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投浃县新能源汽车
㈠ 郏县国投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项目一期施工中标单位是什么建筑公司
可否提供详细信息 是下面哪个
㈡ 绿驰汽车被国资收编,这家造车新势力的有何价值所在
近日,一条工商变更信息坐实了之前的传闻,造车新势力之一的绿驰汽车已经被河南国资收购。
说到绿驰汽车,估计很少有人了解,毕竟这家车企实在是太过“低调”了。但要说到它的创始人王向银,相信汽车圈里无人不知,作为前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泰汽车集团总裁,王向银于2016年成立了绿驰汽车,但自创立伊始,绿驰汽车便难言好运。
对河南国投来说,收购绿驰汽车意味着可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培育自己的本土车企,从汽车的设计到生产、销售,其产业链极为宽广,如果运营得当,对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税收问题颇有好处。在绿驰汽车之前的产品宣传上,车身及车内无线充电、NFC虚拟钥匙及指纹解锁、L2.5级自动驾驶技术等是其亮点,这些亮点和其背后的技术实力也许是河南国投看中绿驰汽车的价值所在。
前有安徽政府扶持蔚来,现有河南政府收编绿驰,当地方政府与汽车产业结合起来,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出资20亿元 河南国投变绿驰汽车大股东
新能源补贴和投资热潮在2015年左右催生了一大批造车新势力,但由于近年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些“新生儿”已经进入了“淘汰赛”阶段。日前,绿驰汽车完成了新的股权变更,将控股权出让给了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国投)。
此次交易完成后,绿驰汽车迎来一系列新变化。公开信息显示,首先,公司名称由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次,注册资本由约13.47亿元变更为33.66亿元(河南国投认缴出资金额约20.2亿元),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最后,由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九州)100%控股变更为河南国投认持股60%,深圳九州持股40%,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实际控制人。
提及绿驰汽车,大多数人会稍显陌生,因为这是一家自2016年8月成立起声量就不大的新创车企,2018年1月发布首款轿跑概念车和首款量产SUV产品。按照规划,绿驰汽车首款量产车将于2020年下半年上市,由长安汽车的原长安铃木第二工厂代工生产。此外,绿驰汽车还计划投资55亿元在江西九江建立年产20万辆新能源车的生产基地,但该项目于2018年6月签约,截至目前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最大股东
从2018年开始,国内车市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情况。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国内本就低迷的车市变得愈发冷清,这对所有市场参与者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对造车新势力而言,它们比以往更接近被淘汰的门槛。
为了“活”到最后,造车新势力一直在寻求多方力量的支持,有些车企想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还有些车企想得到地方政府帮助……来自企查查资料,绿驰汽车日前发生股权变更,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河南国投”)已正式入股绿驰汽车并持有60%的股权,成为绿驰汽车最大的股东。
与此同时,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也更名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绿驰汽车”)。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曾保持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于去年7月开始下滑。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景气、疫情以及资金困境,是目前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不得不面对的三座“大山”,它们会改写新能源市场格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河南国资入主绿驰汽车,是“挣扎求生”还是“无奈出局”
2019对于造车新势力们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随着补贴的退坡,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积极性下降,许多造车新势力厂家在交付出货之间,就已经出局。如果说从2016年开始是造车新势力一拥而上的的黄金时期,那么2019年开始就是由盛转衰优胜劣汰的转折之年。
回看绿驰的发展路径,与众多所谓的“PPT车厂”有着许多共性的问题。融资稀少甚至没有,但谈起发展前景却是动辄几十亿投资,产能几十万,世界各地都要建厂。此次“卖身”河南国投,或许是绿驰汽车在大环境之下的无奈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持股 60% 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大股东
2015年受到新能源补贴和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热潮,催生出一大批造车新势力,不过这两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能源品牌加入了淘汰赛的阶段。就在近日,绿驰汽车完成了新的股权变更,将控股权出让给了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国投)。
据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名称由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也由约13.47亿元变更为33.66亿元(河南国投认缴出资金额约20.2亿元),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最后,由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九州)100%控股变更为河南国投认持股60%,深圳九州持股40%,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实际控制人。
2016年,王向银脱离福田汽车后,创立绿驰汽车。公司名称变更前的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为13.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科技专业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销售汽车等方面。仅三年之后,王向银却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
据资料显示,2019年3月,绿驰汽车高层发生变动,绿驰汽车集团创始人兼原CEO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辞呈,由绿驰汽车集团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棒绿驰汽车CEO,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对于刚成立的创业型公司来说,创始人出局的情况非常罕见,尤其是动辄数十亿投资的汽车行业更是闻所未闻。20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大量淘汰出局时间点,尽管现在河南国投携资入场,但对绿驰汽车来说局势仍然不明朗,因为绿驰汽车的核心团队各种问题,和绿驰汽车仍未有真正能量产上市的车型,再加上未来要面临的生产、交付以及运营难题,绿驰汽车往后的日子不太好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㈦ 继蔚来后,绿驰也“绑”上地方政府,造车新势力今年怎么活下去
未能实现量产的绿驰汽车终于“卖身”,河南省政府成了新“靠山”。
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了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60%,认缴金额20.2亿元。而河南国投的大股东,为河南省经济技术协作集团公司(持股65%),后者的实际控制方为河南省人民政府(100%持股)。
任何时候都是这样,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背靠地方政府或许才是“活下去”最好的选择。
而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在没有品牌优势的情况下,新势力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产品力,放低姿态,先有属于自己的“造血”功能,再去考虑高端二字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