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十月自駕游路線
Ⅰ 許昌鄢陵有什麼好玩的
鄢國故都,鄢陵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跡遍布。主要有許由隱耕處、許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興國寺塔、甘羅古柏、曹操議事台,曹彰墓等。鄢陵縣花卉、花木產業正以她獨特的美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朋友,鄢陵花卉產業以「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為媒介,向世界各地傳播著她的魅力。來到鄢陵這塊肥沃而嬌美的聖地,既有踏入天堂之絕美,又有親切自然之溫馨。我們時時刻刻歡迎四海賓朋游中原萬畝綠海,賞鄢陵七彩花博……。
許由墓
在上古的堯舜時期,
許由墓
在今天的中原腹地許昌市,有一位高士叫許由,是昆吾族部落的首領,也是今天的許姓開姓之祖,據記載許由帶領著他的部落族人主要在今天的許昌市鄢陵縣和登封市的箕山一帶生活。他以農耕而食,重義輕利,從而廣有賢名,堯帝知道後,要把君位讓給他,許由不願做官,就逃到箕山下隱居起來,堯又請他做九州長,他又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這種話,最後堯才把君位傳給了舜,幾千年來,堯舜禪讓的千古美談,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許由其人也被後人尊稱為隱士鼻祖!
許姓始祖許由為堯舜之師,他以辭堯禪讓、隱居箕山、掛瓢洗耳而聞名於世,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第一位隱士,被譽為隱士鼻祖。許由拒絕榮祿、謙讓隱退的高風亮節,對中國隱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從許由開始形成的隱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懷,如謙讓為大、不慕榮利,厭惡官場、回歸自然,鄙棄功名、甘於淡泊,悠遊山水、忘情詩書,躬身勞作、體驗艱辛,等等,受到歷代知識分子的推崇和追求,形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品格。
乾明寺塔
鄢陵乾明寺塔位於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城西北隅。乾明寺舊址,始建於隋仁壽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從塔的結構和形制看,為北宋中晚期建築。六角十三級樓閣式磚塔,高約38米。下為青磚塔基,塔每層檐下均砌磚斗拱,並辟有券門,假窗和佛龕,塔內有台階可供攀登。第二層塔身嵌塔銘,第三層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磚8塊。塔頂為銅質寶珠塔剎。塔前有明隆慶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尹宙碑
中國東漢重要碑刻。全稱「漢故豫州從事尹君之銘」。刊於東漢熹平六年(177)。碑額篆書,已斷裂,僅存「從」「銘」 2字碑高2米,寬0.93米。元代皇慶元年(1312),鄢陵縣達魯花赤修孔廟時在洧川發現,移置孔廟內,不久又沒入土中。明萬曆 (一說嘉靖)年間洧水泛漲岸崩而石復出,重置於孔廟。
碑文隸書,共14行,滿行27字。文中記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歷仕官職,其後附有贊頌銘詞。尹宙字周南,為周宣王時尹吉甫的後人。父為守長社令。尹宙少時治公羊春秋傳,曾任守昆陽令,後州辟從事,熹平二年(173)卒,年62歲。碑文字體方勁古拙,結體疏闊清朗,筆姿秀逸雄渾,是漢隸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損的明拓本傳世。
鄢陵臘梅
臘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
鄢陵臘梅
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 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 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
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位於鄢陵縣城南5公里馬欄鎮,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臨窪地,東臨新建興國寺南牆,南臨大路,北為民房,此塔建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在北伐戰爭時期,塔的第六層被奉至軍閥部隊用迫擊炮擊毀一部分,至1937年寺廢塔存。1963年河南省文物局撥款進行了局部修復。1989年省文物局又撥款對塔基進行了加固加寬擴大為3米。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國寺塔為磚石結構六角九層樓閣式建築,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周長20米,高1米,厚寬1米,經加固後寬為3米。塔身每層均裝飾斗拱、椽檐、綬花,塔檐外伸為1米,有門龕6個。鐵質塔剎,塔內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無存一層塔身南、北面辟半圓形拱券門。一層南門內築有塔心室,北門內築有台階,由此門登台階可上至第二層南門(龕)出,繞塔檐半周至第二層北門(龕),登台階可上至第三層。可從第三層塔內用雙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層。塔身外部結構嚴謹,筆直崇秀,為典型的北宋建築。該塔對研究宋代古建築和佛教活動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Ⅱ 2019年十月二號鄢陵鶴鳴湖有音樂噴泉嗎幾點開始在線等!
音樂噴泉現在暫停了!因蘇州工業園區星港街隧道開工建設,自2014年6月1日起金雞湖綜合水景暫停開放。蘇州金雞湖音樂噴泉五彩繽紛,蔚為壯觀。每天晚上吸引了大批蘇州市民和外地遊客 前往觀看。音樂噴泉在整體構圖上兼顧不同方位的觀看效果,可以適用古今中外的不同音樂。每種水型整體性強,噴射層次分明,水型變換豐富,與周圍景觀融為一體。燈光,音樂隨著噴泉運行,相應的色彩層層展現。能夠在噴射過程中改變噴水造型,既可以噴射成直立的水柱,也可以噴成喇叭花狀。因此,音樂噴泉在現代性、藝術性、科技性上達到了新的高度。
Ⅲ 許昌鄢陵的花都溫泉能自帶食物嗎遊玩時間有限制嗎我打算自駕游,必須走高速嗎從鄭州過去收費多少呢
食物可以自帶.花都溫泉和鄢陵花博園在一起(現在正是臘梅盛開時期)不用走高速.走高速的話至於收費多少就不清楚了(不是會是368萬呵呵)溫泉內有賓館(花都庄園)晚上住宿要開房。沒有亂收費, 不過在那裡不要太牛 花都溫泉在鄢陵縣城邊
Ⅳ 從阜陽市自駕游到河南鄢陵的花博園走哪條高速最近
先到河南,走寧洛高速轉機西
Ⅳ 鄢陵縣的風景名勝
鄢陵縣境內有許由隱耕處、許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興國寺塔、甘羅古柏、曹操議事台、曹彰墓等。
許由墓
許由墓在中原腹地的許昌市鄢陵縣,至今尚存四千五百餘年前的上古賢人許由墓冢一座。據史學家考證,許由繫上古高士,是海內外許氏之先祖。後人敬稱其墓冢為許由墓。海內外許氏華人紛紛到箕山尋根問祖,成立許氏聯誼會,並決定聯合世界各地許氏後裔於每年9月4日祭祖。許由墓的確切位置在登封市區東南15公里處的箕山之巔東北端,呈圓形,直徑約20、高約6米,用雜石沙土堆壘而成。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於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城西北隅。乾明寺舊址,始建於隋仁壽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從塔的結構和形制看,為北宋中晚期建築。六角十三級樓閣式磚塔,高約38米。下為青磚塔基,塔每層檐下均砌磚斗拱,並辟有券門,假窗和佛龕,塔內有台階可供攀登。第二層塔身嵌塔銘,第三層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磚8塊。塔頂為銅質寶珠塔剎。塔前有明隆慶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尹宙碑
尹宙碑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全稱「漢故豫州從事尹君之銘」。刊於東漢熹平六年(177),碑額篆書,已斷裂,僅存「從」「銘」2字,碑高2米,寬0.93米。元代皇慶元年(1312),鄢陵縣達魯花赤修孔廟時在洧川發現,移置孔廟內,不久又沒入土中。明萬曆(一說嘉靖)年間洧水泛漲岸崩而石復出,重置於孔廟。碑文隸書,共14行,滿行27字。文中記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歷仕官職,其後附有贊頌銘詞。碑文字體方勁古拙,結體疏闊清朗,筆姿秀逸雄渾,是漢隸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損的明拓本傳世。
鄢陵臘梅
臘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
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位於鄢陵縣城南5公里馬欄鎮,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臨窪地,東臨新建興國寺南牆,南臨大路,北為民房。興國寺塔為磚石結構六角九層樓閣式建築,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周長20米,高1米,厚寬1米,經加固後寬為3米。塔身每層均裝飾斗拱、椽檐、綬花,塔檐外伸為1米,有門龕6個。鐵質塔剎,塔內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無存一層塔身南、北面辟半圓形拱券門。一層南門內築有塔心室,北門內築有台階,由此門登台階可上至第二層南門(龕)出,繞塔檐半周至第二層北門(龕),登台階可上至第三層。可從第三層塔內用雙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層。塔身外部結構嚴謹,筆直崇秀,為典型的北宋建築。該塔對研究宋代古建築和佛教活動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花都溫泉度假區
花都溫泉度假區位於河南省鄢陵縣陳化店鎮西,佔地1036畝,建築面積57792平方米,南依311國道,西鄰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京廣鐵路25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65公里。
度假區以陳化店鎮豐富優質的礦泉水為依託,度假區的深井礦泉水不僅水溫達到63度以上,且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其中微量元素鍶和偏硅酸的含量均超過天然礦泉水水質的國際標准,長期飲用和沐浴,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調節神經等功效,並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病及神經功能紊亂等引起的多種疾病。
區內主要景點有豪華泡湯別墅、大型林中露天湯池群,水上樂園、成人玩具坊、華佗百草園、奇花異卉園、蠟梅園、飲食文化園、茶酒樓、會議中心、獨立式度假別墅等。
花博園
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鄢陵花博園)建成於2002年9月,佔地面積1500畝,整個園區分為博覽會展區、蠟梅文化展示區、生態科普展示區、熱帶植物盆景展示區、休閑度假區、游樂區、系列景觀區等十三大功能區域。主要區域有主會場、會展中心、熱帶植物盆景展示廳、怡園、名優花木展示區、水生植物展示區、旅遊接待服務區、百年紫薇園、春夏秋冬園、科普示範園以及人工山水系建設等。整個園區共開發建設景點200餘個,綠化種植蘇鐵類、銀杏類、松柏類、紫薇類、花草類、水生花卉等2800個品種。
鄢陵花博園2004年被國家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9被確定為河南省服務業特色園區。2002年在此舉辦了八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暨鄢陵生態旅遊節。
Ⅵ 五一旅遊 河南周邊 自駕 三天,推薦幾條路線!謝謝
河南以古(古文化)、河(黃河)、拳(少林寺、太極拳)、根(尋根覓祖)、花(洛陽牡丹、開封菊花、南陽月季)為特色的旅遊資源,是河南旅遊業發展的一大優勢。河南可供觀賞、旅遊的景區、景點有100多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雞公山、龍門、嵩山、王屋山、雲台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共11處,省級的有石人山、環翠峪、黃河游覽區等20處,自然保護區23處,紅色旅遊景區26家。[29]
2014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內外遊客4.5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6%。其中入境遊客227.2萬人次,增長9.6%。旅遊總收入4366.20億元,增長12.7%。年末共有A級旅遊景區327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126處;星級酒店557個;出境游組團社和國內旅行社1167家。[11]
景點
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3]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5個。
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 殷墟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中國大運河 絲綢之路[61]
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南陽市西峽伏牛山老界嶺·恐龍遺址園旅遊區 洛陽市龍潭大峽谷景區 焦作市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洛陽市龍門石窟景區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區 駐馬店市嵖岈山旅遊景區
河南省洛陽欒川老君山·雞冠洞旅遊區 河南省平頂山市堯山-中原大佛景區 河南安陽殷墟景區 河南洛陽白雲山景區 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
世界地質公園
嵩山 王屋山—黛眉山 雲台山 伏牛山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嵩山 洛陽龍門 萬仙山風景名勝區 雞公山 王屋山 雲台山
堯山 神農山 青天河風景名勝區 林慮山 桐柏山-淮源 鄭州黃河風景區
所在地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名錄(部分)
鄭州
黃帝故里
世紀歡樂園
康百萬庄園
中嶽廟
嵩陽書院
黃河風景名勝區
綠博園
洛陽
白馬寺
關林
養子溝
老界嶺
重渡溝
黃河小浪底
開封
包公祠
開封鐵塔
大相國寺
龍亭
開封府
中國翰園碑林
商丘
商丘古城 芒碭山 應天府書院 燧皇陵 帝嚳陵 閼伯台 睢縣北湖
信陽
雞公山
南灣湖
鄂豫皖蘇區首府博物館
西九華山
靈山寺
周口
老子故里
太昊陵
鹿邑太清宮
三門峽
虢國博物館
豫西大峽谷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函谷關
南陽
南陽卧龍崗
淅川香嚴寺
鸛河漂流風景區
內鄉縣衙
西峽恐龍遺跡園
寶天曼
新鄉
輝縣萬仙山
京華園
關山國家地質公園
九蓮山
比干廟
安陽
林州紅旗渠
羑里城
林州太行大峽谷
馬氏庄園
岳飛廟
濟源
王屋山
黃河小浪底
黃河三峽
五龍口
鶴壁
雲夢山
古靈山
大伾山
濮陽
戚城文物景區
濮陽綠色庄園景區
漯河
南街村沙澧河風景區
開源森林公園
許昌
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
平頂山
畫眉谷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洛陽 開封 安陽 南陽
商丘 鄭州 浚縣 濮陽
國家歷史名鎮
禹州市神垕鎮 淅川縣紫荊關鎮 社旗縣賒店鎮 開封市祥符區朱仙鎮 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
確山縣竹溝鎮 郟縣冢頭鎮 遂平縣嵖岈山鎮 滑縣道口鎮 光山縣白雀園鎮
太昊陵
洛陽與龍門石窟 (11張)
距今約7000年,位於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62]
黃帝故里
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被稱為中華第一大典。
二里頭文化
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鄭州商城
位於鄭州市中心,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安陽殷墟 (10張)
安陽殷墟
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被稱為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
商丘古城
現存地上的歸德古城於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由磚城、城湖、
商丘古城 (35張)
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人、商品、商業發源地之隱喻。現今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著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為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63]
林州紅旗渠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人工天河」。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勇敢、無私奉獻。
林州林慮山太行大峽谷
太行大峽谷地處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鎮境內,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1.5公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1000米以上。景區總面積89平方公里,其植被覆蓋率為90%,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白馬寺
始建於東漢,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龍門石窟
世界文化遺產,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
開封鐵塔
中嶽嵩山 (16張)
始建於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我國於1961年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鐵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層,因此地曾為開寶寺,又稱「開寶寺塔」,又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故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建成九百多年來,歷經戰火、水患、地震等災害,但至今仍巍然屹立。
南陽武侯祠
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卧龍崗上,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有1800多年歷史,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十年躬耕隱居地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也是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歷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廬對策」發源地,為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開封旅遊 (8張)
世界文化遺產,共8處11項歷史建築,其中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有古建築514間;嵩陽書院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觀星台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東漢三闕是中國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分別是中國古建築1號、2號和3號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地處伏牛山腹地,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河南省唯一一處被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計劃」的自然保護區。它以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眾多的野生動物而飲譽中原,成為同緯度生態結構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和河南省生物多樣性的分布中心,被譽為「天然的特種寶庫」、「植物王國」。[64]
堯山與中原大佛 (14張)
五嶽獨尊——中嶽嵩山
禪宗祖庭,功夫之源——少林寺
中原獨秀——堯山
上古名山、神鬼傳說——雲夢山
北宋京師————開封府
中國四大書院之首——應天書院
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
恐龍沒落的見證者——伏牛山
雞公山 (30張)
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
中國四大古代官衙之一——內鄉縣衙
世界地質公園、山水旅遊聖地——雲台山
河南明珠——南灣湖
河南小三峽——青天河
河南官宦巨宅——康百萬庄園
「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跡」——紅旗渠
北雄風光最勝處——林慮山
河南旅遊 (22張)
中國四大峽谷之一——太行山大峽谷
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
世界第九大奇跡——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
道教聖地、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王屋山
老子故里、道教祖地——鹿邑太清宮
諸葛亮躬耕隱居地——南陽武侯祠
中國規模最龐大的漢墓群——芒碭山漢墓群
觀音故里——父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