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輝汽車維修怎麼樣
㈠ 廣東理工學院情況比如:制度 風評 校風 宿舍 之類的
廣東理工學院教學嚴謹,制度完善,校舍設施完備。
學校始於1995年創建的肇慶科技培訓學校,1999年更名肇慶科技成人中專學校,2001年更名肇慶科技學校,2004年更名肇慶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2014年升格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定名廣東理工學院。
學校有高要校區、璣東校區和鼎湖校區三個校區,設有12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辦33個本科專業、26個專科專業。總佔地面積1520.62畝。
教學理念: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致力於培養高素質的現代化優秀人才。作為江蘇省心理教育實驗學校,不斷總結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進一步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建設,形成了該校特色的心理教育課程體系。同時該校宿舍管理、後勤服務社會化等方面創出了自己的品牌,在社會上贏得廣泛的知名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東理工學院
㈡ 襄陽公交駕駛員優秀青年演講稿
大家好! 小溪的奔流匯成汪洋大海,泥沙的堆積鑄成巍巍高山,二萬五千里的征程鋪就共和國的根基。是的,一位哲人說過:平凡的腳步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平凡的腳步,偉大的行程》。
小時候,我曾站在曠野里,為戰斗英雄的壯舉揮拳吶喊,也曾坐在書桌前,為愛國學生的激情心潮澎湃,我曾立志,長大要像他們那樣,在歷史里做個轟轟烈烈,叱吒風雲的英雄。 長大後我才發現,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太平盛世,她不需要我用生命去驗證英雄,我從事的工作也是一個平凡的崗位,她不需要我干出驚天動地的大事。閉上眼睛,想起自己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我想,很多人都會和我一樣感慨萬千。因為,從那一刻起,我們,就與普通群眾不一樣了,我們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可是,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意識到自己是個黨員?是在參加各種黨的會議的時候,還是在支部書記再三催促繳納黨費的時候?……我有些茫然,除了生活,我還能做些什麼呢? 夜幕下,我也在沉思,是不是我太平凡了?是不是這個時代不需要我做什麼了?依稀中,我想起了雷鋒、想起了那個感動中國的徐本禹,猛然中我又想起了郭明義,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平凡人啊!
他們卻從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用平凡的腳步,走出了一段偉大的行程! 我是一個普通人,我甚至是一個普通的司機,可我更是一個共產黨員!和平年代裡,我那些少年壯志那些英雄夢,無法在槍林彈雨中輝煌,無法在驚濤駭浪前閃光,無法在衛星飛船上凝聚,無法在危難關頭高揚。這,是一個和諧建設的時代,這,是一個關注民生福祉的時代,這個時代需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率先垂範的英雄和黨員,這個時代不僅僅應該享受生活,共產黨員在這個時代里,更要以「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去構建和諧,創造財富,傳遞幸福,做一個和平年代裡的英雄,默默堅守,甘於奉獻。 在十二五規劃的藍圖里,在特大型城市建設的大潮中,我們要把黨員的稱號和身份,化作一種責任,一種使命,立足本職做好細節,襟懷坦盪心繫全局,如一粒粒石子,一根根鋼材,一塊塊磚瓦,把偉大根植於平凡,點燃信念的火把,去做指示燈,邁開平凡的腳步,去做領頭雁,你就是特大型城市的建設者,你就是民生幸福的推動者。 無需驚天動地的偉業,無需轟轟烈烈的事跡,只要安心在自己的崗位上踏實工作,樂其業、精其術、盡其責、竭其力,算準每一個數,填好每一張表,接好每一個電話,寫好每一篇文稿,開好每一次車程,做好每一件通俗的、簡單的、死板的、瑣碎的工作,這都是一種偉大。
恰如我,選擇司機這一職業,就等於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單調的生命旅程。酷暑嚴寒,披星戴月,甘苦自知。工作中我要求自己積極主動,認真負責,不僅做好分內的工作,我還力所能及地為單位的其他領導和幹部服務,只要叫到我,我從來不講條件不推脫,都愉快地接受,積極干好他們交代的工作。在作風紀律上我更是嚴格要求自己,對領導工作上的事,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從不打著領導旗號私下辦事,不給領導製造麻煩。 每次收車,不管多累,不管時間多晚,我都堅持認真保養和檢查車輛。對每一個要害部位都不放過,做到對車輛所有的問題都心中有數,發現不安全隱患及時整改。我的車上備有汽車駕駛和維修保養方面的書,一有空我就拿出來翻看,為的是節省維修費用。曾為嚴格把關修理費而拒絕有關單位的紀念品,曾為堅持原則而得罪熟人好友,曾為加班加點而耽誤家裡的事情……可是,我無怨無悔,我是黨員,我不這樣誰這樣?我不帶頭誰帶頭? 是的,我普通,我平凡,我不為人知。逝去的歷史,走來的政治,都不會留下我的名字。我不抱怨,生活的舞台上沒有配角,更沒有閑角。我堅信:「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只要無愧於黨員的稱號,我甘於平凡。 同志們,朋友們,日月不言,卻告訴我們時光在流逝,悄悄的,我們正走在這段歷史的洪流中,讓我們邁開平凡的腳步,去走完那偉大的行程!
㈢ 華清池有什麼玩的
華清池可玩的很多,有:華清宮芙蓉園,華清池溫泉,唐御湯遺址,梨園。
華清池內主要景點:芙蓉園、唐御湯遺址、貴妃池、梨園、唐代水井、驪山溫泉、碑海書林、九龍湖、五間廳和兵諫亭等。
1、芙蓉園
芙蓉園也叫芙蓉苑,是隋朝和唐朝的皇家禁苑,位於曲江池南岸,緊靠長安城外郭城,周圍築有高高的圍牆。園佔地三十頃,周回十七里。
在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曾把它賜給了愛子李泰,李泰死後,高宗又賜東宮;開元時期成為御苑。這座御苑裡,水邊至南岸高地建有紫雲樓、彩霞亭等仙山樓閣般的宏偉宮殿群。唐代著名畫家李思訓之子李昭道有寫生圖畫傳世,宋人有變體摹本一並保存至今。
2、唐御湯遺址
唐華清宮御湯遺址,位於華清池北部,背靠驪山,面向華清池,距離僅數十米,地貌屬驪山向北伸延的小丘崗地,形如龍頭戲水。設計區塊的最高海拔高度約500m,區塊相對高差50m,是眺望華清池風光、沐浴陽光紫氣的丘崗地。規劃設計面積22公頃,區塊呈長條形分布。
3、貴妃池
貴妃池,是海棠湯的俗稱,因供楊貴妃沐浴而得此雅稱。其東西長3.6米,南北寬2.9米,深1.2米。池內平面呈一朵盛開的海棠花,是唐明皇作為愛情的禮物賜給楊貴妃的。
4、驪山溫泉
驪山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20餘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遠望山勢如同一匹駿馬,故名驪山。驪山溫泉噴涌,風景秀麗多姿,相傳在洪荒時代,這里就是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為帝王游樂寶地,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也發生於此。
華清池歷史:
華清宮始建於唐初,鼎盛於唐玄宗執政以後。唐玄宗悉心經營建起如此宏大的離宮,他幾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歲盡始還長安。故有「十月一日天子來,青繩御路無塵埃」之名句。據清乾隆本《臨潼縣志》載:從開元二年(714)到天寶十四年(755)的40年間。
先後出遊華清宮36次,有時一年兩去,其微行間出無法計算。游幸規模甚大,「千乘萬旗被原野,雲霞草木相輝光」。「八十一車千萬騎,朝有宴飲暮有賜」。
等於把長安的政府機關搬到驪山,竟然以華清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新的城市。安史亂後,政局突變,唐玄宗終於從皇帝的寶座上跌落了下來。華清宮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後各代皇帝已很少出遊華清宮。
㈣ 贊美企業的詩歌
1、《企業》
作者:袁耀祥
幾家歡喜幾家停, 制度壓宿一定行。
環環扣緊不放鬆, 嚴格管理向前進。
企業發展刻劃精, 市場經濟圪坤定。
震奮精神目標明, 收獲效益還創新。
5、《民營企業贊》
作者:蘇美珍
民營企業, 你經歷風風雨雨。
坎坎坷坷, 迎著滄桑巨變。
在困難面前臨危不懼, 勇往向前不懈奮斗。
用辛勤汗水澆灌, 用聰明智慧創造。
用勞動書寫經濟, 一點一滴躋身於世界百強。
贊美你啊民營企業, 你凝聚員工的力量。
團結拼博,攜手共進, 迎著朝陽,放飛夢想。
贊美你啊民營企業, 你用活力。
為中國創造了持續的價值, 你猶如一座百花園。
四季散發著芳香, 百鳥歌唱,飄向遠方。
贊美你啊民營企業, 你多年艱辛。
多年創新, 多年追求。
多年的患年與共, 一步一個腳印走向了今天的輝煌。
是付出無數個日月與努力換來的結果, 贊美你啊民營企業。
領導強職工能, 企業精神文化凝心聚力。
我相信,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
民營企業, 你會繼續用智慧的勞動。
不斷探索創新發展, 創造更大的價值。
再創輝煌! 走向世界!
㈤ 我不想上班了,想學門手藝,不知道學什麼好
俗話說「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傍身」,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只看學歷的社會了,不是拿著高學歷,工作便可以高枕無憂。現在的社會更看重能力,能力強在如今的社會才有立足之地,要有一項拿得出手的技能,才能走天下!
廚師,就是這樣一個行業,只要技術學的好,別人就無法取代,每一位大師做的菜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所以,學廚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麼,都是學技術,學廚師比學其它技術相比有什麼優勢?
就業優勢
民以食為天,中國的烹飪文化上下傳承幾千年,源遠流長。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增加,居民消費實力增強,餐飲行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廚師的缺口也在不斷擴大。所以,學習廚師完全不用擔心就業壓力,畢業即就業。
創業優勢
現在旅遊業、餐飲業都越來越發達,不管是小飯館,還是大酒店,客人都是絡繹不絕。行業火熱,消費人群覆蓋面廣,再加上政府大力支持第三產業發展,有政策扶持餐飲行業發展,所以廚師行業創業非常有優勢,而且相較於其它行業,餐飲行業創業成本較低,回報較高。
薪資優勢
廚師被譽為金飯碗,只要付出努力,在廚師行業就能獲得自己的成就。廚師行業現在已經步入十大高薪行業,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廚師的平均月薪在8000元以上,做到廚師長年薪更是幾十萬上百萬。
綜上所述,學廚師的優勢顯而易見。想學廚師的朋友,可以來我們這學習,入學簽訂就業協議,畢業安排高薪就業。在這里為你提供完善的就業保障,為你提供先進的教學設備,為你提供優美的學習環境。如果你想學廚師,有時間就來我們這看看吧!
㈥ 周口簡介
周口市簡介
��周口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東臨安徽阜陽,西接河南漯河市、許昌市,南與駐馬店市相連,北與開封、商丘市接壤。全市國土面積11959平方公里,總人口1065萬人。轄扶溝縣、西華縣、商水縣、太康縣、鹿邑縣、鄲城縣、淮陽縣、沈丘縣和項城市、川匯區10個縣市區。
周口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農氏播種五穀,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遠古文明。周口古屬陳國,《詩經.陳風》赫然在目。戰國末期,為楚都所在地,史稱郢陳。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在此建立張楚政權。兩漢時期,陳為皇子領地,繁榮昌盛,富甲一方。魏晉以來,淮陽歷次設郡置府。周口歷史上英傑輩出。老子(李耳)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經》流芳千古。還有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現代民族英雄吉鴻昌等名人巨擘。1949年,設淮陽專區,1965年設周口專區。2000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周口地區設立地級周口市。
周口交通便捷,公路、鐵路、水路運輸交織成網,四通八達。有國道、省道13條,其中311國道橫穿東西,106國道縱貫南北。有縣鄉公路184條,通車里程4000公里。漯(河)至阜(陽)鐵路與京廣、京九線相接,客運和貨運列車溝通全國各地。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東可直達寧滬杭,西與京珠高速相連,可直達鄭州國際機場。阿(榮旗)深(圳)高速、周(口)商(丘)高速、許(昌)毫(州)高速正在建設之中。沙潁河自古以來就是通航河道,入淮河、匯長江。沙潁河航運可直達南京、上海。
周口基礎設施完備。全市電話交換機和入網設備容量達10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80萬戶,可直撥世界21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移動通信用戶發展到70萬戶,中國聯通用戶發展到近12萬戶,年增長速度100%以上。信息化建設卓有成效,開通了周口統計信息網,建立了網上周口宣傳平台。周口能源豐富。已探明有大范圍的煤和煤氣資源,現已經進入開發前的規劃論證階段。國家「西氣東輸」工程途經周口並在淮陽開口,年供氣將達7億立方米。周口電力供應充足。2004年購發電量達25.37億千瓦時,供電可靠率達99.8%,完全能夠保證工業生產和生活用電。市內供水可靠,市第三水廠已經竣工,完全可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要。
周口農業一度輝煌。這里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肉、煙生產基地。2004年全市糧食年產量達541.2萬噸、棉花產量17.6萬噸、油料總產量29.9萬噸,肉類產量73.23萬噸,均居河南省前列。周口還是國家重要的黃牛、槐山羊、生豬的養殖及肉類出口基地。所產槐山羊皮為出口免檢產品,遠銷美、英、意、日及東歐各國,歷史上的周口與河北張家口並稱中國南北兩大皮都。周口還是聞名全國的平原綠化先進市,森林覆蓋率達18.26%,素有「平原林海」之稱。
周口工業現已形成以電力、機械、紡織、食品加工、建築材料、皮革皮毛加工為支柱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2004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176億元。涌現出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工業品牌。河南蓮花集團生產的「蓮花」牌味精先後獲得24塊國內國際金獎,其生產能力躋身世界同行業四強,單廠產量居世界第一;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高、低度宋河糧液酒獲國家金獎,進入國家名酒行列;河南鞋城皮革集團生產的牛皮革及製品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金絲猴奶糖、賽潮皮鞋、邦傑食品等一批名優產品享譽海內外。華林集團、益海糧油集團、隆達發電公司等一批新興工業企業將對周口工業規模的快速擴張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周口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有太昊伏羲陵、平糧台遺址、孔子弦歌台、老子故里太清宮、女媧城遺址、關帝廟、袁世凱行宮、龍湖風景區等旅遊景點33處。其中,太昊伏羲陵、平糧台遺址、關帝廟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淮陽還有陳姓始祖胡公鐵墓,淮陽是世界陳氏的發源地,每年都有大批海外陳姓華僑來淮陽尋根問祖;太康是謝氏起源地,成立有謝氏文化研究會。全市形成了周口---淮陽---鹿邑「三點一線」為重點的旅遊熱線。
面 積: 全市國土面積 11959 平方公里
人 口: 總人口 1065 萬人
地 形: 周口市屬黃淮平原 ,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 海拔 36 — 64 米
氣 候: 周口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年平均氣溫 15 ° , 年平均降水量 750 毫米。
地理位置: 周口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東臨安徽阜陽,西接河南漯河市、許昌市,南與駐馬店市相連,北與開封、商丘市接壤。
行政區域: 轄扶溝縣、西華縣、商水縣、太康縣、鹿邑縣、鄲城縣、淮陽縣、沈丘縣和項城市、川匯區 10 個縣市區。
風俗人情
周口龍舟賽
周口是中州有名的龍舟之鄉,端午鬧龍舟是這里的傳統風俗。周口龍舟與江南龍舟不同,江 南龍舟體長頭尖,而周口龍舟體短頭平,輕捷靈巧,便於掉頭。江南龍舟裝飾較少,周口龍 舟用綢布、花紙濃裝重彩,豪華俏麗。周口龍舟比賽時,每隻龍船上都有一名固定的「拿手」 、「扳棹手」、「鼓手」、和十名「劃手」。大家群策群力,配合默契,雙槳舞動,輕舟如 飛。周口龍舟賽的比賽項目除競渡外,還有拔河、捉鴨等。拔河時,一根繩子連接兩條龍船,雙方奮力向相反的方向劃動。水上拔河比陸地拔河復雜,除力量競爭外,還有技巧、智慧的較 量。劃動的槳板,好似踏地的雙腳,要想立地不動,需奮力劃水,一點也不敢懈怠。如果想 戰勝對方,就需要全船人同心協力才能取勝。
景點導游
太昊陵
太昊伏羲是我國遠古神話傳說中的一個聖明帝王,他「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他在人類社會從母系向父系,由野蠻向文明進化時期,以自已的聰明和智慧,立下了齊天功績。後人因此稱他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們對伏羲的贊詞,意為伏羲功德無量,向日月那樣光明。為紀念祖先功德,春秋時這里已建伏羲陵墓。當年孔子周遊列國來陳國,陳靈公曾陪同孔子觀瞻陵墓;三國魏曹植曾 < 封思王於陳,拜謁伏羲祠後作《伏羲贊》。唐宋以來,太昊伏羲的陵墓不斷擴建,包括陵地和祭祀的廟宇,佔地廣 875 畝。 今存陵園內建築為明代建築,結構與明代皇宮相仿。它分內外二城,內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內古柏夾道、碑刻林立、晨鍾墓鼓、聲聞數里。統天殿又叫大殿、前殿,是整個陵園中最大建築,殿高米,面積 390 平方米;殿內有高大的神龕,內塑伏羲坐像,左右配有神農、黃帝、少昊、顓項塑像。太昊伏羲的陵墓高 20 多米,周長 150 多米;上呈圓形、下有方座,象徵「天圓地方」,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座,寬 3 尺,高 15 尺,上鏞「太昊伏羲氏之墓」個大字,據傳此碑為蘇小妹用巾作筆寫成。
太清宮
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城東 5 公里,是我國古代傑出思想家、道家派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舊名厲鄉曲仁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生於春秋末年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即今鹿邑縣太清宮鄉。太清,道家渭天道,亦謂天空,傳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宮觀。老子故 里的紀念性建築,初為老子廟,建於東漢桓帝廷熹八年( 165 年),後改為老子祠。唐朝創始人李淵追認老子為始祖,以老子廟為太廟,起建宮闕殿宇,唐開元三十年( 725 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極宮」為太清宮至今。 太清宮前後兩宮相距一里,中間有一條東西流向的清靜河,取老子「清靜無為」之意,河上有會仙橋,將前後兩宮聯為一體。兩宮佔地 872 畝,各種建築 600 余間,殿閣棋布,雄偉壯觀,極盛一時。「前宮」以太極殿為中心,東有老子牧牛場遺址,西有隱陽山遺址,中有九步井,至今仍存。大殿內供有老子塑像,殿側立有高約 1.5 米,直徑約 25 公分的鐵柱一根,人稱「趕山鞭 」,實為老子「柱下史」職務的象徵。自「靖康之亂」後,太清宮屢遭破壞,後又數度廛修。
購物娛樂
--特產
鹿邑西芹、 蘆筍、湯庄蓮藕、石榴、甜柿、布郎李、凱特杏、太康油桃、沈丘槐山羊、汲冢粉條等。
--工藝品
布絲畫、手工布鞋、布貼畫。
--購物所場
萬果園購物中心 廣大消費者休閑、娛樂、購物的天堂。周口中都購物中心以廣場和商場相結合的經營方式將真正做到購物、休閑、觀光、娛樂、餐飲的有機統一。
美食
--風味美食
悶糟魚、鄧城豬蹄、王三水餃、周家麻花、五香兔肉、中州五香肚、千層豆腐、孔集燒雞、關德功燒雞、紅燒肘子、小雞烙饃等。
㈦ 請給我提供幾個小故事!
農夫的金銀財寶
道理是:只有投入了勞動才會有回報,勞動是最好的寶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㈧ 職業教育 出路何在
文采不錯,一般高中生難及,在職業學校理論多,實踐少,畢業後,還要在地方的崗位上歷練,好在你家老爸修車,你有幸一走出校門就能上崗,只要能「實踐聯系理論」,會進步很快。目前有大部分學生離校後,連對口的崗位都找不到,更談不上發展,只有改行,極大地浪費了人才。
㈨ 清明節見聞300
春天裡,讓肆意揮灑的春日陽光帶去思念
三眼峪泥石流廢墟上,一輛泥石流中被掩埋的麵包車,靜靜地躺在一排藍頂白牆的施工項目部板房和一座紅色小廟中間。運送建材的大型卡車,過往奔忙,揚起的塵土,不時把麵包車殘骸籠罩其間。
飛揚的塵土很快飄散,陽光肆意揮灑在小城舟曲。澄藍的天空,清澈得彷彿能夠看透天際。
舟曲一中老師嚴青安和妻子在三眼峪泥石流的溝邊上,撿來石頭、磚塊,壘起了三個簡易的墳頭。災害里,他妻子的父母、兄弟一家全部遇難。
春分剛過,當地受災群眾已經開始陸續上墳,三眼峪、羅家峪等泥石流現場,隨處能夠見到祭奠後留下的紙灰、水果或紙帶。
廢墟上,泥石流災害紀念園已經建成,高高的紀念碑,寄託著生者對逝者最深切的思念。江盤鄉河南村陳潤重在追思園做木工,每天120元的工資。追思園的紀念牆上,有村內2個遇難者的名字。在做工中間休息時,有時他會過來看看。
「災害頭幾天還見面打招呼,一晚上間就再也見不到了。」陳潤重說,有時候瞅見名字,恍惚間會回憶起他們活著時的樣子。
78歲的老人王啟明2天前和老伴給親人們上墳。因為兒子、兒媳和2個孫子都在災害中遇難,白發蒼蒼的老人,要給三代人上墳。
王啟明和老伴住在政府安置的廉租房裡。看到記者進來,王啟明老人熱情地給記者發煙,老伴則忙裡忙外,端出蘋果、梨和點心招待。
去年10月,記者曾經來過王啟明的家裡。王啟明家牆上掛著2張去年災害剛發生時志願者在帳篷和他們的合影。照片上,王啟明和老伴的精神狀態,遠不如今。
在王啟明住的房屋內,一間朝南的房間里,陽光把房子曬得暖融融的。背陰的牆邊上,掛了一排臘肉、臘排骨,這些都是春節前後政府和鄉親們送來的。
今年春分之後,上墳、遷墳的人就開始在各處忙碌。
「安頓」好遇難的親人,生者的生活翻開新的一章。8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已經開工,18個項目正在規劃,包括住房重建在內的災後重建工程即將全面開工……要乾的事還很多。
(小標題)春天裡,看希望在泥石流廢墟上蔓延
「最上面的那片施工板房,3個多月前就建好了,中間的那片是建追思園工地的,去年年底泥石流現場剛平整好就建起來了……」坐在自家的院子里,閆共明老人指著遠處三眼峪泥石流廢墟上建起的一片片藍頂白牆的板房,向記者介紹板房搭建的時間。
這些板房,都是災後重建各施工項目部的辦公用房。在老人眼裡,這些板房蓋起來了,重建完成的日子就近了。
泥石流當晚,天非常黑,災害發生後,只聽到嚓嚓嚓的聲音。從來沒有聽到這種聲音的閆共明和老伴,從房子里出來望向對面。偶爾一個閃電,能夠大致看到灰黑色的泥石流一點點地往下沖毀房子。閆共明老人回憶說,順風時,泥石流廢墟現場的哭聲能清晰地傳到耳朵里。那聲音,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還不時出現在耳邊。
「現在好了,廢墟已經清理得差不多,能聽見的都是汽車跑的聲音,聽在耳朵里踏實得很。」閆共明說,看著廢墟上繁忙的重建景象,心裡多了一份輕松和踏實。
70歲的藏族老人王會嚴九家也住在泥石流廢墟的對面,災害當天晚上,他也是眼看著泥石流下來沖毀了房屋。
盡管自己家沒有受災,但他還是隔兩天就要到現場轉一轉。看著藍色的施工板房在泥石流廢墟上一座座搭起來,王會嚴九說他非常高興。
春天在成長,新的生命也在成長,成為受災群眾眼裡最耀眼的希望。
30日中午,溫暖的陽光灑滿廉租房安置點的院子。50歲的劉福玉,抱著剛剛兩個月大的小薛瑞在曬太陽。小薛瑞23歲的母親蔣麗紅,安靜地陪在旁邊。
災害中,小薛瑞尚未謀面的叔叔、爺爺、奶奶全部遇難,一家人只有爸爸、媽媽和已經出嫁的姑姑倖免於難。家裡沒有老人,蔣麗紅和老公沒有帶小孩的經驗,劉福玉提供了不少幫助。
劉福玉一家十口,只剩下了她和21歲的兒子。她的家,就位於追思園的下方。「這個小女娃是災後我們廉租房裡出生的第一個寶寶,是我們大家的寶貝。」劉福玉說。
不遠的城江橋附近被堰塞湖淹沒的樓房,經過緊急加固維修後,在帳篷里住了幾個月的居民,又返回了家中。
記者看到,幾個月里沒有生氣的樓房陽台上,又掛起了五顏六色的晾曬衣服。陽台上泥石流後無人照看枯死的花草,被新的花草替代,小小的陽台上,春天在生長。
(小標題)春天裡,用堅定的腳步迎接明天
見到月圓村受災群眾馮社平時,32歲的他正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追思園里忙碌。災難中,馮社平家7口人在災害中遇難,包括父親、兒子、兄弟一家4口和妹妹。
馮社平說,災害發生當晚,城區雨並不大。因為很長時間沒有有效降雨,他和妻子、2個女兒在地里為玉米澆水,11歲的兒子最小,在家和爺爺看門。
「聽著泥石流下來的聲音時,已經來不及了。」馮社平和妻子還有一雙女兒,眼睜睜地看著泥石流下來摧毀了房子。玉米地距離他家的房子也就不過幾百米的距離。
無論怎麼悲傷,日子還要繼續。過完年後的正月初四,馮社平就開始到追思園工地打工。自己有點泥水匠的手藝,一天能賺100多元錢。
從追思園望過去不到1000米的距離,就是泥石流下來的山口。遠遠能望見的一塊幾間房子大的石頭下面,就是馮社平的家。
在追思園的紀念牆上,7名遇難親人的名字刻在上面。幹活的間隙,有時候馮社平會順著紀念碑走一走,看看親人、遇難朋友的名字。
「重建開始了,到處都需要我們這樣的泥水匠人,盡自己的力量多為我們自己辦點事。」馮社平說。
半年時間之後,安置點主任任秀紅比起災害剛剛發生時,略微發胖,氣色也好了很多。任秀紅說,如今工作和生活節奏都慢慢地變得緩一些了。
她說,現在不少人已經開始出去打工,白天的時候去家裡一般都沒人在。女的一般去超市,男的則到重建工地等打工。
「等重建全面開始之後,出去打工的人會更多。」任秀紅說,現在絕大多數受災群眾都走出了房屋被毀、親人罹難的陰影,不少人信心滿懷,准備投入到災後重建之中,一方面可以在家門口謀生,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重建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43歲的東街村受災群眾李更生災害中房屋全部被毀,8名親人遇難,目前居住在廉租房安置點。災後,李更生是安置點里第一個出去打工的受災群眾,打工地點在城區的一個建築工地上。3月30日他請了1天假,幫助同村的人遷墳。
「這個清明節過後,大家的心裡會更加踏實一些。」任秀紅說。
8項災害治理工程已經在3月底開工,災後重建工程將在本月全面開工。泥石流排洪溝的建設已經開始,被沖毀的住房建設馬上就要開始了,供水工程、學校、產業重建……一項項規劃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未來舟曲的新圖景,正在春光里一步步變成現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