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火灾事故救援规程
1. 如果你维修的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在维修工位上车辆前舱发生火灾你如何处理
您好,使用干粉灭火器这样比较安全,如果是在充电的汽车的情况一定需要先把电源给断掉。希望对你有帮助
2. 电动汽车最近很火,但是起火事件也不少哦,感觉不安全,这种新能源汽车怎样做才防火安全啊
全球每年都有汽车自燃事故发生。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国内共发生29起约40辆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其中,纯电动汽车是起火事故高发的车辆类型,占比高达79%;其次是油电混合动力占比10%,插电式混合动力7%,最后未披露动力类型的占4%。那么,新能源汽车如何做好防火阻燃呢?
新能源汽车区别于燃油车的地方在于以电作为驱动动力来源。因此用电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电路短路或高压击穿,就会导致零部件停止工作,轻则导致汽车抛锚、整车漏电,重则可能会引起汽车自燃。新能源汽车在材料的选择上除了绝缘耐压、防腐蚀,还需要考虑阻燃性。
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车用电压标准,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的电压各有不同。类似比亚迪这样的车企采用低、中、高多个电压平台的新能源车,高压电压可达690V,而瞬间脉冲可达800V以上。因此,如果不采用阻燃材料,一旦电压击穿或遇高温,可导致整车漏电或自燃等事故。因此,阻燃材料成为了电池模组的包壳首选。塑料壳体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以及综合性能,是目前发展动力电池壳体的主要发展材料。在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明确的阻燃要求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如中航锂电、博世、雷天等,开始采用阻燃塑料做电池壳体。
充电设施的标准目前也尚不完全一致。由于不同电动汽车的电压平台不同,再加上接口、通讯协议等技术因素的不同,这直接导致了桩与桩之间不能互联互通,而且车桩不匹配的问题非常突出。充电设施包括充电桩、高压线、高压接插件和充电枪等高压部件。其重要性与车内的动力电池一样,都需要考虑充电的阻燃性、安全性等方面。根据目前国内发布的充电设施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对充电桩和充电枪外壳、插座插头以及内部的高压线束的阻燃材料进行了整理,并列举了目前充电设施的产品,对相应的材料性能特点进行分析。
电器连接件如继电器、高压接插件等都需要添加阻燃材料,这是基本要求。接插件金属端子需要插拔次数多,还要求寿命要长,以免老化断裂耐热。目前常见的材料主要有PBT、PA等材料。
我国在高聚物(各种塑料包括工程塑料)的阻燃中,主要是以用量少、阻燃效率高且适应性广的添加型溴系阻燃剂为主。溴系中多溴二苯醚(PBD PO)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致癌的多溴代苯并烷(PBDD)和多溴代苯并呋喃(PBDF),而且卤素阻燃剂在燃烧时生成大量的烟和有毒且具腐蚀性的气体,可导致单纯由火所不能引起的电路系统开关和其它金属物件的腐蚀及对人体呼吸道和其它器官造成危害的严重缺点。
目前我国也在针对汽车内饰件制定新的防火标准,意见稿已经发出来,在保留GB8410的基础上,增加了垂直燃烧、氧指数、烟密度等几个指标。增加烟密度指标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火灾发生时,人多数是被烟气窒息而死。但是,国标仍没有考虑烟气毒性。
人们日益重视环保、安全、健康问题,各国也把环保型阻燃材料作为重点开发和研究对象。国家标准也会愈加完善和严格,随之而来的是,车用的阻燃材料往环保与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电动阀起火什么原因
八月以来,国内各地频频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再一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为快速发展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何为新能源汽车在电池安全方面屡屡犯禁?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未来高比能量电池的安全问题?本期文章就将带领大家了解电动汽车起火背后的故事。
频繁烧起的火
七月,中国汽车产销量环比、同比双双下滑,新能源汽车成为为数不多实现同期上涨的板块,产销分别完成9万辆和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6%和47.7%,成为中国疲态尽显的汽车市场最后的倔强。但入夏以来,全国多地频频发生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又将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8月31日下午,广州市增城区一辆力帆650EV车型发生起火事故,公开的视频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车辆底部发生多次燃爆。由于大火未能及时扑灭,出事车辆最终完全被烧毁。
图1力帆650EV发生起火事故
以国内较早开始涉足动力电池系统安全领域的企业——北京科易动力的创新成果为例,可分三个阶段系统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问题:
▲ 第一阶段是诱因预防和诊断阶段,是对早期电气滥用、热滥用和机械滥用的预防,并通过功能安全的系统设计,保障、识别和防止热失控的诱因,避免引起单体的热失控;
▲第二阶段是利用电压、温度等可测量的电池信息在时间历程上的特征,通过模式识别和信息融合技术,提前识别和诊断单体热失控的可能性,并且对单体热失控尽可能的进行干预和抑制;
▲第三阶段主要是阻断热扩展。如在阻断热扩展方面利用“防火墙”技术,在单体发生热失控时,整个过程能够被抑制在一个单体之内。
三阶段“诱因探测-单体热失控识别-热失控扩展抑制”保障动力电池系统热安全的整体思路基本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如何进行电池安全和动力系统总成的系统控制。比如在充电过程中,探测到热失控诱因,可以通过切断电源的方式,而在行车过程中,切断动力电池输出的方式就有待商榷。目前这三个阶段在整车运行时分别采用何种防护策略尚未能有标准答案,动力电池和整车的安全协同控制开发还存在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关键是要扑灭消费者心中的“火”
炎炎夏日,温度升高,热滥用的概率提升或许是入夏以来各地频频发生新能源汽车着火的重要原因,各种不确定因素也让新能源汽车的厂家们备受煎熬,要做好随时可能上社会头条的心理准备。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事故除了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更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消耗透支社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任。令人不安的是现在只要哪里发生了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故,在原因未真正探明之前,整个社会舆论都着急地弥漫出一种“你看吧,我就说电动车不安全,早晚要出事”的氛围。
事实上,导致汽车着火的原因有很多,线路老化、私自改装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汽车发生自燃自爆等事故,汽车自燃也并非是新能源汽车的专属,燃油车同样有可能会发生类似的事故,之前宝马在韩国销售的汽车不断发生起火事故也是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这种不信任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即便后续的跟进报道证实新能源汽车着火是因为电池以外的其他原因或是某某员工的违规操作,新能源汽车厂商还是绕不开“有公关之嫌”的社会舆论。当然我们希望媒体公知对于新能源汽车做出更加客观的宣传报道,对于确实是电池安全引起的新能源汽车事故,厂商能够及时的总结反思,给予大众积极正面的反馈,也希望消费者们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厂商,此刻也不是要与社会舆论分清青红皂白的时候,更无法指望真金白银购买产品的“上帝”们理解万万岁,更不应该对已经发生了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谎报瞒报,唯有踏踏实实提升技术做好产品,让类似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少,才能真正挽回大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任,让消费者们真真切切心甘情愿的买单。
4.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一辆特斯拉撞击护栏后发生火灾。
2、2019年4月21日晚8时许,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
3、2019年4月24日,武汉一辆比亚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来ES8分别在上海、武汉市再次出现自燃事件。
(4)电动汽车火灾事故救援规程扩展阅读: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在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已查明着火时的车辆状态)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车辆为乘用车、28%的事故车辆为专用车、7%的事故车辆为客车。从动力电池类型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
在已查明着火原因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19%的车辆起火源于碰撞问题,还有部分车辆的起火原因源于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问题等原因。
5. 如何做好电瓶车火灾事故的预防
预防电瓶车火灾事故,可注意以下方面:
1、车辆选购时就应注意,要看品牌查装置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要注意选择具有生产许可证、市场知名度较高、知名品牌的电动车,同时注意查看电动车是否具备欠压、过流保护功能和短路保护功能。
2、然后还要注意科学用车,要勤检查常维护,而且要注意在电动车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要选择专业的维修机构或人员;不得擅自拆卸电气保护装置,确保电气线路和保护装置完好有效。
3、再然就是车辆的存放,要加强车辆管理,避免车辆存放时有暴晒、淋雨等情况。实行集中存放的场所,电动车和自行车分开存放,并按照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
4、在电动车充电时,要规范布线,限时充电。车辆充电时应尽量在室外进行。充电线路要选择合适的线路,线路敷设应固定安装,要加装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车辆应避免充电时间过长,应当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充电,充电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0个小时。
5、最后是行驶时的注意事项,电动车充电器应尽量避免放在车上,因为有时候路面颠簸容易导致充电器内部发生短路,再充电时容易引起自燃。
6. 纯电动汽车发生自燃如何处理
1.遇到小火灾,火焰没有蔓延到高压电池部分,可以用二氧化碳或是干粉灭火器灭火。
2.检查火情的时候,不能与任何高压部件家畜,自始至终要使用绝缘工具检查。
3.储存气体的充气瓶以及气体支柱和其他组件可以达到液体膨胀蒸汽爆炸的温度,所以检查事故的时候遇到“热区”,要适当精细防护的拆解。我理解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爆炸。
4.如果高压电池在事故火灾中弯曲、损坏、扭曲变得不成样子,或是怀疑电池出现问题,灭火的时候消防用水要有足够的量。
5.电池着火可能需要24小时才能完全被扑灭。使用热成像摄像头可以确保高压电池完全冷却。如果没有热成像摄像头就要监控电池是否复燃,电池冒烟代表很热,要监控电池1小时之后不再冒烟。
警告1:火灾发生考虑到前车通电,不要碰触车辆的任何部分。救火要穿上防护装备,包括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警告2:总是要假定所有高压原件都处于通电状态,切割、压岁或是接触这些高压原件会导致严重伤
望采纳哟,谢谢
7. 电动汽车着火应该怎么扑灭
一旦新能源汽车着火,在报警时一定要告知起火汽车的品牌和型号,让救援人员能够迅速了解该车的动力电池种类和容量,以及车辆最高电压、高压线路走向等。
起火后立即采取断电措施如果火势刚起,在能够断电的情况下,一定要立马断电,并且还要将车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并将袋子放置到距离车辆10米以外的地方。
起火后注意防高温、毒气电动汽车起火除了高电压防护,还得注意起火后的高温。常见家用车的汽油起火后燃烧温度大概也只有500摄氏度,但动力电池起火,温度可以达到1000摄氏度,并且动力电池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氟化氢、氰化氢等。
电动汽车充电注意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充电时间,参考平时使用频率及行驶里程情况,把握充电频次。正常行驶时,如果电量表指示红灯和黄灯亮,就应充电了;如只剩下红灯亮,应停止运行,尽快充电,否则电瓶过度放电会严重缩短其寿命。
充满电后运行时间较短就充电,充电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过度充电,使电瓶发热。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充电不足都会缩短电瓶寿命。一般情况蓄电池平均充电时间在10小时左右。充电过程如电瓶温度超过65℃,应停止充电。
8. 如果你维修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在维修工位上车辆前舱(发动机机舱)发生火灾事故,你将如何进行处理
首先,你要判断火势。如果火势比较小。你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快速灭火。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以最快速度,戴绝缘手套拔掉检修开关。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火势较大。要尽快将车辆隔离,防止烧到隔壁车辆或维修车间。人员尽量远离,防止人员危险。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采纳。
9. 现代汽车面临诉讼 因电动汽车起火事故
财经网汽车讯????现代汽车因Kona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面临消费者集体诉讼。
11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现代汽车因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而被消费者起诉。
一名现代Kona电动汽车的金姓车主发起请愿活动,起诉这家韩国汽车制造商,要求就汽车损毁及其他损失获得赔偿。目前已经约有200人参加了这项集体诉讼。
一名律师表示,参加诉讼的原告最初要求每人赔偿800万韩元。但随着审判的进行,赔偿金额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此外,原告还希望现代汽车更换Kona的整个电池包,而非仅仅是对电池管理软件进行更新。
2020年10月,因存在起火风险,现代汽车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生产的Kona电动汽车,共计77000辆。截至目前,这款汽车已经至少发生了14起起火事故。
韩国当局仍在调查Kona电动汽车起火的原因,但初步结论显示,电芯生产工艺缺陷可能是造成事故的“元凶”。不过,LG化学CEO辛学喆对路透社表示,电池系统非常复杂,除电池外,其他供应商生产的部件也可能造成火灾。
现代汽车目前致力于通过修复电池管理系统来预防火灾,而非更换电池。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现代和LG化学要全部更换所有“问题”电池,将面临高达5.4亿美元的损失。
无独有偶,通用汽车近日宣布,因存在起火隐患,在全球范围召回6.9万辆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这些汽车于2017-2019年生产,同样搭载了LG化学生产的电池,目前已知在全球至少发生了5起火灾事故。
通用汽车称,召回车辆的电池在充满或接近充满时,有引发火灾的危险,公司将对电池管理软件进行更新,将最大充电量限制为90%。LG化学对此表示,事故原因尚不明确,将全力配合通用汽车进行调查。
据央视财经报道,LG化学的电池是目前全球已销电动汽车中使用最多的电池。今年1-9月,LG化学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为24.6%,位居全球第一。公司客户包括现代、大众、沃尔沃等13家全球知名车企。
然而,连续有两家企业大规模召回电动汽车,使得业界对电池供应商LG化学的质量问题产生怀疑。同时,现代与LG化学的合作关系也变得“岌岌可危”。
据韩媒报道,尽管LG化学极力否认汽车起火是因电池故障造成的,但现代汽车已经开始降低对这家供应商的依赖,转而从SKInnovation处采购电池。双方在印尼建立合资公司的计划也疑似搁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 新能源汽车事故中,若发生火灾,应采用什么火灾扑救方法
新能源汽车起火如何应对?
1、正确灭火
在最初的新能源汽车火灾中,人们是按常规灭火操作流程完成灭火的。更多时候考虑高压电伤害,是以高压电器火灾种类救援,但是,锂离子电池有其化学特殊性,更需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首先,控制火势的有效办法,是给电池有效的降温,避免持续高温下的热失控和热失控的蔓延。所以,在T/CIAPS 0002-2017《锂离子电池企业安全生产规范》 5.6.3 中描述,“初起火灾可用常见的灭火剂灭火,水是锂离子电池最有效的灭火剂。”需要注意的是,水需是干净的清水,同样也需要考虑有电解质水的导电危险性。
但是,在车辆电池着火的状态下,电池被封在电池箱内,通过清水很难直接作用在电池上,同时,电池箱体也多在车身底盘下,这给救援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TESLA 在设计车身底盘和电池箱体上盖时,首先考虑的是阻燃性材料应用,隔绝或延缓电池系统燃烧带给乘员舱带来致命伤害。
2、加强防范和救援
新能源的安全问题,不是车辆自身能完全杜绝的。广泛的科普是办法,亡羊补牢的应急救援也是办法。
国家、社会组织和企业需要联合作为
广泛的进行科普和培训
我们首先看看美国的作法,在交通应急救援,不管是技术、科普方面,美国都是走在前面的,值得借鉴和学习。美国消防协会(NFPA)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新能源安全的网上培训、教学,并得到美国能源部的资金支持。同时,其联合整车企业,开展针对不同车型的救援技术在线培训。
尽管新能源汽车已经推广多年,但在汽车发展的历史中,仍然是非常短暂的,属于新的应用。从技术的不断成熟,到用户的普遍接受,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2016年12月26日,公安部消防局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总队《印发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灭火救援规程和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火灾扑救安全要点的通知》:“要求着力加强新能源汽车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研究破解锂电池生产、仓储和使用场所火灾扑救难题,公安部消防局组织23个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生产企业集中的省区、市)公安消防部队开展了专项调研并组织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规程》、《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处置规程》和《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火灾扑救安全要点》。”
但是法规再多、再完美,也是停留在纸面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社会广泛认知。这需要通过培训、宣传普及相关知识。美国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充分。通过在线培训,视频示范,与整车企业合作等方式进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