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⑴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肯定是将来的趋势,在我国更是这样。原因有两点:一是传统能源紧张,我国又是个多煤少油的国家,所以新能源汽车是现在研究的必须;二是我国传统汽车技术落后德国、日本等汽车大国太多,水平几乎不可能追上,所以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是现在中国汽车领域的最佳途径。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有着较大优势,现在中国的电池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产量上都是世界领先的,同时由于政策驱动与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化进程是很快的,效率也很高。因此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越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成熟,电池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相应的基建,电池的性能和管理还不成熟(续航能力和安全性是现在电动车的弱点),所以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多数仅限于短距离代步(多数在城市内使用),仍无法撼动传统燃油车的地位。(如果不是为了牌照,可能电动车销量不会很高,哈哈。)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衰减很快,现在常用的锂电池污染很严重,之后的电池回收和处理是一个大难题,电池的梯次利用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
至于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多数人认为锂电池只是个过渡,燃料电池是将来的终极目标。本人对燃料电池不了解,感性的认识是将传统汽车发动机换成燃料电池,像加汽油一样加清洁能源,这样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就解决啦。
至于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搞,而且一定要搞出来!技术方面有搞头,有前景有情怀也有利益。虽然这几年要解决基本技术问题,可能效果不会很好,但是将来一定会有一个突破的方法的。现在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电池性能问题,就是提高电池性能;二是电池的测试与管理,即保证电池安全可靠的运行,在梯次利用时,对电池状态进行评估。市场方面,今明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会重新大洗牌,就像前些年的手机市场和单车市场一样,洗牌后挺下来的前景无限,失败的就只能退出。如果要加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话,建议选择航空母舰般的大厂,至于什么样的车企是航空母舰?在中国,肯定是国企啦,其实比亚迪和吉利也可以的,还是要看政策哦。
⑵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年产量逐年上升,突破200万辆。从销量来看,2020年全年全球一共售出了约324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欧洲市场占比第一,为43.06%;中国市场约占41.27%,排名第二。分产品来看,纯电动和插混动力汽车为新能源汽车主要产品,占比合计在99%以上。
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升级时期,全球产量呈上升趋势
新能源汽车早在19世纪就已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它曾大获成功,但是好景不长,到19世纪20年代,由于大油田的不断发现降低了汽油的价格,以及内燃机的技术进展,汽油车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而当时的电动车速度低、续航里程短又价格昂贵,遭到了淘汰。此后数十年间,尽管仍有一些电动车问世,但受制于居高不下的成本和续航能力的短板,电动车一直未能达到商用规模。
直到20世纪末期,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加深,人们才再次将目光转向节能环保的电动车。进入21世纪发展电动汽车己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战略重点,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升级时期。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⑶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
现在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开始阶段。配套设施都不完善,包括汽车制造都存在生产线不完整配件拼凑。整个车不同的配件都是东拼西凑而来。没有一个完善的生产标准。再加上后续充电桩建设跟不上。所以导致很多人开上新能源汽车。很窝火。后续改进,只能等待市场慢慢成熟,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这个过程。
⑷ 江苏地区 新能源发展现状
沿江苏南通海岸线一路走去,从小洋口到东凌的上百千米路程中,随处可见海面上缓缓运转的巨大风机。风机高有80米,叶轮直径亦有70余米,虽远但不显渺小。
海上风电场成为江苏沿海新风光,与亘古存在的滩涂、沙洲比邻而居。该风电场始建于2006年年底,当年,龙源公司投资的15万千瓦风电场正式建成,结束了江苏无风电的历史。
以此为显著标志,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江苏迅速兴起。新能源产业成为助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1
能耗大省欲增加能源供应
江苏一直以来就戴着两顶帽子:能源消耗大省、能源资源小省。江苏省传统能源资源匮乏,原煤、石油、天然气的产量都不大。因此,历史上隶属山东的徐州,因生产原煤,在1953年被划归江苏。
但是,一个徐州摘不掉江苏头上的帽子。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量则只有2406万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只有11%。
江苏省统计局专家王当龄表示,江苏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地区,能源供需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江苏经济的发展。但是,从近些年能源供需形势看,江苏省的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解决能源供需难题,方法有二:一为节能降耗,二为增加供应。根据新华社在2008年年初所作调查,早在2005年,江苏省每万元GDP的能耗就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再加上江苏省支柱产业化纤、纺织、有色金属等均为能耗大户,江苏进一步节能的空间并不大。
“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决定了江苏节能降耗的难度很大。”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卫东表示。
增加供应因此成为必然之路。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江苏摘掉“能源资源小省”的帽子提供了可能。
2
新能源发展取得初步成果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毛伟明透露,未来3到5年内,江苏核能、风电等新能源将形成1800万千瓦以上的装机容量,堪比三峡水电站。
给予毛伟明信心的,是江苏全省广泛开展的新能源项目建设。
从苏西的南京到苏北的徐州,一项项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不断诞生——南京江宁区20多家企业加大投入,全区风电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徐州市引进维斯塔斯项目、罗特艾德—力士项目、凯迪环保节能项目,形成产值15亿元。
从苏南的无锡到苏东的盐城,一家家太阳能光伏企业拔地而起——无锡尚德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十强,其产能占全国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60%;南通强生光电引进世界最先进的2.5万千瓦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并建成全国首座普及型光伏电站。
此外,苏中宿迁的生物质能发电、如皋的跨区域垃圾发电,也展示了江苏新能源发展项目的多样性与广泛性。
江苏发展新能源产业,具备充足的物质基础。资料显示,江苏每年有1500万吨秸秆可作为能源利用,折合标煤700万吨;年均日照1800小时~2600 小时,年均辐射总量3.3亿焦/平方米,太阳能利用条件良好;风能资源得天独厚,954千米海岸线加上2000多千米沙洲,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38万千瓦。
2008年江苏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近9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规模和风电设备成套机组制造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3
发展新能源需政府进行科学引导
摆在江苏面前的是一条前景光明的大路,但是路途仍然是曲折的。
就总量而言,虽然新能源发展快速,但新能源在全省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微不足道。
具体到各个产业,也仍有诸多问题待解。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协会的专家表示,江苏发展新能源产业,主要面临产能较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科学规划等问题。以光伏产业为例,光伏产业作为江苏新能源阵营的“王牌”,其两头在外(原料供应在外、产品销售在外)的产业特征对本土能源供应只起到“画饼充饥”的作用,且加剧了用电紧张和环境污染。
“新能源发展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已有显现,值得警惕。”江苏省发改委的一位专家表示。
解决新能源发展中的问题,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在研发、布局方面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部门科学引导。
今年出台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江苏沿海发展战略升级为国家战略。这份规划提出要在江苏沿海地区积极发展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在以后推进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时,将建立竞争机制,加快海上风电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和技术进步。
江苏省的政策同样体现推动与引导的结合。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韩庆华说:“在产业政策上,对各类投资主体研发新能源产业项目实行鼓励政策。此外,在金融、企业兼并重组、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也将加大扶持力度。”
江苏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虽然短期内不会对江苏省能源供应现状产生大的影响,但改变毕竟在发生。江苏沿海的开发,将我国东部沿海区域最薄弱的环节带动起来;江苏新能源产业的建设,则使我国东部能源输入典型地区迈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正如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颢瀚所说:“之前的劣势已经成为现在的优势。”加快开发新能源,受益的将是整个江苏,乃至长三角、淮河流域。
⑸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现在新能源是当前比较火热的专业,就业方向也是比较宽的,很多汽修学校都有这个专业,如果基础比较扎实的话可以去做新能源教师,也可以去比较高端的汽修店和连锁店,当然有经济基础还可以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