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电动汽车汽车试验加载要求
A. 汽车尾气检测新标准国六中要求有五点检查,可以用较高浓度的标准气体代替较低浓度的标准气体吗
标准气体只要接近被测气体的浓度就行
B. 听说最严汽车排放国六标准下来了,我是不是该买辆纯电动车了
哈哈哈,是的!自从2017年7月我国实行了国五标准,仅仅距国五标准实施两年,就又迎来了全球最环保的国六标准,可见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说啊,买辆纯电动汽车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向你推荐一款纯电动汽车品牌——国机智骏。它的旗下将有GX5、GC1和GC2这三款纯电动汽车会于今年三季度上市。
这三台车各自对应着不同的人群需求,至于怎么选购,还是看你当下最想用车解决的需求是什么。像国机智骏GX5不止是外观个性独特,它是这三台车中,最智能、最现代化的一台。汽车内置的智能语音系统,可自定义的专属super ID,同时还能远程解锁车门、定位车辆等便捷性功能,这款车型是时尚的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一款。另外,GX5宽敞的内部空间也很适合家庭使用。
再来说说国机智骏GC1。这款车型的颜色,据我了解,会有十几种选择,到时候应该会看花了眼吧。除此之外,GC1的轴距达到了2500mm,在同级别车中算是前列,所以内部空间非常的宽敞,适合三口之家,并且338km的续航能力足以满足日常外出。此外,它的体型会比GX5小一些,当然停车会相当方便。
而国机智骏GC2,则是三台车里面体型最小的,所以比较适合一个人或者情侣开,但需要注意的是,GC2也是三台车里续航能力最强的,综合续航能力达到368km,日常出行或是周边郊游都无需担心充电问题。
如果你对这品牌或者车型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官网上多多了解。
C. 电动汽车需要做哪些公告、实验、需不需要做碰撞实验
1、电动汽车需要上公告才可以上牌,公告与传统燃油车的公告一致;
2、试验法规没有强制规定,但已经有了建议法规;
3、碰撞试验是要做的,昨公告就需要做碰撞试验。
D. 电动汽车国家标准
电动道路车辆用 铅酸蓄电池 "GB/T18332.1-2001
QC/T 742-2006 "
电动道路车辆用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B/T18332.2-2001
QC/T 744-2006 "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Z18333.1-2001
QC/T743-2006"
电动道路车辆用 锌空气蓄电池 GB/T18333.2-2001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GB/T 18488.1-2006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仪表 GB/T19836-2005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 4094-1999
GB/T 4094.2-2005"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 GB/T18387-2008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 18384.1-2001
GB/T 18384.2-2001
GB/T 18384.3-200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19751-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污染物排放 GB/T19755-2005
E. 国标中电动汽车续航试验是满载还是半载
比亚迪E6是目前世界上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车,综合工况下是300公里,实际数据可能还会超过300公里。前段时间看到过一个测试,测试用的是两辆运行近30公里的E6,满电续航里程都超过了280公里。 另外,在比亚迪E6的官方页面上,现在可以实时看到100
F. 电动汽车电机有什么测试要求
其实这里也没有太特殊的参数,基本对于电机我们都知道需要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现在也对于电动汽车电机测试需求测试有了新的方式,如空载测试、效率云图测试以及再生能量回馈式试验电机测试、至高工作转速测试、电机超速试验、温升试验,这些都比较重要,需要能驾驭着所有的综合性测试平台。我知道的目前国内ZLG致远电子做的MPT电机测试系统是可以的。
G. 过两年会不会出国六排放标准
不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国六排放标准自然要比国五要严格得多,这才有被实施的必要。比起国五标准,新的排放标准明显加严了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增加了对加油过程污染物的控制要求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试验要求。
实施国六标准首先要确保燃油质量和供应提前到位。
想要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油品质量显得非常重要,意见稿中提到的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加装先进的硬件和敏感的排放控制装置,燃油质量好坏会对这些控制装置产生直接的影响。
H. 三项国家强制标准落定,电动汽车将戴上“紧箍咒”
自2016年开始研究的电动汽车三项国家强制标准最终落定,从明年开始电动汽车将戴上“紧箍咒”。
上周,工信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下称“三项强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三项强标也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且一下三份文件的发出,分别从整车、电池、电动客车三个方面提出了准入门槛。
从2012年的1.27万辆到2019年破120万辆,6年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攀升至全球首位。随着新能源汽车基数快速增长,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
去年的多品牌连续自燃事件,以及近期一周内的三起新能源车自燃事故,这也让不少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产生顾虑。
作为在市场上流通的要被用户消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起码有三个。一是安全、可靠性,二是续驶里程,三是成本要适当。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这三者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在动力电池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即能量密度太高时,安全性隐患增大,在此情况下,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而在这三项强制性标准颁布之后,它们将取代之前推荐性标准,成为中国电动车报批准入的基础要求。三项强制标准分别对提高电动车安全标准要求、加强试验检测精度,以及电动车辆需加入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等技术细节均提出了要求。
具体来看,《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的是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不仅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还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由于电动客车具有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因此《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对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等提出了更为严苛的安全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均对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提出要求,同时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没有安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就没有未来”。
那么对于行业来说,强制性标准推出会对现有的企业和产品造成多大影响?作为比国际标准更加严苛的三项强制标准,之后是否会出现大批的企业和产品不符合最新标准的情况发生?
有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人士表示,此次出台的三项强制标准只是在原有的推荐标准的基础上再细化和强化各项指标,对于目前国内销量较好的车企来说,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这三项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但是相对于积淀并不深厚的中下游传统车企新能源车以及造车新势力等,相对来说影响要较大。
有业内人士谈到,电动汽车不光要在生产环节进行强制标准,同时还要在使用以及保养等环节进行防范,才能形成一个更加安全的体系。在强制标准之外,行业自律非常重要。
从今年以来,国家接连出台了众多新能源刺激政策,补贴政策也将再延两年。“三项强制标准”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动车行业的研发制造标准,将从根源上降低新能源汽车自燃等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推动电动车的安全性。同时再由国家继续完善使用环节的充电便利性,残值确定等多项细分领域,逐渐由政策引导推进到市场主导化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I. 避免电动车自燃悲剧 国家颁布《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
今日(5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发布,新规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非常关注电动汽车的安全,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为了能够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今日发布电动汽车安全三项强标制定工作,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三项强标是咱们国内电动汽车领域的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这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