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碳化硅
Ⅰ 电动汽车应用广泛 比亚迪明年或将建造碳化硅生产线
比亚迪决定建立自己的碳化硅生产线,可能是因为产能不足。比亚迪半导体产品中心芯片研发总监吴海平在9月中旬表示,随着产能的逐步攀升,以及比亚迪汉的预购量远远超出公司的预期,碳化硅供不应求。不过,从第四季度开始,该产能将满足比亚迪汉四轮驱动版的销售需求。
Ⅱ Sic电驱动系统能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哪些变化呢
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汽车界也掀起了一场极大的变革。而随着新能源车型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轻量化,小型化,高效化也成为了电力驱动系统最主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而SiC芯片的出现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厂商纷纷开始抢先布局和研发。那么这种SiC芯片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又能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首先,SiC是一种复合半导体材料,主要用于电子领域,可以实现电力的转换和控制作用。并且由于SiC能够承受更大的击穿场强并且导热系数更高,所以也被广泛的应用在高压电子领域,例如电源,逆变器等。而如果将这种材料巧妙的应用在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当中,就能够生产出强度更高,更耐高压的电驱系统了。
综上来看,SiC芯片在电动汽车领域还是有着很大发展潜力的,如果供应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那么SiC功率半导体将会引发又一轮新能源汽车革命。
本文为汽车观察家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博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Ⅲ 博世碳化硅功率器件首次对外亮相
日前,博世碳化硅功率器件首次对外亮相。
该器件能够在实现高开关频率的同时,保持较低的能量损耗和较小的芯片面积,并增加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6%的续航里程。
博世方面表示,其位于德国的第二家芯片工厂将于2021年投产。预计到2025年,碳化硅将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会与IGBT模块持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高性能碳化硅控制模块/百公里加速3.9秒 比亚迪汉EV最新消息
比亚迪精准把握新能源车发展趋势,倾注大量心血在比亚迪汉的研发上,近日,比亚迪宣布汉EV首次应用“高性能碳化硅MOSFET电机控制模块”,应用最新科技后比亚迪汉EV百公里加速仅需3.9秒。根据此前信息显示,该车或于2020年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初(6月份左右)上市。
高性能碳化硅MOSFET控制模块
据了解,汉EV将装备最大转速超过15000转/分的高转速驱动电机总成,其电机控制器首次使用了比亚迪自主研发并制造的高性能碳化硅MOSFET控制模块,碳化硅模块能够降低内阻,增加电控系统的过流能力,让电机将功率与扭矩发挥到极致,大幅提升了电机的性能表现。此外,汉EV采用高电压平台设计,刀片电池输出电压达到570伏,这不仅对整车性能的提升带来巨大帮助,同时也为整车能耗下降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博世碳化硅功率器件首次亮相 能够提升6%的续航里程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博世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
选车君观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一直都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博世的碳化硅功率器件能够有效地缓解用户的续航里程焦虑,为消费者提供更出色的驾乘体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Ⅵ 碳化硅外延晶片概念是什么适用于什么领域、行业
碳化硅外延晶片即以碳化硅单晶作为衬底生长的外延片。
碳化硅外延晶片使用领域、行业:外延晶片主要用于各种分立器件的制作,比如SBD、MOSFET、JFET、BJT、SIT和MESFET等,这些器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白色家电、混合及纯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能发电、UPS、马达控制、轨道机车、轮船和智能电网等。
碳化硅外延晶片属于半导体行业。
(6)纯电动汽车碳化硅扩展阅读:
2012年,中国国内首批产业化3英寸和4英寸碳化硅半导体外延晶片在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的瀚天泰成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投产。
2013年,瀚天泰成计划试生产6英寸规格的碳化硅外延品片;到2016年,将实现年产碳化硅外延晶片2万片,产值有望达到4.2亿元。
2015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小龙研究组与北京天科合达蓝光半导体有限公司合作,解决了6英寸扩径技术和晶片加工技术,成功研制出了6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截至2014年3月,天科合达形成了一条年产7万片碳化硅晶片的生产线。
Ⅶ 混动/电动再次“爆发”,德尔福获中国三大车企42亿巨额订单
[汽车之家?行业]??近日,德尔福科技公司(DelphiTechnologies)宣布将在2020年第二季度携手中国三大整车厂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新业务产品计划将于2021-2023年展开。
另外一项涉及的是纯电动汽车业务。纯电动车市场在中国正在快速增长,德尔福科技与科锐共同开发的800伏碳化硅逆变器也将为中国纯电车型的动力系统提供更多前沿方案。
2020年1月,博格华纳宣布以33亿美元(约合229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尔福科技,以继续开拓正在增长中的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业务。双方该收购事项已经获得股东批准。一旦双方整合完毕,就意味着曾经在零部件行业雄霸一时的德尔福,在经历一轮轮业务剥离之后,将被全新的公司形态取代,而一家可以冲击全球20强的新零部件企业集团将诞生。(文/汽车之家彭斐)
Ⅷ 能够硬磕特斯拉Model3,比亚迪汉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原创/方迪
主编/孟笑宇
一直以来,高端纯电动汽车除了续航里程、充电时间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吸引大家更多是智能科技和媲美超跑的性能。
而集这些优势于一身的,大家首先就会想到特斯拉,想到国产Model 3。不得不承认,特斯拉很容易让人上头,但难道其他品牌就造不出一台同样优秀电动车吗?
于是,Polestar极星出现了,奥迪e-tron出现了,中国品牌中比亚迪汉EV也逐渐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全新设计,百公里加速3.9秒,续航里程达到605km,比亚迪汉EV完全可以特斯拉Model 3彻底的比一比。
比性能,谁更能撒欢?
时常见到很多特斯拉车主和超跑崩直线,那就从特斯拉最自信的性能,比着走起。
比亚迪汉EV的前后双电机综合功率为363kW,百公里加速为3.9秒。而Model 3长续航版本与标准续航版本的5.3秒和5.6秒,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版本的3.4秒。
相较而言,比亚迪汉EV在性能上远远超越了Model 3长续航和标准版车型,与高性能版仅有0.5秒的差距,对于驾驶来说,几乎是感觉不出来。
高性能的背后是,比亚迪在技术上的积累和突破。
作为电动汽车的最核心的零部件,驱动电机就是电动车的“发动机”,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车辆外在性能表现。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交流异步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两种,特斯拉经常用到的是交流异步电机,而比亚迪采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永磁同步电机。
相比之下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高、能耗较低、控制难度较易等优势,但是转速达不到交流异步电机那么高。
所以,此次汉EV在后桥的电机上采用了全球首款量产碳化硅电机控制模块,经过升级的后桥电机最大转速可以达到15500转/分的转速,达到了交流异步电机的水准。
当然,高性能版本Model 3也是真的够快,可是特斯拉的电机是出了名的能耗高,就是说几脚电门爽完了,电掉了一大截。这也是我正要提到的碳化硅电机控制模块的优势。
因为这个碳化硅电机控制模块,电控的综合效率高达97%以上,也就是说基本上能源的转换是没有浪费的,能耗非常小。而这个模块的关键就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之一,IGBT技术。
IGBT对于电动汽车,就相当于CPU对于电脑,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电动车的性能。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车企,相比其他外购IGBT的新能源车企,看别人脸色吃饭,比亚迪就完全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就比如提高工作电压是很多电动车企下一代车型的研发趋势。
目前一般电动车的电机和电池包的工作电压区间在400V左右,很多厂家目前很难突破,其实就是没有掌握IGBT逆变器技术,IGBT也正是这一技术的核心器件。
如果购买别人家的IGBT不仅价格高,而且还会因为适配性导致效率不理想和发热控制不稳定。
而比亚迪2018年自主研发的IGBT4.0,电流输出能力提高15%,综合损耗降低20%,温度循环寿命可达主流产品10倍以上。以全新一代唐为例,百公里电耗可以节约3%。
在汉EV上,因为更高的电压会使发热量和损耗越小,刀片电池输出电压可以达到570伏,在先进热管理系统的配合下,峰值电流可达800A。
在需要输出的时候全力输出,在需要省的时候最大程度省下电来,所以你完全不必担心因为用力过猛,再去快没电了。
所以真正的性能电车不仅得跑快,还得损耗小,更持久。
此外,评判一台车的性能除了跑得快,还要刹得短,那样才安全。行业里也有百公里制动距离小于 37 米是性能车的分界点的说法。
在新能源车领域,博世的iBooster一直是颠覆汽车刹车系统的存在,它牵扯到安全和动能回收等等,所以有没有iBooster成为消费者买新能源车最在意的问题。
目前特斯拉Model 3全系都采用iBooster机电伺服制动系统,在这个制动系统的加持下,标准续航版本实测的百公里制动成绩为36.42米。
这个成绩瞅着也就刚好及格吧。
而比亚迪汉EV就采用的博世最新“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实际上就是将iBooster(机电伺服助力刹车系统)和 ESP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合二为一,能更快响应触发制动。
传统制动系统的响应时间在600毫秒左右,而IPB可以在150毫秒内提供最大制动力。加上Brembo卡钳、马牌的MC6轮胎,汉32.8米的制动距离刷新了电动车新的制动距离记录。
足足比特斯拉近了4米,这多出来的距离在紧急情况下真的能避免太多危险。
除开紧急情况下的急刹车,平时正常刹车时难免会出现“点头”的现象,点多了就有种眩晕的感受,非常不舒服。所以比亚迪在基于IPB系统上研发了“CST舒适制动”功能(全球首发),在保证制动安全的前提下,避免刹车的点头现象,比亚迪真的是个细节控。
并且制动的能量也没有浪费,刹车系统与驱动系统协同工作,可以回收10%的制动能量来提升整车的续航里程。
难怪没人说比亚迪的续航里程会缩水,原来想法设法都在给电池充电。
比设计,谁更惊艳?
其实性能只能算得上汉的一个亮点,自从沃尔夫冈·艾格来到了比亚迪之后,每款新车的设计都能俘获人心,但是也不排除有人会很喜欢特斯拉Model 3那样的极简内饰,第一眼看起来确实足够极客酷炫。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长时间面对除了一块Pad以外毫无其他装饰的冷淡内饰,可能到那时你会才觉悟到有沟通感、有温度的内饰是多么的需要了。
而内饰的表达不仅仅只限于西式的豪华,作为一家中国品牌,咱们可以将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注入到设计当中,那才称得上真的高级。
在我的心中,有两个汽车品牌将中式豪华设计发挥的淋淋尽致,一个是红旗,另一个则是比亚迪。
抛开已经司空见惯的Dragon Face不说,这次汉的内饰或许才是最大的亮点。比如空调出风口设计,灵感来源于西安大雁塔的外观结构,仪表台与门板、中控屏与两侧音响罩,运用了古建筑当中的“品”字型排布方式,运用中国建筑特有的结构来打造空间,真是豪放大气的内味儿。
内饰颜色灵感来自于汉朝贵族服饰,座椅采用双线条精湛刺绣工艺缝制,让你能从中感受到汉服的精致、唯美。中控区的BYD HEART与方向盘,采用龙的元素特征,处处彰显着比亚迪在设计上文化自信。
当按下启动键,光会在BYD HEART、挡位控制球头、仪表盘氛围灯和数字化面板等处流动,直至将整个内饰点亮,将中国的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
看了那么多璀璨精致的中国设计,此时的你是否还想得起特斯拉的极简风内饰?
我想这就是用心造车和只追求造车效率的本质上区别。
就像是起初大家会以为比亚迪汉是一款跑车,而比亚迪却把汉造成了一款轿跑,实用性大大提升了,因为比亚迪会首先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车型,而不是靠噱头去吸引关注。
比安全,谁更靠谱?
其实提升续航、性能、设计只算得上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方面,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安全,多起电动车自燃事故,不得不引起厂家和消费者的重视。
比亚迪汉EV作为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出发点就是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刀片电池通过调整电池包的结构,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能够放下更多的电池组就弥补了传统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的最大缺陷,比亚迪汉单次充电可满足600公里续航需求。
再加上特有的设计来控制电芯热失控扩散以及磷酸铁锂的材料优势,即使遇到电池被刺穿、挤压等等极端情况,也不会发生燃烧。
相比三元锂的1200次循环充放电,48万公里的行驶寿命,刀片电池的循环充放电可以保持在3000次以上,行驶里程可超过120万公里,电池容量的衰减更小。
而且磷酸铁锂充放电倍率大,充电时可以全程满负荷充电,汉充电10分钟续航就可以达到135公里,真正做到了充电快、长寿命、高安全。
-----
在产品上,Model 3对于特斯拉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它的国产解决了特斯拉曾面临的困境。而汉对于比亚迪来说是旗舰产品,比亚迪将最先进的三电技术、最巅峰的设计都给到它,并且预售价才23-28万,实际上,二者并不是同一级别的对手。
在品牌向上这条路,比亚迪就像是汽车界的华为,一直担当起自主品牌新能源引领者的角色,颠覆着国人的认知。其实不用太刻意去比较,因为特斯拉的成功无法被复制,比亚迪的技术积累也没有人能够取代。
不过最近特斯拉一次又一次闹出芯片门,降价门,让人感觉它不像是一台车,更像是一种电子产品。
作为消费者,你是会选择购买一台漂浮不定的特斯拉,还是支持一直脚踏实地,刷新中国品牌续航标杆、性能标杆的比亚迪汉,我想答案无疑是后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Ⅸ 纯电动车可持续发展,换电比充电更合适
在过去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慢慢进入了瓶颈期,产销增速放缓的原因仍然是价格高和加电难。之前大家寄希望通过优化电池降低成本,目前看遥遥无期,并且加电问题也没有得到优化。政策需要给换电更多地引导。
除了加电难和价格高,还出现了安全问题,根据国家大数据平台的测算,大概有42%的BEV是在充电状态下起火,换电的理想倍率充电恰好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行业发展来看,相关部门不反对就是最大的支持,让市场自由选择技术路线和模式。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