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配件維修 » 保定江淮汽車4s清苑店

保定江淮汽車4s清苑店

發布時間: 2022-05-23 09:53:41

㈠ 江淮汽車顯示請前往4s店維修

江淮汽車顯示請前往4s店維修導致這個故障的原因一般是電池包內部單體故障,電池包內部線路接觸不良。或者是動力控制模塊有問題。
導致動力系統故障燈點亮的原因自然是出在動力系統上,比如電池包裡面的單體電池故障,電機控制器故障,電機故障等,進一步確定故障點,需要使用與這款電動汽車配套的診斷儀進行診斷,找到報這個故障的模塊,讀取數據流確定故障原因即可處理。
江汽集團擁有一支近5000人的高水平研發團隊,堅持「節能、環保、安全、智能、網聯、舒適」的關鍵技術研發路線,已形成整車、核心動力總成、自動變速箱及軟體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研發、試驗驗證和標定開發等完整的正向研發體系。在節能減排技術、智能安全技術、噪音技術、輕量化技術、新能源技術、製造工藝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持續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㈡ 保定周邊旅遊景點大全排名 自駕

保定的旅遊景點有:

1、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坐落在保定舊城區西南隅,氣魄壯觀,具有明顯的江淮建築風格,有四個高大的院落,是李鴻章為紀念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陣亡的「將士」而建的昭忠祠,並兼有安徽會館之功能。

2、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裕華路,是中國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級衙署。原建築始建於元,明初為保定府衙,明永樂年間改做大寧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參將署。

1730年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後正式建立總督署,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八帝,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

3、保定鍾樓:

保定鍾樓又叫古鳴霜樓,位於保定市裕華路,緊鄰大慈閣,背後是鍾樓商廈。樓內藏鍾,鍾體通高2.55米,口徑2米,唇厚17厘米,鑄成於金大定廿一年。據《中國名勝詞典》介紹,該鍾早於西安鍾樓大鍾203年,早於北京大鍾寺大鍾552年。

4、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是集園林、行宮、書院為一體,兼有中國南北園林之美的古典園林。以環水築榭為顯著特點,以水為勝,因荷得名。園林內主要有春午坡、濯錦亭、篇留洞、觀瀾亭、綠野梯橋、紅棗坡、藻泳廳、君子長生館、水東樓等古建築。

5、大慈閣:

大慈閣,原名大悲閣,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穿行樓北街57號。元太祖二十二年,大慈閣由元代蔡國公張柔所建。一組寺廟建築群體,因其主體建築稱大慈閣而得名。佔地16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㈢ 江淮汽車廣州花都4S店在哪

花都區建設北路和平步大道交界處(江淮汽車4S店)

㈣ 保定市(包括其他縣)有那些文化歷史遺產啊

保定市擁有眾多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1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47項。

非物質文化遺產涿州皮影

皮影藝術,俗稱「皮影戲」,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它是集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於一體,由藝人操縱用牛皮或驢皮雕刻的人物、道具,通過燈光照射,投幕在銀幕上進行表演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在中國皮影歷史上,還有著涿州光彩的一頁。提起中國皮影史,是不能沒有「涿州」二字的。有人考證,現在北京、唐山,甚至承德、遼寧一帶的皮影的來源就是涿州的皮影。涿州的皮影,被稱之為「涿州影」。「涿州影」傳入北京,有人說是在明代晚期。1957年青年節,毛澤東觀看了皮影戲寓言故事《鶴與龜》和《鷸蚌相爭》。2005年中國唐山國際皮影藝術展演的舉辦說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一項內容的皮影戲不會無聲地湮沒在歷史中,它將再現生機。同時,「涿州影」作為涿州歷史上一個亮點,也理應拂去蒙塵,發出光輝。

非物質文化遺產滿城寸蹺

寸蹺發源於滿城東於河村,據說由宮庭舞演變而來,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縣文化館組織人員深入鄉村對這一瀕臨滅絕的古文化遺產進行發掘整理,並將其搬上舞台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該縣編排的寸蹺舞《小羊倌》中央電視台多次播放。北台魚村和宋屯村文藝宣傳隊演出。寸蹺在1996和1997年被央視三套和七套分別做過專題報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淶水高洛古樂

淶水縣義安鎮高洛村古名「高樂」。這里距北燕侯國的初都——淶水縣司徒村村北4公里,距「軒轅黃帝家廟」所在地——淶水、易縣交界處的洪崖山20公里。高洛村有一種村民自願參加、義務排練、義務演出的民間器樂演奏會社——音樂會,全名「高樂藍旗音樂聖會」,也稱「音樂大善會」。經專家學者鑒定,它是一種古老的、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其中的祭祀音樂相傳是華夏音樂始祖伶倫4800年前所創的「黃帝家廟」祭祀音樂的變存。

非物質文化遺產雄縣趙崗古樂

雄縣趙崗村音樂會一本民國年間的手抄本樂譜,記載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古代樂曲,經專家鑒定,其中幾首在其他地方的古樂中從未發現——雄州古樂存「天籟」,該村音樂會演奏技巧較高超。由於民間活動是自發性的,而且「音樂會」不以贏利為目的,所以常常較難繼續,而該村音樂會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從88歲的老人到20多歲的年輕人,四代傳人共同演奏,正是這種傳承有序地繼承,所以該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氣,在管子等樂器上音準控制很好。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間鼓吹樂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鎮是子位吹歌誕生和流傳的地方。據子位村老藝人王成奎講述,他家已有六代家傳技藝,推測子位吹歌的歷史在200年以上。代表曲目有《放驢》、《打棗》、《萬年歡》、《一支花》等。新中國初期,音樂家楊蔭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縣子位村管樂曲集》,有樂曲34首,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鎮為「中國民間音樂之鄉」。

非物質文化遺產曲陽石雕

自西漢始,曲陽石工便用大理石雕刻碑碣諸物,初為墓碑,後亦用於記事、留言,主要陳列於寺廟,被漢武帝盛贊為「雕刻之鄉」。北魏時期雕刻的佛像、雄獅已形成獨特風格,作品古拙渾朴,體形狹瘦,偏重形似。大唐盛世,佛教盛行,石雕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曲陽成為我國北方漢白玉雕像的發源地及雕造中心,其雕刻流行圓刀法,人物、佛像造型豐富,衣飾調順、文武有姿,飛禽走獸、花鳥靜物等輪廓清晰,線條流暢,玲隴剔透。元代曲陽石雕藝術已享有盛名,作品造型優美,做工精細,奇巧生動,有不少作品成為傳世之作,雕刻藝人楊瓊所作的「一獅一鼎」作為貢品,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高度贊賞,稱「此絕藝也」,並「將其編籍宮中,督燕南諸路石匠營造大都」,至今天安門前的金水橋仍放射著燦爛的光輝。清末,曲陽藝人劉普治雕刻的「仙鶴」、「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榮獲第二名,自此有「天下咸稱曲陽石雕」之說。民國中期,幾家較大的私營雕刻廠,如公義興、日新、永新等,在北京、南京等地均設有銷售點。新中國成立後,曲陽3000多名石雕藝人先後參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民族文化宮、軍事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的興建及天安門修復等項工程。

1995年,國務院命名曲陽為「中國雕刻之鄉」。2005年5月國際雕塑協會授予曲陽「中國雕刻第一城」稱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溝泥人

白溝泥塑,俗稱白溝泥娃娃,已有300多年歷史。白溝泥塑以其獨特藝術風格,多次出國展出,並做為國家饋贈、陳列佳品。多年來,「白溝泥人」與「楊柳青年畫」齊名。泥娃娃最早起源於鎮西的北劉庄,在十八世紀末,發端於清乾隆年間,從數家糊口只末技,到風靡一方之特色,至清末,竟發展成為北方的泥人之鄉。到清朝末期,白溝的南,北劉庄、轆轤把等村,幾乎家家以此為業。古鎮街干石橋段漸次形成別具特色的泥人市場,產品遠銷華北,口外及東北各地。

非物質文化遺產曲陽定瓷

定瓷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隋朝曲陽開始燒制粗瓷,至唐代便有白瓷生產,到北宋時期達到鼎盛,以生產宮廷用瓷而著稱,定窯名列當曲陽定瓷孩兒枕時五大名窯之冠。定窯燒制的白瓷胎質潔白細膩,釉色勻凈,薄而時硬,素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蘇軾有詩盛譽:「定州瓷甌,顏色天下白」。1999年為慶祝建國50周年,由國際工藝美術大師陳文增創作的「四海呈祥」雲龍雕花瓶,刀法以定窯鐫刻為主,立意新奇、高雅別致,被定為國家珍品,由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陳文增獨特的「瓷、詩、書」三聯藝術榮獲吉尼斯藝術成果之最,「小口刻花瓶」被中國工藝美術界稱為「華夏一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易縣易水硯

易水硯產於古易州,相傳始於戰國,盛於唐宋,為中國制硯之鼻祖,歷代宮廷之貢品。弘治《易州志》載:硯石有紫、綠、白、褐諸色,質細而硬,為硯頗佳。唐朝曾賜易州制硯、制墨大師奚超以國姓,賜名「李超」,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隨後李廷圭又將技藝傳到安徽,再傳入廣東端西,從而帶動了歙硯、徽墨和端硯的發展。到了宋代,易水硯更為趙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宮廷貢品之首。宋代鑒貢家贊易硯:質地堅潤而剛,顏色嫩而純,滑中有澀,澀而不滯筆,澀而易發墨,其色尤艷。明代鑒貢家贊易水硯:質之堅潤,琢之圓滑,色之光彩,聲之清冷,體之厚重,藏之完整,為硯中之首。在清代,柳葉煙、磨盤柿和硯台並稱「易州三寶」,為清廷貢品。積二千年之歷史,制硯師汲取了其它行業的雕刻工藝,融繪畫、書法諸藝術為一體,形成了具有江南纖秀細膩和北國剛勁渾朴的獨特風格。在全國硯雕界獨樹一幟,使易水硯成為融文化、歷史、政治之內涵及各種雕塑藝術手法於一體的藝術珍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新葦編畫

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生長蘆葦歷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記》中已有「淀中有蒲柳多霞葦」的記載。淀內有葦田十二萬畝,年產蘆葦七點五萬噸。白洋淀蘆葦特有的皮薄、節長、韌性好的特點,具有很高的天然材質美。

淀內蘆葦一直用來織席、打箔,而聰明智慧的白洋淀人又賦於蘆葦藝術之魂,製作出了美輪美奐的蘆葦工藝畫,展現了白洋淀的自然風光,具有濃郁的水鄉風情,表現出獨特的藝術內涵,作品暢銷國內外。

非物質文化遺產雄縣黑陶

中華黑陶工藝源於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已有七千多年的燦爛歷史。後因青銅器出現被取代而失傳近四千餘年。黑陶由原來人們的生活日用品,逐步發展成古樸、莊重、優美、高稚的藝術品,成為古代宮廷和官宦貴族階層所珍愛的工藝品。

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雄縣孤庄頭村於1986年創辦起黑陶廠,在民間老藝人與中央工藝美院專家、書畫名家的幫助下,充分利用當地紅膠土作原料,經過手工拉坯成型、晾曬、軋光、畫線、雕花以及燒結等多道工藝程序,製作成烏黑、銀灰、紫靛等多種色澤的黑陶工藝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易縣絞胎瓷

絞胎陶瓷簡稱絞胎,始於唐代,宋代靖康之變後中斷。河北易縣張保軍198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後,自願要求回到農村,專心致力於絞胎陶瓷技藝的研創。經過18年來的不懈努力,他不僅使傳統的絞胎陶瓷得以恢復,還開創了現代絞胎陶藝新體系(現已獲得11項專利)。其作品多次被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為禮品贈送外國友人。各媒體也曾先後184次予以報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興琺琅

定興縣順起琺琅廠是一個有幾十年立式的生產工藝美術品的專業老廠,是華北地區生產景泰蘭產品的主要廠家。

景泰蘭又稱琺琅,始於我國明朝景泰年間,當時產品色調以蘭色為主,故稱景泰蘭,距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

非物質文化遺產高陽紡織

高陽紡織源遠流長,始於明末,興於晚清,盛於民初,四百年長盛不衰。高陽縣紡織遍天下,二十世紀上半葉,產量占華北地區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無雜木,高陽花布四季新"之美譽。

乾隆年間,直隸總督方觀承極重農桑,在他的主持下,把種棉、紡線、織布、印染等全部工序流程繪製成16幅《棉花圖》,上呈乾隆皇帝,得到賞識。乾隆親筆御批,在每幅圖上題詩一首,命雕刻於石上以永久保存。新中國成立後,紡織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高陽的印花布更是獨樹一幟。時至今日,高陽紡織再現輝煌,駛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高陽縣被省政府命名為「紡織強縣」。

保定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壯士荊軻,燕大夫郭隗,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地理學家酈道元,數學家祖沖之,戲劇家關漢卿、著名諫臣楊繼盛、京劇藝術家蓋叫天,東晉名將祖逖等名人志士輩出。保定教育淵源,人文燦爛,宋有州學,明有府學,清有蓮池書院,北洋軍閥馮國璋、清末狀元劉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員和教育家曾畢業於此。保定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發祥地,曾以此培養了蔡和森、趙世炎、周恩來、李維漢、李富春、鄧小平、陳毅、聶榮臻、蔡暢、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國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將軍的搖籃,我國近代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就建在保定市東郊,保定軍校曾培養出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李濟深、葉挺、張治中、傅作義、陳誠、白崇禧等1800多名將軍。清末保定稱為學生城。這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還曾是義和團活動的重要地區,北方辛亥革命的發祥地,河北省第一個共產黨支部誕生地,《紅旗譜》、《小兵張嘎》、《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都記載著保定昨天的輝煌。

燕下都遺址
【燕下都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北52公里處易縣縣城東南。界於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是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遺址。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已發現城垛和城門各3個。宮殿區在城址的東北部,大型主體建築遺存武陽台,坐落在宮殿區中心,高11米,東西最長處140米,南北最寬處110米。武陽台以北有望景台(已無存)、張公台和老姆台,坐落在一條軸線上,以高大的夯土台作為主體建築物的基址,是戰國中期城市建築上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武陽台東北、東南和西南,有三組宮殿建築組群遺存,每處遺存為一個大型主體建築基址和若干處有組合關系的夯土建築遺跡。手工業作坊遺址位於宮殿區西北至東南的一條弧線上,有鑄鐵器、兵器、錢幣、燒陶器、制骨器等作坊遺址,遺存豐富。市民居住遺址分布在東城的西南,中部和東部有大量的生活用具出土,墓葬區在東城的西北角,"虛糧冢"墓區有13座古墓,均有封土,排列有序。燕下都為燕昭王時所建,是燕國南部的政治、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延續時間很長,直到秦國將燕國滅亡,才被破壞和廢棄。燕下都遺址出土的豐富遺存,是研究燕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實物資料。
滿城漢墓
【滿城漢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北21公里處滿城縣陵山。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墓葬。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山洞宮殿。西漢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武帝劉徹的庶兄,死於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作為中山國的第一代王,統治長達42年。劉勝墓與竇綰墓均採用以山為陵的營建方式,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呈弧形,平面布局上兩墓則大同小異。全墓分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6個部分,墓室中分別修建了木結構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功能齊備的豪華地下宮殿。墓內除了華麗的陳設和棺槨外,發掘中還出土各類文物1萬多種。其中僅金銀器、玉石器、銅器、鐵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類銅燈19件,尤以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最為珍貴。劉勝、竇綰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是全國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劉勝金縷玉衣全長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竇綰玉衣全長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絲約600克。滿城陵山漢墓的出土文物曾赴歐、亞、美等國和地區展出,受到了國內外高度贊譽。?
紫荊關
【紫荊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北89公里處易縣城西北紫荊山嶺上。海拔1080米,是內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山路崎嶇,易於戍守。東漢時名五阮關,因其崖壁峭直,狀如列屏,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宋時名金陂關,後因山多紫荊樹而改今名。位於居庸、倒馬二關之間,合稱"內三關"。關的主城分東西兩部分,中間有牆相隔。東城較小,設有文武衙署;西城較大,為屯兵之地。關城東、西、南牆外有牆,形成環抱主城的三座小城池。此外,南天門兩側的陽和門外有黃土嶺城,拒馬河北岸有小新城(或稱迤西堡城)與西城隔河相望,有鐵索相連,為關城的前哨。關牆總長10516.5米。城門9座,水門4座,戰台19座。紫荊關歷史悠久,文物頗多。古代軍用井、唐代軍用碾盤至今保存完好。古棧道遺址至今清晰可辨,古印章、古貨幣、古代服裝飾品都曾多次發現。這些文物為研究中國古長城、古文字、古代軍事建制提供了資料。?
義慈惠石柱
【義慈惠石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北60公里處定興縣縣城西北石柱村。柱身刻有《標異鄉義慈惠石柱頌》,頌文3000多字。全柱分基礎、柱身和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基礎為一巨石,近正方形,東、西兩邊各長2米,南北略短,基石上有覆蓮座柱礎,雕刻粗壯有力。柱身高4.5米,呈不等邊的八角形,用兩根淺棕色石灰石壘接而成,自下而上每高1米約內收2.5厘米,頌文和題名刻在柱身各面,筆法古樸蒼勁。柱身的頂端有一塊長方形石板,是石柱的蓋板,又是石屋的基礎。石屋建於石板之上,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四阿式屋頂,雕有柱、大斗、方窗、闌額、檐椽、角梁、瓦壟和屋脊等。義慈惠石柱造型奇特,為研究南北朝時期古建築提供了極其可貴的實物例證。頌文記述了北魏末期統治階級鎮壓杜洛周、葛榮農民起義的情況。定興一帶曾是農民義軍和北魏王朝軍隊激戰的地方,起義失敗後,人們收拾遺骨集中埋葬,立木柱作為標志,北齊河清元年(562)統治者將木柱改為石柱,並加刻題額、頌文。?
易縣道德經幢
【易縣道德經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北60公里處易縣城內龍興觀舊址。幢高約6米,分為幢座、幢身和幢頂三部分。幢座為一石雕仰蓮。
定窯遺址
【定窯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60公里處曲陽縣澗滋村和東、西燕川村一帶。該縣曾屬定州管轄,故稱定窯。

定州開元寺塔
【定州開元寺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62公里處定州城內南門里東側。
閣院寺
【閣院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北150公里處淶源縣城西北隅。現存建築有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經閣,坐落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
開善寺
【開善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大寺"、"大佛寺"。位於保定城東北60公里處高碑店市原新城縣城內東北角。系唐時所建,明清重修。
慈雲閣
【慈雲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大悲閣。位於保定城北51公里處定興縣城內十字街中心。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五月。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修。嘉慶二十五年(1820)再次重修後改名。元大德年間,龍興寺主持僧寶德因舊大悲閣毀於兵亂,發願重建,大德十年落成。龍興寺原有前、中、後三部,現僅存中部之閣。閣坐北朝南,南北長12.6米,東西寬11.4米,平面近方形,高約13米,重檐歇山布瓦頂,上下皆面闊3間,進深3間。磚木結構,檐下有斗拱承托,工藝精巧,彩繪華麗,宏偉壯觀,保存著元代建築風格。明御史李藎有碑記。
北嶽廟
【北嶽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83公里處曲陽縣城西部。始建於北魏宣武帝年間(500~512),為祭祀北嶽之所,歷代沿襲成制,至清順治十七年(1660),均在此遙祭北嶽恆山。
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南側。地處保定舊城中心,佔地面積3.15公頃,池水面積0.79公頃,是中國北方現存最早的一座實景園林。唐上元二年(675)在臨漪亭的基礎上建立。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投降蒙古的金將張柔,由滿城移駐順天軍(金代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重新修築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蓮池。從元至今700餘年來,時為別墅,時為書院,時為賓館,時為行宮。1921年修復蓮池時,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書"古蓮花池"四字匾額,至今仍用該名。蓮池園林以池為主體,臨漪亭為中心,主要建築有水東樓、藏書閣、藻詠廳、君子長生館、響琴榭、高芬軒、寒綠軒及臨漪、濯錦、灑然、不如、六幢、觀瀾等亭,宛虹橋、曲橋和元建白石橋等,構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優美畫卷,使人領略到古典園林之美。蓮池東廊為碑林,有清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御筆碑文7通,北廊壁上嵌有明、清書法家書寫或臨摹的碑碣88方。古蓮池兼南北園林之美,有"城市蓬萊"、"三湘七澤"、"小西湖"等美譽。1988年,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秀麗的風光躋身於"全國十大名園"之列。?
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99號。清代直隸總督處理公務的衙門。該署前身可上溯到元朝,世祖至元七年(1270)順天路(後改保定路)總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作為衙署,明初為保定府衙,永樂年間改作大寧都司署。入清以後,幾經變化修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奉諭大興土木,改建為直隸總督署,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歷經8帝182年的歷史,始終為直隸省的軍政樞紐機關。駐此署的總督有74人99任次,著名的有李衛、方觀承、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歷史內涵豐富,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譽。民國以來,則為直隸督軍、川粵湘贛經略使、直魯豫巡閱使、保定行營、河北省政府駐地。佔地總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以兩條南北更道相隔,主體建築在中路,共五進院落,均為青磚起脊小式硬山建築,保留了雍、乾時期的風貌,是中國北方典型的清代衙署建築。中路主要建築有大門、儀門、大堂、公生明牌坊、二堂、官邸、上房,並配以左右耳房、廂房等,整體建築以甬道及各堂正中為中軸線,院落之間,穿堂而過,正廂房之間,廊廡相通,意境深邃,氣氛莊重。是中國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衙。
清西陵
【清西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北80公里處易縣梁各庄西。是清朝皇室陵墓群,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佔地面積100餘平方公里。先後建有帝陵4座:雍正泰陵、嘉慶昌陵、道光慕陵、光緒崇陵;後陵3座,妃陵3座,王公、公主園寢4座,共14座陵墓,葬76人。泰陵是雍正皇帝的墓陵,建於1730~1737年,建築最早,規模最大,是清西陵的中心。其他各陵寢分別位於東、西兩側。泰陵自最南端五孔石橋算起,沿神道往北依次建立了石牌坊、石象生、隆恩殿、方城明樓和寶頂等50多座建築物。1803年建成的昌陵為嘉慶皇帝的陵墓,規模與泰陵相仿,寶頂比泰陵還要高大。道光陵墓規模小於泰、昌二陵,但楠木隆恩殿卻別具一格。光緒崇陵是中國帝後陵中的最後一座,於1915年建成,范圍規模雖小,排水系統卻很完善。清西陵擁有宮殿1000餘間,石建築和石雕100餘座,陵區內松柏如海,宏偉壯觀,富麗堂皇。
大慈閣
【大慈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東大街南側,北大街南端。為保定古八景之一,稱"市閣凌霄"。又名大悲閣,亦稱真覺禪寺。原建於宋金時代。現在的大慈閣是乾隆年間被焚以後重修的建築,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清河道署
【清河道署】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興華路西端路北。坐北朝南,建於清道光年間。最早是清代的地方政府行政機構,後成為軍閥王占元公館,抗戰勝利後為國民黨28軍軍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歸河北省供銷合作總社,現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寓所。現存門樓,後面是三進院落,各院獨立,院之間原有穿堂過廳。院內有東、西、北房,無南房。前院和中院正房面闊7間,後院正房面闊5間,進深1間,房屋之間廡廊相連,硬山式。現存建築完好,仍保留著清末官宅的特色。?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環城西路南段。是一座具有江淮建築風格的古建築群。所址初為縣城隍廟、土地祠舊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化高等軍事學府。位於保定舊城東偏北2.5公里處,佔地100萬平方米。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為陳幼雲祠堂,1984年改今名。位於保定市金台驛街西端原育德中學內。曹錕故居光園
【曹錕故居光園】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中段路北。最早是明朝大寧都司右衛署故址。冉庄地道戰遺址
【冉庄地道戰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30公里處清苑縣冉庄。抗日戰爭時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打擊日偽軍的英雄業績,聞名全國,冉庄地道也因此馳名世界。城南庄革命紀念館
【城南庄革命紀念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154公里處阜平縣城南庄。北靠蒼山主峰,南鄰胭脂河。抗戰期間,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都設在這里,領導邊區軍民進行抗日斗爭。1948年4月,在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的重要時刻,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由陝北經山西進入阜平,將辦公地點設在此處。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也曾在此工作。毛澤東在城南庄召開過多次重要軍事會議和整黨、土改會議,並寫下了《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黨工作》、《新解放區農村工作的策略問題》、《一九四八年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等著作。1973年在此處建立了紀念館,共佔地5252.6平方米,有房屋53間,其中毛澤東居住過的舊院面積1751.2平方米,有舊房21間。舊址院落及通往後山的防空洞保存完整。?
白洋淀
【白洋淀】國家風景名勝區。位於保定城東45公里處。地處安新、容城、任丘、雄縣、高陽交界處,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淺淀湖泊,素有"北國江南"、"華北明珠"之稱。白洋淀面積362.8平方公里,85%的水域在安新縣境內。正常蓄水量4億立方米,最高蓄水量10億立方米,淀區被36個村莊和12萬畝蘆盪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46個淀泊,其中百畝以上的大淀99個,有白洋淀、燒車淀、撈王淀、馬棚淀等。因白洋淀面積最大(約89萬公頃),故以其命名。河淀相連,溝濠縱橫,水村田園交錯,蘆盪荷塘星羅棋布,是旅遊度假勝地,有"西淀風荷"、"東堤煙柳"等八景。白洋淀不僅有秀麗的風光,還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抗日戰爭時期淀上游擊隊--雁翎隊令日本侵略軍心驚膽寒。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白洋淀旅遊資源不斷得到開發,新的景點不斷建成,一年一度的"荷花節"引來眾多的海內外遊客。?
涼城風景名勝區
【涼城風景名勝區】河北省風景名勝區。涼城即淶源縣城,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山、燕山、恆山三山接壤,淶水、易水、距馬河三源交匯之處,東南距保定150公里,東北距北京200公里,是京、津、保、石旅遊圈上的重要風景區。狼牙山
【狼牙山】以八路軍五勇士浴血抗擊日寇捨身跳崖而聞名於世。其實,狼牙山還是一座雄險奇偉,景色秀麗的名山。早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狼山競秀」就是當時燕國十景之一。
順平腰山王氏庄園
【順平縣腰山王氏庄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順平縣腰山鎮,距保定市25公里。

㈤ 保定歷史

從已發掘的一系列古文化遺址看 , 保定區域具有發達的 史前文明。如淶水縣出土的智人化石可證實 , 在 2.8 萬年前 , 這 里即是黃種人 ( 蒙古人種 ) 的祖先一一智人的繁衍生息地。眾多 的從石器時期到商、周文化遺址和有關唐堯及有易氏的歷史記載和大量的傳說 , 可證實這里是唐堯的故里。在四五千年前 , 這里已經是人煙輻揍、居落密布 , 原始農業經濟相當發達的區域 , 有易氏已在易水流域放牛牧馬、植桑種谷了。由淶水張家窪出土的北伯青銅器 , 有關專家推斷 , 這里就是古燕國的始封地。春秋戰國時期 , 保定區域先為燕、中山( 鮮虞 ) 侯國之地 , 到戰國中期 , 趙滅中山 , 保定南屬趙、北屬燕 , 始有 " 燕南趙北 " 之說 , 成為燕文化的腹地。燕國曾在今容城東築都城 , 燕昭王在今易縣築下都。燕昭王復國中興、荊柯刺秦王等傳之千古的事件都導源於這里。秦漢時期 , 保定區域始設眾多的郡 ( 國 ) 、縣 , 築關建 城 , 成為北部防禦要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階段 , 河北的 世家大族紛紛南下江淮 , 而北方游牧民族則南下中原接受漢文 化 , 建立國家。保定區域正處於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結合過渡 帶 , 受影響是最大的。東晉十六國到南北朝 , 保定區域先後屬少 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冉魏、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北魏、東魏、北齊、北周等 , 其中後燕定都中山 ( 今定州 )。多年的戰亂使保定區域經濟的發展受到影響 ; 由於大批士族南遷 , 使當地文化受到沖擊。但同時多個少數民族在這里的活動 , 又給這里的文化注入了多元成分 , 使這里的民風質朴而悍勁 , 文化上也富有特色。《隋書·地理志》說 :" 自古言勇俠者皆推幽並 , 然涿郡自前代以來多文雅之士。 "

隋唐五代時期 , 保定區域經歷了隋初和盛唐的穩定發展階 段 , 也經歷了隋末的動盪、唐代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和五代的紛 紛戰亂。在隋初和盛唐 , 保定的經濟文化得到全面發展 , 唐代保定區域屬河北道。唐天寶年間 , 河北道正倉積粟 182 萬石 , 義倉 積粟 1754 萬石 , 居全國第一 , 經濟地位十分重要 , 所以唐代在 定州設大總管府。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繁榮 , 出現了一大批 文化名人。隋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 , 保定是農民起義非常活躍的 地方 ; 安史之亂 , 這里又首當其沖 ; 藩鎮割據 , 數這里的藩鎮勢力最強 , 足以和唐朝廷相抗衡。難怪有些在唐朝不得志的讀書人 來到這里尋找出路。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中的董邵南即是其中之一。五代時 , 保定先後或分屬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及遼 ( 契丹 ) 等 , 各統治者之間爭戰殺伐不己。保定雖不是政治、 軍事斗爭的焦點 , 卻也時時處在戰爭的旋渦中。重要戰事有後唐與契丹的曲陽之戰、遼兵南侵、周世宗北伐等。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 ( 遼 ), 保定北部的涿州等入遼。連年戰爭 , 民無寧日 , 經濟遭到很大破壞。

宋遼金元時期 , 保定先是處於宋遼邊界 , 宋遼之間經常發生 戰爭 , 而且主戰場多是在保定一帶 , 著名的有楊家將抗遼、滿城 戰役、瓦橋關戰役、歧溝關戰役等。宋遼戰爭多以宋王朝失敗而告終 , 遼軍得勝後即劫掠而去。直至宋景德元年十二月 (1005 年 1 月 ), 宋遼訂立 " 澶淵之盟 ", 兩國才結束長達 30 余年的大規模戰爭。雙方以易水、白溝河為界 , 並互開榷場 , 進行雙邊貿易 , 這些榷場多在保定界內。宋朝為防禦遼兵南侵 , 除在邊境建築關隘駐守軍隊外 , 還沿邊境地區 , 從今滿城、保定、徐水、清苑、安新、高陽一帶 , 一直達於泥沽海口 ( 今塘沽 ), 屈曲長 900 里掘堤挖塘 , 使其遍布塘泊 , 以阻遼騎兵南下 , 還在定州建高達 80 多米的磚塔 , 以隙望敵情。此時保定一帶的防禦功能愈加突出 ,北宋先設保塞軍 , 後升為保州 , 並建州城。在定州設路 , 統 8 州。長期的戰爭熏陶 , 培養了保定人的尚武精神 , 北宋文學家王禹偁的散文《唐河店嫗傳》就記述了唐河岸邊一集鎮上的一位老年婦女徒手智殺遼兵 , 文中還列舉上谷的 " 靜塞 " 、雄州的 " 撓捷 " 等勇武的地方武裝 , 他們勇於殺敵守土。宋對遼的戰爭之所以失敗 , 根本原因在於宋王朝軍事措施的不當和政治的腐敗。

金滅遼和北宋 , 統一北方後 , 將河北的不少漢人遷往關外 , 同時女真人大批南下 , 實行猛安謀克制 , 女真貴族成為封建地 主 , 逐漸漢化。金在今北京營建中都 , 在定州設中山府 , 在保州設順天軍節度使。當蒙古兵打來時 , 女真人無力抵抗 , 大批地主武裝起而自保 , 金朝統治者就搞了 " 九公封建 ", 即承認這些武 裝 , 用他們抵抗蒙古兵 , 有幾支即在保定境內。但這並沒能挽救 其失敗的命運。金貞佑元年 (1213 年 ) 十二月 , 蒙古軍攻陷保 州 , 州城被毀。在蒙古滅金和滅南宋的統一戰爭中 , 保定的漢人 武裝起了很大作用 , 知名的軍事將領有定興的張柔、張弘范父 子 , 博野的史現等 , 其中張柔屢敗金兵 , 移鎮保州 , 重建保州 城 , 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礎。張弘范俘南宋丞相文天祥 , 率軍攻崖 山 , 獲南宋符窒印章。元定都大都 ( 今北京 ), 保定為南部屏障 , 遂改順天軍為順天路 , 又於至元十二年 (1275 年 ) 改順天路為 保定路 , 轄 7 州 8 縣 , 保定之名自此始。

明清時期 , 保定仍為畿輔之地。明洪武年間 , 改保定路為保 定府。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 , 為了充實京畿周圍的人口 , 從山 西和塞外向河北移民 , 大批移民在保定境內安家落戶。 明朝將大 寧都司移駐保定 , 並在保定設總兵署 , 常年駐軍 1 萬多名 , 負責京畿附近的保衛。 " 土木之變 " 後 , 蒙古瓦剌部突破紫荊關進圍北京 , 又從紫荊關退去。保定的戰略防禦地位日益重要。遂重修 保定城 , 改土城為磚城 , 歷五年建成 , 同時在保定西部太行山區 修築內長城 , 在紫荊、倒馬、龍泉關等修建關城 , 建墩台城堡。保定境內的長城和關城多是明代留下的。明末 , 清兵攻保定 , 因 保定軍民協力固守 , 遂移攻高陽。原明兵部尚書孫承宗率家族及 民眾抵抗 , 城破 , 孫家 20 餘人死難。李自成起義軍北上 , 與明 軍激戰於保定。經五晝夜攻守戰 , 起義軍克保定。起義軍失敗後 , 清兵再度入關 , 保定屬清。

清初於順治元年 (1644 年 ) 頒布 " 圈地令 ", 在近京 300 里 ( 後擴至 500 里 ), 主要是直隸八府和長城附近大量圈佔土地 , 作為 " 旗地 " 。保定大部分州縣都被圈地 , 有的縣圈佔投充地達 80% 至 90%, 農民幾乎無地可耕 , 或逃亡 , 或淪為滿洲貴族和八旗旗丁的莊客 , 或成為帶地投充的丁奴。經濟發展緩慢 , 人民生活貧困。然而保定的軍事、政治地位卻日漸提升。康熙八年 (1669 年 ), 直隸巡撫移駐保定 , 保定始為直隸省會 , 成為區域 性的政治中心 , 清王朝的一些封疆大吏和權臣走馬燈般表演於這 個舞台。

1840 年鴉片戰爭後 , 列強紛紛侵入中國 , 強迫腐朽的清王 朝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 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 會。然而中國人民不可侮 , 他們自發組織起來反抗列強的侵略。 1900 年春 , 義和團運動興起 , 保定民眾反帝愛國熱情高漲 , 幾 乎是村村學拳 , 迎師立場。 1900 年 4 月 , 淶水義和團起事 , 攻打教堂 , 並殺死前來鎮壓義和團的清副將楊福同。 5 月 , 義和團攻克涿州城 , 拆毀琉璃河至涿州的鐵路。保定義和團首領張德 成、王德成、周洛昆、李來中還率團民參加了抵抗八國聯軍侵略、保衛天津和北京的戰斗。北京失陷後 , 保定義和團仍然在保定及西部山區抗擊外國侵略軍和清軍的圍剿。雖然義和團運動最終失敗了 , 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充分反映出保定人民慷慨悲歌、英勇不屈的意志和精神。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繼續南下進剿義和團 , 屠殺中國人民。英法德意聯軍侵入保定 , 大肆燒殺搶掠 , 犯下累累罪行。

由於清王朝對外屈膝投降 , 對內殘酷鎮壓人民運動 , 已經喪 失人心。中國的有識之士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直隸省城保定成為北方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 革命思潮首先在學校間傳 播 , 直隸高等學堂學生吳越等創辦《直隸白話報》 , 宣傳新思想。 陳幼雲在學生中宣傳革命思想 , 在保定發展同盟會員。胡鄂公等人在保定組織成立 " 共和會 " 。一時間進步團體如雲而生 , 成為北方反帝反清的重要革命力量 , 他們策劃了多起革命行動 , 盡管最終都遭鎮壓而失敗 , 但也沉重打擊了清王朝和軍閥的反動統 治 , 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革命斗爭。同時 , 保定新學興起 , 從清 末到民國初期 , 建立了眾多軍事教育、高等教育、中初等教育的 學堂、學校 , 保定獲得了 " 學生城 " 的稱號。其中保定軍事教育 開中國現代軍事教育的先河 , 在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 地位 , 培養出一批高級軍事指揮人才。保定還是留法勤工儉學的 發源地 , 一批革命志士由此踏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征程。

北洋政府時期 , 保定為直系軍閥的大本營。第一次直奉戰爭 後 , 直系軍閥左右著大半個中國的局勢 , 控制著北洋政府 , 涉及 全國的軍政要事均聽命於直系軍閥曹錕 , 直皖戰爭、第一、二次 直奉戰爭、晉奉戰爭都與保定有關 , 或主戰場在保定。

隨著鄧中夏等人在保定傳播馬克思主義 , 中共保定地方組織 建立 , 保定又成為冀中地區革命運動的中心 , 保定黨組織領導各 界的革命斗爭 , 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 領導和發動了女 二師學潮、完縣五里崗暴動、保定師范學潮、高蠡暴動等革命斗 爭 , 在北方產生了重要影響。

抗日戰爭爆發後 , 日軍侵佔保定 , 修炮樓、建碉堡 , 實行慘無人道的 " 三光 " 政策 , 製造了無數次慘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挺進敵後 , 在阜平創建了第一個抗日根據地一一晉察冀抗 日根據地 , 阜平成為晉察冀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 , 保定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 迅速掀起全民抗戰 , 燃起抗日戰爭的 烽火 , 配合八路軍正規部隊先後進行了百團大戰、黃土嶺戰斗、神仙山保衛戰、蓮子口戰斗等 , 殲滅了大量日偽軍 , 粉碎了日軍 的 " 三光 " 政策、 " 囚籠 " 政策和多次瘋狂 " 掃盪 " 及 " 治安強化 " 運動 , 創造了游擊戰、地道戰、挑簾戰、地雷戰、破襲戰、 麻雀戰、院落伏擊等多種戰法 , 使日軍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 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八年抗日戰爭中 , 保定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 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烈 , 有爆炸英雄李勇、李殿冰 , 有氣壯山河的狼牙山五壯士 , 有令日軍聞風喪膽的武工隊、鐵路工人游擊隊、雁領隊等。在艱苦的戰爭歲月 , 抗日根據地的各項事業 , 包括民主憲政運動、大生產運動、文化教育 宣傳活動等都開展得轟轟烈烈 , 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 促進 了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解放戰爭時期 ,國民黨軍隊攻佔你定 , 並將保定作為華北的軍事要地,修築城防,駐有重兵。保定軍民在中共保定地方組織的領導下,一方面開展城市敵工工作,進行情報、策反工作,發動群眾與國民黨的黑暗統治進行堅決的斗爭 , 配合外線作戰。在戰場上 , 保定人民奮勇支前 , 配合解放軍成功進行了保南、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平漢線破襲戰、保北攻城戰、大清河北戰役等,並於1948年11月22日解放保定,殲滅了國民黨軍隊大量有生力量 , 為解放全國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 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 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 , 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色 發布:2024-05-05 20:38:14 瀏覽:202
成都林肯汽車4s店電話 發布:2024-05-05 20:37:02 瀏覽:193
新媽媽中文2016 發布:2024-05-05 20:26:56 瀏覽:972
皮卡車是承載式的 發布:2024-05-05 19:50:31 瀏覽:464
大多多電影網台灣四級片 發布:2024-05-05 19:45:48 瀏覽:210
銳琪新一代皮卡論壇 發布:2024-05-05 19:40:45 瀏覽:273
百合劇泰劇 發布:2024-05-05 19:35:43 瀏覽:402
韓國電影 男主給女人畫像 發布:2024-05-05 19:30:27 瀏覽:126
穿越黃埔軍校北伐 發布:2024-05-05 19:27:32 瀏覽:364
高分喜劇電影國語 發布:2024-05-05 19:18:54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