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保養維修貓膩
㈠ 維修保養汽車常見的陷阱有哪些該如何避免被坑
我們去4S店修車的時候,4S店的店員總是推薦不必要的保養項目。當你說不需要做這種保養的時候,店員會給你洗腦,不做這種保養會對汽車造成什麼傷害。在店員的慫恿下,許多車主服從店員進行不必要的養護。事實上,我們修車的時候,按照保養手冊來就可以了。沒必要花冤枉錢做無謂的保養。汽車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去4S店檢修的時候,4S店的店員往往會小題大做。例如,明明只是火花塞的問題,但他還建議更換點火線圈。而且汽車輪胎只是裂了,修就行了,他建議換整個輪胎。這種情況在我們平時修車時很常見。店員總是把小病治好,使他們能掙更多的錢。所以我們在修車的時候最好多問幾個地方,聽聽別人的意見。
也就是說,只需要畫中的圓圈項目,一套最多可以維修500 ~ 600韓元。(圖中所需的項目價格很低是因為項目很多,所以給顧客打了很多折扣。維修時的項目可以根據維修手冊進行。不需要更多。一定要仔細觀察整頓前給的目錄,一旦發現錯誤,就要求立即改正!
㈡ 汽車保養項目及價格都有哪些貓膩
通過加價升級保養項目
對於加價升價保養項目的套路,主要存在於一些新手車主身上,比如消費者在買車前,4S店會承諾贈送免費保養,終身維護保養等。
作為提車時贈送的保養項目,基本上是車輛的常規性保養,比如更換機油、機濾等。
往往當車主到4S店享受免費保養時,接待人員會告知車主,在免費保養的項目中,尤其是機油屬於質量最差的,為了新車更好地保護好發動機,建議車主加價升級更高級的機油產品。
由此看來,聽起來是免費給車輛贈送的保養,實際上卻變成了加價自費保養。
常規保養夾雜養護類保養
通常來說,當車輛到4S店進行保養時,只需給車輛更換機油、機濾,及空濾等,售後會建議車主做發動機養護類等保養項目。
最常見的養護類就是清洗發動機,就拿最基本的清洗發動機來說,只需在發動機中加入一種清凈劑,車輛運行十幾分鍾後就完成了。
看起來清洗發動機很簡單,沒有多大的技術性操作,但是其花費基本上在幾十上百元。甚至在一些高檔的車型上,清洗一次發動機花費高達四五百塊。
因而作為車輛養護類保養項目,除非像一些車齡很老的車型,出現了動力缺失、油耗高等症狀,否則清洗發動機基本上是徒勞的。
無中生有,誇大車況或故障
往往一些4S店保養車輛的過程中,維修師傅會誇大車輛的故障及車況,以便套路更多的保養收入。
比如車輛本來做常規型保養就可以了,師傅會建議車主做輪胎保養、空調清洗、甚至是油箱清潔除水等項目。
當車主聽到輪胎沒做保養,會引發爆胎危險,或是空調沒清洗,會散發出有毒氣體,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等。
相信當車主聽到這類誇大的言語描述時,大多數車主基本上就信以為真,甘願花錢做這類保養了。
㈢ 新車第一次保養陷阱是什麼
1、偷工減料:機油更換玩截留
機油的來源其實很簡單,一桶機油國家標准計量4升,一般車輛換機油只需3.5升,剩下0.5升多數車主不願帶走,成了汽修師傅的「免費午餐」。在利益驅動下,一些人為「攢機油」,不惜少抽廢油或少加新油,一個月下來也積少成多。這條交易鏈上,員工、小修理廠、去小修理廠修車保養的車主和4S店均能得利,「埋單」的是在4S店花高價做保養換機油的車主。
2、巧言忽悠:保養產品藏「貓膩」
新車從第一次保養開始,前台接待員就會各顯神技不斷向車主推介保養產品。原本兩三百元一次的5000公里換機油保養,多加兩小瓶保養液,價格就翻了一倍。汽車保養產品的成本非常低,一些清洗劑成本價只要幾十塊錢,一入4S店便以三四倍的價格賣給車主。萬師傅解釋了其中「玄機」,如成功售出一瓶100多元的油泥清洗劑,接待員、修理工、銷售經理均可提成10元,4S店也要提成三四十元,最後買單的是不明真相的車主。
3、以次充好:汽配產品頻「變臉」
某國產品牌的汽配店店主告訴記者,4S店最常見的以次充好部件是保險杠、水箱、水箱支架以及一些裝潢裝飾件、塑料件,使用這些配件風險小、利潤高。
(3)汽車保養維修貓膩擴展閱讀:
汽車保養的內容包羅萬千,一般而言,首次汽車保養的重點在於需要更換機油、更換機油濾清器。新車都會有一個「磨合期」,在汽車開了一個月或者行駛了3千公里後,機油裡面多少會有一些鐵屑,若是不及時更換機油,就容易損傷發動機。更換機油濾清器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首保一般是免費贈送的,車主只需要去購車的4S店進行汽車保養即可。出發前,車主需要帶上自己的行駛證和保養手冊。車主最好與4S店提前聯系,做好預約,避免出現因為當天做保養的人過多而保養做不完的情況。
㈣ 4s店保養車有哪些套路要注意
套路一:
工時費貴,只要你讓4S店弄,必須有工時費,而且不會便宜,那麼何為工時費?工時費並不僅僅是指維修時間,而是一個綜合的評定系數,一般工時費的計算公式是:工時費=工時定額×工時單價×該車型的技術復雜系數。
工時定額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按標準的一小時計算,另一種則是以5分鍾為一工時,一小時有12個工時。工時費還和汽車的技術復雜系數有關。
套路二:
過早更換汽車易耗品,去4S店保養時,工作人員還會推薦你其他的油液保養,比如汽車剎車油,冷卻液,轉向助力液等等,許多車主一聽到「行駛安全」這4個字,就毫不猶豫的付錢了!不過,這類汽車易耗品的更換周期,可以參考汽車的保養手冊,除了特殊情況外,也要視情況而定。
比如說,汽車長期在灰塵較大的環境中行駛,會加快空氣濾芯,空調濾芯的損耗,而其他汽車部件是不容易出現過度損耗的。
套路三:
推薦其它汽車保養項目推薦,這可是4S店慣用的「手法」,比如汽車發動機艙清洗,車內殺菌,空調清洗,發動機清洗等等。其實,這些完全可以自己動手,除非你不差錢,不然這幾項加在一起都上千了,簡直是坑爹。
套路四:
汽車配件貴,更換汽車配件大家最信得過4S店,因為4S店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我們是原廠配件!說實話,為了安全,誰也不敢差那點錢去更換便宜配件,如今原廠配件不只4S店有了。
新辦法中的第二十一條規定:供應商不得限制配件生產商(進口產品為進口商)的銷售對象,不得限制經銷商,售後服務商轉售配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配套的規范性文件另有規定的除外。當4S店有了競爭壓力之後,原廠配件價格也有望降低。
㈤ 汽車維修保養有哪些貓膩
汽車保養是指定期對汽車相關部分進行檢查、清潔、補給、潤滑、調整或更換某些零件的預防性工作,又稱汽車維護。那麼,汽車維修保養有哪些貓膩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汽車維修保養的貓膩一
水分:水箱開鍋了換新的
學問:清洗一下就能搞定
案例:車主趙先生去外地辦事,走到半路發現水箱開鍋了,直冒熱氣。因為對當地不熟悉,趙先生就買了幾瓶純凈水加進水箱,沒想到沒開多遠水箱又開 鍋了。無奈之下,趙先生在路邊找了個修車行。維修人員檢查後告訴趙先生,水箱壞了需要更換。因為還要趕著辦事,趙先生只能花幾百元換了個水箱。
專家解析:實際上,水箱除了車禍是受到硬體上的損傷外,一般是不會壞的。從多年的維修經驗上看,水箱開鍋80%以上都是灰塵、泥土、樹葉、蟲子等雜物阻礙了正常散熱,只需要做一個水箱清洗就能搞定。除此之外,就是風扇出了問題,水箱真正壞了的情況實際上是少之又少的。
專家支招:如果去外地出遠門,最好先給自己的愛車做一個全面檢查,以免在外地車輛拋錨而耽擱事情。還有,4S店維修顧問的電話一定要留著,一旦車在外地出現狀況可以打電話咨詢,一般都能給你一個合理化建議,這樣可以避免人生地不熟時遭遇「割肉一刀」。
汽車維修保養的貓膩二
水分:7千公里更換變速箱油
學問:4萬公里以上才需更換
案例:最近,張先生為自己的'愛車做了二保,不過交錢的時候他吃了一驚算下來總共要800元!別的車友做二保不是才四五百元嗎?維修顧問解釋說,是因為更換了變速箱油,僅這一項就需要兩百多元。
專家解析:手動變速箱油在 以前通常是不需要更換的,很多汽車的保養手冊上都會註明「無需更換」。不過,現在很多廠商為了確保車輛的性能,規定4萬、6萬或者10萬公里的時候需要更換一次變速箱油。但像上面的張先生在7000公里的時候就被更換手動變速箱油,這個有點太誇張了,除非變速箱出現了異常磨損,或者是漏油,不然肯定就是被人「宰了一刀」。
專家支招:對於自己愛車的基本保養常識,在隨車的保養手冊上都會有說明,例如首保要更換什麼、二保要更換什麼都有說明,對此應該有所了解,如果在保養中遇到規定之外的項目,一定要求對方作出合理解釋,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汽車維修保養的貓膩三
學問:輪胎做個動平衡就行
案例:劉先生的愛車一加速方向盤就有點抖,所以去做檢查。維修人員告訴劉先生,說右前輪輪轂內側磕壞了,需要換一個輪轂,算下來要好幾百塊錢。因為最近汽車都是劉先生自己開的,沒感覺有什麼磕碰,於是他又去找了位搞汽修的朋友檢查,發現右前輪輪轂根本就沒有問題,而是輪胎沒有做動平衡。
專家解析:一般方向盤出現問題,跟輪胎和輪轂都有關系。
輪胎對於汽車來說就像人的「鞋子」一樣,一有問題車肯定會有直接反應。除了輪轂可能的碰傷外,輪胎動平衡沒有做也是可能的問題。當然,輪胎做一個動平衡是幾十塊,而換個輪轂就要幾百塊了。
專家支招:愛車有問題做維修的時候如果心存疑慮,不妨去別家問問,不管是去4S店還是修理廠,多問問總是沒有錯的,「貨比三家」比出來的那才是 真材實料。另外,對於輪胎和輪轂這些在日常行駛中很容易受損的部件來說,平時開車一定要注意保護,馬路牙子不能一躍而上,側位停車的時候也要注意保護最為薄弱的輪胎側壁。
汽車維修保養的貓膩四
水分:用品質更好的機油
學問:要綜合考慮性價比
案例:李先生前陣子開著愛車出去自駕游,在一個小加油加了200塊錢的97#汽油,回來就發現發動機聲音有點不對,怠速也有些不穩。在店裡檢修後被告知:劣質汽油把發動機噴油嘴污染了,發動機需要清洗,並推薦更換品質更好的進口全合成機油。雖然之後愛車恢復了正常,可上千元的花費還是讓李先生心 疼不已。
專家解析:發動機清洗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外面小加油站油品品質有些靠不住,而且發動機聲音和怠速都已經有不正常的表現,這就說明有問題。不過,用五六百元的進口全合成機油到底值不值得,就看自己怎麼想了。
專家支招:對於機油這個易耗品,大家的說法都有道理。不過對七八萬元的家用車來說,用五六百元的進口全合成機油多少有點奢侈,當然這個錢也不能 說白花,畢竟好機油對發動機有好處。還有,自駕出遊的時候加油可一定要注意,不要等油表報警了再找加油站,以免飢不擇食加了劣質汽油傷了發動機。
㈥ 都說4S店貓膩多,那他們有哪些常見的黑幕
這是最常見的,特別是部分熱門車型,如果不同意新車的裝修,就不想買車。捆綁銷售包括強制上牌、代理擔保、代理保險、汽車裝飾及其他產品的捆綁銷售。按道理,消費者有權決定自己是否接受這一條款,但暢銷書車型不要說捆綁銷售,有些是追加銷售,你買裸車,你不接受合同條款,預計不能買車。這種事是不存在的。消費者要麼被動接受,要麼改變車型,要麼提出不滿。
調查顯示,4S店的人很少能准確地說出「汽車300」法律保證和核心部分交換車規定,部分汽車生產企業、經銷商、4S店不能完全執行「汽車300」規定,3360不能嚴格執行「汽車300」規定,只能遵守企業和4S店規定。第二,利用不合理的霸王條款。例如,車主必須在指定的4S賣場進行維修,不能推遲等條件,各種條件限制三條規定的執行。另外,有權以不合理的理由強行拒絕三袋車主的權利。製造商、4S店互相推擠,不辦理售後手續,拖延時間直到三袋過期,無法解決問題,最終石沉大海。
㈦ 上汽大眾4S店砸壞好零件再修,還有哪些修車保養貓膩讓人直呼過分
除了砸壞好零件再修外,製作虛假電池檢測報告、截留回收超量油液獲取利益等種種行為,都讓消費者們感動異常憤怒。本著信任的原則,卻沒想到會受到4S 店這種在心中還算正規商家的無良欺騙。
一.記者潛入兩家知名品牌4S 店,暗訪發現鐵錘砸車定損獲益黑幕。2020年9月,媒體記者以維修技師的身份潛入兩家某品牌4S 店,揭開了不為人知的惡心行業內幕。據記者介紹,在自己要對一輛因事故受損,而送來定損的大眾高爾夫轎車進行檢測及定損時,店內的工作人員先是叫停了他,其後竟拿出鐵錘砸向臨近撞車部位的水箱。
而他們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張膽的欺騙消費者,一方面是修車保養這方面專業性較強,消費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多交了錢。另一方面是即使意識到利益受損,因維修過程的相對隱蔽性,消費者也很難成功取證和維權。做人做事誠信為本,用這種方式消耗車主的信任,必定會給品牌的聲譽帶來影響,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查明這些亂象並好好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