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电动汽车起火事件统计
A. 2019新能源车市销量下滑,特斯拉、蔚来、比亚迪先后出现自燃事件
[亿欧导读]?2019年是公认的汽车产业变革之年,在变革中,纯电动汽车成了车企破局和转型的第一步。就纯电动而言,电池安全、补贴退坡、里程焦虑和销量下滑是今年绕不开的关键词。
(车市寒冬/Pixabay)
2020年,伴随着补贴的完全退出,一个纯粹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向所有玩家敞开。
新的一年,国产特斯拉将实现大规模交付,合资品牌旗下新能源车型也将陆续推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在这样的环境中,新能源车企要做的便是提高产品力,并完善配套服务,消除消费端的顾虑,让新能源汽车的优势真正体现出来。否则,在未来竞争中将难以存活下来。
编辑:张宇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数据显示:特斯拉起火事故率高于我国新能源汽车
9月20日,在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全球智慧出行大会(GIMC2020)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他介绍,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万分之0.49,2020年是万分之0.26,比燃油车的万分之1到万分之2,要低很多。
大会上,孙逢春院士根据数据报告,给出了以下七个结论:
1、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比例低于传统燃油车。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率是0.0049%,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年化火灾事故率是0.0026%。根据公安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传统燃油车的年火灾事故率约为0.01%~0.02%。
2、我国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率显著低于国外水平。2012-2019特斯拉安全报告表明,每行驶2.8亿公里就发生一起特斯拉车辆燃烧事故。而在2018-2019国家监管平台统计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每行驶4.47亿公里发生一次燃烧事故。
3、大型车企新能源汽车的着火车辆较少。
4、着火车辆中乘用车占比较大。2020年目前统计的54辆着火车辆中,乘用车25辆,占比46.3%。
5、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相对较好。
6、行驶状态下着火车辆较多。具体来看,起火车辆中,静置状态占31.4%,行驶状态占40%,充电状态占17.1%,未知状态11.4%。
7、2017年及以前出厂的新能源汽车事故率较高。
目前,工信部已发布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方案中,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提醒驾乘人员;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等。新标准的实施,也能够进一步保障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C. 杭州通报电动车起火事件,最新调查进展如何
据相关消息报道,杭州发生一起电动车起火事件。目前官方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最新的调查进度如何?据相关人员透露,经过专业的人员调查,目前已经判断此次爆炸事故可能与电瓶车的锂电池有关。当然,具体原因目前还在进行调查中,相信结果出来之后,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其实这段时间,关于电瓶车的事故是非常多的。各种原因,各种情况发生了各种事,给我们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那么大家是否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会导致这种结果的出现?下面我们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吧。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所以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足够多了,如果我们还放任不顾,那结果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D. 蔚来ES8于5月16日再次自燃,是否说明纯电动车的电池安全隐患开始暴露
因政策补贴因素倒逼企业过度追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是造成目前电动汽车暴露安全问题的最大根源。
另外前瞻产业研究院对2017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故分析统计,充电场景是起火的高发场景,占比达50%。起火事故的原因中,动力电池自燃占比为31%,主要是由于锂电池发生内部或者外部短路后,短时间内电池释放出大量热量,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热失控。不难发现,电动汽车起火大部分原因指向动力电池。
E. 动力电池龙头深陷自燃泥潭:连续起火20起,14万台电动车被召回
LG化学动力电
新公司也可以在动力电池开发上投入更多的研发经历,这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和革新电池技术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燃等事故的发生。
LG化学方面对于电池业务的前景也非常看好,预计新公司今年的预期销售额约为13万亿韩元(约770亿元人民币),作为对比,宁德时代2019年的年销售额为458亿元。根据此前的公告显示,LG化学预计电池业务销售额到2024年将达到30万亿韩元(约1770亿元人民币)。
总的来看,目前LG化学确实遭遇了一系列的烦心事,但已经形成的市场格局短时间内并不会发生变化,未来动力电池市场仍将是宁德时代和LG化学双雄争霸的局面。
结语:安全问题为电池企业的命脉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但技术上存在壁垒,长期以来车企都是选择从电池企业直接购买电芯或者电池组来使用,这也催生了几个强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和LG化学。
由于动力电池为车辆提供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热或者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车辆自燃和爆炸的情况时有发生。
宁德时代和LG化学都因为车辆自燃事件而承担了一定的舆论压力,这也给电池企业敲了一记警钟,在追求能量密度和扩张的路上更要注意电池的安全问题,做出又好又安全的电池才是重中之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 威马汽车频发起火事故 冲刺IPO或受影响
一个月内接连发生四次车辆冒烟起火事故后,威马汽车决定召回问题车辆。
10月28日,威马汽车发布声明,已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自即日起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搭载了动力电池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部分2020款威马汽车产品,共计1282辆。
而针对部分媒体提到的10月27日发生于北京市的威马汽车起火事件,涉事车辆则并未搭载中兴高能的电池。
官方资料显示,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兴通讯旗下新能源板块规模控股子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列产品。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1-9月,中兴高能的动力电池为威马配套了2257辆汽车,装机量为118.2MWh,在威马的电池装机总量中占比接近15%。
冲刺IPO或受影响
尽管车辆召回的主要责任方为电池供应商,威马的反应也“算得上”迅速,但接连多起事故或许会给威马汽车的口碑形象、上市计划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部分消费者对威马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质检能力表示怀疑;再结合中兴高能的声明,威马可能仍未说明车辆起火的真实情况。
针对威马的电芯供应商选择,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由于威马的生产流程采取C2M的个性化定制模式,支持用户在下订单时选择不同的汽车配置,因此其电池供应商较为多元。
至于召回事件是否会延迟威马的上市进程,张翔认为,在IPO审核问询阶段,上交所必然会对威马的产品安全性展开评估,预计会有一定影响。
10月13日,上海证券局官网信息显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已于9月30日正式提交了科创板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按照规划,威马准备于2021年初在科创板上市。
10月初,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通过公开信表示,威马将加速产品的量产落地,并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坚持精细化运营。
不过,他也坦言,威马汽车如今尚未“安全上岸”,疫情的负面影响也没有完全消除;公司与特斯拉的差距“依然是全方位的”。
考虑到召回需要免费更换动力电池包并提供赔偿,威马汽车或许还将承担一笔不菲的费用支出。
数据显示,威马汽车今年三季度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79.3%,达6200辆;其中9月销量达2107辆,同比增长38.8%。威马EX5自2018年9月交付至今,累计销量近3.6万辆,居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第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G. 纯电动汽车事故统计怎么找
没上牌的车,肯定没统计。
H. 新能源汽车起火统计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越来越多消费者选购了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的现象也就多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1日至11月8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已发生了27起自燃事件,这些自燃的新能源车涉及到16个品牌共18款(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车型。其中,1月份共发生1起、5月份中发生6起、6月份发生6起自燃事件,7月份发生1起、8月份发生8起、10月份发生4起、11月份发生了1起。
这些发生自燃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分别是哪些品牌的?涉及到哪些纯电动或混动车型等新能源车型?以下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统计数据表。
序号 时间 地点 品牌 车型 事件
1 1月7日 山东临沂 众泰 E200 行驶中自燃
2 5月4日 浙江杭州 江淮 瑞风EV 行驶中自燃
3 5月8日 广东东莞 日产 帅客EV 充电时自燃
4 5月8日 湖南长沙 理想 ONE 行驶中自燃
5 5月18日 广东广州 广汽新能源 埃安 S 停车自燃
6 5月26日 深圳福田 南京依维柯 EV车型 追尾自燃
7 5月28日 深圳 比亚迪 秦Pro EV 充电时自燃
8 6月7日 浙江长兴 江铃 易至EX5 停车自燃
9 6月20日 江苏靖江 东风 东风新能源 行驶中自燃
10 6月22日 河北保定 长城 欧拉iQ 充电时自燃
11 6月23日 河南郑州 比亚迪 唐DM 行驶中自燃
12 6月27日 浙江杭州 力帆 820EV 停车自燃
13 6月28日 浙江杭州 吉利 帝豪EV 停车自燃
14 7月27日 上海松江 奇瑞新能源 小蚂蚁 停车自燃
15 8月6日 广东肇庆 理想 ONE 事故后起火
16 8月11日 广东琶洲 小鹏 小鹏G3 停车自燃
17 8月12日 深圳坪山 广汽新能源 埃安 S 行驶中自燃
18 8月20日 福建三明 北汽新能源 EX360 充电时自燃
19 8月21日 上海 众泰 E200 行驶中自燃
20 8月23日 海南海口 广汽新能源 埃安 S 路口自燃
21 8月27日 福建厦门 北汽新能源 EU5 充电时自燃
22 8月27日 湖南长沙 北汽新能源 EU5 街头自燃
23 10月5日 福建邵武 威马 EX5 路边自燃
24 10月13日 福建邵武 威马 EX5 充电时自燃
25 10月19日 江苏泰州 威马 EX5 路边自燃
26 10月27日 北京海淀 威马 EX5 停车自燃
27 11月6日 江西萍乡 北汽新能源 EX360 停车自燃
I.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一辆特斯拉撞击护栏后发生火灾。
2、2019年4月21日晚8时许,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
3、2019年4月24日,武汉一辆比亚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来ES8分别在上海、武汉市再次出现自燃事件。
(9)2018电动汽车起火事件统计扩展阅读: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在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已查明着火时的车辆状态)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车辆为乘用车、28%的事故车辆为专用车、7%的事故车辆为客车。从动力电池类型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
在已查明着火原因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19%的车辆起火源于碰撞问题,还有部分车辆的起火原因源于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问题等原因。
J. 35天内接连发生4起自燃事故,威马汽车引发新能源汽车信任危机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已升至世界首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时有发生。去年,特斯拉和蔚来就曾深陷“自燃门”。除此之外,像比亚迪、广汽新能源等较为热销的新能源品牌也都发生过自燃事故。据不完全统计,2018和2019两年,在我国发生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超过了80起。
而就在近日,又有一个新能源品牌因为短短一个月发生四次自燃事故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它,就是前不久刚刚完成100亿D轮融资的威马汽车。虽然这几起事故均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却引发了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不信任及恐慌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汽车此次并没有披露这些被召回的车辆其电芯是由哪家供应商所产,但是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目前有多个动力电池供应商,其中包括宁德时代、谷神、力神、苏州宇量、塔菲尔能源、瑞浦能源、中兴高能等。
威马汽车此次所召回的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其对应的电池生产商应该是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在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曾表示,目前,因电池问题导致起火的新能源汽车事故占起火总数的60%左右;第二大原因是碰撞,由此导致起火的比例为21%。也就是说,电池问题仍然是电动车起火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此次的威马汽车自燃事件,也有网友指出,威马汽车这35天来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几乎要毁了整个行业。虽然这位网友的措辞有点过激,但是毫无疑问,在经历这一系列的自燃事件之后,消费者在短期之后确实很难恢复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在小编看来,造车新势力目前在研发技术和时间沉淀上缺乏积累。虽然威马汽车此次主动发起了召回,并为可能存在问题的车辆免费更换由其他供应商提供电芯的动力电池包,但是谁也无法保证,类似的状况后面还会不会再次发生,或者说,市场上还会不会再出现“另一个威马”。
(注:以上配图均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