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郫縣國強汽車配件廠有多大
Ⅰ 成都國強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成都國強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07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對教育、酒店行業投資等。
法定代表人:吳康
成立時間:2009-07-09
注冊資本:103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11300000825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區石家碾中路88號
Ⅱ 成都郫縣有哪些電子廠
寶利跟電子廠
Ⅲ 四川成都有哪些大型企業
在成都設立研發中心的公司有:摩托羅拉,阿爾卡特,西門子,愛立信,西門子,慧普(全國三大研究基地之一,別和重慶慧普混淆了),中興,華為,intel(雖然是廠,但是憑30多億的投資和intel的實力,也能添上重重一筆),gameloft,美國新蛋,esmertec,次點的還有聯想,盛大,騰訊,邁普,成都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名企後花園,缺點是本地優秀企業少了
世界500強卡特彼勒中國西區總部遷到成都
[家樂福]中西區總部上海移師成都
生產企業的話,最大的應該是豐田汽車,它是四川去年納稅第一(當然也是成都第一),還有中石油中石化,成都玻璃廠,成都建築工程集團總公司,成都康弘葯業集團,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成都神工機械集團,四川蜀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Ⅳ 中國最強的汽車配件網,汽配網站有哪些給推薦一個
唯一的答案就是,中國汽配世界網.地址http://www.qpsj.com
汽車配件網老牌勁旅了,注冊用戶很多,什麼國際站,搜索,貼吧都有!!!
咋沒分呢你的問題
Ⅳ 成都志強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成都志強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是成都一家有著12年經驗的從事電子陶瓷、磁性材料元件、原料燒成設備及相關設備的研發和生產的技術性企業。
法定代表人:童頌華
成立時間:2001-03-14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10400017161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錦江區點將台街35號
Ⅵ 汽車配件利潤有多大
修理廠配件利潤在50%左右,一般都是在配件進價基礎上乘以1.5。搞完了再加工時費。我說的這個是縣級城市修理廠。如果是市級城市的話加的會更多,4S店不用說了,暴力。其實利潤在50-70%,減去人員水電等開銷估計在60左右。你如果和保險公司出單量大,保險公司給你送事故車也多,你的利潤就加的更多了。
另外還有工時費,加之現在修理廠里常用副廠件代替原廠件等灰色操作,所以利潤是可觀的,關鍵就是客源。人員方面大師傅每個工種一個,機修一個噴漆一個鈑金一個,還有就是技術次一點的配個副手,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學徒,包吃住沒工資或者工資很少的那種。其實汽車修理人員每月工資花不了多少錢。你如果搞承包製得話,有的大師傅動力更足
Ⅶ 汽車配件的需求量有多大
汽配市場還是青澀之果 遠談不上成熟
幾成假劣滋生地
在一些人眼裡,汽車配件市場差不多已成為假劣產品的滋生地。
獨立服務商與4S店之爭
據介紹,汽車生產廠家開辦的4S店正在與獨立服務商互相較勁。
已有專家預測,國內以特許經營為主導的4S店式經銷商將越來越多。4S店集整車銷售、維修保養服務、配件銷售及金融代理服務於一體,在很大程度上與整車廠的利益聯系在一起。
而與之相對應,獨立汽車服務商與整車廠沒有任何附屬關系,個體實力上也遜色得多。這兩大陣營來爭奪中國的汽車服務市場,孰高孰下?
從市場份額上看,不同國家在這方面有所差異。美國獨立服務商的市場份額高達70%,日本約30%,德國約40%,其他國家大多超過50%。中國目前與美國比較接近,達到70%以上。
現在這種格局正在逐漸改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私人車主比例的逐步加大、汽車服務市場本身因競爭而導致的整合等因素,將可能促使獨立服務市場上出現重量級的連鎖經營企業。
運作模式在摸索中
關於汽配市場的運作模式問題,汽車業界近年來時有爭論,但尚未有定論。無論是傳統的3S、4S還是連鎖店、連鎖超市,似乎每個模式都有其可借鑒之處,也都有其難以彌補的缺陷。
「其實無論哪種運作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能否成功,完全取決於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市場成熟度。」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中國的汽車配件市場,正在全面提高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進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跨國巨頭競逐汽配市場 本土企業生存難
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吸引了跨國汽車零部件巨頭紛紛進入,面對咄咄逼人之勢,記者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長期只能追著整車屁股後面跑、發展滯後的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由於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先天不足,時刻面臨被跨國巨頭吃掉的危險,亟待突圍。
跨國巨頭紛紛布局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近年來,隨著「6+3」跨國汽車巨頭相繼完成在華投資布局,在華汽車零部件生產開始出現本土化浪潮,吸引了一批跨國汽車零部件巨頭來華投資設廠,我國開始成為世界汽車零部件生產工廠。
據統計,在全國50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中,目前已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資企業,超過1/5,跨國汽車零部件集團在華獨資和合資企業在我國已形成列強環伺之勢。專家說,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汽車零部件集團,許多都是位居世界500強企業,它們在帶來技術和資本的同時,為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導入了全球化、中性化、同步化、模塊化等先進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為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市場競爭加劇 小企業單打獨斗生存難
今年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拐點年」,經過連續幾年的高速增長,今年國內汽車產業發展明顯趨緩,增幅下降近一半。汽車市場的這一驟變,立即在汽車零部件市場得到顯現。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出現這一局面,表現看是市場應變能力差,暴露的卻是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對跨國巨頭帶來的全球化采購、同步化研發和模塊化供貨等競爭新要求不適應的深層危機。這種危機主要體現在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面臨的技術研發、產品結構、質量和成本控制等幾大瓶頸制約。
此外,規模小,批量少,成本控制力弱,不能適應用戶對產品質量、成本、交貨期等全球化采購要求,使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與跨國公司的競爭能力相差懸殊。特別是隨著轎車整車價格戰的頻繁上演,成本壓力不斷向零部件環節轉移,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整體競爭力面臨巨大挑戰。以武漢市為例,目前這個市近百家零部件企業中沒有一家規模達到10億元。「小、散、亂、單打獨斗」成了當前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現狀的真實寫照。
2006年中國汽配行業三道難題需解決
2006年,是國家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對於汽車及零部件企業來說,步入了新一輪的競爭和發展階段。筆者以為,在新一輪競爭和發展中,上游的壓價、下游的漲價,跨國公司同台競爭的嚴峻挑戰,是擺在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面前現實而又不得不破解的三大難題,是零部件企業必須跨越的 「三座大山」。
建立「一體化發展合作體系」
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降價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在未來幾年恐怕也將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作為主機廠或整車廠為了確保自己的利潤空間,不得不對下游的企業進行壓價,恐怕也有其苦衷。那麼,汽車零部件企業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降價的風險和減少損失呢?筆者以為,汽車零部件企業應與主機或整車廠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實行與主機或整車廠「攜手並進,精誠合作,共謀發展,實現雙贏」的「一體化發展」策略,通過自己的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如某家活塞生產企業,近年來,一直堅持做到:主機廠的需求就是他們的關注焦點;為主機廠提供超前的產品開發支持,確保產品質量的不斷升級和產能的穩定提升;以「超越用戶期望」的思考方式,與主機廠一起解決現實與預期之間的差距問題,從而為市場終端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及服務。該公司早在2000年與玉柴配套之初,就確定了「產品開發為先,配套協作跟進」的理念,產品開發始終堅持「大膽構思、縝密論證、不怕失敗」的自主創新指導思想。5年來,該公司針對玉柴產品成立了由總經理掛帥的項目組,整合公司技術、銷售、質量、生產4大系統的資源,建立了全過程、全方位的玉柴產品「綠色通道」:在產品開發和技術溝通方面,由總工牽頭,技術中心負責加強與玉柴技術中心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充分發揮公司軍工技術的優勢,把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構思應用到玉柴產品開發和老產品的改進上,既保證了開發進度,又保證了開發質量。在銷售方面,建立玉柴辦事處,全面負責並協調玉柴產品全過程、全方位形成和發生的各種信息,並及時傳遞回公司,確保了工作的主動性、信息的准確性和跟進的及時性。在生產方面,該企業近年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建立和完善了玉柴產品的生產專線,實行了數控化改造。
同時,該公司逐步推行精益生產方式,實行節點管理,既保證了玉柴產品的交貨期,又促進了產能穩步提升。在質量管理方面,公司先後通過了ISO/TS16949:2002、ISO9001:2000和GJB9001A-2001標準的認證,堅持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綜合運用 APQP、FMEA、SPC、MSA、PPAP等工具和手段,按照玉柴的要求,對生產、管理過程各環節進行深入細致的控制與分析,實現了產品質量和服務的持續改進。該公司通過走「與主機廠同步發展自主創新之路」,在與主機廠同步發展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基礎上,堅持自主創新,最終實現了雙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自2000年進入玉柴配套體系、2001年正式批量供貨以來,該公司與玉柴同頻共振,精誠合作,與玉柴技術中心一道聯合完成8個系列活塞的開發,先後提供新產品200多個品種,並實現了玉柴的銷售量和市場份額以每年10%的增幅上升。
建立內部挖潛機制
對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在下游產品漲價的客觀事實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可以從自身想辦法,通過建立內部挖潛機制來減少損失。如2005年以來,由於鋁等主要原材料大幅漲價,上面提及的這家公司因此而增加成本300多萬元。為了克服成本的壓力,降低成本,該公司開展了 「成本風暴」活動,經過近一年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效果,到11月底,已產生可計算經濟效益410萬元,特別是鋁屑壓塊、鋁渣過濾兩個項目是長期收益項目,每年均可節約近300萬元;通過加強采購品價格統一控制,制定采購物資價格節約獎制度,預計全年可節約100萬元; 通過規范廢舊物資處理程序,到11月底,共處理廢舊物資118萬元,因調價創收7萬元;各單位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小改小革,掀起了「講成本、降成本」的熱潮。通過開展「成本風暴」活動,幹部員工的成本意識得到大幅度提高,出現了「人人抓成本,事事講成本」的可喜局面。1-11月份可比產品製造成本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個百分點,超過計劃2個百分點,材料的綜合利用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可節約成本500萬元以上。
建立自己獨特的比較優勢
在經濟全球化、資源國際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汽車產業跨國公司化的新經濟時代,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被推上了與跨國公司同台競爭的舞台,有的甚至成了師徒間的博弈。在這場一開始就不公平的競爭較量中,汽車零部件企業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呢?筆者建議,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妨學一學「田忌賽馬」的故事,建立自己獨特的比較優勢。和跨國公司相比,如果我們的產品和品牌不如別人,我們可以在服務上做得更好,比如更快的響應速度、更細致的服務;在產品方面,我們無法在全線產品上和別人競爭,但可以專注於某個特定市場、特定人群,在這一塊做得比別人好;在技術方面,我們無法在高精尖上與之競爭,在某些技術應用訣竅上與跨國公司一爭高低等等,最終形成企業自己獨特的比較優勢,我相信每個企業,只要用心,只要敢於創新,就能做到。
有專家認為,「十一五」期間,既是汽車零部件企業優勝劣汰、競合的關鍵時期,也是汽車零部件企業求得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大浪淘沙,誰將在新一輪的競爭中獨領風騷,成為市場爭寵的驕子,我們將拭目以待。
面對歐美控告中國汽配進口政策引發思考
《辦法》出台不過半年多就觸發了這場爭端,連同2003年—2004年間中美兩國圍繞中國半導體稅制問題的爭端一度發展到美國政府正式向WTO提出申訴的地步,充分顯示了我國產業發展政策的潛在貿易爭端風險。
要考慮我國產業發展政策的可行性,就應當未雨綢繆,深入研究其與主要貿易夥伴貿易政策的矛盾。
中國和美國、歐盟之間的汽車貿易政策之爭走到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新華社3月31日報道,3月30日,美國歐盟共同向世貿組織投訴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政策。
新的汽車貿易政策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出現了爆炸式增長,由於我國主要汽車生產企業多數屬於合資企業,外方為了盡快形成生產能力,搶占市場份額,同時企圖減少對中國的技術轉讓,維持其對中國的技術優勢和在合資企業中的主導權,這些企業大量進口構成整車特徵的零部件,在中國國內的合資工廠內部只進行極為簡單的組裝工序,號稱 「僅僅安裝上四個輪子」,在中國國內增值程度微不足道,卻規避了整車進口的高關稅。而由於符合地方政府及其領導的某些短期目標,這種做法又受到了地方政府動用行政力量給予的支持鼓勵,致使國家提高汽車產品本地化生產能力、促進國內汽車企業技術進步的目的有全面落空之虞。在這種情況下,新《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和《構成整車特徵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整車特徵」概念並落實其管理,以便促使合資企業推進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降低對進口零部件的依賴程度,實屬勢在必行。
關於美歐對中國汽車產品進口政策的指責,我們首先應當明確,我們決不願意採用、實施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補貼、優惠等政策工具,但我們希望美國和歐盟能夠充分意識到,自由化並非GATT/WTO的基本目標,而是實現其基本目標的手段,促使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才是其基本目標之一,GATT/WTO也為此賦予有關成員國一系列可以使用的政策工具。
我國相關規定並非違背WTO規則的要求
就這場爭端本身而言,從兩個方面來分析,我國相關規定並非違背WTO規則的要求。第一,原產地規則通常按照增值程度計算原產地,在中國國內工廠用構成整車特徵零部件組裝成的整車,其國內增值程度也不足以按照原產地規則認定其為中國國內生產的整車,換言之,對構成整車特徵的零部件總成按照整車稅率課征進口稅,完全合理。第二,WTO《與貿易相關的投資措施協定》禁止強制性要求外資企業「購買或使用國產品或任何國內來源的產品」,禁止強制性要求外資企業「購買或使用進口產品限制在於其出口的當地產品的數量或價值相關的水平」,但我國無論是新《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還是《辦法》,都沒有向外資企業施加上述要求,僅僅是堵塞進口稅收管理的漏洞而已。
按照WTO爭端解決機制,美國和歐盟向 WTO的投訴他們與中國之間為期60天的磋商期,這並不等於WTO專家小組開始工作。美歐雙方也均表示希望在WTO啟動正式程序之前與中國磋商解決問題。這場爭端其最終結果如何,取決於雙方的經濟政治實力、掌握運用WTO規則的程度以及國際談判藝術。但《辦法》出台不過半年多就觸發了這場爭端,連同 2003年—2004年間中美兩國圍繞中國半導體稅制問題的爭端一度發展到美國政府正式向WTO提出申訴的地步,充分顯示了我國產業發展政策的潛在貿易爭端風險。
Ⅷ 汽車配件生產廠有哪些
一輛中檔的轎車由五千多個零件組成。汽車大的零部件總成共70多(按國家編制的零配件目錄編號計算)。其中每一個總成部件,少則由幾十個零件組成(如一根最普通的筒式減震器),多則由幾百上千的零件組成(如發動機)。如果把螺栓、螺母和墊片一類的小件也算上,一輛普通轎車大概由兩萬左右個零件組成。
生產汽車配件的廠家非常多,以下是國際和國內主要汽車配件生產商:
一、全球主要汽車配件生產商(排名不分先後):
1、 博世(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的ESP最出名),
2、 電裝(電裝是日本排名第一的零部件及系統的頂級供應商)
3、 愛信精機(世界第九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愛信的變速箱最出名)
4、 大陸集團(德國,全球第五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制動系統和馬牌輪胎)
5、 天合汽車集團(世界汽車安全系統的先驅)
6、 偉世通(全球汽車電子供應商中處於領軍地位)
7、 江森自控(汽車配件和建築設施方面局世界領先地位)
8、 德爾福(全球領先的汽車與汽車電子零部件及系統技術供應商)
9、 佛吉亞(法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全球第六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10、 麥格納(全球第三大、北美第一打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二、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20強(2013年)
排名 企業名稱 主導產品
1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發動機
2、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發動機
3 、 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 輪胎
4、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輪轂
5、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輪胎
6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
7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 發動機
8 、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輪胎
9 、北方凌雲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汽車管路系統,汽車門鎖系統,汽車車身結構件等
10 、 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公司 變速器
11 、信義玻璃控股有限公司 玻璃
12、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 輪轂單元,傳動軸部件等
13、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車橋
14 、寧波華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內外飾件
15 、遼源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汽車電子
16、東風德納車橋有限公司 車橋
17 、萬豐奧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輪轂
18 、無錫威孚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燃油噴射系統,後處理系統
19、青特集團有限公司 車橋
20 、廣東富華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