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被普及应用的时间
『壹』 中国能在多久后普及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普及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这期间要有一个混合动力汽车的过度阶段,电动汽车普及的瓶颈主要是电池充电问题和充电站较少等,就像现在天然气汽车充气难的问题一样,并且电动汽车动力不够强劲,速度也不是很高。要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电动汽车,但是由于实用性太差,最终没能普及,所以除非在石油紧缺的强势压力下,才能促进其普及,我认为中国普及电动汽车还需要50年。
『贰』 在中国,普及电动汽车还需要多少年
要说出售的话,未来3-5年就可实现,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在售的纯电动了。但目前市面上跟电动有关的大部分车型并不是纯电动,只能说混合动力,用电动辅助我觉得更为贴切。要是说普及,至少十年时间,如果近两年想买车还是不用等纯电动车了。
第一,在普及电动车之前,充电站应该会提前建设好,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充电站的消息。
第二,目前所有大的汽车厂商都在尽量提高燃油汽车的燃烧利用率,比如涡轮增压,更多小排量大功率发动机不断面世,证明了传统发动机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行性。
第三,目前对于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还是一个短板,还没有听说哪家公司制造出了既环保又安全的电池,电动汽车的电池不会像现在的发动机一样能用十年,甚至保养好了二十年都能用,对于废旧电池如何回收利用,还是一大难题,更别说还有续航,安全等方面。
第五,现在混合动力的价格都是非常高的,更别说电动汽车了,起码现在就算有也不会卖,因为这个价格根本就没有市场,也没有哪家公司愿意做这个赔本买卖。
其实,还一种说法,新燃料比电动汽车更有希望发展,比如地沟油,或者液态氢等作为燃料来替代汽油,还不用改变现有发动机结构,比起电动汽车,无论从技术还是成本上更胜一筹。
(2)电动汽车被普及应用的时间扩展阅读: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其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叁』 电动汽车预计什么时候可以普及
电动车的发展趋势 中国自行车协会秘书处在对2008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时指出,2008年总的情况是生产增速加落、成本推高产值、利润增长有限、资金占用增加。自行车出口形势出现了自1996年来的首次下降,全年累计出口5658万辆,同比下降4.5%;电动自行车出口增速较快,2008年,全国共出口电动自行车58.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8.3%,出口总额突破一亿美元,达到1.8亿美元。 一、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从内因上看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出口依存度高,国内市场开发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看,2008年自行车行业出口占销售比重为40.7%,远远高于轻工行业19.5%的整体水平,如果仅从出口数量考虑,出口依存度则接近70%,增加出口已成为带动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国内市场方面,根据统计局资料,2003-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不包括农村)自行车保有量分别为2.51、2.54、2.25和2.26亿辆,与同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两位数的增长水平相比,自行车的市场规模甚至在缩小。目前我国自行车的人均普及率不足40%,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普及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此可见,开发国内市场仍有很大潜力。 二是技术创新不足,自主品牌出口比例较低。目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战略性规划,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少,多数企业重视引进先进设备、忽视消化吸收再创新。而且出口又多为贴牌生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少,企业不仅缺乏品牌意识,更缺乏打造国际品牌的理论的经验。 三是信息化发展滞后,经营管理水平偏低。当前ERP、MES、SAP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钢铁、汽车、电子等行业,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能耗、理顺了各生产经营环节,使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SAP、MES等信息管理系统在自行车行业中的应用还很少,多数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一方面制约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不利于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 2、从外因上看也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各国实体经济,自行车外部需求减少。2008年自行车出口量出现了自1996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其中出口韩国、俄罗斯、香港和阿联酋合计比2007年减少300多万辆。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预计自行车出口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出口将进一步萎缩。 二是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大幅升值,削弱了自行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20%。我国每年有超过5000万辆的自行车出口到美日欧等国家或地区,汇率的快速波动不仅削弱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且增加了企业的汇兑风险,也不利于企业发展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特别市人民币升值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更为突出。 三是原辅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2008年,钢铁、有色金属等原辅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上半年价格涨幅一度超过30%,下半年又快速下降,年末价格同比大幅下跌。近几年,原材料价格或是一路走高,或是大幅震荡,使对原材料价格高度敏感的行业、企业经营风险大幅增加,加之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日益紧迫。 二、未来一段时期,行业需要重点把握发展趋势是什么?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何时能实现复苏并不确定。自行车行业面临的困难不仅有金融危机的因素,更有行业自身发展滞后的阶段性因素,作为传统制造业,一定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既做好应对当前危机的准备,也要做好应对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准备,还要学会适应经济周期性波动,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因此,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经济高速增长时代逐渐结束的趋势。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由于金融危机,更是源于经济发展周期性和自我调整的因素所在。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日益成熟,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很难实现。目前自行车产业依靠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潜力已经发挥尽至,出口市场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的萎缩不可避免。企业要适应这一变化,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加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开拓新的市场。电动自行车的出口形势虽仍比较乐观,但也要提早调整,重视自主品牌出口,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以过硬的质量和令人信服的品牌,赢取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D%A补充:%D%A电动车发展趋势【报告来源】 中研网讯 【报告内容】 混合动力已经渐渐地不被人们注意,电动车被人们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的环保汽车新技术,从今年的日内瓦车展到眼下的上海车展都证明了电动车是业内热点所在。这一方面得益于新一代的快充电池,能够让电动车快速充电而且有着更长的使用时间。另一方面,在汽车的结构与设计方面,电动车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越来越接近实用化。而上海车展上传出的信息还表明,中国国内的汽车制造厂也开始重视电动车技术,并且推出了一系列产品试图占领这一市场的新"制高点"。 整装完毕,立即上路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电动车已经开始摆脱了概念与探索,非常接近实用化,甚至可以对外宣称已经准备好马上上路。 最有名的例子如通用的雪佛兰Volt增程型电动车。该车可以使用电力来全时、全速驱动车辆。当行驶里程在64公里以内时,可完全依靠车载的锂离子电池驱动。当电池的电力耗尽时,则可以通过一个车载的发电机发电来为车辆提供动力,实现继续行驶数百公里,因此消除了人们对长途行驶电量耗尽的顾虑。 而日本三菱的纯电动4门运动车--i MiEV SPORT AIR搭载330伏锂离子电池组和63马力的电动机,预计其续航里程将达到160 公里,如果使用家用电源充电大约需要7小时。据悉,为了减少充电时间,三菱将为其提供快冲功能,锂电池组充满80%仅需要35分钟。该车计划很快在日本上市,并逐步推向欧美。 而一些比较谨慎保守的车厂,则依然对电动保持着一定距离。如奔驰的BlueZERO概念车有纯电动车E-Cell、氢燃料电池车F-Cell和油电混合动力车E-Cell Plus三款不同类型的车型。E-Cell配备锂电池和电动机,充电两小时可以行驶400公里;E-Cell Plus由锂电池和电动机,配合Smart ForTwo的67马力三缸汽油发动机,依靠一箱油和一次充电可行驶600公里,纯电动模式可行驶100公里,百公里油耗为4.6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32克;F-Cell氢燃料储存罐可以为电动机提供120马力的动力,最长行驶距离为400公里。显然,其目的在于未来不管技术如何发展,尽在其掌握之中。 自主品牌争夺制高点 本届上海车展上,中国自主推出的电动车特别引人注目,这些车型不仅在外观上夺人眼球,而且也开始计划迅速地推向市场。显然,其"做秀"的成分少了许多,而务实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方向,这充分表现出为了占领未来汽车市场的制高点,中国自主品牌确实投入不少。 东风I-car采用的三门的短小设计,车身大小和造型与奔驰的Smart差不多,是一辆纯电动车,完全不消耗燃油。东风I-car概念车的前脸造型非常可爱,两个前灯犹如两只大眼睛,整车设计中规中矩特别平实。 长城欧拉也是完全依靠电池电力驱动,该车采用一台48V直流电机。一次充电可行驶14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65公里每小时,续驶里程完全可以满足大中型城市日常出行需求。该车为3门两座小型轿车,外观时尚、内饰简洁大方。通过长城的设计师之手突出了本车的新能源特点,代表环保的绿色搭配车厢内设多个储物空间,完全能够满足单日出行的需求,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长城计划很快推出量产实车。 吉利Ig的概念是1+β,1就是1万元--该车的成本是1万元,根据消费者选择不同的动力系统。可以是太阳能或者电池的,也可以是太阳能和电池混合的,还可以选择续航里程50公里的或续航里程150公里的。同时电池组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是一个全新的销售与设计思路。 瑞麒M1-EV是奇瑞公司推出的首款高速纯电动汽车。在动力系统方面,整车搭载了336V 40Kw大功率电驱动系统,强大的扭矩稳定输出使得整车获得极佳的低速加速性能,配备了40Ah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高能量电池保证用户日行百里。使用过程中充电方式对消费者来说也非常的快捷和方便,利用220V民用充电即可,充电时间一般在4-6小时;也还可以进行快速充电,半个小时即可充到电池电量的80%。 总之,中国自主品牌的电动车直追国际潮流,已经表现出与海外竞争对手直接竞争的态势。%D%A
『肆』 什么时候电动汽车才能普及
具体时间不可预估,目前很多国外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都在开发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车辆,但是还是有不少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比如目前燃料电池的体积、重量,续航能力等。
『伍』 什么时候电动汽车才能普及啊
1、充电时间长,这是个很大的麻烦,快充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充满,慢充更是要6到8小时。电池材料更新换代,找到能够支持大电流充电或放电,同时又比较稳定,价格比较低廉,这就能解决一个大的根本问题了。
2、续航里程短。这点相对比传统燃油车,是个很大的弊端。或许在市内作为代步工具,电动汽车完全符合要求,可要稍微远一些地方跑个来回,就太悬了。在中途没有充电站的情况下,如果半路没电,就只能找拖车了。
3、电池回收问题。锂电池是目前综合情况最适合用于电动汽车的,但其回收问题一直尚未解决。电动汽车的电池,在重放1500次左右,就会性能降低很多,甚至可能就是报废,倘若不能解决,那么一台车只能用个三五年,使用价值会很低。
4、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主要是指,充电场地少,也就是小区、停车场所配备的交流充电桩少、大规模的充电站少。试想一下,即使买来车,没地方充电也是很麻烦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电动汽车的保养和维修、电动汽车的保险问题、电动汽车的牌照政策问题等,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
至于目前的现状,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没有一个标准,各企业也就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五花八门的情况更多。这样就导致了质量各有不同,条件也各有不同,倘若需要更换零部件,有些能否找到都是个麻烦事儿。
新能源行业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很多车企也也都只是有心无力。在没有销量的前提下,各车企也无法去大规模的生产和研发,这就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停步不前。国家虽然整体扶持力度较大,但是分到企业身上,也只是很小一部分。
当初很多企业都把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做了一块大蛋糕,想要通过提前入手来期望分得一块。但至今,越来越多的厂家都进行不下去了,直接导致业绩极低甚至全无,小企业玩不起啊。
真心的希望中国当局不要把新能源汽车当做弯道超车的契机,去实行大跃进之类的政策。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必须要有扎实成熟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逐步发展,越来越成熟。
『陆』 电动汽车多久才能普及
不知你的驻地是那里,驻马店上蔡县化肥厂北向西200米路北就有,款式满好的,不仔细看不知是电动的,极像轿车,28000元左右,这一段时间我看他们销售几辆了,快去看看吧,或许称你的心意。
『柒』 纯电动汽车什么时候会普及
纯电动汽车推广还需要很长时间,现在关键问题是动力问题,续航里程现在还不行,充电时间也比较长,对于市区使用没有问题,但是长途或者出租车来说就是问题了。要想纯电动汽车普及,先得将电池问题解决了。
『捌』 什么时候普及电动汽车
十年左右吧
现在电动车占的市场份额还达不到普及的程度,技术上市场接受程度都还有待提高。续航里程少部分能达到五百公里,基本接近燃油车标准了,未来还需在价格方面再大幅下降才能逐渐普及
『玖』 电动汽车离普及还有多长时间
纯电动汽车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到底还有多远的距离?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影响下,我们身边已经有不少自主品牌推出了纯电动汽车。但有的还停留在概念车阶段,有的已经实现“量产”,还有的已经先使用于出租车领域。在北京购买纯电动汽车不限购、不摇号、不限行的政策最近引来不少热议,也引发了准车主们对纯电动汽车的关注,但我们始终在路上很难遇见真正的电动汽车。
国内自主电动汽车几大阵营:一是以东风为代表的国字头,一种是以力帆为代表的民营车企,还有一种是以启辰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而笔者刚才的概括可能有点刻薄了,只不过很多厂家投入“巨资”研发的车型甚至连变速器都不装备,难怪好多电动汽车的最高时速只有120公里/每小时,敢情人家只用了个减速机当变速箱啊。孩子们游乐玩耍的电动车基本也是如此。
只有一组减速齿轮的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和巨大的耗电量可想而知!这还不包括长期电动机高转速带来的高温安全隐患。
很多车企和媒体反复强调电动汽车的成本就是电池的成本,而当前的动力电池“成本非常高”,所以导致车型报价也很高。笔者认为电池技术不是什么新技术,推动其技术发展的也不是车企,而是生产电子消费品的企业,至于为什么报价高,笔者认为无非就是“换个用途,换个报价”罢了。
电动车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毕竟新能源汽车涉及面较大,基础设施,科学技术,政策调控,消费观念等都得均衡发展,我想等到那个时候,至少已经是10年以后的事了吧。
『拾』 纯电动能源汽车什么时候才能普及
中国纯电动至少十年 现在充电桩基本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