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动汽车的比例
Ⅰ 新能源车的分类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优点:
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2、因为有了电池, 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
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
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有专家认为,对于电动车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价格影响了产业化的进程,与混合动力相比,电动车更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而这不是一家企业能解决的,需要各企业联合起来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建设,才会有大规模推广的机会。
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 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单个的燃料电池必须结合成燃料电池组,以便获得必需的动力,满足车辆使用的要求。
近几年来,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厂,如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丰田和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宣布,计划在2004年以前将燃料电池汽车投向市场。燃料电池轿车的样车正在进行试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运输大客车在北美的几个城市中正在进行示范项目。在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中仍然存在着技术性挑战,如燃料电池组的一体化,提高商业化电动汽车燃料处理器和辅助部汽车制造厂都在朝着集成部件和减少部件成本的方向努力,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点:
1、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
2、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
3、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4、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5、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
6、运行平稳、无噪声。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中国长安汽车在200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
随着“汽车社会”的逐渐形成,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地呈现上升趋势,而石油等资源却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吞下大量汽油的车辆不断排放着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质。最终的解决之道当然不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而是开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燃料电池车的四轮快速又安静地滚过路面,辙印出新能源的名字——氢。
几乎所有的世界汽车巨头都在研制新能源汽车。电曾经被认为是汽车的未来动力,但蓄电池漫长的充电时间和重量使得人们渐渐对它兴味索然。而2009年的电与汽油合用的混合动力车只能暂时性地缓解能源危机,只能减少但无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这个时候,氢动力燃料电池的出现,犹如再造了一艘诺亚方舟,让人们从危机中看到无限希望。
以氢气为汽车燃料这种说法刚出来时吓人一跳,但事实上是有根据的。氢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释放的能量足以使汽车发动机运转,而且氢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只生成水,没有污染。因此,许多科学家预言,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是21世纪汽车的核心技术,它对汽车工业的革命性意义,相当于微处理器对计算机业那样重要
优点:排放物是纯水,行驶时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缺点: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而且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的技术条件非常困难,因为氢分子非常小,极易透过储藏装置的外壳逃逸。另外最致命的问题,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者利用天然气,如此一来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除非使用核电来提取,否则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燃气汽车是指用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的汽车。世界上各国政府都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难题,开始纷纷调整汽车燃料结构。燃气汽车由于其排放性能好,可调正汽车燃料结构,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所以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当前最理想的替代燃料汽车。
燃气仍然是世界汽车代用燃料的主流,在我国代用燃料汽车中占到90%左右。美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公共汽车领域有7%的汽车使用天然气,50%的出租车和班车改为专用天然气的汽车;到2010年,德国天然气汽车数量将达到10万至40万辆,加气站将由180座增加到300座。
业内专家指出,替代燃料的作用是减轻并最终消除由于石油供应紧张带来的各种压力以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国仍将主要用压缩天然气、液化气、乙醇汽油作汽车的替代燃料。汽车代用燃料能否扩大应用,取决于中国替代燃料的资源、分布、可利用情况,替代燃料生产与应用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减少对环境污染等;替代燃料的生产规模、投资、生产成本、价格决定着其与石油燃料的竞争力;汽车生产结构与设计改进必须与燃料相适应。
以燃气替代燃油将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应尽快组织力量,制定出国家级燃气汽车政策。考虑到我国能源安全主要是石油的状况,发展包括燃气汽车在内的各种代用燃料汽车,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根据国情应该做到:
一是要限制燃气价格,使油、气价格之间保持合理的差价,如四川省、重庆市的油、气差价,即可保证燃气汽车适度发展;
二是鉴于加气站投资大,回收期长,政府适当给予一定补贴,在加气站售出的气价和汽车用户因用气节省的燃料费用之间,调节好利益分配;
三是对加气站的所得税,应参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采取免二减三的税收政策;
四是将加气站用电按照特殊工业用电对待,电价从优;另外,对加气站用地,能按重大项目和环保产业对待,特事特办,不要互相推诿、扯皮,积极采用国外先进建站标准,科学确定消防安全距离,节省土地资源。 乙醇俗称酒精,通俗些说,使用乙醇为燃料的汽车,也可叫酒精汽车。用乙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活动历史已经很长,无论是从生产上和应用上的技术都已经很成熟,由于石油资源紧张,汽车能源多元化趋向加剧,乙醇汽车又提到议事日程。
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应用乙醇汽车,有的已达到较大规模的推广,乙醇汽车的地位日益提升。
在汽车上使用乙醇,可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增加氧含量,使汽车缸内燃烧更完全,可以降低尾气的害物的排放。
乙醇汽车的燃料应用方式:
一、掺烧,指乙醇和汽油掺合应用。在混合燃料中,乙醇和容积比例以“E”表示,如乙醇占10%,15%,则用E10,E15来表示,掺烧占乙醇汽车占主要地位。
二、纯烧,即单烧乙醇,可用E100%表示,应用并不多,属于试行阶段;
三、变性燃料乙醇,指乙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而生成的乙醇,这也是属于试验应用阶步;
四、灵活燃料,指燃料既可用汽油,又可以使用乙醇或甲醇与汽油比例混合的燃料,还可以用氢气,并随时可以切换。如福特,丰田汽车均在试验灵活燃料汽车。 发展
柴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石油连炼制产品,在各国燃料结构中占有较高的份额,以成为重要的动力燃料。随着世界范围内车辆柴油化趋势的加快,未来柴油的需求量会愈来愈大,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加快柴油替代燃料的开发步伐,尤其是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生物柴油以其优越的环保性能受到了各国的重视。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Biodiesel)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它是生物质利用热裂解等技术得到的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生物柴油是含氧量极高的复杂有机成分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几乎包括所有种类的含氧有机物,如:醚、酯、醛、酮、酚、有机酸、醇等。
主要特性
炼油企业为了向市场提供清洁油品使燃烧柴油尾气排放达到标准要求,需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一是要有性能优异的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以脱除难以加氢脱硫的4,6-二甲基苯并噻吩等芳香基硫化合物;二是要有抗硫的贵金属芳烃饱和催化剂,能使芳烃加氢饱和在较低压力下进行,以节省投资;三是要有提高十六烷值的工艺。而生物柴油以其优异的环保性能可很容易达到世界燃油规范的柴油Ⅱ、Ⅲ类标准要求。
众所周知,柴油分子是由15个左右的碳链组成的,研究发现植物油分子则一般又14~18个碳链组成,与柴油分子中碳数相近。因此生物柴油就是一种用油彩籽等可再生植物油加工制取的新型燃料。按化学成分分析,生物柴油燃料是一种高脂酸甲烷,它是通过以不饱和油酸C18 为主要成分的甘油脂分解而获得的[1]。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下述具有无法比拟的性能。
(1) 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主要表现在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得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可减少约30%(有催化剂时为70%);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而废气对人体损害低于柴油。检测表明,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降低90%的空气毒性,降低94%的患碍率;由于生物柴油含氧量高,使其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减少约10%(有催化剂时为95%);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
(2) 具有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无添加剂冷滤点达-20℃。
(3) 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使喷油泵、发动机缸体和连杆的磨损率低,使用寿命长。
(4)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由于闪点高,生物柴油不属于危险品。因此,在运输、储存、使用方面的有是显而易见的。
(5) 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十六烷值高,使其燃烧性好于柴油,燃烧残留物呈微酸性使催化剂和发动机机油的使用寿命加长。
(6) 具有可再生性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储量不同其通过农业和生物科学家的努力,可供应量不会枯竭。
生物柴油的优良性能使得采用生物柴油的发动机废气排放指标不仅满足欧洲Ⅱ号标准,甚至满足随后即将在欧洲颁布实施的更加严格的欧洲Ⅲ号排放标准。而且由于生物柴油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该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而改善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一有害于人类的重大环境问题。因而生物柴油是一种真正的绿色柴油。
发展趋势
现代柴油机促使汽车车型柴油化的趋势加快
在欧洲,1999年新购柴油轿车比例约为30%,法国甚至达到48%。2000年,欧洲市场上柴油轿车的销售量达到440万辆,比1995年翻了一倍。3013年经济型轿车主要生产厂商如大众、雷诺、欧宝和福特的顾客中,几乎有一半需要柴油车。2013年,在欧洲轿车市场上,新型柴油轿车购买率达30%,专家预言:到2006年,欧洲每2辆新车中就有1辆是柴油车。在美国市场上,商用车(即我国所称的卡车、客车)的90%为柴油车;在日本,将近10%的轿车是柴油轿车,38%的商用车为柴油车。美国、日本及欧洲的重型汽车全部使用柴油机为动力。许多国家在税收、燃料供应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敦促柴油发动机的普及和发展。 我国柴油汽车生产比例已由1990年的15%上升到1998年的26%。1997年我国生产的重型载货汽车和大型客车全部采用柴油发动机;65.9%中型载货汽车采用柴油发动机,53.5%中型客车采用柴油发动机;55.4%和29.4%的轻型载货汽车、轻型客车也开始采用柴油发动机。我国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提出,总重量超过5 t的载客汽车载货汽车在2000年后主要采用柴油为燃料。在未来的几年,是中国汽车工业腾飞的时代。因此,我国柴油车产量的增长趋势还将继续下去,汽车柴油化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汽车车型柴油化趋势的加快主要是由于现代柴油机采用了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高压燃油直喷式燃烧系统以及废气排放控制装置,已完全克服了传统柴油机的缺点,能够满足现行的国际排放标准,而这些装置和技术要求柴油含硫量低,有良好的安定性及润滑性,较高的十六烷值和清净性等。随着现代柴油机使用生物柴油燃料技术的成熟,2013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这种汽车车型柴油化趋势会进一步加快。据专家预测,在2010年以前,是柴油需求年均增长3.3%,到2010年,世界柴油的需求量将从2013年目前的38%增加到45%。而世界范围内柴油的供应量严重不足,给生物柴油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 很多年前,已经有科学家预言——世界上终有这么一天,用水就可以驱动汽车。今天,虽然这一步还未达到,但以水中的氢气作为动力来源的科技却已经变为现实,来自日本的“丰田”汽车,就成功研制出一辆通过氢和氧化学反应而进行发电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取名为FCEV。
FCEV,英文Fuel Eiectric Vehicle的缩写,中文名称正确应该是甲醇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顾名思义,FCEV的主要燃料就是甲醇(即我们俗称的酒精)。在汽车上,仍旧保留油缸,但注入的不是汽油,则是甲醇,在引擎室内,则安装了由蒸发部、调整部及减少一氧化碳等三个部分组成的甲醇调整器,当燃料泵将甲醇(CH3OH)和水(HO2)的混合液体从油缸送至调整器时,在蒸发部加热会变为蒸汽,再在调整部经催化剂作用下,就成氢(H2)和二氧化碳(CO2)气体,此时,微量的有害一氧化碳(CO)气体会经过减少一氧化碳部被消减,最后,只剩下氢气及二氧化碳会被送到燃料电池的氢极,经过化学反应而成为电能,就这样,甲醇就可不断通过调整器而变成电能,从而驱动汽车行驶。
这种甲醇动力汽车的优点,不用说当然是达到环保目的,经反复测试显示,它的士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及变通汽车的二分之一以下,至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虽然还未至于零的地步,但已经达到非常低的指数;再者,甲醇成本比汽油要低得多,加满一次即可连续行车四、五百公里,而且最难得的是,FCEV无须将油缸改装去迁就,只要将现时的油缸改存甲醇就能够成事,简单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Ⅱ 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分析
汽车新能源专业就业前景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好”。行业符合国家政策扶持标准,国家每年安排10~2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及支持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此外,财政部未来还将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继续加大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这表明,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将加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与日俱增。说到就业,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学生就业率非常高,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本科就业率是100%,一直高于学校其他专业。北京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所有120名研究生,15~16名博士生。其中,60%的学生选择了风电、太阳能方向进行研究,剩下40%的学生选择了电动汽车为研究方向。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读博;大部分学生去了相关研究院、研究所,包括航天二院、电科院、铁科院、天津汽研院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去了公司,如福田汽车、普天新能源、西门子、华为等等。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著名企业
电机类:大洋电机、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骏、京津电动等;
电池类:北大先行、中新国安(盟固利公司)、比亚迪、ATL等;
电池储能类:东莞的赛威微电子公司。
Ⅲ 多种举措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大众目标2050年实现碳中和
未来品牌目标是使汽车完全电气化,到2030年,大众汽车在欧洲至少有70%的销量来自是纯电动汽车,这一数字相当于一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为次,大众汽车将大大超出欧盟协议的要求。在北美和中国,电动汽车的比例应至少为50%。为此,大众汽车每年至少要向市场推出一辆新的电动汽车。
对于新车推出具体时间,大众表示,继ID.4之后,我们在欧洲市场的电动性能车型ID.4 GTX,于昨天迎来了首秀。ID.6则是我们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首款MEB车型。ID.5将于今年年底率先在欧洲推出。2022年,ID.BUZZ将以电动化的形式复刻经典。随后,我们另一款面向入门级细分市场的小型电动车将在2025年推出。
以上所有车型均将基于MEB平台打造。我们推出各种尺寸、甚至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的全新电动车型的速度,彰显了MEB的无限潜力。我相信,MEB平台将成为业内电力驱动系统的黄金标准。
大众汽车还将在其未来平台中采用面向电池的智能设计,模型路线中的一个里程碑是Trinity Project ,该项目计划于2026年开始。它被设计为运动,低趴的车辆,全长超过4米。电动轿车将在充电速度和数字化方面设定新的标准。
Ⅳ 欧洲电动车市场占有率反超中国 | 汽车产经
对比中国和欧洲,美国2020年纯电动车销量下滑了近2%,其市场占有率仅为1.6%。混合动力车共销售6.9万辆下滑19%,市场占有率只有0.5%。
事实上除了市占率,在整体销量方面,今年欧洲也首次实现了对中国的超越。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超136万台,中国只有124万台。
这一结果也印证了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此前“中国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将被欧洲抢走”的判断。
他也多次在公开场合疾呼,“不要起个大早而赶个晚集,我们把基础设施全部都做完了,最后人家开始热卖”。
Ⅳ stellantis汽车品牌
stellantis汽车品牌是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法国标致制造商PSA合并成立的。
Stellantis集团计划2030年年底前,在欧洲售出的所有汽车均为纯电动车型,在美国售出的汽车中有50%为纯电动车型。至于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国,Stellantis集团表示将规划轻资产商业模式以降低固定成本,使得净营收达到200亿欧元。
目前Stellantis集团在华有广汽菲克和神龙汽车两家合资公司,战略中的轻资产模式,Stellantis集团给出的答案就是广汽菲克只保留一个工厂,即长沙工厂,同时进口车和国产车都保留一个Jeep战略,对此可以理解成Stellantis集团不会往Jeep品牌投放太多资源。不过Stellantis集团对广汽菲克的持股比例想从50%提升至75%。
Ⅵ 到2020年为止,欧洲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的总销量已经超过中国
所有这一切也可能是因为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的电动车销量比2019年第一季度下降了57%,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美国的新电动车购买量在同期内下降了33%。与此同时,欧洲(其主要电动车市场为德国和荷兰)的销量增长了44%,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上升趋势还将继续。(撰文/小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Ⅶ 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分析
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企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供应企业、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企业及职业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2021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于2021年3月至12月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通知指出,活动将在山西、吉林、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选择三四线城市、县区举办若干场专场、巡展、企业活动。基本涵盖市面上常见的现售的平价新能源汽车,包括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长城以及合众、云度等共18家车企,涉及52款车型。
各大车企发力角逐新能源市场:
按照规划,大众汽车计划未来5年内针对车型规划,在电动出行和混合动力领域投资约460亿欧元。到2030年,欧洲市场纯电动车型的占比将提升至60%。其中,大众品牌预计今年向用户总共交付约30万辆MEB车型以及约15万辆混合动力车型。
另一家德系豪华品牌宝马,通过持续发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预计将同比增长75%以上,实现向全球用户交付10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其中,纯电动汽车的比例将继续增长,预计将比2020年至少翻一番。
到2023年,宝马集团将向市场提供约12款纯电动车型,在主要细分市场提供至少一款纯电动车型,自下而上涵盖紧凑车型到大型豪华车等各个细分市场。到2025年底,宝马集团将完成全球20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交付,销量预计将是2020年的10倍以上。
以上内容参考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介绍
Ⅷ 新能源政策日渐明朗,2019年是购买插电混动的最佳时机吗
2018年中国插电混动汽车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优势凸显吸引企业纷纷布局
插电混动汽车发展概况分析
当我们在讨论新能源汽车时,我们在讨论什么?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纯电动车型,其实,除了纯电动车,插电混动、油电混动以及氢燃料汽车都属于新能源汽车行列。
尤其是插电混动,去年在新能源市场的存在感颇高。插电混动车,顾名思义,就是既可以纯电动行驶,也可以只使用汽油,当电池电量耗尽时,内燃机介入工作,还可以正常行驶。
在2019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一众技术专家,也都对插电混动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
如此看来,一直被纯电动压过一头的插电混动,要逆袭了?
2018年全年我国插电混动汽车产销量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万辆和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8%和67.9%。累计方面,2018年全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
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8万辆和26.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3.3%和139.6%。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产销均完成0.6万辆,比上年同期均下降58%。
2018年1-12月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插电混动汽车优势渐显 技术不断成熟
从目前的补贴政策力度上看,比起插电混动,国家更支持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如一辆续航里程大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可以享受5万元的国家补贴,不少城市按照1∶0.5的比例进行再次补贴。而插电混动车型,只有续航里程大于50公里,国家才会补贴2.2万元,上海、深圳的地补是1万元左右。
在一些城市,插电混动甚至“没有名分”,例如在北京,插电混动被拒之于新能源汽车的门外,拿不到补贴,也拿不到新能源汽车牌照。
在此背景下,插电式混动在销量上依然“能打”,是因为与纯电动车相比,它具备了更能满足消费者驾驶需求的技术特性。
首先是续航里程的问题。尽管许多纯电动车都在标榜高续航,但实际里程根本达不到那么高,找不到充电桩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不是各地区在一夜之间能解决的,所以车主经常担心自己的纯电动车因为没电,半路“趴窝”。
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技术特性,则直戳纯电动车的痛点。当电池没电时,插电混动会切换到燃油模式,确保汽车的续航里程,并会反向给电池进行充电,不会过多地影响车辆的驾驶体验。
在发展过程中,插电混动的技术也不断成熟。
在电动车百人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认为,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基本上达到了综合能耗在2L/100km以下。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提高传统内燃机的使用效率和整车能源效率,也可以降低电池的使用量、车辆自重以及车辆成本。
“特别是有些新开发的电驱动平台,用阿特金森发动机发电,搭配比纯电动车少得多的电池组来驱动电机,带动整个车辆运行,这是去年已经开始投放市场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增程式、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汽车,按照串联方式发展的趋势。”苗圩说。
插电混动汽车发展潜力巨大 企业纷纷加大布局
近年来,消费者可选择的插电混动车型越来越多,很多品牌都采用了“双黄蛋”生产模式,就是一款新能源车型既有纯电动版,也有混动版。
2018年,我国上市的插电混动车型达数十款,自主品牌日益重视对插电混动的技术布局。长城汽车专门为打造WEY
P8这款插电式混动SUV自主开发了Pi4平台、吉利自主研发了P2.5架构、比亚迪DM双模混动技术、北汽新能源也将构建48V、HEV、PHEV、EV技术矩阵。
外资车企也正在插电混动领域发力。一向主推油电混动的丰田和本田开始向插电混动转型,宝马等外资车企披露的2020年新能源规划也显示,前期阶段要推出的几款车均是插电混动车型,大众汽车更是准备在2019年,将自己的插电混动阵容由3款拓展到6款。
如此布局,是因为中国插电混动市场的潜力。
在欧洲及美国市场,插电混动与纯电动车的销量差距并不大。2017年,欧洲市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的销量比例已经接近1∶1,插电混动在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的占比约为47%,中国市场远未达到相近的比例。
同时,车企也有自己的考量。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王子冬表示,随着《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下简称“双积分”政策)的落地,插电混动或将迎来更好的市场契机。
他认为,按照“双积分”政策的规定,车企所售车型中,新能源汽车积分占比需在10%,销售一台插电混动的积分是2分,所以对于厂家来说,推出插混版本汽车既能满足油耗限值要求,又能帮助企业赚取新能源汽车积分。
插电混动也是企业转型过渡的最佳选择。某自主品牌技术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插电混动车节能效果明显,同时产业化条件要求相对较低,不需要另建基础设施,在转型中还可在电池、电机、电控层面为纯电动车发展积累经验。
在万钢看来,市场应该及时推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展,同时向增程式混合动力发展方向转变。
插电混动政策导向不明确,未来市场竞争加剧
不过,业界对插电混动的担忧并没有减少。
首先是消费者使用不当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说,“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插电混动车主根本不为车辆充电,更有甚者,干脆把车辆的电池拆下来,完全当燃油车在使用。”
而未来,虽然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已成定局,但插电混动政策导向的不明确,让业界对它的前景猜测不断。
有声音认为,插电混动的大势不会持续太久。“这个时候转向推广插电式和增程式,应该就是为了应对补贴退坡。”上述自主品牌负责人表示,政府明确将纯电动确定为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发展路线,并给予远高于插电混动和其他非纯电动模式的政策补贴,所以未来,纯电动车仍是车企的重点布局对象。
国家发改委2018年12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下称“规定”)的发布,也让插电混动的前景充满未知数。第五条显示,燃油汽车投资项目是指以发动机提供驱动动力的汽车投资项目(含替代燃料汽车),包括传统燃油汽车、普通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投资项目。
从字面来看,这是把插电混动车划归到燃油汽车投资项目类别中,将要和新能源汽车划清界限。
不过依照规定,判断一款车是否为新能源汽车,并不是根据该规定,而应根据工信部分批次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发改委的规定,只是从产业投资审批角度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进行划分,“由于传统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动车型的生产模式相同,国家因此从投资环节防止车企借投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对燃油车进行产能扩张,从投资的源头防止燃油车产能过剩。”
目前,讨论仍未结束,不过能够明确的是,随着大众、丰田等外资品牌的进入,插电混动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加剧,而如何打开限牌城市以外的市场,将成为汽车厂商需要面对的问题。
Ⅸ 国际能源署:呼吁到2035年全球禁售燃油车
易车讯 在今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全球在向净零交通运输过渡方面取得的进展没有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研究显示,电动汽车需要增加,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比例需要从目前的1%提高到20%~25%,与此同时,60%售出的新车也需要实现零排放。我们呼吁到2035年在全球范围内禁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此外,各国政府应商定一个时间表,决定何时所有新销售的道路车辆应实现零排放。”
去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要求到2035年欧盟境内禁售燃油车,以保证欧盟到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今年5月初,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投票支持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到2035年在欧盟27国禁售燃油车的建议,由此引出欧盟禁燃的反复拉扯。
时至6月底,在经过长时间磋商、讨论之后,欧盟27国环境部长就一项备受关注的燃油车禁售计划达成共识,同意至2035年禁止在欧盟境内销售燃油车。外界认为,由于此项计划此前已获欧洲议会方面支持,在欧盟成员国达成共识之后,其有望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Ⅹ 电动汽车比例最高的荷兰,这款车销量大增,几乎与特斯拉平分秋色
2020年,特斯拉Model3已售出4307辆,占荷兰电动汽车总市场份额的11%。起亚NiroEV共售出4289辆,也占约11%的销量。可以看得出,起亚NiroEV今年的销量已经几乎与特斯拉Model3平分秋色了。
电动汽车在荷兰的表现令人非常惊讶,因为有四分之一的汽车由电动动力系统驱动。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欧洲市场,特别是荷兰,从汽油车到电动汽车的转变正在发生极大变化,而使用插电式电动汽车带来的优势也提升了这种新能源发展的效果。
尽管如此,特斯拉Model3已经为世界各地的电动汽车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在许多国家都是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包括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市场,这主要是因为它的性价比高,续航里程和性能规格都处于领先地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