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配件供應商新聞
① 工信部:多省市全力保障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易車訊 3月下旬以來,國內疫情多發對汽車產業正常運行帶來嚴重沖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迅速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努力維護產業平穩運行。相關省(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多措並舉,有效幫助企業打通堵點卡點,全力保障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上海:以點帶鏈、以鏈帶面加快推進汽車產業鏈復工復產
上海是我國汽車產業的重鎮,汽車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11%,一批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國內占據重要地位。面對新冠疫情擴散,上海堅定不移執行「動態清零」總方針,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發布2版《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以保障上汽集團、特斯拉連續穩定生產為抓手,以點帶鏈,建立紅燈供應商(庫存小於3天)專項協調機制,累計發布4批白名單(涉及汽車零部件企業約1500家),建成7個重要物資應急保供中轉站,推動汽車零部件企業恢復物流運輸和復工復產,以鏈帶面,助力全國汽車產業穩定運行。
截至5月19日,上汽集團、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自復工以來,累計分別實現整車下線2.1萬輛和2.6萬輛;全市已有1200餘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復工復產。大陸泰密克、上海變速器等一批零部件供應商復工並提升產能,保障了一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比亞迪、長城、吉利等國內車企產業鏈供應鏈逐漸恢復穩定。
江蘇:依託專班解決紅黃燈供應商問題,有力保障省內外汽車零部件供應
為應對疫情對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沖擊,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省穩定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工作專班機制下,專門設立汽車產業鏈協調保供工作組,建立省、市、縣、鄉鎮四級聯絡機制,重點監測紅燈(庫存小於3天)、黃燈(庫存小於7天)供應商,精準開展協調,按照「能復盡復」「快批快復」的要求,「一企一策」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並通過推行封閉生產、加快物流通行證審批流程、開展專人點對點物流引導、科學指導企業疫情防控等多種舉措,有力保障省內外汽車零部件供應需求。
目前,全省已累計協調推動超過130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復工復產和物流保通保暢,僅崑山、太倉地區4月下旬就向上海發出汽車零部件600餘車次,保障全國16個省市60餘家整車企業正常生產。
浙江:建立兩個名單,用好兩個平台,上半年汽車產業增長依然可期
面對疫情影響,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迅速啟動汽車產業鏈保障應急工作機制。建立兩個名單:梳理形成「長三角區域重點產業白名單」企業601家,摸排建立「浙江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企業214家,省市縣聯動加強疫情防控、助企紓困等服務保障。用好兩個平台:綜合利用工業和信息化部「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台」和浙江省「產業鏈一鍵通運輸保障平台」,收到413家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物流運輸和復工復產訴求千餘件,安排專人對訴求事項逐一協調落實。
4月,浙江省新能源汽車實現逆勢增長,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2倍,成為提振浙江省汽車產業的關鍵力量。1—4月,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4倍和2.1倍。5月浙江省汽車產業正緩慢回升,上半年汽車產業增長依然可期。
安徽:服務大局 主動作為 全力保障汽車產業安全穩定發展
服務大局,做好「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台」涉及安徽省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問題的協調工作。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確立專人負責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台,把相關問題迅速分辦至有關市主管部門,推動解決。截至目前,已累計協調解決60餘個問題清單。
主動作為,保障省內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穩定生產。積極加強產業鏈跨省間的線下溝通協調。幫助江淮、蔚來、比亞迪、奇瑞、弗迪電池等重點企業協調解決40餘家上游供應商跨省運輸困難和生產組織供應等問題。召開兩場省內芯車對接活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穩定汽車產業發展。1—4月,全省汽車產量48.58萬輛,同比增長0.5%。
四川:堅守防疫、紓困解難,為車企打通保供「生命線」
4月中旬,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受疫情影響的沖擊凸顯。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緊急會同有關部門指導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供應鏈物流運輸綠色通道,僅用5天時間,即於4月23日建成物流中轉站,依託中轉站形成了閉環管理的物流運輸綠色通道。同時積極對接上海、江蘇等地,協調推動相關零部件企業加快恢復生產和產品發運。截至5月19日,已累計進站車輛123輛,出站車輛116輛,打通了物流保供「生命線」。
此外,先後出台《抓好疫情防控促進工業企業穩產增產工作指引》《全力保障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六條措施》等政策舉措,充分發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鏈供需信息線上對接平台作用,推動近3500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上雲,多措並舉全力保障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② 劇透!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四大亮點搶先看
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定於10月15日-16日在重慶舉辦。隨著開幕時間的臨近,關於本次盛會的信息越來越豐富,亮點頻出,看點十足。
本屆供應鏈大會將圍繞主題「補短鑄長、融合創新——構建中國汽車供應鏈新生態」,設置「1場大會論壇、7場主題論壇、3場重磅發布、1場成果展示、1場參觀考察」等多場論壇會議和同期活動,既保留了往屆大會的優勢內容,又創新了往屆大會沒有的首發內容,真正做到了傳統與創新的高度融合。
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日程安排
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回顧
目前,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已經進入倒計時,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大會報名通道已經全面開啟,可通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官網(www.caam.org.cn)、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官網(www. chinaautoscc.cn)、「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微信公眾號,以及汽車縱橫官網(www.autoreview.com.cn)及其公眾號報名參會。
本屆大會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作為指導單位,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協辦單位為重慶市招商投資促進局、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另外大會還得到了合作夥伴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地平線的大力支持。
③ 國產汽車配件能否銷售出國
汽車零部件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礎,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因素。
國產零部件主要用於自主品牌汽車,商務部數據顯示,外資控制了汽車零部件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國產零部件銷售收入僅佔全行業的20%-25%。
擁有外資背景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占整個行業的75%以上,在這些外資供應商中,獨資企業佔55%,中外合資企業佔45%,本土零部件主要應用於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佔有率低。
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領域,外資市場份額高達90%。其中,汽車的電噴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ABS和安全氣囊、自動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產量中,外資企業所佔比例分別是100%、100%和91%、69%。
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脫離整車企業並形成專業化零部件集團,正成為一種全球化趨勢。國際著名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幾乎都在中國建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引進技術合資企業已超過1000家。
《美國汽車新聞》(AutomotiveNews)每年都會公布年底全球汽車零配件供應商百強排行榜,2017年排行榜日前已公布,博世、采埃孚、麥格納分別位居前三甲,中國共有4家企業上榜,其中最好排名是第14位的延鋒汽車內飾。
延鋒汽車內飾去年配套收入達129.91億美元,同比增長15.56%。列在第71位的中信戴卡,比去年提升了6個名次,它也是最早進入榜單的中國企業之一。
這兩家公司分別專長於電子/內飾和鋁合金輪轂,都屬於汽車行業增長潛力較大的板塊。
中國自2009年就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卻給人們留下「大而不強」的印象,其根源在於我國汽車零部件的積弱。
今年年初的時候,傳祺GS8已經連續兩個月銷量破萬並超越漢蘭達、銳界。但是由於愛信變速箱供應不足,傳祺GS8將在5-9月減產至7000輛/月。除了變速箱之外,其他大多數零部件也都是外資企業更為領先,零部件供應鏈成為妨礙中國汽車尤其是自主品牌向上的桎梏。
雖然汽車零部件產業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整個行業仍存在著數量多、規模小、產業化水平低等問題。行業整體發展依然落後於整車,核心技術缺失等問題依然存在,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面臨嚴峻考驗。
④ 疫情影響加劇:多家海外車企被迫停產,現代日虧7億
▲國內典型汽車零部件企業全球化布局(表格來自《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報告(2018~2019)》)
此外,許多國際知名零部件企業看好中國市場,也紛紛在中國開設分公司與工廠,進行本地生產。
他們生產的產品,一方面滿足中國境內的車企需求外,甚至還返銷往歐美、日韓等地區。比如前文提到的韓國京信、Yura和THN三家公司,就是在中國生產零車用線束,銷往韓國。
4、麥格納
麥格納是零部件供應企業當中的龍頭,在中國共有31家工廠、10個研發中心,另外還有部分銷售中心共55個辦公地點。
目前,麥格納在中國為車身、底盤、外飾、座椅、動力總成、電子、後視鏡、電子鎖、整車設計與代工製造多個領域分別建立了工廠或研發中心。麥格納在全球共有16.6萬名員工,中國員工有18750名,大約佔全球員工的11%。
5、博世
博世設在中國大陸的製造工廠共有23個,主要製造電動車的電機、變速箱和電力設備,並出口到其他國家。在武漢的兩家工廠主要製造汽車轉向系統和熱力技術;在蕪湖的工廠生產多媒體娛樂系統;南京工廠生產助力系統;常州工廠生產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產品……此外,博世在無錫、太倉也有工廠。
2019年,博世在亞太地區的銷售總額達到225億歐元(約合172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的銷售額達到100億歐元(約合760億元人民幣)。
五、全球車企依賴中國零部件本地企業還需產業升級
中國,有眾多的零部件製造商出海,同時也有眾多外國企業來華投資,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鏈的參與程度越來越大。
再回到車企海外工廠停工的事件。總共5家車企、11家工廠停產,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警告供應鏈問題。已經停工的車企幾乎都表示,如果停工時間不長,可以利用復工後周末的時間補足產量。
不過,停產給車企造成的經濟損失卻是實實在在的。現代韓國蔚山的5家工廠停產5天左右預計損失達35億元人民幣,日產日本九州工廠停產2天預計3000輛車交付受影響,雷諾三星工廠停產4天,起亞工廠也停產1-2天。
似乎車企停產時間不算長,但停產一天給車企帶來的損失都是巨大的,而且停產時間越長,損失就越大。
位於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在2月10日之後逐漸復工,相信會緩解整個供應鏈的壓力。
我國每年出口汽車零部件都能達到600億美元(約合4200億元人民幣)以上,占汽車製造業出口總額的75%以上,是汽車產品出口的主力。
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超過13000家,年產值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在汽車製造行業整體表現疲軟的今天,仍然保持更強勁的增長力。這離不開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也有零部件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佔領更廣闊天地。
零部件企業出海,一旦成功,這既是海外企業零部件製造技術的肯定,同時也能讓中國零部件企業又更多收入,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中國出口的汽車零部件產品,大多產品附加值都比較低。玻璃、保險杠、線束、剎車片比較常見,但是汽車關鍵零部件占出口額度比例較低。這也就說明,中國零部件企業除了幾家巨頭之外,整體上還是代工工廠的水平。而代工工廠生產的模式,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顯然不再適合中國的國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每年4200億人民幣的汽車產品出口規模中,有一定的份額還是由於外資企業在中國設立的公司出口的,並非是中資零部件企業出口。
這都說明,中國零部件企業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研發能力,向著零部件產業的核心地帶前進。另一方面,則是增強競爭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結語: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影響全球產業發展
由於疫情的不斷蔓延,中國零部件廠商也被迫停產,產品交付也會延後。這打擊了依賴中國零部件的外國整車廠。
這兩天,中國的汽車製造行業和零部件製造行業開始漸漸復工,但湖北的企業還要等到下周才有可能復工。疫情對國外車企的影響可能還將持續。希望這次疫情能夠早點結束,讓人們的健康不要再受打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佛吉亞與海拉合並成立FORVIA集團 全球第七大汽車零件商誕生
易車訊 2月7日,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Faurecia)完成了對另一家供應商海拉(Hella)79.5%股份的收購,該收購項目的總金額(包括現金和股票)為53億歐元。完成兼並收購後,佛吉亞與海拉形成新的零部件集團,命名為FORVIA,成為全球第七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佛吉亞原本擁有汽車內飾、座椅等業務部門。海拉則擁有汽車電子、照明等業務部門。面對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加速,佛吉亞和海拉合並將實現技術互補,在新時代保持增長。雙方合並成立的新集團FORVIA將共設有6個業務部門——內飾、座椅、汽車電子、綠動智行、照明和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根據雙方透露的信息,FORVIA集團計劃加速在亞洲的業務增長,並針對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等提供更多產品。到2025年,集團的內燃機相關業務將減少到其銷售額的10%左右。
即日起,佛吉亞是海拉公司的控股股東。海拉公司將繼續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擁有自己獨立的管理機構,並將從2022年2月1日起完全計入佛吉亞的財務。FORVIA在全球40多個國家擁有300多個產業基地和77個研發中心,共有15萬名員工,其中包括35,000餘名工程師;將擁有6個業務集團和24條產品線。按照規劃,合並後的FORVIA集團將在2025年前實現運營中的碳中和,並在205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⑥ 2020零部件收購第一案落錘,傳統供應鏈的漸進式變革
博格華納針對純電動和混動的高壓液體加熱器(HVCH)
這些數據都是疫情前的,2020年的黑天鵝事件新冠疫情給汽車行業帶來巨大沖擊,一切變化皆有可能。博格華納收購德爾福科技的決策是基於疫情前的市場環境,如今一切都變了,如果重新做決策,博格華納還會堅持收購嗎?
「毫無疑問,肯定會堅持,肯定會收。」談躍生說。
「我們預計今年全球汽車銷量下降20%,我們自己下降16%,還是會比整個市場好4%左右。中國市場我們預計全年下滑8%~10%,博格華納在中國絕對是盈利的。假設2021年都回到正常的話,我們營業額會增加40%,盈利增加60%。」這是博格華納對今明兩年的分析判斷,疫情並不對公司造成傷筋動骨的影響。
談躍生坦陳,疫情和停工停產發生後,與其他公司一樣,博格華納也減薪了,但只限管理層,「CEO減薪15%,向CEO回報的管理層減薪10%,其他員工不變。」這種狀況沒有持續太久,9月市場完全恢復,公司管理層結束減薪,全體員工加薪。
而且,在疫情發生後曾有過一個機會,博格華納可以重新評估甚至終止收購,但他們依然按原計劃執行了收購行動。
起因是德爾福科技在3月底動用了一筆5億美元的循環信貸工具,用以抵禦新冠疫情的帶來的沖擊,但未提前告知博格華納和得到批准。博格華納表示此舉違反了雙方的協議條款,暫停了收購進程。
「我們不會為了這件事情終止收購,但是可以小小利用一下,我們重新談判,把收購價壓低了5%。」談躍生微笑著透露事件背後的微妙博弈,身體放鬆地靠向椅背。
因為當他談論這件事時,2020年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收購案沒有發生任何意外,已經順利板上釘釘。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疫情下的供應鏈眾生相 | 多難興業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在家隔離,整理書櫃時翻出大學時代的老師、哲學學者陳家琪教授的《三十年間有與無》。從1978年到2008年,就像薩特在《存在與虛無》開篇討論的「有的現象與現象的有」,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沉浮,究竟在在時代大潮里擁有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而在SARS肆虐的2003年,作者以《非典型年代的非典型事件》為題,記錄了彼時高校停課、北京市市長和衛生部長相繼下台、奧運會足球中國預選賽取消、朝鮮女乓拒絕與中國隊進行世乒賽等一系列大事件,今日讀來依舊心有戚戚,恍如昨日。
但是,上述這些操作都只是被動之舉,並非著眼未來的長久之計。業界普遍認為,在經歷了此次新冠肺炎的供應鏈打擊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意識到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的重要性,並為關鍵零部件的采購尋找中國以外的更多「籃子」。
當然,也有電裝等零部件供應商為了應對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此前已建立了一套核心零部件在偏遠地區生產和供應的應急體制。如若真到了供應鏈徹底斷裂的危急階段,這些企業不排除啟動PlanB的情況。
豐田汽車曾在2011年遭遇了東日本大地震和泰國洪水的雙重打擊,並在那一年被迫停止了部分工廠的生產,他們也因此對上游的供應鏈端進行重新評估和反思。最近十年,豐田總體的零部件盤存周轉天數,已經從此前的20天左右,提升到2019年的30多天。
但是,30天也僅僅是日系汽車製造商庫存周轉的一個平均數值而已,大部分日系汽車製造商,盤存周轉量至今還在20天左右徘徊。
如今,受疫情波及的跨國汽車製造商們已開始簡化中國零部件的進口物流和通關流程,實現快速通關,以及跨國物流的高效銜接。但截至日前,對於大部分依賴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製造而言,恢復滿負荷政策生產的周期依舊較長。
這是一個洗牌的過程,難熬的玩家或將倒下一大片,而而經過九幽烈火的焚燒,鳳凰終究涅槃重生。
本文節選自《汽車公社》雜志3月刊封面故事。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MG是什麼樣車
MG是上海汽車,MG是原來是英國的品牌,2006年被中國南汽收購,2008年又與上海汽車合作,現在是上海MG品牌。旗下三種車型MG3SWMG6MG7
⑨ 疫情沖擊全球汽車供應鏈丨中國車企體系力面臨考驗
不過,一位車企內部人士告訴智庫君,由於汽車零部件需要很長的產品研發和驗證周期,想要在短期內找到合適的替代供應商並不容易,能夠很快找到替代供應商的零部件往往技術含量較低。
這些被替代的零部件供應商,以本土的中小微企業為主。而中小微企業也是供應鏈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反過來也有可能影響整個供應鏈。在一定程度上,這已經對本土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體系造成了考驗。
彼時,跨國零部件企業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如果一旦斷供,則會對正處於恢復中的國內汽車生產和銷售帶來新的沖擊。
「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一個微小的零部件無法及時進口,就會影響到一家車企甚至行業的產銷。對本就受疫情沖擊的中國汽車產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2019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額超過了600億美元,超過了進口367.11億美元的規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進口零部件和出口零部件的「含金量」存在差異。
「雖然我國是零部件生產的大國,有規模,也有很強的供應能力,進出口規模大,而且出口還大於進口,但是,我們出去的東西和進來的東西不一樣,我們進口的很多零部件或材料,國內無法供應,而出口的不少零部件其實在國外是可以替代的。」吳松泉對智庫君表示。
跨國零部件巨頭在產業供應鏈中掌握著較高話語權,他們生產的不少零部件都無法替代,即使替代也需要時間周期。這也再次說明,在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發展的過程之中,增強零部件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的重要性。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出建議,支持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保障供應鏈安全。主要汽車企業要建立戰略性零部件供應體系,加強與國內外零部件供應商的聯盟合作,優化供應體系布局,引導主要中國品牌企業在共享供應鏈資源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但從一定程度來看,疫情也給了讓汽車行業重新審視供應鏈管理的能力。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進一步考慮自己的供應鏈安全問題,加強供應鏈的靈活性,以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產生的「不確定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蘋果供應商富士康要為全球10%電動汽車供應配件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10月16日,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25到2027年間,為全球10%的電動汽車供應配件或提供服務。他還透露,該公司一直在與多家汽車製造商進行商談,希望在未來達成合作。
(圖片來源:富士康)
這家中國台灣企業的正式名稱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是蘋果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當前,該公司正著眼於電動汽車、數字健康和機器人等領域的增長動力,以實現其全球投資的多元化。
今年1月,汽車製造商FCA表示,計劃與富士康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並且開發聯網汽車。劉揚偉透露,富士康一直在與多家車企進行談判,且當前這些談判進展「相對順利」,但是他以「談判正在進行中」為由,拒絕透露其新電動汽車業務的營收目標及更多信息。
10月16日劉揚偉表示:「我們希望將中國台灣的電動車產業推向世界。鴻海必須要盡快准備好開放平台。我們要快速行動,搶占市場份額。」他指的是富士康承諾建立一個「開放平台」,向車企提供包括電池和車聯網服務在內的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
富士康此前表示,不會自主生產汽車,但將生產電動汽車製造的關鍵零部件,並與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達成合作,以實現其為全球10%的電動汽車(約300萬輛)供應配件或提供服務的目標。
富士康計劃在2024年推出其第一款用於電動汽車的固態電池,該電池對現有電池進行了改進,將擁有更高的能量儲存能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