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整頓汽車維修市場秩序
1. 如何深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市場管理制度,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提高市場管理水平,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國務院連續五年部署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並有針對性地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經過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市場秩序總體好轉,但一些深層次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特別是一些地方食品葯品安全問題突出,去年以來發生了河北"紅心鴨蛋"、山東"多寶魚"和黑龍江"齊二葯"假葯、安徽"欣弗"劣葯等事件,造成了嚴重危害,產生了極壞影響,群眾意見很大。今年我們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高度,堅持標本兼治,深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一是扎實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認真貫徹全國加強食品葯品整治和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加大食品安全專項執法力度,嚴格規范食品經營行為。在種植養殖環節,全面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大農產品污染源頭治理力度,深入開展產地環境安全評價和監控。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農產品包裝和標識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試點,強化溯源管理。查處違法生產、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葯、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行為,嚴防葯物殘留超標的農產品流入市場。在生產加工環節,堅決打擊"黑窩點"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為,集中整治小企業、小作坊,堅決取締無衛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的"三無"生產加工企業。同時,進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市場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在流通環節,加大對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食雜店、小攤點的監管力度,下大力氣解決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食品,經銷過期霉變、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問題。在消費環節,必須對餐飲企業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在餐飲企業和集體食堂推行原料進貨溯源制度,改進對學校、社區、建築工地等的衛生監管,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發生。完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網路。在集中開展專項整治的同時,積極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建設。 二是全面整頓葯品市場秩序。政府監管部門應從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中吸取教訓,正確履行職責,繼續大力整頓和規范葯品市場秩序,深化葯品審批制度改革,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用葯安全,維護好社會和公眾利益。加強對葯品研製、生產等關鍵環節的管理,嚴厲打擊虛假申報行為,嚴格審評審批品種,嚴格審查葯品生產條件。加強對葯品生產的動態監管,在注射劑、生物製品和特殊葯品三類高風險品種的生產企業試行駐廠監督員制度。全面清查葯品生產批准文號,堅決淘汰安全性、有效性得不到保證的品種。規范葯品經營行為,加大葯品、醫療器械抽驗力度,繼續整頓和規范中葯材專業市場。完善葯物警戒制度,確保葯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加大對虛假違法醫療和葯品廣告的整治力度。加快農村葯品供應網和監督網建設。 三是認真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這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的關鍵。特別是在提高食品葯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和用葯安全方面,更要抓緊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對本地區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地方政府應定期評估分析本地區的食品葯品安全狀況,研究制訂相應監控措施;支持監管部門正確履行職責,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和案件查處工作。各監管部門應分兵把口,密切協作,提升監管能力;加強食品葯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構建部門間信息溝通和共商平台,對食品葯品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促使企業真正成為食品葯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強化自律意識,依法經營,完善管理,承擔應盡的義務和社會責任,堅決杜絕不合格原料進廠進店、不合格產品出廠出店。 四是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等違法行為。加強農村市場管理,重點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種子、肥料、農葯、獸葯和飼料等坑農害農行為。加大化肥價格、醫葯價格、涉農收費、教育收費的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價格違法行為。嚴格進出口物流監控,嚴厲打擊各類走私販私、偷逃騙稅及洗錢行為。加強對傳銷活動多發區、易發區等重點地區的巡查,有針對性地開展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種商業欺詐行為,遏制虛假違法廣告、非法行醫和商貿領域欺詐行為泛濫的勢頭。強化保護知識產權工作,建立和健全國家保護、個人維權、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依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深入開展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行動,嚴厲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加大對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的保護力度。進一步整頓土地、文化、建築、房地產市場和礦產資源開采秩序,對以權謀私、官商勾結、貪贓枉法、腐化墮落的案件要抓住不放,一查到底。 五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部門的信用等級分類監管和信息共享制度,促進信用信息公開,提高市場監管工作效率和質量。推進現代信用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培育和發展一批獨立、公正、市場化的信用服務企業。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建設為核心,綜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規范、管理服務系統與運行機制建設,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加大失信懲戒力度。推動商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重點行業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反商業欺詐的長效機制。繼續通過"百城萬店無假貨"、"價格計量信得過"、"守合同重信用"、"質量誠信"、"誠信納稅"等誠信創建活動,倡導守法經營、明禮誠信的社會價值觀。圍繞食品葯品安全、保護知識產權、打擊商業欺詐等工作,深入開展誠信宣傳教育,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國研室提供)
2. 為什麼要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市場管理制度,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提高市場管理水平,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國務院連續多年部署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並有針對性地
3. 市場秩序的重要性
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良好的市場秩序是市場機制發生作用的前提和保證。而最基本的市場秩序是公平競爭,因為市場機制的作用是通過競爭實現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都離不開競爭機制。
4. 整頓市場秩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國家、企業、個人),用政治術語回答
國家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這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政府具有組織和領導經濟建設,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政府必須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道德手段,管理經濟事物、規范市場秩序。必須清除地方保護主義和各種壟斷行為,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必須加快政府改革,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必須強調依法治市場,堅決打擊生產和經營假冒偽劣產品及各種經濟犯罪行為。
企業經營者:必須企業必須注重信譽和產品的質量,反對不正當競爭。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培育市場的信用主體
消費者:消費者要增強法律意識,加強自我保護,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
5. 如何規范市場秩序混亂 市場秩序混亂的原因 危害 措施 要一一答謝了
原因:沒有相應的或完善的規章制度去規范市場的秩序
危害:市場運作慢,人員復雜。。。
措施:制定具體詳細的市場規定。若已有規定,則要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
6. 為什麼要整頓市場秩序
混亂的市場無論對於商家還是消費者都是一個災難。好比消費者去購物,混亂的市場秩序無論從安全還是貨物價格甚至是貨物品質方面都沒有任何保證,沒有這個市場秩序,那麼之前電視上面報道的那些事件將時常發生,那麼消費者不敢去消費,商家沒有進項,安全沒有保障,難道讓大家從頭開始自產自足。良好的市場秩序,無論從哪個方面說,都是對消費者和商家的一種保證。前提是市場秩序本身沒有被污染。良好的市場秩序下,市場價格穩定,商家為了賺錢那麼只能從商品的品質上面下手,優質的產品品質,同樣的價格,消費者的購買力度就會增加,從而商家牟利,做更好的產品供應市場,最終是一個良性循環。反之則是物價亂飛,品質不一,以次充好等等,再嚴重就會導致一些暴力事件。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整頓市場秩序的原因是要給消費者,商家,國家一個穩定良好的發展環境。優勝略汰。
7. 如何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1)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國家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道德等手段加強宏觀調控.
(2)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不不可少的條件.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為此要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大力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3)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每個經濟活動參與者都必須學法、
8. 全國汽車維修行業行為規范公約的介紹
為加強汽車維修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建立汽車維修行業誠信機制,營造良好的汽車維修市場經濟秩序,切實維護車輛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制定全國汽車維修行業行為規范公約。汽車維修業戶共同遵守,自覺執行,相互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