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技术门槛
『壹』 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定拟修改,不再要求设计开发能力
2月10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征集稿中主要有十点修改内容,其中核心的部分在于删除了之前对于准入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相关的部分内容,调整为对“技术保障能力”的要求,这意味着放宽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设计研发机构的要求。
解读:当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已经实施了2年半,与发改委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并称为“双资质”。
2020年1月1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2020)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就重点谈到了“加快改革创新,采取更加开放包容的监管手段,进一步放宽事前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给企业和市场更多选择空间。”
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不再作为审核整车企业的核心指标,这将降低获取造车资质的技术门槛。
在此之前,造车新势力之中,理想汽车为获资质斥资6.5亿元收购了力帆股份的壳资源,后因为这个壳资源此前的一些诉讼纠纷,导致了一些银行车贷的问题。威马汽车收购大连黄海花费了11.8亿元。拜腾汽车收购一汽华利,整体的代价是8.5亿元。
对于这些造车新势力而言,由于尚未实现规模性销售,所募资金来之不易,希望进入门槛的降低,让后来者不要在“生产资质”上耗费如此巨额的资金。
汽车产品涉及公共安全,此外,也为了控制产能,防止出现产能过剩的窘境,此前的监管思路是制定了极高的事前进入门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深入,汽车产业管理从事前管理向事中、事后管理,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符合市场化发展的方向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工信部为新能源汽车降低门槛,促进业态新合作形势
车市寒冬让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都经历着一场未知的考验。近日,工信部在官网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管理规定及技术标准作出修改,并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
但综合考虑目前的发展状况,把客观环境也应考虑在内,也有人持不乐观态度。前几年在巨额补贴的推动下,涌现了大批的造车新势力。即便现在有政策支持但现在的补贴远远不及当时,而且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现状不那么乐观。而对于已经进入新能源市场的车企们来说,这次征求意见稿旨在降低准入门槛,引流更多“新鲜血液”到新能源市场,对于已经在新能源市场摸爬滚打的他们来说,帮助就更小了。
面对不怎么景气的汽车市场,政府对新能源市场的大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并极力推动。征求稿意见虽对已经进入新能源领域的直接帮助不大,但通过合作发展和引流新鲜力量的形式推动让目前不怎么景气的新能源市场有调整和喘息的机会。现在虽不敢说效果如何,但是方向是好的,有助于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给不单是汽车行业的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更多发展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叁』 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面对哪些挑战
2019年的最后几天,汽车圈在广州车展之后的短暂沉寂被蔚来的NIODAY打破,给风声鹤唳的2019年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看完直播之后,我还是在朋友圈发表了几句感想,表达了对蔚来近一年来进步的欣喜和对蔚来的未来的期待。
以《银河系漫游指南》闻名于世的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有一个著名的“科技三定律”: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汽车“新四化”似乎现在就是一种处于某个奇怪阶段的科技分支,既存在很多争议和质疑,也有很多人坚定地看好它的未来。
那么,请问聪明的你,你认为新能源汽车现在正在经历的技术变革会是以上哪一种情况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肆』 新能源汽车有前景吗从事新能源汽车需要哪些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前景非常不错的!现在是非常有前景的行业,学门这个技术相当可以的,目前掌握这项技术的人才数量不多,就业方面不用担心,前途很广阔。
『伍』 汽车新能源专业技术是以后汽车行业的趋势吗
如今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最终将影响我们的生存。为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每年4月22日被定世界地球日,呼吁民众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在众多环境问题中,汽车尾气便是造成这诸多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诱因,而新能源汽车的应运而生,打开了节能环保的新篇章。
在中国,以“雾霾”为首的大气污染是时下的最大关注问题之一。据统计,中国的大气污染,有70%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而新能源车利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来源,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也正因如此,新能源车被给予厚望,成为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
2017年,财政补贴政策仍然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整个产业发展对政策仍然有非常强的依赖性。在补贴退坡的大背景下,2017年的补贴政策将会如何调整?
2016年12月30日,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2017年国家补贴政策的关键词是调整完善。在补贴整体退坡20%的同时,提高了推荐车型目录门槛。一是增加整车能耗要求。比如纯电动乘用车按整车整备质量不同,增加相应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要求。二是提高整车续驶里程门槛要求。提高纯电动客车、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要求,适时将新能源客车续驶里程测试方法由40km/h等速法调整为工况法;逐步提高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门槛。三是引入动力电池新国标,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等指标要求,设置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提高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要求。四是提高安全要求,对由于产品质量引起安全事故的车型,视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等扣减补贴资金、暂停车型或企业补贴资格。五是建立市场抽检机制,强化验车环节管理,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及产品,及时清理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六是建立《目录》动态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车产品纳入《目录》后销售推广方可申请补贴。一年内仍没有实际销售的车型,取消《目录》资格。七是督促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应用。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车辆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提高获取补贴的技术门槛,这表明普惠性的财政补贴宣告结束,企业将不得不告别‘政策’依赖症。”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也在日前的一次会议上表达了对接下来补贴政策调整的期待,希望加紧研究非财政类补贴政策。“补贴过度会产生依赖,退坡过快又有可能导致销量垂直性掉下来的风险。所以,在后补贴时代,需要加紧制定非财政资金类补贴,且这样的政策需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陈清泰表示。
如果说补贴政策最大的关键词是调整,动力电池企业的管理规范以及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政策的关键词则是落地。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发布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2017年)》(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要求从此前的2亿瓦时提高到80亿瓦时。“不难推测,进入2017年以后,《征求意见稿》在经过修改后,将变为正式的规范,门槛是否会调整将对整个动力电池产业产生很大影响。”前述专家表示。
在看到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后,2016年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各省市管理部门纷纷出台了进一步推动充电配套设施建设的鼓励政策。可以想见,2017年将是充电配套设施建设大发展的一年。不过,公共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已经出现,一边是找不到地方充电的用户,另一边是闲置率很高的充电桩,所以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陆』 我想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怎么才能切入进入
是生产还是服务呢?
现在新能源汽修市场就已经是大趋势了
未来增长速度会更快
尤其是北京市场有政策大力支持
从事这个行业会非常有发展前途
『柒』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事技术工作,学什么专业最合适呢
现在是汽车时代了,热门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汽车,那个学汽修就有前途了 。
『捌』 编辑部: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降低是产业竞争自信心增强表现
随着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越来越广泛,每一次的国家政策化都会引起很大的波澜。
近期(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引发了整个行业热议,而更多的则是类似“狼来了”一片倒的哀声载道,都认为以后中国新能源市场会岌岌可危,企业生产会越来越难,但笔者认为,这个反而有利于市场改革开放,中国新能源市场本可以发展更快,老百姓可以买到更好的产品。而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过去“新能源骗补”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核心就在于过高的生产门槛产生资源垄断,这也是给中国改革开放力度“拖后腿”的市场表现。
《汽车年轮》认为,此次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修改,对于消费者来说,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产品,对于国家产业来说,或将加快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推进步伐;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同时,对于汽车产业来说,竞争越来越激烈,靠国家补贴来混日子的企业会越来越没有出路,最终决定产品是否能卖好是消费者的权利,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企业必须要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生存下去。
微信公众号:汽车年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玖』 上周回览|新能源技术门槛降低 吉利与沃尔沃拟合并
2月11日,广汽集团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开始进行安装和调试,预计2月22日将完成12台设备的自制,本月底完成30台。广汽集团将自制30至50台口罩生产设备,首台设备已安装调试。为支援抗击新冠肺炎,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亲自督导,开发口罩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其中一部分用于广汽自己生产,部分将提供给广州市的其他国企进行口罩生产。
2月13日,作为第一家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通过专业检验的汽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宣布自产口罩已出货。据悉,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生产的部分产品,正采用了可医用的高规格材料聚丙烯来生产隔音棉,改造生产线即可快速启动生产,具备口罩研发生产、经营的相关资质。因此上汽通用五菱迅速联合其隔音棉供应商广西德福特转产口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拾』 【汽车人】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降低了还是提高了
从字面上看,新规似乎是从重研发改为了重生产。实则不然,真正靠谱的创新设计都是建立在全面的可靠性测试评价的基础之上。拍脑子想出来的不是真创新,建立在完整研发体系之上的才是。研发体系的根基就是技术保障能力对汽车可靠性的测试评价。
不光是汽车,技术保障能力可以说是制造业的根基。能够对销售出去的产品做足技术保障,才会真正得到买家的信赖。技术保障能力强调的是过程,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是制造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真正的设计开发能力是建立在技术保障能力基础上的。工信部这次推出的征求意见稿,对行业发展来说是好事,减少了行业的浮躁心态,强调回归制造业的本质、回归汽车生产的本质,将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文/《汽车人》张恒,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