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欧盟电动汽车发展
A. 2035年新能源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这件事靠不靠谱
具体在传统混动方面,日系颇有经验,具有先发优势,丰田普锐斯等车型也得到了市场认可。不过,在许海东看来,中国车企也有自身优势:一方面,车企本身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还可以围绕关键技术攻坚克难;另一方面,伴随产品上量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技术应用成本,赢得广大市场。
作为汽车生产方,北汽集团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北汽集团在新能源产业的目前布局是以纯电驱动为主,兼顾混动与氢能源发展,目前,北汽集团的“十四五”战略规划正在制定中。”
在市场导向下,2035年,混动车型能否真的占比50%,充满了未知;此外《路线图2.0》的部分细节,也在业内尚存有争议。但无论如何,《路线图2.0》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明了一条相对合理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高价值的行业指南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欧盟或将提前淘汰PHEV插混车型 加速纯电动车转型步伐
据外媒报道,欧盟拟议中的法规将从2026年开始,不允许“可持续投资”标签给PHEV车型使用。同时,欧盟中的一些大型环保组织也将不再会支持PHEV车型的环保资质,原因是有研究显示,PHEV车型的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欧盟此举意在加速纯电动车的转型步伐,其中不仅包含环保的因素,可能还考虑到了在整个汽车制造行业中,只有及时快速的转型,才能在未来与中国和美国的纯电动车汽车企业进行有效竞争,并掌握更多话语权。
正在酝酿中的这个有些激进的新规受到了来自宾利、宝马和沃尔沃等汽车制造商高层人士的不满,因为如果此举成真,将对那些计划在2030年前,逐渐使用PHEV车型过渡的企业造成重大打击。
C. 为加快实现零排放目标 欧盟提出2035年起禁止销售燃油车
此前,欧盟的目标是到2050年成为世界上首个零排放区域,因此到2035年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销售的计划是实现该目标的一项措施。而根据外媒报道的最新计划显示,欧盟将致力于在2030年新车和货车的排放量下降65%,到2035年降至零。当然,更严格的标准伴随着一项规则,就是要求各地政府建立更多的汽车充电站来促成该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目前的目标是至2030年将排放量减少37.5%,考虑到欧盟总排放量的约12%来自乘用车,所以一旦计划更新,将进一步收紧对传统车企排放的限制。
D. 欧盟将加快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 下周公布最新计划
此前,欧盟的目标是到2050年成为世界上首个零排放区域,因此到2035年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销售的计划是实现该目标的一项措施。而根据外媒报道的最新计划显示,欧盟将致力于在2030年新车和货车的排放量下降65%,到2035年降至零。当然,更严格的标准伴随着一项规则,就是要求各地政府建立更多的汽车充电站来促成该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目前的目标是至2030年将排放量减少37.5%,考虑到欧盟总排放量的约12%来自乘用车,所以一旦计划更新,将进一步收紧对传统车企排放的限制。
E. 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如何
目前来说,无论是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电动汽车的前景普遍都是看好的。欧盟地区已经宣布于2020年全面取消燃油汽车的销售,而国内,政府对于电动汽车出台补贴政策以及减免购置税和专用车牌、大量建设充电桩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电动汽车的销售也是一片火爆,也说明了电动汽车的前景光明。
虽然说纯电汽车的大范围普及还有待于技术的进步,但混合动力的火爆,无疑也是在纯电技术突破之前,一个合理过渡的最佳选择。一旦纯电技术出现革命性的突破,那么毫无疑问,届时纯电动车必然将全面替换和取代燃油车乃至混合动力。
F. 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主流,那个时候我们的环境会变好吗
我觉得我们的环境会变好,但我认为这与纯电动汽车成主流关系不大。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人们愈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汽车,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时代趋势,但要真正成为主流,还需要漫长的路要走。
在现实生活当中,纯电动汽车是否能够得到大众认可,还需要时间来验证,而环境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出一份力。
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接受纯电动汽车。
G. 欧阳明高:2035年之后纯电动将成为汽车市场主体
欧阳明高认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四大特征:第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遭遇补贴退坡阵痛,全球汽车产业形成了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大趋势。第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三,由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经济性决定的市场前景已经非常明朗。第四,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革命的战略意义开始被认识,但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向好,全球转型是大势
欧阳明高指出,如果仅仅从交通工具角度、化石能源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的价值就会被大大低估,还应该注意到其推动新能源革命的角度。
国内看,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但是国际上看德国、法国、美国刚刚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继续补贴的政策。从中国公司看,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加快技术创新力度,尤其在电池技术方面,相继推出刀片电池技术和C2P技术,并且进一步扩大了配套公司的速度和规模。从新兴公司看,特斯拉市值突破700亿美元,超过奔驰、宝马成为仅次于大众、丰田第三大市值高的公司,其中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建成,即将大规模量产,全球转型是大势。
在欧阳明高看来,虽然近期新能源车市出现了下滑趋势,但整体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针对近期热度持续升高的PHEV,欧阳明高预测,今后五年PHEV要上涨,但是中间会有一个大概5年左右的高峰,估计繁荣期大概10年左右,而在2035年之后,纯电动将成为汽车市场主体。
纯电动技术逐渐成熟,未来可期
针对纯电动汽车,欧阳明高提到了应对里程焦虑、成本焦虑、充电焦虑、寿命焦虑、回收焦虑、安全焦虑的一些进展情况。2019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同时在电池包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以前是单体电池、电池模块、电池PACK三个层次,现在基本上去掉中间模块,直接单体到PACK。这一突破使得电池系统的重能量密度提升10%—15%,体积能量密度提升15—20%,零部件减少了40%。
此外,比亚迪电动大客车现在已经提出10年100万公里的质保,现在宁德时代还做了新的一种自加热技术,靠电机里的电缆、电容、电路,来进行高频振荡,可以到加热2度/分钟,低温条件对性能的影响问题也有了很大进步。
快充方面,目前常规的电压平台,可以做到半小时至45分钟充至80%,超级快充可以做到15分钟充至80%,不过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当然,技术升级的同时,安全理念也在升级。当下新能源领域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单体的安全,而是包括电池系统、整车、充电桩在内整个系统的安全。
燃料电池优势与挑战并存,出路在创新
欧阳明高还介绍了2019年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他指出,氢能的合理性取决于它可作为再生能源转型中的大规模能量储存,另外,氢能是多元化利用需求,不仅仅是车用,将来可用于工业原料、农业化肥,甚至医学、炼钢、取暖等领域。
在可再生能源话语体系下,氢能具有极大优势。一是更低的储能成本;二是跟储电具有互补性;三是作为商品属性更好,特别是对外出口,卖氢比卖电更具可行性。欧阳明高指出,基于可再生能源,动力蓄电池和氢能成为储能的优先选择,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智能低碳能源系统的互动终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才会凸显。
据了解,中国燃油电池商用车4000辆,已经居世界首位,但目前中国燃料电池商用车仍然面临着氢运输、车载储氢和加氢站三大挑战。欧阳明高认为,市场突破口一是在弃风弃电弃水和副产氢富余的地方,尽量在当地使用,不要增加运输成本;二是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燃料电池效率是50%,其排出的废热在北方可作为取暖使用,防止能源浪费。
来源:新华网
编辑:车冀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H. 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力,到底谁应该背锅
上周六的法兰克福车展有点乱,成千上万人在车展展馆周边游行,他们举着“Make Love Not CO2的标语”,抗议汽车产业排放二氧化碳。
汽车很明显是此次抗议的目标,抗议者们在大众、宝马、戴姆勒和丰田等公司高管的肖像上用排气管替代他们的性器官。他们要求车企们停止销售排放大户SUV车型。2017年,由于SUV车型销量的快速上涨,欧洲连续10年走低的新车CO2排放量逆转上扬,全行业CO2排放量上升2克,达到120.4克/公里。
客观数据也许能证明车企的观点。一方面,欧洲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仅有1.5%,且其中一半车型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因为PHEV车型可以不那么依赖充电桩。另一方面,在充电桩设施普遍缺失的国家(每公里充电桩数少于1),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低于1%。
汽车企业预测,到2030年,欧洲需要230万个充电桩才能满足需求。但目前整个欧盟还不到14.5万个充电桩。其中四分之三位于欧盟28个国家中的4个国家——德国、英国、法国和荷兰。
中国政府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扶持力度显然要强于欧洲。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08万台,同比增长67.8%。得益于充电桩数量的大幅增长,中国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达75%,3倍于插电式混合动力。
I.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新销售车辆主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的发展愿景中提到,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规划还提到,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J.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11月2日,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规划》部署了5项战略任务:
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
二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使用环境。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