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开启新能源汽车攻势
『壹』 丰田与大众,谁将是中国新能源政策赢家
个人认为,大众惠氏新能源政策的赢家,因为中国大陆对日企有排斥性
『贰』 大众2019年在华销量达423万辆 发展重心向电气化转型
14日晚间,大众汽车集团公布2019年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2019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的总交付量为423万辆,创历史新高,较2018年的421万辆微增0.6%。目前,中国已成为大众集团最重要的区域市场。2019年,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上升了1.7%,达到316.3万辆,占到全球总销量的50.38%。
大众汽车旗下多个品牌中,除斯柯达外销量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具体来看,大众汽车品牌及其子品牌捷达交付量达316.32万辆;奥迪交付量为69.01万辆,同比增长4.1%创历史新高;保时捷交付量为8.68万辆,同比增长8%;斯柯达交付量为28.2万辆,同比下降17.3%。
大众汽车集团表示,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负增长的趋势下,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继续保持同比增长,集团在华市场份额提升至19.8%。从其两大合资品牌的销量来看,上汽大众(含上汽斯柯达)2019年销量为200.2万辆,同比略有下降;一汽-大众2019年销量为213辆,同比增长了3.8%,是国内2019年唯一一家产销均突破200万辆的车企。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的发展重心落在了电气化转型上,2019年大众汽车集团推出了众多电动车型,其电动车型的全年销量约为14万辆,同比迅增80%。大众汽车品牌目前共有7款新能源车型在售,大众进口汽车旗舰新能源车型途锐PHEV也将于2020年上市。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表示,2020年集团将投入40亿欧元进行市场拓展,约40%的资金将用于电气化战略方面。基于MEB电动模块化平台将于2020年在佛山和安亭工厂正式投产,而集团也将开启全面的新能源产品攻势,将于2025年前推出30款在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实现其新能源汽车本土销量达到150万辆的集团目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叁』 从燃油车到电动车,大众想继续稳坐第一,特斯拉能答应吗
前不久大众ID.4量产版车型的亮相代表着大众品牌在纯电动领域真正向中国市场发起进攻,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型也将开启大众品牌新的时代。“2024、2025年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品牌”,大众中国CEO冯思翰的这是番话更是表明了大众强有力的攻势。
结语:身为中国燃油车市场当之无愧的绝对霸主,进入中国市场已经36年的大众汽车如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纵然强大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布局相当缜密,但继续坐稳头把交椅也没那么容易,如何下好这盘大棋,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肆』 大众掀起纯电动车攻势,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将变成红海吗
狼来了,这是笔者看到大众三款纯电动车之后的第一反应。时间回到2008年6月,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大众紧凑车朗逸正式上市,虽然有人质疑它是中国专属、基于淘汰PQ34平台打造,但它和兄弟车型新宝来随后10年的市场表现证明,大众对中国市场足够了解,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按照产品定位来看,电动车的主要用途是城市通勤,在续航里程、制造成本、车辆自重方面找到平衡点是它的目标,盲目追求高续航里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电池组增加会导致车辆自重、能耗提升,这与节能减排的初衷相违背。日常通勤车,这是纯电动车在很多家庭中的定位,200~300公里的综合续航里程已经可以很好满足需求。除了宝来/朗逸/高尔夫纯电之外,续航里程在270公里左右的还有2018款宝马i3。不再过度追求续航里程的还有特斯拉,即将推出的Model Y综合续航里程为390公里;面向全球市场销售的名爵EZS,综合续航里程335公里,最新上市的宝马i3快充版,综合续航里程也不过340公里。
国际巨头发力或让蓝海变红海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已逐渐接受纯电动车,第一批车主将迎来换购,对于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合资品牌、豪华品牌而言,换购潮来临之时是它们入市最佳实际,省去了给消费者普及知识的成本还可以依靠更强品牌号召力来获得目标客户青睐,于是从去年开始,不少合资车企、豪华品牌盯上了中国纯电动车市场,如去年上市的东风日产轩逸纯电,即将到来的大众朗逸/宝来/高尔夫纯电,豪华品牌阵营的奔驰EQC、奥迪e-tron等。
因为缺乏必要竞争和高额补贴护航,让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在过去几年高价热销,但随着补贴退坡和国际品牌车型入市,纯电动车市场即将从蓝海变红海。面对进口e-GLOF低至24.68万元的官方售价,笔者认为其国产之后的价格可以低至20万元以内,宝来/朗逸纯电更是有望下探至17万元以内,与比亚迪秦Pro EV、北汽新能源EU5直接交锋。
从产品特点来看,无论是大众宝来/朗逸纯电、日产轩逸纯电还是宝马i3,都不是过分追求高续航里程,更多是以够用就好为目标。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外资品牌在试探中国电动车市场需求,看消费者更追求高续航里程还是以够用就好为原则。在价格相当的情况下,是选择合资品牌的更强号召力和更好品控,还是自主品牌的高续航里程,这是留给消费者的一道选择题。
10年前,朗逸和新宝来拉低了主流一线品牌合资紧凑型车的价格门槛,让轿车市场变红海;10年后,大众试图用宝来/朗逸纯电成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销量领跑者,至于它能否成功,就要看大众的品牌号召力是否可以弥补150公里左右续航里程的差距。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提升续航里程对于大众这样的巨头是零难度,让它留有后手,若消费者对其不足300公里的续航里程不满意,可以迅速推出长续航里程来满足消费者需求。随着日产、大众、丰田等巨头相继进入和补贴退坡,中国纯电动车市场也将从蓝海变红海,自主品牌躺着赚大钱的日子即将终结。
『伍』 2020年推出的重磅新能源新车,哪款更让你期待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蔓延全国的疫情让各行各业都按下了“暂停键”,让本身已经下行的汽车市场更是变得雪上加霜。其中,新能源汽车更是一大重灾区,如今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下滑超过五成,多家原本畅销的新能源产品销量大幅度下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陆』 怎样打消目前大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顾虑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仍有许多顾虑。如何打消目前大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顾虑还是需要从车辆的在使用的时候,如续航里程短、电池不耐用、充电不方便,电池安全等传统短板和痛点上面去进行分析。
其次就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也提出质疑,起火、自燃事故时有发生,安全这一项指标若是达不到,就更别谈打消新能源汽车的顾虑了,综合来说,除加速建立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对于电池的技术是否可靠、安全性,续航里程等各个层面。也就是说,能够满足这些消费需求的电动车,则能打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顾虑。
『柒』 如今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是不是越来越高了
整个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黄金时代。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制没有现在那么苛刻,整个全球经济环境都非常好的情况下,设计理念的刷新也迎来了大爆炸。这不仅包括造型理念的深化,还包括动力领域的爆炸。受海湾战争的影响,世界各国开始应对21世纪的能源危机,制定日程。相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限制也成为当时挂在全球汽车企业头上的刀。在处理21世纪出现的排放法规的技术路线选择上,代表大众的欧洲汽车企业和代表丰田的日系汽车企业从此开始分化技术路线。
进一步细分的话,电动混合动力车型是按照中长距离使用的传统车型的发展方向部署的,而纯电动车型则是以城市通勤代步为主的诉求。但是从整个大众集团的新能源布局来看,现阶段的大众集团仍然处于比较保守的阶段,没有刻意宣传新能源动力车型。这可能与它现在的补课阶段密切相关。从这一点来看,大众的新能源路线并不激进。
『捌』 大众已开始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了吗
开始了,都已经和江淮合资建新能源厂了
『玖』 ID.4 CROZZ投产,一汽-大众加速电动化攻势
本报记者付鸿烈
继去年年底在德国投产ID.3之后,大众汽车终于也在中国市场开启了MEB平台车型的投放。两周前,大众汽车在深圳发布了ID.纯电动品牌的首款车型ID.4,这款车型的投放延续了大众汽车在华惯用的“双车战略“,以一汽-大众ID.4CROZZ和上汽大众ID.4X两款车型入市销售。
MEB平台技术创新,全新E3电子电气架构都是服务于一汽-大众践行新能源发展战略。事实上,一汽-大众一直坚持绿色发展,致力于“goTOzero”战略目标,通过构建全新NEV生态系统,实现电动产品战略升级。
但在一汽-大众看来,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和能源的变革,更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发展。针对新能源产品,一汽-大众推行新零售模式——代理制。在充电服务上,一汽-大众通过家庭充电、公共充电以及应急充电向用户提供360°全场景充电服务解决用户充电顾虑。
本文图片来自一汽-大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