話,需要提醒的是一旦車頭橫過來,在車的滑動過程想打回來就困難了。 3、剎車 這個是給喜歡踩剎車轉彎的人用的,一般除了U或O、Z型這類比較變態的彎以外都不用剎車,比較窄的直角從外道進就行了。減小,剎車就偏後,加則偏前。偏後的話踩剎車可以讓你轉速更快降下來,偏前剎車時候更難打彎,車頭方向基本會固定除非你前輪在草地上,轉速損失也要小點,但有時可能會圍繞車頭進行旋轉。 4、底盤高度 這個是很實用的設置可以配合下面的空氣動力使用。減小,會降低車高,加則增加車高。底盤太高的話,輕輕撞一下東西,或者方向打太多想拉回來車就會來回晃最後可能是360度轉體,調低,車頭就會更容易受到控制,轉很大的彎都可以迅速拉回來而不打晃,高轉速時控制會更容易,但是在顛簸路面晃的比高底盤還厲害。顛簸的路段舉例:山林地區、一些城市街道(主要是馬路崖子和綠化帶)、很急的上下坡道、工廠區中間的路(純顛簸)。 5、空氣動力 減小,車更容易飛,在海濱那邊的飛車地方你可以試一下,飛的時候後面的警察可以和你一起組成大雁南飛陣型(小心禽流感)。底盤低的話把空氣動力調低,可以讓你車飛躍較顛簸的地段減少失控。加大,可以讓你車緊貼地面,配合高底盤在上下坡和顛簸路面有意想不到效果。 6、氮氧增壓 很簡單,減小,噴的時間就長但加速效果差;加大,可用時間就短,效果更明顯。 7、渦輪增壓 減小,你在低轉速的時候更容易轉向,而高轉速轉向會很「硬」,並且達到前幾擋的轉速會很快,後幾擋加速慢。加大則相反,在高速的時候可以給你的車象低轉速一樣的操控性,並且在後面高速時更快加速。 實例:交鋒黑名單第九位——第二場比賽 〖使用車輛〗:大奔 SL500 裝當時全部最強零件和性能套件 〖對手車輛〗:三菱 LANCER EVO VIII (改裝) 〖賽前分析〗:先跑一次熟悉整體路況和對手車輛特點。其實這個應該算是作弊最明顯的傢伙,他那部車我在擊敗後抽到了,加速和極速與我當時用的車差很遠,但是280km/h時不噴N2O居然速度比我都快(他車的極速根本大不到這么高)。所以具體情況要具體應對,他的車(作弊時)和大眾Golf應該算一個類型,比較重,向下壓力很好,對付崎嶇地形相對容易;底盤也高,轉彎容易再加上車重,抵消了一些的不穩定性;起步緩慢但是後勁大,可以用作弊的速度超過你。賽道狀況,非常崎嶇顛簸,有幾個V字彎和與坡道相連直角玩,沒有中立車輛。但是整體賽道適合極速型車輛。 〖針對使用車輛調整性能〗: 轉向:不動 操控:+2或+3 [此項最好根據習慣進行調整,不過在這種情況上增加可以獲得過彎的穩定性] 剎車:-3 [高速狀態下過彎需要的減速性能,不過大部分彎道都不用] 底盤高度:+2 [也可以更高點,犧牲一些可操控性追求在整體比賽的穩定性] 空氣動力:+5 [足夠的壓力才能保證在顛簸路面足夠穩定] 氮氧增壓:-5 [事實證明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資源浪費,並且在4擋後更穩定的加速,太猛車輛會難以控制] 超級增壓(渦輪增壓):+5 [這樣才能獲得與對手比肩的速度以及高速後的可操控性,但是起步記得用N2O] 〖最後提示〗:因為對手作弊的厲害,可以在起點到第一個山洞的范圍內與對手並肩前進然後乘機把他擠進周圍的藏身點或加油站中,加速離開,可以和他暫時拉開10幾秒距離(他還是會用作弊的速度追上你)。後面記得一直保持領先,和他在最後一段上坡決戰,只要超車道擋的好就會穩勝。 4 NFS:MW職業模式劇情介紹及過關條件 職業模式是現行標準的故事情節,就是玩家作為Rockport鎮的一個菜鳥飆車手,嚮往著成為鎮上由15名最好的車手組成的「地下排行榜」中的一員。當游戲開始的時候,玩家會發現故事進行的方向非常正確 -- 上來就直接挑戰排行榜上排名第15名的車手。不幸的是,他對玩家的車動了手腳所以玩家會輸掉這場比賽。然後這個卑鄙的傢伙不單讓玩家受傷,他還開著玩家的車挑戰其他所有在黑名單上的車手並且獲勝。與此同時,玩家也變成了一個開著一輛破車沒人理會的車手。現在的目標很明確:復仇!如果想對這個排名第一的車手兼偷車賊進行報復,玩家必須提升自己在榜上的位置:在可以再一次面對開著玩家愛車的宿敵之前,玩家必須先打敗其他14名車手。像前作一樣,玩家會通過不同的比賽模式來提升自己的排名。這次的麻煩不僅僅是要通過贏得比賽來提升排名,玩家還必須要做一些可以讓人聲名狼藉的事情來提升自己的名聲,比如從警察的追緝中逃脫出來。 以上是職業模式的劇情簡介,下面談談我個人的過關體驗:要挑戰下一個黑名單的車手,玩家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游戲中按B鍵調出):Race Wins、Milestones Comleted、Tatal Bounty,例如14號黑名單車手指定的這三個條件值分別為4、3、50000。而完成這三個條件對應的是下方的Race Events、Milestones Events和Bounty,前二個玩家只要進入完成並贏得相應場次的比賽即可達到前二個條件,而第三個就是警車追蹤模式,玩家要盡可能多的幹掉警車(撞擊警車,利用破壞點——地圖上的紅三角形,和撞擊運木頭大卡車都可以達到破壞警車的目的)以獲得分數從而達到第三個條件。當三個條件滿足時,即可激活與該車手的挑戰資格,當戰勝這個車手,玩家便可以向黑名單中前一位的車手挑戰。 以下是32輛車的全車名和部分資料,全憑記憶寫出來,如有不對的地方,懇請各位大大指正…… 1、雷克薩斯(原名:凌志 豐田出品) IS300 2、菲亞特 PUNTO(菲亞特在中國只出了低檔的緊湊型家庭小車,其實它是法拉利的母公司哦,瑪莎拉蒂也是菲亞特出品……) 3、雪佛蘭 Cobalt SS 4、大眾 GOLF(高爾夫)GTI(高爾夫是大眾比較賺錢的品牌之一了,在歐洲和美洲的銷量都是很嚇人的,產品線也很豐富……國產的高爾夫只有一款,因為是兩廂五門揭背的,本來是好車,卻不怎麼好賣,悲……) 5、奧迪 TT 3.2 Qauttro(中國有賣的車,外型很經典,出廠這么多年沒改款的車,難得……PS:Qauttro:奧迪自己獨有的全時四驅技術的商標) 6、奧迪 A3 3.2 Qauttro 7、三菱 Eclipse 三菱的經典跑車,好象3000GT停產後就是它了…… 8、奧迪 A4 3.2 Qauttro FSI 這個是新款,大家看看前臉……A4在DTM賽上成績好象不錯…… 9、豐田 SUPRA 與CELICA雙管齊下,同為豐田旗下的王牌跑車,它是性能,CELICA更注重外觀(所以停產了……) 10、雷諾 Clio V6 不太熟,不好說,雷諾是法國的大廠,本季F1的冠軍……汗一個…… 11、馬自達 RX-8 經典的車……轉子發動機……不說了…… 12、卡迪拉克 CTS:國產了的車,哈哈…… 13、福特 野馬(MUSTANG)GT:經典的車,從70年代起開始成為美國的銷量冠軍,到今天仍長盛不衰……大家還記得極速60秒裡面的野馬嗎…… 14、三菱 LANCER EVO VIII:EVO(槍騎兵)現在已到8代了,有人說WRX成就了EVO,但是個人覺得IMPREZA(翼豹,後面就有)更強……EVO是LANCER改裝而成,也就是東南出的菱帥的原型車……再汗一個…… 15、梅塞德斯—賓士 SL 500:很多年前中國有得賣了,上大學時去八達嶺在高速上有一黃色的從身邊呼嘯而過……意思是SL系列是低檔的啦…… 16、龐蒂亞克 GTO:資料損毀……又汗…… 17、Vauxhall Monaro VXR:通用收購OPEL後,在英國銷售的歐寶掛Vauxhall的牌???不太相信,但很多人這么說……但是大家還記不記得NFS6裡面的Vauxhall和OPEL各有一輛車,就是剛出來的時候那兩部,幾乎一模一樣?很明顯是共平台的?再再汗…… 18、保時捷 Cayman S:Cayman這個詞是「南美鱷魚」的意思,保時捷給它的新車取這樣一個名字,其實是說它是尾部很象鱷魚,尤其是尾燈突出的那兩塊,很象鱷魚的眼睛……不過作為保時捷還沒上市(可能已經上市了吧……最近官網一直進不去)的車出現,CAYMAN已經是第二部了,早在6的時代,CARRERA GT已經作為概念車出現了……EA對保時捷(或者說保時捷對EA)真的好…… 19、斯巴魯(原名:富士)IMPREZA(翼豹)WRX STI,EVO的死對頭,前面說過了……這款車沒改裝的中國已經進口了…… 20、馬自達 RX-7 21、梅塞德斯—賓士 CLK 500:有人很喜歡它,個人認為沒什麼好說的,除了那個硬頂…… 22、蓮花 ELISE:經典,不說了…… 23、阿斯頓·馬丁 DB9:阿斯頓的每一款車都是經典,包括占姆士·邦德開過的那一款叫什麼什麼12……反正NFS6裡面也有的……英國車……去過阿斯頓的官網,買阿斯頓的車可以為打幾塊金屬牌牌放在車里的幾個地方,包括駕駛室,上面寫著你的大名,拽吧? 24、保時捷 Carrera S:911系列一直有卡雷拉、卡雷拉S、4S、TURBO幾款,每款又有硬頂、敞蓬、TARGA(全景玻璃車窗)幾種(這一種後幾款沒有),這一代的911是底盤代號997的,車頭圓燈回來了,很好看…… 25、道奇 Viper(蝰蛇):經典的車,如果沒記錯,NFS2里就有了…… 26、蘭博基尼 Gallardo:不用多說了吧……依照蘭保的慣例,Gallardo是名種鬥牛的名字,不知道要怎麼翻…… 27、保時捷 911 TURBO S:911系列中最強的車,這一款還是上一代的,底盤號為996,997的TURBO估計在明年會出來(997的GT3已經有了哦) 28、雪佛蘭 Corvette C6:雪佛蘭最經典的跑車車型,在一個又一個時代創下輝煌,到去年已經有整整50年的歷史了…… 29、蘭博基尼 Murciélago(蝙蝠):自「鬼怪」後又一驚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不多說… 30、福特 GT:為了對抗歐洲車搞出來的東東,個人不是很喜歡,其實也蠻經典…… 31、梅塞德斯—賓士 SLR McLaren:看到麥克拉倫四個字大家應該聯想到一點東西,這是以F1為原型車做出來的車,AMG發動機……多說無益,反正也不量產…… 32、保時捷 CARRERA GT:保時捷的終極戰車……在NFS 6裡面以概念車的面目出現,經過小改款,約半年後量產了……說是量產,其實也是限量1000量,約45萬歐元……現在還有得賣嗎……想買,沒錢…… 入彎技巧 由於本作中直角彎、大角度彎以及大小S彎等彎位不佔少數,如果車速過快的話碰到這些彎位時就有點困難了,而如果使用反復點送的方式送油再加油又或者使用手煞的話,車速會一下子降低不少,即使在出彎後作加速調整並啟用N2O的效果也未必是最好的…… 經過本人不斷的嘗試,暫時找到了一種可以在游戲中保證車以高速行駛的狀態下既不用損失太多的速度而又能很好的入彎以及出彎的甩尾方法……如下: 當遇到此類彎位的時候,先提前把方嚮往入彎的反方向打,這時車尾會出現些微的偏向,然後緊接著再把方嚮往入彎的方向打,這時車尾就會因為之前的偏向的作用力而產生甩尾的效果,同時,車速並不會瞬間降低或者逐漸降低,而是在1到2位尾數之間跳躍,此時選擇一條好的行車線入彎即可;接著只要在彎位中控制好方向,在快出彎的時候選擇一條好的行車線並用N2O加速出彎便可~這樣入彎和出彎的速度都能有一個比較好的保證了~! 由於每台車和賽道情況都不一樣,以上僅為個人意見,具體的轉向時間和位置需要各位多次的嘗試,希望各位在嘗試後提出褒貶意見~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