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研究背景
1. EV电动汽车的背景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是装备有代替了发动机的电动机和电池、车载充电器、蓄电池、控制装置等,用充电电池的电力代替汽油驱动的汽车。
不搭载汽油发动机,因此在行驶的过程中完全不排放废气,与汽油汽车相比,噪音及震动都较低,最大的特点及优点是在减速时,能源可再生重复利用。
现在最迫切需要开发的是缩短充电时间的技术,以及如何延长行车里程,即是一次充电可以行驶的距离。动力用蓄电装置在汽车业界被称作电容器,因此如果要让这个电容器快速地充放电,就必须从一个较小的容器中释放巨大的能量,充分利用再生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汽车早已成为人类生活在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它们所带来的交通安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女性驾车的时候,许多女性驾车遇到危险的时候首要的就是紧打方向盘,但这样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意外。为了解决这样的意外发生,最新款的汽车问世了。
2.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出现背景
众所周知,机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轮体的转动会产生大量的动能,而这种动能至今为止还在白白地被浪费着。目前机动车的动力95%以上还是需要靠油和气来完成的。油和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随着使用和依赖的加剧,枯萎现象日趋严重,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的电动汽车使用又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充电时间长、续航能力差、价格昂贵等原因所致。新能源电动汽车(机动车动力回收转换装置,发明人:宋广杰),该项专利技术装置,通过特制电机作为系统配件,较好地解决了将机动车的动力回收并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而,把浪费的动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动能转化成电能后,又反馈到机动车本身进行驱动的系统装置。 可以使现有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完成后,不再烧油和另外充电,续航能力增加100%-300%,节省成本50%-85%。使用本专利可以使电动汽车变成续航里程最远、使用成本最低的纯电动汽车。
3. 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无线电波对信息的传输开创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而一切无线电技术都基于能源供给,因此电能的无线传输技术将开辟人类能源的另一个新时代,也将会孕育出众多只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新事物新应用,其给大众带来的意义与影响也非同凡响。
通用性:由于电波的传输与设备的充电接口无关,所以如果无线供电技术一旦普及,不仅将使得电子产品不受插座和线缆束缚,供电与充电都将更方便,而且将使得不同品牌、不同接口的电气接口或充电器不兼容的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消费者将不再需要将其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插入交流电源插座,而经常出差的人们也可只携带一个薄薄的供电器垫,而不是满满一包杂乱的电源供应器,甚至酒店的房间里或许早已为客人准备好充电器垫,将可一举解决各种纷繁杂乱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不兼容问题。
便携性:试想一下,如果鼠标垫可为无线鼠标供电,如果一个充电器垫就可以同时为智能电话、MP3 播放机、笔记本电脑及电子阅读器充电,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全球性的无线充电设施就会遍布每个家庭、咖啡厅、机场和其它公共场所,消费者可以利用这些无线供/充电设备随时随地供/充电,这一切因为无线供电的存在而变得非常便捷,就像今天在机场、在咖啡厅可以无处不在的自由自在的上网冲浪一样。
美观性:没有了电线接口和充电接口,便携式移动类的电子设备体积将进一步缩小,从而增加携带的美观性与方便性;如今我们拥有愈来越多用于工作和个人娱乐的电子设备,速度增长如此之快,令人难以置信,所有这些设备如果都附带专用充电器,结果看到的是乱糟糟的一团电缆,好感大打折扣。而无线充电显然有助于显著改善这种状况。在解决了能效转化效率、电磁人体辐射安全的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家电都进入无线供电时代,将能够有效解决家庭布线、家电固定化、居室墙面、景观破坏等问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美化效果;同时,还将在大量节省布线所用的铜、塑料以及人力等资源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安全性:由于电子设备的外壳上可以省去没有金属接点或者电气连接开口,消除了接触可能产生的电火花问题,避免了电火花可能引起的爆炸;也可以避免由于经常性的插拔引起的插头损坏和接触不良等安全隐患;同时,电子产品的防水性和密封性将进一步增强,如使用无线充电技术的电动牙刷和电动剃须刀的防水性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医疗仪器制造商也希望经由无线充电的方法来取代插头,因为这将使电池供电的医疗设备具备防水性能,并且便于消毒。
应急性:无线供电还可用于地球上许多缺乏或无法布置输电线的地方,例如沙漠、海岛、偏僻的山村、待开发的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等;另外可以解决常规供电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加拿大等国开始尝试使用辐射式供电驱动的无人飞机作为电视转播台,美国有研究者设想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立微波发射台,为沿途汽车提供能源供应,因此在将来无线供电还可以提供一种特殊、紧急和快速的供电方法。
绿色性、永久性:将来,如果空间太阳能发电实现真正的商业运作化,人类将能从空间太阳能得到巨大的能量获取,从而真正解决能源问题,也真正实现绿色能源, 既促进了太阳能的开发,还可向地球以及地球以外的用电场合提供能源,,既解决了地球能源日以枯渴的问题,又减少了地球的污染、造福于子孙后代。
(*^__^*) 嘻嘻~!希望帮到你哦~!
4.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是什么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18 世纪60 年代,以蒸汽机技术诞生为主要标志,是煤和蒸汽机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升,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从而引发了欧洲工业革命,使欧洲各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强国。
而第二变革发生在19 世纪70 年代,石油和内燃机替代了煤和蒸汽机,使世界经济结构由轻工业主导向重工业转变,同时也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并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
今天,人类再次来到了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十字路口,第三次变革将是以电力和动力电池(包括燃料电池)替代石油和内燃机。
将人类带入清洁能源时代,我们大胆的预测,第三次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变革将带动亚洲经济的腾飞,使亚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节约石油7306万吨、替代石油910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16406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石油需求削减41%。届时,生物燃料、燃料电池在汽车石油替代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4)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研究背景扩展阅读:
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61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数据表明,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共发生了59起。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起火33起,新能源商用车起火26起。
新能源汽车发生燃烧主要有以下四种场景:充电过程中燃烧、电池行驶或放置过程中引发的燃烧、碰撞翻车引发的燃烧、涉水引发的燃烧,而充电过程或充电结束后产生燃烧的情况最多。
5. 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或许有人还对几年前的一款产品“Power Mat”(能量垫)有印象。
将手机装上背壳,将背壳放在充电面板上,就可以对手机充电,不需要再有任何插头或电线。背壳就相当于在手机上安装个接收器。这款产品在当年受到不少 iPhone、黑莓等用户的追捧,因为它可以同时为几个不同的电子设备充电,十分方便。
无线充电的效率并不总是像插在电源插座上充电那么高,为了提高磁感应充电方法的速度,制造商打算直接在电子设备内部为无线充电接收器留出空间。诺基亚已经这么做了,另一些厂商正研究如何把无线充电技术整合到近场通信芯片里。苹果公司似乎并不热衷于此,它不是无线充电联盟的一员,在新款 iPhone5 里,也没有内置无线充电接收器。苹果高级副总裁 Phil Schiller 在产品发布会结束后,接受了 All Things Digital 的采访。他认为,现在的无线充电模块依然是需要连接到墙壁上的供电处,不会比有线充电方便很多。相反,USB 传输线更为普及,可以随时连接到餐厅、计算机甚至是飞机上的充电处;如果要弄一个插在墙上的装置,再让这个装置为其他装置充电反而会将事情复杂化。
但苹果公司也并非无动于衷,今年 6 月,苹果申请了一项与 iOS 扩充基座有关的专利,这个扩充基座将使用感应充电技术。此前,苹果还申请过使用耳机线作为感应充电线圈的专利。这项专利很有意思,是将耳机线缠绕在一个圆柱形的充电装置上,将耳机线变成充电过程的金属导体,把电流传导到手机中,还可以将耳机插进一个声学充电器中,通过引起扬声器振动从而产生电流,再通过耳机线中的金属体给手机进行充电。目前,这两项技术都属于研发阶段,用 iPhone 体验无线充电,还得靠类似于 Power Mat 这样的第三方外设。
现在的无线充电依然有很多弱点。首先比如必须让被充电设备在 2.54 厘米范围之内,即近磁场无线充电。要实现远距离大功率无线磁电转换目前还很困难,设备耗能高,浪费大。其二,无限充电的基座并不小,便携性一般,且还是要靠插头连接电源。最重要的是,无线充电时手机必须放在基座上不能动,不像有线充时还能拿在手上玩游戏。
不少公司在研发新技术,使之能隔空充电,让人们使用起来更方便。
英特尔在研发一种新的谐振无线充电技术,该技术以超级本为充电源,并且配置了相关软件以及传输发射器。这种解决方案功耗较低,并且不需要将手机放在特殊的充电底座上。它能让用户用笔记本电脑给自己的手机无线充电。该技术有望于 2013 年下半年在基于英特尔技术的 Ultrabook 中推出。英特尔一直对无线充电感兴趣,2008 年在西雅图试验室,他们就开始研究如何在几英尺内使用“高效”无限传输供电。
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无线电力公司 Witricity,也在开发更方便的无线充电器,有效充电距离超过感应充电所允许的范围,他们采用和英特尔类似的谐振技术,扩展感应式无线充电的范围,希望用通过空气安全传送电能的方式替代感应式充电系统。目前,witricity 已经展示了可以在一米远的距离外传输电能的原型机,它还有个原型桌,可以为放置在桌子上的任何设备充电,哪怕这些设备仍在背包或钱包中。
6. 为什么说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之路任重而道远
就好比手机的无线充电一样,都没有普及。首先我认为单一个攻略,和电磁问题都够科学家们喝一壶了。
7. 当下发展电动汽车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个个国家都在研究电动汽车
你好,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最简单,相对成本低。所以都去研究。主要是全球的石油资源匮乏,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