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标准

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标准

发布时间: 2022-01-15 07:54:37

㈠ 国内最安全的电动汽车到了什么标准,和国际的差距有多大

上汽的名爵EZS其实是一辆“欧规”车,它的生产和测试,通过了像E-MARK、REACH等欧洲法规认证,更多是关注对车辆所有零部件的合规性,包括对人体的伤害,以及最后车子报废对环境的污染,不光是电动车相关的零件,是所有的零件都要符合欧洲标准,这些纯电动名爵EZS都做到了。

名爵EZS是我目前看来第一款全球标准的纯电动车,最安全的电动汽车在这个价格区间里,续航里程、性能、智能等角度,是所有车型里边最具有竞争力的。如果你是前一万名车主,买车你还能少花10000元,优惠太诱人了。

㈡ 电动汽车国家标准

电动道路车辆用 铅酸蓄电池 "GB/T18332.1-2001
QC/T 742-2006 "
电动道路车辆用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B/T18332.2-2001
QC/T 744-2006 "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Z18333.1-2001
QC/T743-2006"
电动道路车辆用 锌空气蓄电池 GB/T18333.2-2001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GB/T 18488.1-2006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仪表 GB/T19836-2005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 4094-1999
GB/T 4094.2-2005"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 GB/T18387-2008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 18384.1-2001
GB/T 18384.2-2001
GB/T 18384.3-200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19751-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污染物排放 GB/T19755-2005

㈢ 三项国家强制标准落定,电动汽车将戴上“紧箍咒”

自2016年开始研究的电动汽车三项国家强制标准最终落定,从明年开始电动汽车将戴上“紧箍咒”。
上周,工信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下称“三项强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三项强标也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且一下三份文件的发出,分别从整车、电池、电动客车三个方面提出了准入门槛。
从2012年的1.27万辆到2019年破120万辆,6年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攀升至全球首位。随着新能源汽车基数快速增长,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
去年的多品牌连续自燃事件,以及近期一周内的三起新能源车自燃事故,这也让不少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产生顾虑。
作为在市场上流通的要被用户消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起码有三个。一是安全、可靠性,二是续驶里程,三是成本要适当。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这三者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在动力电池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即能量密度太高时,安全性隐患增大,在此情况下,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而在这三项强制性标准颁布之后,它们将取代之前推荐性标准,成为中国电动车报批准入的基础要求。三项强制标准分别对提高电动车安全标准要求、加强试验检测精度,以及电动车辆需加入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等技术细节均提出了要求。
具体来看,《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的是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不仅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还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由于电动客车具有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因此《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对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等提出了更为严苛的安全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均对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提出要求,同时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没有安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就没有未来”。
那么对于行业来说,强制性标准推出会对现有的企业和产品造成多大影响?作为比国际标准更加严苛的三项强制标准,之后是否会出现大批的企业和产品不符合最新标准的情况发生?
有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人士表示,此次出台的三项强制标准只是在原有的推荐标准的基础上再细化和强化各项指标,对于目前国内销量较好的车企来说,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这三项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但是相对于积淀并不深厚的中下游传统车企新能源车以及造车新势力等,相对来说影响要较大。
有业内人士谈到,电动汽车不光要在生产环节进行强制标准,同时还要在使用以及保养等环节进行防范,才能形成一个更加安全的体系。在强制标准之外,行业自律非常重要。
从今年以来,国家接连出台了众多新能源刺激政策,补贴政策也将再延两年。“三项强制标准”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动车行业的研发制造标准,将从根源上降低新能源汽车自燃等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推动电动车的安全性。同时再由国家继续完善使用环节的充电便利性,残值确定等多项细分领域,逐渐由政策引导推进到市场主导化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三项强制性国标出台电动汽车有准可依

5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其实,上述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16年就已经启动了制定工作,与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全面接轨,真正达到了国际化标准。
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一直持怀疑态度,一是电池续航、寿命问题,再有就是安全问题。相较于燃油车,电动汽车因电池、线路等部件出现自燃的几率更大。近期就有热门新能源车出现自燃的现象,让本打算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再次犹豫不决。本次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为这些犹豫不决的消费者吃了定心丸。同时也将助力电动汽车在今年的销量尽快取得突破,拉动汽车消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电动汽车整车安全标准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㈥ 2019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充电及安全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有哪些至少整理分类为两个方面


  1. 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汽车检测中心)

    该检测中心位于天津市东丽经济开发区先锋东路68号,于1999年4月进行工商注册。该检测中心目前获得政府部门认可授权的资质有: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进出口汽车认可实验室、国家汽车环保产品认定与排放检验机构、国家汽车新产品申报公告检测机构、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检测机构和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试验机构。

    该检测中心具备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检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检测能力。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检测能力覆盖范围包括: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铅酸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等);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DC/DC变换器;燃料电池发动机。

  2.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暨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

    该检测中心位于湖北省襄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汽车试验场,成立于1995年10月,是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政府主管部门授权,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第三方综合性汽车检测及技术服务机构。

    该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实验室能够进行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其零部件试验和研究工作。可按国家标准GB、欧盟指令,ECE法规、ISO/IEC、SAE及行业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和试验规程等标准实施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器、动力电池、充电装置(系统)性能试验和安全测试。

  3.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暨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该检测中心座落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内,是第三方公正性地位的国家级机动车产品权威检测机构,具有投资规模大、检测门类全、技术水平高、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强等特点。该检测中心已经获得汽车产品的全部国家授权,包括国家工信部车辆《公告》检测、国家环保部车辆环保目录检测、国家交通部车辆油耗检测、国家认监委车辆及零部件产品3C认证检测等。

    该检测中心为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成立了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有新能源机动车专项检测实验室、新能源机动车被动安全实验室、新能源机动车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排放检测实验室、新能源机动车零部件检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整车道路性能实验室等具有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和一流技术人才的专业实验室,可以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池、电控系统和电机系统的各项检测。中心实验室通过了中国国家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获得了相关政府部门开展检测工作的授权,并获得了欧洲、日本、澳洲、中亚、南非和海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实验室认可。

  4. 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

    该检测中心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金渝大道9号,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和授权的汽车产品检测机构,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

    该检测中心检测项目含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安全要求、动力性能、能量消耗、电机及其控制器、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汽车用仪表、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等检测项目。

    第一电动网小结:新能源汽车检测如同地铁安检系统一样,它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等方面“保驾护航”,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检测机构肩负着对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的重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㈦ 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北汽新能源深度参与

5月1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北汽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参与编制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作为首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北汽新能源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连续七年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凭借十年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力储备,深度参与了两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最近的十年间,无论是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市场接受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要求,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进步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启动电动汽车安全强标制定工作。电动汽车强标是综合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与经验总结,与国际标准法规进行了充分协调,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
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中,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极端使用场景,对应各种极端场景新增了多项测试项目,例如:振动后浸水试验用来验证用户在全生命周期内遇到的内涝环境下,电池包的密封性是否有异常,是否会有绝缘问题发生;过流保护测试模拟充电机故障导致电流超出限值时电池包的安全防护,避免超出电池正常使用条件进而引发安全问题;热扩散试验模拟极端情况下电池包内部某个电池单体出现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同时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中增加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近年来,随着电池和整车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已不再成为用户痛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电池热失控成为全行业的技术攻坚。目前,新能源整车企业大多都确立了整车、能耗、充换电、电磁兼容、电池、电机等全技术领域的安全要求、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搭建了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此次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落地,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责任,将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落地、电池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将得到最终解决。
有业内人士称,两项强制标准反映了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由“政策为主驱动”向“市场为主驱动”逐渐过渡,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切实联系用户需求。而这些要求在用户、车企、电池供应商、电芯供应商层面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将非常深远,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以及防撞设计方面的技术进步,并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标准的国际地位。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北汽新能源在发展过程中,将安全作为电动汽车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完成整车电安全企标、测试规范、测试用例的建立与实施。此外,在电动汽车安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与多方专业领域专家学者技术交流,汲取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针对电动汽车实际应用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
截止目前,北汽新能源连续五年获CACSI中国质量协会“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第一名”,旗下新能源车型总行驶里程超过121亿公里,相当于已绕地球赤道30万圈,充分验证了其在电动车安全领域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去年7月,北汽新能源建成了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试验中心建设面积约5万平方米,有88个实验室和400余套国际先进测试设备。其中,电池相关试验设备投入超过1.4亿元,充分保障产品的性能验证。
未来,北汽新能源将继续优化提高,形成针对充电安全、换电安全、行车安全、操作安全等全场景电安全标准体系和测试规范,不断强化整车开发验证过程中针对电安全的开发与验证,为整车安全保驾护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电动汽车三项强制性国标发布 电池热失控需保证5分钟逃生时间

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下称“三项强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电动汽车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三项强制标准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
其中,《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锂离子动力电池正在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赋予了电动汽车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长的使用寿命。但是作为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自然也到了更多的关注。
“未来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将不再是动力性排而是安全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里程焦虑推动了电池技术的进步,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在逐年提升、成本在逐年下降,但与此同时,电池比能量的提升也带来材料热稳定性的下降,增加了电池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如何抑制动力电池热失控已经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所谓“电池热失控”,简单来说就是当电池短时间内温度快速升高,超出电池的安全使用温度范围之后,引起电池热失控,进而发生电池燃烧等事故,而充电过充、枝晶析锂、枝晶刺破隔膜、过热导致隔膜崩溃等都会诱发内短路。电池的内短路问题并非不能解决,但就要求车辆的电池管理逐步升级为新一代以安全为核心的系统,这也对相关整车制造与电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欧阳明高表示,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安全理念上的升级,今年技术领先的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在电池包方面作出了创新,那就是宁德时代的CTP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
其中,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包专利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箱体,直接将电池模组通过固定件穿过套筒或者利用安装梁直接装在整车内。这样的设计在实现电池包轻量化的同时也提高了电池包在整车的连接强度,优点在于不受标准模组限制,并且能提高体积利用率和系统能量密度,同时散热效果要高于目前小模组电池包。
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同样采用无模组电池包技术,即将电芯做成又长又薄的“刀片”形状,令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了50%;更重要的是,刀片电池长电芯结构与壳体及保护结构形成刚度较强的结构体,抗变形、耐挤压和穿刺的能力也更强,再加上在高风险安全位点全面使用了耐高温和具有优异绝缘性能的高温陶瓷涂层,使电池组内部发生短路的概率降至极低。
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电动大咖》,刀片电池在开发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三项强制标准的各项要求。在用来模拟电池热失控、较难通过的针刺试验中,比亚迪刀片电池针刺点附近位置仅有较低程度的温升变化,未发生剧烈反映,基本杜绝了出现燃爆的可能,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仅有冒烟现象。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刀片电池能够更好地通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增加的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说,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方面,包括电池材料和电化学体系的创新;智能制造、智能回收等智慧电池的发展;电池设计和产品工程方面的创新方向。而“刀片电池”主要体现在“电池设计和产品工程方面的创新”。
毫无疑问,三项强制标准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业界人士普遍认为,CTP电池和刀片电池还不是完全没有模组,而是使用了大模组的形式,但这还是意味着无模组电池进入了变革与发展的加速阶段,相信会有更电池企业跟进并带来更进一步的创新,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价格更实惠、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㈨ 电动汽车电池是多少伏电压多少安培的电流

电池的容量单位为库仑(C)或安时(Ah)。表征电池容量特性的专用术语有三个:

a. 理论容量。系指根据参加电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电化学当量数计算得到的电量。通常,理论上1电化当量物质将放出1法拉第电量,即96500C或26.8Ah(1电化当量物质的量,等于活性物质的原子量或分子量除以反应的电子数)。

b. 额定容量。系指在设计和生产电池时,规定或保证在指定放电条件下电池应该放出的最低限度的电量。

c. 实际容量。系指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即在一定的放电电流和温度下,电池在终止电压前所能放出的电量。

电池的实际容量通常比额定容量大10%~20%。

电池容量的大小,与正、负极上活性物质的数量和活性有关,也与电池的结构和制造工艺与电池的放电条件(电流、温度)有关。

影响电池容量因素的综合指标是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换言之,活性物质利用得越充分,电池给出的容量也就越高。

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可以定义为:

利用率=(电池实际容量/电池理论容量)×100%

或,利用率=(活性物质理论用量/活性物质实际用量)×100%。

(9)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标准扩展阅读:

充电

当组合仪表上的相应指示图标(黄色)点亮或当仪表剩余点亮小于等于25%时,则此时该纯电动汽车必须进行充电。(注意:充电温度要求0℃—55℃,放电温度要求零下20℃—60℃)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车辆应该停放在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室内,换挡手柄置与“P”挡,拉起手刹,点火开关打到“OFF”.

2、 检查冷却液,确认液位是否正常。检查充电桩插座,确保安全可靠。

3、 充电时,先插上“交流充电线”的供电端;之后,向上提拉驾驶员座椅左侧的开锁开关,打开充电口盖,插入“交流充电线”车辆端。

4、 当组合仪表上图标相应图标(红色)点亮时,表示充电链接装置已经正常连接。当组合仪表上相应图标(黄色)点亮时,表示电动汽车电池已开始充电。

5、 组合仪表相应图标(黄色)熄灭后,表示动力电池已被充满,请先拔去“交流充电线”车辆端,后拔去“交流充电线”供电段,关好充电口,整理好交流充电线。

相关注意事项:

1、 在车载自动启动的温度空盒子相关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为缩短充电时间,在车辆充电过程中,不建议使用车载用电设备。

2、 低温情况下的充电,空调会给电池加热的情况属于正常。

3、 如果在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过程中遇到故障,请寻求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不要私自尝试维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动汽车电池

㈩ 对于电池起火作出明确指示,电动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明年实施

5月12日,工信部组织制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此前我国已有相关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实验方法》、《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新规定是在此基础上制定,并首次进行强制技术要求。
这三项标准分别都要求了什么?
一、《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这一部分我们分三小部分来看。转化成比较好理解的语言就是:
1、如果电池发热了,汽车必须具备马上提醒驾乘人员的功能,那么未来将会出现一个“电池发热预警”的强制配置。
2、不管是下雨、涉水、还是意外致使车辆被水泡,车辆的防水和绝缘功能必须满足国家标准。
3、电动车存在强电和弱电,需要耦合或隔离。新国标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二、《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这一部分,其实是在第一部分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基础之上单独对电动客车进行更进一步的要求。
直白的说,由于电动客车的乘客比较多,电池容量更大,电机的功率更大。在安全上,风险会比一般家用纯电动车更大。所以对于电动客车,新国标对电池仓受到碰撞、充电过程、整车防水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强制性要求。
三、《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第三部分就是专门对动力电池的要求。新国标优化了电池单体,模组安全方面的要求。此外还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发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还有功能安全的要求。另外试验要求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试验。
重点来了,新国标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并且明确要求电池单体发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目的是为乘员预留出必要的安全逃生时间。
邦点评
由于此前的相关推荐性国家标准并非强制要求,因此各电动车企在标准的执行力度上参差不齐。而新国标的推出,重点对电动车的安全性做出了强制要求,这对电动车行业的安全性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邦老师也会持续关注新国标出台后对电动车行业产生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点内容
章鱼房车官网 发布:2025-07-12 07:10:59 浏览:395
房车蜂鸣器报警 发布:2025-07-12 07:02:38 浏览:249
六米商务车用途 发布:2025-07-12 06:31:20 浏览:522
上牌滞纳金是车价还是购置税 发布:2025-07-12 06:07:23 浏览:982
埃尔法商务车评测 发布:2025-07-12 05:19:18 浏览:15
做二手豪车需要多少资金 发布:2025-07-12 05:17:19 浏览:204
哪里卖越野白菜 发布:2025-07-12 05:02:15 浏览:729
猛士越野车多大排量 发布:2025-07-12 04:59:21 浏览:147
房车上逆变器风扇不转了怎么办 发布:2025-07-12 04:54:29 浏览:816
北京展会房车2017 发布:2025-07-12 04:42:07 浏览: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