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人才市场数据
A. 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又是一年毕业季,高校学子大规模涌入就业市场,为开启职业道路的第一份工作,上阵拼杀。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高达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增加了14万人,就业市场形势日益严峻。
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火爆可以说是汽车行业就业市场的一个缩影。目前,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汽车后市场规模不断突破,用人需求急迫。如此明显的就业优势也令很多学生想要跻身其中,谋求长远的职业发展!因此汽车技术也就成为了他们学习的首选。
如果不想毕业就失业,还是要学习实用技术,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无论是早早选择了学习技术,走技术人才道路还是高效毕业后深觉专业薄弱,没有就业优势想要“回炉”学一技傍身,都可以考虑学习汽车技术!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必然提早规划,为自己的就业增添砝码,不想毕业就失业,就学这个技术吧!
B. 新能源汽车人才有机会直接落户上海,新能源人才的缺口有多大
大家已经了解到,现在新能源汽车人他们已经有机会落户到上海的,这样一种情况也是让许多人感觉到十分羡慕的。毕竟对于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来说,想要在上海落户是十分困难的,甚至千金难求。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些情况也可以看出来,新能源人才的缺口是十分巨大的,不然不可能通过这样的一种魅力,让他们吸引到新能源顾客的存在。那么对于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也是知道在研发新能源汽车的这样一种道路上,其实是非常充满艰难险阻的,而且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都会觉得新能源汽车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的忙碌的。
毕竟他们要在这个岗位上耗费掉自己许多的时间,对于他们自己的家庭,还有自身的一些经历来说都是十分的消耗的。所以国家才会让这样一些新能源人才,他们在上海直接落户,这样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保障。对于这样的一个新能源人才,有这样的政策才对于他们有这样的吸引力。
C. 新能源汽车需要哪些人才
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异军突起。据统计17年全国各车企宣布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就有70多个,计划投资也已达到45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进入了“井喷时代”。随着新能源项目的不断增加,政府也实行了许多的优惠政策,联合推动了全国车企的共同发展。
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人才的竞争也开始白热化,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人才需求。特别对于三电人才、无人驾驶人才、智能车联网人才的需求最为急迫。从全国招聘网站上也可以看到新能源车企对于以上人才招聘数量的剧增。
如果从人才储备的角度来看,我们除了可以关注新能源车企现有人才外,还可将范围扩大到:传统车企、汽车零部件、汽车设计院等汽车行业上下游的企业。从职位类别来看,新能源汽车所关注的人才分为:1、新能源汽车专属人才2、传统车通用技术型人才。
另外,对于新能源汽车人才招聘还存在一个难点那就是“跨界”。随着经济的发展,无论对于IT行业、金融行业还是传统制造业”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行业的新宠。新能源汽车对于人才的“跨界”指的是:
一、跨越行业界限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兴起,复合型人才成了目前许多行业关注的焦点,“复合型人才”可分为二大类:
1.技术复合型:指拥有两种以上专业技术的人才。(如大数据人才、AI人才)
2.技能复合型:指项目管理类人才,既要有专业技能,也要同时有团队管理经验。
二、跨越地域
根据调查显示,华东区域聚集了较多的汽车行业人才,而新能源人才的聚集地为华南。整车类企业人才以北京、上海为主。相比之下,新能源车企的分布更为集中,深圳作为一线城市,聚集了1/3的新能源整车人才。随着现有交通工具的普及,许多的三四线城市人才也开始流入一二线城市。
三、跨越国界
随着无人驾驶、车联网的不断兴起,车企对于稀缺人才的规划已放眼国外。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已经开始从海外吸纳高精尖技术人才。像底特律、旧金山、伯明翰、斯图加特等地成为目前招聘人才的热点区域。
作为汽车行业的猎头顾问,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应该明白时代在发展,传统汽车行业正在剧变,应时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了解客户的核心痛点与未来发展需求,才能更好的为客户甄选优质人才,从而更好地助力汽车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D. 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分析
新能源汽车具有低能耗、轻污染等传统燃油汽车不可比拟的优点,可以改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研发,并作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大力持续的扶持引领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近3年连续名列世界第一,产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表现惊人,生产79.4万辆,销售77.7万辆,同比增长53.8%和53.3%,分别占燃油汽车产销量的2.74%和2.69%,高于2016年同期产销量占比1.21%和1.61%。截至2017年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53万辆,占总汽车保有总量2.17亿辆的0.7%。可以看出,近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保持较快发展,2017年成绩更加突出;但与传统汽车行业发展状况相比,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但增长趋势显著。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进展快,发展潜力大
中国从“十五规划”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组织实施了“十五期间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开发汽车整车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期间推出了26项国家标准,累计796项国内外专利,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电动汽车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公共平台技术方面,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和整车、电池、电机测试平台。整车技术方面,实现了纯电动汽车续航、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提高。燃料电池轿车采用“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平台技术方案,实现了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在燃料电池和蓄电池混合动力、电动化底盘、整车控制等三大系统的应用和在燃料电池耐久性、氢气安全性、整车燃料经济性等三大技术领域均取得重要突破。
三、新能源汽车政府扶持力度大,市场创新能力强
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水平低、市场空间小、投资风险大、技术研发期长、投资回报慢,在产业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整车生产、推广、充电设施建设和动力电池研发和运营方面持续获得政府帮助。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发展,2014年接连出台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以车辆购置补贴为主,包括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和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全方位扶持。2016年中国政府颁布相关政策共277项。2017年政府又颁发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如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
E. 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数据概览
引言:昨日从朋友那里了解到5月份新能源汽车合格证的情况,总体来说并不是特别好,在5月份整体的燃油车恢复比较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怎么卖将成为一个大的课题。目前新能源汽车两级分化比较厉害,特斯拉在中国的加速推进,对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在原有的市场产生了挺大的影响。
01 5月新能源合格证数据概览
5月新能源汽车合格证为7.7万辆,同比下降33.1%,前五个月累计26.5万辆,同比下降45.7%。半年过去了,合格数据不是特别理想。在各条战线,随着各级政府的节流措施落实,能客观上帮上新能源汽车兑现销售的主要落实到了限购城市的支持。这里后续会具体根据上牌数据来讨论。
图1 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的产量
1) 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的合格证为7.1万辆,同比下降30.4%,今年累计24.3万辆,同比下降45.6%;总体来说恢复的并不理想,下个月又是补贴退坡的节点,由于退的比较少相比去年不太会有抢装的事情发生,这个领域也在慢慢回顾理性,大部分车企都在思考长期怎么走。如果我们把每个月1万台的Tesla拉掉,今年产销量对于产业链大多数企业来说很难撑住。
图2 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量恢复情况
2) 新能源客车产量同比下降45.3%,20年累计同比下降52.5%;新能源货车由于去年的基数比较高,同比下降66.7%,20年累计下降36.0%。这两块短期内很难有好的起色。
图3 新能源客车的情况
02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难卖了?
其实我们回顾2018-2019年的市场,最主要就是补贴400公里左右长里程车辆使得车型结构从A00往A级转型,使得10万以下的车型转到2019年的10-20万的车型(这里包括价格较高的PHEV),而2020年由于特斯拉的进入使得整个结构比例给25万以上的车型占了比较高的比例。
图4 2018年-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上险结构
其实这也意味着,很多的车企给挤压在围绕限购城市的区域发展,集聚在工厂所在城市的发展带,而且想要往其他地区渗透带来的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B级和C级,自主的市占率进一步给压缩在30%-40%左右,目前能站稳的主要是在A级和以下的车型。
图5 2018-2020年合资和外资品牌逐步渗透
今年突出的特点是营运类车辆的需求并不多,主要以个人需求为主,这就使得4月典型的上牌量在各个领域出现分化,在限购城市和非限购城市要同时表现才能在今年的竞争中站住脚跟,这就使得在各个大城市的口碑和车型特色成为分水岭。
图6 4月份上牌数据按企业分细致分类
如下上牌数比较靠前的纯电,我们熟悉的几款A级车都是靠营运方向才能撑住量,而A00级别确实以个人为主,但是价格确实完全守不住的。新造车企业确实是面向个人消费者在做,但是这个市场有限,能够维持的量是有限的,而且这是个完全红海的市场,限购城市要占到一半左右。在限购城市的有限市场里面去抢这个市场确实对各家来说都是很辛苦的一个事。
图7 按主要的纯电动车型分类
小结:北京的2万张新增新能源牌照,特别备注了无车家庭,一方面也是缓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能说明在补贴很少的条件下打开BEV的个人市场怎么弄是个大的行业课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 有哪些网站、渠道可以看到相关的行业数据及各大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
——原标题:2019年9月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现状分析 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新能源汽车市场三连降
1、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9月,汽车进入传统“金九银十”销售旺季,与8月相比,呈现了明显回升,行业销量同比降幅也比上月有所收窄,但同比降幅依然较大。自2018年7月份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其中新能源汽车也连续3个月下降,消费动能仍处于不足状态。
2019年9月,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220.9万辆和227.1万辆,比8月分别增长11%和16%,比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6.2%和5.2%,产量降幅比8月扩大5.7个百分点,销量同比降幅比8月缩小1.7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G. 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一、新能源车作为我国汽车行业众所周知的蓝海,目前自主品牌已经成为新能源车终端市场上的主要力量。不过面对这片蓝海,合资、进口品牌声势较弱。其实跨国品牌也并非熟视无睹,并且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布局。从目前多个合资、进口品牌公布的战略来看,2020年或会成为新能源车竞争的一个关键节点。
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10.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9%和49.5%。累计方面,2018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0.7万辆和60.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4%和88%。
三、随着新能源汽车性能的不断提升和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对消费者来说,2020至2025年将出现新能源汽车的最佳购买时间点。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800万辆,而燃油车销量则会达到峰值(约3200万辆),之后将经历断崖式下滑,预计到2030年燃油车销量将跌至2000万辆。
H.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销量的数据是多少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而2015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304万台,累计销售40万辆左右。无论是单年量还是累计量,中国均排名全球第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化期,各国均制定了严厉的标准法规倒逼产业升级转型。在中国,史上最严的四阶段油耗法规已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欧洲、美国、日本分别以每年4.4%、4.5%、3.9%加严油耗法规,倒逼汽车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但是光有大棒是不够的,中、美、欧、日韩分别都制定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推进的政策体系。中国201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第一,归根结底最大的驱动力在于政策体系,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世界汽车强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鉴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到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各国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各自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可分为总体战略、供给端产品技术支持、需求端激励、产业配套保障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