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A. 增程式电动汽车优点那么大,为什么没能普及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是当下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还是车企的布局方向,大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了主推点,而新能源汽车也确实慢慢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然而,新能源汽车也有烦恼,其续航里程一直被人们所诟病,从而引发了多数人的焦虑。
现今市面上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有哪些?
看来增程式电动汽车所拥有的优点还真不少。那么市面上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理应很多?但遗憾的是,现今市面上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只能用少得可怜来形容。
前不久,马拉车市对于节后车市行情作了大量的到店探访工作。在到过的数十上百家汽车4S店内,看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屈指可数。
别克4S店内,在连接展厅和客户休息室的过道处,孤零零地摆放着一台别克VELITE 5。
与其他车型面前围满了客户不同,这台VELITE 5几乎无人问津。在加上其摆放的位置,不难看出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境遇颇有些尴尬。
宝马也是有增程式电动车型的。作为宝马新能源的i系列目前最入门的车型,宝马i3(参数|图片)拥有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
宝马i3增程式电动车型是在纯电动车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台拥有34马力的650毫升双缸汽油发动机,9升油箱则被布置在前轴上方,整车重量也增长到1315千克。
这台发动机主要负责为电动机发电,这样一来宝马i3的最大续航里程就被延长至300公里。
除了别克VELITE 5和宝马i3,还有下月即将开启预定的理想智造ONE。
但由于理想智造ONE的交付时间在今年第四季度,要想看到它在大街上的身影,还得等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现状就是这样,不仅车型稀少,车企也很少涉足其中。
一04一
为何增程式电动汽车不受“待见”?
既能让人保证电动车的动力质感,又没有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里程焦虑。难道你不好奇,为何增程式电动汽车却是如此“不受待见”的现状呢?
首先,成本因素。
增程式电动汽车所要求的动力平台是常规平台无法满足的。研发增程式电动汽车所带来的巨大成本问题,是车企无法忽视的。
而大多数人又将其定位成燃油车型向纯电动车型过渡的车型。而车企的最终目标是转向彻底的电气化,在增程式电动汽车上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研发成本多少有些不划算。
其次,政策导向。
国家政策使得新能源里面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而增程式电动汽车所能获得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太小。
从而导致增程式电动汽车真正的潜力被忽视,这也降低了企业研发的积极性。
再次,售价过高,消费者不买单。
增程式电动汽车因为成本、技术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其最终售价不可能走廉价路线。
目前别克VELITE 5售价在26.58万-29.58万之间,其现状就是成为4S店内的“摆设”而已;而宝马i3增程版40万出头的售价也让人望而却步;当传出理想智造ONE的售价将会起步于40万,就惹得一片争议。
增程式电动车是不错,但这价格,谁来买单?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这可是有前车之鉴的,当时雪佛兰的VOLT在2011年进入中国时,也是信心满满。然而接近50万的售价,最终也落得个了铩羽而归的下场。
马曰: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增程式电动车本身具备了诸多优势。其接近于纯电动汽车的驾驶体验,不仅能够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促进纯电动的普及。同时,也能促进上游电池产业,以及电机电控的持续发展。
增程式电动汽车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又受限于自身局限、政策导向以及市场认可度,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前景也是布满艰辛。
作为消费者,能够拥有更加丰富且合理的选择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愿增程式电动车能有更好的发展,毕竟拥有一款技术出众,拥有多场景用车体验,价格又公道的汽车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吧。
B. 前途何在增程式电动车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市面上的新能源车型也越来越多,除了纯电车型以及插电式混动车型之外,现在新能源阵营当中还多了一种车型,那就是增程式电动车,尽管目前这个种类的车型并不多,只有造车新势力理想旗下的一款理想ONE正式量产,但是这台车的出现对于整个汽车市场的震撼却不可谓不大,毕竟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全新车型的诞生。然而就在前不久,理想ONE却曝出来了包括自燃在内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增程式电动车这个新生事物的前景如何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究竟是什么
尽管增程式电动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纯电车型本身并不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在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国内的纯电车型市场起步很早,特别是一些限牌的一线城市,很多消费者都会为了规避牌照问题而去选择一台纯电车型。
尽管纯电车型使用成本比传统燃油车更低,但是纯电车型却有两个大问题至今无法得到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一方面,纯电车型的实际续航里程很少能突破500公里,另一方面,纯电车的充电时间都比较长,即便是使用快充,从亏电状态充至80%的电量的也至少需要40分钟,如果是在家里充电的话没有问题,但是在外面充电就比较麻烦了,这两个缺点也让电动车的活动半径相比传统燃油车型要小不少,长途出行对于电动车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增程式电动车的出现其实主要解决的就是纯电车型的这两个痛点,相比纯电车型,增程式电动车除了同样拥有容量不低的动力电池之外,还搭载了一台增程器,可能说“增程器”很多人会很陌生,但从本质上来说,这台增程器就是一台“发动机”,只不过这台增程器并不参与到车辆的驱动当中,而是只为车辆的动力电池充电,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并不能称其为“发动机”,而只能称其为“增程器”。
在拥有了增程器之后,增程式电动车就可以通过燃烧汽油来为车辆充电,在充满电外加加满油的情况下,一台理想ONE这样的增程式电动车可以拥有600-800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而且在没电了之后,增程式电动车还可以通过加油来快速增加续航里程,而不需要像纯电动车那样等待很久的充电时间,相比之下,至少看起来增程式电动车还是很有优势的。
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是不是能超越劣势
至于增程式电动车的前景如何主要还是要看其未来能不能够优势超越劣势并且超越的幅度足以让消费者忽略劣势。增程式电动车的劣势随着理想ONE销量的增长也逐渐显现出来了,目前增程式电动车的劣势主要就是两套系统的存在让整车的动力系统过于复杂,因此也就增加了出故障的风险,这一点即便是最不懂机械的人应该也能够想得通。
事实上,即便前一段时间刚刚发生过自燃事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增程式电动车的安全系数就没有纯电车或者燃油车更高,毕竟无论是纯电车还是燃油车都发生过各种自燃事件,因此自燃事件完全算不上是什么“洪水猛兽”,但是这次的自燃事件却也同样为大家敲响了警钟,在上市还仅仅只有几个月同时交付量还不大的情况下,理想ONE已经出现了自燃说明了两套系统的存在确实增加了发生故障的系统性风险。
如果未来理想以及其他研发增程式电动车的车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工艺,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那么总体来说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是会大于劣势的。然而事实上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前景同样还要取决于纯电车型的技术发展水平,就如同曾经的智能手机一样,如果未来的纯电车型能做到“充电5分钟,续航500公里”,那么相信增程式电动车就算是技术再成熟也不会有人使用了,所以只要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得够快,增程式电动车可能只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上一个短暂而又美丽的片段而已。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 增程式路线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增程式的技术路线在国内很难做,主要的原因需要在纯发电的内燃机的小排量发动机上做很多的投入,由于缺乏分摊和持续性客户的买单,使得这条技术路线在原理上很简单,实际上很难真正下手,加上这套系统之后,整个车型平台会使得开发速度变慢。目前国内可能有再次去尝试的,核心的障碍是如何获取在这套系统上面的持续发展和优化的能力。这套系统脱离了原有发动机技术的支持,等于开辟了一个小众的市场,也是需要很多的资源投入其中的,短期来看,并不会是主流的技术方向。
D. 增程式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谁在中国有未来
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一直是支持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的,除了能源角度考虑外,还要做好未来智能交通的准备,都是以纯电动汽车为基础的。
E. 增程式电动车是否可以超越纯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车的主流
PHEV是初级形态、REEV是过渡的桥梁,最终要过渡到纯电动汽车。关于混动、电动汽车的关系如上所述,不存在增程式电动汽车超越或替代纯电动汽车的概念,只是在特殊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类型,REEV只是到了登台表演的节点了。
先来捋一捋不同混动类型、能源种类的混动汽车的关系(MHEV/HEV只是降低成本的节油车不在谈论范围之内):
PHEV释义为插电式混动汽车,车型的特点是有两套驱动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可以驱动车辆行驶、电动机减速器也可以驱动车辆行驶,而且两种驱动系统可以写“协同工作”同时输出动力,这种模式叫做HEV混合动力输出。
除HEV以外PHEV的电驱系统还可以单独输出,电池组容量约在15kwh左右,可以为混动汽车提供80~10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对于大部分有稳定通勤范围的用车人而言已经足够了,这是PHEV在EV模式下体现节能的主要方式。
混动、电动汽车的关系大致如此,不用神话某一种类型。
F. 为什么增程式电动汽车又开始受到重视了
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除了咱们常见的纯电动汽车之外,还有燃料电池汽车、增程式电动车等。而在纯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很多专家提出了增程式技术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比较有效的新能源技术路线。那么为什么增程式又开始受到重视了呢?文青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
所以在文青看来,正是由于增程式电动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来说里程焦虑大大缓解,而且又可以像纯电动汽车一样拥有良好的驾乘体验,并且有利于减少能量的消耗,所以增程式电动车才逐步受到重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G. 增程式电动汽车真的有可能成为以后的发展趋势吗
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现阶段不适合购买。
现阶段不适合购买的原因前面有人说了,环保啊,电池的问题啊等,但是我想说的最重要的一点,电动车的使用成本比汽油车更高。
而电动车相比汽车,少了保养费用,也少了很多加油的费用,但是多了哪些?最理想的情况是买一个停车位自己办一个充电桩充电,假如汽油车也买了个停车位,这笔费用抵消,那么额外支出的是充电桩的费用,一线城市在1万元左右(7KW的功率,意味着没法快充。)二线城市在5000元左右。而二线城市以下不建议购买,因为充电桩的供电无法保证,比如现在很多四线城市夏季高峰期时不时断电,这个时候电动车就像废铁。。。。
如果没有条件办充电桩,或者自己买不起停车位,那费用会更好,据我所知武汉的快充充电桩充一次电,费用在一度2块的样子,再加上服务费和充电时的停车费(快充站很多都在商圈和写字楼区域里面)按照50kwh的电池总量来看,花费在110元出头,而50kwh的电量续航里程应该在300km左右,那么相当于一公里4毛,并不比汽油车高多少。汽油车也就5毛一公里。
最后说说电动车使用成本的大头,一辆15万左右的电动车,例如帝豪EV,开到5年十万公里,再卖出去,保值率估计不到20%,因为电动车的电池衰减太厉害,现在很多跑出租的电动车跑不了三年,二十多万的腾势卖不了5万,虽然帝豪EV标称续航里程在350公里,但是就和工信部油耗一样,实际上要打个八折甚至更低,因为我们买车不可能永远都是60码匀速行驶,也不可能夏天不开空调冬天不开暖风,350公里实际使用也就260公里的样子,当用到第二年240,第三年200,第四年180,第五年能到160,而人们的里程焦虑在100km的时候出现,也就是说第五年真的就是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的路上。这是可以推测的,电动车的实际使用情况。
H.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大发展趋势,一起来看看吧!
趋势预测1:产销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
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趋势预测2: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
北汽新能源发布 “擎天柱计划”,计划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9年计划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
蔚来汽车融资达到140亿元,正筹建上海生产基地。蔚来汽车已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其年内赴美上市做准备,据悉此次IPO规模大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工厂方面,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筹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规划土地800亩左右。
威马汽车计划从2019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威马汽车首批量产车于今年年中上市,新车将搭载网络Apollo系统,定价在20万元左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趋势预测3: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
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繁荣与寒冬,共享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
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例如保险的完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或强制购买运营级商业保险,只有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未来前景才能长期看好。
趋势预测4:商用车率先上路
人类运输有两种形式:生活流动和商品流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电动化已经进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车的有效市场目前已经接近饱和,出租车和物流车作为政府采购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电动化热潮。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解决个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认的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理,最有效的解决货物的出行,同样是打造“货物公交系统”。
解决诸如续航、充电、一次装载量等固有短板,“货交”系统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车辆就不再是必须,货物们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车,分站到达,形成一个高效、有序、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城市货物运力系统,从而形成新一轮新能源热潮。
趋势预测5: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发展的短板”。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
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趋势预测6: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
在《速度与激情8》中被黑客攻击导致交通瘫痪的场景已经不是科幻。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汽车。车联网+新能源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开着车不再遥远。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并出台运营政策,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奠定法律基础;加强防范汽车被黑客攻击、关键数据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风险;加快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速改造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可以想象,未来一辆由电力或太阳能或其他清洁燃料为动力,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拥有“朋友”属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种情感;还是你的专属仆人,替你“跑腿”购买咖啡、机场接人。
趋势预测7: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车。
目前,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弊端也开始显现。因此,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着眼未来,将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充电智能化将引发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
趋势预测8: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1.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
但同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完成,这将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同时以补贴的方式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趋势预测9:低速电动车卷土重来
此前,依靠补贴政策支持,纯电动A0、A00级市场携低价、牌照优势对低速车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车用户,但由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续航里程进行强制升级,车辆成本预计大幅提高,部分过于依赖补贴的车型将黯然退出。
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凭借不依赖补贴、暂时还不需上牌的优势有望卷土重来,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三四线城市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占领半壁江山。
低速电动车具备替代同级别燃油车的实力,但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续航虚标、电池衰减、中小企业产品无售后服务等也是突出问题,虽然占据了三四线城市,但低速电动车若想真正赢得消费群体的认可,有更广阔的发展,仍需在售后服务加大投入。
趋势预测10:渠道模式创新
新能源汽车各种销售推广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直营、分销、运营等等,随着汽车渠道和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以电商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为了新的风口。
但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渠道模式有所差异。有分析指出,一二线市场的用户较为集中、普遍有购车用车经验,采取直营体验店的模式更被认可;而三四线城市用户相对分散,且很多首次购车,传统4S店模式信赖度更高。
此外,有些车辆和充电设施运营商通过向潜在用户提供用车或充电服务,顺便销售车辆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串联。
I.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优势很多,为什么没能普及
从字面意思来看,“增程式”即为“增加续航里程的模式”,显然是奔着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这一问题而来的。增程式电动车的通俗定义可以如此解释:在这类车型中,真正驱动车轮是电动机系统,发动机不参与驱动,仅仅带动发电机来发电。这也是笔者把增程式作电动论的依据。
在阅读与增程式相关的论文中,笔者截取了一张汽车动力“油电过渡”的发展路线图。从纯油到纯电,我们可以划分出四大类车型:传统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从左至右,电气化程度逐渐加深,注意一个细节,示意图中的电池部分(Battery),所画方框面积也在增大,说明电池容量是逐渐加大的。
在“油与电”之间起过渡桥梁作用的正是“混合动力”,具体分为HEV(混合动力汽车)和Plug-In 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大类。按照混合程度的不同,在每一大类的下面又细分为并联、混联和串联三类。
注:纯电动汽车又分为燃料电池车和普通的蓄电池车
增程式电动车所处的分类区已经在图中用红框标出,等价为“串联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这张路线图中,倾向的观点是:因为电动机和发动机同时存在,所以增程式仍以混动论,这与笔者的看法有所出入。
雪佛兰Volt
而相较于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发动机在电量充足的条件下完全不参与工作。
增程式电动车的工作原理很好理解:在行驶过程中,首先消耗的是纯电续航里程,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对电池充电,以雪佛兰Volt为例,纯电最高行驶里程为80公里,一次性充满需6.5个小时;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开始带动发电机供应电能,以增加续航里程,基于此,雪佛兰Volt最高可行驶490公里。从正常的通勤来看,这样的账面数据,基本可以摆脱里程焦虑的困扰了,即使出远门,仍可以在途中的加油站“补充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