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积分日本车企
A. “跳不过”电动车的日系车企会怎么样开始新能源战略转向
与大众等德系车对电动车的激进式投资不同,日系车企因路线不同,普遍对电动车制造兴趣寥寥。在大众不惜花重金打造电动车MEB平台时,日系车企推出的“油改电”车型更像是为应付“双积分”政策的作品。但在今年上半年,日系车企却集体表现出对纯电动车的空前热情。
而这种丰田式战略“反复”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日系车企早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误判的结果。事实上,日本掌握着最先进的锂电技术,有着发展纯电动车的优势条件。但在过去的这些年,仅日产在国际上推出了聆风(参数|图片)纯电动车型,以及今年上半年的轩逸(参数|图片)纯电。本田和丰田则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中。
B. 144家车企,86家双积分不达标,新能源积分会暴涨吗
继财政补助、路权优惠之后,“双积分”将成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只是,这一政策影响如何,业界仍在适应与摸索。积分出了,规则也调整了,主机厂要怎么变,这是个问题。
双积分,忽然又热闹了起来。
6月29日,工信部再度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与优化,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7月2日,工信部随之发布《2019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告》,共有144家公示车企,仅58家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另外86家不达标。
2019年,144家汽车生产、进口企业总共产生了643.43万分的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和417.33万分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而需要抵偿的负积分分别为510.73万分和85.53万分。在供大于求、处罚方式对于车企影响有限的前提下,负分者暂时不慌,正分者不到最后,更不需要着急出手,大家都在摸索、试探。
国家只关心车企的双积分是否清零,并不关心负积分车企以何种方式取得正积分车企的盈余积分。事实上,方式一定不止用真金白银去换这一种,资源互换、技术合作都有可能。
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积分的价格,未必会出现暴涨。
不过,“双积分”施行三年以来,确实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几经震荡,但是落后产能不断被淘汰,放鲶鱼搅活市场的目的也初步达成,汽车工业战略升级的趋势也不断明确。
此时,通过计算方法的优化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积分的价值,双积分办法的指挥棒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 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什么时候实施
1月30日讯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今日就新能源汽车积分问题作出回应称,积分办法将于2018年4月1日开始实施。部分企业还面临一定的达标压力。以2016年为例,123家汽车企业中,有42家企业没有达到燃料消耗量标准要求,其中也有产销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少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布局方面,距离2019年和2020年积分比例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工信部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提醒企业要引起重视,要根据积分办法中平均燃料消耗量标准和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求,尽早进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布局,反应慢了不仅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将错失发展的良机。
辛国斌认为,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明显增强,还存在着行业散、小、乱的现状,产品的安全隐患也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创新能力不强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扭转、取得突破。为了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工信部制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这是以工信部39号令的形式对外发布的,已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适当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增加了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要求,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健康持续发展。
D. 2019年20家车企新能源汽车积分为零,29家为负
4月10日,工信部公示关于2019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在119家国内乘用车企方面,70家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正积分,20家车企新能源汽车积分为零,29家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为负。其中比亚迪汽车获得新能源汽车积分最多达478587分,一汽大众产生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最多达-145274分。
在2019年的榜单上,比亚迪仍然是新能源积分最多的车企,而北汽新能源则取代上汽成为第二名,上汽降至第三名。“负分榜”上,除一汽大众为倒数第一外,倒数2到10位有上汽通用、北汽现代、北京奔驰、东风汽车、东风小康、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四川一汽丰田、广汽三菱。
从此次双积分报告中也反映出,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较慢的车企,也会因产量越高扣得积分越多,其中合资品牌中因燃油车型更为畅销从而使得积分减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E. 2019年度车企“双积分”正式公示,比亚迪领跑第一
日前,根据《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原质检总局)令第44号)要求,工信部网站正式将2019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予以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 将于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有何看点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消息,针对“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工信部称,积分办法已经在2017年9月27日正式对外发布了,将于2018年4月1日开始实施。在这个政策研究制定过程中,工信部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包括中外资企业都深入参与了这个政策制定过程。据工信部掌握情况,部分企业还面临一定的达标压力。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工信部也清醒的看到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明显增强,还存在着行业散、小、乱的现状,产品的安全隐患也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创新能力不强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扭转、取得突破。
G. 新能源积分考核要开始了,都有些什么要求国内外车企影响大吗
为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和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达成,工信部于2014年颁布《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及《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两部油耗标准,提出我国第Ⅳ阶段各种车型油耗的目标值及全国平均燃油消耗量的目标值。自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第Ⅳ阶段油耗标准,但相关的奖惩措施一直没有明确规定,没有对车企形成有效约束。同时,各车企新能源汽车产品长期依赖政策补贴降低价格进行销售,对国家财政收支造成压力,并且催生出了骗补的问题。
H. 日本车企新能源汽车规划:真滞后了么
综合来讲,在新能源领域,日本车企,以本田和丰田为例都是混动技术的佼佼者,而日产和三菱汽车却是纯电动车的领头羊。根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补贴,日本车企的新能源发展方向也在不断做出改变。
I. 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需要多少产能
FT中文网9月10日报道虽然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界定还没有完全清晰,但并不能排除过剩的可能性。中国汽车最近30余年的发展证明,本次对新能源汽车的追逐仍将是“全民性”的——所有制造汽车的企业在战略(或者说形式)上都必须提及它,否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无论这种淘汰来自真实的市场,还是政策层面。不过,在新能源汽车过剩之前,中国汽车还有的路要走。现实证明,现在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还处于试探阶段,他们推出的产品不是为了进行销售,而是为了展示。一来迎合“主旋律”,一来证明其与全球基本处于同一层面。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推出了其F3DM双模电动车,在市场层面它被冠以“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这是中国在新能源轿车方面的重要时刻。但其14.98万元的售价说明,这款车并不是为商业化生产准备的。比亚迪的品牌难以支撑这样的售价,与此同时围绕该车的辅助性工作尚未到大批量生产的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在政策层面,中国尚且没有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出明确的政策,究竟选择哪一种新能源作为发展方向,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电动汽车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比亚迪是借助其在电池方面的优势首先向政府层面进行试探。在F3DM车型上市后,比亚迪可以通过政府用车等方式,让政策制定者对电动汽车有清楚的认识,以便在制定政策时,能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给出明确的政策支持。毕竟,在1998年清华大学试制出中国第一辆高尔夫燃料电池汽车以来,政策制定者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始终处于摇摆状态,他们需要有企业引导才能制定出政策。比亚迪向市场传递的信号具有诱惑性,诸多厂家也纷纷试水电动汽车。2008年4月,长城在北京车展展出了其Kulla电动车。2008年11月,吉利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展出了熊猫电动车。2009年2月,奇瑞的S18电动车下线。一时之间,电动汽车成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种方向。其实,在比亚迪们努力的同时,国际市场对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动向。日产、本田、戴姆勒等跨国汽车公司也纷纷拿出了其在电动汽车方面的代表作品。这是诱惑中国向新能源汽车法力的外部原因。但直到2009年9月,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也没有明确的表示电动汽车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他们不愿承担风险。只要此类政策出台,所有的汽车企业都会冲进这一领域,这种做法的后果难以估量。通过各种具有官方背景人士的表态可以发现,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是基于自身的条件,而是为了追赶跨国公司的步伐,“赶超欧美”的想法成为他们的主要意图。所以,他们在制定政策时会更加摇摆。不可否认,在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各种条件尚不具备。但最重要的是,电动汽车的生产商如何与具有绝对垄断性的国家电网达谈判。要与国家电网争利,汽车制造商没有成功的把握。而这直接决定着电动汽车行驶的范围。其实,在这层意义上,中国汽车的产能过剩是规划中的过剩,而非直接生产汽车数量的过剩。更值得警惕的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数量的过剩。电动轿车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较为明显的表现,其他诸如生物燃料、氢燃料、E85乙醇燃料等方面则还没有形成爆发性的力量。与国家政策的现状一样,诸多汽车都表示,他们在各种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尝试。如此以来,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在政策层面。而这个政策的制定将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由于各汽车制造商所在的省(市)对当地的GDP具有相当的影响,一汽对于长春、东风对于武汉、上汽对于上海、广汽对于广东等的重要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这些地方政府必然会想方设法为这些汽车企业争取利益。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必须首先能协调各地的利益。这不会很容易。与此同时,政策的制定必须摆脱合资企业的影响。在以汽油为主的市场中,合资汽车公司成为市场的主导性力量,它们对各种政策的制定具有程度或深或浅的左右。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必须改变这种局面。若跨国汽车制造商将其新能源方面的车型通过合资公司导入中国,这将使政策的制定面临更难的选择。在方向选择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必须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完全的复制欧洲、美国、日本等的路径很难成功。以欧洲市场为例,柴油轿车在这里具有相当的市场,大众等汽车制造商在这一细分领域具有绝对的优势,大众也曾在中国投放了柴油轿车,不过并没有成功。鲜见的障碍是中国的柴油品质很难达到欧洲的标准,但中石油与中石化并不想改变现状。在日本,以丰田为代表的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在中国普锐斯等车型尚处于探路阶段。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道路,必须由企业进行探索,政府只需要提供政策的支持即可,无需行使其他的行政大权。
J. 2019年“双积分 ”情况发布 比亚迪夺冠新能源汽车积分榜
(文/彭科峰)7月2日,工信部对外发布2019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积分情况,其中达标企业58家,不达标企业86家。
据统计,2019年度中国境内144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2093.00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行业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480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6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643.43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510.73万分,新能源正积分417.33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85.53万分。
其中,119家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2001.75万辆,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461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3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604.65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455.57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387.47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80.50万分。
此外,25家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进口乘用车91.25万辆,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905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6.28升/100公里,消耗量正积分为38.79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55.16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29.86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5.04万分。
值得一提的是,车友头条根据工信部的这份数据发现,2019年度,国内车企中新能源汽车积分最多的是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其次则是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至于季军的位置,则被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获得,这也基本反映了当前比亚迪和北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地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