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发展到什么水平
A. 电动汽车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相当成熟,盐城那边据说可以上牌照了
B. 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
汽车新能源这块现在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建议在网上多了解一下,找一个专业的技术学校,实操机会多的,多实地考察,避免上当受骗,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
C. 电动汽车发展前景
长远是看好的,近期不乐观,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新能源汽车现状:1.续航里程太短,不敢出城,更不敢上高速,续航150公里的车只能到60公里以内的距离,因为还有返程。2.充电不方便,大部分小区没有充电桩,难道要从楼上吊一条电线下来?3,充电时间长,动辄7-8个小时,快充也要1小时,但快充次数多了电池容易坏。4,更换电池成本高,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电池呢?大家都有骑电动车的经历吧,你家的电动车多长时间就换了?不要说汽车的电池比电动自行车的好太多,这个基本没人相信,因为锂电新突破的技术几乎没有。告诉你一个事实,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三分之一,知道换电池要花多少钱了吧。5.有以上这么多的限制和不便,但新能源汽车动辄十几、二十几万的价格,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甚至更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新进入该行业的厂家,模仿个国外车型,加块电池就要价70万!!!这是什么样的决策者做出的决策?只能说是拍脑门!用屁股想问题。别说70万的新能源汽车,就是政府补贴后价格在15-20万就很难打开市场,不信走着瞧!这个价格可以买两辆传统烧油汽车,完全可以解决限号问题,至于环境污染,这个你懂的,大家不会为了这个过多损害自身利益,话说的不好听,但这是现实。有钱人另当别论!总之,新能源汽车发现是大势所趋,前途也很光明,但道路是曲折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盲目乐观。
D. 电动汽车到底有没有前途
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保守地畅想一下,未来50年所有的汽车将全部都是电力驱动的,或者准确点说绝大多数都是电力驱动的,少量采用生物燃料,氢化燃料,甚至核燃料等其他形式。
E. 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如何
目前来说,无论是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电动汽车的前景普遍都是看好的。欧盟地区已经宣布于2020年全面取消燃油汽车的销售,而国内,政府对于电动汽车出台补贴政策以及减免购置税和专用车牌、大量建设充电桩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电动汽车的销售也是一片火爆,也说明了电动汽车的前景光明。
虽然说纯电汽车的大范围普及还有待于技术的进步,但混合动力的火爆,无疑也是在纯电技术突破之前,一个合理过渡的最佳选择。一旦纯电技术出现革命性的突破,那么毫无疑问,届时纯电动车必然将全面替换和取代燃油车乃至混合动力。
F. 现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电动车现在优势很大,比如动力好扭矩大,但缺点也明显,就是充电麻烦,耗时长,电池寿命短价格贵,因此近几年(除了上海有新能源牌照)不建议买新能源汽车,如果为了环保省油,建议购买丰田(如高端品牌雷克萨斯的es,nx,ls,gs,ct等,丰田普锐斯,凯美瑞,卡罗拉等)或本田(高端品牌讴歌,本田雅阁等)的hybrid强混车,不用充电,有电力回收系统和电池,电池寿命长,美国出租车都是这种,跑个几十万公里不用换电池,省油(平均油耗在6-7)省心。
G. 我国制造电动汽车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
汽车的保有量在全球范围之内已经占据了一半,而且根据相关的意见研究表明,中国将占全球电动汽车60%的销量,但是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我们在未来是不是能够主导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不是能够主导当下这个行业的未来,这也是很多人都在关注的事情。
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正在竭力的让电动汽车的制造产业实现,更全面的覆盖,并且提供更多的供给侧的事实压力,对于未来也都会有着更多的帮助。面对当下的整个市场,各个方面的数字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而且也会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的可能性,大众汽车决定在2025年之前,将会投资1000亿欧元,并且和江淮汽车联合开发一些新能源的电动车,这就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世界级别的汽车企业,他们将会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布局.。
H. 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大吗
" 摘要:本文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概略介绍,并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作了综合评述,展望了电动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1引言
上世纪70年代全球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各跨国汽车公司先后开始研发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我国经过“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在研发电动汽车的专项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但是,迄今为止,这些科研成果真正能转化为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项目并不多。国外大汽车公司投入远比我国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已投入批量生产的电动汽车产品也寥寥无几。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将是解决这二个技术难点的最佳途径。
现代电动汽车一般可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P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但是近几年在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一种外接充电式(Plug-In)混合动力汽车,简称PHEV。本文将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若干问题和趋势,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2纯电动汽车(PEV)
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由动力蓄电池提供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虽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历史,但一直仅限于某些特定范围内应用,市场较小。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目前采用的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它们已达到的实际性能指标和市场平均价格,如表1所示。根据实际装车时的循环寿命和市场价格,可估算出电动汽车从各种动力电池上每取出1kWh电能所必须付出的费用。计算时,假设电池最高可充电荷电状态(SOC)为0.9,放电SOC为0.2,即实际可用的电池容量仅占总容量的70%;由电网供电价为0.5元/kWh,电池的平均充放电效率为0.75。
从表1的粗略计算中可知,虽然从电网取电仅需0.5元/kWh,但充入电池,再从电池取出,铅酸电池每提供1kWh电能,价格为3.05元左右,其中2.38元为电池折旧费,0.67元为电网供电费,而从镍氢电池中每提供1kWh电能,费用为9.6元,锂离子电池为10.2元,即后二种先进电池供电成本是铅酸电池的三倍多。
目前国内市场上用柴油机发电,价格大致为3元/kWh,若用汽油机发电,供电价格估计为4元/kWh,即从铅酸电机提供电能的价格大致和柴油机发电价格相等,仅仅从取得能量的成本来考虑,采用铅酸电池比汽油机驱动有一定价格优势,但是由于它太过笨重,充电时间又长,因此只被广泛用于车速小于50km/h的各种场地车、高尔夫球车、垃圾车、叉车以及电动自行车上。实践证实铅酸电池在这一低端产品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实用性。
镍氢电池的主要优点是相对寿命较长,但是由于镍金属占其成本的60%,导致镍氢电池价格居高不下。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很快,近10年来,其比能量由100Wh/kg增加到180Wh/kg,比功率可达2000W/kg,循环寿命达1000次以上,工作温度范围达-40~55℃。美国USABC在2002年制定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目标如表2所示。
近年由于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有重大突破,又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目前已有许多发达国家将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主攻方向。我国拥有锂资源优势,锂电池产量到2004年已占全球市场的37.1%,预计到2015年以后,锂离子电池的性/价比有望达到可以和铅酸电池竞争的水平,而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池。
图1示出了国内外各种纯电动车辆数量/性能和价格/性能曲线,以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低性能车辆,由于其成本低廉,仅我国在2006年已达到年产2000万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冲击1号电动跑车,虽然已达到了很高的动力性,但是由于售价高昂,仅生产了区区50辆,由于没有市场而不得不停产。性能较低的场地车,在我国年产达7000~8000辆左右;天津清源电动车公司生产的微型电动车,最高车速仅50km/h,年产也可以达千辆以上,这可能是目前市场所能接受的纯电动车辆性能的上限。上述所有电动车辆均采用铅酸电池为动力。随着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性/价比不断提升,未来5~10年内,市场上可能会出现最高车速≥100km/h,续驶里程≥250km的高性能纯电动汽车。
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由于完全由动力蓄电池驱动的纯电动汽车,其性能/价格比长期以来都远远低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难于与传统汽车相竞争,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汽车公司都着手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日本丰田公司在1997年率先向市场推出“先驱者”(Prius)混合动力汽车,并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市场上均获得较大成功,累计产销量已超过60万辆。随后日本本田、美国福特、通用和欧洲一些大公司,也纷纷向市场推出各种类型的混合动力汽车。
3.1研制全混合电动汽车的必要性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具备两个以上动力源、而其中有一个可以释放电能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按混合方式不同,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按混合度(电机功率与内燃机功率之比)的不同,又可分为微混合、轻度混合和全混合三种。其中外挂式皮带驱动起动/发电(BSG)式是微混合动力汽车的典型结构,其电机功率一般仅2~3kW,依赖发动机趵%GD!A3蟊鱿
I. 电动汽车到底有没有前途
这个还真不好说,锂电池技术是关键!最近,经济学家张维迎炮轰产业政策,说产业政策是穿马甲的计划经济,还说搞产业政策不搞砸不罢手,比如光伏等等。张维迎此言一出马上就有人来反对,比如林毅夫。不过网上大多数人都支持张维迎而反对林毅夫。现在电动汽车也是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的,那么电动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产业政策会不会象张维迎说的那样,不搞砸不罢手,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纯电动汽车从供电方式来说可以分为三种,蓄电池汽车,可以是锂电池,也可以是别的;超级电容汽车,用超级电容来贮存电能;还有一种是燃料电池汽车。前两种电动汽车是需要充电的,而燃料电池汽车不能充电,而是加注燃料,比如氢气,或者甲醇乙醇等。现在的纯电动汽车多是蓄电池车和超级电容车,因为燃料电池汽车用的氢气不好贮存,甲醇和乙醇的燃料电池还不太成熟。但是日本却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发展方向,对蓄电池和超级电容汽车不感冒。
蓄电池汽车现在炒得很凶,又有国家的补贴,但是在市场上却卖得不怎么好,原因有那么几个,一是连续行驶的里程短,二是不方便充电,三是充电时间长。这其中第一和第二个都不是大问题,可以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充电设备的完善而得到解决,第三个问题是蓄电池汽车和超级电容汽车的命门,无法解决。
电动汽车行驶靠的是电能,电动车行驶的里程越长,需要的电能就越多,从初中物理就可以知道,电能E等于电功率P乘时间,而电功率P等于电压乘电流。这虽然是初中物理,但是不管到哪里都是这样,到了清华大学是这样,到了麻省理工学院还是这样。
电能量的单位通常用度来表示,度也叫千瓦时,也就是一千瓦的电功率工作一小时消耗的电能。为了让纯电动车跑得远,那么蓄电池的容量也就要加大。象特斯拉,它的电池的容量就有60度。
增加了电池或超级电容的容量虽然解决了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问题,但是却带来了充电时间的问题。还是以特斯拉为例,它的电池容量是60度,那么如果给它的充电功率是60千瓦,那充满电池的时间是一小时,如果充电功率是120千瓦,那么充电时间是半小时,如果充电功率是200千瓦,那就要充18分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以后电动车普及了,那么高速公路充电站里将会是个什么样的风景啊。
那么为了减少充电时间,加大充电功率行不行,还真就不行。还是以上而的为例,蓄电池汽车的充电电压也就是600伏左右(电压再高就有危险了),如果充电功率是120千瓦,那么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知道,充电电流将是200安,假如充电线路的电阻是0.1欧姆,那么电线的发热功率就有4千瓦,相当于一个4千瓦的电炉,如果充电功率是200千瓦,那么充电电流将是333安,发热功率为11千瓦,如果为了把充电时间减小到10分钟,用400千瓦充电,那么电线恐怕会发热烧掉了。所以目前还是以慢充为主,家用可以用便携式充电器取代原车自带的,目前便携式的大绿充电桩是一个选择。
那么能不能提高充电电压而减小充电时间,答案是不能。还是以上面的为例,如果你把充电电压提高到700伏,由于蓄电池的电压只有600伏,那么电线上将要分担100伏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将是1000安,发热功率是100千瓦。
从上面可以看到,除非有人发明了常温超导体,否则欧姆定律一定会起作用,充电时间和连续行驶里程的矛盾无法解决。可能有人不相信,说什么现在的手机不是可以快速充电了吗,充电5分钟可以打一天。问题是手机的电池容量有多大,现在那些大容量的手机电池充其量不过3000毫安时,如果充电电流是3安,充电时间是一小时,充电电流提到30安那么6分钟就充满了。30安和上面的电流比起来不值一提,发热量也就小多了。就象有人可以一口吃掉一个小笼包一样,你叫他一口吃掉一个比萨饼看看,还不把他给胀死了。
有人说,用电线充电怕电流过大,那么我用无线充电不就没问题了,这个方法非常可笑。首先,无线充电效率不高,你充10度可能要浪费掉1度,其次,用无线充电后还是要把无线电的电磁能量转变成电能,还是等于电压乘电流乘时间,充电时间和连续行驶里程的矛盾无法解决。在此再说一遍,给汽车充电的电能量不是手机电池可以相比的。
正是因为蓄电池和超级电容汽车有这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小日本放弃了这种车而转头去搞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加的是氢气或甲醇,没有什么充电发热的问题,日产把自己的电池厂都卖了,搞乙醇燃料电池汽车。
再回到张维迎炮轰产业政策上来,张维迎十多年前说,搞产业政策大多没有好结果,还举日本为例,说当年搞高清电视,采用的技术有模拟式的和数字式的,数字式的抗干扰能力强,清晰度高,但是要占用大量的带宽。日本由通产省带头搞模拟式的,而美国没有什么产业政策,大家各显神通。刚开始时小日本占了点上风,因为数字式的占的带宽太大。可好景不长,美国佬发明了数字压缩技术,也就是DVD用的MPEG-2技术,一下子解决了带宽问题。结果小日本花了大笔的钱打了水漂,产业政策成了别人的笑柄。后来搞新能源汽车时小日本学精了,不搞什么产业政策,不管是用电还是用天然气,只要不烧油就行,好不好让市场来检验。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却只能是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还要大力发展锂电池,建充电桩,可是消费者却不买账。到时候这个纯电动汽车的产业政策会不会象日本的模拟式高清电视一样,还是让时间来检验吧。
J. 电动汽车发展前景怎么样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在专业、地域、院校之间找到平衡点
位卑未敢忘忧国准备科技报国的同学优选这些专业
家长如何帮助指导考生选择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真的会火吗?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理科中的管理类专业
精算

3D打印(3Dprinting)技术又称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灯罩、身体器官、珠宝、根据球员脚型定制的足球靴、赛车零件、固态电池以及为个人定制的手机、小提琴等都可以用该技术制造出来。