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战略目标
㈠ 谁能代表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比亚迪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尽管大家对于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等新能源板块都有所涉猎,但各国所选择的新能源发展侧重点也是各有千秋。 欧洲:柴油车...
㈡ 比亚迪为什么领导新能源汽车产业
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受人瞩目,而一个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015年,凭借61722辆的销量成绩成功登顶全球销量排行榜首位,说到这里也许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了,那就是比亚迪。比亚迪何以能在全球全面掌握新能源汽车话语权?笔者以为,主要依靠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多年耕耘,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多项核心科技。
销量领先:连续夺冠,续写新能源汽车品牌传奇
2015年,在国内传统汽车增速放缓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却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中,尤以比亚迪的增长势头最为明显,在全球范围内,自2015年5月起,比亚迪的单月销量就横扫美、日、德系新能源汽车品牌,连续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冠军,大幅领先特斯拉、日产等国际品牌,成为全球最热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眼光超前:高瞻远瞩,提前发力新能源汽车研发
多年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未来将要产生的环境、能源、国家安全这一系列危机,于是在这位绿色环保者的领导下,比亚迪坚持“三大绿色梦想”战略——用太阳能、储能、电动车,从发电、储电再到用电实现一整套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为地球的真正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不久之后,发展新能源汽车便被定为国家战略。尤其近两年来,国家层面支持更是频频加码。早在2015年的两会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并在过去的一年中不断为新能源汽车开绿灯,推出“不限行、不限购”、“免购置税”等一系列新措施,以政策手段全面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而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两会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被高度关注,并在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新能源汽车被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同时鼓励城市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战略超前:市场战略和技术战略双双领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在2015年4月就发布了新能源车“7+4”市场战略布局,“7”即7大常规领域;包括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4”即4大特殊领域,包括仓储、矿山、机场、港口。从而实现全面市场布局,将电动化进行到底!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层面,比亚迪依赖其“542”战略,即:百公里加速小于5秒;搭载极速电四驱;百公里油耗均在2升内。在机械时代,这三个数据指标或为豪车专属、或为性能极限。但在电动车领域和电子时代,比亚迪通过动力技术及电子技术的革新,彻底打破旧有的汽车性能、安全、油耗标准,使5秒内的加速度不再是豪车专属而成为汽车性能标准,极速电四驱可实现全面搭载成为汽车安全标准,2升油耗不再是梦想而成为普遍油耗标准,助力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同时,比亚迪以此巩固其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领导地位。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风生水起,让提早布局的比亚迪占尽先机,不管是产品布局还是市场占位,比亚迪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引领者。迄今为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其中包括英、美、日等汽车强国在内的4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190多个不同城市。
文化引领:比亚迪唐车主“拓客”精神开疆拓土
自2015年6月上市至今,比亚迪唐已拥有超过2万的车主人群。这是一群敢为人先、先知先察、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这是一群敢想敢创且不循规蹈矩、富于创新并愿意身体力行的人;这还是一群具有开疆拓土精神的人,尤其对速度、对性能、对新鲜事物充满挑战欲,喜欢领先一步的快感和极速之下的激情,这就是有梦想、有情怀,对中国品牌有着深沉责任感的“拓客”一族。
同时,这还是一群具有中华情节,对于唐文化具有颇高的心理认同的人。俗话说,选一辆车读懂一个人,唐车主对于唐的购买认知不仅在于唐在三擎四驱双模创新技术带来的一种全新驾驶体验,更是基于整个环境保护和能源分配利用的自我践行。正是有这样一种“拓客”精神,才使得他们敢于尝试,努力创新,不断为汽车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小结: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是一种全面的超越。在战略布局上,在技术创新,同时还在文化引领上。未来,比亚迪还将继承此志,勇往直前,我们也期待这颗来自中国的璀璨明珠,能在新能源的大道上越走越远
㈢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很多了解比亚迪的人大部分都知道,比亚迪的王传福的思路和想法一直都很超前,也是王传福的这种超前战略目光,一直引领比亚迪快速发展成为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引领者。20年前,可能人们根本无法想象一个电池生产厂商,居然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界唯一能够和特斯拉叫板的佼佼者。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生产手机电池起家,2000年在香港上市。比亚迪在同年,通过了重要客户摩托罗拉的审核,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有了摩托罗拉的认可,比亚迪相当于拿到了与其他国际大品牌合作的通行证,接着又拿到了诺基亚、三星等多个重要客户,也就是在那时,比亚迪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电池供应商,位列全球第三。
2002年,正是中国汽车市场“井喷”时期,王传福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跨界进入汽车领域。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进入汽车领域。
此后,比亚迪相继研发上市了比亚迪e6(主打出租车市场)、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车。
㈣ 成立弗迪公司,比亚迪进军新能源车企2.0时代
[亿欧导读]?近日,比亚迪宣布成立弗迪公司,将依托后者加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销售。
比亚迪官方表示,5家弗迪公司的接连成立,是比亚迪开放战略由1.0向2.0进阶的标志,独立自主的弗迪将有助于全球电动化的加快普及。
弗迪对比亚迪意义重大,将是比亚迪拓展新业务的又一新尝试。
弗迪是比亚迪推进零部件产品市场化的“跳板”。早在去年底,弗迪公司授牌仪式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公开表示,弗迪将让公司迈上一个新台阶,“零部件产品市场化将走得更加坚实、更加稳健”。
对于“不仅仅是一家车企”的比亚迪而言,开拓汽车零部件市场是大势所趋。2019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营收为339.8亿元,占比54.7%。但2019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电动车补贴退坡与乘用车行业低迷影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承压,受此影响,比亚迪2019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23万辆,同比下跌7.4%。
与此同时,比亚迪拥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其“刀片电池”技术目前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出货量仅次于宁德时代;半导体业务2020年预计盈利在2亿元左右,结合IGBT等核心竞争力,在中长期有望实现国产替代;2018年的“e平台”,能够将电动车难题简单化,通过高度集成实现整车轻量化、布局优化等......
据了解,新成立的弗迪公司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较高的独立性既能给予员工更加市场化的激励,也有利于公司开拓零部件外供,为比亚迪开拓汽车零部件市场提供了新窗口。王传福直言,弗迪的成立代表着比亚迪实现从零部件产品市场化到企业市场化,进入2.0时代。未来,比亚迪还将寻求人才市场化。
不过,弗迪面临的局面仍然复杂。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对汽车行业造成沉重打击。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2月,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跌79.1%,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跌75.2%。车企与经销商承受的压力,将不可避免地向零部件厂商转移,弗迪诞生不久就将承压。
此外,零部件厂商竞争激烈,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电池领域,领头羊仍然是宁德时代;照明、电子及底盘、动力总成与模具领域,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厂商颇多。弗迪能够抢夺多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是一个未知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为什么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技术优势
众所周知,比亚迪也是做电池起家,做汽车是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机会,收购秦川汽车后才做起来的。
比亚迪的王传福出身技术,在技术上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任何技术壁垒都敢于去突破,任何专利都敢去绕开。不怕鬼,不信邪,什么东西都去琢磨研究,不被华丽的表象所迷惑,直达本质。
在手段上,王传福非常实用主义,什么能多快好省的达到目的就用什么,土法上马。这种精神让比亚迪能够低成本的生产锂电池,成为电池行业巨头。
比亚迪的这些特质同样体现在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上。比亚迪卖车,也卖电池,做插电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比亚迪有着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OFweek新能源汽车网为您解答!
㈥ 比亚迪的新能源电动车有何优势在国内有多少市场
选择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是对比亚迪的认可,简单归纳一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一是对自主品牌的支持。比亚迪是国内自主品牌中的第一梯队,不管是品牌知名度、市场销量还是新能源技术都是值得称赞的,比如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的突破确保了比亚迪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位居领跑地位。
二是技术过硬,省油省心。比亚迪BLP大型豪华造车平台,用匠心工艺打造超凡体验;第三代DM技术,重新定义性能高度;DiLink能够连接全球亿万开发者、驾驶者和乘坐者,整合汽车行业上下游生态。旗下车型也比较丰富,混动与纯电动、轿车与SUV齐发。比如比亚迪旗下插电式混动SUV唐100百公里综合油耗仅1.8L,百公里加速时间仅4.9s,同时配置响应速度低至20毫秒的全时电四驱,性能强悍;比亚迪纯电动汽车更是将油耗降至0。
总之,汽车市场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市场,任何一家车企都不可能永远保持行业中的地位,不过最有可能脱颖而出的依然是比亚迪,毕竟在电池领域摸爬这么多年,同时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在产品成本控制上肯定会比其他任何车企做的都要好,这也是其他汽车品牌不能比拟的。
㈦ 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车,对比亚迪的新能源战略有哪些影响
首先外观上的设计就非常的市场,整体设计风格都彰显了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身份。前挡风玻璃面积占车身前脸面积的2/3、侧窗为大块黑色玻璃,车内的视野相当开阔。车内均配置了海绵填充、皮革包裹的座椅,乘坐者的坐姿相当舒适。
比亚迪K9,其车载动力系统是一台大功率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机最大功率90kW×2、电机额定功率75kW×2、电机最大扭矩350Nm×2、电机最高转速7500rpm。动力能源是由比亚迪公司自主研发的铁电池,行驶过程中完全无污染,同时其含的化学物质均可回收,是绿色环保电池。
比亚迪新能源全系使用的是自己的电池,在电池技术方面在全国领先这一点毫无质疑。比亚迪出口K9纯电动汽车,一方面有利于自身在新能源领域树立自身的形象,而且还能不断的累积经验。
㈧ 比亚迪营销策略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2003年比亚迪借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成功切入汽车领域。经过近3年的超乎寻常的学习、创新与改进,2005年比亚迪第一款新车下线。2006年5月F3正式上市,到2007年6月18日第十万辆F3下线, 2005年以来,比亚迪汽车销售每年实现100%高增长。2008实现销量20万辆,2009年在上半年全国轿车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七,销量176814辆,销量同比增幅176%,市场占有率达5.45%,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主力之一。
正如我们看到,比亚迪的成功绝不是一个单项上的创新,而是系统的模式的成功。比亚迪用自己的创新逻辑,将这一模式从电池复制到手机部件,再复制到汽车都取得令业界震惊的快速发展。比亚迪的营销的主要策略:
价格:成本=售价-利润
“成本=售价-利润”是比亚迪技术运用的核心思维。比亚迪的“成本=售价-利润”的思维方式,使得比亚迪更加专注于成本的控制,比亚迪更加关心的是如何运用技术改进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比亚迪的做法是在现有的战场上,做到比竞争对手更加出色,以节约成本的研发来驱动技术创新。
比亚迪最让竞争对手惧怕的就是他的撒手锏——高性价比,以超高的性价比将产品投放市场,打乱现有的市场价格体系,迅速占领市场,是比亚迪的市场拓展的“简单”逻辑。
在汽车业,比亚迪的价格策略是更具杀伤力的“一半的价格”策略。从第一款新车F3开始,比亚迪就贯彻着这一策略。在外观上F3和丰田花冠有90%的相似度,甚至内里的部分零部件都可以通用,但价格不到花冠的一半。比亚迪后来推出的数款车型都复制了这种成功模式。微车F0高仿丰田AYGO,风格时尚,但价格只有4万左右;F3-R翻版上海通用凯越HRV,但售价只在6万左右;F6财富版则被业内称为比亚迪“凯凯定律”,即“凯美瑞的享受,凯越的价格”;而明年上市的新车T6与保时捷外型相似度达98%,价格只有保时捷的1/8。
产品:比亚迪式多元化
比亚迪造车,延续了比亚迪占据制高点,积累品牌能量,扩大品牌影响力的策略。比亚迪2003年刚一进入汽车制造业,就瞄准了汽车产业的最前沿——纯电动汽车。比亚迪先是研制出“铁电池”,续航旅程达400公里,普通家庭电源8小时可完成充电,专业充电站10分钟可以充满一半,一举解决了电动车续航旅程、充电电源等问题,进入电动车电源的世界领先行列。比亚迪更进一步推出了全球首款纯电动车E6,使得比亚迪这个汽车业初出茅庐的小子名噪一时,获得众多的关注。比亚迪对用新能源技术建立起来的品牌能量的运用也更加成熟,比亚迪的参展每次必定会带上这些尚未上市的新概念能源车,以此来打造比亚迪汽车的高技术的品牌形象。
渠道:超低成本“千店工程”
比亚迪汽车确定渠道建设工作目标,内定开始实施“千店工程”。具体包括:网络覆盖率要在省会城市达到100%、地级市达到80%以上、县级市达到70%以上、总网点达900个。按照恽力的估计,“千店工程”明年就会实现,全国1000家,平均每家每年销售800台车。
促销:低价促销模式
价格是消费者购车首要考虑因素,服务对于消费者购车的影响正在逐步提升,比亚迪在产品上主要有节能的巨大优势同时,低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产品的性价比在中低端汽车中更具优势,“千店工程”将汽车的销售渠道大大的扩展同时,也降低了很大的销售成本,将更多的利润分给了经销商和消费者,是得比亚迪为更多消费者所接受。在售后附加服务上更是加大了投入如:“缤纷双月,全心回馈”除了开展技术人员服务技能大赛、提高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以外,比亚迪售后还在终端积极开展针对消费者需求的服务活动。从比亚迪汽车A2网了解到,为了给车主提供贴心、实惠的服务,比亚迪F0、F3R启动了“缤纷双月,精彩双周” 精诚服务活动,以双周为一个服务周期,其中包括了清凉双周、安全双周、舒适双周、畅行双周,为车主在炎炎夏日送上一份清凉和舒爽。
㈨ 2021或是新能源车市爆发期,比亚迪将大幅上调销量目标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2020是充满艰辛却又不甘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冠突发,新能源汽车销量几经腰斩;同在这一年合资新能源发力、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收获颇丰,传统自主新能源车企则在危与机中纷纷谋变求生。
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
在日前召开的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表达了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诸多见解,同时透露了比亚迪最新的产品规划及新技术储备。以下是本次采访要点梳理。
新能源车市越来越健康,2021或迎真正爆点
问:您如何看待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的发展局势?在您看来,与特斯拉、大众等合资新能源车企相比,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优势在哪儿?未来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
杨冬生:整体来看,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比去年要少,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对公销量大幅下滑,今年大家很少出差,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这块儿基本没有订单。但值得欣慰的是,新能源私家车全面起来了,这说明市场端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对产业是重大利好。私家车的销量是可持续的,所以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会越来越健康。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认为一定是众人滑浆,光靠比亚迪一家去搅动燃油车市场很难,需要特斯拉、小鹏等企业一起发力,让买二三十万燃油车的消费者转向新能源车,发挥联动效应。
问:在30-50万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宝马、奔驰目前都出了一些高端车型,这个对中国市场有没有一些冲击?
杨冬生:奔驰、宝马推出纯电动车型,他们一定要聚焦,一定要专注,而且要有所改变,例如在营销模式上或是在功能上要有所改变。我认为高端品牌推出纯电动车,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是加法,对市场是有所帮助的而不是冲击。
问:最近比亚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非常好,同时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在美股的表现也不错,您觉得比亚迪相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咱们的定位是什么?从车企的角度来看,我们跟造车新势力应该有哪些差异化的竞争?
杨冬生:现在造车新势力真正活下来的有3-4家,他们的成功对于新能源市场而言是一个加法,在此也非常祝贺他们。他们的营销、自动驾驶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他们现在也更加接受传统车企的整车、底盘等核心技术,我相信未来我们应该是双方共赢的。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的市场份额占比还不到2%,国家规划2025年占比要达到20%,那时候至少是500万辆,今年不到100万辆,所以市场空间很大。
问:您认为大概什么时候新能源汽车销量能达到五百万辆的规模?
杨冬生:目前国家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实现500万辆,这个目标肯定会实现,最近国家发布了很多对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同时来自市场端的需求也在增大,所以我们认为2025年这个目标肯定会实现。
问:截至今年10底,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车31.7万辆,已经达到今年的销量目标。对于明年的销量计划,比亚迪有没有官方预期?
杨冬生:我们对明年的预期比较乐观,这个数字目前还在评估,预期增加量会比较多。我们内部判断,明年可能是新能源市场真正的爆发点,因为企业的新能源车型准备到位了,消费者的认知也到位了。
继续深耕中高端新能源,电池业务明年大批量对外供货
问:今年五菱宏光MINIEV卖得特别火,10月销量达到两万多台,而比亚迪卖得最好的是定位中高端的旗舰车型汉,面对此,比亚迪后续在产品上会不会做新的调整和规划?
杨冬生:这个问题挺好的,我们看到五菱宏光MINIEV销量更好的其实是三四线城市,这些地方充电基本不是问题,同时这里的消费者对于早期的低速电动车较为认可,为宏光MINIEV的进入培育了很好的市场。
但是任何企业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企业需要聚焦,对比亚迪而言,短期内还没有既做高端又做低端的规划,我们更多的还是想深耕一下中高端新能源车,把产品做好,把品牌基石打好。目前汉的售价已经接近30万元,补贴之后是28万元,这款车型聚焦了比亚迪多年的造车经验,是我们这么多年经验积累融合的体现,我们更多想聚焦于中高端。
问:今年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改变,从比亚迪自身角度而言,您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在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时有没有一些应对举措或前瞻布局?
杨冬生:我们在供应链安全上一直有做储备,比亚迪最早造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没有全球供应链,电机、电池、电控都是我们自己造的,包括2009年做IGBT也是预判将来半导体是瓶颈。我们会继续加大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包括碳化硅、MCU,这些都是全球供应链卡脖子的产品。
另外,我们的零部件也向全球供应,例如IGBT、电池等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和对外供应,我们对外开放自己做的产品,也采购其他公司的产品,已经很好地形成了和供应链之间的合作和互相信任。
问:从整个零部件供应体系来看,比亚迪的电池业务完全独立出来对外市场化,现在的进展怎么样?
杨冬生:目前几个产业板块都走向了市场化,走的最早的是半导体,预计最晚明年会上市,基本上资本方已经完成了认购。接着应该是电池,目前电池还没有大批量供货,因为最快也要两年,所以从明年开始电池会陆续对外大批量供货。再接着是零部件,电机、电控已经对外实现了供货,但是比亚迪内部的份额占比较大,所以它的上市比较困难,因为有要求对外供货比例大于40%才能上市。
问:关于前瞻性技术,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前瞻性研究部,比亚迪透露的信息比较少,前文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计划?
杨冬生:比亚迪对外界透露的时候就是产品快量产的时候,像我们的智能座舱3.0已经发布了,后面会陆续推出智能驾驶辅助或是架构,基本上我们发布到量产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在半年,长一点也就是一年,国内品牌一般节奏上不会那么超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㈩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之前就想订比亚迪来的,正好去4s店碰到一位秦车主,跟我吐槽了半天说有异响的问题,最后想想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