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家
㈠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迎新”,专家解读变与不变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近一年后,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宣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面对新15年的宏伟蓝图,新能源汽车股也迎来集体上涨,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广汽集团股价集体飘红。美股新能源汽车股盘前也迎集体上涨。其中,小鹏汽车涨超4%,蔚来和理想汽车涨超3%。
众所周知,尽管连续两年产销突破百万关口,但随着补贴的退坡,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了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进入2020年,受春节效应及疫情因素的影响,下滑趋势仍未得到缓解。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仍下降18.7%和17.7%。
值得关注的是,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删除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中的“共享化”,新车“新四化”也变更为“新三化”。
对此,崔东树表示,此次删除共享化的意义很大。他指出,“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目前共享自行车都不能满足真正的实时出行需求,潮汐现象导致地体站共享单车一边泛滥堆积,一面是小区找不到。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不可能通过共享取车实现。因此删除共享化很正确。”
此外,《规划》另一大任务是,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和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围绕车用操作系统,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的开发与应用生态。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总的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自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规划》的发布也为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阐明发展方向,不仅对产业目标提出了更加务实的要求,而且更是从供应链、积分政策、基础建设、产业生态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指导意见。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规划》提出的市场主导、协调推进,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关注技术创新和突破,有望推进新能源汽车进入“新阶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为何新能源技术路线制定专家,也不建议制定“禁燃”时间表
随着世界各国的排放要求日益严苛,“禁售燃油车”仿佛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解决办法”。虽然这一做法是否真的能够有效尚且存在争议,但已经有不少的国家和地区或官方口头表态,或下发正式文件,已经列出了具体的实施时间。
近期不断发生的电动车自燃事件,或许有些并不一定是因为电池原因而导致的起火,且与燃油车想比,其数量也算少数。但要知道,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基数也同样不在一个层级。对于要全面取代燃油车的这些纯电动车型,人们保有着谨慎和过多的关注,也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从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来看,政策驱动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销量贡献。
补贴并未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车便始终没有真正的达到市场化。而从销量区域构成来看,限行限购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需求显然高于非限购地区。这也是其政策驱动的具体表现之一。
综上,在继续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不动摇的同时,切忌过于盲目和快速地制定“禁燃”时间表,既是当下的新能源车市现状所决定,也符合当下我国的基本国情。
马曰:
如果说建议不“禁燃”是许多燃油车爱好者的心声和愿景,那么当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也提出这样的建议时,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禁燃”对于我国来说并没有太过迫切的需求,至少短时间内是如此。而不禁燃也不代表我们的排放工作不作为,从国家愈发严苛的排放标准相继出台并实施,也能倒逼车企在排放上下功夫。
相较于车企直接转型电动化,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来明白消费者的真实所需,从而带来更加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显然更加合理。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从燃油车到新能源也需要一个不短的适应时间,新的消费习惯、用车方式的形成,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步子迈得太大,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大咖齐聚海口 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将于9月15日开幕
据了解,3天的活动包含20场会议论坛、技术展览及多场同期活动,预计将有1000多名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政产学研高层云集海南。
大会主题峰会将探讨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政策创新、跨界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发展趋势,探索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凝聚产业共识,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中和。
政府高层及行业专家:
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张玉卓,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沈晓明,海南省委书记、省委深改委(省委自贸港工委)主任
冯飞,海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李小鹏,交通运输部部长
苗圩,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徐冠华,科学技术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倪强,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秘书长,省委自贸港工委办主任
辛国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相里斌,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甘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史明德,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前驻德国大使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能源局
欧阳明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科技委员会联合主席
张进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赵福全,清华大学教授,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
国外政府及国际机构嘉宾:
Alok Sharma (阿洛克·夏尔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会议(COP26)候任主席,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原大臣
John Edwards(吴侨文),英国驻华贸易使节
Jo Hawley(贺颂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
James Norman(诺杰),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华南外交联络领事
Dan Dorner,清洁能源部长级合作机制(CEM)主任
Inger Andersen,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
Fatih Birol,国际能源署(IEA)署长
李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总干事
Carlos Manuel Rodríguez,全球环境基(GEF)首席执行官兼主席
国外企业领袖:
Herbert Diess,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
Frank Weber,宝马集团董事、负责研发
Elon Musk,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
中畔邦雄,日产汽车副社长
Mark Reuss,通用汽车公司总裁
Holger Klein,采埃孚集团董事
Volkmar Denner,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
郑根昌,LG新能源副社长、电池研究院院长
袁小林,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
国内企业领袖:
徐留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竺延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辛保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俊,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晓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斌,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刘静瑜,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欧阳楚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裁
陈志鑫,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执行副主席
王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运营官
于德翔,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黎明,地平线总裁
单记章,黑芝麻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㈣ 中国众多新能源车企中,你感觉谁的技术最为领先
新能源汽车国产谁最领先?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并且国家也十分支持新能源领域这一块,所以国内有很多车企纷纷投身于新能源领域中,下面就来说说国内有哪些优秀的车企在做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
第三,奇瑞可以说是国内发展比较快的车企,特别是在出口业务板块上,更是连续15年占据国内汽车出口的销售冠军,而在新能源领域也有着自己的电池研发技术,可以说是小有成就。
纯电新能源汽车普遍都不便宜,5万左右的少之又少,数得出来真没有几款,印象中江淮、奇瑞小蚂蚁、众泰芝麻、宝骏E100等少数在5万左右,都可以去了解一下。
看完以上几个在汽车市场比较火的国产车企,其实不管谁最强,反正都是咱们的国产车企,都可以选择支持,不管哪一家做到第一,都是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骄傲。
㈤ 中国电动汽车十大名牌
1、Yadea雅迪
电动车十大品牌,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畅销的高端绿色能源电动两轮车。
2、AIMA爱玛
电动车十大品牌,创立于1999年,天津市著名商标,国内大型电动两轮交通工具制造商。
3、SUNRA新日
智能电动车创领者,电动车行业标准制订单位。
4、Luyuan绿源
浙江名牌,电动车产业先驱。
5、LIMA立马
电动车十大品牌,中国轻工业电动车行业旗舰品牌,集电动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
6、TAILG台铃
广东省著名商标,集新能源交通工具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7、小刀电动车
天津市著名商标,首创双动力系统,爬坡动力好是其卖点。
8、SLANE新蕾
新蕾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于电动交通工具研发制造的创新型企业。 新蕾的产品包含自主研发的豪华车、简易车、锂电车、电动三轮车、特种车等。
9、BYVIN比德文
电动车十大品牌,山东省名牌产品,中国轻工业电动自行车行业翘楚。
10、小牛电动
创新型锂电智能电动踏板车,充电一次可完成100公里续航。
㈥ 李斌哪里人
李斌哪里人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安徽
李斌(1974年6月22日-),中国著名企业家,出生于安徽,毕业于北京大学,蔚来创始人,现任蔚来董事长、CEO。 他与人联合成立北京南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后创办易车公司,并于2010年带领易车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曾当选GQ杂志“2017年度人物”,被评为“年度企业家”。 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发布,李斌位列第24名。
联合成立了北京南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中国主机托管服务商的先驱,李斌自1996年至2000年任其董事及总经理。
1997年创办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0年,李斌联合成立了北京易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从那时起至2006年担任该公司董事及总裁。
2002年底,李斌和曲伟海共同创立了新意互动广告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2005年,易车公司创始人李斌先生担任易车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2020年6月,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并出任董事长一职。
现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ADA)副会长。
2020年12月31日,北京易车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李斌退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位,由刘文华接任。
2021年1月5日消息,近日,北京易车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李斌退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位。
2021年2月,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李斌退出公司法定代表人。
㈦ 让“自燃”成为历史:比亚迪的一小步,电动汽车的一大步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成熟,以及以往鼓励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补贴政策即将退出,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种种迹象表明,三元锂电池尽管仍是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但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潮趋势正铺面而来。
而随着“刀片电池”的诞生,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整车续航短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扭转。不仅是小微型纯电动车,即使是更加主流的A级轿车或者紧凑型SUV等车型,甚至是比亚迪汉EV这样的C级车搭载“刀片电池”后续航里程也能满足用户需求。再加上高安全性能和成本优势,“刀片电池”完全可以从三元锂电池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重塑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
总结:
王传福认为,过去几年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切实际的追求,带偏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新能源乘用车安全口碑付出了惨重代价。而“刀片电池”要将动力电池发展引回正道。这一点直击电动汽车安全这个用户最大的痛点。
从技术特点和优势来看,“刀片电池”毫无疑问对其他汽车厂家具有吸引力。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比亚迪动力电池已经获得东风、丰田、奔驰等外部客户,不久前获得了初创电动汽车公司——理想汽车的订单。
而弗迪电池等5家新成立不久的弗迪公司将拥有更多自主权,从而加速推动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的独立。据了解,弗迪电池重庆工厂年产能将达到20GWh。
在3月29日的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兼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表示“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可见“刀片电池”的受欢迎程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成熟,用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并且对安全的追求一如既往的背景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刀片电池”会有一席之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求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进,或者了解汽车行业的大佬
1、纵向一体化发展,是为了保证产业链环节中节省成本,也是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就像中国在芯片方面受制于欧美日韩;
2、那电池来说,就和燃油车的发动机是一样的地位,电动汽车最贵也是最核心的部件不是电动机,而是电池;
3、电池做的牛,再做电动汽车就水到渠成了,因为其它的部件技术含量并不高;
4、另外,政府的补贴也是一个原因,你发展的方向多了,补贴自然也多
㈨ 朴昌浩死了
朴昌浩没死。
朴昌浩,1978年出生,韩国仁荷大学工学博士,教授,现受聘于重庆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负责混合动力汽车镍氢动力电池系统设计研究工作。从2007年开始参与长安汽车主持的国家科技部“十一五”三大项目:“ISG型长安中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长安CV11中混合动力乘用车开发”、“长安CV8混合动力轿车制造技术研究”,负责镍氢电池组系统设计、荷电状态预测、管理系统智能专家诊断系统设计等研究。
研究领域或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汽车电子、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等。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研究人工智能在新一代汽车上的应用,实现整车系统/子系统的监测、控制、诊断等功能的智能化。
科研工作:从事新能源汽车国家863项目,主要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
博士期间承担完成现代汽车的刹车系统热弹性不稳问题研究;三星公司复印机、打印机用电磁离合器优化研究等多个基础以及应用研究类课题。现如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4篇被SCI/EI检索。
㈩ 下一站,新能源全领域定制
全领域新能源战略的推动预示着上汽大通新能源之路再上新台阶。
前两天,上汽集团内部代号“一号工程”的L项目正式命名为智己汽车,加之荣威R标的品牌独立,形成新能源发展上的一左(L)一右(R),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战略只是整个汽车行业的缩影--
正如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所说的一样,“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
目前,上汽大通已经形成整车平台+新能源汽车业务+房车出行平台的布局,旗下产品包括MPV、SUV、房车、宽体轻客、皮卡、新能源产品组合。并且,上汽大通全系产品均可支持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不仅可以定制车型,还可以定制能源、定制服务,满足用户多场景用车的定制需求。
正如南京工厂之于“中国智造”的灯塔作用一样,ALL3?ROADMAP蓝图为“中国汽车定制专家”的新能源战略做好了规划,加快了上汽大通C2B模式的探索。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上汽大通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实现全领域的强大定制化,并以此为“杀手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文/李思佳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